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秦朝刑法鼻

秦朝刑法鼻

发布时间: 2022-11-20 17:21:29

『壹』 简述秦朝刑罚制度

秦朝的刑罚制度大体上同秦国的刑罚制度。据史书记载,在秦朝的死刑中又增内加了“具五刑容”,“具五刑”简单的解释就是将黥、劓、斩趾、断舌、杀,这五种刑罚同施于一个犯人的特别残酷的刑罚。据《后汉书》记载:“昔高祖令萧何做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黥、劓、斩趾、断舌、枭首,故谓之具五刑”。这里记载的虽然是汉朝的制度,但是汉承秦制,所以可以作为秦朝有“具五刑”的根据;另外《史记》记载:李斯是具五刑而死:“具斯五刑,腰斩咸阳市”。

对“具五刑”后世还有其它解释:第一种解释是五刑齐施;第二种解释是特殊的死刑。

『贰』 秦朝割鼻子是什么刑法

鼻子的鼻加个立刀,读yi,四声,我就不给你找了

『叁』 秦朝的刑法有几种!

死刑来,肉刑,苔刑,徒自刑,迁刑,髡刑,罚金,赎刑,剥夺政治权利,或流放出境 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有夺爵、废、削籍几种。

『肆』 秦朝的十大酷刑是什么

1、剥皮

剥的时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用刀分开皮肤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撕开来。最难的是胖子,因为皮肤和肌肉之间还有一堆油,不好分开。

2、腰斩

由于腰斩是把人从中间切开,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会一下子就死,斩完以后还会神智清醒,得过好一段时间才会断气。

3、车裂

即五马分尸,很简单,就是把受刑人的头跟四肢套上绳子,由五匹快马拉着向五个方向急奔,把人撕成五块。 据说商鞅就是受五马分尸之刑。

4、俱五刑

把砍头、刖、割手、挖眼、割耳和鼻,即「大卸八块」,通常是把人杀死以后,才把人的头、手脚剁下来,再把躯干剁成三块。

5、凌迟

最早是把人杀死之后再剁成肉酱,称为「醢」,受过此刑的有子路,还有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后来发展更加精细,目的还是要让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时候施刑,还要求受刑人必须身受多少刀以后才死。

据说发展到后来,每次凌迟要由两个人执行,从脚开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断气。而据说犯人若未割满一千刀就断了气,执行人也要受刑。发展成死刑的艺术。

6、缢首

中国人的绞刑是用弓弦缢杀。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开始旋转那张弓,弓越转越紧,受刑人的气就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断气。岳飞父子就是这样死在风波亭,(因为他是功臣,不能斩首,要留全尸)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这样给吴三桂亲手缢杀。

7、烹煮

方法是找个大瓮,把人塞进去,然后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热。温度越来越高,受刑人也越来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话,往往就被烧死在瓮里。

8、宫刑

宫刑又叫腐刑。中国人的阉割可讲究了。首先要拿绳子把小弟弟绑起来(包括子孙袋,即阴囊)让血液不流通,自然坏死,后拿利刃一刀子全部割掉。割掉了以后拿香灰一盖,止血,还得拿根鹅毛插在尿道里。等过了几天把鹅毛拿掉,如果尿得出来,阉割就算成功了。

要是尿不出来,那个人就算废了,大概最后会死于尿毒症吧。所以如果是要阉来当宦官的话,最好趁年纪还小就阉掉,年纪大了危险性高很多。此刑常被贵族冲抵死刑。

9、刖刑

关于刖刑,大家的说法不太一样。有人说是把膝盖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说是把膝盖骨削掉,以后者比较可信。总之,刖刑是一种类似截肢的酷刑。战国时代,孙膑受师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听说他名字本来叫孙宾,受刑之后,才改为孙膑。

如果是把膝盖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间失去了保护,这个人可能连站都站 不起来,所以稗官野史上说,孙膑受刑之后,上阵打仗连骑马都没办法,必须要坐车(马车或人力车)。

10、插针或插竹签

用针插手指甲缝。常用于女囚。竹签,由此令人想到我们经常用的牙签,就是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小物件儿,也曾在刑罚和拷讯的舞台上大展身手,横行一时。汉朝部员薛安奉命去扬州清查仓库账目,把管理仓库的小吏戴就逮捕,逼他揭发郡太守成公浮。

曾将铁针钉入戴就的指甲里,然后逼他扒地上的硬土。唐朝开元初年,酷吏王旭常常将竹签削尖,钉入犯人指甲内,受刑者疼得死去活来。

『伍』 秦朝时期的严刑酷法有什么,究竟能变态到什么程度

秦朝时期的严刑酷法有车裂,绞刑,斩首示众,腰斩,还有千刀万剐等等很多非常残忍的刑法。行刑的时候,这种场面是惨不忍睹的。

还有一种是车裂,用五辆车绑住人的头和四肢,然后再套上五匹马,也叫五马分尸,这种刑罚声势很浩大。在秦朝的时候,商鞅,还有宦官赵高,刺客荆轲,都是死于这种刑罚。还有一种刑罚是让刽子手把犯人身上的肉千刀万剐,这种刑法在死之前会让人承受很长时间的精神肉体折磨,惨不忍睹。

『陆』 秦代刑法有哪些

一、秦代的刑法

秦代奉行的法家政治,并不自秦代始,在秦统一之前的秦国时期就已部分地施行了。这里所说的部分,是专就刑法而言的;至于政治上奉行法家的思想主张,则是全面而普遍的。秦在商鞅变法以后,即全面推行法家路线,法律的苛酷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于人们活动其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中。从今天所能见到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在统一前后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人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将其政治路线的实施同律令、刑法严密而深刻地结合起来。

秦代的刑法不仅以严酷著称,而且刑法的种类也很多,后代主要的刑法手段,在秦代都已基本上有了成形的模式。如果作一个分类的话,大致有以下几种:

1.枭首。在秦国时期,枭首便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所谓的枭首,即是将人的头颅割下来之后悬挂于木杆上的刑法。《史记正义》说:"悬首于木上曰枭。"《秦会要订补》记载:"悬首于木上杆头,以示大罪,秦刑也。"可见枭首之刑是秦国的常用刑法之一。这种刑法不仅施用于民人,也施用于抗拒君权的上层官僚,如先秦战国时期,秦国曾发生了嫪毐之乱,参与这次叛乱的"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余人皆枭首。"(《史记·秦始皇本纪》)卫尉、内史等官吏在当时的秦国都是秩禄达千石的大官僚,但犯了罪同样不能逃脱被砍头的惩罚。张斐《律表》说:"枭首者恶之长。"即犯罪程度重的才用枭首的刑法。

2.绞杀。所谓绞,《说文解字》训作"绞,缢也。"《释名》解释为:"悬绳曰缢,缢阨其颈也。"即用绳索悬吊受刑之人颈部而勒死之。它也是秦代常见的刑法之一。《云梦秦简·封诊式》有"经死"的记载,按秦简对"经"的解释,是同"缢"相一致的。直到近现代,这一刑法仍然常常出现在对犯人的处决上。绞杀的执行,其最大特点在于对所要处决的犯人必定是罪行深重且怨愤超乎寻常者。

3.腰斩。所谓腰斩,即是将人拦腰斩为两截。《释名》记载:"斫头曰斩,斩腰曰腰斩。"《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不告奸者腰斩。"文献所记载的秦代腰斩刑的实行最早的是源于商鞅变法时期。秦代的丞相李斯在秦二世时就是死于此刑。

4.磔刑。所说磔,按《史记》的说法是:"矺音宅,与'磔'同,古今字异耳,磔谓裂其肢体而杀之。"就是说,磔有时也被称做矺。这种刑法也就是明清以后人们常说的凌迟之刑,只是秦代的磔刑还没有达到明清时代的凌迟那样复杂。秦代的磔刑是将受死者以刀刃碎裂其身的一种极端残忍的刑法,秦二世时就曾用此刑将"十公主矺死于杜。"汉代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考证磔刑时曾说:"辜之言枯也,为磔之。言磔者,开也,张也,刳其胸腰而张之,令其干枯不收。"(《说文解字》)这里的辜也就是磔,都是指将犯人碎割片戮、搜剔枯肠的刑法手段。

5.车裂。所谓车裂,即是以数匹马(一般为四匹或五匹马)分别牵引人的四肢或头部并向各自的方向用力牵拉而致受刑人死亡的一种刑法。《释名》解释说:"车裂曰。者,散也,支体分散。"它也就是后世人所说的"五马分尸"之意。秦国时期,著名的商君曾惨遭车裂,秦王嬴政也曾用车裂之刑处决了燕国派遣的刺客荆轲。秦代末年,恶贯满盈的宦寺赵高被车裂于咸阳。上述三例都是秦国或秦代时刑法用车裂的明显证据。

6.戮刑。所谓的戮,按《云梦秦简·法律答问》的解释是:"戮者何如?生戮,戮之已乃斩之之谓也。"戮杀即是以刀具屠戮其身的刑法,直至受刑者死去。可见,戮杀的过程也正是残虐的过程。但这一刑法在秦汉时期更多的是用在受刑者死后而执行,也就是"戮尸"。后代所用的戮刑也基本是属于后一种含义。因此,戮刑的使用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已死者的泄愤和羞辱以及对与死者有关的家族、亲朋带凌辱性的惩罚。如秦始皇时,就将曾反秦而被斩杀的士兵施戮尸之刑,也是一则泄愤,一则警戒活人的一种做法。
7.弃市。所谓弃市是指在闹市区,即人员密集之所处决犯人的一种刑法。按《释名》的说法是:"市死曰弃市。市,众所聚,与众人共弃之也。"秦代皇帝采纳李斯的建议,制定了"偶语《诗》《书》者弃市"的法令。秦二世时,为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剪除异己,将"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腰斩(李斯)咸阳市"(《史记·李斯列传》)。从秦汉到清代的历朝之中,弃市之刑基本沿续下来,其间只有少数几个朝代和政权没有实行此法,也有的是属于官方有关文献未予记载,实际情形大概很少间断。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弃市之刑可以收杀一儆百之效,其对局外人的威慑恐吓作用十分突出,而并不在于怎样杀人。

8.定杀之刑。所谓定杀,是指将活人投掷深水之中沉溺而死的一种刑法。《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记载:"定杀何如?生定杀水中之谓也。"对于受此刑法的人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患有麻风病者,即秦时所谓的沉疴、疠者。如《云梦秦简·法律答问》条目载:"今甲疠,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或曰当迁迁所定杀。"二是有罪之人,如同简同条所载"甲有完城旦罪,未断"的。两者合起来,也就是"疠者有罪,定杀"。(《云梦秦简·法律答问》)

9.秦代刑法中还有黥、劓、剕、宫、辟等五种刑法。《汉书·刑法志》将其归为"具五刑",原文说:"汉兴之初,虽有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此所说的情形正是秦代具五刑的遗存。秦代刑徒和民人受黥刑者很多,如汉初的著名战将黥布,其原名为英布,因被罚为刑徒并刺字,故世人称黥布。其他四刑的受害者在秦代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记录有对奴婢小妾"黥颜"的刑法,即是在面颊上刺字。此外,秦代也多有"城旦黥"的记载。《史记》上说秦代民人"道路以目",正是说明了秦代以刑法繁密深刻为特征的残暴极权统治的黑暗。"五刑"的具体情形是,黥为在面额上刺字;劓为削割鼻子;剕为斩剁脚趾;宫为损毁男女生殖器;如《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记载:"臣邦真戒君长,爵当上造以上,有罪当赎……其有腐罪,赎宫。"就是一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记录了秦代有"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被用于修建阿房宫的史实,如此看来,受宫刑之众是秦代暴政的又一例证。辟为各种残虐杀人之刑的总称。

10.烹刑。所谓烹,即是用鼎镬等类似今日锅一类的烹煮器具将人煮沸致死的一种刑法。《释名》释为:"煮之于镬曰烹,若烹禽兽之为也。"《汉书·刑法志》说秦朝有镬烹之刑,可见烹刑也是秦王朝用以杀人的刑法之一。

11.剖腹。即剖开人的腹腔,挑出内脏器官的一种刑法,秦国时曾有剖腹之刑。

12.凿颠刑。所谓凿颠即以重器打击人的头顶部位并致人于死的一种刑法。《汉书·刑法志》记载说秦代的大辟之刑中即有凿颠一项。

13.囊扑之刑。即将人装入袋中打死,此事见秦王嬴政在车裂嫪毐之后,打死太后与嫪毐通奸所生的两个儿子。

14.流刑。即将犯罪之人充边流放的刑法,流刑的起源比较早,还在夏代确立之前舜当政的军事民主制时代,就有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的记载。文献中所说的流、放、窜、殛均是流放之意,后世也有称放逐、迁、徙、贬谪等,也是流放的意思。秦国时期,对犯罪之人处以流刑的记载比较多,秦法律条文中也相应的有一些规定,如《云梦秦简·秦律杂抄》记载:"故大夫斩首者,迁。"对犯有谋反,坐奸不告者也处以流刑。如秦国重臣吕不韦就曾被秦王流放四川,另一个权臣嫪毐的门下舍人在嫪毐事发后也被集体迁罚。

15.笞刑。所谓笞,也就是以鞭笞打之意。"笞"也作"挞",《说文解字》对挞的解释是:"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显然是鞭打之意。秦代使用笞刑比较多,《云梦秦简》的许多章节条文中就记录有如何使用笞刑的规定。
16.三族之刑。秦代刑法中最为苛酷、牵连面最广的刑法是三族之刑。《史记·秦本纪》记载说:秦文公时"法初有三族之罪。"文献上也记录了秦国武公时"诛三父等而夷三族。"《汉书·刑法志》认为三族刑起源于秦商鞅时期,所谓:"秦用商鞅,造三夷之诛。"这种刑法是说如果一个人犯罪,就将祸及三族,所谓的"夷三族"也就是灭绝三族的意思。

17.连坐之刑。它是指一人犯法则牵连邻里的一种刑法,就形式上看有些类似三族刑,只是株连的对象不同而已。连坐强调的是连及与犯法者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邻里之人,但连坐往往与族诛是交叉的,亲属之人如系邻里,也脱不了连坐的干系。《史记·范雎列传》记载:"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这是指行政人员的连坐,而实际上秦的连坐范围相当宽泛,几乎从官吏到民人的所有触犯刑律者都可以用连坐法来施刑。

秦的刑法细节还有许多,限于篇幅,只就其主要之点叙次于篇。即便如此,也仍然不难看出,专制主义的秦王朝刑法于民的残虐和暴政。可见,秦王朝短祚的历史命运是早已注定了的。

『柒』 “劓鼻盈累,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什么意思

劓鼻和断足是两种刑罚。就是割掉鼻子和脚。

“劓鼻盈累,断足盈车”说的是被割下来的鼻子和脚多的没地方放了。“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指整个河西都难以容纳天下的犯人,形容犯人太多了。

这句话意思是形容秦国刑法严厉的。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一整套国家制度,构筑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相传的专制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把法定的重刑主张推向极端,用严刑峻法来镇压臣民的反抗,用横征暴敛的方法维持庞大的国家开支,终于激起农民反抗。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即告飞灰烟灭。

(7)秦朝刑法鼻扩展阅读:

秦律的主要特点:

1、革除旧法,残存旧制。

在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的交替过程中,秦律作为一部维护新生制度的成文法,明确规定了一些限制奴隶制的法律内容。如秦律严禁掠取人质抵偿债务,违者“皆赀二甲”,以限制债务奴隶的扩大。《军爵律》规定,奴隶立有军功,可以免除奴隶身份,并取得相应爵位,也可以用爵位赎免其亲属的奴隶身份。《司空律》规定,百姓在应征服役期外自愿戍边五年,也可赎免一名亲属的奴隶身份。

2、重法轻礼,厉行“法治”。

在先秦法家“法治”原则的指导下,秦政权放弃“礼治”思想,坚持“明法度,定律令”,通过焚书坑儒、统一思想、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等手段,确立了君主专制集权的法律制度与独裁统治,使秦律具有重法轻礼、厉行“法治”的鲜明特征。

3、重刑轻罪,刑罚严酷。

秦律继承先秦法家“重刑轻罪”的定罪量刑原则,制定了一套严酷残暴的刑罚制度。如前引秦律规定,“盗采人桑叶,臧(赃)不盈一钱”,就要“赀徭三旬”;五人以上共盗赃值一钱,则斩左趾并黥为城旦;甚至“诽谤者族”;“敢有挟书者族”;“妄言者无类”;“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从而使 “劓鼻盈累,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罪犯刑徒数量激增。

4、内容丰富,体系繁杂。

秦律内容非常丰富,调整范围相当广泛。它以李悝《法经》确立的“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原则为宗旨,以维护官私财产所有权和人身安全,巩固君主专制集权国家的社会秩序为基本内容,涉及社会关系的诸多方面。但是,由于早期立法技术的局限,秦律未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因而导致其内容琐碎,条目繁缛,体系繁杂,缺乏条理,有的法律概念不确切,某些条文互相重复或自相矛盾。

『捌』 秦朝的十多种刑法有哪些

秦朝的刑罚制度抄大体上同秦国的刑罚制度。据史书记载,在秦朝的死刑中又增加了“具五刑”,“具五刑”简单的解释就是将黥、劓、斩趾、断舌、杀,这五种刑罚同施于一个犯人的特别残酷的刑罚。据《后汉书》记载:“昔高祖令萧何做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黥、劓、斩趾、断舌、枭首,故谓之具五刑”。这里记载的虽然是汉朝的制度,但是汉承秦制,所以可以作为秦朝有“具五刑”的根据;另外《史记》记载:李斯是具五刑而死:“具斯五刑,腰斩咸阳市”。

对“具五刑”后世还有其它解释:第一种解释是五刑齐施;第二种解释是特殊的死刑。

具体如下
秦朝的死刑主要有:
(1)绞刑。(2)枭首。(3)腰斩。是将犯罪人拦腰斩断的酷刑。
(4)磔(zhe)。是将犯罪人支解分尸的酷刑。
(5)车裂。就是用马车拉扯,将犯罪人身体扯裂而处死的残酷处刑方式。
(6)戮。戮刑是既剥夺犯罪人生命又加以侮辱的刑罚。秦朝的戮刑有两种方式,一是先戮后杀,二是先杀后戮,即戮尸。
(7)弃市。是在闹市之中将犯罪人当众处死的刑罚。
(8)族刑。族刑也称夷三族,即将犯罪人三族以内的亲属全部一同处死的酷刑。
(9)具五刑。是对应处族刑的主犯同时施以黥刑、劓刑、斩趾等肉刑后再处死的酷刑。

『玖』 古代秦始皇设定的六种刑法分别是什么

秦的刑罚——
一、刑、耐、黥、完、罪
二、刑罪——肉刑
三、劳役刑
四、赀刑——财产刑
五、赎刑——另一种财产刑
六、死罪——死刑
刑罚体系
秦政权在沿袭先秦刑罚体系的基础上,又有一些新的发展和改进。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身体刑的适用范围开始缩小,劳役刑和财产刑的使用有所增多。 生命刑即剥夺罪犯生命的死刑。其执行方式还很不规范,约有一二十种之多,且相当残酷,较典型的如:
(1)具五刑,即先施加黥面、劓鼻、斩左右趾等肉刑,再用笞杖活活打死,然后枭首示众,并将尸骨剁成肉酱;有诽谤谩骂行为者,还要割去舌头。
(2)车裂,即用五匹马将头颅、四肢与身体撕裂。
(3)凿颠,即凿击头顶的处决方式。
(4)抽胁,即抽取肋骨的处决方式。
(5)镬烹,即用大锅将人煮死。 身体刑即残害犯罪者肢体器官的肉刑,是仅次于死刑的酷刑。
秦政权基本保留了先秦时期的黥、劓、斩左右趾、宫等肉刑,并常与劳役刑复合使用,如黥劓以为城旦、斩左趾又黥为城旦等。 劳役刑即限制罪犯自由并强制从事劳役的徒刑。秦朝劳役刑的使用相当广泛,在修筑长城、建造宫殿和陵墓等许多土木工程建设中,都有大批劳役刑徒。当时的劳役刑名目繁多,基本形成了一套由重到轻的劳役刑体系:
(1)城旦、舂。男犯为城旦,主要服筑城等苦役;女犯为舂,主要服舂米等杂役。《汉书》卷二《惠帝纪》注引应劭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妇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
(2)鬼薪、白粲。男犯为鬼薪,主要为宗庙砍柴供祭祀等使用;女犯为白粲,主要为宗庙择米供祭祀等使用。《汉书·惠帝纪》注引应劭曰:“取薪给宗庙为鬼薪,坐择米使正白为白粲。”
(3)隶臣、隶妾,即罚作官府奴婢。“男子为隶臣,女子为隶妾。”
(4)司寇、候,即强制犯人在边地伺察寇盗,警戒敌情。
秦政权的耻辱刑主要有:
(1)髡刑,即强制剃除鬓发胡须。《说文解字·髟部》:“髡,剃发也。”
(2)耐刑,即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故轻于髡刑。耐字本作耏。《说文解字·而部》:“耏,罪不至髡也。”

身份刑即剥夺违法者官职爵位等身份地位的刑罚,主要刑名有:
(1)废刑,即废除官籍,开除公职,终身不得重新叙用。
(2)夺爵,即削夺爵位,剥夺其特权地位。
财产刑即罚没财产之类的处罚,主要刑名有:
(1)赀刑,是缴纳财物或以劳役抵偿的刑罚。说文解字·贝部》称:“赀,小罚以财自赎也。”赀刑种类很多,分为赀布、赀盾、赀甲、赀徭、赀戍等。布是一种货币,盾是盾牌,甲是铠甲,徭指徭役,戍指戍边,故赀刑有罚金、罚物、罚役之别。
(2)赎刑,即以铜、盾、甲等财物或力役赎抵原定刑罚,包括赎耐、赎迁、赎黥、赎宫、赎死等多种名目。
(3)没刑,即没收财产充入官府。 流放刑是强制被流放者迁徙到指定地区,不准擅自迁返原处的刑罚,包括迁、徙、谪等不同刑名。
按流放原因和被流放者的性质,可分为三种情况:
(1)有罪流放,即对罪犯直接处以流放刑。如当时有“秦法,有罪迁徙之于蜀汉” 的规定。
(2)赦罪流放,即对死刑犯减死后的处置。如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赦罪人迁之穰”;二十七年,“赦罪人迁之南阳”等,即属此类。
(3)无罪流放,即对威胁统治或危害社会者实施的处罚。如“秦既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

热点内容
行政法学第19章在线测试 发布:2025-01-10 20:54:56 浏览:363
道德经全文pdf 发布:2025-01-10 20:19:12 浏览:210
中政律师 发布:2025-01-10 19:29:49 浏览:247
民法59条 发布:2025-01-10 19:24:10 浏览:850
民法典有几个编 发布:2025-01-10 19:19:47 浏览:134
法院延期开庭申请书 发布:2025-01-10 18:27:13 浏览:688
法学专业实习日志 发布:2025-01-10 18:20:31 浏览:726
法律法规和规章三者的区别 发布:2025-01-10 17:27:28 浏览:79
自考经济法分章试题 发布:2025-01-10 17:26:46 浏览:416
奴隶制社会军事经济法的特点 发布:2025-01-10 17:26:43 浏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