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民法典
❶ 什么是善
什么是善?
首先应该确定我们所说的善是世间善,不是出世间的至善与真善,因为出世间的至善与真善是没有与之相对的恶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礼记.大学》中也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其次是善有两个层次,一是内善,就是心善;二是外善,即行善,包括语言行为两个方面。内善且不讲,先谈一谈外善。外善必须有对象,善才成立。外善有两种,一是不害,二是利人。
不害,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所谓的“恕”道,佛教讲的诸恶莫作。
利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是生存,达是发展。生存与发展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所以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就是利益于人。是所谓的“忠”道,佛教讲的众善奉行。
那么内善是什么呢?
就是常存不害和利人之心。
内善外善相应称之为善,不相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内善外恶,就是表面上看着是恶,但是出于善心,如父母打骂教育子女,此亦称善。另一种是内恶外善,就是表面上看着是善,但是出于恶心,此是伪善,是极恶。内恶外恶相应,此称为恶。
《十善业道经》中记载有十种善,身行有三,口言有四,意念有三。
身行三善为,不杀生而放生,不偷盗而周济贫苦,不邪淫而恭敬于人。
口言四善为,不说谎骗人而说诚实语,不两舌挑拨离间而说和解语、不恶口伤人而说有益语、不绮语撩人而说庄重语。
意念三善为,不贪欲索取而广行奉献,不嗔恚恼人而令人欢喜,不愚痴邪见而启人智慧。
这十善业反过来就是十恶业。在《十善业道经》中详细论述了行十善业的自他利益,和行十恶业的自他危害。行十善业给别人带来利益,必给自己带来善的果报。行十恶业的给别人带来危害,必给自己带来恶的果报。
世间善恶说完,再说出世间的至善真善或纯善。或许有人理解至善真善就是善恶不分,不讲是非,这是混淆了世间善与出世善的缘故。出世间的至善真善并不抹杀世间的善恶分别,而且只有修善到一定程度,才能见到至善真善,修恶是永远见不到至善真善的。也就是说当你修善,善与你完全融合为一体时,你不觉得你是在修善,你已经忘记了善恶的分别,你所言所行所想完全在善中,无需思量,再无疑惑,就离至善真善不远了。佛教讲,自净其意,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判断所作是善是恶呢?
为善最乐,如果做的是好事,那么心中充满欢喜,脸上会洋溢着快乐,身心舒泰。如果做的是坏事,那么心中充满愧疚、忐忑不安,或者充满愤恨与仇恨,脸色难看,脸上皮肤发麻,身体颤抖,焦躁不安等等,都是由于气不通顺的缘故。所以为善可以让人健康快乐,为恶则可以让人疾病缠身,心中忧愁而愤愤不平,怨天尤人。
❷ 有人说没有绝对真理,那佛法不是绝对真理吗
绝对真理是存在的。
佛法确实是绝对真理。
绝对,就是没有对立。
不过,绝对真理,不能用语言完美表达。
所以,一般说没有绝对真理,意思是,没有能完美表达真理的语言。
因为语言是有局限的,是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原材料的,
是局限在意识思维之内的。
但是,意识思维,无法攀援真理。
如刀不能自割,如水不能自湿,如手不能自抓。。。。
所以,要体会这个绝对真理,不能太依赖思辨
❸ 佛法和民典法有什么区别
摘要 /5
❹ 私自建群讲佛法收钱合法吗
不合法。
这属于诈骗金钱,可以根据诈骗金额处以刑法。
个人建群不违法,但是不能做违法的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❺ 社会团体法人和社团法人的区别
法律分析:1、社团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分类标准不同
社会团体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以谋求社团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的,主要包括各种政治团体(如各民主党派)人民群众团体(如工会、妇联、共青团)社会公益团体(如残疾人基金会)文学艺术团体(如作家协会)学术研究团体(如数学学会)宗教团体(如佛教协会)
社团法人根据社团法人成立的目的,可将其分为营利社团法人和公益社团法人。我国立法分类中的基金会属于财团法人,其他的法人基本上都属于社团法人。
2、社会团体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而社团法人则是法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十条 具备法人条件,基于会员共同意愿,为公益目的或者会员共同利益等非营利目的设立的社会团体,经依法登记成立,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❻ 法典的含义是什么
法典(拉丁语:codex),指就某一现行的部门法进行编纂而制定的比较系统的立法文件。现行法系统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为了便于查阅、适用法律规范和消除法规存在的某些缺陷,需要对现行法规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法规系统化的方法有两种,即法典编纂和法规汇编。
中文名
法典
外文名
codex
地位
法系统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历史
法典源于古巴比伦王国
快速
导航
词语概念
法典编纂
基本含义
起源
法典是同一门类的各种法规经过整理,编订而形成的系统的法律.法典源于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东岸的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和镇压奴隶反抗,消除国内司法的混乱现象,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统一的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原文镌刻在一块高2.5米,直径约1.5米的玄武岩椭圆石碑上,系楔形文字。同时代还有苏美尔法典、亚述法典。
拿破仑法典
指:民法典(又名拿破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的统称,是世界上较为著名的资产阶级法律文献,其颁布,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成果,把革命果实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维护了资产阶级政权,成为后来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范本。
“ 我一生真正辉煌的,不是打了几十次胜仗,这都在滑铁卢被抹去了,不过有一样东西不会被抹去,他将永垂不朽”
——拿破仑·波拿巴
这件永垂不朽的东西,便是《法典》,它使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确立,也促使法国反复扫荡封建势力,最后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法典
拼音:fǎ diǎn
注音:ㄈㄚˇ ㄉㄧㄢˇ[1]
基本解释
[code;statute book] 法令典章。经过整理的比较完备、系统的某一类法律的总称。
拿破仑法典[1]
引证解释
1. 法度典章。
《孔子家语·五刑》:“礼度既陈,五教毕修,而民犹或未化,尚必明其法典,以申固之。”
2. 指佛教经典。
《正法华经·应时品》:“信大法典,现在尽悉。” 南朝 梁 僧祐 《出三藏记集名录序》:“昔 刘向 校书,已见佛经,故知 成帝 之前,法典久至矣。”[1]
法典编纂
重新审定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废除已经陈旧的,修改相互抵触的部分,弥补其缺陷或空白,使之成为基于某些共同原则、内容协调一致、有机联系的统一法律。这种法律就称为法典。法典较单行法规系统、完备,是一种新的立法文件。随着法典的颁布,相应的单行法规即被废除。在中国,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魏相李悝编纂的《法经》,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较系统的法典。唐律,主要指651年颁行的《永徽律》及其注解《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是完整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封建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和公元6世纪拜占庭士丁尼下令编纂的《 查士丁尼法典 》都是古代西方的法典 。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法典编纂的典型,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 1922、1923年期间基本上完成了刑法、民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劳动法、土地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典的编纂工作,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社会主义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刑法、刑事诉讼法、婚姻法、民事诉讼法等,都是社会主义基本法律。
法规汇编 法规系统化的又一形式,即按一定顺序把现行法规汇编成册,如中国1952、1953年编的《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956年以来陆续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等。法规汇编不同于法典编纂,它不是新的立法活动,只是对现行法规进行外部整理,使之系统化,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一般不作任何变动。系统化的具体方式,通常是按照颁布的时间顺序,或按法律部门,或按法规名称的拼音字首的顺序加以排列,汇编成册。有时也可以某一方式为主,结合其他方式进行排列。法规汇编虽仅限于对现行法规进行外部整理,但可为查阅、适用和研究现行法提供方便,是法律规范系统化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
在西方各国的法律传统中,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一贯采用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国家一般不采用这种形式,由于制定法大量增加,也开始有以法典名称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如美国的《统一商法典》,但内容仍不及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典严密。有的虽然称为“法典”(如《美国法典》),实际上是法规汇编。
❼ 个人微信转发佛教链接违法吗
12月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17号公布了《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由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五部门联合制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办法》坚持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相统一,坚持维护信教公民合法权益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坚持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与促进宗教健康传承相统一,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体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办法》共五章三十六条,明确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并对许可条件、申请材料、使用名称、受理时限等作了规定。明确网上讲经讲道应当由取得《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的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寺观教堂组织开展。明确除《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教,不得开展宗教教育培训、发布讲经讲道内容或者转发、链接相关内容,不得在互联网上组织开展宗教活动,不得直播或者录播宗教仪式。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以宗教名义开展募捐。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文如下。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宗教信息发布服务、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以及其他与互联网宗教信息相关的服务。
第三条 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第四条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第五条 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进行监督管理,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行政管理工作。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会同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建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协调机制。
第二章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
第六条 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宗教教义教规、宗教知识、宗教文化、宗教活动等信息的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或者非法人组织,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内地居民;
(二)有熟悉国家宗教政策法规和相关宗教知识的信息审核人员;
(三)有健全的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制度;
(四)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
(五)有与服务相匹配的场所、设施和资金;
(六)申请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近3年内无犯罪记录、无违反国家宗教事务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及其在境内成立的组织不得在境内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
第七条 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填报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人依法设立或者登记备案的材料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身份证件;
(二)宗教信息审核人员参加宗教政策法规和相关宗教知识的教育培训,以及具备审核能力的情况说明;
(三)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材料;
(四)用于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场所、设施和资金情况说明;
(五)申请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近3年内无犯罪记录和无违反国家宗教事务管理有关规定情况承诺书;
(六)拟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栏目、功能设置和域名注册相关材料。
申请提供互联网宗教信息传播平台服务的,还应当提交平台注册用户管理规章制度、用户协议范本、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等。用户协议范本涉及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内容应当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
❽ 佛法和民典法有什么区别
摘要 您好,对象不同;佛法指佛教给众生离苦得乐的具体方法;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