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案司法
1. 《谁是凶手》白银案改编是什么
《谁是凶手》改编自真实“白银案”原型。
白银案一般指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甘肃省白银市连环杀人案,是指从1988年至2002年的14年间,在中国甘肃省白银市有11名女性惨遭入室杀害的案件,部分受害人曾遭受性侵害。凶手专挑年轻女性下手,作案手段残忍,极具隐蔽性,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2004年,白银市警方向外界公布详细案情,并悬赏20万人民币,希望能够取得线索。
播出成绩
《谁是凶手》于2021年12月5日播出,12月20日会员收官,它由几个单元案件串联而成,节奏感较强,是标准的悬疑类型剧,短短16集,就取得了爱奇艺实时热度突破8700的好成绩,创下迷雾剧场史上的最高纪录。
国外播放
2022年2月,爱奇艺与韩国CNTV电视台达成合作,迷雾剧场《谁是凶手》预计将于3月正式登陆韩国,以台网双播的形式播出。同时,日本当地发行商也已经购入《谁是凶手》播出版权,预计将于2022年在日本地区发行。此前,该剧已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主流电视台播出。
2. 白银杀人案宣判了吗
2017年7月来18日至19日,甘肃省源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对被告人高承勇故意杀人、强奸、抢劫、侮辱尸体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一审不公开开庭审理。因本案涉及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不公开开庭审理。
庭审持续了二天。合议庭鉴于案情重大、疑难、复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三款之规定,宣布休庭,择日定期公开开庭宣判。
3. 白银案件始末是什么
白银案侦破始末:
1、1988年首案后,白银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对案发地原始范围内所有15岁至30岁的男性,白银区有前科、流氓劣迹的人员逐一进行了摸底审查。
2、1998年,甘肃省公安厅协调专家会诊,刻画嫌疑人体貌特征。专案组依据作案手段和指纹比对,将多起杀人案并案进行侦查。
3、相关年龄范围内男性几乎排查一遍,专案组分析犯罪嫌疑人可能在作案前以公厕为藏身地“踩点”,对六案现场平房区的公厕分布绘制成图,派警力全天候蹲守。
4、2001年8月,公安部将该案定为部督案件,在以后的几年中,扩大外延排查区域,对白银市三县两区、多个系统单位及兰州市榆中、皋兰两县等符合年龄段的男性开展新一轮专案排查。
5、2015年下半年,随着DNA技术发展,犯罪嫌疑人高承勇的一名亲属因违法犯罪被采集到血样,比对DNA发现白银系列凶杀案嫌犯线索。
6、2016年8月26日,民警在白银市工业学校一小卖部内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拍摄电影
2016年9月,公安部金盾影视宣布与北京环球艺动影业签约,共同开发摄制以此为题材的影片。而环球艺动影业背后的股东正是陆川导演。
公安部金盾影视此次只是披露了将携手导演陆川的电影公司将“白银案”改编电影这一消息,至于将从何种角度切入案件,核心主创和主演是谁等关键信息均未发布。
陆川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杨女士核实了该消息的真实性,但是对于项目的其他信息回答说刚刚进入研发阶段,现阶段没有可以分享的信息,可见该项目真正面世还有漫长历程。
4. 如何看待「白银连环杀人案」被告人高承勇被判死刑
没有任何意外,高承勇犯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侮辱尸体罪被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虽然这只是一审判决,最终定谳还需最高法核准,但此案的结局已经明朗。
这次判决距离高承勇被抓捕归案,已经过去了一年半;距离高承勇第一次强奸杀人,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1988年至2002年,甘肃白银市和内蒙古包头市接连发生11起强奸残害女性系列杀人案,导致11名女性被害,受害人中还包括一名8岁的女孩。该案于2001年8月被列为公安部部督案件。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高承勇最终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而这份迟来的判决,也终可告慰那些死去的无辜亡魂和生活在阴影之中的破碎家庭。
“白银案”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为重大的命案之一。尽管如此,司法机关依然较好的保障了高承勇的合法诉讼权利。媒体报道,白银市检察院关于此案的审结报告长达6万余字,发问提纲4万余字,举证质证提纲6万余字。通过当庭采用多媒体示证系统进行示证,借助谷歌地图、实景照片使整个案发过程得以直观还原。在扎实、充分的证据面前,高承勇承认了自己的所有犯罪事实。
近年来,媒体报道较多的是因“命案必破”所导致的冤假错案。与此同时,诸多“世纪命案”长期没有侦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命案必破”固然违背认识规律,但如果矫枉过正,认为“命案可以不破”则走向了另一个错误的极端。犯罪分子行凶杀人,长期逍遥法外不仅严重危及公共安全,而且对于死去的被害人及其家属也是严重不公。因此对未破的命案绝对不能轻言放弃,必须在坚持程序正义和证据标准的前提下,穷尽一切可能去缉捕真凶。
从侦查的角度,侦破杀人案件确实有一定难度。原因在于,被害人已经死去,无法张口说话。如果凶手具备反侦查能力,没有在现场留下指纹、足印、血迹或者私人物品,那么在没有目击证人或者现场监控的情况下,除非凶手自己亲口承认,否则很难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过去许多杀人冤案就是因为侦查机关收集不到足够证据,才通过刑讯逼供等方式去获取口供。为了避免过去冤假错案的教训重演,同时更为了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现如今侦破命案越来越多的依靠科技手段和客观证据,让客观证据代替犯罪嫌疑人口供站出来说明案情事实。
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就是利用科技手段侦破案件的成功典范。尽管当年在案发现场曾提取到高承勇的指纹和DNA,但囿于当时落后的技术,案件迟迟未有进展。后来,白银警方开始建立Y-STR数据库,其原理是同一父系的所有男性个体都具有同源的Y染色体。高承勇一位堂叔的DNA因行贿被录入数据库,警方将它与当年命案现场留下的痕迹相比对,发现白银市城河村高氏家族有作案嫌疑,遂挨个录入指纹。经比对,警方发现高承勇的指纹和命案现场指纹高度吻合,从而很快锁定真凶。正是因为侦破技术的进步,才让残害11条人命的杀人狂魔最终伏法。
当下,借助科技手段侦查和打击犯罪已是世界趋势。在我国,新一代的居民身份证普遍实行指纹录入,将有助于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指纹库系统。日益普及的DNA及微生物鉴定、移动终端定位系统,特别是越来越强大的人脸识别系统配合越来越密集的监控探头,都会让犯罪分子更加插翅难飞。高承勇的落网看似偶然,其实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必然。
据媒体报道,公安机关为侦破此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白银市公安局先后曾对比至少10万枚指纹,公安部多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此案的宣判,不仅告慰了被害人及其家属,而且也让公众对社会治安、对公平法治多了一份信心。
5. 谁是真凶真实案件改编
故事是真实事件改编的,也就是轰动全国的白银案。白银案横跨了28年,时间之长,也注定了破案之难。
凶手共杀害11名年轻女子,因为他对作案对象的选择非常随机,因此直到2016年案件才告破,凶手被抓时在白银市工业学校一小卖部内当老板,是周围人眼里的老实人。
虽然《谁是凶手》对原型案件进行了大量的改编,无论从凶手的杀人动机还是作案手段上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粉饰,但是凶手还是有很多共性的。
在过去的十年里,海舟市连续发生了五起谋杀案。凶手的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犯罪时间不规律,现场也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证据和线索。
真相尘封16年后,赵丽颖饰演的沈宇、小杨饰演的冷小兵、董子健饰演的夏木等与悬案密不可分的人,随着案件线索的缓慢推进,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6. 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侦破始末,凶手恶贯满盈,后来怎样了
我们都想知道恶魔的孩子现在都在干嘛?
7. “白银案”告破!如何通过DNA技术识别一个人
有一部英国拍摄的影片让我看了感到惊喜,这就是根据英国真实案件改编的影片《凶手密码》。影片描述的是DNA第一次被用于处理司法案件的故事,当时是1985年,在英国,当时一名移民儿童的身世受到怀疑,借助DNA技术确认了他的身份,使母子免予被人为分隔的命运。影片重点叙述了DNA在刑事案件的首次应用,那是在1986年,当时在英格兰由于这项技术的应用使一个供认有罪的男子被发现是无辜的,并使真凶浮出水面。
令人叹为观止的DNA指纹术在司法案件的应用
影片《凶手密码》细致再现了英国应用DNA技术的一起真实的刑事案件(影片将部分当事人的真实姓名隐去):1983年12月22日早晨7时20分,15岁的琳达·曼宁的尸体被人在通往一家精神病院的路边草丛里发现。她腰部以下身体裸露,据了解是前天晚上去看朋友的路上被扼死的,死后还被人强暴过。从尸体里提取的精液表明凶手分泌遗传基因是A型带有高浓度磷酸葡萄糖变位酶(ICM)的H酶,这样的人在成人男子中只占10%。调查首先在附近一家精神病机构卡顿·海斯医院展开,但排查以失败告终,后来警察才发现他们实际上询问过那个凶手,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就是凶手。1986年7月5日下午,另一个受害者道恩·阿什沃思失踪了,她也是15岁, 是恩德比学校的学生。两天之后,在发现琳达·曼宁尸体的地方发现了阿什沃思的尸体,她被人撕成碎片,现场令人毛骨悚然。精液检验的结果表明,琳达·曼宁和道恩·阿什沃思死于同一人之手。道恩·阿什沃思遇害后,卡顿·海斯医院的一个厨房勤杂工理查德·巴克兰受到怀疑。理查德·巴克兰头脑简单,身体早熟,样子有点呆傻,有时躲在黑暗处突然跳出来吓唬妇女和年轻姑娘,因此名声很坏,当时警察排除了对他的怀疑。1986年夏天,警方将其带到警署,对他进行讯问。经过两天杂乱无章和自相矛盾的供述,最终他在供词上签了字,承认自己杀了道恩·阿什沃思。不过,经过血液检验,他不属于携带磷酸葡萄糖变位酶H酶分泌基因为A型的人。1986年11月21日,莱斯特机构的研究人员阿里·杰弗雷博士,从凶手的精液里提取DNA,然后将它与那个厨房勤杂工的血液样品相比照。他得出结论:理查德·巴克兰是无辜的。沮丧的警方随后想到一个大海捞针的办法,打算对当地男子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测试。1987年初,警察决定请该地区16岁到34岁的年轻男子献出血样和唾液,经过化验,属于A/PGM1+分泌者血型的样本则被送往内政部法庭技术室进行DNA检测。从1981年1月到9月,有4583名男子接受了检测,但警方没有获得成功。1987年8月1日那天,4个面包店的工人聚集在莱斯特酒吧喝酒,其中一个人谈到一个名叫科林·皮奇福克(Colin Pitchfork)的雇员曾经威胁他去做血液测试,生性害羞、性格软弱的他用伪造的证件,以科林·皮奇福克的名义抽取了血液样品;另一个男子也提到,皮奇福克曾经答应如果他愿意做替身去接受测试给他200英镑(合300美元),但他拒绝了。皮奇福克解释说,他因为曾被指控有不体面的暴露害怕去做测试,担心警方跟他过不去。有一个女人坐在一张桌子旁听到这个消息后,到警方报案。1987年9月19日,27岁的科林·皮奇福克在小托伦被捕。警方的计算机资料显示皮奇福克有“露阴癖”,而且曾经去过那家精神病院看过门诊。警方拘捕皮奇福克后检测了他的血样,他的血样被送到杰弗雷的实验室,DNA检测结果表明,他正是强奸并谋杀琳达·曼宁和道恩·阿什沃思的凶手。1988年1月22日,科林·皮奇福克被裁决有罪并被判终身监禁。
这部影片揭示:DNA技术在确认真正的罪犯和发现无辜者方面发挥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作用,许多成功的案例对人们运用这一技术起到了鼓舞作用。在《凶手密码》这部影片中, DNA技术洗刷了一个人的犯罪嫌疑,特别是当这个人的犯罪嫌疑由其有罪的供述而得到强化时,它的意义就更加显著了。一个被告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违心承认自己的犯罪(如本案中的巴克兰,他明显是一个怯懦者),如果没有DNA技术帮了大忙,很有可能被错误定罪。因此,美国“一些州已经颁布法律要求定罪后进行DNA检测,并且一些州已经扩充或废止了对DNA证据在哪些地方适用进行限制的法令,其他一些州也正在立法过程中”。
精确的DNA技术也会出现应用错误
在我国,古时进行确认个人身份依靠的是滴血验子的老法子,这种方法并不是靠得住的方法,但在我国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却成为司法中进行人身识别的常用方法。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云:“按陈业滴血,见《汝南先贤传》,则自汉已有此说。”即使在古时,亦已认识到滴血之法不是可靠的办法。纪昀转述诸老吏的说法曰:“骨肉滴血必相合,论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冻使极冷;或夏月以盐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则所滴之血,入器即凝,虽至亲亦不合。故滴血不足为信谳。”由于个人人身识别在许多案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定错了,案件的认定和处理就很有可能跟着一起错。
在当代,个人识别依靠DNA检测,DNA鉴定技术(又称DNA指纹术)是公认的较为精确的技术,在个人识别方面被认为无可争议。有人称DNA的发现是科学上里程碑式的发现,在科学史上是世纪性标志。DNA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也是革命性的。美国哲学教授苏珊·哈克就美国刑事司法中该技术的应用评价说:“当半个世纪前DNA首次被鉴定为基因物质时,谁能够想象到,DNA分析现在会在刑事司法审判系统以及公众对法律的理解中扮演这种角色呢?即使是20年前,法庭科学家仅仅能够断定一个血样是否是人的或动物的、雄性的或雌性的,并且,如果是人的,那么是哪种血型——在美国人中,拥有最少见血型的人有3%,血型最普通的占43%。DNA分析已经使得更加精确的鉴定成为可能(据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实验室推测,将莱温斯基裙子上的污迹与克林顿的精液随机匹配的可能性有7.87万亿分之一)。美国于1986年将其首次引入刑事案件,它将司法审判公正的威力变得相当惊人,截至2002年春,DNA检测使得超过100名的囚犯被证明无罪,包括相当数量的死囚区的囚犯在内。”
不过,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对于自己的认识能力抱有足够的警惕的同时,对于科学技术手段形成的鉴定意见也不能不加警惕的照单全收。DNA鉴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STR分型,就是平时所称DNA检验,能够对人进行个体识别,进行同一认定;二是线粒体DNA测序,不能同一认定,可用于否定,不可用于肯定。不了解DNA检测的基本知识,就有可能在采择证据时有所失误。更为致命的是,DNA技术虽为较为精确的技术,但鉴定人员缺乏责任心,鉴定工作缺乏精确性,甚至迎合性地为委托方提供其期待的意见,再精确的技术也不能必然保证有精确的结论。在美国,1989年卡斯特罗案件中威尔玛·庞塞与其两岁幼女双双被刺死,嫌疑人卡斯特罗被捕,警察在他的手表上发现了血渍,该血渍的DNA图谱显示与被害人的相符,不过,此案在预审中发现许多实验过程的错误:未进行种属实验,额外的谱带未被报告,对女儿的检测结果显示了额外的未被报告的谱带,受到污染的探针被重复使用却没有被记录,相互差距高于标准偏差三倍的谱带仍被标为匹配,未按照规定进行盲测,没有使用阴性对照或没有记录对照样品来源。这些因素造成DNA证据失去证据能力。
在我国,也发现多起DNA检测错误,引起社会广泛瞩目的河北李久明、山西岳兔元案件的DNA鉴定皆有失误。还有其他一些不如这些案件知名的案件,也已经发现存在DNA鉴定的错误。例如新疆曾经发生一起离奇案件:2004年7月13日,雷香国失踪,雷香国的家人向当地派出所报警,后又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7月24日中午,雷香国的姐姐雷红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来电说哈拉玉宫乡的一条水渠里发现了一具男尸,由于没人报案和认领,已经埋掉,死者外形与报纸刊登的照片相像。雷红立即与库尔勒市公安局联系,前去辨认尸体。那具尸体在水中浸泡变形,埋入地下后又浑身是土,挖出来已难以辨认,雷香国的父亲雷伍富见到尸体后感到发型确实很像,但很难确定是否是其儿子。当晚警方对尸体进行解剖,库尔勒市公安局还通知雷伍富抽血,以便对无名尸体进行DNA鉴定。2004年8月24日,库尔勒市公安局下达的《鉴定结论通知书》称“有关人员对无名尸体与雷伍富血样,进行了DNA及无名尸体胃内容物鉴定,鉴定结论是无名尸体与雷伍富有血缘关系,累积亲权概率为99%,无名尸体胃内无有毒物质”。8月30日,雷伍富正式接到库尔勒市公安局的《鉴定结论通知书》,结论是“溺水死亡”。但警方并没有得出雷香国是否他杀的结论。2004年9月3日,巴州公安局刑侦支队在法医再次检验后,出具《死亡证明》和《火化证明》,尸体被火化。雷红怀疑弟弟的死跟一个叫苗苗的女人有关系,并提出疑问“我弟弟不会游泳,怎么会溺水死亡呢?”从雷香国手机通话记录中,雷红发现雷香国出事当晚确实找过苗苗,此后再没人见过他。雷红向库尔勒市公安局递交一份材料,请求警方调查。2004年9月19日,苗苗在乌鲁木齐市整容,准备与其母外逃,被库尔勒市公安局抓获。苗苗的父亲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也被抓获。令警方大跌眼镜的是,苗苗不仅交代了杀害雷香国的事实,还说出埋尸地点。2004年10月9日,警方在库尉公路一处戈壁滩挖出尸体,通知雷伍富前去抽血采样,雷香国的母亲也被采了血样。雷伍富和雷红还参加了死者衣物辨认,确认白色T恤、黑色裤子、黑色皮鞋,都是雷香国那天出门所穿,另外,雷香国的一根带玉的红绳也在。2005年1月6日,库尔勒市公安局下达《鉴定结论通知书》,结论是“雷香国尸体与其母施昌会的mtDNAHV区碱基序列一致”。鉴定结论认定这具尸体是雷香国,从而否认以前那具男尸是雷香国。为何两具尸体被鉴定为同一个人?库尔勒市公安局声称是机器故障,后来又说是样品受到了污染。
为什么会出现DNA检测的错误
原因是技术方法本身是可错的,苏珊·哈克提醒说:“警察以及实验室,都是可错的。例如,有时样本并不是被盲目呈现的,而是以一种期望得到肯定性证明的方式被提呈的。而且,DNA分析排除嫌疑人比识别犯罪人有更大的确定性,识别后者有时需要关于参考类别的机警假设。因此,我们几乎不奇怪于DNA证据不但是一种强大有力的证明无罪和鉴定有罪的工具,而且也具有非常令人迷惑的可能性(正如辛普森告诉我们大家的)。”DNA技术的可错性再加上其他因素,几乎不可避免地发生错误,这些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检材受到污染。由于对检材保管疏忽大意,依据受到污染的检材进行检测就难免偏离事实真相,形成检测结果的错误。苏珊·哈克指出:“假定检测是被严格进行的,一个无辜的被告人将不会与犯罪人有相同的DNA,但一个更低的却不容忽视的可能性就是实验室犯了错误或者样品被污染了。”
二是检测人员提供迎合性鉴定意见,DNA检测和其他鉴定一样,鉴定人员应当以科学态度为之,不能“友情鉴定”,但鉴定人员属于指派机关或者与指派机关属于同一系统的同体意识和长期接受同一委托单位的固定客户关系,会使个别鉴定机构及其人员丧失科学精神,从而提供迎合委托方或者指派者意愿的鉴定意见。不幸的是,鉴定人员不恪守客观原因的现象并非个别,检测室成为炮制证据的场所也非止一家,当鉴定人员不再固有科学精神的时候,“科学证据”也就不再科学。
三是人为疏失。2003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国际法庭DNA证据研讨会上,有专家坦言:我国一些地区的公安司法机关,在DNA鉴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安全有效使用这项技术受到限制。DNA技术虽然具有高度精确性,但其本身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客观证据,需要由鉴定人进行采样、实验、对比、分析及数据解释,然后才能得出结果。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降低DNA证据的准确性,造成DNA证据不但无助于确认真相,反而会导致错案发生。此外,有人故意布局来迷惑办案人员,诱使其得出错误结论。更令人担忧的是,已经发生有人利用DNA技术为自己脱罪,在美国密尔沃基市,安东宁·特纳被指控犯强奸罪,正在羁押中等待审判,就在其羁押期间,狱外发生另一起谋杀案。警方搜集到的证据证明这两起案件的实物证据的DNA图谱完全相同。似乎证明安东宁·特纳是无辜的。后来查明,安东宁·特纳将精液样本投送出监,其亲属花了50美元收买一个女子,让她声称被强奸且白日多人围奸,安东宁·特纳试图用这种方法误导侦查人员,为自己赢得无罪判决。DNA既可转移来为自己脱罪,也可转移用来陷害他人,无心造成的转移也会使无辜的人陷入讼累,办案人员若缺乏明察,盲从DNA鉴定意见,就可能造成冤枉无辜或者放纵罪犯的结果。
由于担心陪审团会被误导,一位加拿大法官“不允许DNA专家去证明随机匹配的可能性——害怕陪审团将会根据这种可能性简单地认为被告人是有罪的而不是将之与其他证据一同考虑”。但是,更多的人对DNA证据抱有一种不加警惕的迷信态度。在我国,直到现在,警告DNA鉴定可能存在错误的声音还不够响亮,错案就潜伏在对这种“科学证据”的迷信和盲从之中。二力河蟹相信,把在中国居住的居民DNA全部录取,登记在公安系统,不论什么案件都可以轻松破解。
8. “白银案”凶手未曾悔过 检方增诉侮辱尸体罪
该案正处于庭审准备阶段,已有几名被害人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备受关注的甘肃“白银案”相关办案情况近日公布。白银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白银案”专案组负责人王护民近期公开表示,“白银案”目前正处于庭审准备阶段。提审时,犯罪嫌疑人高承勇表现出冷漠和淡定,也未曾表达悔过之心。另外,在公安机关认定的涉嫌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和抢劫罪等三项罪名基础上,检方增加起诉了一项侮辱尸体罪。
资料图:犯罪嫌疑人高承勇。
最高检察院机关报《检察日报》6月21日披露,鉴于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犯罪过程中有暴露、猥亵、毁损等损害尸体和伤害相关人员感情的行为,白银市检察院几次开会研究后,在公安机关认定的涉嫌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和抢劫罪3项罪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侮辱尸体罪。
1988年至2002年的14年间,在甘肃白银和内蒙古包头,先后有11名女性惨遭相似手法杀害,部分被害人曾遭受性侵害。该系列案件被简称为“白银案”。
“白银案”中,犯罪嫌疑人专挑年轻女性下手,作案手段残忍,不仅强奸、杀害女性,还用刀切割女性生殖器官、人体组织等,被害人年龄最小的年仅8岁。该案时间跨度长,作案地域广,被害人数多,侦查难度大,社会影响大。白银警方曾悬赏20万元缉拿犯罪嫌疑人,一直未果。公安部也积极组织专家对案件进行会诊,多年来迟迟难以突破。
2016年,公安机关重启该案侦查工作。借助新型DNA检验技术,警方认定高承勇有重大嫌疑。同年8月26日,警方在白银市工业学校一小卖部内将高承勇抓获。经初步审讯,高承勇对全部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2017年4月17日,白银市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及侮辱尸体罪对高承勇提起公诉。
王护民表示,白银市检察院对此案高度重视,指定由其带队,先后抽调10余名检察官参与此案的批捕、起诉工作。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全力做好“白银案”开庭准备工作,包括制作开庭时的询问提纲、举证提纲、答辩提纲和公诉词法律文书。由于“白银案”发案时间久远、涉案人员众多,相关文书中一些与案件有关的细节,需要反复确认。
《检察日报》的报道披露,王护民称,提审时,高承勇表现出来的冷漠和淡定,令检察官感到意外和吃惊。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每一起案子都记得非常清晰,作案时间、地点、过程,作案之前的准备和作案之后的逃跑路线,说得清楚明白,而且说这些事的时候没有一点情绪的波澜,也未曾表达悔过之心。
王护民认为,高承勇的心理素质非常好,具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能有效把控自己的行为,低调隐秘地生活。
由于时间跨度大,“白银案”存在《刑法》适用问题。《检察日报》报道称,为解决这一问题,白银市检察院办案人员仔细研究两部《刑法》相关罪名的规定,多次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例如,1979年《刑法》规定,公检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而1997年《刑法》修改了这一条,规定为公检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根据两部《刑法》都有的多次犯罪追诉时效从后一次犯罪时重新计算的规定,应该适用1997年《刑法》的规定,即全部犯罪行为不受追诉时限的限制。
据上述报道,因犯罪嫌疑人高承勇本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白银市司法机关指定白银市律协副会长、甘肃仁泽律师事务所主任朱爱军作为高承勇的辩护律师。
朱爱军介绍,目前已有几名被害人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对民事赔偿的问题,高承勇称自己愿意赔偿,但没有赔偿能力,如果被判死刑,他愿意捐赠器官。
对于这些观点,你怎么看?
留言说说~
喜欢我就关注我哟!
9. 中国刑警白色凶案原型
白银案。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刑警这部电视剧中,白色凶案是以白银案为原型制作的,在白银案中罪犯高承勇犯攻击犯抢劫罪、强奸罪、故意杀人罪、侮辱尸体罪共计11起,最终被处以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0. 白银连环杀人案回顾:变态狂魔血债累累,多名女子先后惨遭奸杀,结果怎样
1988年到2002年,凶手通过14年的时间,在甘肃白银及内蒙古包头市连续强奸残杀女性11人,受害人中年龄最小的才8岁,案犯强奸、奸尸、分尸等行为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而且凶手把罪恶的矛头指向了一个人群:年龄小且单身的女性。其作案手段残忍,极具隐蔽性,给社会造成巨大恐慌。
2018年3月30日10时,甘肃省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高承勇,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19年1月3日上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命令,执行了对高承勇的死刑。为害人间近30年的恶魔,终于被送进了地狱。
一个恶魔,让十几个家庭支离破碎。受害者在有一位女性和恶魔高承勇年龄一样大,而这个恶魔,却比受害者多活了二十多年,在人间享受着大好时光。好在是恶魔已入地狱,几十条人命终以得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