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原因

民法原因

发布时间: 2022-11-03 17:09:59

民法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民法的渊源:可以说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产生的根源,这是从民法与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关系讲的;也可以说民法的渊源是法官裁决民事案。主要体现为各个国家机关根据其权限范围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在制定法之外,还包括习惯、判例、法理等。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中作为民事法律所依据的原则的规定、关于财产所有制和所有权的规定、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等,都是调整民事关系的重要法律规范,也是《民法通则》和各种单行民事法规必须遵循的法律依据。另外,法院在民事审判中缺乏实体法依据时,也可依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援引宪法为依据进行法律解释或适用。 (二)民事法律 民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民事立法文件,是我国民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在民事法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民法典制定并颁布之前,是我国的民事基本法。 (三)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民事法规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制定、批准和发布法规、决议和命令,其中有关民事部分的法规、决议和命令,是民法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民事法律。 (四)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的民事规范 国务院各部委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又称为行政规章,并不属于立法,但在司法审判活动中,行政规章应当作为裁判的重要参考。 (五)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法规中的民事规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以及经济特区在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可以制定、发布决议、命令、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这些法规不能与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而且只在制定者所管辖的区域生效。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港、澳两地的法律制度基本不变。两地的原有法规中有大量的民事法律规范,这些民法规范只适用于各该特别行政区。 (六)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依法享有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各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的职权。为了在审判工作中正确贯彻执行法律,可以在总结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布司法解释性文件,其中民事部分对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具有拘束力。 (七)国家认可的习惯 习惯作为民法的法源在我国是受限制的,只有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才具有民法渊源的意义。 另外,我国传统上属于大陆法系,目前尚不承认判例法的地位。但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建立判例制度有助于法官在裁判中正确适用法律,也有助于填补由于目前立法规定较为原则、抽象所造成的法律漏洞。

⑵ 引发民法永久抗辩权的原因有哪些

引发永久抗辩权有下列原因:1、不可抗力,是指由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免除债务人部分或者全部的责任。2、已过时效期限:此处所指的时效乃指诉讼时效,也称消灭时效。3、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它是指受害人和责任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协商一致,同意免除责任人的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七百零一条保证人可以主张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债务人放弃抗辩的,保证人仍有权向债权人主张抗辩。第七百零二条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抵销权或者撤销权的,保证人可以在相应范围内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⑶ 民事责任产生的原因有

法律分析:民事责任产生的原因有违约和侵权。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六条 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

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⑷ 民法典规定导致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以下这些: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所谓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对合同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种类、质量、数量等涉及合同后果的重要事项存在错误认识,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订立合同,并因此可能受到较大损失的行为。合同订立后因商业风险等发生的错误认识,不属于重大误解。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对方没有经验,在订立合同时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行为。此类合同的“显失公平”必须发生合同订立时,如果合同订立以后,因为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不属于显失公平。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⑸ 属于民法失效的原因

1、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无效的事由
《民法总则》第153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规定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行为无效,是为弥补强制性规定之不足。公共秩序包括社会静的秩序和动的秩序,包括社会的公安利益。善良风俗为社会一般道德观念。有人认为,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有违道德,则合同无效。这种观点不能采纳,善良风俗不能等同于道德。
《民法总则》第154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自始无效和部分无效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155条)。无效的原因、被撤销的原因,发生在自始,故自始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156条)。在给付可分割时,可发生部分无效的情形。例如,定金超标、租期超长等。
同时存在实体和程序性条款的情况下,可发生部分无效的情形。例如,有时解决争议的条款无效,有时实体条款无效。
自始无效、不生效的财产后果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157条)。“确定不发生效力”,是指效力待定的行为,被拒绝追认而自始不生效。

⑹ 民法上的原因行为是什么意思

原因上自由行为,是指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由于自己故意或者过失的行为,导致自己陷入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之中,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应当就此危害社会的结果负责任。

例如,自知饮酒过量会陷入病理性醉酒状态,而疏于节制酒量,以致饮酒过量陷入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状态,卖施了杀人行为的,应负过失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再如,铁路上的扳道员,意图倾覆火车,而故意超量饮酒,使自己陷入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状态,从而不履行扳道义务,致使火车倾覆的,扳道员应当负故意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刑事责任。

(6)民法原因扩展阅读

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在我国刑法中,生理性醉酒并非免除刑事责任的事由。生理性醉酒之所以不能免责,并非醉酒人的辨认或者控制能力没有影响。

实际上,在某些醉酒的情况下,由于精神过度兴奋而使辨认或者控制能力有所减弱;如果因为醉酒而神志不清,则可能使辨认或者控制能力完全丧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醉酒人为什么仍应负刑事责任呢?在此可用原因上的自由行为来加以解释。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是指行为时虽没有责任能力,但使之陷于这种无责任能力状况的原因行为是自由的,是在完全责任能力状态下之所为。

行为人是故意使自己陷于无刑事责任能力或者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状态的,并借此去实施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因而可以将之前故意使自己陷于无刑事责任能力或者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状态的行为视为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一个前期准备行为或者是预备行为。

将先前的原因行为与后来的结果行为(即犯罪行为)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故视为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故此行为人应当对其在无刑事责任能力或者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刑法规定醉酒的人仍应负刑事责任,应当是具有正当根据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原因上自由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原因自由行为

⑺ 为什么喜欢民法的理由

我们喜欢民法,一方面是保证我们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法律法规的公平公正公开,人人平等,让我们有法可依。

⑻ 民法典中导致合同撤销原因有哪些

《民法典》中导致合同撤销的原因有: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⑼ 大家学习民法的原因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学习民法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保障民事活动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构建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⑽ 民法典合同终止原因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合同终止的原因有:债务已经履行的合同终止;债务相互抵销的合同终止;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的合同终止;债权人免除债务的合同终止;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合同终止;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热点内容
劳动法规定补交社保吗 发布:2025-01-11 03:51:07 浏览:466
华东政法大学法硕非法学 发布:2025-01-11 03:49:02 浏览:934
道德教育画 发布:2025-01-11 03:47:29 浏览:413
高新开发区法院 发布:2025-01-11 03:30:11 浏览:485
保定法学王浩 发布:2025-01-11 03:05:09 浏览:773
济南市法院书记员的工资大约是多少 发布:2025-01-11 02:33:36 浏览:194
劳动法保安上班时间 发布:2025-01-11 02:23:00 浏览:930
2015年政策法规总结 发布:2025-01-11 02:22:47 浏览:580
深圳市节约粮食的相关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1 02:19:13 浏览:640
2013国家司法考试成绩查询 发布:2025-01-11 02:11:47 浏览: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