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住所

民法住所

发布时间: 2020-12-25 15:56:55

❶ 我国民法确定住所的原则

(1)自然人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专不一致的,经常居属住地视为住所。所谓"经常居住地",指自然人离开住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治疗的除外。
(2)自然人由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3)被监护人的住所由监护人设定,一般以监护人的住所为住所。

❷ 民法上住所的概念是什么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内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容地视为住所。“经常居住地”应当理解为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居住地,并有长期居住目的的。如果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尚未迁入另一地,又无经常居住地的,仍应以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❸ 民事诉讼法中,住所 和居所以及惯常居所,如何区分

住所是法律意义上的概念,一般是户籍所在地的居所。
居所是实践中的称呼,就是指实际居住的场所。
惯常居所是指行为人有多个居所,而其经常居住的场所。

❹ 我国公民的住所是指什么

我国公民的住所是指为使法律关系集中于一处而确定的自然人或法人的地址,是公民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要基地或中心场所。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经常居住地”应当理解为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居住地,并有长期居住目的的。

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 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 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4)民法住所扩展阅读:

住所分意定住所、法定住所和拟制住所

1、意定住所,又称任意住所,是指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设立的住所。意定住所与迁徙自由紧密相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住所和户籍分离的存在,在客观上要求法律肯定自然人的意定住所。

2、法定住所,是指不依当事人的意思而设立,而由法律规定的住所。例如,《德国民法典》第11条第1款前段规定:“未成年人以其父母的住所为住所。”对此,我国民法未作专门规定。

在我国,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有自己的户籍,因而应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所地为其住所;如果他同监护人共同生活,则监护人的住所是被监护人的经常居住地,视为被监护人的住所。

《民法通则》规定自然人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其性质属于法定住所。

3、拟制住所,是指法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把居所视为住所。我国民法规范和司法实践肯定了拟制住所的存在:

(1)自然人的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2)自然人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点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3)当事人的住所不明或者不明确定的,以其经常居住地为住所。

❺ 法律上居所地和住所地有什么区别

1、指向不同

居所是指暂时住居地,但暂住不是短时的意思,而是有预定期间,在特定事务终了后即离去之意;

住所是指自然人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中心处所,分为意定住所和法定住所。

2、划分(居住时间等)不同

居所与住所不同,一个公民可以有多处居所,但大多数国家规定一个人只能设一处住所。

居所是指暂时居住地。但暂时居住不是短时间居住的意思,而是有预定期间居住的意思。自然人和法人具有不定期居住意愿,通常是为了某种目的,如谋生、经商、求学等而作非长期居住。

3、确认方式不同

自然人的户籍所在地一般是以其户口簿或者居民身份证上登记的地址为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一般是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地址为准。

《民诉法解释》第三条规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第四条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5)民法住所扩展阅读:

住所分意定住所、法定住所和拟制住所。

自然人住所的种类

我国民事立法只对自然人的住所做了概括性规定,而未作具体规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徙,仍有探讨自然人住所种类之必要。

(一)意定住所

意定住所,又称任意住所,是指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设立的住所。

意定住所与迁徙自由紧密相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住所和户籍分离的存在,在客观上要求法律肯定自然人的意定住所。

(二)法定住所

法定住所,是指不依当事人的意思而设立,而由法律规定的住所。例如,《德国民法典》第11条第1款前段规定:“未成年人以其父母的住所为住所。”对此,我国民法未作专门规定。

在我国,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有自己的户籍,因而应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所地为其住所;如果他同监护人共同生活,则监护人的住所是被监护人的经常居住地,视为被监护人的住所。

《民法通则》规定自然人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其性质属于法定住所。

(三)拟制住所

拟制住所,是指法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把居所视为住所。我国民法规范和司法实践肯定了拟制住所的存在:

(1)自然人的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2)自然人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点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3)当事人的住所不明或者不明确定的,以其经常居住地为住所。

❻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确定自然人的住所时,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您好,您可以详细描述您的问题。以下是《民法总则》关于如何确定自然人住所的规定内:
第二十容五条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❼ 关于民法中住所,经常居住地,户籍的问题

但是换了个地址复,并且住满制一年以上,这个要变更户籍么
不需要
还有那个算是经常居住地么

书上说经常居住地是自然人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意思是如果存在经常居住地的话,必须是户籍所在地外的城市?
是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规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

❽ 有关民法住所的问题

这种情况就不算在经常居住地

我国经常居住地最大的用处是在法院管辖上,您所说的这种情况,一般就按户籍地管辖了

热点内容
山东滕州律师 发布:2025-02-09 12:03:35 浏览:975
劳动法是全国通用吗 发布:2025-02-09 11:50:07 浏览:595
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第四辑 发布:2025-02-09 11:44:22 浏览:844
谢丹律师 发布:2025-02-09 11:38:26 浏览:994
清华大学法学院招生简章 发布:2025-02-09 11:18:52 浏览:303
上海劳动法试用期工资规定 发布:2025-02-09 11:07:05 浏览:126
中南政法法学院 发布:2025-02-09 10:42:14 浏览: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点 发布:2025-02-09 10:40:16 浏览: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后死了我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9 10:37:56 浏览:969
月息3违约金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9 09:01:01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