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宋史刑法

宋史刑法

发布时间: 2022-11-04 17:02:56

㈠ 古代残酷的刑法都有什么

古今中外数千年的历史,统治者们为了巩固统治都颁布了刑法,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耸人听闻的残酷刑罚,让人看了不禁心惊胆战。

1、凌迟

一看到问题就想到凌迟,一种将人千刀万剐的残酷刑罚。而且凌迟的时候人还是活着的,看着自己的肉被一片一片的割下来,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

凌迟最早出现于五代时期,正式被定为刑法是在辽代,在明清两朝被“发扬光大”。因为刑法过于残酷,历史记载中也没几个人被凌迟处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难度过大,不像砍头手起刀落,凌迟一般持续时间都是两三天,对刽子手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

这一刑法在雍正时期被废除,原因是当时雍正皇帝对俞鸿图实行腰斩,俞鸿图被斩后用自己的血连写七个“惨”字方气绝身亡,雍正听闻后觉得残忍便废除了这个刑法。

㈡ 宋代刑法里有没有凌迟这种刑法之最呢

凌迟是古代最为残忍的酷刑之一。

凌迟也称“陵迟”,俗称“千刀万剐”。

据陆游记载:“五季多故,以常法为不足,于是始于法外特置凌迟一条。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

说白了,是用极其锋利的小刀切割全身的皮肉,让全身没有一点完好的皮肤。然后割掉生殖器,挖出内脏使其毙命。人死之后连骨头也要被切碎。据历史记载有些受刑者身上被割得皮肉尽无只剩白骨了,嘴和眼睛都还在动;内脏都被挖出来了,痛苦的呻吟声还没有停止。其残酷程度可想而知。

据说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此刑法,将凌迟作为正式的刑罚、作为法外之刑,始于五代。

南宋时期凌迟被明确的列入刑法,成为同斩刑、绞刑等同等列的死刑名目,并一直为后来的王朝所沿用至清朝灭亡。

而宋代,有凌迟一说,但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凌迟不尽相同。
《宋史》刑法志上说:凌迟是"先断其肢体,乃绝其亢。"亢是指咽喉,这样看来宋朝的凌迟是一种肢解刑,而不是脔割。

㈢ 宋代的四配包括四面流配合什么刑法

宋代律敕兼行、互为补充 ,“配”是由宋代敕文规定适用的刑罚方法。
对于配的刑罚内容 ,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 :配即刺配 ,是决杖、刺面、流配三者并用的一种混合刑。这实际是一种误解 ,决杖并不是配的内容 ,配有刺面、不刺面之分 ,配也非流配。配即配军 ,是强制犯罪者隶属于军籍 ,充当役卒的一种刑罚方法。

㈣ 宋史刑法志二译文第一百五十三

译文抄如下:传说:“袭用礼来治理天下,老百姓就会有廉耻而且会纠正过错。”让老百姓不触犯刑法,不如让老百姓不逾越礼法,如此说来,帝昊的时代与伏牺氏的时代相比,应该说是有所不如了。至於天地刚刚形成的时候,万物运动变化其形体就显示出它的喜...

㈤ 与唐律相比,宋律在刑事法律方面有哪些变化

宋朝社会形势的变化,使统治阶级的刑事政策也相应地有所变化,在沿袭唐朝重惩“十恶”犯罪外,突出了对以下犯罪的镇压。

(1)主要罪名

A.贪墨罪

宋初,“凡罪罚悉从轻减,独于治脏吏最严”。(《 廿二史 宋火箭(模型)札记》)宋太祖、宋太宗时期,数百贪墨官吏或被杖杀于朝堂,或被腰斩弃市,或被刺配沙门岛。而且,还限制“请、减、当、赎”等特权的适用,禁止有贪墨行为者重新入仕。从而有效地遏止贪赃之风地泛滥。

B.贼盗罪

宋初即强调重典治《盗贼》,但限制在《宋刑律》、《贼盗律》的惩治范围。北宋仁宗、英宗、神宗相继制定《重法》,划分危险地区,加强对“贼盗”重罪的镇压。甚至按照处罚谋反等政治性犯罪的方式,惩治“贼盗”重罪。

例如,在重法地区内“凡劫盗罪当死,籍其家以赏告人,妻子偏置千里”;“应编配者,虽会赦,不移不释。”(《宋史.刑法志》)对穿州越府的“重法之人”,即便犯“非重地,亦以重论”,进一步扩大镇压的地域范围,以此打击“盗贼”犯罪。

加重对“盗贼”的处刑
宋仁宗中期,开始实行“重法地”法,即凡在所谓“重法地”犯罪,加重处刑。
在加重惩治窃盗罪的同时,对于“谋反”、“谋大逆”、“谋叛”等行为,镇压更加严厉残酷,一般都处以腰斩、弃市,甚至凌迟。

泥制活版
C. “造妖书妖言”罪宋朝对“造妖书妖言”,即用言论文字宣传组织反抗,这一类犯罪“仰收捉勘,寻据关连徒党”,并“决重杖处死”。“凡传习妖教,夜聚晓散,与夫杀人祭祀之类,皆著于法,诃察甚严。”(《宋刑统.盗贼律》)宋徽宗时,对“造妖书妖言”罪,“加之重辟”,对官府未加察觉者,牵连坐罪。加重了连带责任制度。

(2)刑罚制度

A. 凌迟

凌迟“本言山之由渐而高,杀人者欲其死人之徐而不速也”。(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它是以利泥制活版 刃残害犯人肢体,然后缓慢致其死命的残酷刑罚。

《宋史.刑法志》:“先断其肢体,次绝其吭,当时之极法也。”

宋仁宗时,在法定绞、斩死刑外,还采取五代时出现的“凌迟”刑,用以制裁“口语狂悖致罪者”,并以诏敕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在宋神宗以后,凌迟成为常用刑;至南宗制定《庆元条法事类》时,它被正式列为法定刑。此后延续到元、明、清各代。所谓凌迟刑,是中国古代最残酷的生命刑。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陵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

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代,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

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罚那些十恶中的一些犯罪,如谋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如果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也是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要处凌迟刑。但后来为了镇压农民反抗,对于不按时交纳赋税的也要处以凌迟刑,这在明太祖时期尤为突出。

凌迟刑的处刑方式很残忍,一般记述是说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而历代行刑方法也有区别,一般是切八刀,先切头面,然后是手足,再是胸腹,最后枭首。但实际上比八刀要多,清朝就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二十四刀是:一、二刀切双眉,三、四刀切双肩,五、六刀切双乳,七、八刀切双手和两肘间,九、十刀切去两肘和两肩之间部分,十一、十二刀切去两腿的肉,十三十四刀切两腿肚,十五刀刺心脏,十六刀切头,十七、十八刀切双手,十九、二十刀切两腕,二十一、二十二刀切双脚,二十三、二十刀四切两腿。(图 心理脆弱者勿进)

实际执行时,还有更多的,最多的是明朝作恶多端的太监刘瑾被割了三天,共四千七百刀。到公元1905年的光绪年间,凌迟刑被废除。

相关内容:人类的残忍智慧-世界三十四大死刑 中国历代酷刑实录

B. 刺配

刺配起自后晋天福年间,《大学衍义补》:“宋人承五代为刺配之法,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

宋太祖以宥恕死罪为借口,推行“刺配之法”,即赦免死罪犯者的死刑,而处以“决杖、流配、刺面”三种合用的代用刑。
宋太祖设置此刑,原为宽待死刑之制。但被后代滥用,既复活肉刑,又没有配地远近之限,犯人往往成为终身苦役。

至南宋孝宗时,事涉刺配者编赦增加到五百七十余条,以致“配法既多,犯者日众,刺配之人,所至充斥”(《宋史.刑法志》)

C. 杖刑

宋太祖建隆四年,为改革“五代之苛”,颁布了折杖法,将笞、杖、徒、流等刑罚折合为相应地脊杖或臀杖刑,作为代用刑,从而使“流罪得免远徒,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 数”。(《刑法分考》)但也不无弊端:“良民偶有抵冒,致伤肢 宋马远《寒江独钓》体,为终身之辱,愚顽之徒,虽一时创痛,而终无愧耻”。(《刑法分考》)因此,宋徽宗时又对徒以下得折刑数重作调整,减少对轻刑犯的身体损害。
此外,宋朝的死刑还有很多,诸如“重杖一顿处死”、“具五刑”、“夷刑”、“醢刑”、“钉剐”等等,不一而足。

㈥ 赵匡胤发明了“刺配”法,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

据了解刺配,又称墨刑,黥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刑罚之一。这里就需要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和大辟,分别是在脸上刺青,割掉鼻子,剁掉脚,阉掉和砍头。

《水浒传》是一部展示宋代司法制度、牢狱文化的镜子,其中提到最多的一种刑罚就是“刺配远恶军州”。书中先后有十几人受过此等刑罚。就连位高权重的高太尉年轻时也曾被开封府尹“断了四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

他们要在地方军队(厢军)服劳役,成为政府免费夫役。这和起源于唐末五代的募兵制度分不开。募兵制是由政府招募男丁当兵,供衣食、免赋役。《宋史·兵志》中说:“或募土人就所在团立,或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募饥民以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也就是说身强体健的犯人也是招募的对象。

㈦ 宋朝装神弄鬼扰乱地方是什么罪要判怎么样的刑法 请说明下是依据《宋刑统》哪一条,越详细越好。谢谢

我在《宋史》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里面查到这样一条记录:“左道乱法,妖言惑众,先王之所不赦,至宋尤重其禁。凡传习妖教,夜聚晓散,与夫杀人祭祀之类,皆著于法,诃察甚严。故奸轨不逞之民,无以动摇愚俗。间有为之,随辄报败,其事不足纪也。”说明装神弄鬼在宋代时很严重的罪行。
又我查到在宋人作品《清明集》中关于你提的问题有几条敕令(皇帝临时颁布的诏令):
1.非僧道而结集经社,聚众行道,各杖一百。(卷14)
2.诸夜居晓散,以诵经行道为名,男女杂处者,徙(古代称流放的刑罚)三年;被诱之人杖一百。(卷十四)
《宋刑统》里面条文太乱了,我一时间没查到。
另外,特别提醒,千万不要以为宋朝一审结案,宋朝凡是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都必须向上级复核之后才能执行。
《宋史》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记载:“建隆三年,令诸州奏大辟案,须刑部详覆。寻如旧制:大理寺详断,而后覆于刑部(大理寺先审过,然后刑部再来一次)。凡诸州狱,则录事参军与司法掾参断之(必须由后面这两个官复核)。自是,内外折狱蔽罪,皆有官以相覆察(复核)。又惧刑部、大理寺用法之失,别置审刑院谳之。吏一坐深,或终身不进,由是皆务持平。”
又记载:“淳化初,始置诸路提点刑狱司,凡管内州府,十日一报囚帐。有疑狱未决,即驰传往视之。州县稽留不决、按谳不实,长吏则劾奏,佐史、小吏许便宜按劾从事。”(提点刑狱司专门检查案件正确与否)
又记载可以接受当事人申冤:“自端拱以来,诸州司理参军,皆帝自选择,民有诣阙称冤者,亦遣台使乘传按鞫,数年之间,刑罚清省矣。既而诸路提点刑狱司未尝有所平反,诏悉罢之,归其事转运司。

㈧ 宋代的代表性刑罚是什么,宋代常用的刑法都有哪些

宋代统治者发明了独具特色的刺配法,并得到了充分发展。

所谓“刺配”,就是集刺、杖、流于一身的刑罚,是指脸上刺字,外加杖脊而后流配充军。正如明朝人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说:“宋人承五代为刺配之法,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
宋代常用的刑法:
刺配。

隋唐以后,五刑制基本为以后各朝代继承,成为官方明文规定的刑罚体系。为此,解决流刑三等惩治力度的不足也成为各朝代重要的司法课题。到了宋代,统治者发明了独具特色的刺配法,并得到了充分发展。

所谓“刺配”,就是集刺、杖、流于一身的刑罚,是指脸上刺字,外加杖脊而后流配充军。正如明朝人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说:“宋人承五代为刺配之法,既杖其脊,又配其

人,而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值得注意的是,刺配必须得黥刑的参与。在汉文帝改革刑罚后,后世虽偶有使用黥刑,但总的来说,以笞代黥在北朝时已形成定制。隋唐两代均不再使用黥刑。因此,后晋刺配的创制,实际上是黥刑复活的标志。刺配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远远不止一个宋朝,实际上,自此以后直到清朝的各个朝代都无一例外地援用了刺配之刑。

刺配自宋初作为免死的刑种出现以后,行用逐渐频繁,法规日见繁密,实施日见规范,为司法者所倚重至于出现滥施的局面。刺配起到的其实是五刑制中流刑本应承担的任务。

《宋史·刑法志》中说:“配法既多,犯者日众,刺配之人,所至充斥。”在《水浒全传》中,宋江、林冲、武松等人脸上都有刺字(时俗称“金印”)。因此,武松醉打蒋门神,先要用一块膏药贴住脸上的金印,以防他人识其身份。宋慈在《洗冤集录》中也谈到尸体检验时要仔细查看并记录尸体上有无刺字及刺字的内容。当时有些流配犯人采用“艾炙”或“药取”的方法消除身上可供识别身份的标记。宋慈说,用竹子打击身上炙过的地方就可以看出原来刺的字或图形。可见,当时的主法者和犯罪者都已认识到刺字对人身识别的价值。宋朝以后,历代执法者均沿用刺配法,直至清末。

“配刑”于宋代形成制度,原因复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完善刑罚体系的需要。

从《宋刑统》的内容看,宋代刑罚制度沿制,仍为笞、杖、徒、流、死五刑,但宋初“折杖法”创设,使其刑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谓“折杖法”,据《宋史·刑法志》记载:

“太祖受禅,始定折杖之制。凡流刑四:加役流,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脊杖二十,二千五百里,脊杖十八,二千里,脊杖十七,并配役一年。凡徒刑五:徒三年,脊杖二十;徒二年半,脊杖十八;二年,脊杖十七;一年半,脊杖十五;一年,脊杖十三。凡杖刑五:杖一百,臀杖二十;九十,臀杖十八;八十,臀杖十七;七十,臀杖十五;六十,臀杖十三。凡笞刑五:笞五十,臀杖十下;四十、三十,臀杖八下;二十、十,臀杖七下。常行官杖如周显德五年制,长三尺五寸,大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不得过九分。徒、流、笞通用常行杖,徒罪决而不役。”

以上是为“折杖法”的内容。按“折杖法”,笞、杖、徒刑被折为臀杖或脊杖执行后即予释放。流刑和加役流被处脊杖后,其一年或三年的劳役刑就在本地执行,不必远徙。这样刑法典中所规定的笞、杖、徒、流、死五刑就变成杖刑(包括臀杖和脊杖)、徒刑和死刑,而且徒刑的适用范围还很窄,形成“刑轻不能止恶,故犯法日益众,其终必至于杀戮,是欲轻反重”的局面。刑罚体系轻重失衡,等级结构极不合理。

于是,宋朝政府遂在前代关于配刑规定的基础上充实其内容,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刑种,并创设编管之刑,形成了以杖刑、徒刑、编管、配刑、死刑为内容的新的、等级结构基本合理的刑罚体系。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满足国家不断增长的各种工、杂役的要求。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劳动力的价值。又因为宋代差役制度的弊端,使百姓惟恐避之不及,因此而产生的阶级矛盾也很尖锐。为减轻百姓的赋役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统治者便将一些杂役,以及官办的盐场、矿坑等场务的工役交由罪犯承担。

按唐制,徒刑最多服役三年,流刑只服役一年加役流也仅服役三年,短期劳役刑对国家不断增长的工、杂役的需要无所补益。而前代已经出现的配刑则是长期甚至终身服役,可较大程度地满足上述需求,故宋朝政府着意发展了这一刑种。从现有资料看,宋代配隶所服的正是各种杂役、工役,如仁宗天圣时曾规定:“今后军人合移配者,并刺配商州坑冶。”坑冶务即官办矿山或冶炼作坊,其工役特别繁重,除服工役,宋代的配隶主要是送往厢军的本城营和牢城营服杂役。配隶中有一些人还被转充厢兵,如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诏:“罪人应配五百里以上,皆配陕西、河东充厢军,诸路经略司各两千人止。”而宋代的厢兵,主要承担国家各种杂役,因为宋代厢军本身就是役兵,如《宋史·兵志三》于篇首即指出:

“厢兵者……在京诸司之额五,隶宣徽院,以分给畜牧缮修之役,而诸州则各以其事属焉。建隆初,选诸州募兵之壮勇者部送京师,以备禁卫,余留本城,虽无戍更,然罕教阅,类多给役而已。”

宋代配刑的适用范围极广,几乎对各种犯罪均可适用配刑。宋真宗时关于刺配的法律规定有46条,仁宗庆历时有l70余条,南宋竟多达570条。宋律规定,流、徒、杖刑都可以同时黥刺。一般作为附加刑使用,特别流刑和充军、一定要附加黥刑,而且黥刺的方法多种多样。初犯刺于耳后,再犯、三犯刺于面部。流刑、徒刑犯刺方形,杖刑犯刺圆形,直径不过五分,也有刺字的。《水浒传》中的武松,刺的是两行金印。强盗犯、窃盗犯在额上刺“盗”、“劫”等字样,脸颊上还往往刺有发配的地点。这一来,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要兼受杖其脊、配其人、刺其面三种刑罚,比唐律要严酷得多。到南宋孝宗时,到处充斥被刺配的人,全国各地牢狱达几十万人。

元明小说中有很多有关刺配充军的记载。如《水浒传》有关林冲发配沧州的记载。林冲是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梁山农民起义的杰出人物。他本是宋徽宗时汴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为人正派。后因殿帅府太尉、奸臣高俅纵子行凶,助子为虐,为达到其儿子高衙内霸占林冲妻子的目的,设计陷害林冲,将其刺配沧州。又暗中命令解差董超、薛霸二人在野猪林杀害林冲。未逞,又派陆谦、富安持书信到沧州贿赂勾结管营,施行火烧草料场之毒计,妄图再次置林冲于死地。结果逼得林冲怒杀陆谦、富安和差拨,雪夜奔上梁山。林冲

,这个封建统治的依附者,一变而成为反抗封建统治的造反英雄。

林冲在史书上虽没有记载,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沧州也因《水浒传》而闻名天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流放地。《水浒传》有关发配的记载很多,还有如武松被发配沧州牢城营,宋江被发配江州,卢俊义被发配沙门岛等记载,可见宋代发配之频繁。

刺配刑弥补了“折杖法”实施后所造成的刑罚等级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劳动力。但由于刺配大量行用,其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

一方面,配刑附加刺面,毁人面目,留下终身耻辱之印记,易造成罪犯自暴自弃,不愿接受改造,从而使罪犯无由自新,如南宋时洪迈指出:“涅其面而刺之,本以示辱,且使人望而识之耳。久之益多,每郡牢城营,其额常溢,殆至十余万,凶盗处之恬然,盖无所耻也。”

另一方面,配隶太多,给不少州县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对逃亡的配隶有的地方政府故意不加缉捕,这些人则多重新沦为罪犯。宋朝的刺配法对后世有直接影响,元明清均沿袭未改。

㈨ 《宋史刑法志》的翻译

上天有五行之气来化育万物,木德而生,金德以杀死,也很痛苦啊,而开始的顺序,相形成的原因。先王有刑罚来纠正他的人民,那么一定温慈惠和用行的。因为裁之以义,推之以仁,就地震仇恨杀戮的威胁,不是要求民众的死亡,为了寻求其产生的。《尚书》说:“人的刑罚治理百姓中,以教祗德。”说刑罚以弼教,使之畏威远罪,引导他们的点子。唐尧、虞舜的研究,固然不能废除刑呢。只有礼以防他,有不到,就刑罚来辅佐他罢了。王道衰落,礼制毁坏,开始专用刑法以欺骗他的人民。于是建造刑书,想让人民不犯,而扰乱案件日益丰富,由于其本质无序,不足相形成原因。宋朝兴起,承五代的混乱,太祖、太宗很用重法,用绳子邪恶,一年四季亲自断案虑囚,致力于底慎重,而以忠厚为本。海同全部平定,文化教育越来越大。士初试官,都熟悉法律。那你一为政宽厚仁慈,所以立法的制度严格,而执法的宽恕。监狱里有个小疑问,覆奏就得减少宽恕。观察重熙累融洽的关系,天下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重于犯法,而治理国家的兴盛在三代的美好呢。元丰以来,刑书越来越多,不久,奸佞邪恶并进,刑政乱了。国家已南迁,权柄下逮捕,州郡的官吏也很专心,而刑罚的宽严系于人。但几代人也知道以爱民为中心,虽然他们失去慈弱,而祖宗留下的意思是还没有泯灭了。现在摘取果实,作《刑法志》。宋代法律制度因唐律令、格、式,而随时增减,就有《编敕》,一司、一路、一个州、一个县又别有《命》。建隆开始,下诏判大理寺窦仪等呈上《编敕》四卷,一个共有六条,下诏给新制定《刑统》三十卷并颁布天下,参考价格为详细,世人称赞公平。太平兴国年间,增加《命》到十五卷,淳化年间倍的。咸平年间增加到一万八千五百共有五条,命令给事中烧成务等铲除他们繁乱,确定可以为《命》的二百八十有六条,按照法律分十二门,总有一卷。又作《仪制令》一卷。当时就其简单易行。大中祥符年间,又增加三十卷,一千三百七十四条。又有《农田敕令》五卷,与《命》兼行。仁宗曾经问辅臣说:“有人说先朝皇帝的命令不可轻易改变,真的是这样吗?“您曾说:“这小人迷惑皇上的意思。咸平的地方删除,太宗下诏命令十存一两,离开那茂密以便于民众,为什么不可以?”于是下诏中外说《命》得失,命令官员修订,选取《咸平仪制令》和制度约束的在《书》的500多条,将附在《令》后,号称《附命令》。天圣七年《编初成,符合《农田敕令》是一本书,看《祥符敕令》损失一百多条。他的犯法的,死刑的属十七,流的属有三十四个,徒的属共有六,杖之类二百五十有八,鞭打之类七十有六。又配隶之类六十有三,死刑而下奏听旨的七十有一。所有这些,都在法律之外的东西。已经颁布实施,于是下诏说:“命令的人,治理社会的经,而有动摇则众人更加迷惑,如何解释迪天下呢?自今以后,有司不得就请删改。有没有方便的,中书省、枢密院上报。“但到庆历,又删定,增加五百条,别为《总例》一卷。后来又撰写了《一司敕令》二千三百十七条,《一路敕令》一千二十有七条,《一州》、《一县初一千四百五十有一条。他的犯法的,死刑的属总三十有一,流的属总二十一,徒之类总理有五,杖之类总一百六十有八,打他属于总十二。又配隶属于总有一个八十岁的,死刑而下奏听旨的总六十有四。所有这些,又在《编敕》之外的原因。嘉佑初,因为枢密使韩琦说,内外吏兵俸禄没有明确的规定,于是命令类依次为《禄令》。三司使骚料数目,在为《驿令》。韩琦又说:“从庆历四年,到嘉佑二年,命令增加至四千多条,前后有矛盾。请求诏令中外,如果说《命》得失,如天圣故事。“七年,书成。总一千三十四条,看《庆历敕令》,死刑增加60,流增加五十,徒增六十有一,杖增加七十有三,鞭笞增加三十有八。又配隶增加三十,死刑而下奏听旨的增加46岁。另外又为《续附命令》三卷。神宗因法律不足以完成情况,凡是法律没有记载的一律以命令,于是把他的眼睛说敕、令、格、式,而法律一直存在命令外。熙宁初,设置局修整,下诏中外说法律不利于集中讨论修订,选择那些可以经常采用的奖赏的。元丰年间,始成书二十六卷,再下两府参订,然后颁行。皇帝注意法令,每当有司进模拟,多的是正。曾经对:“法出于道,人能体会道,就立法足以把事。“又问:“禁止在已有的对命令,禁止在没有这样的对命令,设置在这里等待他们的是格,使他们有效的对程序。写信人要认识这。”于是凡进入笞刑、杖刑、苦役、流放、死,从名例以下至案件,十二个门,丽判刑轻重的,都是命令。自品官以下至案件35门,约束禁止的,都是令。命令官吏的等十七,官吏和百姓的奖赏等七十有七,又有倍、全、分、厘的等级共分五等,有等级高低的都是标准。表奏、帐籍、关碟、符檄之类共五卷,有体制楷模的人都为式。元佑初年,中承刘挚说:“元丰编修救令,旧装载命令的多移动

㈩ 古代的杖刑打板子是打在哪个部位

“杖”作为刑种始于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

杖刑一般是“去衣受杖”,即脱掉中衣(内衣),直接用毛竹、木板打(受刑者的)臀部。而隋、唐时期的杖刑规定:“决杖者:背、腿、臀分受”。到了宋代则分“脊杖”和“臀杖”(不同的罪行打不同的地方),几乎同时期的辽朝(辽太宗时期)的杖刑则是以木剑击背,其数自十五至三十。金朝时期的杖刑则“自百二十至二百,皆以荆臀”(《大金国志·熙宗纪年》)。金熙宗皇统(公元1141—1149年)时,令杖罪至百,臀、背分受,后因脊近心腹,遂禁击背。元代杖刑自六十七至一百零七,凡五等,每等以十为差。除讯杖外,皆臀受。明、清时期的杖刑沿袭宋制,其数自六十至一百,以十为差。至清末,杖刑被废止。

热点内容
华东政法大学法硕非法学 发布:2025-01-11 03:49:02 浏览:934
道德教育画 发布:2025-01-11 03:47:29 浏览:413
高新开发区法院 发布:2025-01-11 03:30:11 浏览:485
保定法学王浩 发布:2025-01-11 03:05:09 浏览:773
济南市法院书记员的工资大约是多少 发布:2025-01-11 02:33:36 浏览:194
劳动法保安上班时间 发布:2025-01-11 02:23:00 浏览:930
2015年政策法规总结 发布:2025-01-11 02:22:47 浏览:580
深圳市节约粮食的相关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1 02:19:13 浏览:640
2013国家司法考试成绩查询 发布:2025-01-11 02:11:47 浏览:415
部队处罚条令条例 发布:2025-01-11 02:03:18 浏览: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