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外囡刑法

外囡刑法

发布时间: 2022-11-28 05:39:20

1. 汉语里面的被动句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北京话中典型的被动句是“NP1+被(+NP2)+VP”,“被”是被动标志,与“被”具 有相同功能的还有“让”、“叫”、“给”等。汉语其他方言的被动句有多种形式,被动标志也各 有特点。本文只讨论汉语被动标志及相关句法问题,从汉语方言中的被动标志、被动标志的语义类 型、被动标志的交错使用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汉语方言中的被动标志在北京话中,可以用“被 ”引出施事,“叫、让、给”也有同样的作用,例如:1杯子被他打破了。/他被捕了。2杯子叫 他打破了。3杯子让他打破了。4杯子给他打破了。/衣服全给淋湿了。“被”和“给”后头有时 不带宾语,“叫”和“让”不带宾语的时候很少,这往往是因为动作的施事不可知或者是不必说出 来。“被、叫、让”还可以跟“给”字配合起来使用,例如:1杯子被他给打破了。2杯子叫他给 打破了。3杯子让他给打破了。在一些方言里,“被”、“叫”、“让”、“给”等被动标志相当 普遍地使用在被动句中,但意义色彩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山东烟台方言中1用“叫”表示被动,用 它构成的被动句式如:1我的茶杯叫人打破了。2我的茶杯叫人给我打破了。烟台方言的上述被动 句式都只能表示有损害或不愉快、不乐意等负面意义,愉快的、乐意的内容不能用这些句式。北京 话里的“被”字句也跟烟台方言一样,常用来表示不愉快、不乐意的内容,但现在情况有了发展, “被”也常用在带褒扬性质内容的句子里了。例如:1她被评为“三八”红旗手。2她被选为全国 人大代表。湖北随县话的被动标志用“着”或“尽”、“把到”。例如:1去寻柴,着人家打了一 顿;挖草药,又着蛇咬到了。 (去找柴,被人家打了一顿,挖草药,又被蛇咬了。)2麦种尽老 鼠子吃了。 (麦种被老鼠吃了。)3衣裳把到老鼠子咬坏了。 (衣服被老鼠咬坏了。)江苏淮阴话用“给”来兼表被动,读音有变化:“给予”义读,表被动读,如:1茶杯给你惯得了,这下消气了吧? (茶杯被你摔了,这下消气了吧?)2想不到还就他给选上了。 (想不到他就被选上了。)宁夏固原话用“遭”来表示被动,“遭”读成或,例如:1两个队遭雨打了。/两个队遭打了。2他遭老师批评了一顿。/他遭批评了一顿 。在青海的汉语方言里,也用“给”表示被动,但它常置于动词的后面。例如:1他的书看给了。 2他灌给了一碗酒。这种形式普通话里没有,同时,“给”字在青海的一些汉语方言里,在被动句 里可以同时出现两个,分别置于动词的前后,一个作介词,一个则变为虚化的成分。上面两个例句 也可以说成:1他的书给看给了。2他给灌给了一碗酒。这种形式在官话方言里比较特殊。吴、湘 、客家、闽、粤方言里,被动标志也与北京话有很大的差别。这些方言总体上都缺少相当于“被” 的专用标志,而只是采用“给”类动词来兼表被动。湖南临武话用“畀”和“阿 ”,“畀我”、“阿我”都等于“给我”的意思,经常使用的是“阿”,如:1书阿弟 弟撕坏的。 (书被弟弟撕坏了。)2阿你害苦了。 (被你害苦了。)吴语区上海、苏州地 区,以“拨”作为被动标志,如崇明话:1拨雨落湿口特。 (给雨打湿了。)2拨我打子两记 。 (被我打了两下。)闽语表示被动的标志词也很多。属于闽南话的厦门话用“互”,如:1 两只羊互囡仔拍着伤。 (那两只羊被小孩子打伤了。)2几个先生互学堂请出去。 (这几个老 师被学生请出去了。)汉语方言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被动标志词,如梅县话用“分”,扬州话用“把 ”,福州话用“乞”,云南鹤庆话用“着”,山西新绛话用“招”,福建邵武、山西临汾用“得” 等等。总之,汉语方言的被动标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二、被动标志的语义类型普通语言学中, 一般把被动句分成迂回被动式(periphrasticpassives)2和严格形态被动 式(st-rictmorphologicalpassives)。迂回被动式是指由一个助 动词(auxiliary)加上一个及物动词的形态变化;严格形态变化被动式是指动词本身通 过加词缀等屈折手段构成的被动式,而不加任何助动词(Keenan.E.L.1985)。印 欧系语言中很多采用迂回被动式,其他语系像汉藏语系、闪含语系、达罗比荼语系和南美印地安语 言中很多都采用这种被动式。这种被动式最常见的助动词是联系动词(类似英语中的tobe), 比如英语、西班牙语、波兰语、芬兰语、立陶宛语、俾路之语(Baluchi)、盖丘亚语(Q uechua)、乌尔都语(Ur);还有用准系动词(类似英语中的tobecome)的 ,如德语、瑞典语、拉脱维亚语、科兰语(kolami)、印地语;还有一些语言用实义动词( 类似英语中的go),如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等;东南亚很多语言如越南语、泰语、缅甸语、柬 埔寨语等还有使用“遭受/经历”义的动词作助动词的(见Siewierska,1984)。 就北京话和其他方言而言,有标志被动句是迂回被动式,它们所采用的助动词3(见上一节所举的 例子)很多都虚化为功能词(functionalword),尽管有些词还残留一些实在的意 义,但所有这些标志词都来自动词,而且它们的意义还有些共同点:大多数都含有“给予/得到” 或“经历/遭受”的意义。其实这两方面的意义也是有联系的:“给予”的动作是双向的,对于被 给的一方而言就是“得到”;而“经历”、“遭受”从某种意义说也就是“得到”的过程或结果, 也就是某种抽象意义的“得到”。其实二者并无确切的界限,在语义上是连续的,在这里只是为了 方便说明,把他们分成两类。(1)“给予/得到”义的标志在北京话中,口语中常用的被动标志 “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现代汉语八百词》“给”字条下列出了下面的用法:门给风吹开了。 衣服给淋湿了。在汉语方言中也有很多具有“给予”义的词兼表被动,用作被动标志,这方面有大 量的例证:厦门话:1伊互我一册新书。(他给我一本新书。)2伊互人拍一下。(他被人打了一 下。)上海话:1伲拨伊一本书。(我给他一本书。)2伲拨伊吓勒一跳。(我被他吓了一跳。) 扬州话:1他把了我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2他把狗咬了一口。(他被狗咬了一口。)江 西大余话:1拿崖一本书。(给我一本书。)2拿渠猜到了。(给他猜着了。)湖南临武话:1阿 我。(给我。)2阿你害苦了。(被你害苦了。)湖南娄底话:1本书拿赐我算哩他。(我给他这 本书算了。)2拿赐条蛇叉介一口。(被这条蛇咬了一口。)“给予”的对立面就是“得到”。汉 语有些方言也使用“得到”义的词语作被动标志,如山西临汾话用“得”作标志:茶杯得你打破了 。(茶杯被你打破了。)广东澄海用“乞”作标志:你乞伊睇见了。(你被他看见了。)在近代汉 语中也有类似现象,江蓝生(1989)曾论述过“吃”的被动标志用法:似此往来,通有数十遭 ,后来便吃杀了。(水浒)有情人好歹寻一个,只休教他吃凌逼便了。(金瓶梅词话)(2)经历 、遭受义的被动标志。这类标志经常带有经历或经受的意义,且包含“遭遇、碰触、困境”等不愉 快的感情色彩。在北京话中明显的例子是被动标志“被”,可以说“被”是被动结构的专用标志, 但“被”从历时演变的角度看也有“经历、遭受”的意义。《说文》:“被,寝衣也”。引申为动 词,就是“覆盖”的意义。从这个意义又引申出“施及”的意义。如《尧典》中的“光被四表”, 《荀子?臣道》中的“泽被生民”,一般说来,这个“被”是用于肯定性意义的。“被”作为动词 ,还有另外一种意义,就是“蒙受”、“遭受”的意义。这种意义和“覆盖”的意义自然是同一来 源的,但是在词义的应用上却大有区别。第一种意义是主动的覆盖或施及某一事物,第二种意义是 被动的蒙受或遭受某一事物(王力1980:428)。例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 燕策)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韩非子)行直而被刑,则修身者不劝善。(淮南子·主述训) 然巨盗起,天下被其毒。(新唐书·刑法制)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助动词“被”的确是从 表“遭受”义的动词演变而来。因为像“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减去“之”就成为“被众口谮 ”,这样宾语也就转移为被动词,“被”也就由动词语法化(grammaticalize)为 起标志作用的虚词了。其实,在现代汉语某些合成词中,仍可以看出“被”的“遭受”的意义,如 “被捕”、“被告”等等。在汉语方言中,也存在大量这种表示“经历、遭受”义的被动标志。例 如:江西宿迁话用“挨”:饭都挨他吃光了。杯子挨他砸海了。东北方言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他 挨人打了一顿。他挨骂了。云南鹤庆话用“着”,例如:话说得不好,着你们笑了。这话着他听见 还了得。还有上文提到的宁夏固原话中的“遭”。三、被动标志的交错使用上面谈的是被动标志的 语义类型,主要是从标志来源的角度来谈的。下面我们将重点分析被动句标志的多功能性,即它们 在句法上的多用性,它们经常可以用作其他结构的标志。这其实是与其意义有密切联系的。(1) 用作处置式的标志赵元任(Chao1948:193)曾指出“给”这个动词,经常可以既当作 被动句式标志使用,相当于“被”,还可以当作处置句式的标志使用,相当于“把”。例如:张三 给李四打了。这里的“张三”既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再如:信给寄丢了。(信被寄丢了。 )信写完了,请你给抄了寄去吧。(赵注:此“给”相当与“把”。)这种既表被动又表处置的标 志在方言里大量存在。这些标志词一般都源于“给予/得到”意义的动词。湖北鄂东话中“把”既 可以用作被动标志,也可以用作处置标志:谷把牛吃了。(谷被牛吃了。)湖南汝城话的“拿”, 也是既可以用做被动标志,又可以用做处置标志,如下面的句子就可以有两种解释: 我拿之吓甲一跳。甲:我被他吓了一跳。乙:我把他吓了一跳。湖南临武话的“阿”同样可以作两种句式的标志,下面的句子也有两种解释: 红队阿蓝队打败的。甲:红队被蓝队打败了

热点内容
法律法规和规章三者的区别 发布:2025-01-10 17:27:28 浏览:79
自考经济法分章试题 发布:2025-01-10 17:26:46 浏览:416
奴隶制社会军事经济法的特点 发布:2025-01-10 17:26:43 浏览:706
16岁具备法律责任么 发布:2025-01-10 17:05:58 浏览:270
14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17:05:52 浏览:758
李林法学 发布:2025-01-10 16:58:28 浏览:449
老百姓最关心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0 16:31:40 浏览:400
经济法本科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发布:2025-01-10 13:31:54 浏览:969
裁定书发生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0 13:22:08 浏览:623
合同法设备修理保修期 发布:2025-01-10 12:21:32 浏览: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