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进步

刑法的进步

发布时间: 2020-12-26 04:47:53

⑴ 新刑法民法司法解释对证人的规定有哪些进步

新修改刑事诉讼法针对司法实践中证人应当出庭而不出庭的问题版比较突出的现象,权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作出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新刑诉法第187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新刑诉法第188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这是关于强制证人出庭制度和对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惩罚措施的规定。

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强制证人到庭的条件,一是证人经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证;二是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三是证人不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只有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证人不出庭,才可以采取强制手段。

⑵ 西周时期的刑事法制较之前有哪些进步

西周的治国模式是奴隶社会较为完备的时期,其“保民”,“明德慎罚”的立法思想与目前国家提倡的“以德治国”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礼刑结合”。

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产生,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西周统治者感到仅靠神权不足以维系其统治,还必须兼顾人事,重视民心向背,既敬天,又保民。

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治国方略运用于法制方面就是要明德慎罚。即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立法、司法都须宽缓、审慎,执行刑罚更要慎重。这意味着神权思想第一次动摇,为战国时期神权的进一步衰落和儒家思想产生提供条件。

(2)刑法的进步扩展阅读:

西周时期的刑事法法律形式:

1、礼。西周法的基本形式之一。又称《周礼》,为周公所制。所谓周公制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宗法传统习惯进行整理、补充,厘定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及相应典章制度、礼节仪式。礼在西周伴随着宗法思想与制度的系统化而发展成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礼制。

2、刑。西周法的基本形式之一。相当于现代刑法典,迄今所知有《九刑》、《吕刑》。尤其是《吕刑》,贯穿明德慎罚精神。

3、誓。即誓词,周王或诸侯发布的战前动号令,属于军令。

4、诰。即训诫之词,周王对诸侯发布的命令。

5、命。即王命,周王对某一具体事务临时发布的命令。

⑶ 五分钟演讲稿刑法与进步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可能会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律,就是实现正义、体现公平、正确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准则。当今这个经济社会,人们在不断地淡化道德意识,甚至有人讨论起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呼吁法律来维护我们的社会秩序。纽约,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却是犯罪率最高的恶源。有统计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场抢劫上演。而在我国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触犯刑法的不良现象。如:强要同学钱财,参与抢劫,更有甚者结帮犯罪。据报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万宁市17岁学生温某,因持塑料枪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来,青少年结帮犯罪现象也呈上升势头,加入黑帮犯罪的一般是18岁以下的在校学生。来自公安机关的一则统计数字表明,80年代后期到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在上海,14-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让人心惊的是,刚刚进入法定处罚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了其中的15.l%。犯罪,无疑永远威胁着我们安定的生活。但是,我们应当坚信的是,法律永远维护正义。诚然,就我国现阶段的法律体制而言,的确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为了金钱,为了一个“利”字,背离职业道德,背离良心,钻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说,我们的法律正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我们应当毫不动摇的坚信法律的正义性,并学会捍卫它!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基础。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认为“现在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那就请你赶快打消这种念头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在将来会酿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时候才悔恨呢?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起,将来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总之,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由在规则中拥有。同学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⑷ 刑法与进步的含义是什么

1、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进步:是指人或事物向上或向前发展。

⑸ 刑诉法新规定是进步还是倒退

这次人大会上引起最多关注的,莫过于刑诉法修正案。对于我这个学习刑诉法16年的人而言,应该是好事。但后来发现,与流行的谬误作战,确实有点累。因为公知们误导网民说:新刑诉法尤其是73和83条,是大倒退! 于是群情激愤,关于“秘密拘捕”的传闻喧嚣尘上,某些人如丧考妣。 事实果真如此吗?有人骂了半天认真对比过新旧条文吗?1979年和1996年刑诉法都规定:“ 按照新刑诉法草案第83条的规定, 拘捕必须在24小时内通知家属,有碍侦查不通知家属的情形,仅限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并规定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也就是说,新法至少做了三个限定:(1)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不再适用于任何罪名,而是只限定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大大缩小了范围;(2)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不像旧法一样随意不通知了。(3)必须通知家属,而不是家属或单位了,家属知情权得到保障。三个方面,都是 限制公权,保障人权。 还有人说,那去掉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主义犯罪的例外行不行?我认为不行,原因有三:(1)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主义犯罪是各国打击的重点,例如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为加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力度而限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做得只比中国更严格而非更宽松。至少新刑诉没有像美国《2011年国防授权法》那样规定不经审判就可以一直拘押犯罪嫌疑人,直到其“敌意”消失。(2)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主义犯罪属于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犯罪,如果侦查不力,将危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假如有ABCD四人涉嫌参与恐怖主义犯罪,现在拘捕了A ,准备张网抓BCD ,假如必须24小时通知家属,那BCD得知消息后会逃脱或者临时改变犯罪计划,会对公众造成更大的伤害,这时只能等BCD都抓获后一并通知家属,以免打草惊蛇;(3)担心该例外滥用,那涉及到法律执行的问题,司法机关会出台细则,刑法相应的条文也会修改。但若以可能滥用为反对的理由,那么任何法律规范都有滥用的问题,不要把立法和司法混为一谈。“在将要授权的一切情况中,首先要决定的一点是,这样一种权力对公共利益是否需要;其次是,在批准决定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有效地防止滥用权力”——《联邦党人文集》中这句话,不能跳过第一句而只谈第二句。 还有人担心危害国家安全罪规定不明确,偏要让新刑诉法规定。刑诉法是程序法,实体的问题应该由刑法规定。现行《刑法》分则第一章12个条文已经明确规定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是犯罪,不惩罚思想。普通人很难犯这罪,不必有过多担忧。当然,对于恐怖主义犯罪,应该在实体法上有更明确的规定。 此外,对于新刑诉法第73条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旧法本身就有(旧法第57条第一项),并非新法发明。新法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后,原先要被关进看守所拘留的人,现在有了一个可以不被直接拘留和逮捕的新选项。事实上还是变宽了。有些人认为是“双规”的扩大化,却没有想到这是“拘捕”的缩小化。旧法中监视居住的规定有漏洞,只规定未经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却没说不能上网。故监视居住后嫌犯仍可联系同案犯。尤其在嫌犯住所的监视居住更是如此。故实践中公安宁愿选择把犯罪嫌疑人关看守所里。新法73条扩大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范围,正使一些原本要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不用被关押。这难道不是保障人权?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而指定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情形,也是需要通知家属的,所以并不存在“秘密拘捕”。如果阻止了新法的通过,人权保障将回到旧法的状态,也就是三十三年前或十六年前的状态,这是人民愿意的吗?社会总是要前进,法治也应当进步,哪怕是一小步,都值得鼓励,而不是扼杀。 好在人大代表还是顺应民意,以赞成2639 ,反对160 ,弃权57通过了新刑诉法。法治的每大一步,都是由这样的一小步一小步构成的。祝贺新刑诉法! 美国《2011年国防授权法》,S.1867,Section 1031: 不经审判,拘押,直到(被拘押者)“敌意”消失。至少从文字上来说,这才叫霸气。参考:新刑诉法草案全文以及新旧对比:

⑹ 刑法与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刑事法“理念”的进步与发展。技术发展与古典犯罪论体系和内晚近犯罪论体容系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康德法权哲学思想,对于“构成要件”这种法实证主义所要求体现的模型具有所谓“康德式”的批判。
在人类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劳动技能的进步似乎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那么,技术与人类的意识的变化,尤其与刑法理念更新的关系是什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其实,在福柯的哲学思想当中,似乎可以找到技术与理念关系的答案。“其开始研究19世纪法国社会中的刑事制度,旨在探讨知识构成的‘法律-政治’模式和‘权利-知识’的合二为一。这是因为若没有权力,知识就不会形成,若没有知识,权利就不会实施
纵览历史,从18至20世纪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类认识论、方法论及其世界观的变化与发展,以及刑法理念,特别是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和期待可能性理论随之相应的演化与变异中,在刑法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国家刑法权力实现的“技术”不断地深化,决定了刑事法“理念”的演进与发展。而“技术决定理念”论题的奥秘也将会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启示。

⑺ 中国古代刑法及现代刑法的区别与进步

简单来说 更具体完善 情节更细致,刑种也更人道!程序更加完善。 但我们中国还没有完善的刑法体制!!!

⑻ 司考课听很多,刑法柏浪涛让我进步最大.民法有没象他那样,对考点涉的行为方式和判断标准分析特别清晰的老师

民法的名师有抄很多,我过司考那年听的是张翔的,但是听张翔的要一定的基础才行,我建议还是试试李建伟的吧,他现在都是众合的校长了,讲课方面肯定不会差的,他对知识点的把握以及与考点的联系还是很独到的,希望能帮得到你

⑼ 刑法与进步五分钟演讲

《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⑽ 西周时期刑法的发展

西周时来期,墨、劓、
、宫自、大辟等五刑仍被作为主体刑而广泛使用。除此以外,徒刑、拘役、流刑也是当时的重要刑罚手段。
(1)徒刑
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把犯罪较轻、不够处五刑的罪人,关在监狱中“任之以事而收教之”,即进行劳动改造,而且不准犯人像正常人那西半球戴冠饰。“其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即按罪行轻重而关押不同时间。史称这种制度为“圜士之制”。这说明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与身体刑、财产刑不同的劳役刑,即有期徒刑。
(2)拘役
史籍记载,西周时把犯罪情节轻微的人罪犯缚手足,放在朝门之左的大石上,令其思过,然后送到司空那里作短期劳役,时间最长为九个月。这种处罚近似于后世的拘役,史称“嘉石之制”。
(3)赎刑
赎刑是一种刑罚执行的交通办法,既允许受刑人拿出一定金钱或物品折抵刑罚。赎刑在夏朝时即已存在,西周时曾广泛使用,赎刑金额根据刑种不同而大小不一。
(4)流刑
流刑即流放。西周时期流刑大多针对贵族使用。

热点内容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务 发布:2025-02-12 10:56:46 浏览:517
木质展台法规 发布:2025-02-12 10:36:43 浏览:238
婚姻法十九条详细 发布:2025-02-12 09:33:18 浏览:4
法规稽核岗 发布:2025-02-12 09:32:27 浏览:877
2017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发布:2025-02-12 09:22:38 浏览:479
行政法听得很无聊 发布:2025-02-12 08:55:08 浏览:428
合同法期末考试的试卷 发布:2025-02-12 08:31:14 浏览:117
道德小故事400 发布:2025-02-12 08:29:48 浏览:182
狄律师 发布:2025-02-12 08:23:32 浏览:442
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发布:2025-02-12 07:33:36 浏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