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林商法的理念
㈠ 民国时期民商法中的社会本位原则,求高手解答一下,能说明下和国家本位,个人本位有什么区别,
国民政府民事立法社会本位指导原则
社会本位观念在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对传统私法理念的修正突出地表现在以下的法律思想中:对无限财产制限制的主张;对契约自由或私法自治某些限制主张;无过失责任及严格责任思想的确立,等等。
1.限制个人财产权的指导原则
保护财产的私人所有权不仅是社会对近代民商法的基本要求,即使是在法律社会化的潮流中也是民商法的基本任务,只是在时代的发展中,人们对财产权保护的要求不象自由化时期那样的绝对化,而是认为财产所有权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应当具有社会性。基于这样的思想,十九世纪晚期各国民商法对所有权设有一定的限制措施,要求权利的行使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的滥用。在美国,如果说十九世纪是最大限度地放任获取和使用财产,那么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它的范围开始逐渐缩小了。一个法理学家在这一情况时说:“过去,财产价值高,人的价值低,现在,财产的价值低了,而人的价值提高了。”在二十世纪,美国的法院倾向于适用禁止权利滥用的原则,倾向于对财产权作必要的限制,制止所有人以反社会的方式使用财产。在这段时期,尊重公共利益,增进社会福祉,被强调为所有权行使的指导原则。
中国民商法对所有权进行必要的限制的思想在立法者的立法说明中有较为明确的体现。立法院院长胡汉民说:“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权,乃物权的一种”,“但所有权固该尊重,而为社会一般公益起见,法律上也应同时予以相当的限制。”“法律之所以要保护各个人生命财产之安全,其最高的目的,由于为社会的安全,而不是纯粹为个人的安全。所以个人的利益,必定置诸社会公共利益之下,一切权利之行使,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便是所有权亦须受此限制。” 在《民法》的立法说明中立法者就物权所应受到的限制以土地为例进一步说明道:对于土地所有权,“如果漫无限制,也会损及公益的”,“所有人固可以排除他人的干涉,但他人的干涉,如果无碍于其所有权的行使时,所有人也不能加以排斥”,对于因为公益事业而为之对私人土地所有权的损害,立法者解释说:“土地所有人对于他人直接间接之动作,侵害其支配者,自可以加以禁止,但在工业大兴以后,事实上便无法完全维持此种私权了。如煤气、蒸气、臭氧、烟气、灰屑、喧嚣、振动等等。”又如装置电线占了土地所有者的地上权,铺设地下水管占了土地私有权的地下权,建立公共设置而征地,人民到所有者的山林、荒地刈取杂草、树枝,寻找并请求索还遗失物,土地所有者不得拒绝、干涉和阻碍。不仅如此,立法者还主张对所有权的取得以及其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都要采取积极干预的措施。在立法者看来,对土地所有权作出一定的限制具有两层意义:第一,防止土地所有者为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第二,积极地通过限制和干预,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总之,南京国民政府物权法的制定,“是根据党义,以社会利益为生,采取各国法理之长。”
2.防止契约自由滥用的指导原则
契约理念的变化是这一时期民法发展变化的最显著的表现。有人撰文描述这种现象时说:“契约和上帝一样,已经死亡”。事实上,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契约在西方社会没有也不可能死亡,除了对社会重大利益及公共政策着眼点方面的私人商业活动受到部分的限制之外,一般的经济主体对普通的商业活动及其私有权利仍不受拘束,缔结契约时仍享有完整的自由。1981年哈佛大学的查理斯弗雷德在其Contract as Promise 一书中强调,契约法庞大复杂,并未死亡,不能对契约中的某些缺点加以攻击,就认为契约法已经完结。“20世纪以来,法学界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不再过分强调契约的自由了”,法律文化的这一变化被描述为“从契约到身份”。契约自由原则,是自由竞争时期市场经济必然产物和本质特征,它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上的要求和精神上的理想,这一时期里民商法对契约自由不加限制地表现为经济上的放任主义,它带来的结果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一方面,无限制的契约自由给公共道德、公共秩序等带来一些损害,(法学家们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导致了类似于《德国民法典》中第138条、第242条、第126—129条等条款的出现),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受到失业威胁的工人来说,“契约自由”无异于一种为摆脱饥饿而出卖权利、自由的委婉辞令。由于经济主体在经济实力方面的巨大悬殊,所谓的完全“自由”的契约在经济生活中已经给人们的权利带来诸多的损害,伴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缔约能力的不平等日益突出,公众对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契约自由虽仍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但已经不是从前的状况,而是在多方面受到限制,例如对契约的某些条款加以明确的限制规定,舍弃契约的形式公正而以“事实上的契约关系”作为判决的依据,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对契约的自由从形式到内容加以限制。在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民事立法原则也同样规定:“契约自由,不得违背公共秩序或善良风化。”民国十九年十一月十一日,胡汉民在立法院讲述《民法债篇的精神》,作为立法者对民法债篇的解释。其解释“系完全依据总理三民主义之“王道精神”,注重弱者之保护”,,胡汉民解释说,“盖以”“债权”二字,意为专指保护债权人”,胡汉民认为“债务人常处于经济上弱者之地位,法律如不究其理由,专为保护债权人,斯为霸道”,因此《民法债篇》不采用一般所惯用的“债权篇”,而用“债篇”为名。在立法说明中胡汉民列举了雇佣、租赁、赠与、著作权合同等几个例子来说明国家对于私人契约行为进行干预的必要性。例如租赁一事,“在许多国的都市都无不拼命保护所有权人,把所有权看得神圣非常。承租人本已是经济上的弱者,如此却逼到他弱而又弱。现在我们不然”,第一,在法律上明白规定,买卖契约不能破坏租赁契约,这已是所以保护承租人的了。其次,租赁物如遇损害,如被火烧,必须承租人有重大过失时,才对于出租人负赔偿之责;倘不管他有无过失,租赁物一有损害,即须赔偿,那就不王道了。”对于土地的租赁契约,立法者基于国民党“耕者有其田”的原则,所采取的也是这样的主张:“如耕地之承租人,因不可抗力致收益减少全无时,可以请求减少或免除租金”,并且明确主张“这种租金减免请求权,不得预先抛弃”,从而避免耕地承租人无知地抛弃此种权利。3.在“损害赔偿”方面的指导原则南京政府立法者在“损害赔偿”方面的思想较典型地体现出其社会本位的特点。立法者在《民法债篇的精神》中说明道:“如因故意过失而予人以损害时,照理应由加害人负赔偿之责,但有时损害的发生和扩大,被害人也有相当的过失,那就不能专归责加害人了。”“又如债权者对于债务者的行为,认为有妨害其债权时,得请求对于此种行为加以制止,此为保护债权者一方面的,但有时债务者虽有过失,致发生对方的损害,而其事件于债务者本身并无利益,那就不能专责债务者怎样赔偿了。”基于以上思想,立法者主张在司法实践中如遇到类似的案例应采取这样的作法:法官可以酌情,减轻或免除加害者、债务人赔偿或处分,而并不一味以压迫债务者为能事。“普通债务者负了债,照理是应依契约按价偿还的,但有时债务者没有依照契约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失却,事实上以不是故意的过失,那么,法官也可斟酌其经济情况,于不甚损害债权人利益之相当范围,令其分期偿还。”而对于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损害赔偿责任,立法者说明道,这种人“在许多的法律中”,对不法侵害他人权利时,“他是可以完全不负责任的。好象一个精神错乱者,在他无意识的行为中,致他人受了损害,他可不负损害赔偿责任。但被害人所受的损失倘若很大,甚至承当不起,难于恢复原状时,加害者固然毫不负责,此外更无负责之人,事理岂不太不公平?被害者岂不太失保障了么?”因此,主张规定:这种损害,虽然法定代理人对于行为人已尽了监督之责,法院仍得因被害者的请求,斟酌两方经济情形,判定赔偿。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欧美,国家要求和鼓励个人进行风险投资以建立新企业、开发新领地,因此,以个人为焦点的社会经济伦理观受到挑战,人们试图修正过错责任原则而以无过失责任原则取代之。十九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不断向新领域开拓,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给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副产品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安全,绝对责任原则在客观上不能适应这种要求,侵权行为法中责任原则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发展变化,过失责任原则作为近代私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得以确立,是私法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德国,交通事故严格责任的立法是从普鲁士时期1838年的《铁路法》最初确立的。在英国,1868年上议院通过的赖兰兹诉弗莱彻案(Rylands v. Fletcher)案件首次确立了严格责任原则,上议院在其后的判决中又把严格责任原则扩大到新的领域。在美国,二十世纪初期已经有几个州采用了英国赖兰兹诉弗莱彻案所确立的严格责任原则。1909年,纽约州制定的《劳工赔偿法》规定了雇主对发生于雇佣过程中的损害事故负严格责任。南京政府立法院向国民党中央会议提交的债编立法原则说明书中,对侵权行为的无过失责任也有类似的立法思想。以雇佣契约为例,受雇人因执行职务而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者,由雇佣人与行为人连带负损害赔偿的责任。但雇人已尽监督之责的,可不负赔偿责任。在某种情况下,单由受雇人负赔偿之责,超越其经济承受能力时,法院得因其申请,斟酌雇佣人与被害人之经济状况,令雇佣人为全部或一部之赔偿。对于这样的思想,胡汉民曾举例加以说明详细:“例如某人用一个汽车夫,平时开车本来很好,人也可靠,一天忽然因喝酒闹出祸来,损害了人的生命,在雇佣人方面,原可不负什么责任,但是受雇人情形很苦,而被害人尤其可怜时,法官为主持公道计,可以斟酌双方经济情形,使被害人得到相当赔偿”。
㈡ 企业的概念是什么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1、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2、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各种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存在三类基本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2)叶林商法的理念扩展阅读:
企业类型:
1、以投资人的出资方式和责任形式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以投资者的地区不同分为: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按所有制结构可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和私营企业和外资。
4、按股东对公司所负责不同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5、按信用等级可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人合兼资合公司。
6、按公司地位类型可分为:母公司、子公司。
7、按规模可分为: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8、按经济部门可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等等。
9、按企业健康程度可分为:相对比较健康的随机应变型企业、军队型企业、韧力调节型企业,和相对不健康的消极进取型企业、时停时进型企业、过度膨胀型企业、过度管理型企业。
㈢ 叶林的个人简介
叶林(1961.11-)男,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研究生班,留校任教后,师从赵中孚教授攻读民商法博士课程,并于1993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司法部公证律师业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㈣ 票据无因性原则
1、案情简介1990年11月12日,某回收站作为付款人填写了一张面额为100万元、收款人为某铸造厂的商业承兑汇票,并在承兑人处盖了公章,汇票到期日为1991年5月13日。次日,回收站、制造厂持该汇票至某信托投资公司贴现。
投资公司扣除贴现利息56472元,943528元汇入将铸造厂驻某市办事处账号。该汇票到期后,回收站无款返还。投资公司在收不回贴现款的情况下,向公安局报案。
公安局立案后,追回89700元,但认为该案虽有诈骗行为,但构不成犯罪。1992年6月4日,投资公司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回收站、铸造厂归还债款并赔偿损失。
2、法院判决要旨法院审理后认为,回收站与铸造厂恶意串通,开出空头商业承兑汇票,利用贴现套取资金,应予以返还。投资公司违反《银行结算办法》中关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只能在收款人的开户行贴现的规定,造成款项不能收回,也有一定过错,应承担部分利息损失。
(4)叶林商法的理念扩展阅读:
相对性
虽然票据法的制定和发展,更多的是出于促进票据流通、方便商品交易、繁荣市场经济的技术上的考虑。票据法本身亦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法律。
固然基于这种考虑,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及地区的票据法将"方便"、"快捷"、"效率"置于比"稳定"、"安全"、"秩序"更高的地位。
所以才规定了票据的无因性原则。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方便"、"快捷"、"效率",忽视对公平和诚实信用的追求,忽视对票据使用所需"稳定"、"安全"、"秩序"的保障,也是不可取的。
正如台湾学者钟兆民所言:"依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固为不要因证券,
若绝对坚持这一原则,亦足以妨害票据的流通性。按票据法之所以规定票据为不要因证券者,原在保护票据的流通性。若今为保障执票人之权利而轻易舍弃发票人或执票人前手权利之保护于不顾,自非本部分法条之本意。"故为追求法律的妥当性和衡平性,
在坚持票据无因性原则的基础上,兼顾该原则的效力不及之处;在对该原则进行普遍适用的同时,对该原则的例外情形予以严格适用,即坚持票据无因性原则具有相对性的原则,才能实现票据法促进票据流通、保护交易安全的双重立法目的。
㈤ 施天涛 与 覃有土,各自编写的商法学教材哪个好
覃有土是我们学校的“老教授”了
施天涛还好吧,公司法颁布后还算活跃,他的书本科生看可以。
推荐的还是叶林的公司法,冯果的公司法。
对了提醒你:买书别看薄厚。
㈥ 民商法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
民商法学和法律体系,这个概念表述不对。
你应该是想问民商法和法律体系,
民商法学和所版有法律学科之间的关权系和地位。
只能这么说,民商法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
和宪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构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㈦ 想考人民大学的民商法硕士
我是人大的。希望帮到楼主。
民商法要有前景还是读到博士,似乎除了人大没什么更好选择了吧。
的确最近人大的某些法学学科倒退了,管理上要求也不严格。
但毕竟师资在那里,或者说,别的学校,更差。。。
㈧ 我作为律师销售应该怎样寻找案源。
(全网最全)律师如何有效获得案源?新律师开拓案源的方法有哪些?
青年律师们,新手律师们,关于找案源,看这篇文章就够了,全网最全,如果想借助互联网找案源,那更应该看,本文适合所有律师。每位律师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奋力为司法资格考试背水一战。面对一年只有10%的通过率,天未明,摸黑起床复习,挑灯熬夜无数次,背诵、理解数不清的法条、做了无数道习题、模拟题,日复一日,知识点过了一遍又一遍。通过法考只是实现律师梦想的一块敲门砖,未来的路仍需坚持不懈的努力。
实习期满后,需要通过面试方可取得正式的律师执业证。成为一名律师需要的时间成本只有法律人最清楚。在其中脱颖而出的新手律师还有几年不等的成长期才能成为一名基本业务熟练的律师,但不管是新手律师还是资历深厚的律师,最需要、最关心的就是案源。案源是每一位律师立足和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没有案源,找不到案源就意味着没有案件办理,没有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再厉害、专业知识学得最牛的律师也会被荒废,从此“葬送”了一名律师的美好前程,所以,律师如何有效获取案源?新律师开拓案源的方式方法成为重中之重,下面带大家一起探讨:
对于律师来说,案源就是市场,案源的开拓其实就是市场营销,我们要抓住市场的脉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律师的法律产品推广出去,让大家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您,而案源的来源渠道无非就是人脉、宣传。
一、传统方法(人脉为主,嫌麻烦的可直接跳转后面查看互联网渠道的获客方式):
1、利用好熟人圈子
通过亲朋好友推荐、老客户推荐、参加同学会、参加老乡会等,推送自己的个人名片,告诉大家您是一名律师。因为律师的职业特殊性,让人非常敬畏,如此一来会加深大家对您的印象,而且大家潜意识里已经记住您是律师这个事实,以后遇到任何法律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您。其实,从自己的人际圈开始挖掘,是绝大多数律师第一桶金的来源。
2、找大的律所挂靠
大的律师所资源雄厚、案件类型各式各样,而且所办理的案件大、影响力大,当您有机会接触这些案件时,您的视野就会非常广阔,您在其中所学到的技巧、积累的实战经验也是很足的。
3、跟在资深大律师身后,协助办案
律所的资深律师都是手握不少的案源,总会有些案源没有办法分身处理,这时候就需要其他律师协助。认真做好每一位老师、同事或同行转办或需要您协助办理的案件,您认真负责的态度,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以后别人有好的案件合作,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您。
4、加入律师团队
当自己还不能独立走路的时候,借助别人的“搀扶”和使出自己储存的“能力”一起走路,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刚开始做律师,不要急于自己独立去办案子,您可以寻求做老律师的助理或者做某团队律师驻某企业的定点律师。同时,自己要端正思想,任何岗位都是从基层、从小事做起的。
5、参加或举办各种沙龙、论坛、讲座、演讲
想要低成本地营造高密度的潜在客户群体,演讲、开讲座是最好的办法,这就是点对面宣传,起到四两拨千斤,会场播种,广泛种草的效果。律师通过演讲、开讲座、举办沙龙等活动,可以与客户面对面进行交流,把自身的优势及高大自信的形象很直观地展现在客户的视野中,而且在现场有提问的环节,客户把问题抛出来后,律师通过现场给予专业的解答意见更具有说服力。
其实“讲”能够“讲”来业务、讲来案源,“演讲”能够征服客户,讲得好可以套牢客户的心,这个案源基本上就是稳稳地收入囊中。同时,“演讲”能够征服法官,讲得好,法官被您打动了,这个案子基本就“赢”了,而且给客户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树立了高大、专业、自信的形象。
6、走法律援助之路
不要狭隘地认为:法律援助就是等各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安排的那点法律援助案子才是法律援助。也不要狭隘地认为:法律援助都是费力赔本的苦活路。其实,新手律师要主动地参与行业主管部门安排的法律援助和自己经过判断后认为值得参与的社会法律援助,而且法律援助的范围不要局限于您所在的省、市、县,要将眼光放大于全中国,借机扩大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案源。
7、融入更多社交圈,扩大人脉资源
曝光自身的律师身份,人脉的积累与扩充,并不是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喝着茶,坐等客户找上门,坐等机会的来临,而是要把自身投入到更多的社交圈,扩大自身的社交范围,拓展视野,认识各行各业的人,这样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8、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在比较繁华处摆摊设点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代书;到一些个体商贩密集的市场去逛逛,顺道派发名片。
9、平时有空多到法院立案庭转一转,借机会先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介入再谈接案;开庭时去旁听,与没有聘请律师一方沟通;去劳动局门后蹲点,印发名片,宣传等。
10、抽空到一些公司、企业去看一看,争取与公司、企业的领导接触、交谈,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同时也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律所,宣传法律知识。
11、经常参加一些企业家的联谊会、商会和行会,多认识一些公司领导、各业界大咖。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大家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也随之增强。日常生活中,稍有一些法律问题或纠纷时,更趋向于寻求法律的帮助。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家对网络的依赖非常“严重”,手机都是寸步不离手的,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都是找“度娘”,毕竟互联网中集思广益,可以筛选出很多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也表明了有些传统的营销方法或许已经不适用,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借助互联网、自媒体的力量来开拓案源市场、获取更多有效的案源,再也不用费力地四处奔波。也凸显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的重要性,传播速度会非常快。
律师必须懂得宣传,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识在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如果继续固守这种思想必将落后于时代的步伐。通过互联网的宣传,是一种知识、文化、智慧、经验的积累和沉淀,把自己是律师的身份暴露在网络上,就是系统地将专业的法律知识发到网上去,塑造律师的专业形象,树立个人品牌,以供全世界的人搜寻。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案源来源渠道的第二大方法:
二、现代方法(互联网宣传为主)
1、搜索引擎推广
搜索引擎推广方法又可分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登录免费分类目录、登录付费分类目录、搜索引擎优化、关键词广告、关键词竞价排名、搜索排名、网页内容定位广告等。总结一句话:付费的贵,免费的耗时间并且不是每个律师都精通SEO推广。
2、建立律师的个人网站
有独立的域名,此种律师推广方法优点是能更好的掌控律师网站内容,更全面的包装律师本人。但是律师要结合自身的优点、利益点、兴趣点、专业领域强项、特长、弱项等进行全面分析。要准确寻找自己未来长期的定位,千万不要让自己一辈子都是一个万金油律师!物以稀为贵,您只有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您才能从众多律师中脱颖而出。
3、开设与运营各大自媒体账号
开设包括但不限定于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一点、企鹅、网易、头条、知乎、博客、百家号等各大自媒体账号。律师需要营销,更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规划的营销。律师运用内容营销是一种非常好的营销方式,通过内容营销塑造品牌、开拓案源是大势所趋。如果您选择内容营销,那么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是两大核心环节。从传播渠道选择而言,微信公众号、头条、一点、企鹅、网易、微博、博客、百家号等传播已经越来越受到众多法律从业者的喜爱,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对于刚入行的律师,没经验、没资历、没人脉、没资金,利用各大自媒体进行内容营销更是提升知名度的好机会,往往会被搜索引擎青睐,会有不错的排名,对于推广有一定帮助。
4、软文推广
一个优秀的律师不仅专业能力优秀,理论知识也非常丰富。没有多少案例经验的年轻律师可以通过理论文章来展示自己的能力;而对于经验丰富的律师,更可以通过文章来总结经验,传道受业,进一步提高自己。以写文章、发表文章为契机不断提升自我写作水平与修养、扎实专业知识,增强荣誉感与责任感。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发表自己的观点、文章甚至著作,包括杂志、会议、论坛、专业网站、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号等,在这些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文章,无形中形成了你的低成本持续获客通道,如果您的潜在客户看到您的文章,就可能顺藤摸瓜找到您,这是点对面无差别攻击。
5、争取上电视,参加公益普法节目
新闻媒介都有很多的公益活动需要律师介入,这就要求律师养成看报纸、电视的习惯,当看到有关信息后主动与编辑联系,毛遂自荐。但一定要记住:不要和记者、编辑谈报酬,要以公益之名来打造自己的公益大使形象。平时还要主动参与新闻媒介报道的社会热点案件、公益诉讼案件,哪怕只是在报纸上说上三五句点评或者在电视上露一张小脸,那都是积累与财富。
6、朋友圈晒判决书与开庭传票等
律师朋友圈晒判决书与开庭传票,这也是宣传的一种手段、可以说是零成本,这样可以让朋友圈的人知道,您最近在忙什么样的案件,证明您不是闲着没事做的,也是有客源的,可以胜任该类型的案件。时常在朋友圈刷刷存在感,借此来打响自己的知名度,以便日后大家遇到类似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您。
7、建立或加入普法微信群
QQ与微信也可以做为一种对外宣传和联系的工具,保持社交性质QQ群、微信群活跃度,提高自身是律师的知名度。因为大家对一个人的认知度都是先从言行举止开始的,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给大家带来了便利,通过互联网传播自身的信息。准确定位一些自己擅长的垂直QQ群与微信群:比如你擅长金融法律的,就去一些创业群、金融群,里边有大量需要投融资、股权、私募、上市需求的潜在顾客,他们一定会有相应的法律问题;如果你擅长婚姻家事案件的,就多泡一些妈妈社群;如果擅长公司法、劳动法的,就去泡一些管理社群、HR社群等。
8、入驻大型的法律咨询平台(强烈推荐)
入驻大型法律咨询平台,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付费法律咨询平台,真正把知识变现。为什么本人建议一定要入驻付费的法律咨询平台呢?原因如下:律师行业卖的服务是知识加时间,愿意为知识付费的客户虽然不一定是大客户,但一定是尊重知识,并且质量相对好的客户,而付费法律咨询平台的作用就是帮您筛选这种有质量的客户。个人不太建议入驻那种需要律师花钱认证的平台,本质上虽说律师花钱入驻平台获取案源,实际上还是通过免费咨询筛选案源,导致了这种平台的客户质量不是很好,很多客户都是想要免费咨询,根本不接受付费咨询,转化率非常低。同样是筛选客户,为什么不入驻一些付费的法律咨询平台?一步到位筛选到有质量有价值的客户,省时且高效。
一个好的律师平台提供的便利肯定是非常多的,包括不限定于品牌曝光、资源对接、赚取咨询费、线上客户转化为线下案源等,几乎涵盖了律师们所有的需求。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选择入驻一些好的律师平台。比如这种客户付费咨询平台,律师筛选出来的案源客户都懂得尊重律师的知识及宝贵时间,而不是蹭免费咨询的,并且转换成案源客户都是高质量的。
此外,律师们要珍惜现有进行过付费咨询的客户,不管标的额大小,律师都要把客户当成“上帝”,用心解答每一位客户的咨询,以便获得更多的回头客。更好地完成律师与客户在线上的前期沟通,达成意向后再到线下详细沟通委托事宜,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降低沟通成本,提升客户的体验。律师的知识价值来源于知识付费,有价值的客户也来源于知识付费,即律师的案源来自于愿意付费的客户。
9、利用快手、抖音活跃起来
快手、抖音这两款短视频APP,近些年来成为了热搜社交软件,律师们通过直播来宣传法律知识,发一些与法律相关联的短视频,存储更多地潜在客户;还可以与一些粉丝量特别雄厚的网红合作,效果会更佳。
10、建立自己的律师圈,资源对接共享
多交一些律师朋友,不管是本市、本省、外省、外国的,都不要拒之门外,要养成广交朋友的习惯,律师们可以在律师圈内对接全国法律界同行的特殊资源、背景、人脉、能力、项目及代办、推荐、求资源、求人脉、求合作、求帮助、求机会等。某某我顾问线上法律付费平台的一个资源对接功能,超级实用。
11、塑造个人品牌:练就律师的核心竞争力
律师个人品牌的确立同个人的专业能力、口碑、关系网、行业地位、影响力等密不可分。品牌律师通常要具备如下条件:
(1)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当律师在一个领域做到顶尖专家后,自然会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2)有拿得出手的成功案例。律师要有自己的代表作和标杆案例,不仅能唬住客户,也能让圈内津津乐道、口口相传。
(3)有十足的专业功底和办案功力。品牌都是以实力为尊,以实力为基础。律师不仅仅是帮别人打官司的人,您还能提供很多很多的优质法律服务,您是一个有着专业技能的、“金钥匙”般的法律服务者。
(4)有一定的个人魅力。不凡的个人魅力和个人修养,是品牌律师的必备要素,否则,平淡无奇怎么能对得起品牌二字。
(5)有相当的业内影响力。不仅能得到圈子内(不限于同行、法官、检察官等)的认同,还能得到当事人及其亲友们的认可。
营销从来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律师行业,很多时候我们销售的不是一件具体的产品,而是我们自身与我们的服务。所谓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永远是最直接有效的宣传方式,与其迷茫抱怨、好高骛远,不如尽心尽力地服务好当下的客户,为未来铺实道路。律师是一种服务行业,客户体验至关重要,对于客户需求,应该积极响应、及时反馈、主动沟通、竭力办妥,争取服务一位,满意一位,进而围绕这一位,拿下其圈子中的更多人。
总结:互联网渠道的重要性无需多言,相信很多从事律师行业的朋友都或多或少的都学习过互联网营销推广的知识,但还是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坚持。
㈨ 中国商法领域最有名的专家有哪几位
徐学鹿、王保树、范建(商法总论、商法观念、商法总则)
蒋大兴、叶林、赵旭东(公司法)
叶林、郭锋(证券法)
王欣新、李曙光、李永军(破产法)
㈩ 想当律师要怎么办
_自学考法律,首先应查看是否有报名法考的考试资格;
其次,若有相应的考试资版格。法考考试通权过后,可以从事律师行业。
PS:1.根据《律师法》第5条的规定,律师执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取得律师资格;
二是领取律师执业证书。
2.取得律师资格的条件则是通过国家组织的法考。
而法考的报名条件已于2018年进行改革,改革后的报名条件之一为: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