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公示

民法公示

发布时间: 2020-12-25 20:16:29

A. 民法中,对公示的地点有要求吗

您好!天星培训网络知道团队为您解答;
没有地点的要求。

B. 民法里的关于宣告失踪的公告期是3个月还是6个月啊

三个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三条 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失踪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失踪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第一百八十四条 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下落不明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第一百八十五条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

公告期间届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判决或者驳回申请的判决。

(2)民法公示扩展阅读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公民失踪后,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自失踪之日起满四年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宣告失踪的判决即是该公民失踪的证明,审理中仍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进行公告。

第三百四十六条 符合法律规定的多个利害关系人提出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申请的,列为共同申请人。

第三百四十七条 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应当记载下列内容:

(一)被申请人应当在规定期间内向受理法院申报其具体地址及其联系方式。否则,被申请人将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

(二)凡知悉被申请人生存现状的人,应当在公告期间内将其所知道情况向受理法院报告。

第三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作出判决前,申请人撤回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案件,但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利害关系人加入程序要求继续审理的除外。

C. 民事诉讼状能不能公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除以下内容外,可以公开。

不宜公布的几种情况: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

(三)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但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确有必要公开的除外;

(四)离婚诉讼或者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监护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其他情形。

(3)民法公示扩展阅读

民事判决书分类:

1、第一审程序的民事判决书

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对受理的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审理终结后,依照国家的民事法律、法规或经济法律、法规,就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书处理决定。

2、第二审程序的民事判决书

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民事判决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法院民事判决提起上诉的民事案件或经济纠纷案件,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后,依法作出维持或者改变一审民事判决的书面处理决定。

3、审判监督程序的的民事判决书

人民法院对本院或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和调解协议,发现确有错误,或者根据当事人符合法定条件的再申请,或者根据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后,就诉讼那个当事人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作出重新确认处理的书面决定。

4、特别程序的民事判决书

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的规定,审理特殊类型的案件,就某种法律事实是否存在或者某种权利的实际状态如何依法作出确认的书面决定。按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的特点是:第一,都不具有民事权益争议的内容;第二,起诉人或申请人都不要求追究民事责任。

D. 关于民法物权的公示效力

订立合同与物的交付是两个不同的法律行为,合同是否生效与物权是否转移也是不同的,不要把两者看作是一个行为。

E. 我国民法中,能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标准是不是所有权公示

你好,不能对抗,所有权人因无权处分人与善意第三人的交易而受损都无法撤消交易,只能向无专权处分人属追偿,更何况是非所有权人。这是为了保护市场的顺利流通秩序。楼上的举例明显错误,何为“善意”不知情并且支付对价,无偿赠与何来对价?

F. 民法中公示催告程序阶段

票据丢失后,直接向法院申请。法院收到当事人公示催告的申请后,应当进行版审查,认为申请符权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应当受理。为防止公示催告期间票据被支取,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在决定受理申请的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支付人收...

G. 民法高手进!公示原则、公信原则的差别在哪里

公示原则指物权享有与变动的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方式。
公信原则指内信赖外部表征而有所作容为者,即便其表征与实质的权利不符,对于信赖该表征的人也无任何影响。(梁慧星 陈华彬 《物权法》法律出版社)
因此,公示就是使人“知”(使社会上的人知道),而公信则是使人“信”(使社会上的人相信)。比如,不动产物权的公示、公信方式是登记。在房管局登记就是使人知道权利属于谁(公示);而某人相信该房屋属于登记簿上记载的人所有,从而与其从事买卖关系,即使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人不是真的权利人,该买卖也有效,某人也能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公信)。

H. 民法中的公示什么意思

来1、民法上的公示源,是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2、公示,意思有两种:(1)登记:指的是基于法律行为不动产物权变动必须完成登记,设立登记、移转登记、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2)交付:指的是基于法律行为动产物权变动必须完成交付。

I. 民事诉讼案件是否上网公示

部分是公布在中国法院网上的。

J. 民事诉讼法公示七天后生效的依据

  1. 民事诉讼中可以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日满文书即生效;

  2. 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通过公告将诉讼文书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

  3.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前款之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9条之规定:“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热点内容
属于经济法有 发布:2025-02-11 08:58:02 浏览:233
史法治 发布:2025-02-11 08:31:41 浏览:204
南宁铁路运输法院 发布:2025-02-11 08:30:53 浏览:271
跳槽自己开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11 07:59:36 浏览:669
应建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 发布:2025-02-11 07:45:33 浏览:958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销售 发布:2025-02-11 07:36:23 浏览:518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排名 发布:2025-02-11 07:21:27 浏览:850
微法院缴费 发布:2025-02-11 06:50:45 浏览:819
侵占罪是刑法多少条 发布:2025-02-11 06:49:55 浏览:886
新旧工伤保险条例区别 发布:2025-02-11 06:33:54 浏览: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