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291条
Ⅰ 刑法修正案八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聚众扰乱车站、码回头、民用航空站、答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修正案(三)第八条】
Ⅱ 单位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内,是指以盗窃、利诱、胁容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享有的合法权利。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Ⅲ 依据刑法第291条,侵犯商业秘密的情形有哪些
(1) 盗窃商来业秘密;源
(2) 擅自跳槽,带走商业秘密;
(3) 高薪、利诱、收买,获取商业秘密;
(4) 利用窃听手段,截获商业秘密;
(5) 利用胁迫手段,获取商业秘密;
(6) 搞联营骗局,套取商业秘密;
(7) 招聘离退休人员,获取商业秘密;
(8) 违反保密协议,擅自使用商业秘密;
(9) 从计算机软件中窃取商业秘密;
(10) 明知违法所得,还要使用商业秘密;
(11) 从废纸中收集商业秘密的信息。
Ⅳ 依据刑法第291条,侵犯商业秘密的情形有哪些
你好,你说是应该是《刑法》第条吧,侵犯商业秘密罪,本条是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及其刑罚的规定。
本条具体列举了三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实施这一行为的人,一般是享有商业秘密的权利人的竞争对手。“其他不正当手段”,包括以高薪聘请挖人才、以重金收买知悉秘密的人等。这里“挖人才”的目的是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不是单纯的高薪聘请人才。后者是人才流动是否合理的问题。“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是指向他人透露行为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使用”是指自己使用。(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主要是指行为人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是合法获取的,但是违反了与权利人之间的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向第三人违约披露、使用或者允许第三人使用其所获取的商业秘密。实施这一行为的,有可能是与拥有商业秘密的企业订立许可使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也可能是本企业技术人员,因工作关系获得商业秘密,但擅自告诉他人或自己使用、允许他人使用。
Ⅳ 刑法290,291,296,300条
上网网络刑法啊,条文都有呢
Ⅵ 急求刑法290条,291条和293条中关于情节严重和严重损失的司法解释
不用问了。
关于寻衅滋事罪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公共秩序、交通秩序,专聚众冲击国家机关属罪在1997年刑法修订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出台过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也没有出台过司法解释对于情节严重和严重损失作出解释。
司法实践中,这两种情况还只能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有一定的弹性。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和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是结果犯,即要有造成结果才追究。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是行为犯,即有行为即可形成犯罪,但司法实践中也是以结果论。
寻衅滋事罪因款下设项,以各该项规定为准。
要了解更多刑事犯罪的内容你可以到中国刑事辩护网查询。
Ⅶ 刑法291多少条
刑法第来二百九十一条自规定: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
投放虚假的爆 炸性、毒 害性、放射 性、传染病 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 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Ⅷ 刑法第二九一条之一
刑法第291条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概念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刑法修正案(三)》中版新增的一个罪名 “投放虚假权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