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黄薇
㈠ 2020民法典编纂热点问题:护航美好生活
【导读】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要求以来,从立法机关到法律实务部门,从专家学者到社会公众,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的编纂,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2020民法典编纂热点问题:护航美好生活。
以人为本,完善法律体系:
“民法典的编纂紧密围绕基本民事权利的确立、实现、保障和救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法律制度体系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表示。
王俊峰认为,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从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关系和谐稳定出发,对紧急情况下财产征用、有关合同权利义务、物业服务企业职责和业主义务、侵权责任等条款,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将民事权利法定化、法定权利具体化,在总结既往立法经验基础上有许多新的突破,亮点很多。
以社会普遍关注的“高空抛物坠物”伤人事件为例,侵权责任编草案明确了各方责任的划分,对于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同时,还规定了建筑物管理人应当履行安全保障义务以及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这有利于充分保障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引导公民自觉提升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王俊峰说。
民法典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重要权利。王俊峰认为,这是民法典的重大创新,体现了国家对加强人格权保护的重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呼声。人格权编草案三审稿将“隐私”定义为“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扩大了隐私权保护范围;将同样具有识别特定自然人功能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使个人信息保护更加全面、严谨、细微。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婚姻家庭纠纷逐渐增多,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规定了离婚冷静期制度。“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尽可能挽救当事人的婚姻,避免当事人因为一时冲动而草率离婚,并强化当事人的家庭责任感,维护和促进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王俊峰表示,承载着人民期待、凝结着几代法律人梦想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也必将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汇集众智,各方高度认可: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一项重大立法任务。根据工作安排,民法典编纂采取“两步走”,即首先制定民法总则,其次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最终形成统一的民法典。面对这部“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立法机关是如何“精雕细琢”的?
“民法典的立法过程是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动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主任黄薇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自2015年启动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具体部署,立法工作机构认真开展研究,广泛深入调研,采取多种形式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对草案进行完善。
“汇集众智”是民法典编纂中一个明显的特点。黄薇举例说,在婚姻家庭编起草过程中,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法定婚龄问题,除认真研究各方面意见建议外,为进一步提高立法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立法工作机构还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公民的结婚意向年龄开展专项调查。
事实上,相关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立法工作机构均通过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开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据初步统计,自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常委会审议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7次公布各分编及民法典草案,累计收到410349人提出的951607条意见建议。针对这些意见建议所涉及的问题,立法工作机构认真研究,并在草案修改过程中加以体现。
立法要实事求是,符合社会实际。黄薇介绍,立法工作机构多次赴地方开展立法调研,听取地方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的意见建议。在民法总则起草和民法典各分编编纂过程中,多次赴不同地方开展立法调研,召开座谈会,深入小区、居委会、企业、高校等基层一线,听取意见建议,并认真加以吸收。与此同时,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还成立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中国社科院、中国法学会参加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编纂过程中,如何完善高空抛物坠物的相关规则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黄薇说,针对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频发、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状况,立法工作机构在原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国外有关立法规定,召开由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代表等各方参加的座谈会,并赴有关地方进行专题调研,最终对草案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完善,取得了各方的高度认可。
编纂法典,填补立法空白: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说,制定中国自己的民法典,是几代民法学者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就要实现了——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审议民法典草案。
“这是新中国立法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王利明说,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具有基础性的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草案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7编,立足中国实践、借鉴吸收各国立法经验、体现了我国民事立法的应有水平。
据王利明介绍,我国立法机关曾多次启动制定民法典,但因为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对民法典制定采取了“先零售后批发”的策略,也就是先制定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单行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编纂民法典。但编纂民法典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要用科学合理的、富有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的体系来整合现有民事单行法的全部内容,并填补一些领域的立法空白。
“法典化有助于解决单行法律不全面、不系统、不协调等问题,解决顾此失彼的法律冲突。”王利明说,编纂民法典对司法机关来说,将提供全面、权威、系统的裁判规则;对公众来说,将指引和规范各种各样的民事行为。
“民法典草案单独设立人格权编,是我国民法典编纂的一大亮点。它适应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人格权保护的需要,回应了当前人格权保护面临的各种挑战,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智慧。”王利明举例说,民法典草案建立了对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由法院对侵害人格权的行为及时发布禁令,有利于及时救济受害人。
王利明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决定后,立法机关做了大量工作,法学界、法律界积极建言献策、襄助立法。民法典各编都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修改,目前,完整的民法典草案已经成熟。编纂民法典是为民立法,把人民愿望置于首位,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期待民法典早日颁行,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制度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奠定基石,保障经济发展:
“民法典为法院做好民商事审判执行提供了基本遵循。”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基本法地位,是促进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法律基石,也是法院审理和执行民商事案件最重要的实体法依据。
通过编纂民法典,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的基本规则,既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也在供给侧为人民法院做好民商事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了全面详实的法律依据。“民法典是一部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为人民法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基本指引。”刘贵祥说,民法典调整和规范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以权利为本位,系统规定了权利确认规则、权利行使规则和权利保护规则。例如,民法总则第五章对民事权利作出了具体规定,通过对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产权等民事权利的一一列举,凸显了对民事权利的尊重,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
“民法典鲜明体现和弘扬了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时又是健全市场秩序,维护交易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法律。”刘贵祥说,例如,诚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民法之所以能够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就在于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经济。民法典草案在总则编中倡导诚信的价值原则,同时在物权编、合同编的许多具体条款中建立起诚信导向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既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司法审判和执行指引,也营造诚信价值观的法治环境。
在刘贵祥看来,民法典与国家其他领域的法律规范一起,共同支撑着国家治理体系。通过民法典编纂,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法律规范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也为不断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多元司法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依据和规则支撑。
㈡ 诉讼时效中断后再次中断
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 诉讼时效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的规定中断后,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出现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的中断事由,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
权利人向义务人的代理人、财产代管人或者遗产管理人等提出履行请求的,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后再次中断,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的扩大解释。
1) 是什么
指诉讼时效期间内,发生法律规定的特定事由,使已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消灭(不再作数),重新计算诉讼时效的制度。
2) 法律效果
诉讼时效从中断或有关程序程序终结时,重新起算。
3) 为什么这么规定?
规定诉讼时效的制度原因是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交易秩序和安全,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躺在权利上睡大觉”的人,在时效经过时,不予保护。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均直接或间接地与权利人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有关,权利人并非“躺在权利上睡大觉”的人,其已经在及时行使权利,中断的规定,是对权利人积极行权的“褒奖”。
4) 法律规定的事由及重新起算时间
a. 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请求时)
b.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同意时)
c. 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诉讼或仲裁程序终结时,如判决、裁定撤诉)
d. 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如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出保护其民事权利时,或向公检法报案或控告时等)
民法典总则编解释明确规定,权利人向义务人的代理人、财产代管人或者遗产管理人等提出履行请求的,也可以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2022)陕10民终22号
被上诉人曾于2016年12月22日、2018年12月25日向上诉人发出律师函和催款函,要求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利息及违约金。上诉人在收到律师函、催款函后也予以回复,并在复函中要求被上诉人及时派员前来协商解决,故本案存在诉讼时效中断情形。上诉人认为被上诉人2018年12月25日的催款函是以项目部的名义作出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以此认为诉讼时效中断。对此,本院认为,被上诉人承揽案涉工程后成立项目部,代表上诉人实施工程建设,其就工程涉及的未付款项向上诉人催要并无不当。因此,上诉人认为被上诉人主张权利超过诉讼时效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采纳。
参考资料:
黄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及使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0年7月。
㈢ 附不可能成就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五十八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第二十四条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不可能发生,当事人约定为生效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事法律行为不发生效力;当事人约定为解除条件的,应当认定未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失效,依照民法典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认定。
附不可能成就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1) 条件为双方约定一致的内容。
2) 条件是否成就将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3) 条件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实,发生与否存在客观上的不确定性。意味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不可能发生的条件不可以。
4) 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实应为合法事实。如伤害他人的事实不可以作为条件。
5) 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允许其设条件。
1) 分类标准:条件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消灭为标准
2) 分为生效条件、解除条件。
a. 生效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后不生效。条件成就,民事法律行为成就;条件不成就,民事法律行为不生效。
b. 解除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后即已生效。条件成就,民事法律行为失效;条件不成就,民事法律行为继续有效。
3) 不论为生效条件还是解除条件,条件成就前,民事法律行为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
a. 生效条件成就前的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任意变更、撤销民事法律行为,对民事法律行为生效享有期待权。
b. 解除条件生效前的法律效力:民事法律行为本身有效;当事人享有条件成就后民事法律行为归于消灭的期待权。
1) 尽管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应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但社会生活中存在约定所附条件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实。此时,如何确定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法典未直接规定。总则编解释就此作出了规定。视条件分类的不同而不同。
a. 约定为不可能成就的生效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不发生效力。后续如何处理适用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
b. 约定为不可能成就的解除条件:民事法律行为视为未附条件,是否失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定。
2) 为什么这么规定?
通过探讨当事人为什么作出这样的意思表示而确定。附不可能成就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探求当事人的真意,实际是不想让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如张三说,假如李四把倒到地上的水全部都收回盆里,给李四10万元。按常识判断,“覆水难收”,条件不可能成就,张三的承诺虽然成立,但不发生效力。附不可能成就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后即已生效,因条件不可能成就,民事法律行为会始终有效,相当于没有附条件。至于是否失效,是另外一个问题,需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另行认定。
(2021)辽74民终112号
2016年4月5日曲喜臣通过建行转账给吴万香10万元,曲喜民通过工商银行转账给吴万香10万元,当日季瑞出具收条,内容为“今收到曲喜民贰拾万整(200000),盘锦工地第一次拨款返回贰拾万元现金,收款人季瑞”。
法院认为,盘锦工地是否拨款、何时拨款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且与本案民间借贷关系并无必然联系,就目前而言属于无法实现的条件,不应作为本案中还款行为的所附条件。双方关于收条中“盘锦工地第一次拨款返回贰拾万元现金”的约定,既不是对合同效力设定条件,不涉及合同效力的问题,也未对还款附加条件,而是对还款期限的约定。在季瑞书写收条前,双方之间已经产生了债权债务关系,付款义务是根据债权债务关系而发生。因季瑞何时还款并无明确的期限,属双方对履行期限约定不明,且双方对履行期限不能协商解决,故曲喜民有权随时要求季瑞还款。
(2022)辽02民终108号
原告起诉被告,要求被告向原告偿还借款本金1万元及利息(自起诉之日至款项还清之日,按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
法院认为,即使原告的款项实际支付给被告,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关系,但原告在被告提供的借条下方书写“因存在小满金服人民币陆万元,只有此款返还时我才能还清壹万元整”,也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双方约定的付款条件尚未成就,原告要求被告还款也缺乏事实依据。
参考资料:
黄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及使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0年7月。
郭锋、陈龙业、蒋家棣、刘婷,《关于适用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㈣ 《民法典》谁可以学普通人能买到吗
《民法典》全国人民都要学习。民法典可以在网上购买,也可以在书店购买。两会期间《专民法典》出炉属,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人们称之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也就是说,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典法共7编,即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共1260条。
这部法典非常细致,甚至渗入到了我们生活里的一个个细节之中;比如“民法典”中明确的“婚前不如实告知对方自己患有疾病,婚姻可撤销”这一条,比《婚姻法》中规定的“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如有严重的精神病,重症智力低下和患有其他类型的传染病、遗传性疾病而未治愈的是不能结婚的”有了明显的进步;再比如《民法典》这次将“文字、图像”也纳入到了性骚扰的认定范围之中,可以说是完善了先前防止性骚扰的有关规定;再有前天电视采访中专家说的“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是给“见义勇为者免责”、还有“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保护个人信息”以及“遗嘱形式的增加”等等,这在《民法典》中都有。
㈤ 上海市消保委称薇娅带货的面包所含能量比宣传的多出 40%,带货产品出问题明星需承担哪些责任
最近关于薇娅带货问题频频登上热搜,8月30日,上海消保委员会对网红主播薇娅带货的田园主义全麦面包进行了测试,发现这款产品与宣传真实性严重不符。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而且还体现了商家不诚信的表现。
最后一定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因为整个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法律的监管和保护,如果自己推荐的产品或者是带货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就要严格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保重自己,之后的选品更加谨慎,更加专业,有很多网红主播不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自己明明知道已经出现了法律问题,却还在一意孤行,那么结果就是自己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