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128
Ⅰ 民事案件有没有正当防卫
民事案件中是存在正当防卫的。民法对权利的救济,有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之分,公力救济,指权利受到侵害时,受害人请求法院以公力排除侵害;私力救济,指通过本人保护自己的权利,私力救济分为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自卫行为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我国《民法通则》第128条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Ⅱ 最高法民法通则意见128在民法典里有吗
最高法民法通则意见128在民法典里有,但有很大变化。
民法典规定的很原则,民法通则意见规定的很具体。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九条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或者其他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28 公民之间赠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交付为准。赠与房屋,如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办 理了过户手续的,应当认定赠与关系成立;未办理过户手续,但赠与人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已 将产权证书交与受赠人,受赠人根据赠与合同已占有、使用该房屋的,可以认定赠与有效, 但应令其补办过户手续。
Ⅲ 民法通则128条现在还能适用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17年1月1日)网页链接新颁布的有效法规,第专一百二十八条现在当然属是适用的。
Ⅳ 民法通则意见128条包含有撤销房屋赠与合同规定吗
您好,包含的。根据该规定: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的时间应当在赠与关系成立之后,但未将产权证书交与受赠人,在受赠人占有、使用该房屋之前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意见》)第128条规定,公民之间赠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交付为准;赠与房屋,如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办理过户手续的,应当认定赠与关系成立;未办理过户手续,但赠与人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将产权证书交与受赠人,受赠人根据赠与合同占有、使用该房屋的,可以认定赠与有效,但应令其补办过户手续。
根据《民法通则意见》第128条规定“公民之间赠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交付为准”这说明赠与合同为实践性合同,即以交付为所有权转移的生效条件。由于房屋属于不动产,根据我国《物权法》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房屋的所有权转移以登记为准。因此,在房屋赠与合同中,房屋过户登记才是所有权转移的时间界点。但是,根据上述《民法通则意见》第128条规定可以看出,为了保护受赠人的合法权益而对此作出了特殊的规定,即只要受赠人已占有、使用该房屋及其产权证书,这时该赠与行为即生效,赠与人应当为受赠人补办过户手续。此时,赠与人一般是不可以以行使任意撤销权为由来翻悔的。因此部分律师认为,如果没有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产权证书的变更登记,不但房屋所有权不发生转移,而且这种赠予合同也是不生效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由此可见,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的时间应当在赠与关系成立之后,但未将产权证书交与受赠人,在受赠人占有、使用该房屋之前提出,否则赠与人就不能有效的行使撤销权、进而达到撤销赠与的法律效果。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Ⅳ 正当防卫是不是合法的
《民法通则》第128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抗辩事由是指为避免本人或他人的合法利益遭受现实的不法侵害而实施的防卫措施。正当防卫实际上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对正当权益的保护权,是从合法权利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权利,但从性质上说是一种自我救济。各国民法都承认正当防卫是一种抗辩事由。
我国《刑法》也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Ⅵ 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区别运用
我国刑法第20条和《民法通则》第128条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两部法律就正当防卫的相关的规定中,虽然很多联系也存在着很多区别,因此,加强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区别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上的不同构成要求
正当防卫对人们的切身利益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合适的防卫限度,加强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上的适用性研究,加强正当防卫在二者的区别应用,就必须加强其在不同法上的构成要求差别分析。
(一)防卫动机不同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目的规定在刑法第20条第1款中,但民法通则第128条对此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民法上,采取防卫行为所针对的民事侵权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以及行为本身的攻击性、杀伤力等较之于犯罪行为要轻,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较小,尤其是财产损害。民法上应把防卫动机限定在“为防卫自己或他人的权利为目的”,重点强调可保护的个人利益。
(二)防卫起因不同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刑法中对正当防卫有着一般性概括,主要是一般违法行为在内的比较广义的不法侵害。相比而言,民法上,正当防卫发生最主要的起因是民事侵权行为,关于这两部法律在正当防卫起因上的描述,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分别从民法和刑法上进行严格的起因界定。一般都会将这些放置于一些特定的案件背景中,既能够合理将防卫起因做出科学的分析,又能够满足案件判断的需求,这种需要的满足一段都是通过刑法的功能和方式的调整而达到。同时,由于民法对正当防卫有着比严格的规定,其在民法上的授权性质和一些私法的调整方式,要坚持公正公平,谨慎,不得滥用的原则,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正当防卫的原因做出公正严肃的界定。
(三)防卫时机不同
民法和刑法在实施正当防卫的时机上也各自有不同的要求规范,民法中认为,实施防卫行为是被迫的,只要有机会或者是有可能不要防卫行为将侵害行为制止,那么,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实施正当防卫的。当遇到犯罪行为时候,那么主要是应用于刑法的相关规定,不仅仅没有具体的防卫时机限制,防卫行为更需要具有一定紧急性,如此,可以将遭受的伤害尽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伤害的程度。
(四)防卫限度不同
防卫限度上具有区别性,这是民法和刑法进行正当防卫判别确定的基础和关键。在刑法上,一般有“必要限度”和“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两部分构成。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中第128条对正当范围的限度则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是“必要的限度”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两种法律在正当防卫的限度上都有着各自的侧重点,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刑法中,对防卫人的要求已经宽松了一些,并含有要鼓励公民进行正当防卫的意思,但是,在民法中的相关规定,可以明确得知,公民的防卫行为将受到一定的限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而言,民法对防卫行为的控制更为精细严谨,这也是民法重视补偿性,重视权利恢复的特点而决定的。
三、民法和刑法中防卫过当的几种关系分析
(一)在进行正当防卫过程中,如果其行为限度能够符合民法规范要求的防卫行为,那么便一定能够符合刑法上的正当防卫要求。如此,在进行此种类型的正当防卫过程中,不会产生违反法律,危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后果,其行为具有合法性和合适性,是一种十分正当的行为如此,无需承担任何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在进行正当防卫过程中,实施防卫时候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防卫行为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因此造成了一些不应该有的伤害,这种情况下,一般如果没有严重超过限度,造成的伤害也不是十分严重,那么这种防卫行为从民法的角度而言,是防卫过当,视为侵权行为,一般追究民事责任,并没有构成犯罪,因此,不用追究刑事责任。
(三)在进行正当防卫过程中,其防卫的行为已经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限度,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种防卫行为一定程度上而言,既触犯了民法中的相关规定,又违反了刑法中的各种规定,其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伤害严重,既不能轻易判为民事中的正当防卫,侵权行为,也不能单一的说是犯罪行为,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要从刑法上防卫过当的规定追求刑事责任,又要从民法的规定中,追究其防卫过当的民事责任。
Ⅶ 什么是责任阻却和违法阻却
责任阻却:虽然有违法行为,且侵害了法益,但因为有免责事由的存在而不承担刑事责任,比如主体资格,未成年,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违法阻却:由是大陆法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排除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的违法性的事由,一般来说大陆法系国家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从正面看犯罪成立的条件是构成要件的符合性、行为的违法性和有责性,只要客观上与构成要件相符合的行为,都被认为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
违法阻却由与犯罪行为一样,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刑法却放任这种行为,这就涉及违法阻却性事由的本质问题,国外刑法理论上对违法阻却性事由的本质有很多争论,大致有三种主张:法益衡量说、目的说和社会的相当说。
违法阻却事由是指事实或者行为违反法律规定,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必负法律责任,通常在发罪构成上来说,紧急避险,正当防卫,被害人承诺,事实认识错误,自救行为,法令行为等属于客观违法阻却事由;而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法律认识错误等属于主观违法阻却事由。
拓展资料:
符合要件的行为虽然原则上具有违法性,但也存在例外现象,即在具有特别理由、根据的情况下,也可能否认符合构成要件行为的违法性,这便是违法阻却性是由,又称排除犯罪的事由,所以违法阻却性事由是从反面否认行为构成犯罪。
例如故意杀人与正当防卫时制人死亡,从结果上都造成了他人的死亡,但因正当防卫有益于社会,故没有社会危害性,阻却了刑事违法性。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目前的刑法中并没有明文使用“违法阻却性事由”一词,虽然也规定了与之类似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等情况,但是却没有规定正当行为与职务行为免责,使得诸如警察依职务击毙歹徒等合法行为没有刑法上的依据,这是我国刑法需要完善的地方。
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128,129条现在还有效么
目前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