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心得体会

刑法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0-12-25 15:43:16

⑴ 2015刑法修正案(九)重点关注的心得体会

1、增加了财产刑。长期以来,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传统思维的影响版,我国刑法报应刑理论权痕迹明显,适当增加财产刑,较少自由刑,可以淡化这一痕迹。
2、废除了9个罪名的死刑。近年来,废除死刑成为时髦话题,不少学者和律师也参与其中,呼吁减少甚至废除死刑。
3、顺应民意。草案公布之前,社会上对于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呼声极高,对于职务犯罪人的服刑问题亦有颇多微词,修正案对上述问题都给与了积极回应,可以说是顺应民意。

⑵ 急求!!!《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发言提纲和心得体会 各位帮帮忙啊~~~谢xie!!

一、开庭准备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其中设一名首席仲裁员)或一名仲裁员独任组成,另设一名书记员。(一)查明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是否到庭,并向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报告到庭情况。 ——书记员(二)宣布开庭纪律。——书记员为了维护仲裁庭的庭审秩序,保障庭审程序的顺利进行,参加仲裁庭庭审的人员应当遵守如下纪律:1、遵守仲裁庭秩序,保持庭内安静、庄严、不许喧哗、吵闹。不准吸烟。未经仲裁庭许可,不准录音、录像、摄影和进行其他妨碍庭审的活动。2、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陈述事实、辩论问题时,必须在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的主持下,围绕争议的要点进行。未经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允许不得发言。发言应实事求是,文明礼貌,不得进行人身攻击。3、当事人在仲裁庭开庭后,未经仲裁庭许可,不得中途退庭。擅自退庭的,申诉人按撤诉处理,被诉人按缺席仲裁处理。4、旁听人员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理区,不准发言和提问。5、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旁听人员将携带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关闭或置于振动状态,在庭审期间不得随意接听手机。6、如有违反仲裁庭纪律的,仲裁员及工作人员有权劝告或制止;情节严重的,可责令退出仲裁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报请公安机关处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报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核对当事人及代理人的身份;询问代理人的代理权限是否明确;询问双方当事人对参加庭审的对方当事人及代理人的身份是否有异议。(当事人身份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民族、工作单位、职业、家庭住址。委托代理人身份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业。)询问当事人是否有证人到庭(如有证人到庭,请证人在庭外等候)。——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 二、开庭审理(一)宣布仲裁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并宣布案由。——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第×款的规定,××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申诉人×××诉被诉人×××、第三人×××(案由)劳动争议一案现在公开(或不公开)开庭。(二) 宣布仲裁庭组成人员名单。——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第二十条的规定,本次仲裁庭由首席仲裁员×××、仲裁员×××、仲裁员×××组成或仲裁员×××独任审理,书记员由×××担任,负责庭审记录工作。(三)告知当事人在仲裁委员会送达的受理材料和应诉材料中均载明了当事人有关仲裁的权利和义务,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不再向当事人宣读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四)询问当事人对仲裁庭组成人员是否要求申请回避(先申诉人,后被诉人、第三人)。——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可向当事人解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回避:1、仲裁庭组成人员是劳动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2、仲裁庭组成人员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3、仲裁庭组成人员与劳动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如果当事人均不申请回避,则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均不申请回避,本次仲裁庭依法对本案拥有审理权。 三、庭审调查(一)主持当事人陈述,按先由申诉人(代理人)陈述申诉请求及事实和理由(也可宣读申诉书),再由被诉人(代理人) 进行答辩(也可宣读答辩书)、第三人(代理人)进行陈述的先后顺序进行。——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二)归纳争议焦点。根据申诉人的申诉、被诉人的答辩以及第三人的陈述意见,对本案的争议焦点归纳如下:……。询问当事人对仲裁庭归纳的争议焦点有无异议。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告知当事人在以下的庭审调查及庭审辩论等活动应围绕争议焦点展开。——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三)证据质证。分两种情况:1、庭前已经进行证据交换的,可当庭宣读质证意见,并征询当事人是否有新的质证意见补充(但当事人不能推翻证据交换过程中的质证意见)。如当事人没有新的质证意见补充,证据质证程序结束。2、庭前未进行证据交换的,可按照先由被诉人对申诉人提供的证据发表质证意见、第三人对申诉人提供的证据发表质证意见;再由申诉人对被诉人提供的证据发表质证意见、第三人对被诉人提供的证据发表质证意见;最后由申诉人对第三人提供的证据发表质证意见、被诉人对

⑶ 刑法心得体会作文怎么写

刑法心得体会
刑法是除民法外又一司法考试里的重头戏,从最近几次考试看来,刑法的分值已略超民法。相比民法,刑法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一些刑法的概念又和我们平时的概念有出入(比如抢夺罪),看起来似乎比民法难。其实无论司法考试中的哪个部分,都有容易拿到的分数,所以不需要畏难。刑法总则和分则的分值基本上是对半。
刑法的复习——特别是总则的复习——必须认真看法条和教材,两者都要兼顾。因为刑法的法条规定比较简单背后却蕴藏大量可考知识,比如总则里面第二十条正当防卫的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初学者如果只看以上的法条,很难整理出里面的考点,其实里面包含着“起因、时间、主观、对象、限度”等条件,再结合具体案例,可谓千变万化。所以仅看法条来复习,是根本不行的,一开始复习刑法应以教材为起点。在复习到相关概念、法理都具备一定积累的时候,倒是可以多看看法条,熟悉一些记忆型考点,比如:缓刑、假释等。
前面的内容主要针对刑法总则而言,对于分则部分和司法解释,可以多看法条。司法解释对刑法的补充和修订相当多,而且许多都具有可考性,考察的时候也容易直接考察法条的特殊规定,法理涉及较少。分则和司法解释的特点是:繁杂,但记忆清晰的话好拿分。

⑷ 武装押运人员学习宪法.刑法的心得体会怎样写好

提纲:
1、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武装押运,押运过程如何
2、武装押运需要注意哪些方内面。比如要注意哪些安容全?按照怎样的步骤来?发生紧急情况要如何处理等等。
3、你在押运过程中严格地遵守了了规章制度,没有过一丝懈怠,每次都严格要求自己,圆满完成任务等等。就是写自己的实际押运情况
3、你对武装押运这一行的看法。比如这是一个怎样的职业?它有何等的重要性,它对于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何重要意义?等
4、写一写干武装押运工作对你自己的影响。比如它让你更加坚定了维护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决心,让你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更对像你这样的人,让你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提高了你的斗志和责任感……
5、写一写你觉得武装押运还有什么不足,有什么改进建议?最后稍微抒发一下情感
搞定!

⑸ 外国刑法原理学习的心得体会

对比中国刑法吧,这种对比论证的最容易写了。
个人不是学这个专业版,从自己比较熟悉的历史权来说呢,外国的法律根本立足点就是性恶论,而中国却是性善论;外国个人是个人,而中国因为发家而认为所有人都不可靠,所以要株连……
呃,可能不太符合楼主的要求。

⑹ 学习刑法的心得和体会

法规定的任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法制建设的要求决定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惩罚犯罪。对触犯刑法所规定的任何犯罪行为,都要依照刑法的规定予以追究,对犯罪分子判处一定的刑罚,使其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通过惩罚犯罪分子,一方面可将犯罪分子改造过来,另一方面对社会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达到维护社会正义、减少犯罪、预防犯罪的目的。

(二)保卫国家安全、巩固国家政权。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作为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刑法,其首要任务应当针对那些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犯罪行为。这是刑法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我国刑法分则中,第一章就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该章总结了建国以来同这类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对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及其处罚,作了明确的规定。

(三)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国家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是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保证。公民个人的财产,是公民生活、从事生产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刑法根据宪法的规定,将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作为刑法的任务之一,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基础,保护个人合法财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权利,公民依照法律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生活等各项民主权利,以及劳动、学习、创作等相关权利。为了同各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犯罪行为作斗争,刑法对这一类犯罪及其处罚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五)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范围是很广的,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工作、学习、科研等各方面的正常秩序。刑法规定的各种犯罪,尽管犯罪所针对的对象、行为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有些犯罪,直接目的就是扰乱一定的社会秩序。运用刑法打击犯罪、惩罚犯罪,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稳定,实现刑法的目的。

⑺ 刑法缓刑人员学习心得

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汇报需真实的反映本阶段状况,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描述,无字数限制,无制式要求。并且司法所工作人员不欢迎雷同的思想汇报,祝你好好表现,争取减刑,早日解矫。

⑻ 学习刑法第十九条的心得体会

第十九条【又聋复又哑的人或盲人制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里的意思是:这个群体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可以】而不是必须,这里有一个“酌情的问题”,没有特殊意义。
【如认可望采纳,祝你愉快。】

热点内容
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第四辑 发布:2025-02-09 11:44:22 浏览:844
谢丹律师 发布:2025-02-09 11:38:26 浏览:994
清华大学法学院招生简章 发布:2025-02-09 11:18:52 浏览:303
上海劳动法试用期工资规定 发布:2025-02-09 11:07:05 浏览:126
中南政法法学院 发布:2025-02-09 10:42:14 浏览: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点 发布:2025-02-09 10:40:16 浏览: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后死了我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9 10:37:56 浏览:969
月息3违约金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9 09:01:01 浏览:551
刑事诉讼法再审抗诉 发布:2025-02-09 08:58:44 浏览:371
财经法规习题集 发布:2025-02-09 08:53:13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