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司法
1. 为什么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2. 司法体制改革的方面有
法律分析: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明确主要目标任务,要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推进司法机构改革,要求加强和优化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重新组建司法部,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深化跨军地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
四是推进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要求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五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要把改革的指向聚焦到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上来,着力完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和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公安机关性质任务的管理体制,建立体现人民警察职业特点,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六是全面深化国家安全机关改革,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七是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要求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深入推进监狱管理、戒毒管理、社区矫正、律师管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领域改革。
法律依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面对改革大趋势,基层法院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由于没有经验可循,司法体制改革更需集思广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司法体制改革方案。根据县委政法委通知要求,我院队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盐山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成效 盐山法院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县人大的正确监督和市中院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_,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主体,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工作新机制,努力实现公平正义。
3. 什么是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
司法体复制改革中,司法责任制、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等四项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
今年7月,中央政法委在上海召开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试点要求。中央政法委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以及中央政法单位,及时出台关于司法责任制、法官检察官职务序列及配套工资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编制管理等方面改革意见,明确改革方向和政策导向。
4. 2017依法治区工作要点
法治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具有广泛的外延,学术界对其阐释争论颇大,但总的来说,法治可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和价值角度三方面来界定。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希望大家喜欢。
2017依法治区工作要点篇一
全面推进六大工作
《工作要点》明确,要全面推进六大板块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执政、围绕中心大局推进科学立法、聚焦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紧扣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公正司法、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依法治理、持续用力推动全面依法治省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为明确工作责任、提高操作性,《工作要点》将六大板块细分为19项具体工作。每项具体工作都设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项,牵头单位为司法厅、民政厅,责任单位包括组织部、政法委等省直有关部门,完成时限为2017年12月。
突出“四个聚焦”
《工作要点》明确,在整体推进六大重点工作的同时,突出“四个聚焦”:聚焦“关键少数”,通过“关键少数”带头示范、带领推进依法治省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聚焦中心大局,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创新改革、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加强立改废释;聚焦重点区域,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藏区治理常态化、彝区禁毒防艾、特大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深入治理;聚焦基层基础,落实基层依法治理抓什么、谁来抓、怎么抓、如何评、怎么用等基础性工作,探索基层法治标准化建设的方法路径。
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依法治省工作定位为在法治良序总体形成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推进。今年特别将依规治党、制度治党作为依法治省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探索带头强化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的办法措施,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工作制度。
为使提出的重点工作更符合实际、更有针对性,《工作要点》的制定面向21个市(州)和省级各部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并充分采纳依法治省年度考核在基层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
2017依法治区工作要点篇二
一、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执政
(一)发挥党委在法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完善党委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工作制度。发挥党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将“关键少数”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和考察使用重要依据。构建党政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理和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加强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严格依法依规决策,健全并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加强合法合规性审查。深入推进党务公开。
(三)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推动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产权转让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依纪依法解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等问题,在土地征收和惠农政策落实中克扣群众、贪污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中吃拿卡要、欺压群众等问题。深入开展纪律审查,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交织,党的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探索用法治调动干部积极性、推动干部干事创业的办法措施。
二、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四)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配合市、区联动审批体系建设,加强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库建设。加强“三张清单”动态管理,强化跟踪督办、绩效评估和碰硬奖惩。清理、废除、核查、整改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基本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完善以市场定价为主、政府定价为辅的定价目录。
(五)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依法公布现行有效文件目录、文本并动态调整。逐步实行专家信息和论证意见公开,建立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和专业性、技术性决策长效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制度,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常态化评估。
(六)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执法流程严密、程序规范、裁决公正、行为文明工作制度,完善执法程序,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裁量标准案例指导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并建立常态化责任追究机制。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
(七)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建章立制和制度落实,构建依法确定、科学配置、制度约束、阳光行使、合力监督、严惩滥用“六权治本”工作机制。建立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制度,解除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应诉难题。推动政府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落实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重大复杂案件交由行政复议委员会案审会审议制度。
三、全面深入推进公正司法
(八)提升司法执法办案能力。构建区委领导、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法院主体推进、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合力解除执行难题的工作格局。健全自动生成、实时监控、全程记录、跟踪问责的“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分部门、分系统案件移送程序、标准,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建立公检法统一的数据化证据收集、固定、审查、运用机制,扎实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制定实施物随案走、有迹可循的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涉案财物规范化管理。
(九)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健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常态化遴选、员额退出制度。完善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职保护、违法行权惩戒制度。构建司法人员职业保障体系,落实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任务。建立现代警务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公安机关管理及人民警察管理制度。
(十)继续建设公正权威高效司法。深入推进繁简分流,完善小额程序、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相配套的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开展宏观司法监管,健全类案指引、案件质量评估、司法业绩考核、错案责任倒查等制度机制。积极稳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建立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标准一致、裁判公正、简洁高效的庭审工作制度。推行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工作程序优化、内部机构改革和办案组织建设。
四、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依法治理
(十一)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探索建立以群众为主体、以民主和法治为支撑的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体系。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融互动的治理体制。构建以制定实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规约为载体的依法立约、以约治理、民主管理基层治理良序。扎实开展小区(楼院)自治,不断总结推广自治经验,东办、西办、朝办至少树立2个小区(楼院)自治典型。
(十二)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反恐防暴、禁毒防艾、寄递物流、公共交通、危爆物品等专项整治,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常态严打。坚守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维护公共、网络、经济、社会安全,依法预防处置电信诈骗、网络制爆、校园暴力、非法集资等不稳定因素。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裁决、复议、诉讼等手段,加快建设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进特殊人群、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群防群治,不断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推动视频监控共享、数据标准共用、法治信用共融,着力解除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难题。
(十三)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继续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实行诉访分离制度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强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和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引导群众逐级理性表达诉求,督促各地依法按政策及时就地解决群众诉求。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构建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维权机制。完善生产安全、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发现机制和预警应急预案,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治台账,实行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完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机制。
(十四)强化不良社会风气治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崇德尚法优良传统,引导群众自觉利用法律捍卫公平正义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社风民风转变。积极开展“建设新通川?文明大家谈”道德讲堂、“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乡风文明提升年”活动,树立全区文明新风尚。大力实施村风民俗改善工程、平安建设深化工程,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加强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大力整治基层干部强包工程、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严查乡镇和村(社区)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腐败问题。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理解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整治学校乱收费、教师有偿补课以及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
(十五)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五治”工程, 持续推进城市清洁行动,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发展承载能力。配合市上开展城市出入口、主要道路、商业集中区、车站等重要节点的美化亮化。深入开展大气扬尘和水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工业企业、在建工地污染整治,切实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推行城管体制改革,推动城管工作进社区、入基层,提升城镇环境管理水平,努力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绿色村庄”和幸福美丽新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2017—2019年攻坚计划,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全域覆盖,加大主要河流沿线乡镇及美丽新村污水治理力度,强力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六)深入开展依法治区示范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和谐寺观教堂、法治示范区(乡镇、村〈社区〉)、学法用法机关、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医、依法治校、依法行政、民生计量等“9+2”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打造朝办马房坝社区、西外新锦社区等城市基层治理示范点。示范创建工作中,要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依法治理工作结合起来,重点将北山镇铁佛村作为贫困村依法治理示范点进行打造。探索建立以跟踪问效、动态管理、全域覆盖为重点的基层法治示范创建长效机制。实行各行业系统先召开示范创建现场推进会、区上再择优选点召开全区示范创建现场推进会方式,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全覆盖。
五、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十七)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分类别分对象分层次分众化开展“法律七进”,根据不同对象突出不同普法重点,精准实施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工作机制,完善“以案说法”制度,强化部门和各级组织的普法工作责任,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在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和新媒体设置固定的法治宣传教育专栏,切实加强法治宣传,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增强法治宣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影响力。各辖区、各乡镇办委每年至少开展2次法治文化集中宣传活动,区委宣传部要带头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年内至少建设1个法治文化主题广场(公园、景点、长廊),在城市广场、汽车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立法治宣传设施。各乡镇办委要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橱窗)、法治宣传栏等,各村(社区)要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橱窗)、法治宣传栏、法治图书阅览室或法治书屋等,学校、医院要设立法治图书阅览室或法治书屋等法治宣传阵地。
(十八)持续深化法律学教行动。制定实施《通川区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将领导干部学法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2017年度理论学习安排,全年至少开展1次法治专题集中学习,中心组成员每年底结合年终述职汇报学法用法守法情况;建立公务员学法考法制度,推动公务员学法和依法行政培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员干部进行法治专题轮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深入开展律师参与精准脱贫和“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通过法治讲座、“以案释法”、法律咨询等方式开展普法教育。大力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补齐脱贫攻坚中法律短板。把法治教育列入中小学校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职工学法用法制度。在宗教场所普遍设立法治宣传栏,定期对教职人员、信教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十九)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调动全区文化文艺工作者的智慧,深入挖掘通川本地特色艺术形式,创作2篇(部)以上、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的法治小说,拍摄1部法治微电影,举办1次法治文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打造1场法治主题文艺晚会,协助市文联举办1次法治文化图片巡展活动,有条件的乡镇办委结合本地民俗文化创作1个以上具有基层特色和民俗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产生一批高水平、高质量具有强烈震撼力、广泛影响力的形式多样的法治文艺作品,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六、健全依法治区保障落实机制
(二十)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各乡镇办委和区级各部门参照区上的格局,根据本单位(部门)法治工作需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党委(党组)书记任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统领、党委(党组)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亲自抓、依法治理办公室主任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整体合力。
(二十一)深入落实法治责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落实依法治理领导责任,将法治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选强领导干部、配强工作力量。政府主要负责人落实依法行政主体责任,及时研究解决依法行政有关重大问题,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保障、创造条件。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要分别落实人大监督和政治协商主体责任,依法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部门法治主体责任,推动部门法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在相融互动中深化提升。
(二十二)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夯实打牢基层基础,明确基层依法治理责任主体、载体抓手、方法措施、评价标准及结果运用,并狠抓工作落地落实,加强换届后基层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开展换届后依法治区专题培训,深入推进乡镇办委、村(社区)依法治理落地生根。抓部门垂直主体推进,全面推行机关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推动上级部门指导和督导下级对口部门深化依法治理工作。抓经验做法总结推广,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操作、可落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积极向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推送。
2017依法治区工作要点篇三
《四川省依法治省2017年工作要点》日前下发,今年将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六大重点工作,即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执政、围绕中心大局推进科学立法、聚焦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紧扣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公正司法、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依法治理、持续用力推动全面依法治省各项部署落地落实,坚定不移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
在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执政方面,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推动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产权转让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依纪依法查处在脱贫攻坚中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在土地征收和惠农政策落实中克扣群众、贪污挪用、优亲厚友,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中吃拿卡要、欺压群众等问题。
在围绕中心大局推进科学立法方面,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创新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依法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创制性立法。
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加快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综合效能提升。建成全省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库,加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强化跟踪督办、绩效评估。
在紧扣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公正司法方面,构建党委领导、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法院主体推进、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统筹抓好平台监控、联动惩戒、监督问责等各项工作,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力度,合力解除生效判决执行难题。
在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依法治理方面,推动视频监控共享、数据标准公用、法治信用共融,着力解除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难题。
在持续用力推动全面依法治省各项部署落地落实方面,强调用制度提升法治能力,将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工作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推行法治考评和法治档案制度。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治职责的要严格问责,全面推行法治问责制度。探索任期法治责任制和离任法治审计制。
《工作要点》明确,在整体推进六大重点工作的同时,突出“四个聚焦”:聚焦“关键少数”,通过“关键少数”带头示范、带领推进依法治省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聚焦中心大局,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创新改革、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加强立改废释;聚焦重点区域,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藏区治理常态化、彝区禁毒防艾、特大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深入治理;聚焦基层基础,落实基层依法治理抓什么、谁来抓、怎么抓、如何评、怎么用等基础性工作,探索基层法治标准化建设的方法路径。
看过“2017依法治区工作要点”的人还看了:
1. 2017依法治市工作要点
2. 2017依法治村年度工作计划
3. 2017依法治县工作计划
4. 2017法治工作要点
5. 2017法治建设工作要点
5. 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励和保护改革者,增强改革发展动力和创业创新活力,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范围内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与改革促进工作,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增强社会活力和综合实力,加快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全面推进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设。第四条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决策,顶层设计、基层首创,立法引领、法治保障,统筹协调、循序渐进,公众满意、成果共享的原则。第五条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参与改革,共同营造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崇尚成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第二章目标任务第六条全面深化改革应当适应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需要,坚持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深入推进“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湖北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第七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活力。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形成竞争有序、富有活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全面推进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形成有利于扩大开放的体制机制,加快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统筹做好城市工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保障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第八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人大工作制度机制创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快法治湖北建设,建立健全法治建设体制机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执法程序,推行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促进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第九条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突出荆楚文化特色,提升文化软实力。第十条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改革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城乡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十一条加快生态省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健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自然资源及产品价格改革,建立生态文明技术创新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三峡库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秦巴山区、丹江口库区、神农架林区等重要生态区域保护和建设,完善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督察与考评工作机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和赔偿制度。
6.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什么建设相互促进
法律分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
法律依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实施职责,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
7. 什么是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
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全面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试点;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充分发挥审前主导和过滤作用,健全听取辩护律师意见机制,防止案件“带病”起诉,确保侦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深化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探索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扎实推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深入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
研究建立行政违法行为法律监督制度,完善和规范检察建议的提出、受理、办理、反馈机制,完善民事执行活动监督范围和程序。抓好各项改革落实,巩固改革成果;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指导司法体制改革实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改革之路。要遵循司法规律,紧紧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凡是进入法官、检察官员额的,要在司法一线办案,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要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把解决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贯穿司法体制改革始终。要深入调研论证,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和政法干警的意见建议,广泛凝聚改革共识;
排除非法干预、保证公正司法,首先要从司法机关内部做起,从司法领导干部做起。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与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制度相互衔接配套,共同构筑起抵御干扰公正司法的制度防火墙。中央政法各单位都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切实将这项制度落实好。
8. 对落实三个规定的建议
法律分析:三个规定”作为保障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促进公正廉洁司法的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可称得上是纯洁司法环境的“净化器”、保障公平正义的“安全阀”、保护检察人员的“护身符”。持续抓好“三个规定”执行,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司法工作要求的政治自觉,是严格执行法律和党内法规的法治自觉,是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检察自觉,是涵养风清气正司法生态的文化自觉。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带头做好这项工作,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 这“三个规定”的核心内容就是严禁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司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以及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等不当接触交往,如有违反规定的,司法人员都要主动记录报告,并进行通报和责任追究。
9.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1年主要工作
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
认真贯彻党中央司法改革部署,坚持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一仗接着一仗打,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攻克,让公平正义成为新时代人民司法的鲜亮底色。2021年,全国法官人均办案238件,一审服判息诉率88.7%,二审后达到98%,长期未结诉讼案件同比减少16.3%,在案件压力增大情况下,审判质效指标持续稳中向好,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责任体系建设,推动健全制约有效、监督到位、权责统一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细化“四类案件”监督管理,确保院庭长监督不缺位、不越位、可追溯。出台法官惩戒工作程序规定,扎紧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的制度闭环。推进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统一法律适用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审判委员会、专业法官会议、司法解释、案例指导统一裁判尺度作用,推行类案检索、量刑规范化,运用司法大数据辅助办案,加强对各高级法院审判业务文件审查,规范法官裁量权。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机制,补齐短板,努力解决裁判尺度不统一问题,坚持不懈防止公平正义因地区、城乡、行业和身份不同而出现差异、打折扣。
提高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完成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落实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以庭审程序公正保障裁判实体公正。依法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深化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改革和建设,更好实现就地解决纠纷、方便群众诉讼、维护司法公正。
加强智慧法院建设。面对疫情,智慧法院大显身手,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143.9万件,在线开庭127.5万场。司法区块链上链存证17.1亿条,电子证据、电子送达存验证防篡改效果明显。形成经济社会运行大数据报告220份,“数助决策”服务社会治理。知识服务平台涵盖类案推送、信用评价、庭审巡查等业务场景,为全国法院提供智能服务1.4亿次。智慧法院创新成果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全方位展示,加强智慧法院建设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科技赋能司法展现广阔前景。
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北京、杭州、广州互联网法院运用先发优势,推动技术创新、规则确立、网络治理向前迈进。浙江法院推进“全域数字法院”,福建法院融入“数字福建”,重庆法院探索“全渝数智法院”,司法紧跟数字时代步伐。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积极提供辅助引导或线下服务,帮助跨越“数字鸿沟”。在全球率先出台法院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以人民为中心的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逐步建立。我国互联网司法从技术领先迈向规则引领,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司法保障,为世界互联网法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自觉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贯彻到法院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倾听人民心声,接受人民监督,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接受人大监督,就是接受人民监督。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严格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决议决定,依法报告工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落实审议意见和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专题调研报告意见,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公正高效审理民事案件提供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自觉进行民主协商,接受民主监督,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共商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通过召开座谈会、联合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共同举办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等形式,就司法政策进行民主协商,真心诚意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努力改进工作。办好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是接受监督的重要方式,把456件代表建议、399件日常建议和153件政协提案饱含的民声民意,积极转化为公正司法的具体措施。比如,就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建议,发布司法政策和典型案例,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建行政司法协同机制。就加强食品安全司法保护的建议,完善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见证执行、视察法院,让司法活动始终置于人民监督之下。6960名各级代表委员、特约监督员、律师在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日受邀见证。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裁判文书网累计公开文书1.3亿份,网上观看庭审直播累计超过456亿人次。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听取特约监督员、特邀咨询员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善于从意见建议中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回应社会关切热点,会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与舆论形成良性互动,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人民参与司法。畅通人民参与司法决策的渠道,努力让司法解释、司法政策都充分体现民意。通过组织座谈、走访调研等形式,听取代表委员特别是企业界代表委员、特约监督员意见,了解疫情下“企业想要什么”、“司法能做什么”,有针对性地出台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邀请代表列席审委会发表意见,共同研究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就“同命同价”、网络消费、在线诉讼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5件司法解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138条意见建议。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参与司法的最直接形式。贯彻实施人民陪审员法,扩大参审范围,落实随机抽取。全国共有33.2万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237.3万件,其中参与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结群众广泛关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6670件,充分发挥人民参与司法的重要作用。
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紧紧依靠人民支持推进司法改革、破解工作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完善刑事和民事诉讼制度,修订人民法院组织法、法官法,就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等重大改革及设立专门法院作出决定,有力支持司法体制改革。31个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决议或出台文件,支持法院推进解决执行难。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支持人民法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代表委员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积极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有的直接参与法院化解矛盾纠纷。在扫黑除恶、攻坚执行难、一站式建设等一场场硬仗中,代表委员大力支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展现蓬勃生机。
贯彻监察法和监察法实施条例,支持配合监察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自觉接受监察机关对法院工作人员监督。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依法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认真审理抗诉案件,健全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三、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法院队伍教育整顿,法院队伍得到前所未有的淬炼,思想作风发生深刻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轮训干警80万人次,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新进机关青年干部“第一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党史学习培训全员覆盖,引导干警筑牢政治忠诚,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民审判成就展,推出《红色法庭百年志》纪录片,赓续人民司法红色血脉。推出15项司法为民实事清单,组织200余项办实事活动,用为民办实事的实际成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着力提升司法能力。完善法官入额、遴选、考核、退额等制度,择优选能。开展全国基层法官大轮训。加强知识产权、涉外等专业化审判人才建设。完善法官法新旧衔接政策,支持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法院队伍建设。培养双语法官2373人。设立最高人民法院青年法官(雄安新区)实践基地,加强援藏援疆援青干部选派,让青年干警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引导广大干警改进司法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全国四级法院院长、班子成员分别到6028个乡镇人民法庭驻庭调研,扑下身子,沉下心来,与法庭干警同吃同住同工作,拜群众为师,面对面听民声,心贴心解民忧。
深入开展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坚持刀刃向内,清除沉疴积弊,全国法院59万名干警接受革命性锻造,实现刮骨疗毒、激浊扬清、铸魂扬威。坚持问题导向,不护短、不遮丑、不讳疾忌医,一体推进顽疾整治和建章立制。坚决整治年底不立案,严禁拖延立案、限制立案、以调代立、增设门槛,全国法院去年12月收案同比增长104.2%,群众反映长期存在的年底不立案得到有效整治。全面排查1990年以来“减假暂”案件1334.5万件,对有问题或瑕疵的5.9万件督促逐一整改,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出台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意见,决不允许“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破坏公平正义。狠抓“三个规定”落实,各级法院全部突破“零报告”,11.2万人次记录报告信息12.8万条,有干预就报告、有过问就上报形成习惯。出台近亲属禁业清单、规范离任人员从业等规定,坚决斩断利益输送链条。以零容忍态度清除害群之马,最高人民法院查处本院违纪违法干警21人,各级法院查处利用审判执行权违纪违法干警3066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509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刻汲取孟祥等反面典型教训,开展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学习英模、弘扬正气,全国法院涌现出一大批新时代好法官好干部,694个集体、596名个人受到中央有关部门表彰。滕启刚等24名法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法治事业的无限热爱。广大干警深入学习周春梅法官用生命捍卫司法公正的崇高精神,努力践行“一心为民、知恩报党”,“做人清清白白,裁判坦坦荡荡”,“说实话、办实事,脊梁不弯、正义不低头”。
各位代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发展进步,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人民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司法领域的生动实践,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国务院大力支持,全国政协民主监督,国家监察委员会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监督制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支持,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看到,人民法院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精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司法能力不足,对司法实践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有的案件审判质量效率不高、效果不佳,基层司法能力仍需加快提升。二是司法改革还存在不到位问题,系统集成不够,司法管理存在短板,综合配套举措落实存在差距。三是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既有存量、还有增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四是专业化人才尤其是涉外法治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法院案多人少、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党的领导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