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纯获利

民法纯获利

发布时间: 2020-12-27 11:06:46

Ⅰ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纯获利益行为是否有效

您好,民法总则第144条,仅说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而并没有对无民内事行为容能力人实施的一个纯受益的这样一个行为的效力做出规定。
一般认为,民法上的纯获利益,并非单纯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问题,而是对无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一种特殊保护制度;此外,无论是无还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行为应受法律保护。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Ⅱ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行为有效吗

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民法总则》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2)民法纯获利扩展阅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范围: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Ⅲ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对于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

错。复

有效。

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制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民法通则》第13条第2款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民法纯获利扩展阅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智力发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不能认清自己的行为后果。如果让其实施行为,则可能既不利于行为人自身利益的保护,也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民事主体实施行为的范围受到限制,只能亲自实施与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超出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的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Ⅳ 什么是纯获益行为

纯获益行为是指无需提供资金而获得利益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4)民法纯获利扩展阅读

赠与合同的注意要点:

1、赠与合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赠与合同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双方、赠与的财产名称、财产目前状况、赠与合同履行的时限以及方式、赠与是否附条件以及什么条件、赠与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

2、从赠与人的角度考虑,若赠与行为在交付财产或转移权利之前有可能撤销,建议不对赠与合同进行公证,因为一旦公证将很难撤销;从受赠人的角度考虑,若担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则应积极劝说赠与人将赠与合同进行公证。

3、如果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时对受赠人有一定的要求,则可作为一个赠与的条件。如果受赠人无法满足赠与人提出的条件,或者受赠人的行为让赠与人不满意,则赠与人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履行赠与义务。

4、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约定办理有关手续的内容。

5、赠与人应在赠与合同中说明赠与财产存在的瑕疵,否则由此给受赠人造成损失的将承担责任。

Ⅳ 为什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同无需追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专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属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即纯获利行为无须监护人追认。
《民法通则》
第十一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6.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Ⅵ 民法案例分析

李某可以要求对方返还手表,原因是李某的儿子11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回能实施一些与答他年龄相符的民事法律行为,出卖价值2000元的手表显然与其年龄不符,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他的法定代理人追认。故李某可以要求对方返还手表。

Ⅶ 民法总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合同是否有效

您好,民法总则第144条,仅说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专,而并没有对无民事属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一个纯受益的这样一个行为的效力做出规定。
一般认为,民法上的纯获利益,并非单纯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问题,而是对无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一种特殊保护制度;此外,无论是无还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行为应受法律保护。

Ⅷ 纯获利益行为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言,如果其负担的明显小于其因赠予而获得的利益,也应当将该附负担的赠予认定为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吧?

Ⅸ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 “纯获利益” 合同有效吗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并非效力待定,其纯获利益的合同属于有效合同,与其年龄智力相当的合同属于有效合同,其他的应该认定为无效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2条、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民事活动,13条、完全不能辨识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民事活动,14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是其监护人。

(9)民法纯获利扩展阅读:

纯获利益就是无须支付对价仅获得利益,而无需履行任何的义务或者承受任何的负担。此外,纯获利益还包括实际上可能是存在对价,但是对方已经履行了相应的义务或承受负担,而限制行为能力人没有履行,现阶段还是一个纯受益行为,这是对于纯受益利益的一个理解。

第纯受益利益的行为是否仅限于民事法律行为,《民通意见》第6条列举了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接受赠与,第二种是接受奖励,第三种是接受报酬,这三种被认为是纯获利益的行为。这三种行为是否仅限于民事法律行为。

首先,接受赠与,当然民通意见的表述角度,是从结果的角度来看的,接受赠与,可以推出它的原因,其实只是基于赠与的法律行为而接受的一种赠与,这种赠与合同当然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种,接受奖励,我们说接受奖励,可能有种情况,一种是民事法律行为,类似于我们说的赠与,但是还有的情况下,接受奖励是受到国家的奖励,抢险救灾,或者见义勇为,或者受到一些行政机关的奖励,这就不是一种私法上的行为,所以它根本不可能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种,接受报酬本身,我们认为他是有对价的,但是这个行为人已经履行了相应的义务或者履行了一种负担,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再接受报酬,所以我们很难给他称之为民事法律行为。

以悬赏广告为例,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把这个东西捡到了,这个时候他主张这种报酬,我们很难把这种行为认定为民事法律行为。纯获利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民事法律行为。

所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纯获利益的合同也无效,只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纯获利益的合同才有效。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