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则出生时间

民法通则出生时间

发布时间: 2020-12-26 16:27:34

1.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民法对出生时间的确定

我国民法关于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开始时间,规定在民法通则第9条中。该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对吗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而民事行为能力因不同主体有所不同。对公民,主要有两个:一是年龄;二是精神状态。一般而言,公民的意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健全的,因此年龄可以作为判断的标准之一。

但完全以年龄作为判断标准有失偏颇,因为有些人即使达到成人年龄,但由于智力低或精神不正常,仍不能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对法人和其他组织,则以其成立时间和注销时间作为判断标准。

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根据该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公民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时间与其生命的存续时间是完全一致的。

《民法总则》规定,18周岁是自然人成年的界限。对于16周岁以上而不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法律将之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2条还对“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认定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民法通则出生时间扩展阅读

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现行规定):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3. 民法总则出生日期是如何确定的

出生证明为准。
《民法通则意见》第1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的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

4. 中国民法是如何判断公民出生和死的标准

在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登记。

5. 7、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 A.出生 B.10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A.出生。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回,承担民事义务,公民答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根据《民法通则》:

第九条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条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民法通则出生时间扩展阅读:

《民法通则》关于民事权利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八周[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第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6. 2017.10.1日生效的民法通则对公民出生年龄认定是法律。所有部委对人的出生年龄认定必须依法

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没有规定公民出生、及年龄的认定办法,回只是规定了“答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7. 由《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可知,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9条却说,公民从出生时

不矛盾抄的,因为这两个袭法条的核心词汇不一样,第九条说的是“民事权利能力”,而第十二条说的是“民事行为能力”,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其中,前者【权利能力】是天生就拥有的,但是后者【行为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之后才拥有。

8. 根据 民法通则 的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有没有例外情况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年龄较小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限制能力行为人,其民事活动需要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才可进行。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条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二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8)民法通则出生时间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亲属;

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9. 我国《民法通则》赋予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止,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被称为自然人的(

您好,我国《民法通则》赋予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止,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专担民事义务属的资格被称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民法通则》第九条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热点内容
2020年中级经济法晨阳笔记百度云 发布:2025-02-13 19:13:06 浏览:600
条例将15 发布:2025-02-13 19:01:08 浏览:209
高淳县司法局 发布:2025-02-13 18:57:20 浏览:813
劳动法怀孕生产可以休多久 发布:2025-02-13 18:55:48 浏览:910
肖建雄律师 发布:2025-02-13 18:39:02 浏览:72
法治宣讲主持词 发布:2025-02-13 18:20:04 浏览:340
安阳燃煤条例 发布:2025-02-13 18:16:39 浏览:282
民事诉讼法诉讼双方 发布:2025-02-13 17:41:19 浏览:214
商洛司法鉴定 发布:2025-02-13 17:14:45 浏览:265
刑法解释的原则 发布:2025-02-13 16:37:43 浏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