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构造
发布时间: 2020-12-26 04:27:10
㈠ 民事诉讼模式与诉讼结构的关系
1,民事诉讼结构,是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结构,是当事人、法院的诉讼地位与相互关版系的内在反权映。
2,民事诉讼模式,是对特定的民事诉讼制度本质的外在反映。
3,民事诉讼结构中法官(法院)或当事人在诉讼中能动性的消长,形成了两种民事诉讼模式:
(1)职权主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拥有主导权,程序的进行以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等全部由法院负责。
(2)当事人主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的提出和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法官处于顺应性的地位,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不作干预。
㈡ 民事诉讼的构造形式和民事诉讼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什么
法律有四要素:主观、客观、主体、客体(这些不用解释吧)
诉讼主体专,包括客体和属主体,简单的说就是被告与原告、被侵害对象和实施侵害的人。
民事诉讼发,是程序法,规定了这些主体之间应该走一个什么样的司法流程。比如法院和仲裁机构是如何分工的。有些民事主体必须先走仲裁后才能到法院,比如劳动法上的纠纷,拖欠工资等。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