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韩国民法典

韩国民法典

发布时间: 2020-12-17 13:01:49

Ⅰ 物权变动模式的物权变动模式的分类

物权变动模式大体上分为两种,即意思主义和形式主义模式。
(一)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所谓意思主义,就是指依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如当事人达成合意)即可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除此之外不再需要其他的要件。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可分为绝对意思主义和相对意思主义,前者是指物权仅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可发生绝对的移转效力,意思主义的确立是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制定为标志。其立法学者把合同视为当事人间的法律,将契约自由的民法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强调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必须是最低限度的,正如孙鹏先生指出“《法国民法典》最初奉行的是‘绝对意思主义’,公示手段对物权变动没有任何意义”。但由于该模式使物权变动的公示性特征丧失殆尽,有违物权的可支配性特征,现今已没有国家采取此例。后者是指买卖契约有效成立时,所有权即行移转,但非经登记(不动产)或交付(动产)的物权,只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不得对抗第三人。由于“绝对意思主义”的弊害,法国民法典的登记规定招致各方面的批判,终于1855年将登记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对抗第三人的条件,公示对抗主义(相对意思主义)模式在法国最终形成。法国这一模式为后来的日本所接受,其《民法典》第177、178条即是非经登记(不动产)或交付(动产),不得以之对抗第三人之规定。
(二)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所谓形式主义,则是指物权变动除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又可分为物权形式主义的变动模式和债权形式主义的变动模式。前者是指物权变动需要一个单独的物权行为,才能导致物权的变动。即认为物权变动仅有债权法上的意思表示还不够,还需有当事人独立的物权合意,并且这种合意需通过一种法定的外在形式——交付或登记——表现出来,物权才发生变动。后者是指物权因法律行为发生变动时,当事人除了债权合意外,还必须履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方式。就是在承认债权意思的同时,承认物权变动的公示原则。
德国法为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的代表。比法国民法典晚近一个世纪的德国民法典之所以采取了与法国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一方面是随着民法理论的深入,实务中法国民法中的“同一主义”缺陷的逐渐暴露,德国采取了与法国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另一方面是深受罗马法查士丁尼《学说汇纂》的影响,德国采取了物权形式主义。采用这一模式与著名的民法学者萨维尼提出的物权行为理论有关,萨维尼以物权交易中的交付行为为例子,提出了与传统的债权行为相对的物权行为理论,最著名的一段是:“私法契约是最复杂常见的……交付是一种真正的契约,因为它具备契约的全部特征:它包括双方当事人对占有物和所有物转移的意思表示,行为人据之确定彼此间法律关系。仅该意思表示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交付还不够,因此还必须加上物的实际占有取得作为其外在的行为,但这些都不能否定其本质是契约。比如一幢房屋的买卖,人们习惯上想到它是债法上的买卖,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人们都忘记了,随后而来的交付也是一项契约,而且是一项真正的契约,的确,只有通过交付它才能完成交易。……在诸如向乞讨者施舍的场合里,包含着真正的契约,既存在着让与和受领的意思合意,然而在这里却不存在着任何债权,所有这些事例不正是说明了物权契约的存在吗?”
在这一基础上,德国法学界将物权行为从动产交付扩大到不动产登记以及其他法定形式,认为物权变动仅有债权法上的意思表示还不够,还需有当事人独立的物权合意,这种物权合意是在双方订立债权契约之后又形成的单独就物权变动的合意。并且这种合意需通过一种法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物权才发生变动。这样一来,便产生了物权公示制度,将物权的归属和变动的状态展示给世人,从而保护交易安全。
根据这一模式,区分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而物权行为是处分行为的一部分。债权法上的合意产生负担行为,物权法上的合意产生处分行为,因此物权法上的合意是物权变动的真正原因。物权变动之时不在负担行为生效之时,而在处分行为生效之时。如《德国民法典》第873条第1款:“为转让土地的所有权,为以某项权利对土地设定负担,以及为转让此种权利或者对此种权利设定负担,权利人和相对人之间必须达成关于发生权利变更的合意,并且必须将权利的变更登记到土地登记簿中,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921条:“为转让动产的所有权,所有人必须将该物交付给取得人,并且所有人和取得人必须达成关于所有权应移转的合意。取得人正在占有该物的,只需要有关于所有权移转的合意即为足够。”
债权形式主义的变动模式认为发生物权变动,不仅需要债权法上的意思表示,还须履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方式,即公示为物权变动的成立或生效要件。一方面,它区分债权变动与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基础,认为当事人之间生效的债权合同仅能引起债权变动的法律效果。生效的债权合同结合交付或者登记手续的办理,方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这与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不同。另一方面,它并不认可在债权合同之外,另有一独立存在的,专以引起物权变动为使命的物权合同,认为无论交付抑或登记手续的办理都是事实行为。经由此类公示方法的采用,实现合同的交易目的——引起物权变动法律效果的发生。最典型的是《奥地利民法典》(1811)、《瑞士民法典》(1912)以及1958年制定的《韩国民法典》。
毫无疑问,各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都是其本国长期历史传统、社会生活实践与法学理论研究相互融合的产物,自有其合理之处。

Ⅱ 为什么离婚就要把老公财产判给老婆

现在不是了
夫妻财产制与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夫妻财产制也称为婚姻财产制,是指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其内容包括夫妻婚前、婚后财产所有权及其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应承担的财产责任。一、我国夫妻财产制的演变与进步我国古代是属父权家族制度,妻为夫权所支配,妻在社会上、经济上均无独立、平等地位。通常采用家庭成员同居共财制,没有独立的夫妻财产制。夫妻财产制度最早源于古罗马,如罗马市民法即采用统一财产制,妻子的一切财产归丈夫所有;万民法即采用夫妻财产分别制,但由丈夫管理妻子的财产。妻子的财产多是指妆奁,也即嫁妆。古英国曾采用过的财产制度为吸收财产制,即妻在婚前、婚后财产取得均为丈夫所有。夫妻财产制进步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之立法,最大特点是承认妻的独立人格及财产所有权,及主张夫妻财产关系为夫妻财产契约关系。采用的财产制度有统一财产制、共同财产制、联合财产制、分割财产制及妆奁制。而现代各国夫妻财产制多采用共同财产制与分别财产制。也可称为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婚前财产制。夫妻财产制的性质和特点往往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如我国50年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仅规定了一条,即“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80年婚姻法明确了夫妻财产共同所有,并引进了约定财产制度,即“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我们回忆一下,50年代是以供给制、大锅饭为主,60年代是困难时期,70年代是文化大革命,人们的私有财产是有限的,80年代经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婚前婚后财产也随之增加。50年代到70年代那段时期,人们结婚时,两条被子抱在一起就是所有财产,不会让人奇怪;70年代到80年代,人们的婚前婚后财产已从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发展为电视机、音响、冰箱、摩托车;到9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物质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婚前婚后财产是房子、车子、票子;从万元户、百万元户到千万元户,甚至亿万元户;从替人打工到雇人打工,或拥有相当规模的工厂、商店、公司等。当然,也有经济十分贫困的夫妻,但完善夫妻财产制度仍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应具有前瞻性。婚姻法修正案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较现行婚姻法具体和明确,及完善了夫妻财产制度,采用了法定财产制,个人特有财产制、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财产制度。1、法定财产制,也被称为婚后共同所有财产制,包含工资、奖金、经营活动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等方面;2、个人特有财产制,包含婚前财产,因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个人接受遗嘱、赠与的财产,专用生活用品等方面;3、约定财产制,主要指夫妻对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进行约定是共同所有或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还是部分各自所有。对约定财产制,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约定财产制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无效;二是夫妻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凡是欺诈胁迫的协议无效;三是书面约定财产协议书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并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四是夫妻签订约定财产协议书,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债权人),有义务告知第三人;五是约定财产制的签订采用自愿原则。有建议对约定财产进行强制性公证;也有较多的专家认为增加婚前婚后财产登记制度,财产协议书公证采取自愿原则,以节约婚姻成本。二、修正案对离婚后财产分割原则的规定与缺陷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建立最大限度的体现了男女平等,个人所有权的公平原则,及对弱者保护原则。现行婚姻法对离婚财产分割的规定是采取“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利益的原则判决。对共有财产分割的原则通常是各占50%。修正案最引人注目的规定是采用了广东省公检法司近期制定的《关于处理婚姻关系中违法犯罪行为及财产问题的意见》中的离婚过错赔偿责任。多数专家和公众认为引进过错(失)赔偿责任,将更有力于保护弱者,也即对离婚妇女和儿童的特殊保护。修正案离婚过错赔偿责任仅限于因重婚、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原因导致的离婚,无过错(失)方有权请求赔偿。根据法国、奥地利、日本、韩国民法典采用重大过失,请求慰抚金的规定,有不少专家认为,新婚姻法应借鉴慰抚金的规定对过错赔偿责任范围的规定扩大到如赌博、吸毒等重大过错,以保护无过错(失)一方,至少使被伤害一方及跟随生活的子女不低于原来的生活水平。修正案与现行婚姻法不同的另一点在于规定了一方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可以向另一方请求补偿。而现行婚姻法规定,只是“帮助”,但往往是很多情况是需要帮助而得不到帮助,形同虚设。其次,修正案而将最高法1993年11月3日《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后的若干具体意见》中的房屋所有权转制规定引入进修正案,但明显是个缺陷。“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住房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视为夫妻的共同财产”的规定,显然没有立法根据。其一是设置婚前财产属个人所有,对没有约定放弃的,就没有理由强制将所有权人的个人婚前财产转制为共有财产;其二是所有权的取得只能是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强制转移婚前财产没有根据;其三是个人婚前所有财产与婚后共有财产应分别对待,才能体现夫妻财产制的公平原则。也才能鼓励、提倡婚姻的双方以劳动创造财富及积累婚后财产。如一方婚前房屋,婚后经双方改建、扩大的,那么离婚财产分割时,应首先排除原有房屋部分(或价值)后,再分割夫妻双方改建、扩大的部分。对此需解释的是,法律并不反对保护弱者,但维护弱者利益必须合法。对妇女的保护可以从其他方面给以保护,例如通过救济、补助方式,还可以通过立法裁判房屋居住权或使用权,给无经济能力、无房居住的妇女。保护弱者的权益。其次,由于我国传统的习惯,男女结婚时通常是男方购置、准备住房和大件生活、消费用品,女方一般购买、准备床上用品等,显然女方财产属于易消耗的财产,因此,离婚夫妻的财产分割必须考虑这一特征给以补偿,以示财产分割公平。此外,人们结婚时,也可预先对房屋等重大生产资料协商约定。参考资料:《正义网》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日报主办

Ⅲ 物权效力的请求效力

物权的请求效力亦称物权请求权或物上请求权,但物上请求权这一称谓停留在表象上,未点出请求权的物权基础,因为一物之上还可以存在债权请求权,故不如称物权请求权准确。所谓物权请求权是指物权人之物权受到他人侵害或者存在妨害之虞时,物权人为了使物权正常行使,排除侵害干扰,有权请求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使其物权回复到原有的圆满正常状态的权利。物权请求权虽然不是物权本身的权能,但却是保障物权行使并与物权不能分离的权利。近代以来,物权请求权逐渐成为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物权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韩国民法典》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皆设立了物权请求权制度。我国《物权法》在第三章关于物权的保护条款中规定了物权请求权的效力。
物权请求权是由一系列权利组成的权利群,其划分的依据是物权遭受侵害或妨害的事实类型,即产生某种侵害或妨害的行为与结果,法律即赋予物权人相应的请求权。按照通说,物权请求权包括:(1)确认物权请求权,即因物权的归属或内容发生争议,物权人请求国家裁判机关确认其权利。(2)返还原物请求权,即物权标的被他人非法占有致使权利人不能支配时,权利人有权请求非法占有人返还被他人非法占有之物。(3)排除妨害请求权,即物权人虽未丧失对物之占有,但他人之行为现实地妨害了物权的正常行使,便可要求妨害人去除妨害以顺利行使物权。(4)消除危险请求权,或称预防妨害请求权,指物权之行使可能遭受将来的妨害时,物权人有权请求消除这一危险,以维持物权的圆满安全状态,针对的是并未现实发生而是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害。(5)恢复原状请求权,指物权的标的物遭受毁损且有恢复之可能,权利人可请求义务人实施特定行为以让被损之物回复到原有状态。学界对恢复原状请求权存有不同见解,有学者认为该请求权应为债权请求权,因实施恢复原状的行为会使义务人损失利益。

Ⅳ 男女双方离婚后,家庭财产如何处理

原则上,离婚后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均分,夫妻二人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若双方对财回产分割有约定的答,应当按照双方的约定分割财产。《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Ⅳ 离婚后财产分割问题

关键是证据,上法庭最抄重要是证袭据,两老结婚的时间点,老头卖房的时间点,老太买房的时间点,老太女儿出资的证明.
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情楼主没有提供,比如说现在两老所住房子的归属,所以很难给意见的,首先的目标是保住女儿出钱买的房,再看怎样从老头那边抠点钱过来,但也比较有难度!

Ⅵ 物权变动的变动模式

债权意思主义
债权意思主义是指法律认定以债权法上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直接引起物权变动,如《法国民法典》第1583条规定,物权随着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变动。法典实施50年后,在1855年制定的《不动产登记法》规定物权变动不登记不能对抗第三人。这种立法体例把不动产登记作为对抗的效力,而且只针对不动产。
登记对抗主义
19世纪末期,日本制定民法典借鉴了法国的做法,进一步明确规定,把不动产登记扩大到动产领域。《日本民法典》第176条规定,物权变动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为生效;第178条规定,不动产不登记,动产不交付,不得对抗第三人。
公示要件主义
即债权形式主义。典型的为奥地利的物权变动模式,当物权因法律行为发生变动时,当事人除了有债权合意之外,尚需要进行登记或者交付的法定方式,即进行公示,方发生效力。如《韩国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在不动产场合,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的取得、丧失及变更,非经登记,不生效力。关于动产物权之让与,非将动产交付,不生效力。”
物权形式主义
德国法的物权变动模式以物权意思表示作为本质,以登记或交付作为外在形式。从立法模式上来看,意思主义以债权的意思作为物权变动的依据,产生物权与债权划分不清的弊端,也存在两种权利的本质划分不清的问题,德国的做法较为理想。该理论也称“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即物权行为的成立及有效不受债权行为的影响,具有无因性的特点。

Ⅶ 民法中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区别

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区别:

第一,对共有物品的处分权不同。按份共有的要对物品进版行处分,需要经权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共有人同意。共同共有要对物品进行处分,需要经全体共同共有人的同意。

第二,管理费用的承担不同。按份共有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共有人按照共有的份额来承担。共同共有,有约定,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共有人共同承担。

第三,是否可以转让份额不同。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共同享有的不动产或者是动产的份额。其他的共有者享有优先购买权。而共同共有者,在共有关系存续期间,任何共有者不得转让自己的份额。

第四,处分应有部分不同。按分共有人可自由处分共有部分。

第五,分割限制不同。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不得请求分割共有物;按分共有人除了因共有物的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合同约定不能分割的期限外,可以随时请求分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按份共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共同共有

Ⅷ 我想在韩国首尔租房子

免费租房

韩国的房价特别高,对于一些贫困家庭和城市新移民来说,买房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也许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后裔,韩国人喜欢搬来搬去,很多人并不愿意在同一个地方长期生活,所以韩国人租房子住是极为平常的,房屋出租也就成为一项相当庞大而成熟的产业。

大体说来,韩国用来出租的房子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叫“下宿”,由于在这里住的一般都是大学生,所以不用先交押金,只要每月支付一定的租金即可,房东会提供如桌子、被子等基本用品,每天还提供1~2顿饭菜;二是考试院,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里主要是给那些迎接各种考试的人租住的。考试院的房子很小,设施简单,月租相应也就便宜,所以很多大学生也偏好住在这里;三是一室户或者公寓房,这种房子一般室内具备洗手间和厨具,但其他的设施基本没有。租住这种房子一般需要同时交押金和月租,且相对较贵,所以住在这里的人一般是单身、新婚夫妇或者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

而最令外国人感到新奇的,还是所谓的“传贳”租房模式。

我目前的房子就是通过“传贳”租住的。中介机构“首尔房地产”的中介人员在听完我讲述的条件后,立即从电脑里调出所有符合要求的房子,然后开车带我一一察看。

当发现我对一家商住两用楼里的房子感兴趣时,中介介绍说,这间房子是以“传贳”的形式出租的。

我对所谓“传贳”的理解,就是在入住时交给房东28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4万元,人民币1元约合125韩元),“传贳”合同期间不需要交任何房租。“传贳”合同期满后,房东将全额返还这2800万。

韩语中的“传贳”是个汉字词,“贳”是“出租、出借”的意思。“传贳”是地地道道的经济学名词,是韩国特有的一种物权/债权制度。

网络词典解释说,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以前,“传贳”做法主要局限在汉城及其周边一带。随着战乱等造成人口大规模流动,传贳租房的做法开始在韩国大小城市推广开来,如今成了韩国人住房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目前有23%左右的租户是住在“传贳”房子中的,只有19%住的是月租房。

看完房子后便是商签合同事宜。签合同时,我与房东在合同期限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房东坚持说,“传贳”形式出租房子至少得签两年。我却坚持只签一年。房东几次欲起身离开,均在中介劝说下又坐下来。最后在附加条件下,达成了妥协:房东在合同期满当月未必能全额退还押金,但会在第13个月返还。此间,只要有人入住,我就得随时搬走。

合同终于还是签了,但我越来越有些后怕,合同到期,房东不还钱怎么办?为什么房东不愿要月租金,这么“便宜”房客?

我忍不住找到中介,告知他自己的忧虑。中介却并不惊讶。他说,在原来住宅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的确有很多房东对房客很蛮横,拖欠押金,房客也没有什么办法。后来,为了保护弱者的利益和规范“传贳”制度,韩国在1958年制定的《韩国民法典》中就对这种不动产利用关系作了具体的规定。中介说,你要是还不放心,可以带上这份租房合同到市法院去核实并公证一下。

来到法院,工作人员在核对合同和房东的个人材料后,很快加盖了大红骑缝章——原本以为要花人民币几百块才能办好的事情,结果只付了500韩元。

工作人员解释说,韩国《民法》第303条特别规定,传贳权人支付传贳金,按照该不动产的用法占有、使用和收益,传贳权消灭时,权利人对该不动产全部享有较后顺位权利人及其他债权人优先受偿传贳金的权利。韩国《住宅租赁保护法》中也对此有明确规定,即便是外国人也不用担心房东不还钱。

传贳之变

近几年来,韩国“传贳房”比以前少了4%,相应月租房增加了4%。主要原因是,以前的银行利息很高,房东一般将房客的大笔押金存在银行里,每月同样可以获得很高的利息收入,还省下了每月挨户收取房租的麻烦。但随着利率的下降,一些靠房子维持生活的老人,一般就不愿用“传贳”出租房子了,而是转为月租的形式。

不过,对于真正需要融资和投资的人来说,用“传贳”方式出租房子仍然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从银行贷款不仅比较困难而且利息很高。这几年,韩国房地产业非常火爆,投资者红了眼似地炒作房地产,这当然得需要巨额资本金。

若粗略计算一下,仅我所在的楼层就有30个小房间,房东从本楼层就可以先后融资8~9亿韩元。韩国法律规定,“传贳押金”的额度一般是所租房子时价的60~70%。今年初,韩国首都首尔的平均“传贳”价格上涨到1亿700万韩元左右。所以,投资者可以用融到的这笔传贳资金再投资新房继续进行“传贳”出租,也可以转手,赚取升值利润。

随着经济全球化,投资渠道也越来越宽。现在韩国大多房东将这些钱投入到证券、房地产、海外基金、做生意等方面。韩国国民银行的一位理财咨询师介绍说,韩国家庭储蓄率仅为4%左右,35%的城市家庭甚至没有一分钱存款。

在韩国人的资产结构中,海外资产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正日益提高。特别是这几年中国、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股市异常火爆,中国基金、印度基金、以房地产为投资对象的海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都是非常热门的理财商品。去年末,韩国政府为抑制韩币升值,还出台政策,鼓励国民到海外购置房产等。因此,不管以哪一种手段投资,其收益都高于每月收取的租金和银行利息。

可见,“传贳”制度之所以能存续,就在于它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下,房东可据此获得长期融资,而这笔资金可以带来高于月租的收入。房东让渡或者牺牲的不过是对房子在一段时间内的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同时,社会上也必须存在一定量的租房者,他们在支付了“传贳押金”后,获得了对房子的使用和收益的权利,还省下了月租。因此,传贳合同双方都各取所需,互利互惠。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贳”制度不仅推动了韩国房地产的充分利用、资金的融通和财富的增长,同时也有助于缓解住房难题。

Ⅸ 古代到现在各国比较重要的成文法典

最著名的早期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诞生于公元前世纪,原碑现藏巴黎罗浮宫。比汉穆拉比更早的现存法典还有制定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在埃卜拉城(在叙利亚)发现的古档案中的泥版。

欧洲现在的民法体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罗马人的早期法典《十二铜表法》,而罗马法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法典是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法典。可是这两部法典都有局限性:《十二铜表法》只概括了基本法律原则,而实际执行的法律则是由法官从这些原则上推断出来;查实丁尼法典虽然在后世影响巨大,但在当时只在东罗马有效执行,在西罗马没有发展成法律传统。随着东罗马帝国的衰败,这一传统在欧洲也失去了影响力。欧洲近代的编纂运动始于十五世纪以后,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欧陆国家开始把发展独立法制视为主权的象征。到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几部重要的欧陆法典相继问世,包括《拿破仑法典》即法国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商法典》、《刑事诉讼法典》、《刑法典》,《德国民法典》和《瑞士民法典》

在东方,中国的近代法典的源头是公元七世纪的唐律,其后各朝基本循唐制,而法典最终发展到清朝的大清律例,成为全面、完整,囊括现代刑法和民法的法典。直到近代,中国周边国家的法律制度大多受中国法典影响。日本是最早编纂西方式法典的亚洲国家。在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推行了以德国民法为模范的《日本民法典》。辛亥革命前后,受西方法学影响,中国开始改革法律体制,编纂了《大清民律草案》和《中华民国民法》,并从此逐渐发展为大陆法系或社会主义法系国家。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95%E5%85%B8&variant=zh-cn
-------------------------------------------------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前1792年 - 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产生于3800年前。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1901年在伊朗发现,为一个黑色的玄武岩圆柱,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圆柱上端有汉谟拉比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过权杖的浮雕。

汉谟拉比法典将人分为三种等级: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奴隶
王室奴隶
自由民所属奴隶
公民私人奴隶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1%89%E8%B0%9F%E6%8B%89%E6%AF%94%E6%B3%95%E5%85%B8&variant=zh-cn"
-----------------------------------------------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在约前450年制定的法律,因为据说刻在12块铜牌(也有说是着色的木牌)上,故而得名。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人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10人,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铜铸成,故习惯上称作《十二铜表法》。这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在战火中铜表全部被毁,原文散佚,现在只能从其他古代著作中略见梗概。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后,就成为共和时期罗马法律的主要渊源。该法典对于贵族的权力作了一些限制。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81%E4%BA%8C%E9%93%9C%E8%A1%A8%E6%B3%95&variant=zh-cn"
-------------------------------------------------
《民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或《国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该法典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以及新律。最后完成于公元530年左右。法典内容为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皇帝敕令,以及权威的法学家对于法律的解释,还有给法律学生当作法学的入门教材等。

在整个编纂工程完成之后,任何对于《民法大全》的评论或者其他立法都被禁止。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0%91%E6%B3%95%E5%A4%A7%E5%85%A8&variant=zh-cn"
-------------------------------------------------
法国民法典(Code civil des Français),又称拿破仑法典,是法国民法的法源中最重要的一部法律。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曾名为《拿破仑法典》,但1870年以后,人们一直称之为《民法典》。

该法典是根据法国政治家拿破仑的命令,由特龙谢(Tronchet)、马尔维尔(Malleville)、普雷阿梅纳(Bigot de Préameneu)、及波塔利斯(Portalis)等四人起草,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为《法国民法典》。又被后人称为《拿破仑法典》。

法国民法典采用了“优士丁尼法学阶梯”的结构体系,除序章外,有3编2281条。3编的名称分别为“人”、“财产及所有权的各种形态”及“所有权取得的各种方式”。
该法典基于个人主义思想和自由平等的观念,是近代民法典的典范。其核心为所有权的绝对化、契约自由及过失责任等三项原则。但是,随着19世纪末到20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该法典的原理也被判例和学说加以大幅的修正,也进行过部分的改正以及特别法的制定。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两大支柱和源流。对后世的《日本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95%E5%9B%BD%E6%B0%91%E6%B3%95%E5%85%B8&variant=zh-cn"
-------------------------------------------------
德国民法典是德意志帝国于1900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法典,全称为Bürgerliches Gesetzbuch(简称BGB),是大陆法系中最重要的民法典之一。法典共有五编,分别为总则(Allgemeiner Teil)、债务关系法(Recht der Schuldverhältnisse)、物权法(Sachenrecht)、家族法(Familienrecht)和继承法(Erbrecht)。该法典不同于法国民法典之处在于,将规定债权关系的条文移至物权法之前,反映了新型的债权法理念。该法典对于同时期制定的日本民法典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
《大清律例》(1646年—1971年)原名《大清律》(满语:, Daicing gurun-i fafun-i bithe kooli)是大清帝国的法典,草创于顺治三年五月,以《大明律》为基本,再加以修饰。前后经历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订后才定型。及后《大清律例》一直都在清朝版图内奉行,直到中华民国成立,《民国宪法》推行为止。不过,部分《大清律例》的条例在清朝灭亡后依然继续在香港通用。这奇特的现象是由于香港被割让与英国之后,基于香港跟随英国奉行习惯法,使部分法例在没有其他法例可供参考的情况下继续成为唯一的参考对象。直到1971年,最后一条有关婚姻习俗的法律被香港的成文法取代之后,《大清律例》的历史使命终于完成,但在1971年前依《大清律例》订立的妾侍仍然在世,她们、她们的子女与后代仍然有承继权(但承继权分摊比例少于妻子),仍然受到主权移交后的香港法律按《大清律例》给予承认。从1646年到1971年,总共经历过325年。

根据《大清律例》开首的《世祖章皇帝御制大清律原序》所记载,在清朝入关以后,由于“中夏人民既众,情伪多端,每遇奏谳,轻重出入颇烦”,所以清世祖敕纂,召集司法官员在朝廷上商议,对哈纳等校订,并以《大明律》作参考,多番修订之后才得以成书付梓刊布,并命名为《大清律》。《大清律》全三十卷,十册(1函),律文458条。首冠世祖御制序,继载刚林疏,吴达海疏,对哈纳疏,《大清律总目》。总目之后是顺治二年奏定的《大清律附》。

《大清律》的特点是“集解附例”,希望透过各种案例作参考,使官吏能够作为量刑的依归。

顺治律颁行后,惟于律外增修条例,而于律文未尝更易。康熙九年,刑部尚书对哈纳等以旧律内参差遗漏,请详酌校正,奉旨依议,遂有康熙九年校订刻本传世。

至康熙十八年,由于发现后立之新法与原有之旧法有所冲突,所以康熙著九卿詹事科道会同,又再作修订,但直到康熙驾崩时,修订还未完成。于是继任的清世宗雍正下令官员继续完成修订,“务期求造律之意,轻重有权,尽谳狱之情,宽严得体”。从雍正元年八月开始,到三年八月完成,并于九月初九刊行。此为雍正五年刻本。

到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律例再作大幅修订,这些订正增删改并,合计有1456条之多。

于光绪三十四年修订,宣统二年版,又名《大清现行刑律》。宣统律共有389条,并连同附例1327条。

自从香港被割让与英国之后,英国一直奉行习惯法。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于1841年登陆香港岛后宣布华人仍依当地习惯治理。所以,在当时的香港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同样的谋杀罪,若罪犯为欧洲人,则按照当时的英国法律会被判处缳首死刑,但若罪犯是华人的话,就会被杀头。即使在清朝覆灭后60年,原来香港通行的《大清律例》在华人社会当中依然通行。在1970年代,香港政府开始着手将所有参照《大清律例》的案例重新编写成为成文法。与此同时,亦利用合适的法例来取代过时的旧法。例如:1971年颁布的《婚姻法》就结束了香港男性借《大清律例》为挡箭牌而为自己纳妾及休妻。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7%E6%B8%85%E5%BE%8B%E4%BE%8B&variant=zh-cn
--------------------------------------------------
日本民法典是在日本国内施行的主要民法规章。现行日本民法典自1898年(明治31年)开始施行,由日本民法学家梅谦次郎,富井政章,穗积陈重等三人起草而成。共分为总则,物权,债权,亲族和继承五编,共有1044条。

日本民法典最初的版本是由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博瓦索纳德以法国民法典为基础起草的财产法部分(被称为“博瓦索纳德草案”)与日本人起草的家族法部分构成。该草案于1890年(明治23年)公布,即“旧民法”,基本结构与法国民法典相近。后来,由于该法典的家族法部分与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形成了很大的冲突,遭到了国内学者的极大反对,并引起了一场法典论战。结果是,旧民法并未得到施行,日本政府起用上述三位日本民法学者起草新的民法典。这部新的民法典于1898年开始施行至今,又被称为“明治民法”。

日本民法典属于大陆法系的法律,受到了法国民法典和同时期起草的德国民法典的影响,也对此后东亚地区的民法典编纂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大清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法》,《韩国民法典》等法典在编纂过程中都有日本民法学者参与,带有明显的日本民法典的痕迹。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7%A5%E6%9C%AC%E6%B0%91%E6%B3%95%E5%85%B8&variant=zh-cn"

Ⅹ 离婚后财产如何分割

离婚时夫妻双方可以抄就财产分割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法院通常情况下会判决共同债务共同承担,个人债务个人承担。
《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热点内容
国本立法 发布:2024-12-29 14:45:54 浏览:580
俄罗斯立法机构 发布:2024-12-29 14:45:50 浏览:371
诉讼法司法考试讲义 发布:2024-12-29 14:44:22 浏览:432
建筑公司项目部公章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2-29 14:42:37 浏览:999
法官类小说 发布:2024-12-29 14:41:49 浏览:376
建设法治政府的主要途径 发布:2024-12-29 14:39:09 浏览:594
法院人民调解程序 发布:2024-12-29 14:27:38 浏览:687
原劳动法关于病假工资规定 发布:2024-12-29 14:22:08 浏览:660
律师深化改革 发布:2024-12-29 14:20:33 浏览:515
2015刑法讲义 发布:2024-12-29 12:50:53 浏览: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