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斩刑法兰西

斩刑法兰西

发布时间: 2022-10-21 04:51:50

①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是怎样被处死的A送上断头台B枪毙C盯十字架D砍头

应该选A

比如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罗伯斯庇尔在“热月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还有著名的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法国大革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罗兰也是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罗兰夫人于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

又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六。1793年1月18日,被国民公会以叛国罪判处死刑。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广场被送上断头台。

② 法国会不会恢复斩首死刑

1972年至1981年,法国经参议院通过法案,无条件彻底废除死刑
在西方国家废除死刑被当成一种保护人权的举措,属于政治正确。
想在在法国恢复死刑极端困难,恢复斩首刑这种残忍血淋淋的刑罚执行方式更是没有可能。

③ 斩刑和枭首有什么区别

砍头。砍头是中国最经典的处决方式,甚至可作为死刑的代名词。一下砍掉人最重要的器官,可以叫人当场致命,保险,快捷,还可以把头示众。正规的叫法是“斩“,严颜被张飞俘虏后说:“剁头便剁头。“反正也是这意思。上古时代,斩的刑具往往是斧,那是因为青铜毕竟软些,不够锋利,得做成斧,砍下去才有力度。铁器普及后,刀渐渐在斩刑中唱起了主角,不过刀虽然锋利,却也容易磨损,用起来更需要技巧,一些职业祖传的刽子手也应运而生。所谓技巧,就是要瞄准犯人颈部的脊椎骨空隙,一刀下去,身首分离,要是砍得不准,就不一定一下子砍断,砍得半死的犯人挣扎呼号,场面自然显得尴尬,有时围观的人群会嘲笑刽子手的。有一种传说,讲清代要求对官位较高的犯人用钝刀,让其多受痛苦,那是不确切的。
历史上谁最早被砍头,恐怕无法考证了,被砍头的知名历史人物,也枚不胜举,《聊斋》里讲到一个即将砍头的犯人,听说某刽子手的刀特别锋利,千方百计要由他来执行,一刀下去,人头飞起,在空中还喝彩道:“好快刀!”话又说回来,身首分离,没有了呼吸器官,光一颗人头是没法说话,蒲松龄的《聊斋》本是讲些狐仙鬼怪故事,做不得数的。但真正行刑时,有时因为人的神经还有反应,飞出去的人头把某个看客一口咬住的事也有发生,挨上这种事,那就自认晦气吧。进入清朝之后,男人留了辫子,给行刑带来了方便,那时一般让犯人跪下,一人按住他身体,一人揪着辫子使劲拉,尽可能使犯人的脖子伸长,方便刽子手执行。另外,一名侵华日军士兵记载说,他们在无数次杀头后发现,原来跪着的死囚在被斩下脑袋的一瞬间,两脚自然伸直,身体会向前跳跃,所以他们故意让被杀的人面向河流,好让他们“自己跳下去”。
斩刑中还有一类,那是腰斩,反正也是切断主要器官使人丧命,比较起来,腰斩死得慢一些,更痛苦一些。传说清朝有一知识分子被处以腰斩,临死前蘸着自己的血,在地上写了十三个“惨”字,写到最后,字已难以辨认。有人说那是金圣叹,甚至说那是他腰斩《水浒传》的报应,但金贪叹临刑前又说:“杀头,至痛也,而圣叹于无意中得之,岂不快哉?”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他是给砍头而不是腰斩的。
除了刀、斧可以使用在斩刑中,铡刀也是很顺手的工具,不仅刃利背厚,不易磨损,而且对技术要求比较低,可古代除了包龙图那著名的三口铡刀,很少有这样的记载和传闻,想必是铡刀*作起来太简单,又没有人头飞起的轰动效应,在讲究艺术和唯美的古代官员和观众看来,既是很不过瘾的,也难体现杀一儆百的宗旨。
死刑进入工业化时代,出现了断头台,那是法国人的发明,也成为法国的一个象征,尽管其他国家也有采用。我上大学时,碰到一个法国电影周,一场电影夜市看了四部法国片,结果其中三部出现了断头台,一部是反映大革命的,一部是讲拿破仑的,还有一部干脆片名就叫《走向断头台》。一个通宵看下来,回到宿舍看着门框也象断头台。不过话说回来,法国人发明断头台,一个目的是让人死得不那么痛苦,另一个目的是普及斩刑,因为法国在君主专制时代,只有贵族犯了死罪才可以享受斩首的待遇,而平民百姓只能绞死,现在不分贵贱都是上断头台,也是平等精神的一种体现。后来,断头台同三色旗、马赛曲一起,成了法国大革命的象征,路易十六及皇后、丹东、夏洛蒂、罗兰夫人,一个个走上短头台,一度主张废除死刑的罗伯斯庇尔,在他执政的四十七天里,有1373颗脑袋“象瓦片一样落下”,在这四十七天结束后不久,他也加入了走上断头台的行列。
“枭”就是把头砍下来挂在木头上示众。“枭首”后面一般挂着“示众”二字,因此又称“枭示”。从汉朝开始,“枭首”写进法律,以后朝代的法律里一般都有。“枭首”比“弃市”严重,犯法的程度也相对恶劣些

④ 古代酷刑之斩刑:行刑时犯人一般吓得尿裤子么

这跟斩刑没有多大的关系,主要是看受刑者的承受能力和某些社会因素。打个比方:一个因为不满无罪之人的无辜被捕继而去劫狱却被捕的人,倘使他要受刑,也会是慷慨就义的那种人,又何来吓成那样?或许这个例子举偏了,但也只是要来打个比方而已。相反,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因犯了大罪而受刑,他肯定会害怕,甚至推脱罪名,至于会不会吓成那样,我只能说有这个可能!因为我们没有尝试过,不能妄下定义。但如果那个胆小者服用了某种有催眠作用的药物的话,情况便会逆转,他更有可能会在睡梦中身首异处了。。。

⑤ 斩刑是什么意思

斩首,亦称砍头、杀头或开刀问斩,是死刑的一种,即将人的头部砍去。

古代简史:

斩首的历史相当长,古代多国均有斩首的刑罚,与绞刑一类有相当长历史的刑罚一样。

常用的斩首工具有:斧、剑、刀。在法国大革命时,当时的人发明了专门用来斩首的机器:断头台。

在古代的中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斩首均会公开进行,民众会围观刽子手如何执行有涉刑罚。由于中国传统上会在午时三刻问斩,并将首级悬挂在城池的午门上,又称“午门问斩”。

古代中国的斩首,刽子手必须接受过严格训练,原因有二,首先斩首之时必须斩在骨节之间,另有一说指刽子手必须完全砍断而不可让首级与身体的皮尚有连接。

当今的情况:

斩首的刑罚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原因是其场面过于血腥,且难于清理,亦有不少人认为违反人权。

中国历史上,清末的北洋军人受到西化影响,就流行以枪决代替斩首,民国建立后,1912年法律废除斩首。

法国从法国大革命起,直到1981年废除死刑前,死刑都是以断头台执行,除非是犯下危害国家罪行的罪犯,才会被枪决。法国最后一个死囚在1977年用断头台斩首。

现时只有沙特阿拉伯以斩首作为处决囚犯的其中一种合法方式。虽然合法,但并不常用。

到了21世纪,斩首被部分人士,如恐怖分子等当作私下处决人质或俘虏的方式,甚至成为恐怖攻击的手段。而且恐怖份子喜以小刀或匕首,慢慢将人头颅锯下,使得被害人受尽痛苦而死,毫无人道,严格而言应为“割首”。

2004年便有多名外国人,多数是一些伊拉克战争参战国家的非武装人员,在伊拉克被恐怖分子掳为人质,并在退兵要求得不到该人质之国家政府允诺后,在录影机前以割头处决。

2014年起,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连续以割头方式处决了多名外籍人士,以恫吓美国等国家停止对于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

⑥ 法国大革命时期,被送上断头台的大约有多少人这些人都是被斩首的吗这受害者都是巴黎人吗

法国大革命,1791年-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期间,在巴黎设置断头台,三年内被斩首的多达7万人。

“雅各宾专政”,又称“恐怖时代”,是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被斩首的“反革命份子”,有不少是非保皇党成员,他们只是反对雅各宾派的人士。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9年)是一段法国社会激进与政治动荡的时期,对于法国历史以及全欧洲都留下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当年断头台遗址即今日巴黎市中心协和广场】

⑦ 为什么中国古代很多朝代杀人都喜欢斩头颅

首先要纠正一点,古代王朝的死刑也是分很多种
由于中国古代受儒家文化影响巨大,因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便是死刑,也分很多种,并不是所有死刑都是斩首。
斩首在古代叫斩刑,属于死刑的一种,是比较常见的刑罚。之所以要斩首,斩首几乎都是公开处刑,一般在菜市口问斩,而斩首时老百姓是可以围观的,通过斩首形成的威吓效果,让老百姓有所畏惧,进而对国家和法律产生敬畏,不敢轻易的犯罪,因为犯罪的情况下自己有可能是下一个被斩的犯人
但是并不是所有死刑都是斩首,实际上斩在死刑范畴里只能是第二档,在古代刑罚里,最低档是绞,勒死或者让其上吊,以保留全尸,然后是斩,只砍下首级,之后可以收尸,再高就是五马分尸(车裂),最高的则是凌迟,即一刀一刀将犯人刮死,有一种叫“鱼鳞刮”,要在犯人身上割360刀,非常残忍,犯人甚至死无全尸。
根据犯罪的身份和情节不同,死刑的方式也不同:一般高官被杀,多用鸩或绞,而且不公开处死,是秘密处死;普通官员或老百姓的严重犯罪,通常用斩,不过官员一般不公开处斩,而老百姓基本都是公开处刑;而特别严重的,如谋反,弑君,投敌等,则有可能用到更严苛的刑法,如商鞅是以谋反被除以车裂,而袁崇焕更是被扣上十大罪而被凌迟。
当然,刑罚发展到明清,更出现剥皮充草等更加残酷的刑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⑧ 目前用的刑具和古代刑具

夏代确立了墨、劓、剕、宫、大辟的五刑制度。

商代刑法严酷。盘庚规定“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 .死刑除去斩刑外,还有醢、脯、焚、剖心、刳、剔等刑杀手段。

西周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罚,以及赎刑、流刑等制度作为五刑的补充,这一时期为奴隶制刑罚的成熟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仍然以五刑为主,残酷性并没有改变、商鞅被处死时,即用车裂之刑,这一时期为奴隶制刑罚向封建制刑罚过渡的阶段。

秦刑罚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有笞、杖、徒、流放、肉、死、羞辱、经济、株连八大类。其中前五类相当于现代的主刑,后三类相当于现代的附加刑。秦法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有明显的过渡的特征。

汉代对刑罚进行了改革,汉文帝十三年,下诏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具体有:凡当完者,完为城旦春;当黥者,髡钳为城旦春;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当斩右趾者,弃市。这样就改变了原“五刑”制度。但是也出现问题:1、斩右趾,改为弃市,扩大了死刑范围;第二,以笞代替劓刑、斩左趾,结果受刑者“率多死”。后,汉景帝又两次下诏减少笞数,第一次是笞五百减为三百,笞三百减为二百。第二次是笞三百减为二百、笞二百减一百。改革之后,除死刑以外,还有笞刑,而宫刑未改。到东汉初,明帝诏中又提到斩右趾,说明又以此刑代替弃市,把文帝时由轻入重的一项又回来,至此,两汉肉刑有宫和斩右趾。
唐刑罚比以前各代均为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死刑只有绞斩两种;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减少。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唐律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社会“得古今之平”的刑罚中的典范。

宋创设了一些新的刑罚制度。1、刺配刑。宋太祖为宽贷杂犯死罪而立刺配之法,刺面、配流且杖脊,是对特予免死人犯的一种代用刑。但后来则成了常用刑种之一。2、凌迟刑。宋时将五代的法外刑凌迟作为法定刑种,初时适用于荆湖之地所谓以妖术杀人祭鬼的犯罪。但后来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3、折杖法。宋太祖创立折杖法,作为重刑的代用刑。但因存在不足,即“良民偶有抵冒,致伤肢体,为终身之辱;愚顽之徒,虽一时创痛,而终无愧耻。”所以,在徽宗时又对徒以下罪的折杖刑数重作调整,减少对轻刑犯的危害。

元法初为习惯法,成吉思汗时有斩决、流放、责打条子等刑罚,后逐渐向汉代的五刑体制过渡,并最终实行。但其死刑中无绞刑,凌迟为法定死刑。

元朝仍保留许多习惯法,包括不少肉刑。一般人犯盗窃罪,除断本罪外,“初犯刺左臂,再犯刺右臂,三犯刺项。”“强盗初犯即须刺项”,只有蒙古人可不受此刑。为了维护僧侣的特权,元律规定“殴西番僧者截其手,骂之者断其舌”。

元有警迹人制度。强窃盗犯在服刑完毕后,支付原籍“充警迹人”。在其家门首立红泥粉壁,上开具姓名,犯事情由,由邻居监督其行止,且每半年同见官府接受督察。五年不犯者除籍,再犯者终身拘籍。

明清主要有:死刑 充军 发遣 枷号

⑨ 什么是枭首刑,斩首刑

枭首:

枭是一种动物,传说长的和猫头鹰极为相似。当枭的孩子出生后会把父母吃掉,剩下一个头颅。所以后来中国有一种刑法叫做枭首,即把人头砍下挂在城门上示众。

斩刑又称斩首:

斩首,原理是割断脖子,也就是说将头和躯干分离。这种极刑并不是要造成受刑人肢体残缺,而是因为被截去部分相当重要,能导致立即死亡。纵观各种极刑的多样性和残酷性,斩首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死刑。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割头后,枭首还要把头悬挂起来,以示侮辱。

拓展资料:

满清十大酷刑(古代刑法)

满清十大酷刑包括: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宫刑,刖刑,插针,活埋,鸩毒,棍刑,锯割,断椎,灌铅,弹琵琶,抽肠,骑木驴。

十刑并不一定都是满清所发明,但却是满清所用最为频繁,主要用于满清大屠杀,尤其是对汉、蒙及其他南方民族 。“十大酷刑”也只是一个名目,其涉及的酷刑数量也并不一定是十个。

网络-枭首 网络-斩首

⑩ 明清时期斩刑和绞刑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加严重

斩刑有两种,
第一种是腰斩,这是非常残忍而非常痛苦的刑法。第二种就是斩头,虽然也属于非常残忍的刑法,但是相比腰斩要痛快很多。
绞刑实际上分成两种,
一种是缢死和勒死,缢死是指以绳索将人的脖子吊在半空而死亡的方法,基本就是瞬间死亡。勒死是指以绳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是非常痛苦的。
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选一个最严重的,肯定是腰斩,在没有死之前亲眼看着自己身体分开…这种痛苦估计无法想象。

热点内容
法官司法廉洁 发布:2025-01-11 12:41:40 浏览:318
经济法基础课程感想 发布:2025-01-11 12:38:36 浏览:715
经济法个人结算账户 发布:2025-01-11 11:51:29 浏览:226
月工作天数劳动法 发布:2025-01-11 11:22:39 浏览:454
依法治国与维稳 发布:2025-01-11 11:22:37 浏览:240
一元麻将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1 10:51:36 浏览:808
经济法专业可以兼学民商法专业吗 发布:2025-01-11 10:36:34 浏览:600
劳动法的发展 发布:2025-01-11 09:41:38 浏览:404
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1 09:29:57 浏览:349
电影辩护人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1 09:27:57 浏览: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