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吴国平民法

吴国平民法

发布时间: 2022-08-28 05:17:07

⑴ 诚实守信守则

诚信原则在私法领域尤其是在民法债权理论中被视为“帝王条款”、“最高行为准则”,其基本语意是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当讲究信用,严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否则将获得不利的法律评价。中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有一条叫“以诚信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一条虽然没有列为首位,其实特别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其他诸德的前提或基础。试想,热爱爱国、服务人民、尊重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几条诚然重要,但是它们必须是真的,说了就做的;如果只是一般说说,敷衍了事,只是装装样子,那就毫无价值。这个“真”,就是诚实守信。最近我们学习方永刚,方永刚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他最感动人的地方在哪里?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真”字,真学、真信、真干,说到底,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的重要规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国家干部的基本道德准则。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先民就自觉不自觉地遵守着诚实守信原则,无论是在氏族部落内部,或是外部,特别强调对于上天的诚信,以便受到保佑。但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欺诈之风开始滋生蔓延,不诚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突出出来。例如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国家间相互勾心斗角、相互欺骗的事屡屡发生,乃至出现了“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的景况。我们所熟知的《古文观止》上的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就揭示了郑国国君在处理兄弟、母子矛盾之时,心藏奸诈,却又假惺惺地讲诚信。第二篇《周郑交质》又是论述诚信问题的,谈到郑伯与周王因为互不信任,双方交换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可是仍然出了问题,于是人们叹息说,当时在民间,问题虽然还不像统治者之间那样严重,但背信弃义的事也屡见不鲜。例如男女夫妇之间,《诗经》里有一篇《氓》就是批判一位男子背弃了自己的爱情誓言而遗弃妻子的,诗中叹息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在历史上,人们讲守信在先;但是后来明白了,不能守信原因在于其心不诚。光有许诺,甚至“人质”都不行,必须心诚、诚实才能真正守信。如果认真守信,用不着什么贵重的东西作为“质”,甚至溪边的野草、路边的野菜都可以作“质”;如果“信不由中”,再贵重的东西作“质”也没有用处。在与不诚信的思想行为的斗争中,诚信开始发展起来。其实在当时的社会生活里,特别是在普通劳动人民群众中,讲求诚实守信的一直是主流,遵守诚信原则的是多数。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肯定并且赞扬诚实守信,歌颂诚实守信。我们的祖先一直强调要“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马难追”,为什么?因为诚实守信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是促使人类各种社会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的必要因素。古人讲“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就是说,从天上到地下,什么都是实实在在的,如果说假话、玩虚的,地上长不出来庄稼,工厂里生产不出来合格产品,人和人之间连最简单的关系都不能维持。因此,做人必须得实做、实干。实实在在地生产、生活,实实在在地对人、对事。忠实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根本准则。“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春秋谷梁传》)

中华民族传统的诚实守信首先表现在家庭之中,表现在父母子女之间、配偶之间、兄弟之间讲诚信,特别是外出求学、从政、经商当兵的家庭成员,必须讲诚信,以保持了稳定的家庭关系和家族关系。情人之间为了忠于爱情,往往表现出动人的诚信。传说的“尾生抱柱”,一经答应爱人的邀约,在桥下见面,便忠实赴约,便是洪水袭来,也要抱住柱子蹲守在那里,生死不改。其次是在社会公共生活里,在与邻居、同乡、师友、朋友的交往中恪守诚信。许多故事歌颂着这种诚实守信,《左传》记载有季札挂剑的故事,吴国公子季札,知道朋友喜欢自己的宝剑,心里也答应送他,但是因为自己出使别国要用,无法马上给他。待到完成外交使命之时,朋友已经去世。为了信守与亡友之约,他毅然挂剑于朋友的坟上。再如《三言二拍》中记载的“范巨卿践鸡黍之约”。范巨卿答应某日某时到朋友家访问,因为忙于生计临时忘记了。为了实践自己的诺言,想到魂魄也许能“日行千里”,为了能够立即到朋友那里,不惜自杀以践约。

再有,就是在职业生活上,中国人民一直强调并且遵守诚实守信,信守承诺的精神,出现了许许多多动人故事。

例如官吏讲诚实守信,坚守自己的职务责任。“晋董狐书法不隐”,讲的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在书写晋国历史时,不顾赵宣子位高权大,坚持写上赵宣子?⒔?灵公。受到孔子的赞扬。“齐南史冒死执简”也讲到齐国的史官兄弟三人,不怕当权者崔杼的杀戮,坚持写出“崔杼弑其君”的事实。

医生遵守诚信,以诚信对待患者。唐代的医者宋清,不管病人有钱无钱,都看病给药。有些远方的患者打白条,也不在乎。对于贫困患者的欠条,从不催还,经常一烧了之。他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这样做“不害清之为富”,(《柳河东集?宋清传》)

商人、工匠以诚信对待自己的工作和顾客。吴县人,“蔡勉旃(?U)坚还亡友财”。死去的朋友留下千金,“卷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清稗类钞》)

从国家民族来说,中国历代当政者都知道“信为政基”。首先必须取得国民的信任和支持,孔子说,一个国家宁可“去兵、去食”,也不能无信,“民无信不立。”一旦失去了诚信,国将不国。另外,在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也要讲诚信,一旦签订了协定及和约,就要信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四边又有多个国家为邻,国家和民族之间关系相当复杂,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处理在这些关系时,一向强调道义,信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则。

诚实守信不仅是对于个人的生活,具有重大作用,一个讲诚信的人,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这是人生中不可须臾离开的。对于一个社会或国家来说,它是维持正常运转、稳定秩序的基石。在和平时期,对于维持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发挥巨大作用,在战争时期,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也能够发挥团结群众、战胜敌人的重要作用。例如方志敏、杨靖宇、江姐、刘胡兰,董存瑞,建国以来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等。我们的革命家和革命战士,都是诚实守信的人。他们对于革命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事业无限忠诚,恪尽职守,信守诺言;对于和革命同志和人民群众诚实守信。这些都保障了我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尔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

总之,从中国的历史看,诚实守信这一美德,稳定了客观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秩序,保障了我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传承。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守信尤为重要

提倡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当前我们国内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人们正经历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尤为重要。

市场经济必须恪守诚信,因为这是一种千百万个相对独立的主体之间自觉自愿进行的交易活动,它必须依靠着各个主体之间信守契约,必须依赖一个有着诚信的秩序市场。处于这种环境下的人,虽然摆脱,或者淡化了原有的天然的各种社会关系,而以自由平等的身份与更多的人进行交往,但是,诚实守信已经成为维持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自觉地尊重维护社会和他人的正当利益,自觉地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乃是诚信经济。

面对着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伦理道德、精神素质、思想作风,这是对我们能不能夺取胜利,顺利前进的考验。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党一直关注着党的干部队伍、广大党员,以及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所以一再提出并且强调诚实守信建设。

发扬传统诚实守信的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努力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贯彻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号召,我们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必须要走在前头,要对人民负责,坚持原则。然而怎样才能提高认识并且贯彻执行诚实守信原则呢?

在我们看来,这里首先要提高对于诚实守信的认识。什么叫做诚实守信?简单地说,就是对人对事全心全意,不掺虚假,口心如一、言行一致。但是我们共产党员、国家干部的诚实守信,不能停留在这样朴素的、世俗的水平上,要把它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也就是要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要认识到,“诚信”从来都是和“义”联系在一起的,古人说“信近于义”,现代人们也常说“信义”。这就是说,诚信是有层次的,我们要讲的诚实守信必须是符合“道义”的“大信”。至于那些只管盲目地诚信而不??大义的,其实只不过是“小信”,并不特别高尚。譬如,为了某小集团私利的哥们义气,那种诚信也可以不讲,孔子说那种枸枸于个人私利的诚信者,不过是“?n?n者,小人也”。医生为了病人的健康而安慰病人,可以说假话隐瞒病情;被逮捕的战士,可以欺骗敌人说“不知道”。这表面看来似乎不符合诚实守信,可是从更根本的立场上,这正是更大的诚实守信,是对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诚信。对于我们的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诚实守信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践行诚实守信就要学习全世界人民诚实守信的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民族精神中关于诚实守信的优秀成分,努力学习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先进人物、道德榜样,如大庆工人“三老四严”,努力增强我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焕发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提升自己的诚信水平,修养提升自己的品德。做到对人诚,对党诚,对已诚。一心为党为民,心胸坦荡、无愧于心,经过不断地锻炼和磨练,最后攀到“慎独”的境界。

要做到诚实守信,也需要人们懂得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守信的关键在于心诚,而心诚的关键又在于正确对待义利关系,亦即人们经常遇到的局部与全局利益、暂时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值得深思的是,这次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把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相对应,而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与“背信弃义”相对立,这里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利”,一般来说是指个人或小团体的局部和暂时利益。什么是“义”呢?无非就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的这条指示,不但指出人们不能诚实守信的根本原因,乃是因为“利”的干扰;更指出了解决不讲诚信的根本道路,就是要正确认识并且处理人们的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能见利忘义。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又不难,古人尚且懂得,“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胡宏《知言?纷华》)我们更应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更加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当二者之间发生矛盾时,要从个人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克制并且摆脱个人的暂时利益的引诱和?C扰,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牢记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坚持“义以为上”,“以义制利”,最后达到“以义为利”。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毛泽东、刘少奇同志都说过,不老实的人,必定吃亏;老实人不会吃亏。无数实践都证明了这是个真理。

另外,提高人们诚实守信的道德水平,养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还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包括监督检查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等,建立健全各种运行机制,加强外部约束。例如在经济上就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机关、单位、学校也应当建立信用档案,记录人们的经济交往、纳税、违纪等信用情况。奖励诚实守信者,惩罚背信弃义者。

诚实守信的道德建设将是长期的、艰巨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我们肯定会取得胜利,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一定会越来越光大起来,因为它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

⑵ 谁开了国家和革命的先河

立国三文本
中国“绝地天通”的故事,有过《尚书》、《国语》、《山海经》三个文本。那三个文本,分别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反映着“绝地天通”的基本面,把它们放到国家起源上来看,就能对国家形成有一个大体概念,总之,国家的出现关键在三点。
一要把天地分开,重新安排好天地,使人从神话世界的自由化的无限性状态的神灵,转化为历史进程中的理性化的有限性存在的国民。从神灵到国民,从神话思维到理性思维,是一场人的革命。革命,需要有个能“绝地天通”的人来引领他们改天换地,重整河山,这个引领者,后来,就被人称作“上帝”。从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与天地或神灵通话,而只有“上帝”才有解释神意的话语权。
二要把君民分开,怎么分?以“刑”分,用刑法分出君与民,也就是“天生民而立之君”,谁来立?当然是“上帝”,君主以“上帝”为祖先神,这样就有了“立于刑”并以刑法治民的正当性。
三要把民与神分开,怎么分?以“礼”分,这里的“礼”指等级制度。不要人人都跟神打交道,搞得全民巫觋,“民神杂糅”,人皆自以为通神,以至于祀神无度,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怪力乱神”横行。只有“民”的代表才能与神沟通,又代表神意。
处理好了这三大关系,国家的基本面就形成了。霍布斯的国家学说,也是从处理好这三大关系入手来确立国家的基本面的,他的自然法理论,其实也是在处理天人关系;他的国家观念,同样围绕着君民的关系打转;他的宗教思想,还是要将民与神分开,让世俗政治摆脱宗教信仰。
但是,在国家的建制上,想法和做法却不一样,同样是法治,同样搞君主制,《尚书·吕刑》那一套,跟霍布斯的主张大不相同,立“五刑”以治民,立的显然是刑法,这在霍布斯看来,便是张扬了利维坦“吃人”那一面,在国家起源的关键点上以刑立国,就是把国家立在原罪上,国家是人治人的机器。以此来看苗民作乱,即苗民要求自己通神的权利被镇压,便是放纵了国家以刑“吃人”的本性,人民分享国家原罪,人与人之间,就开始了吃人与被吃。
所以,立国之本,不能立在刑法上,要立在民法上,霍布斯主张用集中反映个人权利的民法来限制国家原罪,即便君权至上,那权力也必须由宪法来赋予,国家主权人应该成为法人,法人国家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就应该是一部依据法理、按照法律、遵从法令、执行法规来运作的法治机器。
然而,中国传统却没有产生这样的民法,更未形成法治机器和法人国家,对于滥刑,另有补救的办法,那就是立国之本,除了立于刑,还要立于礼,要依据礼来用刑,有分寸,有节制,总之,就如古希腊神谕所言,要“毋过度”,纳刑于礼,也就是在等级观念和身份体系的作用下,转化为礼法。
同为立国之本,礼与刑孰轻孰重?轻重不同,带来的结果不一样。周人重礼,便说殷人滥刑,如尧、舜时说“苗民作乱”;东周时礼坏,子产铸刑书,邓析子作《竹刑》,以“两然两可”乱之,重启“苗民作乱”的苗头,而有刑、礼之争;进而发展为“儒法斗争”,儒家重礼,法家尚刑,至东周末期,已然势不两立。
《韩非子·五蠹》里已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说法。除了儒与侠,《五蠹》还指纵横术士、门下食客、工商之民,但凡有些自由化的、就像那些不肯进入体制化的自由化倾向的苗民等,难以纳入王权体制化管理的,都被归到“五蠹”,然后一个个被消灭,不幸的是,他本人,居然像“作法自毙”的商鞅那样,也被他称作“君道同体”的秦王嬴政当作“五蠹”之一给灭了,后来,秦始皇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便是“立于刑”的举措,而“焚书坑儒”便是这一举措的结果。
有了“儒法斗争”这个前提,同样属于“苗民作乱”性质的陈胜、吴广起义,便获得了新的政治文化的生机,儒者革命与农民起义相结合,开启了一条新的历史发展道路,将圣人革命的理想坐实在民本主义的现实追求中,由革命性和人民性合成的天命的鞭子,鞭策着一代代王朝中国的兴衰和更迭,不惜将国家的神圣性大打折扣,而王朝也只当是个命运和气数的存在,在五行相生相克和五德终始的自然循环里过渡,本来,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相应的过渡期,秦二世而亡,显然是因为刑法过度,不仅透支国力,而且放纵原罪,高扬了国家“吃人”那一面,刚好碰到了人民性和革命性的钉子,秦朝就栽了。
人民性和革命性,在“绝地天通”、天人相分之初,并未成为国家的正当性来源,相反,它们成为了“苗民作乱”的根源,“绝地天通”所要根绝的正是这“两性”,然而,“汤武革命”却使之复活,而且,正是这“两性”,使得立国之本发生了从“立于刑”向“立于礼”的转变。但这两点,并非生长礼制文明的根本,而是用礼来安顿它们,防范它们,限制它们,动辄用刑,凸显国家原罪,容易激化它们,遭到反击。
汉承秦制,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立于刑”。于是,汉儒继续革命,不仅革了秦朝的命,还要革秦制的命。当汉高祖刘邦自称“马上得天下”时,陆贾便反问“能马上治之乎”?问得刘邦一愣,他就说,要以“诗书治天下”。那“诗书”,便是个政治文化化和文化政治化的样式,根柢还是“立于礼”。刘邦听了他说的话,就让他把自己的想法都写出来,陆贾一共写了十二篇,总结为四个字:“礼法并用”。
后来,这四字,便成了汉家国策,重启“绝地天通”时国家三足鼎立的原型。秦无“礼”,失了一足,故一推即倒,二世而亡。汉承秦制,不要将跛足也继承了,所以,还要“立于礼”,要三足立定,才能站稳。后来,刘邦祭孔子,定朝仪,做了个“立于礼”的样子,到了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却又主张“霸王道杂之”,那“杂之”,其实也还是个“礼法并用”的意思,有人说这是“阳儒阴法”,看似“立于礼”,实则“立于刑”,因此,就认为汉武帝只是做个尊儒的样子,殊不知“刑”也必须鼎立。
玉制的国家
“立于刑”,不光在《尚书·吕刑》里滥觞,还通过考古发掘出来。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的赵陵山遗址里,我们看到了最早的杀殉。
赵陵山遗址,位于昆山张浦镇赵陵村,是太湖流域典型的土墩遗存,相传南宋赵王妃留葬于此,故又名“赵陵”,系由人工堆筑而成,年代、形状和用途,都与古埃及王国的金字塔——法老陵墓相似,故人们称之为“中国土筑金字塔”。
在良渚文化里,有很多这样的遗存,以赵陵山最有代表性,这座“土筑金字塔”,向我们展示了墓坛合一、巫王合一、政教合一的面貌,反映了国家起源的特征。其中77号大墓,人体骨架保存完整,据墓葬品反映的情况来看,墓主集神权、军权于一身,是位巫王合一的首领,腰部右侧放置大石钺,仿佛就在向我们预告国家起源的“立于刑”。
墓台西北处,果然发现了19具人体骨骼受刑后的丛葬墓,分三排埋葬,人体头向不一,无随葬品,有被砍下肢的,有身首异处的,有双腿被捆绑的,受刑者以青少年为主,丛葬东南面,有一层三角形的黑色灰面,有人据此判断,这19具被杀殉者都是举行宗教祭祀仪式留下的祭品。
杀殉,是一种制度化的杀人,通常都与奴隶制有关,反映了血淋淋的“主-奴结构”。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相杀,纵然不幸,但还算是本能驱动,而杀殉则是制度安排,标志着国家起源。
按照严文明的说法,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位于前列的是中原仰韶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两湖大溪-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江浙崧泽-良渚文化,还有燕辽红山-小河沿文化。
何以几乎同时兴起的五大文化区块会在良渚文化里率先出现杀殉?这跟文明的程度有关。在早期文明中,文明越先进,越早出现杀殉,因为杀殉作为失乐园的标志,是国家的开始。
严文明认为,良渚文化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五大区块中最为发达,宗教色彩也最为浓厚,有一套相当统一的宗教法器——神徽和玉璧、玉琮等,而且神的祭坛,同时还是贵族墓地。
由此可见,良渚文化已经有了政教合一的端倪,为之修城池、盖宫庙,不惜人力物力,更以新石器时代代表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玉器制作的工艺与文化,作为制度化的和普世性的国家礼制,故其数量之多,工艺水平之高,也远非同一时期的其他文化可比,很有那么点“立于礼”的意思。
而“立于刑”也在墓葬中有反映,除了赤裸裸的杀殉,还有那杀殉用的斧子,也就是代表着王权的钺。严文明说,在所有的墓葬中,几乎都有钺,平民随葬石钺,贵族随葬玉钺,还说这是“全民武装”。实际上,它还真像个“全民斧头帮”。在汉语里“王”的象形是一把斧子,斧子代表了王权,套一句现在流行的话,可以说是“斧头里面出政权”,这也就是跟国家起源有关的“立于刑”了。
赵辉在《问学之路》里谈到他在普安桥遗址工作期间,经常开玩笑说:遗址里发现的那个麻籽,会不会是致幻剂?良渚的宗教氛围那么浓重,良渚人是不是抽大麻?又说:良渚人的思想那么统一,是不是有个政党——“良渚党”和类似人民公社那样的组织?他发现:良渚有动员很多人力物力建造大型工程的社会机制,各地玉器纹饰高度一致,反映了高度一致的社会意识、宗教,而且因为这种宗教思想渗透到社会基层,所以宗教很可能参与了社会管理。然而,良渚社会虽然是文明的先驱,却因地处东南缺少交流,所以,社会发展一条道走到黑,高度分工、高度分化和高度思想统一、宗教笼罩严密的社会僵硬了,面临突然变故,社会系统不能做出灵活反应、不能及时调整,终于陷入凋零不复之境地。
他那时还不知道良渚文化晚期又建造了良渚古城,故未敢以国家言,但他那几句话,显然都是针对国家来说的,已经含有了国家起源的前提。有人说,良渚文化进一步就成为国家了,可惜倒在了国家出现的这道门槛前。这样说来,就差了一步,究竟是哪一步?若对照西方文明的国家起源来看,良渚文化少了两个文明的指标:一个是系统化的文字,还有一个便是青铜器,它们成了国家身份证。
良渚文化不缺文字,但目前发现的还够不上“系统化”三字,不过,就已经发现的来看,如果再加上大汶口出土的文字,那么即使不够系统化,也还能看出汉字六法的萌芽,已有了系统化的萌发,至于系统化的程度,尚需新的考古发现来做进一步的确认,因为殷墟文字就从它们进化而来。
而青铜则是良渚文化的短板。良渚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走出来,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玉器时代,西方文明里没有这么个玉器时代,直接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所以,玉器时代成为了中国文明的标志。青铜时代之于新石器时代,表现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进步,而玉器时代之于新石器时代,反映的是改良化的文化发展。西方文明以技术进步的青铜时代立国,中国文明以文化发展的玉器时代立国,立国之本不同,文明的样式也就不一样,用青铜时代的文明样式来看中国的国家起源,难免会看走眼。
玉器时代之后,中国迎来了自己的青铜时代,良渚文化不是倒在了国家出现的门槛前,而是倒在了这两个时代交替的门槛上。良渚文化以臻于完美过分精致的玉器时代拒绝了青铜时代的到来,它的文明样式呈现出完美的僵化状态,也许晚晴乾隆皇帝接见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以天朝上国的姿态拒绝了工业革命的时代,而终于被代表工业时代的船坚炮利所颠覆,很可能就再现了当年良渚人的文明姿态。
良渚文化缔造了一个玉制的国家,不仅有着玉制的宗教信仰——代表神权的玉琮、玉璧等神器,还有着玉制的国家制度——代表王权的玉钺等利器,更有着玉制的国民身份,张辉在《问学之路》里这样说道:良渚文化不仅大墓有玉器,甚至连比较小的墓葬也经常发现玉器、象牙器之类,以及还有独木棺,虽然这类墓葬的玉器不上档次,可能仅仅是几块边角料上打个孔,但整体上良渚社会比较富裕,人民对奢侈品有追求。他说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玉在良渚文化中的普及化程度和玉器所具有的全民属性。但玉对于良渚人来说,并非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正如青铜时代的国家公民必须佩带青铜兵器以表明其国民身份,墓葬中的玉器其实就是良渚人的国民身份证,墓葬的规格及其葬品反映的就是这种身份。
文明的刺客
就文明的基本面而言,良渚文化的兴衰,都与玉器时代有关。
良渚文化的兴起,是良渚人对新石器时代的创造性转化,转化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玉器时代,尽管那时五大文化区域都有玉器,但只有良渚文化将玉器体制化为国家起源的文明载体,我们从良渚文化的玉器上能看到礼制文明的曙光,良渚人用他们的玉器贯穿了国家起源的三大关系。
从良渚文化的玉器,我们看得出“绝地天通”的痕迹,就玉器的普及程度而言,良渚人很可能有过一个人人巫觋、家家祭祀的“民神杂糅”的时期,从玉器的形制和纹饰来看,又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意识和等级化趋势,反映了对玉器的统一性的制度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管理——“绝地天通”。
良渚文化的统一性,不光在一个遗址和一处墓葬群里反映出来,而是在所有的遗址和墓葬群里都反映出来,真正做到了大一统。大一统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呢?这要看良渚文化的分布,严文明在《早期中国是怎样的》一文中指出: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周围,可以分为几大区块,每个区块都有自己的中心。太湖以北的中心遗址有江阴高城墩和武进寺墩,东北区块的中心有苏州草鞋山和赵陵山,东部区块的中心有上海福泉山,东南区块的中心有桐乡普安桥等,南部区块的中心就是良渚古城。这些便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和主体区,整个环太湖流域都是它的大一统的范围,论规模,称得上文明古国。
但其势力范围不止于此,主体区之外,还有扩张区,良渚文化向南越过宁绍平原,到达闽浙一线,将原来沿着钱塘江与杭州湾平行发展的两支文化——马家浜与河姆渡统一起来,于是,我们从河姆渡文化的遗址上看到了良渚文化的覆盖层,而良渚文化本身就由马家浜-崧泽一脉发展而来,以此形成了吴越文化的基本格局,后来发生的吴越春秋故事,似乎也可以作为良渚文化兴衰的参照。
良渚文化同吴越春秋里的吴很相像,吴国崛起的地盘,就在良渚文化的主体区,其对外扩张的方式,仿佛就是良渚文化的复制,所以,我们通过吴国的扩张,来还原良渚文化的走向。
良渚文化先是南下,跨过钱塘江,统一史前吴越文化,也就是原来马家浜与河姆渡文化的地盘,然后分两路北上,到达江淮地区。一路西向,进入巢湖流域的薛家岗文化;一路北进,同苏北新沂花厅遗址的大汶口文化合流。春秋时期,吴国的扩张也是如此,南攻越,西征楚,北击齐。良渚文化曾以薛家岗遗址和花厅遗址为据点问鼎中原,吴亦欲打通齐、楚,同晋国争霸中原。我们知道,吴之败在被越逆袭,而良渚文化的后面似乎也有那么一个刺客,那就是马桥文化,它是越文化的直系祖先。
可马桥文化又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原处于良渚文化主流边缘的下层阶级的文化,还是来自良渚文化向南部扩张所至外围地带也就是浙西南和闽北山地的土族文化?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我们从该文化的遗存来看,它具有良渚文化的一些非主流因素,但这些因素不占主导地位,其主体来源于浙西南和闽北山地的土族文化,本来与良渚文化的主流相去甚远,可它同时又包含了海岱地区的岳石文化,还有中原二里头文化的因素,因而又有所超越。马桥文化的超越在于它已经迈开了走向青铜文化的步伐。
文化的贫困,有时反而能激发技术进步的敏感性,马桥文化遗存中出现的刀、凿、镞等小件青铜器,很可能就是马桥人能战胜良渚文化的利器。马桥文化虽然文明的程度不及良渚文化,但良渚文化也有短板,那就是文明程度越高的文化往往越容易僵化,创造性强的文化有时难免适应性差,这恐怕是良渚文化衰落的根本原因——对青铜时代的到来失去了敏感性,过分沉溺于它自己的玉器时代里。
良渚文化是原生的,而马桥文化则不然,是一种外来的混合形态的文化,其中,每一种文化因素的存在,都反映了良渚文化全面危机的一个侧面。例如,良渚下层阶级文化的存在,很可能就反映了良渚文化内部的社会分化导致了原来不曾有过的阶级斗争,正是阶级斗争的需要,使他们加入到马桥文化中来,转化为良渚文化的颠覆力量。还有来自被良渚文化挤压在南部边缘地带的土著文化,如肩头弄文化等,此时出现在马桥文化中,或许就是一种敌对势力的地缘政治的反扑。而北方的岳石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来到马桥文化中,就像后来吴越春秋时齐、晋两国支持越国灭吴一样,联手终结了良渚文化。
马桥文化的优点,在于它的适应性和包容性,具有移民文化的特征,其多样性或似近世上海滩,可以说是最早的“海派文化”,而由不同文化因素混合在一起形成的马桥人,堪称“史前上海第一人”,我们这样说,不是从“最早的上海人”上来说的,而是从最具有“海派文化”气质上来说的。
马桥文化是东南沿海一带率先进入青铜时代的文化,但马桥人对于来自北方的青铜文化有自己的选择,本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文化中,最重要的是用来“祀”的礼器,其次才是从事“戎”的兵器。用“祀”来解决权力来源的合法性问题,用“戎”来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可马桥人只要“戎”,不要“祀”,因为他们还没有国家观念,还处于“天竞物择”的文明的初级阶段,不需要考虑合法性问题。所以,我们在马桥文化里看到的青铜器,没有礼器,只有兵器,而且都是一些小型兵器,更何况这些兵器还不是马桥人自己生产的,他们既没有开铜矿,也没有铸铜工具,对于青铜文化采取“拿来主义”。
有可能他们就用这些青铜小兵器铲除了良渚文化的上层残余,而且他们的革命非常彻底,以至于在马桥文化中竟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许有人会拿洪水和海侵来说事,说良渚文化在本土荡然无存,是洪水和海侵的结果,但自然灾害不可能从根本上灭绝文化。如果仅仅是自然灾害,良渚文化还可以卷土重来,连外来的马桥文化都可以起居在良渚文化的地盘上,良渚文化回归本土不应该有什么自然障碍,即使难以全面回归,最起码会有一部分重现在取而代之的马桥文化里。如果一点也没有,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马桥文化彻底排斥。也许马桥人根本就不屑于继承良渚人的文化遗产,“越穷越革命”的思想并非现代才有,或许马桥人就尝试过一回,“不断革命”导致的文化断裂,使江南倒退了几百年。

⑶ 中国法制史笔记

【00前言部分课后练习】 2008-01-02 22:28 | (分类:默认分类)
1.多选题: 现有通常认为,中国古代法的起源途径有 A. 祭祀 B. 宗教 C. 战争 D. 氏族会议 解答: A,C
2.多选题: 对于中国古代“刑起于兵”说的正确理解有 A. 刑即刑法、刑罚 B. 兵即兵器 C. 刑与战争分不开 D. 司法官与军事长官合一 解答: A,C,D
3.单选题: 对于中华法系特点的错误表述是;5.;6. A. 皇帝是立法、司法的枢纽 B. 诸法合体,以刑为主 C. 司法与行政合一 D. 中国法律有浓厚的宗教法色彩 解答: D
4.填空题: 中华法系是以为核心的。 解答: 权力
5.多选题: 中华法系的特点有 A. 以权利为核心 B.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 维护封建伦理,确认家法族规 D. 诸法合体,以刑为主 解答: C,B,D
【01夏商部分课后练习】 2008-01-02 22:30 | (分类:默认分类)
1.填空题: 周有乱政,而作。 解答: 九刑 2.单选题: 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见于 A. 《尚书•甘誓》 B. 《论语•为政》 C. 《春秋左氏传》 D. 《周礼•军礼》 解答: A 3.填空题: 神权法思想指导立法、司法并达到顶峰的是朝。 解答: 商 4.填空题: 中国古代最早的监狱叫作《》。 解答: 圜土 5.填空题: 商有乱政,而作。 解答: 汤刑 6.填空题: 夏有乱政,而作。 解答: 禹刑 7.填空题: 传说中,夏代的中央监狱被称之为“”。 解答: 圜土 8.填空题: 商代法律被泛称为。 解答: 汤刑
【03春秋战国部分课后练习】 2008-01-02 22:30 | (分类:默认分类)
1.多选题: 关于《法经》的正确表述有
A.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 B. 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 C. 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D. 是战国时期的成文法
解答: B,D,C 2.填空题: 春秋末期郑国邓析作了。 解答: 竹刑 3.填空题: 《法经》的篇依次分别是:《》《》《囚法》《》《》《》。 解答: 盗法 贼法 捕法 杂法 具法 4.单选题: 春秋末期,诸侯国所公布法律的中心内容是 A. 保护私有财产 B. 保护人身安全 C. 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D. 保护贵族利益 解答: A 5.填空题: 《法经》的作者是时期国的。 解答: 战国 魏 李悝 6.填空题: 春秋时期先后反对铸刑鼎的著名人物有和,他们分别反对国和国铸刑鼎的行为。 解答: 叔向 孔子 郑 晋 7.多选题: 春秋末期公布成文法的历史意义有
A. 宣告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奴隶制秘密法状态的结束 B. 拉开了春秋战国成文法运动的序幕 C. 标志着封建制成文法的诞生 D. 成为秦汉以后封建法典的源头 解答: C,B,D,A 8.多选题: 春秋时期,楚国制定的法律有 A. 《仆区法》 B. 《茆门法》 C. 《大府之宪》 D. 《宪令》 解答: A,B 9.多选题: 春秋末期,铸刑鼎的国家有 A.

B. 赵 C. 晋 D. 楚 解答: A,C 10.多选题: 先秦时期的“五刑”包括 A. 墨 B.
杖C. 刖 D. 阉割为奴 E. 死 解答: C,A 11.多选题:
春秋时期个别国家公布成文法的举动遭到守旧派的批评。守旧派提出的批评理由有
A. 法不可以公开B. 违背了“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传统 C. 刑不可以为小民所用 D. 破坏了“贵贱不衍”的礼制 解答: D,B
【04秦国与秦朝部分】 2008-01-02 22:31 | (分类:默认分类)
1.填空题: 秦律根据控告者与被告者的关系以及侵害行为的性质,将案件分为“”与“”。 解答: 公室告 非公室告 2.多选题:
下列属于封诊式的内容的选项有
A. 规定官吏审理案件的准则 B. 审讯笔录的书写格式 C. 现场勘查笔录的书写格式 D. 查封笔录的书写格式 解答: C,A,B,D 3.填空题: 《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于年。 解答: 1975 4.单选题: 秦简中“法律答问”的性质是 A.
皇帝提出的问题
B. 立法者虚拟的问题 C. 官方法律解释 D. 法官考试题目 解答: C 5.多选题:
对于秦朝法制指导思想的正确表述有
A. 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B. 将其发展到极端 C. “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 D. 专任刑罚的“重刑主义” 解答: B,D,A,C 6.填空题: 秦简中我们见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式”——。 解答: 封诊式 7.填空题: “”指父母控告子女盗窃自己的财产,以及子女控告父母、奴妾控告主人擅自杀、伤、髡自己。对于这类案件,官府不得受理。 解答: 非公室告 8.填空题: 秦简中的判案成例被称为。 解答: 廷行事 9.单选题: 秦代判案成例的作用是 A. 修改律文的规定B. 补充律文的不足C. 解释律文的内容 D. 指导律文的修订
解答: B 10.填空题: “”指控告他人的杀伤和盗窃行为,官府可以受理。 解答: 公室告 11.多选题: 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A. 律 B. 法律答问 C. 课 D. 比 解答: B,A,C
02西周部分】 2008-01-02 22:32 | (分类:默认分类)
1.填空题: 西周时期的司法活动中,已经注意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其中过失称之为“”,惯犯称之为“”。 解答: 眚 惟终 2.多选题: 中国古代,夫家可以休妻的几种情况统称之为 A. 七出 B. 七绝 C. 七弃 D.
七去
解答: C,A,D 3.单选题: 中国古代法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察颜观色的审判方法。下列不属于这套方法中的内容是: A. 色听 B. 气听 C. 眸听 D. 耳听 解答: C 4.多选题:
下列关于西周时期礼刑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
A. 礼与刑是西周法的两个基本方面 B. 礼的作用是“禁于将然”,刑的作用是惩治“已然”犯罪 C. “出礼入刑” D. 西周时只强调礼的作用 解答: A,C,B 5.单选题: 中国法制史中所讲的“六礼”,是指中国古代礼中所规定的 A. 关于结婚的六道程序 B. 关于离婚的六道程序 C. 关于订婚的六道程序 D. 关于婚姻的六道程序 解答: A 6.填空题: 中国古代法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所形成的察颜观色的审判方法叫作。 解答: 五听 7.判断题: 西周时,“剂”为长券,用于买卖奴隶、牛马。 正确 错误 解答: 错误 8.填空题: 中国古代,结婚必须经过六道程序,统称为“六礼”,这种制度最早出于时期。 解答: 西周 9.多选题:
中国古时夫家不可以休妻的几种情况包括
A. 有所娶无所归者 B. 无后者 C. 与更三年丧者 D. 前贫贱后富贵者 解答: C,A,D 10.填空题: 西周时两次大的立法活动分别是:周公制,吕侯作。 解答: 礼 刑 11.填空题: 西周开始,夫家不能休妻的三种情况统称为“”。 解答: 三不去 12.填空题: 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叫做。 解答: 质剂 13.单选题: 西周时,用于买卖兵器、珍异之物的契约是 A. 质 B. 剂 C. 傅 D. 别 解答: B 14.多选题: 中国古代的所谓“肉刑”,一般而言包括 A. 墨 B. 劓 C. 宫 D. 大辟 解答: C,B,A 15.多选题:
西周时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A. 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B. 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C. 罪疑从赦 D. 同罪异罚 解答: D,A,C,B 16.填空题: 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叫做。 解答: 傅别 17.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周初年立法思想的是
A. 以德配天 B. 敬天保民C. 敬神敬宗 D. 明德慎罚 解答: C
05两汉部分】 2008-01-02 22:33 | (分类:默认分类)
.填空题: 汉初,萧何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律》、《律》、《律》,总称为《》。 解答: 户 兴 厩 九章律 2.多选题: 汉朝确立的刑法原则有 A. 上请 B. 恤刑 C. 亲亲得相首匿 D. 先自告除其罪 解答: A,B,C,D 3.填空题: 汉代法律形式之一“比”,全称为。 解答: 决事比 4.多选题: 关于汉朝法制指导思想的正确表述有 A. 汉初,以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为指导 B. 汉初,强调休养生息、约法省刑 C. 武帝时,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为指导 D. 武帝时,强调德主刑辅,礼法并用 解答: A,B,D,C 5.单选题: 两汉时期,法律规定乞鞫的法定时限为 A. 一个月B. 两个月 C. 三个月 D. 一年 解答: C 6.填空题: 汉代,在审判案件时,如无法律明文规定,就以儒家的经义,尤其是《春秋》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的做法被称为“”,其首倡者是。 解答: 春秋决狱 董仲舒 7.多选题: 汉代的法律形式包括 A. 律 B. 令 C. 课 D. 廷行事 解答: A,B 8.填空题: 奠定了汉律的基础,又成为汉律代称的是《》。 解答: 九章律
【06魏晋南北朝部分】 2008-01-02 22:34 | (分类:默认分类)
1.单选题: 改汉《具律》为《刑名》,并列于篇首的律典是 A. 《新律》B. 《蜀科》
C. 《泰始律》 D. 《北齐律》 解答: A 2.单选题: 《麟趾格》制定于 A. 东魏 B. 西魏 C. 北齐 D. 北周 解答: A 3.填空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改廷尉为大理寺的是。 解答: 北齐 4.填空题: 魏晋以后,由于纸契的盛行,出现了。 解答: 合同契 5.单选题: 犯人直系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死罪非十恶则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犯人留下以照料老人,待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的刑罚执行制度被称为 A. 存留养亲 B. 八议 C. 官当 D. 矜老怜幼 解答: A 6.填空题: 中国古代,官吏犯罪后可以官职折抵徒刑的制度叫做。 解答: 官当 7.单选题: 登闻鼓直诉制度形成于 A. 西晋 B. 东晋 C. 西汉 D. 东汉 解答: A 8.多选题: 与传统律典相比,《北齐律》在体例和内容上的发展变化有
A. 确定律典12篇的体例 B. 《名例》,列于篇首 C. 确立“重罪十条” D. 确立新“五刑” 解答: D,A,B,C 9.单选题: 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 《晋律》B. 《杜张律》 C. 《大戴礼》 D. 《八礼图》 解答: A 10.单选题: 留养承祀制度最初出现于 A. 北魏 B. 东魏 C. 西魏 D. 北齐 解答: A 11.单选题: 我国专司法律教育,培养司法官员的职位始设于 A. 三国曹魏时期 B. 三国时的吴国 C. 三国时的蜀国 D. 秦朝 解答: A 12.多选题: 《晋律》将《刑名》分为 A. 具 B. 刑名
C. 名例 D. 法例 解答: B,D 13.多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体现了法律儒家化的法律制度有 A. 八辟 B. 上请 C. 官当D. 存留养亲 解答: C,D 14.单选题: “八议”入律是在 A. 《新律》 B. 《蜀科》 C. 《泰始律》 D. 《北齐律》 解答: A 15.单选题: 三国时,在廷尉之下,专司法律教育,培养司法官的官职是 A. 律博士 B. 副廷尉 C. 御史D. 都御史 解答: A 16.多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具代表性的律典有 A. 新律 B. 晋律 C. 北魏律 D. 北齐律 解答: D,C,A,B
【07隋唐部分】 2008-01-02 22:34 | (分类:默认分类)
1.多选题: 唐初法制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B. 立法要求宽简、划一、稳定 C. “明刑弼教” D. 执法要求审慎 解答: B,A,D 2.填空题: 隋朝时制定的律依次为《》《》。 解答: 开皇律 大业律 3.单选题: 唐朝后期制定的律典有 A. 《大中刑律统类》 B. 《武德律》 C. 《永徽律疏》 D. 《唐律疏议》 解答: A 4.填空题: 唐律中新规定的强制离婚的要件叫做。 解答: 义绝 5.填空题: 唐后期制定的,对五代和宋的法律名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法律文件是《》。 解答: 大中刑律统类 6.多选题: 隋唐后定型的,中国古代十种最严重的犯罪包括 A. 反逆 B. 谋大逆C. 叛D. 谋叛E. 恶逆F. 不道G. 不敬H. 不孝I. 不睦J. 内乱解答: I,B,D,A0,F,H,E 7.单选题: 《唐律疏议》的篇数为 A. 6 B. 7C. 9 D. 12 解答: D 8.单选题: 唐高宗永徽年间最有成就的立法成果是颁布 A. 《律疏》B. 《律义》 C. 《疏议》 D. 《刑统》 解答: A 9.多选题: 唐代的中央司法机关包括 A. 大理寺 B. 刑部 C. 御史台 D. 都察院 解答: C,A,B 10.多选题: 关于唐律特点的正确表述有 A. “依礼制刑,礼法合一” B. 唐律的指导思想是以礼为纲 C. 中典治国,用刑持平 D. 立法技术比较成熟 解答: D,A,B,C 11.多选题: 唐朝前期制定的律典有 A. 武德律 B. 贞观律 C.永徽律D. 开元律 E. 大中刑律统类
解答: B,C,A 12.填空题: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十种最严重的犯罪被定型化了,统称为“”,其前身是《》中的“”。
解答: 十恶 北齐律 重罪十条 13.多选题: 下列关于唐律历史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唐律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 B. 在中国法制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C. 对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典有重要的影响 D. 对唐以前的封建法制也有重要的影响 解答: C,B,A
【08两宋部分】 2008-01-02 22:35 | (分类:默认分类)
单选题: 凌迟开始成为法定刑种是在 A. 北宋 B. 南宋 C. 元
D. 明 解答: B 2.填空题: 宋代实行的,当被告人推翻原口供时,另行安排勘问、推鞠的重审制度叫做“”。 解答: 翻异别勘 3.判断题: 宋代法律规定,如果犯人妄行翻供,则重审时要加重处罚。 正确 错误 解答: 正确 4.填空题: 宋代理雪制度的时效为(请在空中填写汉字)。 解答: 三年 5.填空题: 宋朝关于民间田宅、婚姻、债负纠纷的起诉、受理、断遣时限的制度称为制度。 解答: 务限 6.填空题: 宋代颁行的条法事类保存至今的唯有《》。 解答: 庆元条法事类 7.填空题: 我国古代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解答: 宋刑统 8.多选题: 宋代刑罚制度与前代相比,主要的变化有 A. 实行折杖法 B. 刺配盛行 C. 凌迟成为法定刑 D. 广泛适用枷号 解答: A,B,C 9.填空题: 宋初,皇帝为加强对于司法审判的控制,曾在宫中设立。 解答: 审刑院
【09元朝部分】 2008-01-02 22:36 | (分类:默认分类)
1.填空题: 元朝时,其作用类似于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构叫做。 解答: 刑部 2.填空题: 元代负责审理蒙古人、色目人案件的机构是。 解答: 大宗正府 3.多选题: 元朝法律中,在案件审理和定罪量刑上实行民族歧视的规定有 A. 审判机构不同 B. 同罪异罚的处刑原则 C. 大宗正府专门审理宗室及有关蒙古人的案件 D. 蒙古人不被刺字,不受刑讯,除死罪外不被拘禁 解答: C,A,B,D 4.填空题: 元代由地方官吏抄集的法律文书分类汇编是《》,全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 解答: 元典章
【10明朝部分】 2008-01-02 22:37 | (分类:默认分类)
1.填空题: 指出明律“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特点的学者是朝的。 解答: 清 薛允升 2.判断题: 明律的所谓“轻其所轻”,即明律在有违伦常教化的犯罪处理上相对偏轻。 正确 错误 解答: 正确 3.多选题: 明律在刑法原则上“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原因有 A. 社会矛盾激化,礼教的作用有限 B. 实施“重典治乱世”的必然结果 C. 提倡道德教化的必然结果 D. 法律通俗化、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
解答: A,B 4.判断题: “重其所重”就是指明律对于所有犯罪行为的处刑都普遍加重。 正确 错误 解答: 错误 5.填空题: 明律“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特点是与对比的结果。 解答: 唐律 6.多选题: 明《大诰》的具体篇目包括 A. 《大诰初编》 B. 《大诰二编》 C. 《大诰三编》 D. 《大诰文臣》 解答: A,C 7.多选题: 明代创制的正式刑种有 A. 充军 B. 枷号C. 刺配D. 枷项令众
解答: A,B 8.判断题: 明代为重惩贪官污吏,在《大明律》中设官吏受赃专章。 正确 错误 解答: 正确 9.填空题: 洪武(请填入汉字)年最终定型完成的《大明律》有篇,篇名依次分别为:《律》《律》《律》《律》《律》《律》《律》。 解答: 三十 7 名例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10.填空题: 为了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朱元璋特地在《大明律》中规定了“”罪。 解答: 奸党 11.填空题: 朱元璋亲自编制的特别刑法叫作明《》,共有篇。 解答: 大诰 4
【11清朝部分】 2008-01-02 22:38 | (分类:默认分类)
1.填空题: 清代负责重案复核的中央机构是。 解答: 大理寺 2.多选题: 清朝的会审制度包括 A. 秋审 B. 朝审 C. 热审 D. 大审 解答: A,C,B 3.填空题: 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解答: 大清律例 4.多选题: 清朝法律中保护旗人司法特权的规定有 A. 旗人犯罪,享有“减等”和“换刑”的特权 B. 旗人犯罪一般不刺字,非刺不可的,也不刺面 C. 有专门审理旗人案件的司法机构 D. 把全国人民按照民族分为四等
解答: A,B,C 5.多选题: 清朝制定的,关于少数民族管理的法规有 A. 《蒙古律》B. 《西宁番子治罪条例》 C. 《钦定西藏章程》 D. 《回疆则例》 解答: A,D,B,C 6.多选题:
清代有权审理旗人案件的机构有
A. 宗人府 B. 内务府慎刑司 C. 步军统领衙门 D. 大宗正府 解答: A,C,B 7.填空题: 清代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为。 解答: 刑部 8.填空题: 清代的地方司法体制分为级。 解答: 4
【13民国部分】 2008-01-02 22:40 | (分类:默认分类)
1.填空题: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在国家的领导体制上规定实行制,而后者实行制。 解答: 总统 责任内阁 2.填空题: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的法律体系包括(其汇编称为《》)和。 解答: 成文法 六法全书 例 3.填空题: 北京政府所颁布的刑法典为《》。 解答: 暂行新刑律 4.填空题: 中国近代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颁布于年。 解答: 民事诉讼条例 1922 5.填空题: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律师法草案》由编成。 解答: 孙润宇 6.填空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年。 解答: 1912 7.多选题: 《中华民国民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 A. 肯定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习惯及法理可作为审理民事案件的依据 B. 采取“国家主义”原则,强调对私人利益的保护是有条件的 C. 废止旧法中的宗祧继承制度,采平等继承制度,配偶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D. 肯定财产所有人对财产的占有、处分、收益权 解答: B,D,A,C 8.多选题: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性立法有 A. 《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B. 《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 C. 《大总统令禁烟文》 D. 《大总统令内务部晓谕不得买卖人口文》 解答: A,C,B 9.多选题: 中国近代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宪法性文件有 A.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约法》 D. “天坛宪草”解答: B,D 10.填空题: 史称“五五宪草”的文件颁布于中华民国政府时期。 解答: 南京国民 11.多选题: 南京国民政府的宪法及其宪法性文件包括 A. 《训政时期约法》 B. 《训政纲领》 C. “五五宪草” D. “五权宪法”
解答: C,B,A 12.多选题: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有 A. 先生 B. 君 C. 老爷 D. 大人 解答: A,B 13.填空题: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的法律依据是《》。 解答: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4.多选题: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普通法院系统包括 A. 大理院 B. 高等法院 C. 地方审判厅 D. 初级审判厅 解答: C,D,A 15.多选题: 《临时约法》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区别有A.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B. 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 C. 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D. 规定了人民权利 解答: B,D,C,A 16.多选题: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改革措施有 A. 实行司法独立原则 B. 禁止刑讯,实行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C. 禁止体罚 D. 实行公开审判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 解答: D,C,B,A 17.判断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就是中华民国宪法。 正确 错误 解答: 错误 18.填空题: 中国近代法律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是年《宪法》,被人们称为“”。 解答: 1923 中华民国 贿选宪法 19.多选题: 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中包括 A. 宪法及其关系法
B. 刑法及其关系法 C. 商法及其关系法 D. 行政法及其关系法 解答: A,B 20.填空题: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 解答: 总统制
【14革命根据地部分】 2008-01-02 22:40 | (分类:默认分类)
1.多选题: 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法制建设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 A. 民事立法 B. 刑事立法 C. 土地立法 D. 劳动立法 解答: D,B,A,C 2.多选题: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司法机关有 A. 中央临时最高法庭 B. 裁判部(省、区、县) C. 军事裁判所 D. 特种刑事法庭 解答: A,C,B 3.填空题: 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解答: 三三制 4.填空题: 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所创设的新刑种是。 解答: 管制 5.多选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有 A. 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 B. 确定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C. 确定工农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是彻底实现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D. 确定工农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解答: D,C,B,A 6.多选题: 关于抗日民主政权机关组成人员分配的正确表述有,, A. 共产党员占二分之一 B. 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C. 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D. 地主阶级坚决清除解答: C,B 7.多选题: 抗日民主政权诉讼原则的主要发展有 A. 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原则 B.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原则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分开解答: B,A,C 8.多选题: 工农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主要有 A. 井冈山土地法 B. 兴国土地法 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D. 土地联产承包办法 解答: B,C,A 9.多选题: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刑法原则的主要发展有 A. 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惩办与教育相结合为原则 B. 贯彻保障人权原则 C. 反对威吓报复,主张实行感化教育原则 D. 罪刑法定原则 解答: A,B,C 10.填空题: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年。 解答: 1947 11.填空题: 《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发布于年。 解答: 1949 12.多选题: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有 A.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B. 确定土地财产的分配办法 C. 确定土改的执行机关为各级农会 D. 为保障土改的顺利进行,设人民法庭审理破坏土改的案件 解答: B,D,A,C 13.多选题: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 A. 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的审判作风 B. 走群众路线,实行审判与调解相结合 C. 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严格依法办案 D. 实行简便利民的诉讼手续 解答: B,D,C,A 14.单选题: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色在于A. 采用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审判方式 B. 坐堂问案 C. 巡回审判 D. 陪审制度 解答: A 15.填空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献是《》。 解答: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6.填空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政体是制。 解答: 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⑷ 吴国平的人物生涯

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学。在法律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民法原理与实务》、《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婚姻家庭法新论》、《合同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民法学》、《物权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婚姻家庭立法问题研究》、《经济法概论》等专著、合著及主编教材共8部;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江南大学学报》、《上海政法学院学报》、《广西大学学报》、《北方法学》、《行政与法》、《政法学刊》、《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海峡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论文《监护概念与性质辨析》发表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5期,被收入《新华文摘》2009年第3期“论点摘编”栏目。主持完成司法部部级科研项目《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课题《涉台民商事法律问题研究》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
科研项目:
1.《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国家司法部科研项目
2.《涉台民商事法律问题研究》,国务院台办委托课题
3.《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
4.《业主委员会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福建省教育厅课题
5.《我国监护立法问题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
著作和教材:
1.《婚姻家庭法新论》,专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合同法原理与实务》,参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物权法》, 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中国民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婚姻家庭立法问题研究》。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经济法概论》,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论文:
1.《我国夫妻人身关系立法完善问题探析》,《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侵犯配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3.《收养弃婴中的非法行为及法律规制》,《行政与法》2006年第10期;
4.《特殊收养行为的法律规制》,《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5.《夫妻生育权冲突的法律救济》,《政法学刊》2007年第4期;
6.《监护人主体资格法律制度的检讨与完善》,《广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7.《论业主团体法律地位的确立》,《北方法学》2008年第5期;
8.《监护概念与性质辨析》,《江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转载于《新华文摘》;
9.《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新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0.《好意同乘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及其法律适用》,《海峡法学》2010年第1期。
科研获奖:
1.《高等政法职业教育考试模式新探》,《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32期,获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七届(2005年“鹏博士杯”)全国职教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2.《收养立法完善的思考》,《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获得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第二届优秀论文奖 。

⑸ 百家姓前100名分别是什么

百家姓前100个姓为赵 、钱 、孙 、李 、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吕、 施 、张、孔、 曹 、严 、华、金、 魏 、陶、 姜、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和 、穆、 萧、 尹


下列读音都为普通话读音、姓氏部分由来:

赵Zhào:伯益的后裔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姓放在第一位与此有关。

钱Qián:彭祖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其后人以其官为姓。

孙Sūn:周文王的一后代叫惠孙,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孙"作为姓。

李Lǐ:皋陶的后人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妻儿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其后人为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为"李"姓。

周Zhōu: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还有以周文王或者周公的部分后人也以周为姓,以及唐朝时为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改为周姓。

吴Wú: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吴国,其子孙称为吴氏。

郑Zhèng:郑桓公遗族以国名为姓。

王Wáng: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

冯Féng:毕公高的后人就以封地为姓。

陈Chén:最早出自妫姓,胡公满的子孙们以国为姓。

褚Chǔ:恭段受封于褚邑,子孙就都以"褚"为姓。

卫Wèi: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叫康叔,建立了卫国,他的后代以国名为姓。

蒋Jiǎng:周武王的兄弟伯龄,被封到"蒋",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

沈Shěn: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叫季载,成立沈国。沈国君主的后代都以沈为姓。

韩Hán:周时贵族武子,受封于韩原,子姓以地名为姓;战国时的韩国,被秦国并,原韩国王族世代姓韩。

杨Yáng:上古时候,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到杨邑,称做杨侯,建杨国,子孙用杨姓。

朱Zhū:西周时,周武王封曹侠到邾,后代以地名为姓,写作朱。

秦Qín:伯益的后裔非子善于驯养马匹,被周孝王封为秦地的首领,建立了秦国。其后人以国为姓。

尤Yóu:尤姓是由沈姓而来。

许Xǔ:远古炎帝的后代。文叔建立了许国,后代就以许为姓。

何Hé:春秋战国时,韩国的公族中有一支迁移至江淮,以国为姓。

吕Lǚ:炎帝后代伯夷被封为吕侯,他的后代就用吕作为姓。

施Shī:夏朝时,有诸侯国,称施国,今湖北恩施县,其后代姓施。

张Zhāng:春秋时晋国贵族叫解张,他的后代用他的名作为姓。

孔Kǒng:开国君主叫天乙,后将乙字和子字并拢,形成孔字,定为姓。

曹Cáo:远古有一贵族叫"安",帮助大禹治水,被恩赐给一个曹姓。

严Yán:严姓是由庄姓变来。

华Huà:西周时候,宋国公子,受封于"华",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地名为姓。

金Jīn:远古黄帝的儿子少昊的后代以金为姓。

魏Wèi:毕万的后代毕斯建起魏国,称魏文侯,其后人以国为姓。

陶Táo:尧的子孙中,有人以制陶为荣耀,就姓陶,世代延续。

姜Jiāng:以地名为姓。

戚Qī:以地名为姓。

谢Xiè:用地名做姓。

邹Zōu:最早出自姚姓,以地名为姓。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 参见舜文化,虞舜文化。

喻Yù: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柎,为喻姓祖先。

柏Bǎi:柏姓起源非常古老,黄帝有个孙子叫颛顼,他的老师就姓柏。

水Shuǐ:水姓是大禹的后代,大禹治水,他的族人都当水工,后来就以水为姓。

窦Dòu:大禹的后代,纪念先人。

章Zhāng:部落得一姓,其中就有章姓。

云Yún:黄帝的后代。

苏Sū:远古贵族昆吾,因为封在苏城为首领,就以地名为姓。

潘Pān:季孙的后代就以潘为姓。

葛Gě:最早的葛姓源于葛天氏。

奚Xī:奚姓是黄帝的子孙。

范Fàn:贵族士会,被晋国国君封为范邑的首领,他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

彭Péng:大彭国的创建者篯铿,就是彭祖。

郎Láng:地名为姓。

鲁Lǔ: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受封于鲁地,后来鲁国的王公贵族都以鲁为姓。

韦Wéi:韦姓的一支是韩信的后代。

昌Chāng:始祖昌意,是黄帝的儿子。

马Mǎ:伯益的后裔赵奢受封马服君,他的子孙姓马。

苗Miáo:春秋时期的贲皇享用苗邑的物产,就以地名为姓。

凤Fèng:黄帝的后代帝喾有个大臣叫凤鸟氏,主管历法天文,其后代以凤为姓。

花Huā: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为唐代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

方Fāng:神农氏的后代中有一位叫榆罔,其儿子受封方山后叫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

俞Yú:黄帝时,有个名医叫俞跗,是俞姓的始祖。

任Rén:黄帝的小儿子叫禺阳,受封于任邑。其子孙以任为姓。

袁Yuán:周朝伯辕的后代将辕省去左半边,作为姓。

柳Liǔ:春秋时期展禽,改姓了柳下,史书上称他柳下季,柳姓由此开头。

酆Fēng:周武王将弟弟封于酆邑,他的后代以地名为姓。

鲍Bào:春秋时期敬叔在齐国做官,受封于鲍邑,后代就以鲍为姓。

史Shǐ:黄帝有一名史官叫仓颉,后代以其官职为姓,就形成了史姓。仓颉被中国人尊为造字的圣人。

唐Táng:远古时,尧曾经在"唐"那个地方做首领。尧的族人就有以地名为姓。

费Fèi:春秋时期,鲁国有个人物叫父,因有功劳受封为费邑的首领,现今山东鱼台县费亭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延续。

廉Lián:远古黄帝的七世孙叫大廉,大廉(伯益之长子)的后代形成了廉姓。

岑Cén:周朝岑子建岑国,岑国的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

薛Xuē:薛登的后代以薛为姓。

雷Léi:黄帝的一个妻子姓方雷,雷姓由此而来。

贺Hè:贺姓由庆姓转变来。

倪Ní:倪氏本为郳氏,因避仇改为倪。

汤Tāng:汤王的后代有人就以祖先的名为姓。

滕Téng:周武王封弟弟叔绣封于滕国,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

殷Yīn:源出于子姓。

罗Luó:源于熊姓,是以国为名的姓。

毕Bì:毕公高的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

郝Hǎo:源于子姓,是伏羲氏的后裔。

邬Wū:古帝颛顼后裔陆终氏第四子求言(妘姓)别封于邬,后代子孙以邬为姓。

安Ān:源自始祖。

常Cháng:出自姬姓。

乐Yuè:乐源出于子姓,西周末,公子衎字乐父,他的孙子以祖父字中"乐"命氏,称为乐氏。

于Yú:源出于姬姓。周武王的第三个儿子叔分封在邘国,与冯姓相同,后代去邑为姓,称为于氏。

时Shí:春秋时齐国贤士时子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时"为姓。

傅Fù: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后代以地名为姓。

皮Pí:樊仲皮的后人以他字中的"皮"为姓。

卞Biàn:西周时,曹叔振铎的子孙分封在卞,他的后代称为卞氏。

齐Qí:齐康公后人,称为齐氏。

康Kāng:源于谥号。

伍Wǔ:春秋时,楚庄王有个宠臣名叫伍参,是楚公族的后人。庄王封伍参为大夫,称为伍氏。

余Yú:春秋时,晋人由余穆公重用,他为穆公出谋划策,攻灭西戎十二国,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字中的"余"为姓,称为余氏。

元Yuán:春秋时,因卫国大夫元 的封地在元,其后世子孙即以元为姓。

卜Bǔ:卜姓是古代从事占卜者的后代。

顾Gù:夏朝附庸国顾国,顾国为商汤所灭后,原王公族人以国名为姓。

孟Mèng:春秋时,卫国国君叫卫襄公,卫襄公的儿子叫公孟。公孟的子孙有的姓公孟,有的省去公字而姓孟。

平Píng:战国末期,韩哀侯之子婼封于平邑。秦灭韩后,婼率族人迁居于下邑,他的孙子以原封地命姓。

黄Huáng:出自嬴姓,为伯益的后裔。

和Hé:祝融氏重黎的后人羲和的后代。

穆Mù:意为贤良、和气。

萧Xiāo:萧国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

尹Yǐn:上古少昊氏的后裔。

⑹ 欠钱还不上了怎么办只能去蹲监狱吗

欠钱,如果不属于诈骗,您是不涉及刑事责任的,不用坐牢。欠钱,属于民法上的民间借贷关系,或者合同、侵权形成的债务关系。
首先,您需要看一下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欠款关系,如果已经超过三年时间,而且对方从来没有主张过,对方有可能已经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即使起诉,根据《民法总则》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只要你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就不会支持他的诉讼请求,您就可以不用还钱了。因为法律只保护积极行使自己权利的人,而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因为有诉讼时效的规定,欠债还钱有时候是说不通的。
如果对方已经起诉您,根据《民法》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他必须提供充足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你们是否签有书面借款协议或借据、欠条等,他还必须举证证明交付方式,如果现金交付,他应该提供取款凭证,如果转账交付,他应该提供转账凭证,现在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法院审查的比较严格,他提供的证据必须充足,不然,他有可能承担败诉的风险。
现在这种诉讼策略有三:1.主张诉讼时效已过,2.否认存在借款关系3.承认欠款,由法院调解分期还款。
不过无论怎样,只是单纯的欠款,不会坐牢的。

⑺ 不该食 嗟来之食 的辩论词

“志者不受嗟来之食”。此语曾为多少仁人志士所赏识,也激励了多少人为免受“嗟来之食”而奋发自强。所以不能不说这话里是饱含了做人的气节和为人的骨气的。
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自食其力则自得其乐,若无力自食受一点别人善意的恩惠似乎是可以接受的,唯有这“嗟来之食”让人食也不是不食也不是,以君子之道,此食是不该食的。饿死事小,受辱事大。

韩信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他在落难之时得到一位漂妇的帮助,但却承受着她每天的讥讽和嘲笑。但是他却不顾这些,心中永远珍藏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拯救人们的疾苦而奋斗,后来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将军。孙膑是古来受人敬赏的人,却受庞涓所困,他同样是不向困难低头,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最终走了困境,挫败了庞涓,成就了大业,难道说他们的成功不是风雨之后的阳光吗?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辉煌时期的成就是让国人感到自豪与骄傲的。但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经济开始陷入瘫痪,国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弄得民不聊生。衰败时期的经济,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上远远不如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我觉得这和他的闭关锁国有很大的关系。但这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来说,只是一段小插曲而己,共和国的红旗最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是那么的坚颜而且是令国人感到自豪的。

现代的中国,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之后,仍然是不改当年的容颜,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几经周折以后,终于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民族发展的道路,那就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对外开放,认真吸取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取长补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

⑻ 中外合资企业,中方想解除与外方的合作,外方严重出资违约,该怎么处理,走哪些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已于2010年5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8月16日起施行。

二○一○年八月五日

法释〔2010〕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2010年5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7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变更等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当事人在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等过程中订立的合同,依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经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后才生效的,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未经批准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当事人请求确认该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前款所述合同因未经批准而被认定未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当事人履行报批义务条款及因该报批义务而设定的相关条款的效力。

第二条 当事人就外商投资企业相关事项达成的补充协议对已获批准的合同不构成重大或实质性变更的,人民法院不应以未经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为由认定该补充协议未生效。

前款规定的重大或实质性变更包括注册资本、公司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的变更以及公司合并、公司分立、股权转让等。

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发现经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具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无效情形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该合同具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可撤销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 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约定一方当事人以需要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的标的物出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标的物已交付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使用,且负有办理权属变更登记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合理期限内完成了登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方当事人履行了出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义务。外商投资企业或其股东以该方当事人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主张该方当事人不享有股东权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外商投资企业或其股东举证证明该方当事人因迟延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给外商投资企业造成损失并请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五条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后,转让方和外商投资企业不履行报批义务,经受让方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受让方请求解除合同并由转让方返还其已支付的转让款、赔偿因未履行报批义务而造成的实际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六条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后,转让方和外商投资企业不履行报批义务,受让方以转让方为被告、以外商投资企业为第三人提起诉讼,请求转让方与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共同履行报批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受让方同时请求在转让方和外商投资企业于生效判决确定的期限内不履行报批义务时自行报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转让方和外商投资企业拒不根据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期限履行报批义务,受让方另行起诉,请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赔偿损失的范围可以包括股权的差价损失、股权收益及其他合理损失。

第七条 转让方、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受让方根据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就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报批,未获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受让方另行起诉,请求转让方返还其已支付的转让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受让方请求转让方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根据转让方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大小认定其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及具体赔偿数额。

第八条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约定受让方支付转让款后转让方才办理报批手续,受让方未支付股权转让款,经转让方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转让方请求解除合同并赔偿因迟延履行而造成的实际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九条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后,受让方未支付股权转让款,转让方和外商投资企业亦未履行报批义务,转让方请求受让方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审理,指令转让方在一定期限内办理报批手续。该股权转让合同获得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的,对转让方关于支付转让款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后,受让方已实际参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获取收益,但合同未获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转让方请求受让方退出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将受让方因实际参与经营管理而获得的收益在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支付给转让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一条 外商投资企业一方股东将股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股东之外的第三人,应当经其他股东一致同意,其他股东以未征得其同意为由请求撤销股权转让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有证据证明其他股东已经同意;

(二)转让方已就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满三十日未予答复;

(三)其他股东不同意转让,又不购买该转让的股权。

第十二条 外商投资企业一方股东将股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股东之外的第三人,其他股东以该股权转让侵害了其优先购买权为由请求撤销股权转让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其他股东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股权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年内未主张优先购买权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转让方、受让方以侵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为由请求认定股权转让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三条 外商投资企业股东与债权人订立的股权质押合同,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成立时生效。未办理质权登记的,不影响股权质押合同的效力。

当事人仅以股权质押合同未经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或未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股权质押合同依照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办理了出质登记的,股权质权自登记时设立。

第十四条 当事人之间约定一方实际投资、另一方作为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实际投资者请求确认其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股东身份或者请求变更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除外:

(一)实际投资者已经实际投资;

(二)名义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认可实际投资者的股东身份;

(三)人民法院或当事人在诉讼期间就将实际投资者变更为股东征得了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的同意。

第十五条 合同约定一方实际投资、另一方作为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不具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无效情形的,人民法院应认定该合同有效。一方当事人仅以未经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为由主张该合同无效或者未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投资者请求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依据双方约定履行相应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双方未约定利益分配,实际投资者请求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向其交付从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收益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向实际投资者请求支付必要报酬的,人民法院应酌情予以支持。

第十六条 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不履行与实际投资者之间的合同,致使实际投资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实际投资者请求解除合同并由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七条 实际投资者根据其与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的约定,直接向外商投资企业请求分配利润或者行使其他股东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八条 实际投资者与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之间的合同被认定无效,名义股东持有的股权价值高于实际投资额,实际投资者请求名义股东向其返还投资款并根据其实际投资情况以及名义股东参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情况对股权收益在双方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明确表示放弃股权或者拒绝继续持有股权的,人民法院可以判令以拍卖、变卖名义股东持有的外商投资企业股权所得向实际投资者返还投资款,其余款项根据实际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情况、名义股东参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情况在双方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第十九条 实际投资者与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之间的合同被认定无效,名义股东持有的股权价值低于实际投资额,实际投资者请求名义股东向其返还现有股权的等值价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明确表示放弃股权或者拒绝继续持有股权的,人民法院可以判令以拍卖、变卖名义股东持有的外商投资企业股权所得向实际投资者返还投资款。

实际投资者请求名义股东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名义股东对合同无效是否存在过错及过错大小认定其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及具体赔偿数额。

第二十条 实际投资者与外商投资企业名义股东之间的合同因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被认定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第二十一条 外商投资企业一方股东或者外商投资企业以提供虚假材料等欺诈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向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申请变更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所载股东,导致外商投资企业他方股东丧失股东身份或原有股权份额,他方股东请求确认股东身份或原有股权份额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人已经善意取得该股权的除外。

他方股东请求侵权股东或者外商投资企业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在内地投资设立企业产生的相关纠纷案件,参照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施行后,案件尚在一审或者二审阶段的,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的案件,人民法院进行再审时,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施行前本院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⑼ 吴国平的人物简介

吴国平,男,现任福建江夏学院教授,教务处负责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司法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福建省法学会理事、民商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国际法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华侨大学兼职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⑽ 对物业服务不满意,我能拒交物业费吗

小区的物业服务费主要是公共性服务收费,包括公共设备、设施的日常运行、维修和保养,绿化管理、保安、保洁等,无论业主是否入住,即使房屋空置,也应当缴纳相应物业费。

但是,如果物业服务中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安全保障明显不到位等重大瑕疵的,物业费可以适当减免。同时,因物业服务瑕疵导致受损失的,业主可以要求物业进行赔偿。比如:小区门禁损坏后物业未及时修复,未设保安室,亦无保安巡查,或虽有录像监控但监控损坏缺失等原因,导致业主财物被偷窃的,可以认定为物业在业主安全保障方面有着明显管理不到位,存在重大瑕疵等因素,应当减免物业费。

参考资料内容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

第九百三十七条第一款 物业服务合同是物业服务人在物业服务区域内,为业主提供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养护、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管理维护等物业服务,业主支付物业费的合同。

第九百四十二条 物业服务人应当按照约定和物业的使用性质,妥善维修、养护、清洁、绿化和经营管理物业服务区域内的业主共有部分,维护物业服务区域内的基本秩序,采取合理措施保护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

对物业服务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环保、消防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物业服务人应当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制止、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处理。

第九百四十四条第一款 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人支付物业费。物业服务人已经按照约定和有关规定提供服务的,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由拒绝支付物业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8号)

第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规范确定的维修、养护、管理和维护义务,业主请求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物业服务企业公开作出的服务承诺及制定的服务细则,应当认定为物业服务合同的组成部分。

热点内容
劳动法孕妇请假不批准算旷工 发布:2024-11-16 09:48:27 浏览:532
备孕出差劳动法 发布:2024-11-16 09:29:10 浏览:155
明辩律师 发布:2024-11-16 09:22:11 浏览:30
我的法治中国梦论文 发布:2024-11-16 09:06:35 浏览:101
控烟法规落实 发布:2024-11-16 08:53:36 浏览:42
在我国确定公司国籍的法律标准是 发布:2024-11-16 07:58:16 浏览:846
法硕非法学排名 发布:2024-11-16 07:51:15 浏览:995
新车交车确认表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6 07:38:06 浏览:960
道德经说兵 发布:2024-11-16 07:00:35 浏览:683
百民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 发布:2024-11-16 06:59:57 浏览: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