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法典的实施
『壹』 名法典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时间:2021年1月1日。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1)关于民法典的实施扩展阅读
民法典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增加了人格权编。创造性地将关于人格权的规定独立成编,这在世界民法典的立法史中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在更好更充分地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目标的同时,也必将为世界法治发展提供新的样板,扩充新的模式。
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
『贰』 《民法典》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1][2][3]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4][5]
中文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编纂时间
2016-2020年[6]
制定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
颁布时间
2020年5月28日[5]
施行时间
2021年1月1日[5]
快速
导航
法律全文
立法经过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着手第一步的民法总则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系统梳理总结有关民事法律的实践经验,提炼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则,形成民法总则草案。[6]
2016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从做法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预期6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8] 。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9] 。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10]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新增离婚冷静期[11] 。12月23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12] 。12月23日,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体现对合同的保护,二审稿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13]
2019年6月25日,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和民法典继承编草案[14] 。12月20日,法工委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将2017年已经出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编入草案,重新编排条文序号,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12月常委会会议审议[15] 。12月2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春耀作关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修改情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编纂情况的汇报。据沈春耀介绍,民法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16] 。12月24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17] 。12月2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民法典草案的议案
『叁』 在民法典实施前,夫妻一方父母出资买的房,民法典有溯及力吗
一、基于《民法典》总则编审视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相关问题
(一)房屋买卖中的“无权处分”行为效力辨析
(二)从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角度衡量特殊房屋买卖合同效力
(三)从意思表示的角度考量房屋买卖中的阴阳合同效力
二、基于《民法典》合同编审视房屋买卖相关法律问题
(一)关于预约合同
(二)关于定金规则
(三)关于情势变更(以限贷政策为例)
(四)关于合同解除权
三、基于《民法典》物权编审视房屋买卖相关法律问题
(一)抵押物流转规则的变化
(二)居住权规定探究
四、《民法典》的实施对于房屋买卖交易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
(一)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续期及缴费事宜
(二)中介合同章节中关于跳单行为的规定
(三)物业服务合同可能带来的延伸影响
(四)妨害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不影响合同效力
一、基于《民法典》总则编审视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相关问题
因合同行为系民事法律行为之一,《民法典》将关于合同效力的相关规定纳入总则编民事法律行为一章,而在合同编不再规定合同效力相关问题。此处的编纂及处理方式,是《民法典》体系性的典型例证之一。《民法典》总则编第六章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总则、民法典甚至是广义上的民商法大体系的核心制度之一,其法理和实践意义非常强。民法总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则对于民法典分则各编甚至广义民商法的统辖作用,必须从民法体系化科学逻辑的角度予以充分揭示,才能彰显其制度意义。1
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是房屋买卖交易的基础,而现实中诸多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往往源自于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存在问题。因此,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与否在房屋买卖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以下笔者将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角度,审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常见的无权处分(含夫妻共有房屋买卖)、特殊房屋买卖(以央产房、经济适用房、小产权房为例)及阴阳合同之效力问题。
(一)房屋买卖中的“无权处分”行为效力辨析
无权处分行为,即行为人在没有处分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处分行为。2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登记。在房屋买卖实践中,买受人及中介服务机构必然会对出卖人是否为不动产权证书上登记的所有权人进行核验。房屋买卖中的无权处分行为大多因登记产权人非真正意义上或非完整意义上的所有权人而导致,主要争议包括(1)借名买房形成的无权处分(出名人“
『肆』 民法典实施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去落实
民法典实施之后,我们应该按照民法典的具体要求,协调好公民之间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关系的。
『伍』 民法典实施后,对离婚有哪些影响
相对于婚姻法来讲,明年实施的民法典进行一些修订,对离婚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涉及到的问题较多,无法全部讲清,作者重点从读者最关心的两个方面家介绍一下:一是对离婚程序的影响,二是对离婚财产分割的影响。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不仅提供了夫妻双方关爱、忠诚等价值需求,同样承担着扶老携幼重要的社会功能。国家保护婚姻家庭,不仅保护基于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同时保护由此产生的父母子女、近亲属关系等。说一千道一万,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互相包容好好经营才是正道。
『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行时间是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正式通过,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柒』 民法典新规即将实施,侄子侄女在什么情况可继承叔伯财产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民法典,它还制定了许多关于继承的新规定,其中之一是将侄子和侄女以及外甥和外甥女列入继承人类别,在某些条件下,他们可以继承叔叔和伯伯的财产,实际上本质是继承的最新规定,让我们看一下民法典的具体法律规定,在死者之前死亡的兄弟姐妹应由死者兄弟姐妹的子女继承。
代位继承人通常只能继承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财产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人没有其他继承人可以支持,侄子和侄女也可以主动照顾叔叔,以继承财产,当然从法律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将假设一种情况,即侄子和侄女以非法方式为继承创造条件,以便有机会继承,综合来说,也是有利有弊吧,不能够太过于统一的说这个改革只有好的一面。
『捌』 军婚法会随着婚姻法的废止,民法典的实施而修改吗军婚离婚需要冷静期吗
民法典的出台不是婚姻法的废止是取代你错了关于军婚的规定不变没有修改你被忽悠了
『玖』 关于民法总则疑问
《民法典》指一部完整全面的民法法律,关于物权、债权、民事责回任等民法上的重要答规定都包含在其中。一般说来在有《民法典》的情况下,只需要依据《民法典》相关条文就可以处理普通的民事法律关系了。
而《民法通则》只是关于民法适用的一些笼统的概括性的规定,《民法通则》确立的制度是在民事法律实践中被普遍适用的,但具体到调整每一个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时,还需要依据民法的其他部门法才能胜任。所以虽然我国《民法通则》已经有物权、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但依然还是要制订《物权法》、《知识产权法》、《侵权行为法》等民法法律。
目前我国没有完整的《民法典》,民事法律采用的是《民法通则》做概括规定,各民事部门法作具体规定的方式,这与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民事立法起步较晚等客观现实状况是相符的。
民法总则为民法各编之冠,总汇民法共同适用之原理原则,非将民法各编融会贯通,难以识其原流与体系,而窥其全豹。
『拾』 列举两条关于民法典的时政热点
一、离婚冷静期
【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内,任何一方不愿容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二、见义勇为致受害人损害可免责(不用担心在路边扶老人了)
【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三、熊孩子充值游戏、打赏主播的可以追回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四、胎儿有继承权
【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五】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