贵州司法改革
⑴ 我国实行的法官员额制是什么意思
我国实行的法官员额制的意思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版皮书表示,权建立法官员额制,就是要通过严格考核,选拔最优秀的法官进入员额,并为他们配备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审判辅助人员,确保法院85%的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
(1)贵州司法改革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2014年以来,司法改革紧锣密鼓,攻坚克难,统筹兼顾,扎实推进。
中共中央确定将上海、广东、吉林、湖北、青海、海南、贵州7个省市作为首批司法改革先行试点。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同意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重庆、云南、宁夏开展推进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
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4项改革试点。这是继去年7个试点省市后的第二批试点。会议要求试点地方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试点实施方案,推动制度创新。
⑵ 有答案了,非员额法官审案程序是否违法,法院这样看
一、法官员额制:所谓“法官员额制”是指法院、检察院在编制内根据案数量、辖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的法院的法官、检察官的人员限额。员额一旦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改变,没有缺额就不能递补。由于该项制度涉及面较广,在社会各界引发不少争议,其中一个相对突出的争议点就是“员额制”下法官人员减少,可能导致“案多人少”的状况。针对这一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院、检察院案的数量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真正存在着案多人少的法院和检察院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我们国家大部分法院和检察院中约有40%的法官、检察官在非业务部门工作,而真正在一线案的人并不多,因而造成“法官人员数量减少后无法适应”的假象。如果通过员额制改革,把有效的、积极的案力量吸引到一线去,案效率相应就会提高,案多人少的相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谢鹏程说:“这就意味着员额制将使司法的生产力得到解放。”二、没有进入员额的法官有何待遇:1、法官员额制改革实施以来,法官队伍存在诸多困惑,一部分法官将无法入额是必须面对的现状。海南省原有法官1540人,改革后,法官人数减至1100多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全院有法官资格的人员62人,现选任主审法官29名,未入额法官33名,占53.23%。贵州省贵定县人民法院原有法官53人,第一批入额18人,未入额法官35人,占原有法官人数的66.03%。2、员额有余地,转岗有安排:①关于法官员额制改革,要严格执行中央确定的法官员额比例和相关政策,不仅不能突破,在第一轮遴选时还要留有余地,为优秀人才留下入额空间。各地试点的实际操作中,也一直按此进行。海南省第一批遴选留有10%的余地。贵州省采取以案定员、一步到位原则,根据案件数量及特点、法官承案件能力等综合因素,计算出各试点法院的法官员额,法官员额一次性控制在39%以内,并为未来留有足够空间。花溪、汇川、贵定、榕江四个试点法院法官员额,分别为29%、30.7%、24%和30.8%。已完成试点的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法院,目前78名具备审判职称的入额32名,尚有9个名额空缺。空缺的名额,设计是根据案件的增长来增补法官,同时也给年轻人留出一个奋斗的目标。贵州省贵定县人民法院53名法官有18名入额,同时为今后青年法官入额选任预留了9个名额。②除了留下入额的希望,转岗和分流也尽量做到妥善安排。过渡期内未选任为法官的现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转任法官助理或司法行政人员,法官职务保留,现有待遇不变。过渡期内出现缺额,先从表现好的法官助理中选任。即使过渡期满了,只要有真本事,还可参加全省遴选,仍有做法官的机会。
⑶ 如何在司法责任制改革背景下,更加有效的发挥案件管理职能
并没对缓刑提出修改两会对深化司法改革情况:1.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法院深入推进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试点,认真落实人民法院65项改革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一是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解决立案难问题。全国法院于去年5月1日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变审查立案为登记立案,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基本解决立案难问题,为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敞开大门。加强立案监督,杜绝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现象,把方便带给群众、把困难留在法院。依法制裁违法滥诉、虚假诉讼,维护正常诉讼秩序。配合立案登记制改革,推进网上申诉信访和视频接访工作,实行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诉信访案件,健全信访听证制度,进一步落实信访终结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接待群众来访人数同比下降12%。二是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建设,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创新工作机制,立足深圳、沈阳,在巡回区开展巡回审判,妥善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就地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往来奔波、诉讼不便等问题。两个巡回法庭共审结案件件,被群众称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发挥改革“试验田”、“排头兵”作用,实行主审法官、合议庭案责任制和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审判质效。三是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解决诉讼“主客场”问题初见成效。为平等保护本地、外地当事人合法权益,排除各种干扰,积极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北京市第四中级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两个跨行政区划法院审结案件2961件。北京四中院推进行政应诉工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出庭率达到100%,推动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上海三中院建立庭前释明等制度,杜绝非法干预,案件审结后服判息诉率达到100%。四是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9872件,专业审判水平明显提升。创新机制,突出主审法官主体地位,探索审委会直接开庭审理案件。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帮助法官查明技术事实。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探索把专业机构关于技术问题的意见写进判决书,增强裁判公信力。五是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提升审判质量效率。针对审判中存在的行政化、层层审批、权责不清等问题,出台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意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探索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组成审判团队案件,提高案效能。严格落实对干预案件进行记录问责的“两个规定”。推行院庭长案常态化。坚持放权与监督相结合,院庭长不再签发未参加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法官在职责范围内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同时加强审判管理和监督。相关试点法院审判质效明显提升,上海法院法官人均结案187件,贵州试点法院法官人均结案数量同比增长2至4倍。六是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破解执行难问题。完善网络查控体系,连通2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实现网络查控、远程指挥功能,在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河北、浙江、广西等地法院积极开展审执分离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湖南、内蒙古、辽宁、江西等16个省区市法院建立异地执行协作机制。加强信用惩戒,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3个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对失信被执行人从事民商事行为、担任重要职务等进行全面限制。扩大限制高消费范围,新增限制乘坐高铁和一等座以上动车席位等措施。截至今年2月,各级法院采取信用惩戒措施467万人次,将338.5万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公开曝光,35.9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各级法院受理执行案件467.3万件,执结381.6万件,分别上升37%和31.3%。坚决维护司法权威,敢于碰硬,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不论是什么人,坚决依法制裁,对1.4万人决定司法拘留,对1145人给予刑事处罚。七是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针对一些案件审理程序不规范、类案不同判等问题,健全审判监督指导机制,统一裁判标准。制定适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司法解释24件,促进司法公正。深化量刑规范化改革,山西、辽宁、湖北、宁夏等地法院出台落实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的具体规定,规范法官裁量权。加强案例指导工作,发布指导性案例12件,统一司法尺度。八是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扎实推进法官员额制改革,发挥法官遴选委员会作用,指导试点法院严格执行员额比例,严格法官入额标准,上海、广东、海南、青海等18个试点省区市已完成10094名法官入额工作,提高了法官队伍整体素质,充实了一线审判力量。参与制定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加强法官职业保障。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审判辅助
⑷ 法官员额制是哪年开始的
现在搞司法改革,以前法院里面包括行政部门人员都有被任命法官等级,但是这些人实际不办案。现在改革之后,一个法院最多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可以进入员额,重新被任命法官等级,这些员额制法官才有办案资格,也必须亲自办案。其他没有进入员额的法院工作人员要么做法官助理,给员额制法官打杂,要么去行政部门做司法行政人员。我国实行的法官员额制的意思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书表示,建立法官员额制,就是要通过严格考核,选拔最优秀的法官进入员额,并为他们配备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审判辅助人员,确保法院85%的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2014年以来,司法改革紧锣密鼓,攻坚克难,统筹兼顾,扎实推进。
中共中央确定将上海、广东、吉林、湖北、青海、海南、贵州7个省市作为首批司法改革先行试点。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同意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重庆、云南、宁夏开展推进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
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4项改革试点。这是继去年7个试点省市后的第二批试点。会议要求试点地方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试点实施方案,推动制度创新。
一、法官员额制:
【拓展资料】
所谓“法官员额制”是指法院、检察院在编制内根据办案数量、辖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的法院的法官、检察官的人员限额。员额一旦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改变,没有缺额就不能递补。
由于该项制度涉及面较广,在社会各界引发不少争议,其中一个相对突出的争议点就是 “员额制”下法官人员减少,可能导致“案多人少”的状况。针对这一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院、检察院办案的数量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真正存在着案多人少的法院和检察院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
我们国家大部分法院和检察院中约有40%的法官、检察官在非业务部门工作,而真正在一线办案的人并不多,因而造成“法官人员数量减少后无法适应”的假象。如果通过员额制改革,把有效的、积极的办案力量吸引到一线去,办案效率相应就会提高,案多人少的相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谢鹏程说:“这就意味着员额制将使司法的生产力得到解放。”
二、没有进入员额的法官有何待遇:
1、法官员额制改革实施以来,法官队伍存在诸多困惑,一部分法官将无法入额是必须面对的现状。
海南省原有法官1540人,改革后,法官人数减至1100多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全院有法官资格的人员62人,现选任主审法官29名,未入额法官33名,占53.23%。贵州省贵定县人民法院原有法官53人,第一批入额18人,未入额法官35人,占原有法官人数的66.03%。
2、员额有余地,转岗有安排:
①关于法官员额制改革,要严格执行中央确定的法官员额比例和相关政策,不仅不能突破,在第一轮遴选时还要留有余地,为优秀人才留下入额空间。
各地试点的实际操作中,也一直按此进行。海南省第一批遴选留有10%的余地。贵州省采取以案定员、一步到位原则,根据案件数量及特点、法官承办案件能力等综合因素,计算出各试点法院的法官员额,法官员额一次性控制在39%以内,并为未来留有足够空间。花溪、汇川、贵定、榕江四个试点法院法官员额,分别为29%、30.7%、24%和30.8%。
已完成试点的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法院,目前78名具备审判职称的入额32名,尚有9个名额空缺。空缺的名额,设计是根据案件的增长来增补法官,同时也给年轻人留出一个奋斗的目标。
贵州省贵定县人民法院53名法官有18名入额,同时为今后青年法官入额选任预留了9个名额。
②除了留下入额的希望,转岗和分流也尽量做到妥善安排。
过渡期内未选任为法官的现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转任法官助理或司法行政人员,法官职务保留,现有待遇不变。过渡期内出现缺额,先从表现好的法官助理中选任。即使过渡期满了,只要有真本事,还可参加全省遴选,仍有做法官的机会。
⑸ 贵州司改大考如何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与科技变革深度融合
然地处偏僻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贵州却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运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三年多来,贵州的司改大考答卷有哪些变化?
按照员额制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与司法行政人员的工资分别高于当地其他公务员人均工资收入50%和20%的规定,员额制法官、检察官月均增资4005元,员额制法官、检察官增资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7年5月底,全省法院、检察院员额制法官、检察官和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改革工资均已兑现到位。
⑹ 谌洪果的经历
在古镇中长大。后从大西南到大西北求学七载,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因生计而辗转北京深造。
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于著名法学家贺卫方教授,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6年,任教于西北政法大学。
2012年11月22日,西北政法大学老师谌洪果在微博上抱怨,已连续两周成功举办的读书沙龙突然被校方叫停。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下午表示,此事要了解情况后答复。
2013年7月6日,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谌洪果应邀来青海作学术报告,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师生和省垣部分律师聆听了精彩的演讲,并与谌洪果进行热烈互动。
2013年12月7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谌洪果教授在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实验室做了关于司法改革的讲座。
2013年12月23日,西北政法大学谌洪果在其微博称,上午已向学校提交辞职申请。在一篇长达5000余字的“辞职公开声明”中,谌洪果表示,因为持续遭到打压,同时害怕被体制化而辞职。
⑺ 司法考试改革成法律职业资格后报名条件的变化
您好,天星培训网络知道为您服务:
报名条件暂无变动公告。
报名条件 1.符合以下条件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学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5)品行良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自治县(旗),各自治区所辖县(旗),各自治州所辖县;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十四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所辖县(市、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市、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县(县级市、区)(不属于国家或者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的县级市、区除外);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九省、自治区所辖县(市、区);重庆、陕西省(市)所辖县(包括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级市、区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县级市、区);西藏自治区所辖市、地区、县、县级市、市辖区,可以将报名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学校法律专业专科学历。放宽报名学历条件的适用以报名人员户籍为准,期限截至2016年12月31日。 普通高等学校201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高等学校学历学位证书报名的,其学历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符合报考学历学位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已经办理报名手续的,报名无效: (1)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被国家机关开除公职或者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公证员执业证的; (3)被处以二年内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期限未满或者被处以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 (4)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以其他形式骗取报名的。 3.已经领取A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已经领取B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但尚未取得高等学校本科以上毕业证书人员,不得再次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如有疑问,欢迎向天星培训网络知道提问。
⑻ 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的省份是哪些
第二法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省、市、自治区为:云南、山西、内版蒙古、黑龙江、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重庆、宁夏、贵州12个。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项改革举措,对于确保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批选择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个省市先行试点,为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积累经验。
第二批试点省市自治区于今年上半年陆续进入了司法体制改革,包括云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重庆、宁夏、贵州12个。
⑼ 谁有《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的全文
司法鉴定是司法活动的重要环节,能否为当事人和司法机关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司法鉴定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关系到能否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负责人1月9日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说,去年以来,司法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司法鉴定质量建设和监督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全国经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共4750家,司法鉴定人53928人,完成各类司法鉴定业务212.6万件。
推进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
司法行政机关对相关鉴定机构、鉴定人进行处罚后,法院不知情,仍然委托鉴定;法院通知鉴定人出庭后,误工、交通等费用无法解决;同样的人身伤害,依据不同鉴定标准鉴定结果悬殊……
大力推进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是2016年的一项“重头戏”。去年以来,司法部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解决了许多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为促进司法鉴定工作更好地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服务诉讼活动,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衔接机制的意见》。
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负责人说,意见对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鉴定人履行出庭作证义务,加强司法鉴定监督,完善处罚规则,促进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规范执业等作出规定,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工作,充分发挥司法鉴定作用,提高司法鉴定质量。
这位负责人介绍,过去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体损伤程度依据的标准包括《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等,其中相关规定不协调,造成鉴定结果出现差异。
2016年,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联合发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并会同最高法组织编写《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适用指南》,明确规定伤残构成、伤病关系处理基本原则和移植组织器官损伤、人工假体损伤的处理原则等。
这位负责人说,《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发布和施行对于规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司法部与最高法分别在上海、北京、西安举办3期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120余人。截至目前,全国已对6000余名法医临床鉴定人进行培训考试,为今年1月1日统一适用分级奠定了基础。
此外,司法部积极推进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实施意见的出台。目前,经过充分论证、协调、征求意见形成的《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送审稿)》,已经呈报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强化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建设
去年5月1日,司法部新修订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正式施行,司法鉴定管理局积极推进通则的宣传贯彻培训工作,如河南、广西、贵州、新疆等省(区、市)邀请参与通则制定的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等进行专题讲座,并辅以座谈、讨论等形式深化学习,海南、西藏等省(区、市)与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举办司法鉴定管理人员和司法鉴定业务骨干培训班。
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负责人说,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已经完成对司法鉴定管理干部和司法鉴定人通则培训的全覆盖,配套的司法鉴定文书格式业已下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雾霾、酸雨、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加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成为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去年10月,为强化司法鉴定管理和制度建设,司法部与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办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
这位负责人说,两个办法进一步明确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申报、登记、评审等有关事项以及专家库的职能与专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准入立下了规矩,标志着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此外,去年6月,司法部还下发通知对规范亲子鉴定提出明确要求,各地按照要求加强对亲子鉴定业务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亲子鉴定委托和受理程序,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亲子鉴定秩序进一步好转。
加强监督管理开展专项检查
在实践中,司法鉴定活动时常暴露出一些人为的弊端,损害了司法鉴定的权威性,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
为此,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去年加大对司法鉴定机构的监督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通报力度,对湖南等省(市)严肃处罚司法鉴定违法违规行为的6件典型案件进行通报,并对四川、重庆、江苏、浙江、内蒙古、宁夏、上海7省(区、市)开展专项检查。
截至目前,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共收到司法鉴定投诉44件,同比下降10.2%,收到司法鉴定行政复议案52件,同比下降14.8%。
司法鉴定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推开司法鉴定行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着力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遵守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司法鉴定程序、技术标准、技术操作规范等情况的抽查检查,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并制定出台《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这位负责人说,司法鉴定管理局将持续加强司法鉴定投诉、信访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应对处理工作,依法严格监督、从严管理,努力保持鉴定投诉量和行政复议申请量“双下降”。研究建立司法鉴定诚信等级评估制度,对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的诚信状况进行认真评估,通过失信曝光、黄牌警告、取缔许可证等方式,加大对失信司法鉴定机构的惩戒力度。
保证司法鉴定质量,司法鉴定管理局还大力推进司法鉴定认证认可和能力验证工作,会同国家认监委、国家认可委新培训50名认证认可评审员,积极筹建国家资质认定司法鉴定行业评审组;开展2016年度司法鉴定机构能力验证活动,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51家鉴定机构共参加能力验证6060项(次),总体通过率为87%,创历年新高。
标 题: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强化监管 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的意见 发文机关: 司法部
发文字号: 司发〔2020〕1号 来 源: 司法部网站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司法 公文种类: 意见
成文日期: 2020年11月02日 发布日期: 2020年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强化监管 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的意见
司发〔202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
司法鉴定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帮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司法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完善体制机制,严格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公益属性,强化监督管理,优化执业环境,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充分发挥司法鉴定功能作用。
(二)工作原则和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必须进一步坚持党对司法鉴定工作的全面领导,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行业全覆盖,推进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管理、统一规范、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统一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司法鉴定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必须进一步加强质量建设和队伍建设,严格监督管理,推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金钱、人情、虚假”鉴定和“多头、重复”鉴定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必须进一步强化司法鉴定公益属性,坚持客观公正价值导向,严格收费管理,完善保障措施,努力让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的鉴定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司法鉴定在促进司法公正、维护人民权益、推进依法治国中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改革措施
(一)加强司法鉴定行业党的建设
1.明确抓行业党建工作责任。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结合职能履行抓行业党建工作责任,把抓业务与抓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党对司法鉴定行业的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2.贯彻党建工作要求。指导司法鉴定协会、鉴定机构对照党章党规,在2021年6月底前修订完善章程或制度,推动党建工作进协会章程、进工作制度、进日常管理。认真落实“四同步”要求,在审批设立司法鉴定机构时,推动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及时成立党组织;审核许可司法鉴定人执业时,推动专职人员中的党员转接党组织关系;开展执业检查、考核评估时,同步检查党建工作,作为机构等级评估、鉴定人执业评价、行业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3.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针对机构特点,以支部建在机构为原则,分类实施、应建尽建,确保2021年底前党的组织在行业全覆盖。理顺党员组织关系,组织关系不在机构党组织的党员,要按照“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原则,参加机构党组织生活。坚持政治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探索不同类型机构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科学精准加强行业党建,努力营造抓行业党建的良好氛围。
4.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建立党组织在机构决策、规范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推行机构管理层人员和党组织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明确党组织在机构、队伍建设中的政治把关作用。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建示范点”创建,强化党员意识,加强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鉴定机构建设
5.优化机构布局。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制定本地区司法鉴定行业发展规划,坚持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有序发展,既满足诉讼活动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又避免无序竞争。
6.完善发展格局。鼓励引导鉴定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规模发展,规范整合小、微机构,推动机构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完善以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为龙头、高资质高水平机构为支撑、专科型特色机构为亮点,不同类型司法鉴定机构优势互补、社会共享、持续发展的司法鉴定机构发展格局。
7.严格准入登记。依法严格做好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四大类”登记管理工作,开展“四大类”外机构清理工作,没有法律依据的,一律不得准入登记。制定实施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落实专家评审制度,对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否符合准入条件进行实质审核。军队人员和军队单位准入登记应听取军队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的意见。
8.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制定司法鉴定诚信等级评估办法,建立诚信档案,评估诚信等级,完善诚信评估制度,督促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依法诚信执业。开展质量监管、执业考核等第三方评价,深化群众对服务过程、服务态度等的满意度评价活动,并及时公开评价结果。
9.建立资质评估制度。遵循“分级分类、先难后易、公开公正”原则,全面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资质条件、鉴定能力、执业情况等资质评估工作,实施动态管理,促进良性发展。
10.完善淘汰退出机制。依法清理整顿达不到法定设立条件的鉴定机构。制定具体办法,细化撤销登记情形,做到机构有进有出、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鉴定人队伍建设
11.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鉴定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培育崇尚法治、科学严谨、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的行业精神,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培养造就高素质鉴定人队伍。
12.把好进人关。建立完善鉴定人能力考核标准,对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个人职称专业、工作经历、业务能力等进行实质审核,实施严格准入。
1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司法鉴定人才培养规划,优化人才队伍和专业结构。完善司法鉴定人助理制度,制定管理办法,加强培养力度,实施规范管理。
14.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办法,整合优质资源,发挥科研、院校等单位作用,加强培训基地、师资和教材建设,开展分级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15.落实鉴定人执业保障。健全完善司法鉴定人职称评审办法,加强职称动态管理。推广建立司法鉴定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健全出庭作证等执业保障,推动对鉴定人出庭的人身安全保护和必要的费用保障落实。研究推行鉴定人执业承诺宣誓制度,增强鉴定人责任心和行业归属感。
(四)加强质量建设
16.推进认证认可工作。认真落实《司法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快推进司法鉴定资质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司法鉴定资质认定工作。到期未通过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的鉴定机构,依法进行规范清理。发挥国家资质认定司法鉴定行业评审组作用,加强评审员队伍建设,推开省级资质认定工作,确保资质认定评审质量。制定实施认证认可三年(2021—2023)提升计划,持续提升工作水平。
17.创新能力验证活动。总结工作经验,推进能力验证常态化、制度化。改进组织模式和评审方式,强化结果比对和运用,对于限期整改仍不能满足基本能力要求的,依法进行处理。
18.加强标准化建设。落实《实施意见》要求,按程序成立全国司法鉴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司法鉴定标准化工作与刑事技术标准工作的协调衔接。依托行业优质资源和研究力量,加强标准制定、修订和推广实施工作,提高司法鉴定标准质量。探索全国司法鉴定机构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19.健全完善质量管控体系。开展质量评查等活动,加强司法鉴定质量管控,常态化推动质量提升。探索实行鉴定机构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内部法律审核,预防矛盾纠纷、投诉争议的发生。
20.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组建地方和国家专家库,发挥专家在评审准入、质量管理、行业监管等方面作用。完善专家咨询机制,探索技术争议解决。
(五)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
21.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智慧司鉴”建设,加强系统对接和数据汇聚,2021年6月底前建成统一数据库,一体实现网上审批、网上服务、执业监管、投诉处理、综合管理等功能。完善数据的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加强与办案机关、使用部门的衔接,推动信息互联互通。
22.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实施鉴定受理、鉴定过程、鉴定意见审核签发等各环节的全过程留痕、全流程监管。2021年6月底前推进电子证照广泛应用,实现鉴定意见书赋码管理,方便办案机关和社会群众随时核验。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研发运用案件可查重、可追溯功能,加强数据分析,强化核查比对,防范多头、重复和虚假鉴定发生。
23.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积极参加国家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新技术研发,推动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运用,加强司法鉴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和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建设。
(六)强化公益属性
24.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化长江经济带司法鉴定协同发展,推动黄河流域司法鉴定高质量发展,发挥部校合作司法鉴定基地作用。支持检察环境损害公益诉讼,健全完善不预先收取鉴定费用制度,服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25.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功能。因地制宜推动司法鉴定机构入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加强司法鉴定信息系统与法律服务网对接,履行法律咨询、服务指引、业务办理等职责,服务社会公众。
26.发挥公益作用。完善司法鉴定机构依法减免相关费用制度,加强司法鉴定与法律援助工作的衔接。推动将公民非正常死亡处理、行政执法、公益诉讼和应对国内、国际重大公共事件等鉴定需求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27.严格收费管理。科学制定司法鉴定收费标准,合理制定政府指导价,加强司法鉴定收费专项管理,严厉打击乱收费行为,切实规范司法鉴定收费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28.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设一批高资质、高水平司法鉴定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鉴定机构的扶持,引导鉴定资源向稀缺的区域倾斜。
(七)加强监督管理
29.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巩固行业清理整顿活动成果,推动规范整改、警示教育常态化。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完善“一单两库”等基础工作,创新检查方式,公开检查结果。加强委托、收费、涉保鉴定等行为监管,开展集中专项打击和联合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在诉讼活动之外开展鉴定业务。
30.加强投诉处理工作。加强信息化运用,及时发现投诉苗头,强化预知预测。发挥行业协会主渠道作用,建立行业评判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分级管理,落实属地责任,督促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履行日常监管、投诉处理等职责。建立投诉案件倒查机制,补齐短板漏洞。推进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努力将投诉积案和争议化解在基层一线,解决在诉讼之外。
31.落实干预鉴定活动记录和报告规定。加强日常监督,完善定期检查、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落实鉴定人负责制,落实干预鉴定活动记录和报告制度要求,保障鉴定人独立公正鉴定。
32.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拓展信息渠道,完善举报机制,加大对虚假鉴定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执业“黑名单”制度,完善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衔接机制,通报典型案例,严肃惩处违法违规行为。
33.开展队伍教育整顿。针对个别鉴定人违法违规执业、进行“金钱、人情、虚假”鉴定等突出问题,聚焦投诉数量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分类施策,对症下药,认真组织开展专题学习、警示教育、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顿工作,整治顽瘴痼疾,推进正风肃纪。
34.严格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司法鉴定管理人员要依法履责,秉公用权,严守纪律要求,勇于担当作为,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员,严肃追究相应的党纪政纪责任和法律责任。
三、组织领导
深化司法鉴定改革、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是一项需要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事业。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将之作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工作,凝聚改革共识,增强行动自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效推进。
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健全管理工作体系,充实监管力量,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坚持属地原则,明确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协会的监管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建立抓落实工作机制,完善监督考核,细化工作措施,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要完善机制、强化协同。建立与侦查、检察、审判、监察、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间议事协商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衔接,促进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良性互动,推动解决“多头、重复”鉴定等问题。加强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建设,深化“两结合”管理体制,健全司法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间的决策会商、信息共享等制度,密切工作协作。
要严密制度、扩大宣传。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完善改革配套制度措施,加强立法工作,推动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大力宣传表彰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提高司法鉴定社会知晓度和公信力,为深化司法鉴定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贯彻落实中的重大问题,请及时报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
司法部
2020年11月2日
⑽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检察人才建设有哪些要求
公报要求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
四中全会公报在遵循宪法关于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原则立场上,对检察机关如何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工作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公报指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表示,这项要求包含的内容上至宪法,中有检察院组织法,下到三大诉讼法。目前应当把精力放在检察院组织法的完善上,同时总结各地有关检察监督的地方性立法经验,为起草专门的“人民检察院监督法”作准备。
提起公益诉讼,公报赋予检察机关一项新的法律职能
公报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对此,汤维建解读说,四中全会的这项要求,为长期存有争论的检察机关应否提起公益诉讼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检察机关所提起的公益诉讼,不仅包括民事公益诉讼,还包括行政公益诉讼,所以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也应体现这一要求。汤维建建议检察机关确定若干省市作为试点区域,率先在民事诉讼中开展此项活动,然后积累经验,再向行政公益诉讼扩展。他认为,有检察机关作为发动公益诉讼的“火车头”,沉睡在民事诉讼法条上的公益诉讼制度便有望被激活,社会公益的保障将会有明显起色。
201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首次建立了公益诉讼制度。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说,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实施两年来证明,检察机关能够有效地承担公益诉讼提起人的法律角色,在公益诉讼的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公报明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具有两重意义:一是规范了公益诉讼的提起制度,避免了实践中可能产生的混乱;二是赋予了检察机关新的法律职能,丰富了检察机关法律角色的内涵,进一步凸显了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立性。他认为,要落实公报上述精神,首先需要修改民事诉讼法以及检察院组织法,明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职能,为检察机关正确和有效地提起公益诉讼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检察院,公报明确检察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司法地方化的根源是法院、检察院的人、财、物都是主要由地方党委政府决定,在这种体制下,法院、检察院很难摆脱地方的干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卢云辉认为,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大突破,对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高效实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现有情况下,全面实施这项改革难度非常大,具体的细化举措还需要逐步在司法实践中汲取经验,推进这项改革获得预期效果。
莫纪宏说,根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人民检察院是按照行政区划设定的,除了少数专门检察院例外。要求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检察院,意味着要通过修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设置原则来推进检察体制的改革,这是公报透露出来的大胆改革的信息。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要求的“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相比,四中全会的要求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当然,要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检察院必须要在修改宪法明文肯定可以跨行政区划设立人民检察院之后,才能依法有序推进人民检察院组织体制的有序改革。
公报进一步强调了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公报要求,“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莫纪宏认为,这些要求实际上是对我国现行宪法第131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具体落实,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付诸实施后能够对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公报肯定了检察官职务的“职业化”
公报指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莫纪宏认为,这一要求有助于全面提高检察官的素质,大幅度地提升检察官的履职能力,促进人民检察院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瑞昌市公安局肇陈派出所洪一警务室民警周俊军表示,实现检察官职务的“职业化”,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增加检察系统人员编制,特别是确保基层检察院有充足的执法办案人员;二要提高检察官待遇,如果检察官的待遇与一般公务员等同,将很难留住人才;三要维护检察官的职业尊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检察官的氛围,让检察官有职业自豪感。
公报强调检察机关党组织的责任
党对国家的领导,有多种渠道和形式,其中党组织是党对国家领导的非常重要的渠道。公报指出,“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说,四中全会把遵守宪法法律具体的任务和责任落到党组织,抓住了要害。四中全会提出法治中国建设,具体在贯彻执行中会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执法公信力、政府怎样监督公民守法等问题,在这些方面,人大、政协、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本身,都要围绕四中全会的要求作出具体部署,以党组织为第一责任人,把依法治国的方略转化为本行业本部门的具体工作。至于怎样具体落实,就要看各党组织的具体认识和决策能力了。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司法改革提出新要求
全会对检察机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要求不少,还有些内容虽然没有落到字面上,但是暗含在字里行间。其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对司法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甄贞看来,这对现行的侦查、起诉、审判等程序及刑事证据规则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无疑是一场诉讼制度的革命。
甄贞说,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和刑事诉讼理论界的通说,都在一定程度上确立和认同了以庭审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审判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诉讼中心,存在重视审前程序、卷宗审理和庭外调查,而庭审走过场、审者不判、外部干预、内部行政化等现象,公、检、法三机关强调配合多于制约和监督。
甄贞进一步阐释,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就是要重新调整、定位检法之间、检警之间、控辩之间的关系,重新梳理、分离侦查、起诉、审判、辩护、监督等职能,通过改革实现由以侦查为中心、以审前程序为中心向以庭审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的转变,确保有证举在庭上、有证质在庭上、有理辩在庭上,以客观、中立、公正的裁判向社会宣示法治,实现司法的公正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