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意义

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意义

发布时间: 2022-10-16 09:53:17

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理解

一个条文的同一款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在学理上称之为前段、后段,或者前段、中段、后段,或者第一段、第二段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条款当中,如有用“但是”这个连接词来表示转折关系的,则从“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学理上称为“但书”。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大致有几种情况:“但书”是前段的补充,“但书”是前段的例外,“但书”是对前段的限制。
法律条文中“但”或“但是”以下的部分,指出本条文的例外或限制。但书”,是指立法表述中以“但是”、“但”作为转折连词,用以表例外的条件或行为的前提的句法模式。同样,笔者将“但书”现象进一步放大,认为凡一般规定的例外情况也是考试的重点,这种例外情况有时虽无“但是”、“但”的词语连缀,但其思维方式与“但书”同出一辙。
“法律但书”与“非法律但书”在现行法律法规中也运用得非常广泛,但运用中稍有不慎便会出现一些偏差。若从法律法规出发,认真分析并研究总结但书句与非但书句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及其理解。“但”作为转折连词,用以表例外的条件或行为的前提,是法律免责的特别条件。
“但书”出罪功能的适用转换
1.深化裁判者“但书”出罪功能认识
2.深化裁判者“但书”出罪功能认识
3.深化裁判者“但书”出罪功能认识
法律依据
《刑法》
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⑵ 我国《刑法》第13条所规定的“但书”在刑事司法中具有什么功能

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条文中“但书”之后的部分所规定的与前部分相反。

与前段表示例外的关系。刑法第八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该条文中“但书“表示的是前段规定的例外情况,即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行为,是前段的例外,不适用我国刑法。

对前段表示限制关系。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该条文中的“但书”是对前段规定的限制。

对前段表示补充关系。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该条“但书”是对前段规定的补充。

由此可见,“但书”在不同的条文中表达与前部分不同的关系,对“但书”的理解,可以更好的领会立法意图和刑法精髓;同时在解释和适用刑法时,不可忽略“但书”的作用,应准确的理解和分析法条中“但书”的意义。

(2)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意义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⑶ 刑法中“但书...”是个什么意思

其实很好理解,“但”表示转折嘛,可以是对前文的补充说明,也可以是特殊情况,强调说明,一般情况下,但书的内容是重点,需要重视。

⑷ 刑法中的"但书"

一个条文的同一来款中包含有两个源或两个以上意思的,如由用“但是”这个链接词表示转折关系的,则从“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学理上称为“但书”。
我国刑法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但书”是前段的补充,例如刑法13条第二款“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2)“但书”是前段的例外,例如刑法65条后面的“但是过失犯罪除外”;(3)“但书”是对前端的限制,例如刑法21条第二款“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⑸ 刑法中但书的意义和作用

但书条款规定了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例外情况。这是对犯罪概念的重要补充。它是从不认为是犯罪的例外情况说明什么是犯罪,进一步划清了罪与非罪的界限。“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即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虽属于刑法规定禁止的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其社会危害尚未达到应当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即可罚性),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这一规定,把大量虽然形式上符合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特征,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明显轻微的行为排除在了犯罪之外。
目前“但书”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出罪保障者的角色,并且十分必要在出罪时将“但书”作为依据。实际上“但书”作为明文规定在刑法中的规范,其在司法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已经发挥了强制法官进行有利于被告人的实质解释,排除行为具有可罚性的功能。在刑事辩护中,恰当地适用“但书”条款能够起到将具有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的案件排除可罚性的功能,进而使得因积极罪刑法定原则的影响而难以出罪的案件能够顺利出罪。
但书多是对前段内容的例外、限制、相反或补充规定。主要包括如下情况:
1、与前段构成限制关系。
2、与前段构成例外关系。
3、与前段构成补充关系。
4、与前段构成相反关系。
法律依据
《刑法》
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⑹ 刑法中但书的意义和作用

但书的意义和作用很大,目前“但书”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出罪保障者的角色,并且十分必要在出罪时将“但书”作为依据。实际上“但书”作为明文规定在刑法中的规范,其在司法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已经发挥了强制法官进行有利于被告人的实质解释,排除行为具有可罚性的功能。在刑事辩护中,恰当地适用“但书”条款能够起到将具有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的案件排除可罚性的功能,进而使得因积极罪刑法定原则的影响而难以出罪的案件能够顺利出罪。
但书条款规定了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例外情况。这是对犯罪概念的重要补充。它是从不认为是犯罪的例外情况说明什么是犯罪,进一步划清了罪与非罪的界限。“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即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虽属于刑法规定禁止的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其社会危害尚未达到应当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即可罚性),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这一规定,把大量虽然形式上符合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特征,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明显轻微的行为排除在了犯罪之外。
但书多是对前段内容的例外、限制、相反或补充规定。主要包括如下情况:
1、与前段构成限制关系。
2、与前段构成例外关系。
3、与前段构成补充关系。
4、与前段构成相反关系。
法律依据
《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⑺ 我国刑法13条中的但书有什么作用

《刑法》第13条所规定的“但书”在刑事司法中具有和谐司法的理念功能。从专我国《刑法》属的一些法条理解的犯罪,可能会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相冲突。依据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情节 显著轻微 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我国《刑法》此条规定很模糊,公安机关不好把握,但体现了我国和谐司法的理念,且符合我国《

⑻ 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理解

但书就是但是的意思,刑法上的但书有三种情况:限缩、排除、补充,例如关于犯罪的定义,刑法规定的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就是补充的关系。
一个条文的同一款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在学理上称之为前段、后段,或者前段、中段、后段,或者第一段、第二段??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条款当中,如有用“但是”这个连接词来表示转折关系的,则从“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学理上称为“但书”。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大致有几种情况:“但书”是前段的补充,“但书”是前段的例外, “但书”是对前段的限制。
法律条文中“但”或“但是”以下的部分,指出本条文的例外或限制。但书”,是指立法表述中以“但是”、“但”作为转折连词,用以表例外的条件或行为的前提的句法模式。同样,笔者将“但书”现象进一步放大,认为凡一般规定的例外情况也是考试的重点,这种例外情况有时虽无“但是”、“但”的词语连缀,但其思维方式与“但书”同出一辙。
“法律但书”与“非法律但书”在现行法律法规中也运用得非常广泛,但运用中稍有不慎便会出现一些偏差。若从法律法规出发,认真分析并研究总结但书句与非但书句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及其理解。“但”作为转折连词,用以表例外的条件或行为的前提,是法律免责的特别条件。
“但书”出罪功能的适用转换
1.深化裁判者“但书”出罪功能认识
2.深化裁判者“但书”出罪功能认识
3. 深化裁判者“但书”出罪功能认识
法律依据
《刑法》
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⑼ 刑法学中,“但书”一词是什么意思


但书(proviso)
定义:法律条文中“但”或“但是”以下的部分,指出本条文的例外或限制
[1]


立法表述中的“但书”正是法律思维的具体表征,它应引起每一个司法考试考生的足够重视。“但书”,是指立法表述中以“但是”、“但”作为转折连词,用以表例外的条件或行为的前提的句法模式。同样,笔者将“但书”现象进一步放大,认为凡一般规定的例外情况也是考试的重点,这种例外情况有时虽无“但是”、“但”的词语连缀,但其思维方式与“但书”同出一辙。
“法律但书”与“非法律但书”在现行法律法规中也运用得非常广泛,但运用中稍有不慎便会出现一些偏差。若从法律法规出发,认真分析并研究总结但书句与非但书句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及其理解。
“但”作为转折连词,用以表例外的条件或行为的前提,是法律免责的特别条件,合同中也是如此!
合同法中有很多这样的条款,都是这样理解的

⑽ 为什么将刑法13条最后一句取名为但书是什么意思

该“但是”是表示对于虽然违反法律或侵害了公私权益,但根据情节可以不认定为犯罪的一种例外情况的描述。因为刑法是所有法律的最后保障,其制裁手段对于一般侵权行为而言,过于严厉。因此才会有此“但是”的例外。

热点内容
法律公司开业典礼新闻稿 发布:2025-01-11 14:24:52 浏览:494
中华全民共和国合同法 发布:2025-01-11 14:20:17 浏览:238
劳动法中关于被辞退员工工资待遇 发布:2025-01-11 13:45:31 浏览:550
高要司法局 发布:2025-01-11 13:44:53 浏览:125
最早货币立法 发布:2025-01-11 13:40:11 浏览:766
大学生对性道德 发布:2025-01-11 13:24:13 浏览:61
恩阳法院执行 发布:2025-01-11 13:04:37 浏览:708
法官司法廉洁 发布:2025-01-11 12:41:40 浏览:318
经济法基础课程感想 发布:2025-01-11 12:38:36 浏览:715
经济法个人结算账户 发布:2025-01-11 11:51:29 浏览: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