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周祥
❶ 纸币是哪个朝代开始流通的
是宋朝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下作简介。
1、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布币脱胎于青铜铲形农具“”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2、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3、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4、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候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
三、历朝纲钱沿革
纲钱指国家或地方政权法定发行的一类钱币。由一种纲钱的不同版别派生出“目钱”。纲举目张,构成钱币的统系。以纲钱为线索可了解货币沿革史;以目钱为线索可涉足古钱币鉴赏与考古。下文主要由历朝纲钱沿革解读古代相关的政治,经济与历史变幻。
纲钱体系从秦汉到明清可分二大阶段。第一阶段:秦汉与隋唐以铜铸币为主,是以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为主干铢两体系阶段。第二阶段唐宋到明清除了铸币出现年号,宝文体系有别于前铢两体系外,还出现纸币与银本位体系,下分叙。
(一)秦汉“半两钱”
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鉴别战国和秦朝的“半两钱”可从书法入手。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秦币由宰相李斯所书。大概受此影响,秦朝之后的钱文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宋朝还出现皇帝御书钱。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币极少有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象等图案为主。古钱上的书法艺术为另一话题当别论。
据说秦始皇为防备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极高,货币流通量不足,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初发生“秦钱重(价高)难用”问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刘邦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一两为二十四铢,因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直径不足1厘米。汉还允民间私铸与郡国铸币,引起币制紊乱与通货膨胀,至汉武帝大改币制。
(二)汉“五铢钱”与沿革
1、汉武帝首创“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现在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
2、新莽币制大乱与铸钱精品问世。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泉”是“钱”字的借用。王莽相信纬学说,在他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必然引起人民不满,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为此王莽以重刑酷法规定:凡敢私藏五铢钱者将作为犯人充军戊边。由币制混乱可见王莽统治不得人心,必垮无疑。此外还有一种大钱名“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除颁行刑法重治外,另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为防假私铸而使“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这一扭曲风情也令后人千年叹息。
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再陷混乱。
3、“六朝五铢”劣钱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革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但期间五铢钱也有个别例外的,如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史称“重如其文”,质量上乘,不仅使人想到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成功改革。
4、隋朝“五铢钱”与传闻。
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三百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隋炀帝暴政,有人辩认隋“五铢钱”五铢的“五”即“X”字左边加竖|为“|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辩认。其实这种写法北魏也曾有过,这不过是老百姓借此诅咒隋暴政而已。
(三)唐朝起方孔圆钱由铢两体系转变为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沿革两宋至清,这是货币发展的第二阶段。
1、唐高祖首创“宝文”“年号钱”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据考唐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对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盗铸严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四)两宋到明清除铜铸币外,还产生了纸币与银本体系为货币发展的又一转折时期。
1、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
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
另外,历代书法中要数宋朝见著。相传宋神宗元丰年间所铸元丰钱有篆、隶、楷、草四种书体,其中苏东坡手笔的隶书钱文沉着、豪迈,被称“东坡元丰”。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法的皇帝耐不住寂寞,也往往在钱文上一展身手。由皇帝书写的“御书钱”,据考证第一人为宋太宗赵炅,而历代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为宋徽宗赵佶。他治国安邦无能,“靖康之耻”与儿子钦宗一起被掳为金兵俘虏。但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尤其是书法“瘦金体”铁画银钩,别具一功。宋朝书法币见著与皇帝身体力行推崇不无关系,尤其是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明代中叶开始钱文都出自匠人之手,字体呆板,不讲布局结构,谈不到书法艺术了。
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扩大,两宋产生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这纸币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交子、会子都是当时对票据、证券、况换券类的俗称。而币值是否稳定成为经济财政局势的晴雨表。
辽、宋、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与汉族交往中受中原经济文化影响,除了使用唐宋所铸铜币外,也发行过民族文字与汉文类铜铸币。
2、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故称“开河变钞祸根源”,可见滥发纸币与元朝灭亡很有关系。
3、明朝由纸币政策转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发行纸币在货币史上虽是一个进步,但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它来剥削,掠夺人民而使纸币纸策崩溃。如明朝初朱元璋就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积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4、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银,清朝各州县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田赋,完粮必须是足银。因中央不铸造统一流通银两,民间使用的银子未必是足银,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码不同,因此每逢纳税前由银匠和银铺将民间散银熔铸成足银上当。一些银匠勾结吏役趁机在银两成色,分量上苛剥百姓,造成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方孔圆形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冲击。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
回答者:gxy017 - 榜眼 十二级 8-17 21:02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好
50% (0) 不好
5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非常感谢
评论者: Levis冬 - 魔法学徒 一级
其他回答共 1 条
钱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瑰宝。下据有关专题学习,参考上海历史博物馆傅为群先生所著《图说中国钱币》和周祥先生授课等,整合资料成文。试由货币史文化解读中国古代经济,政治与社会风貌,以丰富历史学习内涵。此文初涉钱币学,仅供参阅,不周之处供指正。
一、古钱币的渊源与由来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二、先秦货币初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下作简介。
1、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布币脱胎于青铜铲形农具“”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2、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3、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4、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候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
三、历朝纲钱沿革
纲钱指国家或地方政权法定发行的一类钱币。由一种纲钱的不同版别派生出“目钱”。纲举目张,构成钱币的统系。以纲钱为线索可了解货币沿革史;以目钱为线索可涉足古钱币鉴赏与考古。下文主要由历朝纲钱沿革解读古代相关的政治,经济与历史变幻。
纲钱体系从秦汉到明清可分二大阶段。第一阶段:秦汉与隋唐以铜铸币为主,是以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为主干铢两体系阶段。第二阶段唐宋到明清除了铸币出现年号,宝文体系有别于前铢两体系外,还出现纸币与银本位体系,下分叙。
(一)秦汉“半两钱”
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鉴别战国和秦朝的“半两钱”可从书法入手。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秦币由宰相李斯所书。大概受此影响,秦朝之后的钱文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宋朝还出现皇帝御书钱。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币极少有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象等图案为主。古钱上的书法艺术为另一话题当别论。
据说秦始皇为防备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极高,货币流通量不足,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初发生“秦钱重(价高)难用”问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刘邦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一两为二十四铢,因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直径不足1厘米。汉还允民间私铸与郡国铸币,引起币制紊乱与通货膨胀,至汉武帝大改币制。
(二)汉“五铢钱”与沿革
1、汉武帝首创“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现在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
2、新莽币制大乱与铸钱精品问世。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泉”是“钱”字的借用。王莽相信纬学说,在他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必然引起人民不满,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为此王莽以重刑酷法规定:凡敢私藏五铢钱者将作为犯人充军戊边。由币制混乱可见王莽统治不得人心,必垮无疑。此外还有一种大钱名“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除颁行刑法重治外,另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为防假私铸而使“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这一扭曲风情也令后人千年叹息。
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再陷混乱。
3、“六朝五铢”劣钱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革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但期间五铢钱也有个别例外的,如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
❷ 涉嫌容留他人吸毒多久能放
不一定。
你说的是“涉嫌”,公安机关给出这个说法就是说有证据表明当事人可能触犯了容留吸毒罪,但不代表就一定会构成犯罪。打个比方,假设构成这个犯罪需要5个证据,但现在只有1个,那么就只是涉嫌犯罪,警方应当对其立案侦查,侦查是否能找到剩下的4个证据,如果找到了就构成犯罪,找不到就不构成犯罪。
所以你现在只是涉嫌犯罪,不一定就是犯罪。如果最终警方查到了充分的证据证明你构成犯罪的话,将面临最高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不过如果情节不严重的话,比如只是一帮一起吸毒的毒友在自己家中吸毒,那么一般不会超过1年,也有可能判缓刑。
如果最终不构成犯罪的话,那么一般15天就可以释放,警方会对当事人采取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❸ 【历史】古代什么时候钱币上写的是“通宝”什么时候写的是“重宝”
钱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瑰宝。下据有关专题学习,参考上海历史博物馆傅为群先生所著《图说中国钱币》和周祥先生授课等,整合资料成文。试由货币史文化解读中国古代经济,政治与社会风貌,以丰富历史学习内涵。此文初涉钱币学,仅供参阅,不周之处供指正。
一、古钱币的渊源与由来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二、先秦货币初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下作简介。
1、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布币脱胎于青铜铲形农具“”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2、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3、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4、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候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
三、历朝纲钱沿革
纲钱指国家或地方政权法定发行的一类钱币。由一种纲钱的不同版别派生出“目钱”。纲举目张,构成钱币的统系。以纲钱为线索可了解货币沿革史;以目钱为线索可涉足古钱币鉴赏与考古。下文主要由历朝纲钱沿革解读古代相关的政治,经济与历史变幻。
纲钱体系从秦汉到明清可分二大阶段。第一阶段:秦汉与隋唐以铜铸币为主,是以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为主干铢两体系阶段。第二阶段唐宋到明清除了铸币出现年号,宝文体系有别于前铢两体系外,还出现纸币与银本位体系,下分叙。
(一)秦汉“半两钱”
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鉴别战国和秦朝的“半两钱”可从书法入手。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秦币由宰相李斯所书。大概受此影响,秦朝之后的钱文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宋朝还出现皇帝御书钱。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币极少有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象等图案为主。古钱上的书法艺术为另一话题当别论。
据说秦始皇为防备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极高,货币流通量不足,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初发生“秦钱重(价高)难用”问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刘邦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一两为二十四铢,因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直径不足1厘米。汉还允民间私铸与郡国铸币,引起币制紊乱与通货膨胀,至汉武帝大改币制。
(二)汉“五铢钱”与沿革
1、汉武帝首创“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现在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
2、新莽币制大乱与铸钱精品问世。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泉”是“钱”字的借用。王莽相信纬学说,在他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必然引起人民不满,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为此王莽以重刑酷法规定:凡敢私藏五铢钱者将作为犯人充军戊边。由币制混乱可见王莽统治不得人心,必垮无疑。此外还有一种大钱名“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除颁行刑法重治外,另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为防假私铸而使“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这一扭曲风情也令后人千年叹息。
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再陷混乱。
3、“六朝五铢”劣钱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革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但期间五铢钱也有个别例外的,如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史称“重如其文”,质量上乘,不仅使人想到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成功改革。
4、隋朝“五铢钱”与传闻。
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三百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隋炀帝暴政,有人辩认隋“五铢钱”五铢的“五”即“X”字左边加竖|为“|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辩认。其实这种写法北魏也曾有过,这不过是老百姓借此诅咒隋暴政而已。
(三)唐朝起方孔圆钱由铢两体系转变为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沿革两宋至清,这是货币发展的第二阶段。
1、唐高祖首创“宝文”“年号钱”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据考唐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对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盗铸严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四)两宋到明清除铜铸币外,还产生了纸币与银本体系为货币发展的又一转折时期。
1、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
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
另外,历代书法中要数宋朝见著。相传宋神宗元丰年间所铸元丰钱有篆、隶、楷、草四种书体,其中苏东坡手笔的隶书钱文沉着、豪迈,被称“东坡元丰”。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法的皇帝耐不住寂寞,也往往在钱文上一展身手。由皇帝书写的“御书钱”,据考证第一人为宋太宗赵炅,而历代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为宋徽宗赵佶。他治国安邦无能,“靖康之耻”与儿子钦宗一起被掳为金兵俘虏。但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尤其是书法“瘦金体”铁画银钩,别具一功。宋朝书法币见著与皇帝身体力行推崇不无关系,尤其是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明代中叶开始钱文都出自匠人之手,字体呆板,不讲布局结构,谈不到书法艺术了。
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扩大,两宋产生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这纸币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交子、会子都是当时对票据、证券、况换券类的俗称。而币值是否稳定成为经济财政局势的晴雨表。
辽、宋、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与汉族交往中受中原经济文化影响,除了使用唐宋所铸铜币外,也发行过民族文字与汉文类铜铸币。
2、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故称“开河变钞祸根源”,可见滥发纸币与元朝灭亡很有关系。
3、明朝由纸币政策转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发行纸币在货币史上虽是一个进步,但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它来剥削,掠夺人民而使纸币纸策崩溃。如明朝初朱元璋就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积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4、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银,清朝各州县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田赋,完粮必须是足银。因中央不铸造统一流通银两,民间使用的银子未必是足银,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码不同,因此每逢纳税前由银匠和银铺将民间散银熔铸成足银上当。一些银匠勾结吏役趁机在银两成色,分量上苛剥百姓,造成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方孔圆形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冲击。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
综上所述,从两宋到明清,纸币产生与流通,白银货币地位日益提高和明清开始确立银本位制的纸币制度,晚清机制币体系出现,为中国货币史发展的第二阶段后期情况。
以上所列为流通钱币史,钱币界还有众多非流通性货币,如压邪用的压胜钱,祷福避邪的镇墓钱和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杰出人物的纪念币之类此不一一列举了。这些钱币俗称“花钱”,在货币流通上无足轻重,但对民俗研究却可提供珍贵史料。
总之,钱币学是一门学问,结合历史教学活动初涉古钱币知识,对于领悟与解读中国古代历史变幻开拓历史视野有助,愿此文对你有启示和借鉴,供指正。
http://www.cnread.net/cnread1/kpzp/y/yiming/zggb/
http://www.gqbsc.net/
❹ 关于中国钱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下作简介。
1、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布币脱胎于青铜铲形农具“”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2、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3、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4、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候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
三、历朝纲钱沿革
纲钱指国家或地方政权法定发行的一类钱币。由一种纲钱的不同版别派生出“目钱”。纲举目张,构成钱币的统系。以纲钱为线索可了解货币沿革史;以目钱为线索可涉足古钱币鉴赏与考古。下文主要由历朝纲钱沿革解读古代相关的政治,经济与历史变幻。
纲钱体系从秦汉到明清可分二大阶段。第一阶段:秦汉与隋唐以铜铸币为主,是以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为主干铢两体系阶段。第二阶段唐宋到明清除了铸币出现年号,宝文体系有别于前铢两体系外,还出现纸币与银本位体系,下分叙。
(一)秦汉“半两钱”
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鉴别战国和秦朝的“半两钱”可从书法入手。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秦币由宰相李斯所书。大概受此影响,秦朝之后的钱文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宋朝还出现皇帝御书钱。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币极少有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象等图案为主。古钱上的书法艺术为另一话题当别论。
据说秦始皇为防备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极高,货币流通量不足,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初发生“秦钱重(价高)难用”问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刘邦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一两为二十四铢,因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直径不足1厘米。汉还允民间私铸与郡国铸币,引起币制紊乱与通货膨胀,至汉武帝大改币制。
(二)汉“五铢钱”与沿革
1、汉武帝首创“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现在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
2、新莽币制大乱与铸钱精品问世。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泉”是“钱”字的借用。王莽相信纬学说,在他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必然引起人民不满,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为此王莽以重刑酷法规定:凡敢私藏五铢钱者将作为犯人充军戊边。由币制混乱可见王莽统治不得人心,必垮无疑。此外还有一种大钱名“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除颁行刑法重治外,另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为防假私铸而使“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这一扭曲风情也令后人千年叹息。
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再陷混乱。
3、“六朝五铢”劣钱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革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但期间五铢钱也有个别例外的,如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史称“重如其文”,质量上乘,不仅使人想到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成功改革。
4、隋朝“五铢钱”与传闻。
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三百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隋炀帝暴政,有人辩认隋“五铢钱”五铢的“五”即“X”字左边加竖|为“|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辩认。其实这种写法北魏也曾有过,这不过是老百姓借此诅咒隋暴政而已。
(三)唐朝起方孔圆钱由铢两体系转变为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沿革两宋至清,这是货币发展的第二阶段。
1、唐高祖首创“宝文”“年号钱”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据考唐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对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盗铸严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四)两宋到明清除铜铸币外,还产生了纸币与银本体系为货币发展的又一转折时期。
1、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
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
另外,历代书法中要数宋朝见著。相传宋神宗元丰年间所铸元丰钱有篆、隶、楷、草四种书体,其中苏东坡手笔的隶书钱文沉着、豪迈,被称“东坡元丰”。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法的皇帝耐不住寂寞,也往往在钱文上一展身手。由皇帝书写的“御书钱”,据考证第一人为宋太宗赵炅,而历代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为宋徽宗赵佶。他治国安邦无能,“靖康之耻”与儿子钦宗一起被掳为金兵俘虏。但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尤其是书法“瘦金体”铁画银钩,别具一功。宋朝书法币见著与皇帝身体力行推崇不无关系,尤其是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明代中叶开始钱文都出自匠人之手,字体呆板,不讲布局结构,谈不到书法艺术了。
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扩大,两宋产生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这纸币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交子、会子都是当时对票据、证券、况换券类的俗称。而币值是否稳定成为经济财政局势的晴雨表。
辽、宋、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与汉族交往中受中原经济文化影响,除了使用唐宋所铸铜币外,也发行过民族文字与汉文类铜铸币。
2、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故称“开河变钞祸根源”,可见滥发纸币与元朝灭亡很有关系。
3、明朝由纸币政策转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发行纸币在货币史上虽是一个进步,但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它来剥削,掠夺人民而使纸币纸策崩溃。如明朝初朱元璋就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积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4、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银,清朝各州县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田赋,完粮必须是足银。因中央不铸造统一流通银两,民间使用的银子未必是足银,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码不同,因此每逢纳税前由银匠和银铺将民间散银熔铸成足银上当。一些银匠勾结吏役趁机在银两成色,分量上苛剥百姓,造成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方孔圆形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冲击。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
❺ 什么样的人容易发财
古人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人走运、马走膘、心不杀家不发。估计大部分人都会说,心地善良之人容易发财?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之中,容易发财之人,都是心恶胆大之人,与运气好的人。
运气是占最重要的原因,发大财之人,都是胆大心黑之人,这样的人最容易发财,一旦等他运气好的时候,他胆大心恶,往往这种类型之人,等他一看准了时机,他就敢下大赌注下去,其实发财也是靠胆大碰运气,人生在世一辈子都是在赌博,并不是说:玩牌九耍麻将那种赌钱的赌博。我从小到大接触这么多朋友,都是有野心胆大心恶之人,与喜欢折腾之人才能发大财。从来就没见过胆小心善之人,能发得了一个财出来,发大财的人都有些手段,会拉关系做人也是他的一种经营手段,舍得花钱搞人际关系,那是他的一种经营手腕,我在江湖上接触怎么样多兄弟朋友!都是胆大头脑聪明冷静之人才能发财。俗话说:无奸不商,慈不掌兵,善不从政,在现实 社会 之中,完全没有一点手段的心软的善良之人是发不了大财的,那是电影电视里面,或者小说里面才有的事情,发大财关键还是要靠,运气、胆量、脑子、手腕、肚子里没有一点干货是发不了财的。善于搞人际关系的人,并不代表他心是善良,那是他做人的一种手段,老实人与善良人,在现实生活之中,是很难发达起来的?容易发财的人,就是胆大喜欢折腾的人,因为他们心大不怕麻烦,当然脑子与运气还是最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脑子与运气配合,谁也没那么容易发得了财,时运排第一,脑子第二,胆量后面撑腰,就像王健林说的样,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胆量大的人最容易发财。
说起发财人人都会向往,俗话说发财要命,也就是发财是要靠命运,一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掌控着,不会受别人的掌控,怎样掌控命运的人最易发财呢?
有主见有胆量不怕亏本敢于投资的人,是更容易发财的,因为只有投资做生意才会挣到大钱,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发财的,还是要舍得投资利用别人的长处和技术来赚钱,自己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用钱来顾用别人专业来为自己赚钱就容易多了。
要想赚大钱也就必须有胆量,因为投资大风险也大,怕这怕那把钱看得大重的人是赚不到大钱。好多发财的人都是拼搏出来的,也是用胆量赌出来成功的,但不是讲歪门赌博。
发财是要靠机遇,有闯劲的人更易抓住机遇,机遇来了不去闯就会失去发财机会。机遇是成功的基础,要想成功必须先登踏足。
有着抢先的干劲和赌胆意识高的人容易踏上致富路,前怕狼后怕虎,有几个钱抓得死死的,不去用钱赚钱怎能赚大钱。除了这些一个人要做到有远见,有度量,不爱粘小便宜,为人正直,不与人斤斤计较,这样的人更容易与人合作发展,发财的机遇也会增大。
1.胆子非常大的人容易发财,一般胆子比较大的人才敢闯敢干,敢去创业,他们发财的几率更高。
2.捞偏门的人容易发财,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很多发财的人刚开始都是捞偏门起家的,很多人的第一桶金都有点说不清,不过做大之后,基本上都不敢继续捞偏门了,或者主要做其他,捞偏门可能还在做,但占比较小。当然,有些捞偏门的是合法的,有些是不合法的。不建议去搞这类,风险比较大。
3.做什么事情都做到非常完美,追问极度完美的人容易发财,这种人一般很适合生产产品,并且把产品定位为高端产品来做。
4.想发财又愿意为发财去做任何事的人,有目标和规划,有执行力的人容易发财,这样的人目的性很强,他们就是纯粹的想发个财而已,他们会努力寻找发财的路子,并且愿意付出,有规划,执行力很强,很能坚持。
5.把自己的生意当成事业来做,懂得思考哪里可以改善的,怎么把产品做到物美价廉,怎么让顾客愿意购买,怎么让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变得最有竞争优势,怎么提高销售额,怎么开加盟店,怎么扩充店面,怎么压缩成本,怎么提高利润率等等,当一个生意人,整天都在研究这些事情,并且把这些事情做到非常完美的时候,他就到了要发大财的时候。
6.懂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资讯海洋里,看到机会,看到商机,并且愿意马上去做的人容易发财。商机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有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但行动力很差,他们行动迟缓或者根本不敢去做,因此,也发不了财。
7.愿意接受新事物,喜欢研究新事物,并且在新事物上找到了商机的人容易发财。
8.善于搞人际关系,做销售的时候业绩非常好的人容易发财,这些人不会久居人下,不会长期打工,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的时候,他们就会自己出来创业,而且成功率非常高。
9.凭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做事非常靠谱、优秀,成功做到了大公司ceo的人容易发财,他们的薪酬有可能就上亿,再加上其他收入,比做生意的绝大部分老板都更赚钱。
大家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回复诚邀:什么样的人容易发财?做人首先要切合实际,发财二字虽然好写,真心的要落在行动上,要想得以顺理成章,不是凭一张不烂之舌就能迎刃而解。
马到成功需要不懈努力,必须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加巧干,也就是说要想发财,先得从底层做起,戒骄戒躁,虚心接受不同意见,虚心使人进步,聪明伶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要有足够强大的心态,不怕输的勇气,顽强拼搏的精神!
切忌口气比力气大,要拿得起放得下,才最为根本!任何的机会,都是从相信开始的,德行天下,厚德载物…!!
高山流水彩云追月遇知己,亦师,亦友,也是知己创新与智慧同行,追求卓越,海纳百川,谏言慎行,精神大海,扬帆起航,负重前行,任重道远,才能让理想照进现实。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财是养命之源。
容易发财的人,当然是与财缘分大的。跟财若没有缘分,怎么会有财呢?
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财的大小和多少的问题。
人们的生活一天都离不开花销,离了钱谁玩儿不转。现在国家提倡全面进入小康 社会 ,不要有一个贫穷的人。既然大家都能吃上饭都能活命,那证明每个人多多少少跟财都有一定的缘分。但大小一定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所谓的富豪、大亨、中产阶级、普通劳动者。或者分什么大富、中富、小富,普通人,低保户。
老百姓总说一句话,大富靠命,中富靠德,小富靠勤。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的总结,很是有道理的。
财是人之所好也。所以最容易发小财的,就是靠勤劳。起早贪黑,摸爬滚打,省吃俭用,用自己的双手,体力来获得财富的。现在我们的个体私营业者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
所谓的中富靠德。这个“ 德 ”的意义非常大,它具有诚信、智慧、知识、头脑、口才等不同方面的能力。他们用一项或者几项这种能力的组合来达到获取财富的手段。现在一些中小型私营企业的老板,以及国企,外企的高管。他们就属于这一类。
第三,大富靠命。因为大富之人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认知和贫穷会限制想象,所以想象不到的就只能归于天命了。这部分也的确是占到了天时,地利,人和,踩到了时代的脉搏,在 社会 的变革中,他们顺势而为。即所谓的抓住了改革开放的红利,站在了经济发展的风口。这部分人都代表人物是上市公司老板,及其股东以及合伙人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实还有第4种,那就是 暴富靠恶 。这部分人比如说靠贩毒,卖毒,开设赌场,贪污受贿,制假售假,传销,害人的P2P等等。
这些钱来得快,所以有暴富的机会,但是这些都是非法的,我们不提倡这种非法所得,所以做一个合法的公民,远离这种些违法暴富的行为,否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说了以上这些其实跟没说一样 ,说句实话,无论大财小财都得靠命。问题是你知道自己的命吗?
宿命论的观点是:“命里有偏财运的”最容易发财,这个太玄,我们普通人无法探知,所以说说身边的真人真事……
原来的一个同事,长相一般,学历初中,家庭条件就是最普通的人家了,最大的优点就是会做人,为人处事可以说是八面玲珑,滴水不漏!十六岁出道,搞过传销,拎过大勺,开过餐馆,包过食堂,可谓经历传奇,2003年到我们公司上班,从一名基层员工做起,三个月后,又一次承包公司食堂,承包食堂两年期间,公司从副总到一线员工,都处的非常好,有事没事,请领导吃饭,逢年过节,一定给领导送礼,一个月2000多的工资,几乎都用于人情往来了,后来经领导推荐,培训后外放广东负责那片的业务,市场拓开后,辞职创立自己的公司,做原有公司的客户,帮一些关系户贴牌,短短六年时间,开办了四家工厂以及两家外贸公司,一年纯利润过亿……
总结一下,什么样的人容易发财,大方,敞亮,会做人,能把花钱当投资的人最容易发财!
现代人对财富的追求已达到空前的渴望,随着个人巨额财富的曝光,炫富和仇富心里的驱使渴望发财的心态也越来越明显。财富不仅可以满足物质享受的需求而且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所以人人渴望发财。
古语有云曰:君子求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现代人却讲究: 穷人算命,富人吃药。
到底什么样的人容易发财呢?
凡事提前做计划的人容易发财做人和做事道理一样,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做事贵在计划周祥。
凡事提前做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能有效调节轻重缓急,即使稍有纰漏也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补救。
照计划行事得心应手不说,更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同一件事因计划比他人付出了更多精力和智慧在其中,通过详尽的计划安排按部就班的去实现,在别人眼里你就有很容易发财的潜质。
执行力强的人容易发财有一种冲动叫昨夜的打算。
常立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常立志。不轮昨夜的打算如何雄壮心情如何澎湃,可早上死狗般懒床,节操碎了一地。
执行力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做事风格,有人说雷厉风行有人说磨蹭拖沓都是在形容做事的风格。
执行力强的人有一种称呼叫胆子大,别人还在讨论观看的时候他已着手开干,不计后果不遗余力的开干。实干才能出真知,等你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行业的头排往往都是 游戏 的定制者,你会觉得他没有发财嘛?
自信自强自律的人容易发财如果盲目自信等于骄傲,那么缺乏自信等于骄傲不满。
自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高昂的头颅矫健的步伐都是你给人的第一映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秤,自信是砣,你度量别人的同时或许他也在称量你。
自强是发家致富的根本所在,强大的内心强大的体魄才有强大的自我。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只有自我强大才真的强大。
自律是良好习惯的开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且不论发财不发财其实康健的身体本来就是一生的财富,所以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也源自自律的自己。
自信自强自律的人同时拥有了,做人的态度强大的内心和 健康 的身体,即使没有飞来横财那么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也会实现小康。
住城郊的人容易发横财古人说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这只是上句;下句说 横财不富命穷人,夜草不肥痱痨马。
说到这很容易联想到拆迁,不可否认拆迁确实是容易发财且一夜暴富的现实。却不曾想,靠祖上荫德赏赐的福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此提醒各位拆迁和马上拆迁的富人们请保持清醒,小心来的快去的也快。
拆迁爆发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发财是拆迁的共识,少奋斗十年、二十年才是梦寐以求的通病。
有一种 社会 现象:住城郊的人往往对上行下效的政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见解。
他们很会将现有的政策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看清楚,有效提取和揣测其中的用意,通过信息交流反馈很容易证实自有想法的准确性,得到有效的消息。
当今 社会 什么最值钱,消息。
你懂了嘛?
老九想说老人讲:三十不发四十发,四十不发穷根扎,到底一个人能不能发财什么时候发财归根结底都是悬而未决的科学伪命题。
老九想说,很容易发财的人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有人说过挣钱的行当都写在刑法里。
当官的容易发财面对的是穷途末路;做生意的容易发财少不了坑蒙拐骗;男人发财容易不长久,女人发财容易入歧途。
只要勤劳肯干至于发不发财的日子都过得去,别人发财了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人应该活在当下,如果你觉得幸福,那你离发财也不远了。
古人云:“修德以养身,修仁以聚财”。人皆存发财之念,以丰裕生活,改变现状。但财神不会自临门,聚财仍需大智慧 ,是修为积淀所赐,仁厚秉性所得,个性敢为人先,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而达巅峰。终让人举目仰望,不知来由。其实,聚财者自有其道,发财者自有其仁,终将赢得财富,富甲一方。
一是俭省持家。“爱财者,财会爱人”。财迷者,心念财道,心系财路,易发财。而挥霍无度,大手大脚者,不能聚财,财到财散,终将不名一文。懂得节俭,勤俭持家,以小财聚腋成丘,雪球滚大,资本厚实,方能以本搏大,赢取更多财富。
二是立德立人。德是聚财之根,情是发财之道。有情有义,有树德之根,方能久远,有财而不散,财运自亨通。无德聚财,无情无义,不能久远,聚财而财散,财多自招灾。春秋战国范蠡,经商有道,富甲天下,齐王召见范蠡,想委以重任,范蠡散尽家财,以助众人,方得善终。而西晋石崇,白手起家,聚财富裕,显摆无度,重金建宅,招人嫉妒,终因财多而遭殃。
三是敢字当先。敢于试敢于创,不甘寂寞而平庸,不因挫败而放弃,坚持始终,因市因时而动,因势因情而行,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失败流汗,不达目的势不摆修。终将财运降临,生意兴隆日盛,财源自会滚滚来。如果敢想不敢干,理想很丰满,现实被羁绊,终将与财无缘。
四是家和有教。家庭和睦,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方能助家兴旺,财运天降。如夫妻不合,常存二心,即使筹千金,也不能常保。教育好子女,家生方长久。“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以耕读之家,传五六代;以孝仁之家,传八十代。足以知晓,子女有教,方得久远,家庭方有长远兴旺。否则,一代聚财,后人挥霍,终不能长久。
发财容易守财难,常思节俭能久远。愿人人聚财,人人幸福,人人生活安康幸福。
什么样的人容易发财?
我认为有 三个字非常重要:通、合、和 ,具备两个字条件的肯定就能发财,再好的就是发大财了。
一、通,流通生财。会沟通,懂变通
首先是流通。 谁见过守死财的人?那叫坐吃山空。去观察一下就能发现,财都是在流通中赚的,所以你选择的行业必须有可持续性和循环性,今天做了明天没了或今天过了不知道明天财从哪来的,那肯定发不了财。而且已经赚到的钱必须去市场流通起来才能增值保值,所以有钱人最喜欢找人借钱或找银行借钱,因为他们明白流通的价值。也只有流通起来才会源源不断,才能发起来。
其次是会沟通和变通。 去观察一下就发现发大财的人都特会沟通和变通,那脑瓜子不是一般的灵光,他们从不墨守陈规,他们都是懂变通会沟通的人,所以我们常说商人都精明,其实他们精明就在于脑子活,懂变通。
可以说流通、沟通、变通,此“三通”是发财必备。
二、合,合天时合地利,财富自然来
小富靠勤,大富靠天。 勤奋能带来财富,但绝对不能让人大富。 民间有富不过三代之说,这说法虽然绝对但很有道理。我们仔细看一下就发现世界富豪榜榜是经常变化的,就是首富都是经常变的。洛克菲勒是第一个拥有超过1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人,他靠的是石油。亨利·福特,福特 汽车 公司的建立者,他靠的是工业化的到来。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他靠的是电子时代的到来。沃伦·巴菲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者,他靠的是金融投资。扎克伯格所创造的facebook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网站,他靠的是信息化的到来。乔布斯是苹果创始人,他靠的是移动信息时代的到来。 每一个富豪都很厉害,但会不断被人取代就是因为时代变了。所以追求财富必须把握时代脉搏,这就是合于天时。
至于合于地利更好理解,财富机会常在不同国家转移,如从日美到四小龙,从四小龙到中国,从中国开始转向东南亚等,在中国也是在区域转移从深圳到上海,从沿海到沿江,从东部到西部…… 财富机会是在地域间不断转换的,因此想抓住财富就要合于地利。
三、和,以和为贵,和气生财
“和”可以归入第二条,但因为天时地利的运气成份较大,就算我们明白也不是谁都能抓得住,但第三条我们人人可以学习和应用。所以对我们芸芸大众来说第三条最有现实意义。
“和”最好理解,你见过到哪买东西或吃饭经常受脸色你还会去的吗?所以和气生财绝不是说说而已。我们也能发现所有的老板(不能说百分百,但至少百分之九十)都是一团和气,尤其服务业,而服务业发展是经济发达的象征,所以服务业老板更是会笑脸迎人。
相信我, 学会和善,就算一时不能给我们带来财富,但肯定能给我们增加好运和人缘,而好运和人缘早晚有一天能给我们带来利益。 (我是三甲,欢迎大家专注交流)
聪明胆大,有魄力的人容易发财。我们村上有个人一开始跟着别人打工,做防腐,就是给电厂,化工厂等工厂的设备,钢结构除锈刷油漆的那种活,又脏又累又危险。就是 社会 底层的农民工。这个人呢很聪明,能说会道,脑子转的快,胆子也大,脸皮厚,花钱如流水。干了些年认识了个老板,和老板关系处的不错,就从老板手里包点小活,找几个工人。虽然发不了财,但是不用干活了。干了几年也没发财。有一次在福建的一个电厂里干活,胆子大到啥程度,电厂里还没安装的电缆,就是纯铜的,大概碗口那么粗的,整盘还没拆封的那种,一盘值几十万,他从市里租了一辆货车开到厂里,自己用起重机把电缆吊到车上,直接开出厂门,结果被保安发现了,报了警。警察当时就把他弄走了,后来通过他以前跟的那个老板找关系,大概花了十几万把他弄出来了。出来还是包小活干,就在四五年前他抓住机会了,因为他最舍得送礼,会来事,接到了大工程,当时投资没钱,就到处借,给别人承诺的是只要借钱给他,他翻倍还。结果那一年就挣了上千万,他所有借的钱真的是翻倍还了,有个人借给他二十万,过年的时候他还了那个人五十万。然后第二年又接了大工程,比第一年挣的还多。现在他成立了公司,这个人就是聪明胆大,很有魄力,花钱不心疼。这样的人一抓住机会很容易发财。
❻ 周祥民,以强制性视远法让别人用力眯眼伤害别人眼睛行骗为生,这样的骗子应该受到什么惩罚
骗子周祥民已经臭名远扬了,在网络上搜索,显示骗子周祥民的条目多的不可胜数。
骗子周祥民说,普通的议论文都必须具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有严密的逻辑性。而自称为“近视康复方面的世界权威”的周祥民编造的“周祥民强制性视远训练法”这个歪理邪说,只有一个论点,却无任何论据、论证,甚至没有一丝半毫的逻辑推理,就无中生有得出一个荒谬透顶的结论--它是近视的克星,它简单高效。骗子周祥民还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所有用周祥民骗人方法的人没有一个视力恢复了,而所有人眼睛都练出了散光、飞蚊或其它眼部问题,这些实践者发现受骗了就出来揭发骗子周祥民行骗行径,周祥民就狗急跳墙,反咬一口,说受害人是骗子,像泼妇骂街一样,对受害人长期进行辱骂。
十多年来骗子周祥民直接骗取了1400多人的钱财并伤害了这些人的眼睛,间接受害人不计其数。
现在骗子周祥民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现在骗子周祥民像瘟神一样,无人理睬,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骗子周祥民伤害别人,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骗子周祥民继续行骗,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他将会遭受牢狱之灾。
❼ 周敦颐到底是入仕还是出世啊
他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第二代大儒,由于在哲学上的贡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位世界文化名人。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写了中国历史上经典不朽作品《爱莲说》的宋人是一位广西人。染世莲花芳九州广西贺州市所辖桂岭镇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三国时属吴地,始设县治;是秦修萧贺古道必经之地。北宋大中祥符年(1016年),湘楚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周辅成考取进士,是年被委任为广西贺州桂岭县县令。周辅成到任后,桂岭当年即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桂岭有大片荷塘,这年腊月, 一般在夏季开放的莲荷,却开出满塘五色荷花,整个冬天都盛开不败。第二年,即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周辅成县令的夫人郑氏在县衙中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周县令为儿子取名敦实,字茂叔,后因避宋英宗皇帝旧讳而改名敦颐。周辅成县令出身于书香门第,为官开明勤勉,“务行政德泽,人人久而不忘。”他在桂岭掌政多年, 深得百姓拥戴。儿子周敦颐受家庭熏陶,常年耳濡目染,从小便喜爱读书,加之天资甚慧,过目成诵,在家乡桂岭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周敦颐出生于桂岭荷塘边,整个童年和求学阶段都离不开荷塘,由此对荷塘情有独钟,特别青睐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他一生爱莲咏莲,以“出淤泥而不染”来激励自己。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在庐山莲花峰下创办了濂溪书院。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酷爱莲花,还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莲池”,种植莲荷。在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写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爱莲说》以生动精练的文采表达了周敦颐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洁白品貌和正直向上的精神,来抒发寄托自己洒落的胸襟和坚贞的意愿。《爱莲说》中提倡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已构成中国优秀人文精神中的宝贵要素之一,它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人们处世立命的一杆标尺,影响源远流长。家乡后人为纪念这位在贺州桂岭诞生的“爱莲者”,在桂岭立有“周子祠”。清朝时,桂岭县丞周端曾撰《重建周子祠序》云:“考贺志桂岭有周子祠,祠前有塘,塘中有莲,先生……志有莲池,大都本爱莲一说。自宋迄今,塘莲尚在。”现周子祠尚存,民国时代作桂岭区署址,今为桂岭镇粮所用房。富川县还有一个位于萧贺古道旁叫福溪村的唐宋古寨。现仍存有名为“濂溪祠”的周氏宗词,祠中供奉有濂溪先生周敦颐的塑像,祠壁上还书有濂溪先生的名著《太级图说》全文及《爱莲说》的语录。古寨周氏族谱云:“先祖周敦颐在道州为官路过此地时,看中这块风水宝地,便留一子在此定居,繁衍至今。”清廉高洁总无私周敦颐入仕后曾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桂阳和南昌县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等职。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他曾任南安军司理参军,即主管政法的军州级官员,他“为政精密,务尽道理”,因公正执法在南安军和政界获得很高的声誉。有个犯人依法本不该判死刑,但转运使王逵却要定死罪。王逵是周敦颐的顶头上司,为人严厉、武断,下属官员无人敢提出异议。但周敦颐却挺身而出,与王逵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当即辞官曰:“以乱杀人来讨上级喜欢,我不干了!”幸好王逵胸怀较开阔,不但未动怒,反而被周的行动所感悟,承认自己的错误,结果死囚得救……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为周濂溪作传时,对此事赞誉有加。周敦颐一生大多任监察官,从事办案,他的大舅子蒲宗孟在他的墓碣中称他“屠奸剪弊,如快刀健斧,落手无留”。后来他到桂阳、南昌任县令,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闻其名声,为之收敛。他的官做得不大,但很敢说话,刚直不阿,在百口交毁的情况下,仍我行我素。连当时与包拯齐名的赵忭听了对他的谮言也一度误解,对他很严厉。但赵忭毕竟也是个正直的人,周敦颐当虔州通判时,赵忭正好为该州太守,认真地调查了周敦颐的所作所为后,大悟,拉着周敦颐说:“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后来,赵忭推荐他当了广东转运判官(相当于现时的厅级纪检书记),他以“洗冤泽物”为己任,不怕瘴厉险远,自己奔波调查案子。同时代的黄庭坚特别指出,“闻茂叔之风,犹足律贪,则此溪(指濂溪)之水配茂叔以永久,所得多矣。”前人评周敦颐“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文豪苏轼作《故周茂叔先生濂溪》诗,对他甚为推重。周敦颐一生为官清廉。据《周敦颐年谱》载:“先生素贫,初入京师,鬻其产以行”。《濂溪先生墓志铭》也有记载:周敦颐在洪州南昌做官时,得了一场大病,同僚潘兴嗣去看望他,见他所有家中衣物,只能装满一破筐,钱不过百文。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的俸禄,常用以周济贫困的族人、朋友,自己却拿的很少,到晚年甚至连稀饭都喝不上。这些都是周敦颐朴实、正直、平淡的性情使然。公元1066年,周敦颐50岁时曾作自况诗一首,诗云:“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水,举著半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春陵只一般。”宋熙宁六年(1073)六月七日,周敦颐病逝,终年五十七岁,葬在九江南门外的栗树岭,距濂溪书堂约五六里。墓侧有其母亲、妻子和继配的墓葬。开山理学融三教周敦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下之众,本在一人。一是倡导礼乐,二是修身齐家。“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于身而已矣”(《通书·家人睽复无妄》)。身修而家齐,家齐则天下治。三是明刑法。“圣人之法天,以政养万民,肃之以刑。民之盛也,欲动情胜,利害相攻不止,则贼灭无伦焉,故得刑以治”(《通书·刑》)。统治者不仅需要德治,也需要法治。汉代是“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是“宋明理学”,而“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就是周敦颐。所谓“理学”就是糅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理论,三家合一,最后通过整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流派。周敦颐是把世界本原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他继承《易经》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圣人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互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他的学说对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所著《太极图说》,被宋儒推为宇宙和人生的最精简的说明,后经朱熹发挥,遂成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其主要著作有《通书》。后人将其著作合编为《周子全书》。宋明理学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从南宋起,历经700年不变。宋明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性与天道”是理学讨论的中心内容。是哲学问题,同时也涉及政治、道德、教育、宗教等许多领域。《宋史·道学传》说:“孔子没,曾子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几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显而易见,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孟子以后到宋朝中叶都无人传承,以至“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千有余载”,是周敦颐融合了儒、佛、道教的哲学思想,首次为儒学创建了宇宙论体系。黄百家曾评价:“孔孟而后,汉儒止有经传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公元之破暗也”(《宋元学案·濂溪学案》)。当代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认为,周敦颐的学术思想,以儒家为主,第一个“有意识地吸取佛教和道教中的关于宇宙万物起源的学说,而以儒家(中庸)唯心主义神秘主义作为思想体系的骨干。……自从周敦颐以后,我国以儒家相标榜的理学才建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宇宙观。”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成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栻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南宋时许多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宋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而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周敦颐开创的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由于周敦颐在哲学上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列为第三十六位世界文化名人。
❽ 我的钱币到底值多少钱
100元
❾ 绑架罪至少要判几年,没伤人命.150万到200万
绑架罪没伤任命要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9)刑法周祥扩展阅读:
案例:
2011年魏力平在周汉祥的装修施工队干活。3年多里,魏每月只领到少量生活费,周说:“你贴瓷砖线路走歪了害我掏钱重贴,这钱得从你工资里扣。”魏的工钱总被扣得所剩无几。一气之下,他离开工地,但一直将欠薪的事记在心里。
去年9月,魏邀约涂某、秦某,要搞周汉祥一下,要到钱人人有份。当月一天上午,涂某、秦某用刀将周汉祥挟持至汉口一出租屋内,威逼其拿出50万元。遭轮番打骂后,周汉祥打电话向朋友借50万。其朋友听出不妙,遂报警。很快3人被抓获。
法庭上,魏力平解释,绑架的起因是由周汉祥无理欠薪引起,即使犯罪也属比绑架罪轻的非法拘禁罪,而不是检察院指控的绑架罪。
检察官反驳:口供中,涂、秦两人是在被抓后才从警方口中得知欠薪一事。拘禁期间,魏并未露面,二人也从未提及索要工资,目的就是冲着巨额勒索金而去。就算周汉祥拖欠工资,也只几万元,与50万元相去甚远。
法院以绑架罪判处魏力平10年6个月刑期,涂某、秦某也分别被判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