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司法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发布时间: 2022-08-23 02:31:31

司法局群众路线怎么走

你好

自古以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源泉所在,缺失了群众的支持,执政的力量源泉必将枯竭,我们党能永葆执政生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一直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我们党眼中,群众的事情无小事,但凡是群众需要的,都是我们党应该积极提供的。现阶段,改革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和谐因素也不断涌现,所有的不和谐因素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群众的利益,群众利益受损之时,也是我们党执政之基被侵蚀之时。所以我们要谨记群众事情无小事,践行群众路线,捍卫群众利益。
完善立法,使我们党在捍卫人民群众利益时做到有法可依。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在执法与司法的前提条件就是有法可依,而有法可依就是要存在立法。立法完善,才能保证执法活动与司法活动有序有依进行。只有这样,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才能全方位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群众事情无小事。
加强执法,保证我们党在捍卫人民群众利益的措施能落到实处。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体系,那么要想保障整个法律体系的有效运转,就少不了行政机关对各个法律执行细节的把关,行政机关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执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立法的本质“一切为了人民”,也才能真正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使政府成为人民利益坚强的捍卫者。
严格司法,铸造一座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长城。司法领域是我们保障人民利益的最后环节,我们的立法与执法活动难免出现偏差,此时只能通过司法手段来消除偏差,所以我们的司法机关要保持自己的公正性,廉洁性,独立思考性,要对一些立法活动以及行政执法活动存在审慎的态度,不能一味的赞同所有的立法与行政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各个环节合理配合,做到最大限度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践行群众事情无小事的诺言。
服务群众既是态度,更是本领
为群众服务,不仅要端正态度、建设制度,更要积累技能、锤炼本领,把改进作风成效切实落实到基层。
很多时候,群众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他们只不过需要一个诚恳的态度、一个真实的情况、一个公平的政策而已。做好群众工作并不复杂,关键是党员干部要知法、普法、依法执法。 知法是基础,要重点学习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自身业务职能的法律知识;普法是关键,要把法律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语言,使群众一看就明白;公平执法是目标,对执法工作要全程监督,增强公平执法的自觉性,督促党员干部把准法律的天平。
在基层,有的党员干部怕见群众,一个重要原因是:欠缺和群众打交道的本领。基层干部身处群众工作的第一线,理应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增强和群众打交道的本领。把自己当成群众,就不至于怕群众,也才能说得上话、说得进话。结合当地实际学习,把文件上的话变成群众听得懂的话说出来,群众才爱听。还要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增强本领,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必须多学多练,多喝几口水,才能学会游泳。
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解民忧、谋民利的最前线。党员干部要走出“衙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只有在汲取群众智慧、化解群众难题中学习,服务本领才有实在提高。

法院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第一,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法院工作中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应当牢固树立四个观念:一是树立正确权力观。法官的头脑中要有“平民情怀”、“草根情结”。法官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必须首先在思想上解决好“权从何来”、“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基本的权力观问题。二是树立为民司法观。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受人民监督。不管形势、条件和环境如何变化,司法为民始终是法院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和群众感情不能丢,必须根植于法官心中。三是树立平等司法观。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以平等保护,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在法律面前应当人人平等。不仅要追求形式上的平等,更要追求实质上的平等。四是树立职业使命观。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法官的职业使命和事业追求,在执法办案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正义;让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且有条件执行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让确有错误的裁判依法及时得到纠正。当前,践行上述“四观”,尤其需要我们切实把握好两个效果的关系。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要注意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要追求定分止争、案结事了,而非满足于就案办案、结案了事。

第二,解决好对待群众的态度作风问题。端正态度作风是关键。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疏导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的信赖,就应当始终坚守“五个心”:一是平等热心,尊重群众。杜绝“冷、硬、横、推”,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二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法律思维中融入群众观点,多些换位思考,能够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知其之忧、之难、之需,设身处地、想方设法为解决矛盾纷争寻找最妥当的方案。三是以心换心,善解人意。在办理涉民生案件时,认真研析矛盾纠纷成因,以法官的真诚加上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深入当事人内心,摸准心结,进而去解开心结。四是亲和耐心,严己宽人。对老百姓要有亲和力和宽容度,耐心倾听群众意见,让人民群众有时间、有地方表达,确保当事人陈述自己意见的权利。五是诚恳虚心,闻过则喜。法院要有开门纳谏的勇气和容人批评的雅量,善于通过信访及各类沟通渠道,主动收集、虚心倾听群众的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三,畅通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渠道。畅通联系渠道是保障。一是发扬司法民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和执行工作的参与度。如扩大人民陪审员队伍;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充分发挥律师作用,强化特邀监督员作用;引入第三方听证机制;坚持和完善各种法院领导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二是注重司法释明。认真积极做好诉讼指导、判后答疑等司法释明工作,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进行释法明理,提高群众对法院司法裁判的理解力和信服力,增强服判息诉的实际效果。三是落实司法公开。坚持做好司法公开工作,健全完善立案、审判、裁判文书、执行等公开平台,全流程推进“阳光司法”,无缝隙打造“看得见的公正”,让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司法、信任司法。四是加强司法宣传。始终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两手抓,努力争取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健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积极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宣品牌。

第四,加强法院干警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司法能力是根本。就目前法院工作现状和队伍特点来看,大力提升法官的司法裁判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是司法能力建设的重点。一是切实提升司法裁判能力。这是法官的基本功,是法官做涉诉群众工作的自信基础,是做好法律释明、判后答疑工作的底气所在。公正司法是第一责任,是公信之基,司法裁判能力的核心就是公正司法的能力,特别是准确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做出司法判断的能力,必须与时俱进、自觉蓄养。二是切实提升做群众工作能力。法院既是司法工作部门,也是群众工作部门。有针对性地提高法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是保持人民法院人民性的内在要求。当前,尤其要着力加强对青年法官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要紧扣司法特点,贴近审判实际,通过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和完善机制,使青年法官尽快向善做群众工作的老法官看齐。

③ 如何在法院执行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着重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用党的群众路线指导审判执行工作,对于风清气正、执政为民、公正司法的执政党形象塑造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法治中国梦的实现会起到排除障碍、保驾护航的作用,对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和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各国历史进行研究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高度契合。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出了我们党的一大法宝——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福利。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是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然后把这些营养和智慧上升为科学理论,用这些理论指导群众,并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开辟科学的发展道路,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为什么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很好地坚持了群众路线,我们的事业就会很好地发展,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什么时候脱离了群众路线,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事业遭受挫折。从目前我们党情来看,还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危险,个别地区、部门,部分党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对此,人民群众很有意见,严重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危及着党的执政地位。法院的个别干警这几年也存在着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淡薄,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四难”现象以及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三案”现象,办事办案推诿扯皮、慵、懒、散,上下班迟到早退,工作不思进取、缺乏责任心,办案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警身上,但影响着法院的整体形象、法官的整体荣誉,破坏了法律的权威,同时也降低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以上这些决定了我们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一)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上必须自愿。要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牢记法院的人民性,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牢记自己拿的是人民的俸禄。自己必须也应该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也应该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也应该发自内心地、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能力上必须自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人民服务必须练好本领。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练就把握大局的能力,确保政治上不迷路。其次要刻苦钻研法律及法学理论,练就正确熟练适用法律的能力,确保业务上不迷惑。第三要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注意总结把握审判规律,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练就科学管理的能力,确保管理上不迷乱。

(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工作上要自觉。要抓好审判执行工作这个第一要务。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法院的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法院的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法院的根本目标,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法院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突出一个“准”字:要把追求客观真实作为事实认定的价值取向,努力使裁判认定的事实最大限度达到或接近客观真实。裁判不但要有法律依据,同时要符合法理、符合情理,做到法、理、情相互印证、相互统一。审判效率上要突出一个“快”字:对案件要做好繁简分流,因人而异,科学分案,向管理要效率。执行案件要突出一个“狠”字:以对拒不执行人采取惩罚促使其履行法律义务,努力化解执行难题,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权威。审判执行社会效果上要突出一个“稳”字:案件审理方案、执行措施要稳妥,案件审结后针对当事人的疑问要耐心做好辨法析理、服判息诉工作;执行过程中采取强制措施要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对案件的趋势和走向要胸有成竹,做到收放自如;确保案件审结后、执结后当事人能够稳定下来。审判作风上突出一个“廉”字。要通过严把“三关”:事实认定关、法律适用关、实体处理关,实现实质公正。通过“三司法”:阳光司法、民主司法、和谐司法,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实现形式公正。通过“三规范”:规范审判行为、规范庭审活动、规范裁判文书,不断提高案件质量,努力使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上诉、经得起抗诉、经得起申诉。使公正不但要实现,而且要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方式实现,以审判的公平正义促进全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大局的稳定,促进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作风上要自律。要“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思和检讨自己,做好三个“表率”:做努力工作的表率、做遵守纪律的表率、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做到三个敬畏:敬畏群众、敬畏法律、敬畏责任。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心中始终转着公平正义,心中始终装着清廉无私。管住自己的嘴,做到请吃不到,管住自己的手,做到送礼不要,管住自己的腿,做到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五)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重点抓好自查自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是基础,查摆是关键,整改是目标,三者都很重要,但查摆和纠正是重中之重。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始终把整改贯穿始终。要通过自查、谈心互查、走出去请进来评查等多种形式,从思想深处、结合工作实际、生活实际、作风实际充分查摆出自身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小有小改、大有大改、边查边改、能改立改。

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为什么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能否回答好这几个问题,关系到每一名法官和每一个党员的工作实际,也关系到一个法院的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只有将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审判执行工作基石,贯彻落实在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保持人民司法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从而使法治中国梦早日实现。

④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哪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着力解决群众观点不牢的问题

开展以“亮党员身份、树模范形象、尽党员义务、建和谐韩城”为主题的党员义工服务群众活动,推行“一户一卡、一村一牌”服务连心活动,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教育党员干部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

二是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

扎实开展“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纪律作风”大整顿再排查活动和“当好标杆、向我看齐”讲做评活动,强化问题导向。扭住“四风”重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改进作风。

三是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开展“党员示范岗”、“群众满意窗口”竞赛活动,建立“百姓问政”制度,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为民利民便民,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切实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四是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深入开展村级“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社区“评星定级、晋位提档”、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对象

教育实践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第二批活动重点抓好市、县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突出抓好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注重抓好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等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基层组织。

⑤ 如何在政法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如何在政法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原国政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政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其本质属性是人民性,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会成为无水之鱼、无本之木,势必影响政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更不能履行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首要政治任务。如何在政法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

一、党的群众路线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形势下,政法工作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政法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一个工作方式方法问题,更是一个立场观点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总结,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政法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法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其实质在于将执法为民、司法为民的法治价值理念融于政法各项工作之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法律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其主要目标在于依法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中央政法委部署在全国政法政法干警中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其中,明确指出“为民”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是全部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一切为了群众”的执法理念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为民的价值观念,鲜明回答了政法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以及“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等根本问题。这为广大政法干警在心里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实践中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政法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坚持群众路线是顺应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新期待、新需求和政法事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政法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发挥好这个优势,我们的政法事业就前进,就发展;失去这个优势,我们的政法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招致损失,甚至停滞不前。

二、当前政法工作贯彻群众路线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年经过在政法机关持续开展“执法为民”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观点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等,当前政法部门在贯彻群众路线总体上是好的,但在一些工作和一些干警中贯彻群众路线不力甚至脱离群众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

1、群众观念意识淡薄。少数干警对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模糊,认为群众工作无所谓,不愿意与群众打交道,导致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影响工作开展。表现在:一是不会做群众工作。政法队伍中的一些成员,往往缺乏群众工作经验。比如一些年轻干警从“大学门”进“机关门”,虽然素质较高,但由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体察民情,不了解群众的想与盼,心里难以树立群众观念,也不会做群众工作,难免在工作上脱离实际,在作风上脱离群众,导致在案件办理工作中与群众接不上头、对不了话、办不成事,甚至造成工作失误。二是不愿做群众工作。一些干警认为群众觉悟低,琐碎麻烦,工作难做,在心里抵触群众工作,很难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群众;还有的认为政法工作专业性强,有无群众的配合、支持关系不大,感到“科技进步了、装备先进了,群众参与没有必要了”,不能很好的发动、组织群众,忘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个道理,在行动上不自觉地同群众疏远了。三是不适应形势变化。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逐步提高,群众工作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是我们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多元化、信息化、市场化条件下群众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是一些干警在办案过程中,一味生搬硬套,机械办案,缺乏与群众的沟通,忽视群众的理解与感受,人为拉大与群众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的顺利进行。

2、工作作风亟待改进。一些政法干警由于缺乏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淡薄,重管理轻服务,表现在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对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不以为然,态度上“冷、横、硬、推”,工作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衙门作风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而且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的信赖和感情。不重视群众工作导致的后果就是一些群众对政法干警情感冷漠,对政法工作漠不关心,有的人甚至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因怕报复或出于其他原因也不报案,造成政法部门侦查办案难、调查取证难、追捕疑犯难、获取线索难。

3、执法公信力遭到质疑。极少数政法干警由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把公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手段,在执法办案中徇私枉法、吃拿卡要,索贿受贿,搞权钱交易,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执法不公,执法不严,使社会公平正义受到严重挑战。正如培根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十倍于犯罪,因为犯罪只是污染河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污染水源。”这些年发生的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等案件,真相大白后,嫌疑人虽然被宣布无罪释放,并给予了国家赔偿,当时办案责任人虽然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这种枉法办案的典型事件还是受到国人的高度关注,在人民群众的心里留下很大的阴影,使政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遭到质疑。

当然,还有法制建设不够完善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群众广泛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见义勇为人员与犯罪分子作斗争致伤致残的治疗费用及生活保障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对证人的保护法律尚无完善的措施等等,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使政法工作贯彻群众路线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把我们的政法事业推向前进。

三、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对策措施

当前,政法工作仍处于刑事案件高发、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和对敌斗争复杂的特殊时期。政法机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不断深化群众观点,找准政法工作群众路线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完成政法各项工作任务。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群众路线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牢固树立政法工作的群众观念,始终站稳正确的群众立场。“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没有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政法工作就不能一帆风顺。高度重视并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是各级党委的重要政治责任,一定要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各级政法机关领导要切实端正思想认识,增强群众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作出工作表率,带领广大干警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实效性。要通过开展常态化、多元化的教育,引导政法干警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切实增强爱民意识和群众观念。二是针对少数政法干警思想上和工作中不重视群众工作实际,着重消除两大思想障碍,即不相信、不理解群众的“群众落后论”,不愿做或不必做群众工作的“群众工作过时论”。近年来,我市政法部门通过深入开展“三访三评”大走访、“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争百家好评”、“人民法官为人民”、“忠诚为民、诚信公证”等活动,全面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深入基层访群众转作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使广大政法干警在思想上引起触动,切实增强了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力地推进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三是始终站稳执法为民的群众立场,切实增进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政法干警要和群众肩并肩、面对面交朋友,努力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情“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情“零懈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

2、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坚持严打整治不动摇,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优良的治安环境。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民生警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小事”,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要重视侦破“小案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入室盗窃、盗窃家禽家畜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防范打击力度;加大对村霸及涉赌、涉黄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问题的查处、打击力度;对破获的侵财性案件,第一时间集中精力追赃、第一时间返还被盗抢物品,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财产损失。二是要认真做好“小事情”。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如公安机关推出“流动警务车”进村入户服务群众,为群众办理出生上户、户口迁移、姓名变更、办理“二代证”等各类证件,架起了警民关系的连心桥。三是要妥善调处“小纠纷”。公安部门要树立调解也是执法的观念,通过在社区设立调解室,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对债务纠纷、农村土地林权纠纷等引发的纠纷,法院、公安、司法部门积极协调村党支部、村委会,依法妥善处置,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群众的诉讼成本。四是要注重整改“小隐患”。要深入辖区厂矿企业、学校、网吧,开展安全大检查,排查各类治安管理安全隐患、火灾隐患、危爆物品隐患,及时排除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五是要主动实施“小帮扶”。我市陵川县秦家庄派出所发挥职能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们所创新的“三个五”工作法,真心服务“两员”(服务外出打工人员和留守在家人员)生产生活,想方设法为他们克服困难,提供支持、帮助和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赢得了农村群众、留守孤寡老人的称赞。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上是民生大计。解决好这些事情,就是政法工作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就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改善政法机关的形象。

3、建立健全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大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一是要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作用,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引导上访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反映诉求,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保障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决策机制。对涉及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要充分论证科学评估,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兼顾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使我们的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合理诉求。三是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对群众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努力化解,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扎实推进大调解工作。大调解工作就是群众路线工作,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六级六步”大调解工作机制,年调解矛盾纠纷万余起,有效避免了大量“民转刑”案件发生。政法部门要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妥善审理好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劳动争议、离婚、子女抚养、买卖合同等民商事纠纷,尤其要维护好老人、妇女、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更加高效、简便地解决纠纷,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和谐。

4、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确保两个效果的统一。依法办事是政法机关工作的准绳,也是约束自己的法则。要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对于那些滥用权力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依法查处。要坚决克服执法办案中的“冷、横、硬”现象,带着感情更好地依法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坚持以法明理,以理服人,将“法”与“理”融会贯通,即把道理、政策、法律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遇到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群众心悦诚服。要严格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要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充分体现人性化办案的理念,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5、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加强政法干警执法办案的能力建设。要以政法机关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创建学习型政法、培养学习型干警”活动为载体,把发扬优良传统与开拓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改进政法干警的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岗位练兵、业务技能大赛、办案标兵评选等创先争优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干警执法办案水平,努力培养政法干警掌握为群众服务的新知识、新技能。要继承和发扬政法工作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经济社会变革和群众状况的变化,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工作的途径与方法,使群众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教育政法干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严格遵守“五个严禁”、“六个不准”的规定,坚守廉洁底线,杜绝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维护政法机关的良好形象。

总之,坚持政法工作的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持续推进。只有这样,政法机关才能担负起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任,坚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⑥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2、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要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3、“四风”问题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4、“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

5、“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6、“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7、“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8、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

9、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10、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上内容参考群众路线网——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60问之系列一


⑦ 法院如何走群众路线

党的十八大将“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新形势下,人民法院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走群众路线,向社会公开,让群众参与,受社会监督,让群众认同,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1、注重司法为民,到群众中去,问需于民。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就是要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通过执法办案,依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本着群众有所呼,法院有所应的使命感、责任感,重点解决群众反映集中地不公、不便、不快等问题。
2、注重司法公开,从群众中来,问计于民 。

司法公开,是人民法院适应时代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期待的重要举措,市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工作,紧紧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真诚接受群众监督。
3、注重司法公信,让群众满意,取信于民

人民群众满意,司法才有公信。市法院每年审、执结各类案件近万件,涉及千家万户,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法院工作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不懈地解决“四风”问题,特别是要坚决杜绝对诉讼参与人冷硬横推的现象,坚决消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作风,让社会各界感受到法院的新形象、新风貌;进一步强化审务督察,加强对审判、执行等关键岗位的监督、制约,严格落实错案追究制度,严防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⑧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贯彻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8)司法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群众路线的司法价值是为了防止司法审判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国情,司法机关需要依据司法审判活动的实际,对这一产生于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作路线进行必要的创新。

⑨ 群众路线教育的具体内容

群众路线教育的具体内容:

1、主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2、总体要求: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3、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 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

  • 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

  • 清廉,就是要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监督。

4、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和自我批评、讲求实效、分类指导和领导带头。

5、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坚决反对奢靡之风。

⑩ 新时期司法如何坚持群众路线

审判工作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司法决策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矛盾化解要善于依靠人民群众的内生力量。 法制宣传要适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 群众路线始终是司法工作坚持的基本路线。马锡五审判方式,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以及“司法为民”等理念和制度,都是司法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经典范例。在社会转型时期,司法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日渐提高,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日渐多元,公民权利意识日渐高涨,如何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值得深入研究。中央决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无疑是推动研究上述问题的重要契机。笔者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后认为,新时期的司法工作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尤其要秉承以下几个基本的理念。 司法工作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跟法院打交道所产生的有限的直接感知和认识,决定了他们对法律和司法的观念和看法。当前,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维权意识日渐增强,确保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既是审判工作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满意度的重要抓手。从社会的维度出发,要注意法院裁判不单纯是法律适用的三段论,而是可能对当事人乃至社会经济生活等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要兼顾裁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从司法的维度出发,要坚持案件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不仅要实现正义,而且要通过司法公开等方式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正义。尤其要切实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对于当事人的申请和诉求,要依法、及时做出回应;对于当事人的疑惑和顾虑,要耐心、细致予以解决,确保当事人对司法形成良好的印象,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审判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法治的信仰和信心。 重视调查研究,司法决策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司法领域的重要决策包括刑事政策和司法解释等,都将对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当重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为了确保司法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如同毛泽东同志所讲的那样,“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起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意见建议集中起来,作为司法决策方案的依据和参考。实践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注重平时在审判过程中留意当事人和公众的点滴意见,也要加强专项调研,必要时还深入基层组织面对面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面对人民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分析研究,不能置之不理也不宜通盘接受,对于其中正确且可行的意见建议,要在司法决策中充分加以体现;对于其中不可行的意见建议,要予以解释说明;对于其中不正确的意见建议,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以改正。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最终作出的司法决策才能避免脱离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重视民间经验,矛盾化解要善于依靠人民群众的内生力量。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强调司法工作要职业化和专业化,这是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基础,但应当认识到,社会矛盾产生自民间,因此,要通过审判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实现案结事了,就需要善于总结民间解决矛盾纠纷的经验,善于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解决问题,实现法理、事理、情理有机统一。例如人民调解制度,就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化解民间纠纷的成功经验。在法律与社会的互动影响过程中,专业的司法工作可以从民间吸取更多的经验。对于民间经验的研究,要具体再具体,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要与审判相结合,最终转化为合法、可行的问题解决机制。同时,现阶段司法工作依靠人民群众的功夫还不够,对于民间矛盾纠纷的解决,在依法裁判的基础上,要更加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尤其要重视发挥基层组织和民间代表在调解、和解方面的特殊作用,有效恢复遭到破坏的社会秩序。此外,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开展社区矫正等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重视司法公开,法制宣传要适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普通公众除了与司法的有限接触之外,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司法状况尤其是重大案件的审判情况,由此产生对司法的感知和认识。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社会公正、司法公正密切关注,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审判流程公开、审判过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都是司法公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树立司法公开、民主的良好形象,促使人民群众了解司法程序、强化法律观念,树立公民意识。除司法公开外,人民法院还要重视通过重大敏感新类型案件的裁判树立规则,塑造诚信、守法的价值观念,将社会生活引导到法治的秩序上去。同时,人民法院也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新媒体时代更加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运用法律表达合理诉求,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此外,对于一些针对法院和案件的不实报道、评论,也要及时公开信息,澄清事实,释疑解惑,避免给法院形象和司法公正、公信造成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热点内容
电大合同法第二版考核册答案 发布:2024-11-16 14:39:20 浏览:448
劳动法孕妇发工资的制度 发布:2024-11-16 14:19:20 浏览:31
跨国公司规避劳动法 发布:2024-11-16 14:04:02 浏览:782
合同法法规定一定要交五险一金 发布:2024-11-16 14:03:19 浏览:446
行政法学课件 发布:2024-11-16 14:03:06 浏览:525
双方签订的协议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6 13:00:30 浏览:527
快递单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6 12:22:03 浏览:754
党员权利保障条例ppt 发布:2024-11-16 11:51:48 浏览:80
干部任用条例学习宣传计划 发布:2024-11-16 11:39:02 浏览:804
盐法条例 发布:2024-11-16 11:31:32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