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 2022-09-25 08:24:25

Ⅰ 股权转让协议关于强制回购条款是否有效

股权转让协议中关于强制回购条款有效,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如下:

第七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扩展阅读

关于股权转让购买的情形如下:

1、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2、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3、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Ⅱ 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股东减资

按照现行《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如果公司通过违法的程序作专出减资决议,公司债权属人无法通过主张公司决议无效的方式保护自身利益。这一困境有望通过《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颁布实施得到扭转。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一条规定:“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及与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内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工、债权人等,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起诉请求确认决议无效或者有效的,应当依法受理。”

Ⅲ 银行要公司章程去哪办

有的银行开户需要章程,有的不需要的,具体所需资料:约需要3-5个工作日左右——去银行提交资料,当天下网银账户,办理常见情况:1、资料不齐,没有场地使用证明,没有红本租赁凭证,无法配合银行开户要求,可通过走渠道办理,根据不同银行,条件也有所不同,也会根据你这边自身条件合适安排支行目前可以办理:农业、中国、浦发、民生、中信,交通,招行等银行的基本户推荐:农行,浦发,中信,免年费!注:基本户、一般户、外币户均可,需法人配合到场,所需资料:执照正本,公章,私章,财务章,法人证件/到场
【拓展资料】
公司章程是指公司依法制定的、规定公司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经营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的基本文件,也是公司必备的规定公司组织及活动基本规则的书面文件。需要到公司注册地的工商局相关部门进行调取。需要携带的材料有:1、执照副本原件2、公司出具的委托书(盖公司章)3、被委托人身份证。
一、关于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法》作出突破的一些情形
根据《公司法》第12条的规定,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而且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公司章程必要记载事项,也是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约定的事项。在公司经营范围中,只要不涉及特许经营的内容,公司原则上可以从事任何的营业,这点可以从合同法司法解释中得到印证,因为《合同法司法解释(一)》规定法院不应因超越经营范围而认定合同无效,公司经营范围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弱化。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规定,依照《公司法》第13条的规定,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约定究竟是董事长还是执行董事甚至总经理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比如总经理,他是公司的高级雇员,可以不持有公司股权,因此持有公司股权并不是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前提条件。
第三个方面是关于转投资和对外担保的限制,根据《公司法》第16条的规定,公司在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要依照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且公司章程如果对投资担保的总额或者单项金额有限制的,公司在对外担保和投资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守这种规定。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公司章程对转投资和对外担保作出了限制,但如果公司的管理者在对外担保或转投资的过程中,没有遵循章程的这种规定,是否有效呢?一般而言,对外仍是有效的,对内公司或者股东可以依照章程的规定来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也就是说在效力上要做内外区分。
第四个方面是股东会的定期会议召开的时间和次数。
第五个方面是股东会的通知时间,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如果召开股东会会议,需要在召开会议前十五日内通知全体股东,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或者全体股东另有约定的除外。《公司法》在立法的价值取向上是遵循放松法律的强制性管制的原则的,授权市场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置规则,遵循约定优先的规则。
第六个方面是关于股东表决权的行使,《公司法》第42条规定,股东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比如公司章程可以约定采取人头表决,也就是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事实上,台湾地区的“公司法”就是这么规定的,它规定有限公司按照人头表决,实行一人一票,这是原则;例外则是授权公司章程规定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所以说,这个就反应出了大陆和台湾公司法的区别,大陆地区原则上是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台湾地区原则上按照人头行使表决权,但是章程规定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的除外。
第七个方面是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上面,除了公司法另有规定的以外,由公司章程进行规定。这里我想讲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的章程是否可以约定某一个股东或者董事有一票否决权。这个处理上是不一样的,法律后果也不同。在股东会上约定一票否决权法院通常判定有效。因为《公司法》规定股东会行使表决权原则上按照出资比例行使,但另有约定的除外。法律没有作出特别的禁止规定。比如上海曾经发生一起案件,法院明确支持了股东的一票否决权。但是董事会上约定一票否决权,目前为止还未有进入到法院的,但是有这样一个案件,深圳证监局在检查一家股份公司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个规定:董事会在表决的时候一人一票,但如果票数相当,董事长可以再投一票。这样的章程条款被深圳市证监局认定无效。因为《公司法》48条第3款和111条第2款规定,董事会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其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外,由公司章程规定,也就是公司章程只能针对《公司法》没有规定的进行规定。在《公司法》已经对董事会表决规定了一人一票的情况下,法律就不允许公司章程作出另外规定。虽然没有进入到法院,但是主管部门证监会的态度认为这种规定是无效的,这是关于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
第八个方面可以自由约定的是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这个由章程规定。
第九个方面就是董事会、执行董事和经理的职权,法律没有规定的,章程可以另外作出规定。
第十个方面是监事会的职工监事比例,公司法规定不能低于三分之一,这是保证劳动者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但具体的比例可以由公司章程自由规定。比如公司监事会成员由三个监事组成。那么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至少得有一人是职工监事。至于究竟是一人担任职工监事还是两人担任职工监事还是三个人都是职工监事,这个公司章程可以自由规定。
第十一个方面就是股权转让。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比如规定大家可以任意转让,都没有优先购买权;或者规定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行使优先购买权,甚至规定可以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这个由章程规定。另外对于股份公司,高管在任职期间内每年可以转让的股份数不得超过所持股份总额的25%,并且辞职后六个月内不得转让股份。刚开始我们就讲到公司章程的效力,对公司、股东、董监高均有约束力,因此,如果股份公司的章程对董监高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转让作出其他限制的,应当遵守。
第十二个方面公司章程可以做出限定的是是否排除股东的继承资格。《公司法》第75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公司章程另外规定的除外。在北京有这样一个案件,一家科技型公司由几个技术人员和一个出资方共同发起设立的,由于技术人员资金能力有限,所以占有的股份比例较小,出资方是绝对的大股东。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公司产品初具规模,逐步成型的时候,大股东发生车祸意外死亡了,他的妻子和母亲作为继承人继承了股权。但是两个人不懂这方面的技术,因此在继承股东资格后,就利用绝对控股的股东身份作出了解散公司的决议,由此发生纠纷。由于妻子和母亲在公司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也是合法的股东,所以法院在审理后只能支持妻子和母亲的请求,将公司解散。这也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如果公司想排除股东的继承,应当在章程中作出特别的规定。
第十三个方面是公司重大资产处置,法律规定公司章程可以设定重大资产的标准。多少金额的资产属于重大资产,是100万还是1000万,公司章程可以自行设定,这实际上涉及股东会和董事会及经理的分权问题,多少金额上董事会,多少金额上股东会,公司章程完全可以自行设定。
第十四个方面是关于累集投票的规定,特别是上市公司,证监会是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实行累计投票制。
第十五方面是财会报告送交股东的时间,由公司章程规定。实践当中,股东有些情况下很难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少有公司主动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每年将年度财会报告送交股东,往往需要去法院进行股东知情权诉讼。
第十六个方面是股份公司的盈余分配。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股比例进行分配,但是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进行分配的除外。而且股份公司按照章程规定还可以发行不同种类的股票,比如优先股等等。
最后一个方面是会计师事务所。具体的聘用程序和方式由公司章程来进行规定。聘请或者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力到底给董事会还是股东会,由公司章程自由规定。
《公司法》从十七个方面授权公司章程可以作出和法律规定不一致的规定。事实上,这只是法律列明的十七个方面,从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权限来讲,任何重大事项都可以由股东大会或股东会作出,只要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均可以。
刚才按照《公司法》条文的顺序对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约定的事项作出了梳理,其实这仅仅是公司法列明的十七个方面,除此之外,如果股东认为有必要,均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进行规定,只要章程约定的内容和公司法的禁止性、强制性规定不违背,那么章程规定都是有效的。而且根据《公司法》第11条规定,这个规定的内容对公司、股东、董监高均有约束力,因此,大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公司章程中进行规定。
二、公司章程条款的效力
在实践中,公司章程的一些条款的效力该怎么来认定呢?在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由的规定有这样一个案由:公司章程或章程条款撤销纠纷。这个案由后来被修改成了“公司决议纠纷”。“公司决议纠纷”下面又有两个四级案由,一个是公司决议无效纠纷,一个是公司决议可撤销纠纷。为什么作这样的调整呢?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公司决议的范围比公司章程的范围要大,所以公司决议纠纷能够涵盖公司章程纠纷。有一家公司在章程中有这样的规定,股东死亡之后,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继承人不能对股东会决议进行投票表决,只能无条件的服从股东会决议,这个条款在实践中被法院认定为无效。为什么呢?因为根据同股同权的原则,只要继承了股东资格,其就享有参与股东会和表决的权利,这个权利是不能通过章程规定排除的。所以,法院就认定,这样的规定是无效的。另外,还有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公司设监事会,但监事会主席由工会主席兼任,或者只设一名监事,监事由工会主席兼任。这种兼任的条款在实践中也常常被法院认定为无效。理由是,监事的选举分为两类,一类为职工监事,一类为股东监事。股东监事由股东会进行选举,职工监事由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来进行选举。如果直接规定工会主席兼任监事或者监事会主席,就与上述规定不一致了。工会主席是职工组成的工会推选的,那么有些职工可能没有加入到工会,如果设监事会的话,监事会主席也是由监事之间相互投票选出的。比如我设立三个监事的监事会,监事会主席就由这三个监事进行互选。这样的话它就并不必然能把工会主席选举为监事会主席。这个时候如果工会主席当选为监事会主席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我们刚刚讲到监事会中职工监事的名额至少三分之一,那么首先监事会主席能不能被职代会或者全体职工选举为职工监事这是一个问题。二、即使工会主席被职代会或者职工大会选举为职工监事了,他在三个监事的互选之中能不能被选举为监事会主席也是一个问题。所以说直接规定工会主席为监事会主席这样的一个条款法院认为选举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选举监事的程序,所以这样的条款也是被法院认定为无效。
三、股份公司的章程当中如果对股份转让作出限制,这样的限制规定到底效力如何呢?
比如说江苏的常州就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案件,公司由于股权比较分散,它在章程中就规定任何股东如果持股比例超过百分之五,你还要继续受让其他人的股权,必须经过公司的同意,否则不能受让其他股东的股权。这个条款最终被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都认定为无效。因为股份公司的股权自由转让是一个原则,法院认为这是一个强制性规则,不能突破。所以限制股份公司的股权转让的规定应当是无效的。刚才还讲到了一票否决权的规定,这里就不在重复了。还有一点就是说董事会和股东会的职权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的权利(选举董事长、聘任总经理等),如果这个时候董事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能不能通过股东会来作出决议呢?股东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来做这样的选举是不是有效?也有这样的一个案件,公司章程规定总经理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根据法律的规定应当是由董事会聘任产生的。但是这个时候公司的董事会和总经理都出现问题了,比如被抓了或者怎么样了,于是几个股东就召开了一次股东会,绝大多数股东也来了,作出决议,我们任命一个新的总经理,那么这样的一个决定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被认定为无效。法院认为股东会和董事会的职权分工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能突破。他们这个案件当时发生在广西,广西这个案件发生之后,股东就拿着作出来的决议去工商局要求备案。工商局认为根据章程的规定,董事会来选举总经理,现在通过股东会来做决议是不行的,于是不予变更。于是这些股东便作为原告起诉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直接起诉工商局。法院认为,这涉及到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如果顺畅,和股东权利是相关的。法院审查认为,股东作为行政诉讼的原告是可以的。但是,公司章程关于董事会的职权和股东会的职权分工是强制性规定,你突破了这个强制性规定就是不合法的,所以法院不支持股东的诉请。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章程修改内容带有针对性的或者歧视性的排除某个股东的权利的话,法院会以属于股东滥用股东权利从而认定这样的修改内容无效。实践中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案件,一个股东去世了,去世之后,其他股东立即召开股东会作出了一个决议,股东资格不能继承,只能按照出资多少进行现金结算退股。去世股东的继承人因不服这个决议就起诉到法院,法院认为股权能否继承在之前的公司章程中没有规定,根据《公司法》的默认规则,没有规定就是可以继承,其他股东利用表决优势作出的这样一个决议属于滥用股东权利的情形,法院认为,有针对性的明显歧视性的排除某个股东的约定是无效的。
四、章程与股东出资
现在,《公司法》对于注册资本采取的是认缴制,就是说注册资本是不需要一次到位的,你可以分期缴纳。我想讲在实务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在认缴制下面,仍然有以一些依法不具有转让特征的财产出资的。事实上,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以非货币出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以评估作价,二是可以依法转让。比如说,你的关系、你的人脉等是不可以作为出资的,但实践中这些内容确实是一种资源,可以带来经济利益。如果想用这种方式出资,操作上可能需要做一些变通处理。变通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第一个方案可以根据《公司法》第34条的规定,通过约定表决权和约定盈余分配比例的方式来实现。比如说以人脉、关系等不可转让特质的资源出资的股东可以象征性的出资,出资5000元或者10000元,但在章程中约定你具有80%的表决权,这是可以的。包括盈余分配的比例,比如你可以分配80%等等,这也是可以的。通过这样的一种约定表决权或者盈余分配比例的方式从而在事实上达到了你以人脉、关系、管理经验等资源出资的效果。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先设立一家合伙来实现,我先以自己的劳务等和你一起设立一家合伙企业,依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劳务是可以作为合伙企业的出资方式的,你设立合伙企业之后,另外货币出资的人再和这个合伙企业一起设立一家公司。这样在分配时,合理分配表决比例就可以了。
五、公司章程与股东除名
关于开除股东,作为律师也是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咨询的。那么,能不能开除呢,其实在现在的法律规定中,规定得比较少,《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规定得比较窄。只有在公司股东根本不履行出资义务或者在履行了出资义务后又抽逃出资的,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催告股东一定期限内完成出资,如果催告后仍然不出资,那么可以通过股东会决议将股东除名。公司章程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公司章程可以规定,股东不能从事与公司经营业务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公司法》的竞业禁止只针对高管,不针对股东,股东原则上可以从事与公司经营业务相一致的事情。但对一些公司而言,股东人数相对较少,股东在事实上也参与了公司的管理,这种情况下,股东如果从事与该公司业务相同的事情,就可能和公司进行竞争,这种情况下股东就可能出现竞业禁止的情况;但是如果在章程中对此不作规定,股东竞业将不会受到限制。在实践中,也有这样的一些案件,公司的章程规定如果股东与公司从事相同的业务,那么公司可以将股东除名。这样的案件发生在南京,叫祝鹃案。章程规定股东不能和公司做同样的事情,如果做同样的事情就可以解除你的股东资格,祝鹃恰恰违反了这几条的规定,最终公司依据公司章程的规定解除了祝鹃的股东资格。祝鹃不服提起了诉讼,最终的结果法院没有支持祝娟的请求,认可了公司章程可以约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解除你的股东资格。但是这样的解除是有条件的,就是公司必须要将除名股东的股权买回来,不能说无条件没收。这个案件最终上了最高法院的公报。另外,章程还可以约定股东实施了严重危害公司的行为,可以解除股东的资格。还可以约定在股东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后,解除股东的资格,如果章程中有这样的规定,这种规定也是解除股东资格的事由。另外在实践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公司,它可能会对股东具备某些资格作出特殊的规定,当你股东丧失这个资格时,公司可以依据章程的这个规定解除你的股东资格。举个例子,某某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规定,股东必须要有会计师执业资格,如果你的会计师资格被吊销的话,那么公司将会将你的股权强制收回,然后现金结算,将你除名,这个是可以得到法院支持的。其实,在《证券投资基金法》里面也有这样的规定,比如《证券投资基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公募基金的管理人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有一些行为不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的话,证监会可以责令改正,并可视情节责令其转让所持有的股份或者所控制的基金公司的股权。这种情况之下,证监会就可以强制要求你转让股权,如果这个时候你在公司章程中约定,股东出现哪些情况或者出现不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的条件的话,你的股权必须被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进行回购。这个规定也就当然合法的。还有一些章程中规定,比如你达到退休年龄了,或者说从公司离职,你就必须要交出股权,这种约定在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中比较多,这样的一些规定都是得到法院支持的。这是关于公司章程对股东除名事项作出的规定。
章程在设定股东除名事项的时候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股权平等原则,不能恶意的排除股东的权利。第二个是除名事由要具有正当性。比如股东损害公司利益、丧失行为能力等等。另外在股东除名的时候还需要用尽内部救济。比如说我向公司认缴出资100万,但是我只缴了50万。我这个时候出资当然是有瑕疵的,但这种瑕疵不是用股东除名的方式,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你可以仅仅以50万元的出资来限制我的表决权或者盈余分配权,这种限制已经能够达到对我惩戒的目的了,这个时候就不能因为这种瑕疵而直接将股东除名。再一个,作出股东除名决定的时候,要对被除名股东给予一定的公平救济,不能是直接无偿没收。你要根据现金对价来给付。
六、公司章程和优先购买权的问题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如果股权对外转让的话,其他股东是有优先购买权的,但是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那么结合《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征求意见稿,有这样几个规定可以和大家简单说一下。第一个规则是,作为有限责任公司,你的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他股东才有优先购买权;在股东之间转让,其他股东原则上没有优先购买权,但是如果章程规定在股东之间转让有优先购买权,以章程约定优先。第二个规则是,股东死亡或者在临死之前将股权赠与,由于这种行为股权的受让不是基于意思表示,不是基于合同行为,原则上其他股东无优先购买权,但章程有规定的,依照章程的规定。另外,关于能不能部分主张优先购买权,比如说我是100万的股权转让,如果按照默认的规则,你要么主张优先购买权全买,要么放弃。但是这个时候我能不能只买一半,这种情况能不能主张优先购买权,这个也是根据章程的规定,如果章程规定可以分割行使优先购买权,或者就部分股权行使优先购买权,那么法院也会予以支持。
七、法院介入公司僵局或者说调整章程适用的情形
在英国的公司法中有这样的规定,法院可以组织召开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并且在法院组织开会的情况下,可以不受章程中相关规定的约束。举个例子来讲,上海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案件,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后来增资到1亿,有9900万是浙江的一家公司增资的,原来的两个自然人股东在增资后只持股1%。但99%的股权对应的9900万没有到位,两位自然人股东于是催告浙江公司出资,但浙江的这家公司现在处于实际控制人的地位,他就不理股东的催告。后来两个自然人股东就召开股东会,作出决议,将其除名。按照章程规定的表决规则来讲的话,1%的股权显然未过半数,实际上没办法通过股东会决议。后来,两个股东将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这个决议是有效的。法院在处理的过程中认为,根据股权平等原则,只有真正出资的股东才具有表决权,没有出资的股东表决权应当受到限制,浙江这家公司未出资而且与该股东会决议的内容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表决。法院认可了这个股东会决议的法律效力,支持了两个股东的诉请。
第二个案件发生在无锡,一个股份公司控股股东和这家公司发生关联交易,欠这家公司一笔钱,这个控股股东是广东的一家公司,它就用其在海南的房产向股份公司做了抵押,以物抵债。股份公司的小股东认为房产不值这么多钱,要求公司评估,广东的这家公司不同意。小股东就起诉到法院,法院组织评估,发现海南的房产已经被海南省高院查封了,而且房产价格根本不值这么多钱,所以法院判决这个以物抵债的协议无效。协议无效后,广东的公司应当偿还所欠的公司的几千万。判下来之后,广东的公司也没有履行。小股东于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去查控股股东的财产,发现根本没有资产,控股股东只在这家公司里有股权,其他没有什么财产可供执行的。于是只能把控股股东的股份拿过来抵债,一旦抵债,股份公司必然要进行减资。减资按照程序来讲要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同意。控股股东的出资是到位的,只是后面有个关联交易,但是股东资格是没有争议的。并不能像上海的案件那样因为出资瑕疵而限制表决权,法院最终决定,为了制止股份公司的内部侵权行为,如果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三分之二的股东表决权通过来进行减资显然不具有可行性,所以法院就以裁定的方式强制这家股份公司进行减资,所以这个减资不是股东大会作出的,而是法院以裁定的方式作出,裁定减少注册资本,以减少的注册资本来收购控股股东的股权。这样就解决了控股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赔偿问题。所以现在也有这样的倾向,法院可以对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的治理以及公司的一些特殊情况做一定的干预,这种干预也是可以突破章程甚至是《公司法》的一些规定。这些形成的实践经验以后可能会在司法解释或者立法中成为立法变化的实践基础。

Ⅳ 公司章程限制股东之间转让股权的规定是否有

一、限制股权转让具体程序
(1)对公司法71条的程序予以修改。
《公司法》第71条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基于有限公司的人合性特征,法律规定股东可以在公司章程中约定不同于上述规定的股权转让程序,例如无需经过其他股东同意即可对外转让股权等。事实上,该条股权转让的程序性限制主要在于保护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但如果在公司章程中约定了与本条不同甚至不适用本条规定的条款,应视为各股东对优先购买权的另行一致约定,应当合法有效。
(2)约定股权转让的特殊程序。
因法律规定公司章程可以对股权转让另行作出约定,因此如果在公司章程中约定了股权转让需要经过其他限制性程序,只要未违反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即应当合法有效。例如,另行约定股权转让需要经过董事会通过,或需要经过董事长批准同意等增加股权转让在程序上的限制性规定的相关条款。
二、限制股权转让行为
1、限制股权转让行为的具体类型
(1)只能以特定价格转让股权股权转让的具体价格只要没有损害他人利益,理应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在公司章程中,各股东可以对股东之间相互转让股权的价格进行约定,如“以转让时评估价格作为定价依据”“按照上年度审计报告确认的净资产计算”等。但是,如果在公司章程中对股权转让的价格做出限制性规定,仅在公司的股东之间发生效力。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时,公司股东之间的内部约定不能影响对外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2)特定情形发生时必须转让股权或向指定方转让股权。
在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或需要极大程度地维持公司人员稳定性时,通常可以在公司章程中对股权转让的条件作出明确约定,或在受让方取得公司股权之时另行签订特定股权转让的限制性协议。例如“离职时需将股权转让给公司其他员工”“股权只能在公司股东之间转让”或“特定情形发生时需要将公司股权转让给总经理”等限制性约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司章程没有排除公司法第71条适用的情况下,该限制性协议仅对转让方产生约束力,其他股东仍可以按照71条的规定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而对抗转让给特定第三方的限制性协议。因此,对于公司来说,进行该等约定时应相应考虑公司章程的调整问题,或在股权转让时按照规定程序召开股东大会通过该股权转让的议案。
问题是,公司章程如果约定“股权只能在公司股东之间进行转让”,意味着如果其他股东不愿意受让股权,转让方的股权可能终无法实现转让,这是否与股东自由行使财产权利相违背?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公司章程可否同时约定“其他股东不愿意单独受让股权的,所有其他股东应当按各自持有的公司股权比例分别受让股权”呢?
(3) 股权不得转让出于对公司股权稳定性的特殊要求以及股东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实现公司利益,股东之间可能会基于公司法71条的例外规定,直接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公司股权不得转让”,或公司成立之后,公司大股东出于特殊考虑,通过召开股东大会的方式修改公司章程,约定公司股权不得转让。与上述某些限制股权转让的情形类似,该种约定直接从效果上限制了股权转让行为,该种约定是否可以认为属于公司法71条“章程另有约定除外”所包含的情形呢?
2、限制股权转让行为的限度从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29条看,“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条款过度限制股东转让股权,导致股权实质上不能转让,股东请求确认该条款无效的,应予支持。”根据这一倾向性观点,有限公司章程可以对股权转让作出各种程度的限制,但如果限制的效果导致股权终无法转让的,股东可以主张章程该等条款无效。这一观点的出发点一方面在于对股权实为财产性权利的尊重,另一方面在于对小股东权利的保护。
但都律师以为,上述观点的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有限公司章程中约定的股权转让限制程度、限制方式等与保护股东财产权利二者并不存在冲突。
首先,有限公司的“人合性”特征决定了公司章程可以约定的范围的广泛性,只要该等约定未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不应当被认定为无效。不可否认,股权是股东的财产权利,财产权利自然包含对股权的处分权。如果种种限制性规定终导致股权不能转让,也就意味着对股权处分权的剥夺,这当然是为法律所禁止的。因此讨论公司章程的限制性约定是否合理,应当考虑的不是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而是是否侵犯了股东的财产权利问题。
其次,公司成立之时公司设立之初,在股权并不分散的情况下,其人合性相对体现的为明显,此时的公司章程一般由股东共同认可而制定;公司章程变更之时,也需要通过股东大会进行表决。出于稳定公司经营之考虑,各股东一致同意在公司章程中约定禁止股权转让、某些情况下必须以特定价格受让股权以及约定某些限制性条款导致股权实质上可能会无法转让的情形,应当属于股东对其股权的自由处分范畴,不应当被认定为无效。
然后,在公司章程的约定导致股权实质上不能转让时,股东是否可以通过诉讼主张该条款无约束力?都律师以为,同意禁止转让的股东在章程适用期间如果提出该条款无效的,不应获得支持。但是,对于在股东大会上就上述相关条款的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应当视为未放弃股权的处分权,即使因为公司治理结构中表决权的限制导致公司章程中列入相应条款,该股东仍可主张对自己不产生约束力。

Ⅳ 我国现行《公司法》是什么时候生效的《公司法》目前为止共出台了哪几个集中的司法解释(列出名称)

现行公司法于年1月1日起施行。共有三个公司法专门的司法解释(具体内容可复制以下名称搜索法条及司法解释全文)。还有一个未生效的《关于新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法释〔2006〕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已于2006年3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8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5月9日起施行。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2008年5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7次会议通过法释〔2008〕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已于2008年5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9日起施行。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已于2010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法释〔2011〕3号

(2010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4次会议通过)

Ⅵ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

根据《 公司法 》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的范围包括 公司章程 、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的范围包括公司会计账簿,且不能要求复制。其实公司在经营过程当中会产生非常多的重要资料,这些资料对股东了解公司经营情况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实务中争议的核心是会计账簿是否属于 股东知情权 的范围之内,这就涉及到会计账簿的本身范围问题,关于会计账簿的范围,各地法院在认定时存在较大争议。根据《会计法》第九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会计账簿包括总帐、各种明细帐、往来账、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明细账、银行对账单交易明细及其他辅助性账簿、原始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也有一些地方法院认为,会计账簿并不包括会计凭证或者股东无必要查阅原始会计凭证,但同时认为,股东如果查阅会计账簿等后发现瑕疵,会计账簿等文件无法真实、客观反映公司资产情形或侵害 股东权利 等情形,股东可以另行主张查阅原始会计凭证。针对上述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十六条拟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 的股东起诉请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及与会计账簿记载内容有关的记账凭证或者原始凭证等材料的,应当依法受理。公司提供 证据 证明股东查阅记账凭证或者原始凭证等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应当 驳回诉讼请求 。” 我们认为,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如果股东不能对公司经营中产生的原始凭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审查,就没有办法对公司的真正经营状况进行了解,为保证股东准确了解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会计账簿应包括原始会计凭证,否则很可能使股东知情权流于形式。从上述征求意见稿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准备采纳同样观点。但我们进一步认为,应当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予以扩大,建议可以适当扩大至与影响股东行使自身权利相关的所有资料。我们的上述看法在国际上早有先例,根据美国的《示范公司法》相关规定,股东可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任何董事会议的记录、董事会委员会取代董事会代表公司所采取任何行为的记录、股东会议记录以及董事会或股东不举行会议所采取的行为的记录的摘要、公司章程、股东登记簿和公司会计记录、财务信息等材料,这种规定方式将很多与股东行使权利相关的资料包括进入可查阅的范围,建议可以作为我国制定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借鉴。从我们的实务工作经验中,公司经营的合同、纳税申报表、税务鉴证报告等资料也属于重要的财务信息,对股东行使权利有重大影响,建议可以将上述资料明确列入股东知情权的范围之中。

Ⅶ 什么是股权代持

股权代持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

Ⅷ 为什么韩国的法律司法解释用汉字

------本期内容导读------司法解释的意义,就在于将过去在现实维权或法律纠纷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新生事物以及各方争论的焦点话题,进行归纳、总结、分类,然后再予以严谨的规范并作出最终的解释,这样才有可能为下一步的判断、处理甚至是定性打好基础------以下正文详情------

当下关于个人信息盗买盗卖的现实,有两种应对观点,一种是希望大家严防死守,尽可能降低被盗用的风险。只是听听有道理,可基本没用,因为在在现代社会中,只要正常生活与交流,各种信息的对外提供与交换成为必要,止源的做法根本行不通。所以,还是另一种加强法制监管与处罚,似乎只是亡羊补牢,实际上却最是卓然有效;

自6月1日起,最高法院、检察院之前发布的“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的一些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正式实施,实际上正式意味着国家法律部门终于能够出手,对于愈演愈烈的互联网非法买卖公司人个信息的犯罪行为,开始有了扼制手段;

或许有人会问:不就是一些司法解释吗?作用能有这么大吗?那是当然。司法解释的意义,就在于将过去在现实维权或法律纠纷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新生事物以及各方争论的焦点话题,进行归纳、总结、分类,然后再予以严谨的规范并作出最终的解释,这样才有可能为下一步的判断、处理甚至是定性打好基础;

这次的司法解释中,首先是将受保护的“公民信息”作了新的解释定义,对于刑法里面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正式扩展为“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请注意这里的“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这就规避了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往往只承认书面的印刷或手写的信息,而对电子信息出现空白的情况;

正如开头所称,绝大多数的机构在起初获取公司个人信息的手段与方式都是合法的,比如我们登记会员卡要填的个人资料、比如我们网购时要填的地址信息。但是又怎么能控制对方把这些所谓“合法获取的资料用于非法目的”呢?司法解释里指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视为刑法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这里明确指出,即使合法儿得的信息,在未经被收集者同意的情况,也是不能向他人提供的;

以往我们声讨、谴责的对象往往是非法偷盗、以及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人,认为这类人是在违法犯罪,而在这次的司法解释里更是指出: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三款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卖信息是犯罪,买信息同样是非法;

更具意义的是,这次的司法解释里,对于非常买卖公司个人信息,并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作为非常具有操作意义的解释:这里面,包括有“信息被用于犯罪”、“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其它信息五千条以上的”、“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我们暂且不去评判这些标准的分类、数值是否合理,但它至少给予我们在今后判断、评价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性质与危害时,具有一系列可以参考、可以依照的新标准,这里的实践意义绝对重要;

对于非法买卖公民信息的行为,最大的悲哀在于违法犯罪者自已不以为然,又或者并不清楚自己所做所为的严重程度。就在几天前,浙江公安破获了一起与苹果中国公司内部职工相关的公民信息盗卖案,相信这里就会不少当事人,会认为拷贝、查询一些数据化的内容算什么?卖一些信息也算是自己“生财有道”。而现在,只要参照这次的司法解释,相信相关当事人才会明白,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哪些点,触碰到了哪些“情节严重”的标准,最终自己会受到多大的惩罚;

同样,所有涉及到正常的对予用户个人信息收集获取的公司、机构,更有必要在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技术隔离措施,降低并减少员工接触第一手资料、并有可能去获取、出卖信息的可能性。这就像最初的通信公司内部,用户的短信内容都是随便查询的,后来一步步地建立技术封装、权限隔离的措施。之后关于手机用户短信泄密事件也就很少见了。

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草案

(征求意见稿)

将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收购本公司股份:

(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三)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五)上市公司为配合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的发行,用于股权转换的;

(六)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信用及股东权益所必需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公司因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经股东大会决议。公司因前款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授权,经董事会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并经全体董事过半数同意,收购不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百分之十的股份。

公司依照第一款规定收购本公司股份后,属于第(一)项情形的,应当自收购之日起十日内注销;属于第(二)项、第(四)项情形的,应当在六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属于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情形的,可以转让、注销或者将股份以库存方式持有,以库存方式持有的,持有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本决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Ⅹ 公司法股东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吗

一、 公司法 股东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吗? 参照民法和 合同法 的相关理论,总结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公司股东会决议效力的判例,公司股东会决议的效力分为如下种类: 1、按照是否形成合意(即区分股东会决议是否成立),分为成立和不成立两类; 2、成立的股东会决议按照是否生效,区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类; 3、有效的股东会决议按照其效力是否存在瑕疵,分为可撤销的股东会决议和不可撤销的股东会决议。即股东会决议的效力实际有四种情况:不成立、成立但无效、成立但可撤销、成立且有效。 根据上述分类,司法实践中,关于股东会决议的效力产生的争议主要包括三类:股东会决议是否成立、股东会决议是否无效、股东会决议是否可撤销。 《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 法规 的无效。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 公司章程 ,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股东依照前款规定提起 诉讼 的,人民法院可以应公司的请求,要求股东提供相应担保。 公司根据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已办理变更登记的,人民法院宣告该决议无效或者撤销该决议后,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撤销变更登记。 二、股东会决议不成立的判断 我国《公司法》并未明确规定股东会决议不成立的情形。但按照我国民法的相关理论,“作出股东会决议”这一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其成立的条件为: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其中3项条件属于股东会决议无效的情形,详见本函“无效股东会决议的判定”部分)。因此,除3项条件外,“作出股东会决议”这一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符合主体适格(即由股东会作出且在股东会权限内)、意思表示真实(即真实意思表示是作出股东会决议)的条件。 根据上述条件,司法实践中,不成立的股东会决议主要有以下两类,共五种情形: (一)主体不适格的股东会决议 1、未召开股东会作出的股东会决议(法律规定可以不召开的除外) (1)相关法律规定 《公司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对前款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 (2)法律规定的含义 根据上述《公司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股东会行使职权的方式为召开股东会,未召开股东会而形成股东会决议的,应当认定为并非股东会在行使职权,而是股东个人在行使职权。当然,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属于例外情形。 因此,除有限公司的股东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外,其他情形要作出股东会决议,必须召集股东会(但股东会的召开形式不一定为面对面会议)。若未召集股东会的,该等股东会决议作出的主体实际并非公司的股东会,应当认定为不成立的股东会决议。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实际支持了该观点。其认为未召集股东会而形成的股东会决议无效,是由于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将未成立的股东会决议当做无效处理,该类决议的性质实际是未成立的股东会决议。 2、并非股东会作出的股东会决议 认定一个会议系股东会的基本标准为: (1)股东会由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约定的人召集; (2)意思表示应当为召集股东会而非其他。 在公司召开股东大会进行决议时,股东行使权力参与决议权应当根据大会全体人员的意见进行表决。不成立的决议将会作为无效,不去执行。股东大会的召开也是尊重全体股东的意见,实现公平公正,促进公司重大决定的合理性以及有效实施。会议内容也应当提前进行准备。

热点内容
司法部工资 发布:2024-11-09 09:45:05 浏览:817
相关行政法原则 发布:2024-11-09 09:30:19 浏览:136
人大法律顾问制度 发布:2024-11-09 09:05:45 浏览:332
法律顾问机制意义 发布:2024-11-09 08:39:23 浏览:197
法院援助中心 发布:2024-11-09 08:00:34 浏览:883
佰仟金融分期合同条例 发布:2024-11-09 07:28:35 浏览:958
迈瑞法规注册 发布:2024-11-09 06:52:49 浏览:245
2婚婚姻法 发布:2024-11-09 06:13:55 浏览:189
新闻伦理与法规自考 发布:2024-11-09 06:07:21 浏览:224
婚姻法54年 发布:2024-11-09 06:07:18 浏览: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