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精有司法

精有司法

发布时间: 2022-09-24 07:33:26

司法是什么意思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内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容

我国的司法机关一般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从广义上理解也可以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等负责刑事侦查的机构。

在我国,司法行政机关的内涵和职能,既不是上面所述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而是政府对司法工作进行行政管理的专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分。

(1)精有司法扩展阅读

在欧美国家,“司法”一词大都同时作为学理和法理上的概念和各国实定法上的用语而存在。美国的司法概念,依其联邦宪法第3条规定,以“事件及争讼”(Cases and controversies)为要素,包含民事、刑事及行政事件的裁判。

而且,美国法院审理案件时,附带对有关法令进行违宪审查,这是司法的本质性义务。日本战后对美国司法制度全盘照收,因此,在对司法的理解上,也大致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态度。

㈡ 什么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公正司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既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的殷切期待,也是检验司法体制改革成效的“试金石”。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继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牢牢牵住司法责任制改革这一“牛鼻子”。

公正的意义

公平正义,融于司法实践之中,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它存在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要把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做实做细,抓紧抓好。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感受,最终还是从每一个个案中获得,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工匠精神和精细化的工作态度着力打造经得起法律、人民和历史检验的铁案。

在确保实体公正基础上,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从而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提升司法效率,使当事人尽快从诉讼中解脱出来,以最小的诉讼成本获得最及时的司法救济。

㈢ 司法是什么意思

在西方,“司法”一词大都同时作为学理上的概念和各国实定法上的用语而存在。依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司法有别于立法及行政,是“处罚犯罪或裁决私人争讼”的权力,性质上属于纯粹的法律作用,而非政治作用。法官不过是法律的传声筒,只能依三段论法精确地适用法律条文,不具有违宪审查权,甚至连解释权亦严格受到限制。但从现代各国司法体制及司法机关的职权来看,孟氏对司法的定义方式显然与现实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般认为,司法的内容受各国传统及时代因素影响,具有历史的可变性,无法以一定的方式加以界定。考察现代各国对“司法”概念的具体实践,大体上,美日与德法堪称两类典型。

美国的司法概念,依其联邦宪法第3条规定,以“事件及争讼”(cases and controversies)为要素,包含民事、刑事及行政事件的裁判。而且,法院审理案件时,附带对有关法令进行违宪审查,这是司法的本质性义务。日本战后对美国司法制度全盘照收,因此,在对司法的理解上,也大致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态度。

法国自大革命以来,即将司法范围限定于民、刑事裁判,不包括行政案件的裁判。司法的任务亦受严格限制,大革命时期的法律规定,法官干预立法权及执行权行使的,即构成渎职罪。同时,法院“解释”法律也被绝对禁止,相应地,法官仅能一板一眼适用法律。1958年法国第五共和宪法虽然引进违宪审查制度,但该制度与一般司法不同,这很突出地反映在相应法律条文的归属上:后者规定于第八篇“司法权威”,而前者却另外规定于第七篇“宪法院”。同属大陆法系的德国,传统类似于法国,将行政法院排除在司法体系之外,现行基本法则另设“裁判”(Rechtsprechung)一语,做为“司法”的上位概念,用以统括普通法院、行政法院、财政法院、劳动法院、社会法院及具有抽象违宪审查权的宪法法院。

然而司法的实质并不在于司法范围的深广,而在于“司法”之所以成其为“司法”的底线。我国司法体制本仿苏联而建制,在我们当年所着力效仿的苏联解体之后,其国原依存的司法体制亦分崩离析。现今的俄罗斯等国在司法体制上也业已全盘接收“三权分立”学说,并已完成相应改制。在此境遇下的中国司法体制既面临与原苏联旧体制的决裂,又碍于政治因素及本土国情而无法断然象俄罗斯等国一样对司法制度进行彻底改造,“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一语便成为国家决策层所握持的一根救命稻草,并为学界学者所着力维护。

如果有关“司法”概念的争议仅仅存在于学界,倒也能让我等百姓们图个清静:管他吵得天翻地覆呢,那是学者们的份内之事,犯不着让普通人操心。然而正因为法律的缺席,不可避免地引来了与司法有些许联系的机关或部门的搅局,他们在各自的权力范围之内对司法指手划脚,终至“司法”成为一张“普罗米修斯的脸”,变幻莫测。诸如国务院总理在人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大声疾呼“深化司法改革,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诸如众多将“公检法司安”统归“司法部门”而行文的党内及政府红头文件,再诸如通常兼任公安部门领导人的政法委书记在个案上对检察长、院长的指示,等等等等。“司法机关”终于沦落为“政法机关”的一个下位概念。

想想“司法机关”的可怜境况吧,一方面虽享有与政府同等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却游离于国家权力的边缘并深受政府越权之苦,而老百姓并不懂得这么多弯弯,“腐败”的帽子决然要扣在“司法”的头上。正因为“司法”背负了沉重的“最大的腐败”之后,从而却成功地掩盖了在这背后隐藏着的比“最大”“更大”的“腐败”。而这“更大”的“腐败”才是真正的“腐败”之源。

诚然,因各国历史及国情各异,在司法一语上世界各国也各有特点,而绝无完全相同的两套司法体系。然而,各国司法概念虽不尽相同,对司法独立的强调及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遵循却早已成为各国通例,这亦是“司法”之所以成其为“司法”,并能最终达成公正的前提与底线。1985年11月29日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同样将“司法独立”原则规定为对各国司法的最低限度要求。这一国际司法文献特别强调:各国应保证司法机关的独立,并将此原则正式载入其本国的宪法或法律之中。司法机关应不偏不倚、以事实为根据并依法律规定来裁决其所受理的案件,而不应有任何约束,也不应为任何直接间接不当影响、怂恿、压力、威胁、或干涉所左右,不论其来自何方或出于何种理由。

可见,取得独立地位并在国家最高权力体系占据话语权才是弄清楚“司法”是什么的前提。否则,何来奢谈什么“司法权”、“违宪审查权”?

㈣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规定是什么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管理,保障精神病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和专业知识,对被鉴定人及其行为进行司法精神病学调查和分析,客观 评价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 第三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应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技术,科学地作出鉴定。 第四条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以及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 第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卫生部、司法部和公安部等共同组成国家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协调委员会,负责全国精神 疾病司法鉴定的协调工作。 国家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负责本行 政区域内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由精神疾病 司法鉴定人 组成。 第六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委托或者申请; (二)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医院中随机确定每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场所; (三)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中随机确定参加每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鉴定人; (四)承办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卫生部门。 第三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 第七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必须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中进行。 第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医院,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开设"司法精神病专业"诊疗科目: (一)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设有精神科的三级综合医院; (二)设有司法 精神病鉴定 室、办公室、检查室、病案室等; (三)有不少于3名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 (四)至少有一名具有精神科主任医师职务任职资格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医院,可以成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 (一)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二)具有"司法精神病专业"诊疗科目;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资格的医院,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颁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 成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以下简称指定医院)。 第十一条 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的任何单位不得开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第四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 第十二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组成的鉴定组进行。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 (一)取得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精神卫生专业或者医疗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精神科执业医师资格,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综合 医院精神病科连续从事精神病临床工作5年以上,在精神病专科医 院或者综合医院精神科再连续参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5年以上,并取得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二)取得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精神卫生专业或者医疗专业专科学历,具有精神科执业医师资格,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 精神病科连续从事精神病临床工作7年以上,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或 者综合医院精神科再连续参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5年以上,并 取得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四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资格申请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审核,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批准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精神疾 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 (一)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 (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 执业医师法 》的有关规定; (二)在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三级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任职; (三)医德高尚,遵纪守法;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 (二)发生 医疗事故 未满五年; (三)服刑期间;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的权利: (一)接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委托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作; (二)案件材料不充分时,要求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人提供所需要的案件材料; (三)向被鉴定人的工作单位和家属以及有关 证人 了解情况; (四)根据案情和被鉴定人病情的需要,要求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人将被鉴定人移送至收治精神病人的医院住院检查和鉴定。 第十七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的职责: (一)接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委托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二)由于某种原因暂不能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应及时向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说明; (三)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中做到科学、公正、严谨; (四)遵守有关回避的规定; (五)遵守有关保密的规定; (六)解答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人提出的与鉴定结论有关的问题; (七)接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委托出庭作证; (八)根据办案机关的要求或申请人的要求出庭作证; (九)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八条 任何个人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不得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第五章 鉴定程序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和其他办案机关(以下称办案机关)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涉及需要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 定委员会提出委托或者申请。办案机关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也可以直接向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提出委托或者申请。 第二十条 办案机关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或者有多个鉴定结论不一致的,可以向原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提 出委托或者申请复核,也可直接向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提出委托或者申请重新鉴定。 第二十一条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提交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托书或者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被鉴定人及其家庭资料; (二)被鉴定人的案件情况; (三)被鉴定人的社会资料; (四)知情人对被鉴定人精神状态的证言; (五)被鉴定人的疾病情况和病历资料; (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办案机关委托鉴定的,除提交上述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 被鉴定人案件卷宗材料。已经鉴定过的案件的鉴定委托或者申请,还应当提交原鉴定结论。 第二十二条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应当按照规定交纳鉴定费。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商同级物价管理部门规定。 第二十三条 精神疾病司法答定委员会在受理鉴定委托或者鉴定申请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向委托机关或者申请人出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受理通知书》。 申请或者委托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委托机关或者申请单位不具备法人资格或者申请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不能按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提交有关材料,或者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 (三)未交纳鉴定费;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应当在受理签定委托或者鉴定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前的准备工作: (一)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二)与鉴定委托人或者申请人约定鉴定日期; (三)随机确定提供鉴定场所的指定医院; (四)随机确定鉴定人和鉴定主持人; (五)其他必要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五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鉴定组应由单数鉴定人组成,成员不得少于3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在约定的鉴定日前3个工作日内,通知鉴定人参加鉴定。 第二十六条 办案机关或申请人要求复核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鉴定组应由单数鉴定人组成,成员不得少于5人。 第二十七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应当从约定的鉴定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工作。 第二十八条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单位或个人。被鉴定人、知情人,应当在约定的鉴定日期到约定地点参加鉴定,违反约定的,鉴定期间中止。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在进行鉴定工作时,如认为鉴定委托人或鉴定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足,可以向鉴定委托人或者鉴定申请人提出补充材料的要求。提出补充材料要求的,自提出补充材料的通 知送达鉴定委托人或者鉴定申请人之日起,至补充材料提交到精神 疾病司法鉴定组之日止,鉴定期间中止。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需要其他学科会诊和检查的,自提出会诊和检查之日起至会诊诊断书和检查报告单签收之日止,鉴定期间中止。 被鉴定人因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接受鉴定,致使鉴定无法进行的,鉴定期间中止。 第二十九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前,应当预先阅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社会调查,对疾病诊断要明确,要有科学依据,对各种法定能力评定和因果关系评定应当准确。 第三十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根据案情和被壤定人病情,可以采取门诊鉴定或者住院鉴定。 第三十一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直接鉴定。文证审定或者缺席鉴定等不同鉴定种类。 被鉴定人能够配合和接受鉴定的,应当选择直接鉴定; 被鉴定人死亡的,曾经过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以及根据其他材料足以进行鉴定的,可以选择文证审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选择缺席鉴定: (一)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正在抢救,其他材料足以进行鉴定的。 (二)意识丧失,近期内不能恢复,其他材料足以进行鉴定的;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 情形。 第三十二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应当在法定期间内完成鉴定,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送达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人,并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复印件送达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三十三条 指定医院必须将每例鉴定的材料存档,永久保存。 第六章 回避 第三十四条 鉴定委托人或者鉴定申请人认为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可以提出回避要求,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查证属实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五条 被鉴定人及其亲属认为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可以提出回避要求,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查证属实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六条 鉴定主持人认为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可以提出回避要求,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查证属实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 参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鉴定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请,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认定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八条 指定医院认为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可以提出回避要求,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查证属实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关于回避的规定同时适用于参与精神疾病司 法鉴定的其他人员。 第七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 第四十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结论以《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的形式作出。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经所有参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鉴定人签字,并加盖指定医院指定公章后生效。 第四十一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的内容包括: (一)被鉴定人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住址等; (二)委托鉴定单位或申请鉴定人; (三)鉴定种类; (四)鉴定时间; (五)指定医院名称。场所。鉴定参加人; (六)鉴定案由; (七)调查和有关 证据 材料; (八) 检查所见; (九)分析意见; (十)鉴定结论; (十一)鉴定人签名及指定医院指定公章。 (十二)编号及签发日期。 第四十二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清楚工整; (二)鉴定案由应当包括主要案情。鉴定原因及鉴定目的; (三)调查材料应当包括直接与间接调查的病史。案情经过以及二者因果关系的资料。病史中包括家族史、个人史(生长发育、家 庭教育、学校教育、生活经历及人格特征)、婚姻生育史、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史以及审讯材料、扣押期间的表现等。调查材料要具体、 详细、真实、客观,并应当注明调查对象、调查人及资料来源; (四)检查所见应当包括躯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心理学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五)分析意见应当讨论与确定被鉴定人的人格、智力、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的诊断,并列出依据。 对刑事案件,要分析案情与病情的关系,论证被鉴定人在案发时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有无受损。如有受损,还要根据法律要求,阐明并区分被鉴定人在案发时是处于辨认障碍还是控制障碍,进而根据其病情以及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受损程度,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等级。 对民事案件,要根据对被鉴定人的疾病诊断及其社会功能受损害程度,确定被鉴定人在民事活动中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 影响,进而评定其民事行为能力的等级。 对确定因果关系案件,要根据对被鉴定人的疾病诊断,结合病因与发病基础,讨论案情与发病的关系。如果有关,则应当根据对 被鉴定人所患精神疾病的预后和转归,阐明对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并根据检查所见,提出对病情的基本估计和进一步治疗及处理意见。 (六)鉴定结论应当包括被鉴定人姓名、病情、案情、法定能力(或因果关系)状态及能力评定等级,并提出医疗监管建议。 第四十三条 在作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结论时,参加鉴定的精 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分析意见和鉴定结论;有不同意见时,应当记录在案,鉴定结论依据多数人意见形成。 第四十四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对于直接鉴定,未经亲自诊察,不得签署鉴定书;对于缺席鉴定或者文证审定,未经亲自审阅案卷和病历资料,不得签署鉴定书。 第八章 罚则 第四十五条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非法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处罚。 第四十六条 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非法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罚。 第四十七条 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的个人,非法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根据情节给予 警告 。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违 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处以10000元以下罚 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 (二)拒绝提供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场所; (三)违反有关保密的规定; (四)干扰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五)篡改、销毁、伪造鉴定档案材料;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 他情形。 第四十九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吊销《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一)违反法定鉴定程序; (二)违反有关回避的规定; (三)发生医疗事故; (四)服刑期间; (五)在鉴定工作中有严重失误; (六)在鉴定工作中弄虚作假; (七)在鉴定工作中索取或者 收受贿赂 。 第五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非法阻碍、扰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受理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按照原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卫生部1989年卫医字[89]第17号发布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上述是我国现行的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规定,这里不仅对鉴定精神疾病的地点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还对具体的鉴定资质、程序、费用以及回避制度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若是当事人发现鉴定过程中有违规的情况或者对鉴定结果不满,可以提交证据申请复议。

㈤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司法工作者

1,精法。要知法懂法,术业有专攻。
2,正直。要用法律来伸张正义,而不是趋炎附势,只为名利。
3,证书。要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司法工作。

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关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 是现行有效吗

《最高人民法院来、最高人民源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关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在1989.07.11由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颁布。规定自1989.08.01开始执行至今有效,目前还没有出台新的规定

㈦ 中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

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
1998-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的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市精神病司法鉴定有关工作的联合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科学地作出鉴定结论。

第三条 委托或者申请在北京市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以及在北京市从事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监狱管理机(以下称“办案机关”)涉及需要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案件,应当委托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鉴定。

第五条 北京市卫生局负责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和精神病司法鉴定人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和精神病司法鉴定人

第六条 从事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的组织(以下称“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必须依照本办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经北京市卫生局审核,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指定后,由北京市卫生局核定“精神病司法鉴定专业”诊疗科目,发给《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许可证》。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取得《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许可证》,不得开展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

第七条 申请开设“精神病司法鉴定专业”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设有精神病司法鉴定科,并有接待室、办公室、检查室、病案室等;

(二)至少有三名精神病司法鉴定人;

(三)精神病司法鉴定科室的主任,必须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人担任;

(四)北京市卫生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的任务:

(一)接受办案机关的委托,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

(二)受理本市其他单位的申请,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

(三)受理外省市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委托或者申请,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

第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精神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考试合格的,由北京市卫生局发给《精神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

(一)取得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精神卫生专业或者医疗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从事二年以上精神病临床工作后,在精神病司法鉴定科从事三年以上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并取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二)取得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精神卫生专业或者医疗专业科学历,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从事五年以上精神病临床工作后,在精神司法鉴定科从事三的以上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并取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第十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考试由北京市卫生局负责。

第十一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人的职责:

(一)从事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

(二)在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中做到科学、公正,严谨;

(三)接受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的委托出庭作证;

(四)遵守有关回避的法律规定;

(五)保守案件秘密;

(六)北京市卫生局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和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北京市卫生局的监督理。

第三章 鉴定程序

第十三条 案件的精神病司法鉴定,应当由相应的办案机关委托进行。案件的当事人、代理人、辩护诉讼代理人提出鉴定要求的,应当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由办案机关决定,办安机关同意的,由办案机关委托鉴定。

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遇到需要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案件,可以委托鉴定。

第十四条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病法鉴定的,应当通知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办公室登记备案,由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办公室统一安排,到指定的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提出鉴定委托或者鉴定申请。

第十五条 办案机关对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有异议,或者案件的当事人鉴定结论有异议并经办案机关同意的,应当由办案机关指定原鉴定组织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必要时,也可以委托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

第十六条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应当提交精神病司法鉴定委托书或者精神病司法鉴定申请书,并根据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的要求,提交下列材料:

(一)被 定人的案件情况;

(二)被鉴定人的疾病情况和病历资料;

(三)被鉴定人的个人资料;

(四)被鉴定人的社会资料;

(五)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办案机关委托鉴定的,除提交前款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被鉴定人案件有关卷宗材料。

经本市以外的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鉴定的鉴定委托或者申请,还应当提交原鉴定结论。

第十七条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应当按规定交纳鉴定费。

精神病司法鉴定费标准由北京市物价管理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在受理鉴定委托或者鉴定申请后,应当向委托机关或申请单位出具《精神病司法鉴定受理通知书》。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司法鉴定有一列情形之一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织不予受理;

(一)以个人名义申请鉴定的;

(二)不能按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提交材料和交纳鉴定费,或者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但因案件特殊无法收集到有关材料,经委托机关详细说明正当理由,由专家研究是否受理委托鉴定):

(三)已经过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鉴定的案件,但办案机关委托的除外;

(四)北京市卫生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应当在《精神病司法鉴定受理通知书》约定的鉴定日期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工作,但下列情形不计人鉴定期限内:

(一)被鉴定人、知情人(或者了解被鉴定人情况的人)没有按约定参加鉴定工作而耽误的时间;

(二)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在进行鉴定工作时,认为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单位提供的材料不足,向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单位提出补充材料要求的,自提出提交补充材料通知送达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单位之日起,至补充材料送交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织之日止;

(三)精神病司法鉴定需要其它学科会诊或者其它原因不能接受鉴定,致使鉴定无法进行的时间;

(四)被鉴定人因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接受鉴定,致使鉴定无法进行的时间。

第二十条 司法精神病鉴定组织在鉴定实施,约定预先阅卷,了解案情,作相应的社会调查。对疾病的诊断要明确,要有科学依据。对各种法定能力的评定和因果关系的评定要准确。

第二十一条 精神病司法接受组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门诊鉴定,住院鉴定或者院外鉴定等鉴定方式。

第二十二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直接鉴定,缺席鉴定及文证审定等不同鉴定种类。被鉴定人能够配合和受鉴定的,应当选择直接鉴定;被鉴定人不能够配合和接受鉴定,其他材料足以进行鉴定的,可以选择择缺席鉴定;被鉴定人死亡的,曾经过精神病司法鉴定以及其他材料足以进行鉴定的,可以选择文证审定。

第二十三条 参加精神病司法鉴定的人员应当不少于三人。

第二十四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由科主任或者医院指定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人主持。

第二十五条 参加精神病司法鉴定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单位及被鉴定人亲属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四)专家组受理。鉴定,专家组成员曾参,过同一案件鉴定。

第二十六条 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时,参加鉴定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鉴定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时应当分别记录在案。

第二十七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以《精神病司法鉴定书》的形式作出。

《精神病司法鉴定书》经鉴定人签字并加盖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的公章后生效。

第二十八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鉴定,并将《精神病司法鉴定书》送达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定申请单位。

第四章 精神病司法鉴定书

第二十九条 鉴定书的内容:

(一)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文化、职业、住址等(二)委托机关或者申请单位;

(三)鉴定案由;

(四)鉴定时间;

(五)鉴定组织名称、场所、鉴定参加人;

(六)调查材料;

(七)检查所见;

(八)分析意见;

(九)鉴定结论;

(十)鉴定人签名及鉴定组织盖章;

(十一)签发日期。

第三十条 鉴定书的要求:

(一)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二)鉴定案由应当包括主要案情,鉴定原因及鉴定目的;

(三)调查材料应当包括直接、间接调查的病。史、案情经过以及二者因果关系的资料。病史中应当包括家族史、个人史(生长发育、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生活经历及人格特征等)、婚姻生育史、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史以及审讯材料、拘押期间的表现等。调查材料要具体、详细、真实、客观,并应当注明调查对象及资料来源;

(四)检查所见应当包括躯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北京卫生局成立北京市精神病司法病鉴定办公室,履行下列检查、心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五)分析意见应当讨论与确定被鉴定人的人格、智力、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的诊断,并列出依据。

对刑事案件,应当分析案情与病情的关系, 论证被鉴定人行为当时辨认和控制能力有无受损,如有受损,还要根据法律要求, 阐明并区分行为当时是处于辨认障碍还是控制障碍,进而根据疾病情与其辨认或者控制能力受损的程度,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等级。

对民事案件,应当根据疾病诊断及社会功能受损的程度,确定被鉴定人民事活动中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进而评定其民事行为能力的等级。

对确定因果关系的案件,应当根据疾病诊断,结合被鉴定人的病因与发病基础,讨论案情与发病的关系。如果有关,则应当根据所患精神疾病的预后和转归,阐明对其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并根据检查所见,提出对病情的基本估计和进一步治疗及处理意见。

(六)鉴定结论应当包括被鉴定人姓名、病情、案情、法定能力(或者因果关系)状态及能力评定等级,并提出医疗监管建议。

第三十一条《精神病司法鉴定书》只能由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出具。

第三十二条《精神病司法鉴定书》经侦察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受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委托,北京卫生局成立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办公室,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对本市的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二)负责医疗机构设立“精神病司法鉴定专业”诊疗科目的审核;

(三)负责组织精神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考试和发证工作;

(四)组织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员培训和业务交流;

(五)负责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件的指定鉴定;

(六)对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的鉴定工作程序和鉴定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七)负责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的统计分析和汇总工作;

(八)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和北京市卫生局委托的其他任务。

第三十四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必须将每例鉴定案例的材料存档,并按规定将鉴定工作:情况报北京市精神病司法办公室。

第三十五条 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办公室聘请有关精司法鉴定人组成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专家组。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专家组的任务:

(一)为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的鉴定工作提供业务指导;

(二)协助北京市卫生局对精神病司法鉴定人资格的审核;

(三)为办案机关对重大或者疑难案件提供咨询意见;

(四)对办案机关认为有疑问的鉴定结论进行复核;

(五) 接受办案机关的委托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

(六)完成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和北京市卫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六条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从事精神病司法鉴定活动的,由北京市卫生局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处罚。

第三十七条 未取得《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非法从事精神病司法鉴定活动的,由北京市卫生局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处罚。

第三十八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北京市卫生局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的处罚: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

(二)出具的鉴定书不符合要求;

(三)不按规定保存鉴定档案材料;

精神病司法鉴定组织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北京市卫生局取消其“精神病司法鉴定”诊疗科目的,由北京市卫生局撤消其《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许可证》。

第三十九条 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北京市卫生局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暂扣或取消《精神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

(一)故意违反鉴定程序;

(二)在鉴定工作有严重失误;

(三)在鉴定工作中弄虚作假;

(四)在鉴定工作中索取贿赂。

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非法阻碍、扰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前从事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经北京市卫生局认定资格,发给《北京市司法精神病鉴定人资格证书》。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受理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按照原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

㈧ 什么叫司法

1、定义不同

司法现指检察机关或法院依照法律对民事、刑事案件进行侦察、审判;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民法一般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监督等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在国家司法中:

(1)司法是国家司法行为: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机关)、刑法执行机关,在行使调查(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的程序行为。

(2)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广义的国家司法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刑罚执行机关;狭义的国家司法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冠以中国司法)。



(8)精有司法扩展阅读:

我国司法机关职权

1、审判权: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其他国家机关不能分享。

2、检察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3、侦查权:公安机关依法行使侦查权,具有司法机关的性质。

4、特殊侦查权: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行使特殊侦查权,同样具有司法机关的性质。

㈨ 如何实现司法公正

1、法治化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内在要求。

要把法治化贯穿于人民法院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贵,切实促进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要坚持教育引导、典型引领、实践养成相结合,确保法官把法治内植于心、外践于行,真正做到信仰法律、坚守法治,端稳天平、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司法。

2、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

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要更好地统筹把握司法办案规律与信息化建设规律,推动信息化建设与司法办案的融合。

要依托信息技术深化司法公开,用全方位的公开倒逼司法能力的提升,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司法需求,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诉讼服务,让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的方便和温暖,增强群众对司法的信心。

(9)精有司法扩展阅读

防范对策:

1、加快立法进程,改革和完善审判体制,进一步贯彻规范《法官法》防止法官滥用裁判权。

2、隆法官之地位、厚法官之待遇、高法官之素质、严法官之纪律。马克思说过:“要运用法律,就需要法官”,法官的地位、待遇、素质、纪律是公正司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强化执法外部监督,充分发挥人大、社会舆论的监督制约作用,净化执法环境,、切实克服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职权非法干预主义。

4、推进司法改革,规范法官行为,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确保司法公正。

5、加大追究错案追究力度,改革和完善法院人事制度,真正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法院人事制度,使法院成为正义、平等、民主、文明、效率的司法队伍。

热点内容
陈井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12 06:36:29 浏览: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发布:2025-01-12 06:26:49 浏览:235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小抄 发布:2025-01-12 05:54:29 浏览:915
廉洁法规案例 发布:2025-01-12 04:24:50 浏览:976
杨谦教授的三商法 发布:2025-01-12 03:51:48 浏览:500
港区国安法执法与司法 发布:2025-01-12 03:27:58 浏览:688
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罚款 发布:2025-01-12 03:03:39 浏览:156
捡到东西毁坏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2 03:01:13 浏览:701
新疆流动人口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02:42:34 浏览:403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观 发布:2025-01-12 02:26:07 浏览: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