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保障经费
⑴ 司法局经费形式是什么
⑵ 县级政法机关怎样落实司法体制改革
顶层设计是中央的事,基层政法机关应当按中央的决策贯彻落实。同时基层也可以在具体的工作上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探索:
一、 全面落实社区矫正工作
建立以司法所工作人员为主、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积极协助的专群结合的工作队伍,建立接收、监管、教育、解除矫正等制度,形成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在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教育矫正、社会帮扶等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和水平,促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重新违法犯罪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
二、 深化法律援助制度改革
构建纵横相交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在纵向上,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乡镇法律援助工作部为支点、村(居委会)法律援助联络员为辅助的三级工作体系。在横向上,与县残联、妇联、总工会、关工委、老龄委协作组建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下岗职工专项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军人军属、未成年人、在押在教人员及农民工专项法律援助工作站,横向援助体系基本覆盖弱势人员集中的主要群体。纵向到达村(居委会),横向涉及各主要弱势群体,从而形成了在纵向上规范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和人员建设、提升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援助能力,确保法律援助深入基层,扶助百姓;在横向上加大社会法律援助资源的整合力度,提升各专项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援助能力,保证法律援助对弱势群体的覆盖范围。在整体上强化法律援助网络的管理机制,形成综合优势。强化各法律援助机构及人员的管理,以目标管理、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措施,提高各机构的协作协调能力。
三、 贯彻《人民调解法》,推进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
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在民商事审判中,坚持“以调为主、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审判方针,强化调解意识。在办案方式上大力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加大巡回审判力度,让法官到案发地就地开庭、听证和调解,减轻当事人诉累,减少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为案件调解奠定基础,使案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四、 加强安置帮教工作。
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不断探索新时期做好两劳释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各级安置帮教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档案,实现网络化、规范化管理。
五、加强司法行政经费保障体制机制改革。
1、推行部门预算。对政法部门实行“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标准、专项经费按需要”的办法进行预算安排,确保正常办公和办案工作需要。2、严格实行收支脱钩。对政法部门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对政法部门的收费和罚没收入,全额用于政法部门办案、办公、建设和装备更新。3、努力化解政法债务。4、尽力保障办案及装备经费。
⑶ 如何加强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办法
立足工作大局,把握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方向
随着司法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省级财政对基层政法机关将承担更多更大的经费保障和财务监管责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要立足当前,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着力解决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又要着眼长远,站位全局,密切关注,认真研究司法体制改革的影响,积极提出政策建议,提前做好测算分析和应对准备工作,着力解决制约政法经费体制改革的机制弊端,争取最大的改革“红利”,全面提升政法经费保障水平,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支出管理,明确办案业务费使用范围
办案业务费是政法机关日常执法支出的重要内容,对确保有效履行职责、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必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办案业务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具体支出范围、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资金支付、监督检查等内容,重点结合各政法机关自身业务特点,细化支出范围和规定要求,确保日常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明确要求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由专人负责,严格审批程序,实行单独核算,指导基层政法机关进一步规范政法经费支出管理,严禁将用于维持单位基本运转的各类支出列入办案业务费,杜绝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行为,使单位办案业务费支出更加细化透明。
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认真履行管理监督职能,对政法机关资金申请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全面审核,并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授权支付方式资金额度,提高直接支付方式资金额度,严格限定提取现金比例,确保政法转移支付资金高效使用。
加强装备管理,提高政法业务装备使用效率
随着执法办案日益规范,科技强警不断推进,对政法机关业务装备投入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必要加强对省政法机关业务装备年度采购计划的指导和管理,优化装备采购计划审批流程,注重从装备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上把关,确保业务装备配置重点突出、符合实际、节约耐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继续完善业务装备分级采购方式,对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专业性不强的设备,适当下放采购权限,由各政法机关自行采购,保证尽快完成采购任务。
指导基层政法机关加强业务装备资产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业务装备动态管理机制,对采购的业务装备,及时登记入账,增加固定资产,确保账实相符。在做好实物资产管理的同时,将新采购的业务装备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切实加强资产动态管理,维护装备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提高业务装备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建立省政法机关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为目的,指导全省政法机关有效利用政法装备动态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政法系统基本装备存量和标准的比对,对政法系统基本装备实施动态管理,提高政法装备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内控管理,促进政法机关财务规范化
科学完备的政法机关财务内部核算管理体系是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客观需要,是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有效使用的重要基础。
有必要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法规制度的颁布实施为契机,认真做好新制度、新规则的贯彻实施,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体系,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严格把关,加强票据审核,严控办案成本,提高使用效益。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产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审批程序,规范核算内容,全省政法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收支活动开展内部检查,确保日常经费按规定使用,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每年定期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邀请相关专业人员讲解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使其不断增强法纪观念,掌握财政资金使用要求,规范核算内容,严格按要求管理使用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确保财务收支清晰,资产管理到位,促进政法机关财务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资金使用管理有章可循
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确保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的有效保障。
有必要督促指导尽快出台新修订的政法机关财务管理办法,将政法机关财务核算与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支出分类、政法经费分类统计报表等衔接起来,完善政法机关预算编报管理、收入管理支出分类、往来资金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监督等内容,为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奠定基础。
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业务装备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业务装备管理制度,实行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管理,认真做好业务装备使用管理、闲置调剂、报废处置等管理工作,防止资产流失。
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条件下,进一步按照科学化管理要求,编制政法经费综合预算、提高年初预算批复的到位率,建立重大项目支出预算事前全面评审机制,完善结余资金管理方式,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建立动态监控机制,推进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转移支付资金高效使用
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向管理要绩效。
有必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坚持管理与监督并重,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的自查自纠,持续推进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考评工作,将监督检查结果与下年度部门预算编制、资金安排挂钩,避免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促进政法机关经费支出效益最大化。
会同省级政法机关每年对基层政法机关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掌握办案部门的现状及办案成本,指导各地合理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安排业务支出,严格控制办案成本,努力做到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注重实效,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指导市县财政部门注重日常监管,严格审核办案业务费开支,加强对资金支出流向、支出用途的审核把关,严禁用于日常公用经费开支项目、非业务高档装备购置及设施改造,同时有效利用政法装备管理系统软件,及时掌握基层政法机关业务装备配备情况,作为审核年度装备新增计划参考依据之一,防止重复购置。
在科学考评省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逐步完善现行政法经费绩效考评体系。在现有考评要素中增设政法工作成效评价指标,主要反映经费投入带来的办公办案条件以及社会公共安全指标的改善,包括办公办案条件改善、破案率和结案率提高、重大维稳专项工作成效、平安建设指标等,不断强化对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的跟踪问效。
⑷ 司法局的社区矫正经费是专项资金么
根据《财政部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各地应将社区矫正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各地应按照《财政部司法部关于印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标准(试行)的通知>》(财行[2010]294号)要求,统筹社区矫正和司法行政其他基层业务装备需求,优先保障社区矫正所需装备配备;各地应积极完善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建立按照社区矫正人员数量核定社区矫正经费的制度。按照我的理解,社区矫正经费成为了司法局经费支出中的一个单列项,如果没有文件规定该项支出的具体数额,那么此项支出应该由司法局统筹安排,不属于专项资金。
⑸ 中办、国办引发《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厅子【2009】32号原文
中央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落实政法经费保障非常好!
⑹ 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情况
法律分析:行政执法经费的保障措施,要能够满足在执法过程中设施配备、执法人员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等。执法工作经费统筹安排,保证重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十一条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行政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⑺ 司法局1200的发放范围
法律分析:一、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的执行范围,限于列入国家政法专项编制并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司法所工作的司法助理员。
二、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按在岗工作年限确定不同标准:在岗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每人每月150元,10年以上的在岗工作年限每增加1年,月津贴标准增加10元,最多不超过300元。
法律依据: 《关于调整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标准的通知》
第三条 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按月发放。调高司法助理员岗位或离退休的人员,从调离或离退休的下个月起停发岗位津贴。
第四条 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所需经费,仍按其行政隶属关系和现行经费保障、工资发放渠道解决。
第五条 各地区要严格执行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规定,不得擅自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
⑻ 政法委,司法局津贴1200元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每月有1200津贴。
根据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建立政法委机关工作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规〔2017〕12号)的规定,政法委机关工作津贴每人每月1200元,司法行政机关除人民警察以外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正式工作人员参照执行。
(8)司法行政保障经费扩展阅读:
1、生活性的补贴。公务员的生活性补贴政策主要是根据当地生活费用指数以及物价水平等因素确定的,大概包括现行的结余保留津补贴、生活补贴、适当补贴、提高结余津补贴、物价补贴、食堂补贴、水电补贴、卫生洗理费、降温费、取暖费、节日补助等项目。
2、工作性补贴。公务员工作性津贴是根据工作岗位职责需要来确定的,主要包括现行的调整书报费岗位职务补贴、职岗津贴、住宅电话费、移动通讯补助等工作性津贴项目。
3、暂时保留并另行规范的改革性补贴。根据福利制度或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需要确定的、与职工福利有关的各种改革性补贴,包括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补贴、公费医疗改革补助、老红军及副市级离退休干部用车补贴暂予保留,不纳入归并范围。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期间,各乡镇、各单位一律不准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不得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实施范围。
4、暂时保留和归并的奖励性补贴。根据工作人员工作业绩考核情况确定的,以货币形式向少数特定公务员发放的奖励性补贴,暂时保留。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奖、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奖、政府目标责任奖、档案达标奖和党建先进单位奖。
参考资料: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建立政法委机关工作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
⑼ 《司法行政机关财务管理办法》内容有哪些
据司法部网站消息,《司法行政机关财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专印发并施行。相比于1985年的《司属法业务费开支范围的规定》,《办法》进一步扩大了办案(业务)经费的开支范围,将办案(业务)经费划分为基层司法业务费、普法宣传费等9大类,并进行了若干细分,涵盖了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同时,将司法行政改革重点任务、重点工作经费支出纳入开支范围。
司法部网站刊文称,《办法》的出台,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司法行政机关履行公共法律服务和保障管理职责的重要手段,是对司法行政机关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具体要求。
⑽ 司法改革内容五个方面
法律分析:司法改革内容的五个方面包括:一是健全完善司法行政执行体制。二是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三是完善司法行政保障机制。四是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长效机制。五是研究探索优化司法行政职权配置。
法律依据:《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
一是健全完善司法行政执行体制。重点围绕牢固树立治本安全观,继续深化监狱体制和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健全完善司法行政戒毒制度。
二是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包括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专业领域法律服务,深化律师制度改革,推进公证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规范和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创新人民调解制度机制,健全社会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等内容。
三是完善司法行政保障机制。包括完善司法行政法律制度,加强司法行政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司法行政装备标准体系,完善司法行政经费保障机制,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推进司法行政统计和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加强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持等内容。
四是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长效机制。包括建立统一高效、职能科学、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管理体制,加大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健全完善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制度机制,切实提高司法行政干警专业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行政干警职业保障制度等内容。
五是研究探索优化司法行政职权配置。要求围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进一步优化配置司法行政职权,着力破解影响司法行政改革发展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