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画展

民法典画展

发布时间: 2022-12-26 00:21:48

A. 意思表示解释在民法通则的相关内容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是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 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是体现为司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法律效果

拘束力
意思表示的拘束力,亦即意思表示的成立效力。意思表示一旦成立,表意人须受其约束,非依法律,不得擅自撤回或者变更的法律效力。意思表示作成后,将要影响表意人、相对人或第三人的利益。如表意人作成订立合同的要约,相对人即产生承诺权,表意人抛弃某物的所有权,他人占有该物即不构成非法占有或者不当得利行为。再则,对于已作成的意思表示,表意人可否撤回或者撤销,也事关表意人本身以及相对人和第三人的利益。

拘束力的发生
意思表示拘束力自何时发生,事关表意人对于撤销权的行使期间(即该期间始期与终期的确定),以及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同时关涉非对话意思表示传达途中遗失或者迟到风险的负担。民法通则第57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而合同法第16、23条等就合同意思表示成立的时间做了进一步规定。

意思表示的生效
意思表示何时生效,应视意思表示有无相对人;在有相对人的情形,尚应区分对话意思表示与非对话意思表示。分述如下:

无相对人之意思表示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何时生效,民法未设明文规定,解释上应认与意思表示成立之时同时生效。例如所有权的抛弃,在其抛弃行为完成时,即发生效力。

有相对人之意思表示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通过经过四个阶段,A意思表示的作成,B意思表示的发出,C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D意思表示的意思为相对人所了解。应采何者作为意思表示发生效力的时间点,涉及当事人的利益甚巨。为合理分配危险,民法就对话的意思表示采“了解主义”,就非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采“到达主义”。分述如下:
1、对话意思表示:了解原则
对话人为意思表示的,其意思表示,以相对人了解时,发生效力。
对话,指意思表示可直接沟通而言,例如对面相谈,打电话。虽近咫尺,但以纸条相传时,不能直接表达意思表示,因此不属于对话意思表示,仍应适用非对话意思表示的规定。所谓“了解”,指依通常的情形,客观上可能了解而言,故对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以中文为解雇的意思表示,不生效力。
2、非对话的意思表示:到达原则
(1)到达及撤回。非对话而为意思表示的,其意思表示,以通知达到相对人时,发生效力。但撤回之通知,同时或先于到达者,不在此限。分二点言之:
A到达,指意思表示已进入相对人的支配范围,置于相对人可了解的状态而言。例如解除契约的信函已于通常时间到达相对人的信箱时,即为到达。即使相对人没有阅读,也应发生效力。
B意思表示的撤回性。例如甲某日致函于乙表示解除买卖合同,其后改变心意,即发另一一函表示不欲解约。若邮差将两函一同放入相对人的信箱,即使相对人先阅读第一封,第二封亦然生效,将第一封的解约意思撤回。
(2)意思表示发出通知后表意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其行为能力受限制。此时,表意人的意思表示,不因之失其效力。所谓发出,拽表意人已作成使其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所谓通知,指使意思表示进入得预期其到达受领人的过程,如书信投稿邮筒,将电报交付于电信局。所谓丧失行为能力,指受禁治产宣告而言。[8]

意思表示瑕疵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若意思表示有瑕疵,将要影响到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使当事人的意思无法达成预定的目的。意思表示瑕疵究竟如何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民法通则的规定与合同法的规定有不同。

意思表示不一致
一、单独虚伪表示
单独虚伪表示,是指表意人单独不愿受到其意思表示的拘束,而为意思表示。但该单独虚伪表示,因相对人明知与否,效果不同。原则上,该意思表示有效,但例外的若相对方明知的则意思表示无效。例如甲开画展,乙再三赞赏,甲表示愿意赠A画,原本期待乙的拒绝,但不料乙竟为允诺接受。因在公开场合,甲于展览后不得不将A画赠于乙时,其意思表示有效,乙取得该画的的所有权。假设乙明知甲无欲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只是一种谦让,其债权及物权的意思表示均为无效,乙不能取得该画的所有权。
二、通谋虚伪表示
通谋虚伪表示,是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而虚假的意思表示,相对人不仅须知表意人非真实意思,并须表意人非真意这表示与而与其为非真意的合意。若仅一方无欲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而表示与真实符意思者,尚不能指为通谋虚伪表示。通谋虚伪意思表示无效,但不得以其无效对抗善意第三人。通谋虚伪表示包括合同,及有相对人的单独行为等,无论其财产上还是身份上行为,皆有适用余地。实务上最常见的是,为诈害债权人而通谋虚伪为不动产的买卖或设定抵押权。虚伪意思表示,隐藏他项法律行为的,应当适用该他项法律行为的法律规定。例如甲乙本欲为赠与合同,但是不想为他人所知,故作成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则是被隐藏的法律行为,因此买卖合同无效,但是赠与合同并不因此无效。[9]

三、重大误解
重大误解行为是基于重大错误认识而实施的意思表示。所谓重大误解,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71条的解释是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概括法律的规定,重大误解行为的要件可以分解为:
(1)须有错误认识。所谓错误认识,既包括表意人方面的错误,也包括受意人的误解。前者是发动型错误,后者则是受动型错误。错误的形态很多,有把想要设定的法律关系性质搞错,如把租赁当成借用;有把标的搞错的,如把18K金当成赤金;有把价格搞错的,如把100元1市斤当成100元1公斤;有把履行时间、地点或甚至把当事人搞错的,等等。
(2)须当事人不了解其错误。即当事人属无意中犯了错误。如果是故意搞错,那就属于欺诈或虚伪行为,而不再是误解行为。
(3)须错误性质严重。判断错误是否严重,应从一般人处于表意人的地位,如果有此误解,会不会实施该行为的标准来把握,如果不会实施,则属性质严重。

意思表示不自由
一、欺诈
所谓欺诈,是故意欺骗他人,使之陷于错误的行为。受欺诈而实施的行为,则是由于他人的欺诈行为陷于错误,进而作出的意思表示。欺诈行为的法律要件是:
在欺诈人方面
(1)须有欺骗他人的行为。欺诈行为是故意把不真实的情况表示给别人,无论虚构事实、歪曲事实或者隐匿事实均属之。欺诈往往呈现为积极行为,而消极行为,尤其是沉默,则必须是法律、合同或者商业习惯上有告知事实的义务,而未告知时才能构成欺诈。
(2)须有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指具有欺骗他人的故意,这种故意的含义包括两层:第一是使相对人陷于错误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所表示的情事不真实,并且明知相对人有陷入错误的可能;第二是有使相对人陷于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的故意。这两种故意从根本上妨碍了被欺诈人意思形成的自由。
在被欺诈人方面
(1)须被欺诈人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被欺诈人陷于错误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须有因果关系。如果被欺诈人并不陷于错误,或者虽然陷于错误,但该错误不是受欺诈而产生,则欺诈行为不能成立。
(2)须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须有因果联系。如果被欺诈人虽然陷于错误,但是并没有因之而作出意思表示;或者虽有意思表示,却不是因错误所致,欺诈行为也不能成立。
二、胁迫
胁迫是因他人的威胁或者强迫,陷于恐惧而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威胁是指以预告未来的损害使相对人精神感到恐惧。强迫是指以对相对人或其亲属的身体强制或伤害。当事人因受胁迫而作出的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即是胁迫行为。胁迫的法律要件是:
在胁迫人方面
(1)须有胁迫行为存在。胁迫是不正当地预告危害,以使他人陷于恐怖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69条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2)须有胁迫的故意。胁迫人的故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须有胁迫相对人使之产生恐惧的故意;第二,须有使相对人因恐惧而作出意思表示的故意,即胁迫的目的在于使相对人作出迎合性意思表示。
(3)须预告危害属于不正当。所谓不正当,即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道德准则。违法当然属于不正当,但不正当却不一定都违法。例如,某甲对某乙说:“如果不签订合同,则告发你私拿回扣的事”,是很难说这预告是违法的,却肯定属不正当,因为它干涉了相对人的意思自由。
在被胁迫人方面
(1)须因受到胁迫而产生恐惧。如果胁迫人纵然施加胁迫,但被胁迫人并不因此恐惧,或虽有恐惧,但恐惧并不是因胁迫而生,就不能构成受胁迫而实施的瑕疵意思表示或瑕疵法律行为。
(2)须因恐惧作出意思表示。即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与其恐惧须有因果联系。而且,其意思表示,又须迎合胁迫人的意思作出。这两个方面必须同时存在,如果被胁迫人并不因胁迫而恐惧,就不能构成受胁迫而实施的行为。进一步看,即使被胁迫人产生恐惧,但是所实施的行为却不迎合胁迫人的意思,也还是不能构成受胁迫而实施的行为。因为,受胁迫而实施的行为,其实质在于行为人的意思形成和表示均受到不正当干涉。
三、乘人之危
因危难处境被他人不正当利用,不得已而作出对自己严重不利的意思表示,是乘人之危而实施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危难人的意思形成和表示,都受到了乘危人的不正当干涉,违背了意思自由原则,因而不能被认为是健全的意思表示。乘人之危的行为,须具备以下要件:
在乘危人方面
(1)须乘人之危。即对他人的危难处境加以利用。危难处境一般指经济上的窘迫,以及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自由等方面面临或者陷于危险或困难。
(2)须有乘人之危的故意。即须有使危难人按照自己意思进行意思表示的故意。
在危难人方面
(1)须危难人被迫进行意思表示。即乘人之危与危难人的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危难人进行意思表示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乘危人不正当利用的结果。如果危难人临危不惧,不为利诱所动,当然谈不上危难为人所用而实施的行为。
(2)须危难人迎合乘危人的意思进行意思表示。即危难人无奈而使自己的意思表示迎合乘危人的意思。如果危难人并不迎合乘危人的意思,那么他所实施的行为也就不构成危难为人所用而实施的行为。
(3)须后果对危难人严重不利,违反了公平原则。

B. 请帮我介绍一本有关拿破仑的书

一、大卫名画讲述拿破仑传奇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雅克路易·大卫(作于1800—1801年)
1、郑园园
“仲夏法兰西———北京”系列画展于7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系列画展构成了法国文化年闭幕阶段的一道道灿烂霞光。其中,“凡尔赛馆藏拿破仑油画及铜版画展(1800—1804·从波拿巴到拿破仑)”最引人注目。这个展览由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一幅油画名作《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及30余幅有关拿破仑加冕仪式的历史场景和人员服饰设计版画组成。
大卫(1748—1825)是欧洲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和代表性画家,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雄踞法国画坛。他的作品大多表现历史英雄人物,构图严谨,技法精细,画风简朴庄重。其代表性历史画有《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拿破仑一世加冕典礼》,肖像画有《雷卡米埃夫人像》等。
法国大革命期间,大卫是雅各宾派的负责人之一。1792年大卫被选为国民公会议员,并任公共教育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委员。1794年的“热月政变”把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送上了断头台,大卫也被捕入狱,经他的学生奔走营救得以出狱。大卫十分崇拜拿破仑,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后,大卫做了他的宫廷画师,创作了许多颂歌式的巨幅画作。大卫一生的荣辱也就和拿破仑紧密相连。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波旁王朝复辟,大卫逃亡到布鲁塞尔。波旁王室永远不会宽恕他,因为他曾投票赞成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大卫在布鲁塞尔作画教书,10年后在郁闷中去世。他死后被安葬在布鲁塞尔艾弗尔公墓,心脏运回巴黎,埋葬在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
绘画史上,也许没有哪一个画家像大卫那样深深地介入政治同时又执著于艺术。他创作的反映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活动的油画,虽然成为那一时期的宣传手段,但是,由于出自大卫之手,毫不失水准。那些大气磅礴,焕发着英雄主义激情的作品,已成为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再现了1794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率领4万大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抄近道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拿破仑军队进入意大利后,给那里的奥地利干涉军队出其不意的打击,用一个月时间结束战争。跨越阿尔卑斯的壮举,堪与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大败罗马军队以及公元8世纪查理曼大帝征战意大利的战绩相媲美。这场战役的胜利,提高了拿破仑的威望和地位,为他后来登上权力的顶峰打开了通道。
意大利战役后,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向大卫订制了这幅画。大卫把画面人物安排在圣伯纳山口积雪的陡坡上,阴沉的天空,奇险的地势加强了作品的英雄主义气概,红色的斗篷使画面辉煌激昂。画面上年轻的拿破仑,充满梦想和自信,他的手指向高高的山峰。昂首挺立的烈马与镇定坚毅的人物形成对比。凡尔赛博物馆绘画部总策划人克莱尔·康斯坦女士介绍说,拿破仑对这幅画的创作进行了干预,要求对真实的历史细节作修改。其实,拿破仑翻山时骑的不是马而是驴子,穿的是普通军大衣而不是红色斗篷。他之所以要求做这样的修改,据说是为了渲染其“英雄的气概和史诗般的远征”。
画作完成后,应拿破仑的要求,大卫和他的学生又画了4幅。这些画现分别存于凡尔赛宫、玛尔梅斯拿破仑博物馆等处。其中,凡尔赛宫的藏品在大卫生前一直由他本人亲自保存,悬挂在他的办公室内。由于极其珍贵,加之尺寸较大,搬运不便,这幅画只到意大利展出过。中法两国文化部趁法国文化年在华举办的时机,促成了这桩美术交流史上的盛事。继《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之后,法国名画又一次走进中国的美术殿堂,向中国观众讲述这个在历史上投下巨大身影、毁誉并存的伟人的故事。

二、 伟大统帅的传奇一生:拿破仑大传记住:http://book.sina.com.cn/nzt/cha/napoleon/
200多年来,拿破仑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其传奇的一生在多数人心目中是一场辉煌的悲剧。爱之者将其比拟为公元前4世纪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转世再生;恨之者痛斥其为20世纪最大的恶魔希特勒的先行者。

三、拿破仑传奇的一生(上)拿破仑传奇的一生(下)
拿破仑•波拿巴政治生涯:

1799 至 1804:第一执政官
1804 至 1814:法国国王
1804 至 1805:意大利国会议长
1805:意大利国王
1815:再次成为法国国王
拿破仑•波拿巴的政绩:

民法典
刑法
中央集权政策
参议院
法语文献目录
法兰西银行
法国区省布局
(一)光辉和战斗的前半生
1、军事生涯:
当拿破仑成为法国胜利和严肃的标志之前,他只是科西嘉岛上的一个小男孩,这个闪闪发光的小岛,就是他野性和自豪帝国的开始。
拿破仑•波拿巴的一生,是由通过武力撰写的。他曾经是巴黎军事学院的优秀生,一直保持着对著名作家的喜爱,像孟德斯鸠(Montesquieu),卢梭(Rousseau),还有意大利权谋论大师,马基雅维里(Machiavel)等。这位未来的帝王,第一次获得胜利是在1793年,圣斯特法诺岛上为了争取科西嘉岛的独立而进行的战斗。1793年,在土伦,拿破仑成为炮兵总长,后来却因为政治危机,得不到信任,一身抱负得不到施展。但是这样,却使他接近了一个人,巴拉斯(Barras),这个人让年轻的波拿多去镇压1795年10月5日的叛军革命。这次成功的平息叛乱,使拿破仑受到其他人瞩目,并被任命为巴黎卫戍司令。
2、爱情悄悄来临,当拿破仑遇到约瑟芬-德-博阿尔内这位美丽高雅的寡妇时,他心中的爱火被点燃了。1796年3月9日,约瑟芬和拿破仑正式结婚。与此同时,拿破仑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也很顺利。1796年4月22日,拿破仑统领着,拥有38000名士兵和几枚大炮的意大利军队。在两个星期内打败了比自己军队强大两倍的北皮埃蒙特军。自此拿破仑横扫意大利的奥地利军队。1796年10月,最后一次交战是与阿尔文齐(Alvinczy)的军队展开的,结果次年4月18日签订了停战协定,紧接着就是坎波福米奥和约(Campoformio)的签订,这条和约使莱茵河的左岸成为了法国的天然疆界。这次胜利,使拿破仑声明远扬,巴黎政府开始认识到他带来的威胁。由于这个原因,他被远派埃及,去抑止英国在东方的势力扩张。在北非,拿破仑将从塞普勒斯到加沙的胜利带到了金字塔的开罗。然而,在欧洲的法国军队,却以一番萎靡不振的状态,面对着奥地利和俄国军队。于是,拿破仑在1799年10月8日,经由弗雷瑞斯(Frejus)回到了法国。
3、从政变到帝国建立
拿破仑再次见到的法国是一个垂死的法国,政府机制僵化,内部勾心斗角、腐败无能,社会经济衰败。督政府中的塔列兰(Talleyrand)激发了拿破仑进行政治改革的热情。政变开始于雾月18日(1799年11月9日),但是真正进行则是在第二天。拿破仑在兄弟的帮助下,由五百人院(conseil des cinq cent)院长不顾其他议员的反对,书写了任命书,赋予拿破仑至高的政治权利。新的权利包括:法律的制定,任命各个政治机构人员,1802年,他自命为第一执政官。
拥有强大政治权利的拿破仑,开始进行政治机构的改革,第一步,就是制定了影响至今的法典。从将国家划分成省,到建立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再到废除特权,保护私有财产的刑事法。1801年7月16日,拿破仑与教皇彼耶七世(Pie VII)达成政教协议,重建天主教的信仰。法国这次深刻的改革,还涉及到金融界,1800年1月13日,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银行,法郎的前身相应产生,被称作芽月法郎,它们一直被使用到1928年。
拿破仑思想的翅膀从来就没有停下来其伸展的过程,尤其在1800年的马伦哥之战(Marengo)取得胜利以后,拿破仑占领了意大利,奥地利和英国面对拿破仑的霸权和精良的军队,也相应的签署了《吕内维尔和约》(Lunéville)(1801年2月9日)和《亚眠和约》(Amiens)(1802年3月27日),这些和约的签订,是个拯救人民过程,这是一个期望和平的时期。当拿破仑在欧洲大获全胜的时候,他的加冕为再次和英国作战的意大利拉响了警报。1804年5月18日,元老院一致通过,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帝王,一年以后(1805),5月26日,他在意大利也加冕为王。
(二)、失意与失败的争斗
4、帝国的进程和衰退
另一方面,英国,奥地利,俄国和两西西里王国组成反法同盟,随后的几年中,与帝国展开了激烈的战役。最著名的是1805年10月20日与奥地利军队的展开的乌尔姆战役(la bataille d’Ulm),和随后与英军展开的特拉法加战役(la bataille de Trafalgar)。在东欧,拿破仑的军队也毫不疲倦的继续挺进,在1805年12月2日与俄奥联军决战奥斯特里茨(Austerlitz),将联军胜利的美梦彻底击碎。只剩下英国这个帝国的敌人了。1806年10月14日,耶那战役(Iéna),拿破仑进驻柏林随即便颁布“大陆封锁令”,封锁欧洲经济,企图在经济方面给英国致命一击。与此同时,沙皇俄国也干涉进来,帝国与它签订了分享欧洲的协议,并且加入到“大陆封锁令”中。这时的英国孤立无援。为了抑止法国国内的叛乱,拿破仑开始变得专制独裁,为了巩固他在西班牙的势力,拿破仑将约瑟夫.拿破仑派驻西班牙。但是帝国对欧洲众多国家的干涉,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趁着这个机会,由于经济封锁,已经筋疲力尽的英格兰开始重新集合奥国,建立一个新同盟。这个刚刚露出萌芽的希望,被1809年7月的瓦格拉姆战役(la bataille de Wagram)扼杀在摇篮里了。奥地利被占领,停战合约奥地利割地求和。
5、感情方面,由于约瑟芬不能生育,拿破仑无奈之下与其分开,1810年3月,与奥地利长公主玛丽亚-路易丝结婚。
1811年3月20日,他们的儿子出生了,拿破仑帝国达到极盛时期。这时,烦恼随着塔列兰(Talleyrand)的离开,也跟着出现了。教皇彼耶七世被秘密禁锢,天主教开始反抗。在那些被占领的国家,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人民开始策划叛乱来反对入侵者。法国的同盟国俄国,在“大陆封锁令”中同样受到了损害,并劝法国的军队放弃一些占领的土地。拿破仑却调动了一支大部队,准备进军俄国。
1812年9月,莫斯科瓦之战(la bataille de Moskova)将莫斯科的大门打开。9月14日,帝国军队进驻首都。一次突然的火灾将军队的粮草全部烧光,加上俄国寒冷的天气和俄军的突然袭击,法军已经疲惫不堪,十分衰弱,大部队还要穿越,冰冻的别列津纳河(Berezina)这使得法军几乎全军覆没。1812年12月18日,拿破仑回到了巴黎,一场推翻他的政治阴谋也在秘密策划中。
俄国联合反对法国的国家:布鲁士、英国、德国和奥地利。为了与之对抗,拿破仑重新部署军队在欧洲的多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在法国和德国虽然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但是这却没有阻挡联军在1814年3月31日冲进了巴黎。1814年4月3日,元老院宣布帝国破灭,4月6日,拿破仑签订退位书,被盟军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l'ile d'Elbe)。波旁王朝复辟。
6、 厄尔巴岛的百日,传奇的开始
路易十八掌握了复辟王朝的大权。当拿破仑被关闭在厄尔巴岛上的时候,十分担心落在奥地利人手上他的妻子和儿子。禁锢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1815年,这位昔日的帝王,逃离了厄尔巴岛,回到法国。拿破仑重新筹备军队,从法国的南部一路进军巴黎,他依然被人们所崇拜,昔日帝国的景象也难以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拿破仑的再次归来,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王朝(Cent Jours)”。但是,也许这次归来注定要失败的,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标志着拿破仑时代的结束。这位昔日的帝王,被重新关进了监狱。
7、拿破仑被流放
由理查德.格兰特将军(Sir Hudson Lowe)管辖的英属圣海伦岛(Sainte Hélène)上。直到1821年拿破仑逝世,被关闭在岛上的日子里,他一直在撰写回忆录。1840年,拿破仑的遗骨被接回巴黎。
拿破仑.波拿巴在法国现代史上,甚至在世界现代史上,都是一个极具威望的人物。他聪明,虽然,对他的功绩还存有争议,但是他仍然是可以与伟大的亚历山大相媲美的另一位征服者。毫无疑问,他的改革至今还影响着法国,有一些法令,现在还在发挥着效力。但是他的独裁统治却使这些丰功伟绩变得黯淡下来。在他统治期间,独裁政治使得法国文化发展的速度也随之减慢。

C. 巴尔扎克的写作原因

今年正好说说他 ——巴尔扎克诞辰200周年纪念

《环球时报》 (1999年04月16日第13版) 本报驻法国特派记者 马为民

编者按 :今年5月20日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
诞辰200周年,本报驻法国特派记者在巴黎采访了即将访华的巴尔扎克故居博物馆馆
长伊夫·加涅先生。下面是记者整理的访谈录。

问:巴尔扎克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法国作家之一,中国读者对他的创作生涯有些了解,您觉得值得强调哪些方面呢?
答:要谈巴尔扎克的创作生活,首先得强调这样一点,它是以失败开始的。19世纪,英国作家沃尔特·司各特在法国很著名,其作品很走红,巴尔扎克欣赏他,想效仿。可惜,巴尔扎克不是司各特,他当时写的东西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他最初的几部作品没署真名,可见他自己也不满意。对比他40年代的作品和年轻时的作品,两者判若云泥。他看到此路不通,遂放弃创作搞出版,经营印刷厂、铸字厂,打算日后自己写,自己印,自己发行。这大约持续了两年多,最后又失败得一塌糊涂。其实,厂子并不坏,例如他把铸字厂盘给了他的第一个情妇德贝尔尼夫人的儿子,人家经营得很不错,这个工厂直到1974年还在,存在了近两个世纪。总之,巴尔扎克破产了,负债10多万金法郎,相当于今天的三四百万法郎。这样,他1828年年纪轻轻就搞得债务缠身。

问:可他来自一个殷实人家啊。
答:是的,他的家庭并不贫穷。不过,这个家庭很有趣,他母亲缺乏温情,父亲尤其特别,年轻时跟一个女子生了个小孩,人家要跟他结婚,他不干……他父亲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很多,但他成功地脱离了这种境况。他在拿破仑军队中干过,发了迹,后来当军需官。此人谙熟官场的白道黑道,巴尔扎克作品中的有些情节很可能源出于此。他父亲热衷冒险的一面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巴尔扎克年轻时就投入了工业冒险。
搞实业失败后,他又开始写作,一年之内写了3部小说。《舒昂党人》是他第一次用“巴尔扎克”署名,他因此书而崭露头角。不久他又停止写作,因为他体会到,由于著作权得不到保护,即使写小说成功,也不足以解决生计问题。他改作记者,为多家日报撰稿,这使他得以同其他作家继续来往,并结识了一些出版商,有了一个重要的关系网。

问:短短二十几年,他写了100部小说,不可想象。
答:巴尔扎克是罕见的勤奋作家,工作过度大概是他早逝的原因之一。他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喝大量咖啡,这也损害了身体。他通常晚上8时上床,午夜起来写作,直到早晨8时。早餐之后,手稿和校样开始在他和印刷厂之间穿梭。他对校样总是改了又改。许多现代作家的手稿很干净,校样来了,改几个标点、几个字就完了。而巴尔扎克呢,他不是动几个标点的问题,有时是大段大段地重写。《老处女》这部小说从手稿到出版,他改了9个校样。

问:排字工人可不高兴了。
答:当然。许多工人抱怨说,这不行,不能这样干,有的人甚至不想再排他的书。另外,他的修改不受时间限制。书重印时,他还要改。逝世前两三年,他还在修改二十几年前的手稿。他能够从一个平庸作家成为著名作家,这种工作精神是重要原因。可见,成功不仅需要天才,还需要勤奋。钱袋空空是巴尔扎克创作的强大动力,为挣钱还债,他写作写作再写作。他终生贫穷,晚年情况变好,但他没有时间享用了。

问:据说,他决心以严肃态度投身创作时,特意在书房里摆了拿破仑的塑像,还写了这样一句话:“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他怎样看待拿破仑?
答:拿破仑是巴尔扎克终生参照的人物之一,他确实想成为“文学上的拿破仑”。在他眼里,拿破仑是个神秘的具有象征性的人物。他欣赏他的政治军事天才,欣赏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拿破仑的《民法典》实际上是在旧制度灭亡后重新创造了一个法国社会,巴尔扎克作为小说家也在重新创造一个社会。不过,巴尔扎克从来不是一个无条件的欣赏者,对拿破仑也是如此,他从未停止过批评拿破仑的制度,对他的警察制度的批评相当激烈。

问:他尤其激烈抨击金钱和金钱的力量。
答:这既是又不是。巴尔扎克抨击钱迷心窍、滥用金钱,可他自己又是个资产者,办企业,搞投机,还想开银矿,经营菠萝业,以图发财。实际上,他主要认为,有钱的全是些庸庸碌碌的人。据巴尔扎克说,法朗索瓦一世给拉斐尔几十万金法郎而不图任何报答。他因此一再将拉斐尔和他自己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的命运相对比。当时,艺术家为求得一点创作补贴,不得不跟官僚们打交道,而这些官僚一无所能,没有一点慷慨大度的精神。所以,他抨击的不是金钱,而是那些既拥有金钱又掌握权力的平庸之辈。

问:在您看来,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应是哪一些?
答:我要是试图对巴尔扎克的作品分等排队,那就太冒昧了。唯一能够说的是,他的主要作品是《人间喜剧》。其次,对哪些是他的代表作,看法可以很不相同。中国读者所看重的作品不一定是德国或美国读者看重的,法国读者今天所看重的不一定是昨天看重的。他的作品丰富多彩,所以要看你想从中得到什么。如果对小说的写作结构感兴趣,《欧也妮·葛朗台》无疑是代表作之一;如果对社会分析感兴趣,《幻灭》肯定是了不起的作品;如果从创作分析的角度对巴尔扎克感兴趣,今天的许多人就非常看重《无名杰作》;如果对时代风俗感兴趣,则可读读《金眼女郎》。总之,可以各取所需。由此可见,巴尔扎克的作品很了不起。

问:在中国,巴尔扎克被视作现实主义作家。
答:法国人也长期这样看,近30年来不是这样了。仔细研究就会看到,巴尔扎克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社会,他分析批判的实际上是这个虚构的社会,虽然它在很多方面参照了现实社会。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由好几个现实人物综合而成,而非真实人物,他创造的社会也是这样。再说,法国19世纪是农业国,人口90%以上是农民,而他的小说只有一部是写农民的,即《农民》。他虚构的社会是个市民商业社会,是个小法国,不能反映法国的全貌。他创造、虚构一个社会,以便更好地展示他怎样感受现实社会。所以巴尔扎克实际上并不是现实主义作家,不属于人们所理解的那种现实主义。这当中有细微的差别。再说,对作家分类本身也在失去过去的意义。
巴尔扎克头脑中没有理想社会,他对任何政治制度都不是无条件欣赏。他既不属于反动派,也不是进步主义者,他超越这一切之上。

问:请大体谈谈他的文学地位。
答:这可是个大问题。巴尔扎克生前没有获得他应当获得的荣誉,比如他没有入选法兰西院士,没有获得荣誉军团勋位,没有获得任何官方的荣誉,这令人吃惊,根本无法同维克多·雨果相比,为雨果举行的隆重葬礼在法国是空前绝后的。

问:80年代,在凯旋门所在的戴高乐广场,展出过记录雨果葬礼的巨幅照片,我看过,真是极尽哀荣。
答:从这种对比中可以体会到,在他那个时代,一个作家和一个小说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不相同的。雨果是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可是今天读他的诗作的人不多了,多数人是通过读他的小说了解他的。他俩都是了不起的文学大师,有一点不同的是,就全部作品而言,巴尔扎克似乎更好地经受住了时间的推移,没有什么重要作品遭冷落。如今读巴尔扎克的人通常要读他的全部作品;读雨果的人则不是,有的人可以很欣赏他的《悲惨世界》,却从未读过他的诗作。我毫无贬雨果之意,只是借此说明巴尔扎克的特点,他的整个作品有总体构思和整体构架,《人间喜剧》是史诗般的鸿篇巨制。有这种能力的小说家极为罕见。
在他之前,小说不属于主流文学,是巴尔扎克使它登上了大雅之堂,上升为主流文学。如今法国人多数是读小说,而这正是从巴尔扎克开始的。

问:今天在法国,巴尔扎克小说的阅读情况怎样,他对后人的影响如何。
答:巴尔扎克的小说不容易读。在法国,孩子一般到16岁,才让他们读巴尔扎克。实际上16岁也有些早。为了能够真正欣赏它,要有历史知识,要有社会观点,要了解19世纪的文化。读过巴尔扎克作品的年轻人上了些年纪再读就会发现,过去没有留心的地方恰恰最激动人心。在知识分子看来,巴尔扎克的作品确实博大精深。

关于他的影响,可以举几个例子。巴尔扎克构思过很多创作题材,但没有动手写。去年荣获梅迪西丝奖的帕特里克·朗博的小说《战役》,就是从他手稿中的一句话获得灵感的。他还启发了一些造型艺术家,特别是画家。他的小说《无名杰作》讲述一个画家的故事,大部分情节是在巴黎。有4个画家一起读了这部小说,深受震憾,创作了一些作品,今年要在巴黎举行画展。还有,当年毕加索为这部小说插图几年后,就搬到小说假托主人公在巴黎的画室住。毕加索正是在这里创作了代表作《格尔尼卡》。有几张反映毕加索这间画室的照片,其中一张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无名杰作》这本书。这不是偶然的,毕加索大概思考过巴尔扎克对艺术创作的见解,于是两位大师超越时空而相会了。

这一切说明,对巴尔扎克艺术的探讨仍然是个现实的问题,许多人还在从中汲取灵感。他的作品可以一读再读,越读越能发现新东西。这正是大作家的标志。巴尔扎克思考的问题不仅仅属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而是人这个永恒的问题。我认为,主要由于这个原因,巴尔扎克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永远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家。

D. 《经济法》每日一练-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8-12)

1.【单选题】甲、乙、丙、丁按份共有一栋房屋,份额相同。为提高该房屋使用价值,甲向乙、丙、丁提议拆旧翻新。在共有人之间未就该事项做出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下列表述中,符合规定的是( )。

A.即使乙、丙、丁不同意,甲仍可以拆旧翻新

B.只要乙、丙、丁中有一人同意,甲就可以拆旧翻新

C.只要乙、丙、丁中有二人同意,甲就可以拆旧翻新

D.只有乙、丙、丁均同意,甲才可以拆旧翻新

2.【单选题】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物权变动中,须经登记方可生效的是( )。(2020年)

A.设定地役权

B.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

C.生产设备上设立抵押权

D.建设用地使用权

3.【单选题】甲租用乙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后甲将该电脑转让给丙,丙知道该笔记本电脑为乙的财产,但仍然以明显低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受让了该电脑,根据民法典相关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有权追回该电脑

B.丙取得该电脑的所有权

C.乙无权追回该电脑

D.该转让行为有效

4.【单选题】画家王某在举办个人画展期间,其所画的一幅山水图被孙某看中,双方约定价款为100万元,而该山水图仍需展览至画展结束方可交付给孙某。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王某、孙某约定的交付方式是( )。

A.现实交付

B.简易交付

C.指示交付

D.占有改定

5.【多选题】下列情形中,不发生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有( )。

A.甲出售房屋给乙,已交付但未登记

B.甲卖给乙一台电脑,尚未交付

C.甲赠送乙手机一部,已交付

D.甲将自己的汽车借用给乙,已交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对共有的不动产进行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2/3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故C选项正确。

2.【答案】D。解析:(1)选项ABC: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与动产的抵押权,登记均为对抗要件而非生效要件。(2)选项D: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登记为生效要件。故D选项正确。

3.【答案】A。解析:根据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即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已交付(登记),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本题中,丙为恶意的受让人,且价格并非合理,故受让人丙不能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电脑的所有权,乙有权追回该电脑。故A选项正确。

4.【答案】D。解析:占有改定,动产物权转让时,当事人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转移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故D选项正确。

5.【答案】ABD。解析:选项A:不动产转让,登记才转移所有权;选项B:动产转让,交付才转移所有权;选项D:乙取得的是使用权,并没有发生所有权的转移。故ABD选项正确。

E. 09年上海高考试卷和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专家与通人
雷海宗
⑴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⑵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
⑶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⑷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⑸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 谈不到,广泛的博通 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其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但无论做学问,或是做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⑹凡人年到三十,人格就已固定,难望再有彻底的变化,要做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作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至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作一个活的网络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时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
《大公报》(重庆版)1940年2月4日 “星期论文”专栏
⒈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⒉下列对第⑶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⒊第⑸段中作者认为造成“学术界太专的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⒋联系上下文.为第⑸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3分)
⑴也 更 ⑵既 又

⒌联系全文,概述培养“通人”的重要性。( 5分)

⒍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他为什么是通人。(不超过45字)(4分)
鲁迅 朱光潜 马克思 爱因斯坦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春声和春深
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 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⑵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⑶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嗦什么呢,本来在针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时还有立锥之地。这些绝活早已铁案如山,咱们不抱没缝的蛋也罢。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
⑷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
⑸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我这里有过一刹那来去如闪电,闪电就够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雳。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我劝弟弟写诗吧,他一笑,无意于此。人到老时,血管会硬化,脑子却又会软化,弄得可笑。盖世英雄,也难免小丑般收场。落叶归根之思,我又以为那是软硬兼施的东西。若论固执劲儿,只怕是软硬不吃。
⑹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价响。“润物细无声”,“无声”两字不能接受。 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老来硬化或软化的时候,耳朵里苏苏不绝,那是春的回声。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⑺这是春声。
⑻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头连肩膀,无所谓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极壮健的人如拳击勇士,也可以是缩头缩脑如武大郎者。不过有那猛烈的春风在,漫天的黄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无可惜,不无可笑。春天就这样勇了,夏日炎炎怎么处,冰冻三尺的寒冬又怎么称呼。
⑼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一生困顿,现在是混得最好的时候,在乡下做机修生活。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 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的话。
⑽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那时候我们喜欢这样的诗。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由,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诗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不过也还有不同。
⑾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阳光只管照,细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映山红,满山红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鹃,栽在盆里,放在暖房里过冬,湿度、温度、光度样样伺候合适了,才开个五天八天。 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潆潆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这是长了。
⑿在艰难的岁月,我在北国风沙里,忽然遇上个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国画展。我没有了接受的兴趣,匆匆一走而过。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画灰蒙蒙,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一道漫坡,坡头一圈矮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又不够废墟,说不清。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当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么朦朦胧胧。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朦胧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
⒀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这是春深了。
⒎第⑴、⑵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⒏第⑸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⒐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6分)
A.拟声词“沙沙沙”和“苏苏苏”的不同表明作者听觉更细致入微。
B.作者对“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
C.作品叙述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京“春脖子短”。
D.写“手冷”和“手热”的用意在于揭示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生处境。
E.“春长”和“春深”一动一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
F.本文结尾意味深长,空谷回音中留给读者思考和相象的空间。
⒑从空司和时间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映山红的。(3分)。
⒒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⒓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评析。(4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⒔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⑷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⑸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⑺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⑻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尤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⒕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分)
⒖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⒗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人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⒛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⑴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 ) 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联系全文,概括壮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二 写作 70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答案
一 阅读 80分
(一)(17分)
⒈(2分)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1分,关注点1分)
⒉(3分)D
⒊(2分)大学轻基本课程,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一点1分)
⒋(3分)(2) “真正的精通”与“做深刻的专门研究”照应,“广泛的博通”与“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照应,根据后者的并列关系可以判定:作者主张要“广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虽然程度较深,却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据此判断。(选项1分,答对一点理由即得2分)
⒌ ( 5分)培养“通人”,有利于追求学问的全境,有利于做一个“十足的人”,有利于青年的长远发展,也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⒍(4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域有杰出贡献,在数学等领域也有独到发现,所以他是“通人”。(一点2分,两点3分)
(二)(20分)
⒎(2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答对一点即得2分)
⒏(2分)作者认为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一点1分)
⒐(6分)CF(一项3分)
⒑ (3分)空间上,作者选取多个地点,强调无论何处映山红都能绽放着;时间上,作者写出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再到盛开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突出映山红开放时间之长(一点2分,两点3分)
⒒ (3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憧憬未来之意。(一点两2分,两点3分)
⒓ (4分)本文描述北国之景为衬托江南故乡风情的美好,更好地抒发思乡之情;《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衬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一点2分)

(三) (6分)⒔⑴ 发愤忘食⑵所以游目骋怀⑶阴晴众壑殊 ⑷暮霭沉沉楚天阔
⑸往来翕忽⑹横看成岭侧成峰⑺铜雀春深锁二乔⑻清词丽句必为邻

(四)(8分)
⒕(1分)香山居士
⒖(3分)B
⒗ (4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五)(17分)⒘ (2分) (1)随便(2) 详细(各1分)
⒙ (2分)B
⒚ (2分)C
⒛(6分)(1)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21. (2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21. (2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

(六)(12分)
23. (2分)(1)使……干燥 (2)草率(各1分)
24. (2分)B
25. (2分)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
26.(2分)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1分)
27. (4分)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一点2分)

写作按高考一贯的分标准,就不赘述了。

F. 巴儿扎克时代背景。

是巴尔扎克吧!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履历:

历史小说《朱安党人》(1829)是巴尔扎克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描述1800年法国布列塔尼在保皇党煽动下发生的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暴动。作者赋予英勇的共和国军人以应有的光彩,但也大大美化了朱安党首领孟多兰侯爵,表现出他当时对贵族的同情。为了写这部小说,他曾细心研究有关暴动的历史文献,亲自去布列塔尼调查山川形势和农民生活,访问暴动的目击者和参加者,还从友人柏尔里公爵夫人那里收集许多关于朱安党人的掌故。从写神怪小说过渡到写历史小说,是巴尔扎克走向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个重要步骤。他在《朱安党人》中描写的不是古代历史,而是属于当代社会生活范畴的重要事件。着重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正是巴尔扎克日后所写的《人间喜剧》的一个特点。

1831年,巴尔扎克加入保皇党。但是他的政治态度和极端保皇党人也不完全一致。他是党内的自由派,在党员中间不大受欢迎,他甚至公开批评保皇党,说“这个政党令人厌恶”,“这是一个失败的政党。”

从1829年写《朱安党人》起,巴尔扎克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即《人间喜剧》时期(1829-1848)。在三、四十年代,他除致力于文艺创作以外,还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为几种报刊撰稿,他接触的生活面非常广泛。

巴尔扎克从这时期起,就在现实主义理论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又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他说诗人的使命在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作为巴尔扎克的代表作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六种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风俗研究”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这里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人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六个方面。作品最初定名为《社会研究》,后来受了但丁《神曲》的启示,才改用《人间喜剧》这个名字。

从当代风俗史家的角度出发,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资产阶级以捞钱为生活目标,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达到目的,而更多的是用欺诈和暴力进行掠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绘了从拿破仑帝国、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这一历史时期法国社会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的活动场所,使作品成为一个由两千多个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画面,从中可以看出封建主义必然为资本主义所代替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弊病。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形形色色具有时代特点的资产者,从他们身上反映出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在这里,有原始的、低级的贮藏商品的高利贷者高布赛克(《高利贷者》,1830),有懂得钱币作用的葛朗台老头(《欧也妮•葛朗台》,1833),以及高级的金融巨头纽沁根(《纽沁根银行》,1838)等。他们是资产阶级世界的真正主人;他们在国家法律的庇护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下,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公开进行掠夺,而在掠夺方式上又各有特点。高布赛克是旧式的剥削者,还没有学会“最新”的发财致富之道,他宁愿把商品贮藏在家里,而不敢把它当作资本来增殖;他是以囤积商品的方式来贮藏货币的守财驻。葛朗台老头的活动范围则比较广泛。他是由旧式剥削者向资本主义企业经营过渡的一个精明能干、狡猾诡诈的投机商人。他知道把金钱放到有利可图的企业中去,从而积累更多的资金。在他心目中,金钱是人们生活的目的。他非常吝啬,利用周围所有的人为他掠夺金钱的目的服务。银行家纽沁根男爵是交易所中用暴发户手段兴起的新型资产阶级。他的策略是使所有的资本经常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他利用法律的庇护搞假倒闭,逼得几千家小存户陷于破产,自己却捞到百万黄金。他不像高布赛克和葛朗台老头那样装穷、吝惜,使自己的财富深藏不露,而是穷奢极欲,用各种方法炫耀自己的财富。他身上表现了享乐、黄金和鲜血混在一起的特点。他是七月王朝时期法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刻画了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的形象,如拉法埃尔•德•瓦仑丹(《驴皮记》,1831)、拉斯蒂涅(《高老头》,1834;《纽沁根银行》;《不自知的喜剧演员》,1846)、吕西安•吕庞泼莱(《幻灭》,1837-1843;《娼妓荣辱记》1838-1847)和伏脱冷(《高老头》、《幻灭》、《娼妓荣辱记》)等。除了伏脱冷以外,他们当初走进社会时,都想通过“正当的”途径寻找个人出路,后来由于沾染了上层社会的恶习,一个个弄得道德堕落。瓦仑丹从外省来到巴黎,幻想得到学者的光荣,刻苦自励,自从认识贵妇人馥多拉以后,他便使用一切手段去追求金钱。拉斯蒂涅是一个获得成功的野心家。他从对巴黎社会的接触和观察中找到成功的秘诀,苦役逃犯伏脱冷是他的引路人。拉斯蒂涅虽说有时不免怀疑和懊悔,但最后还是走上邪路,成为寡廉鲜耻的流氓政客,金融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吕西安•吕宠泼莱是一个有才能的青年诗人,他从外省来到巴黎,渴望找到出人头地的捷径。新闻记者罗斯多告诉了他当前文坛的内幕,他便出卖自己的才能,做一个不择手段的文艺评论家。但是为了获得成功,他必须干更多的罪恶勾当。曾经作过拉斯蒂涅的引路人的伏脱冷,在这里又为吕庞泼莱策划阴谋,用逼死吕庞泼莱的情妇的办法,企图使吕庞泼莱获得百万家财。伏脱冷还犯了其他谋杀罪行,而吕庞泼莱则以同谋犯的嫌疑被捕,死在狱中。伏脱冷是资产阶级个人野心最突出的典型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了个人野心的一切罪恶;他以愤世嫉俗的面貌出现,猛烈攻击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法律,实际上却在传播这种道德和法律。拉斯蒂涅和吕庞泼莱便是在他指引下的两个利欲熏心的青年,一个爬进了统治集团,一个死于牢狱。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金钱原则的统治下,家庭成为人们互相欺骗掠夺的场所。做女儿的耗尽父亲的财产,然后把父亲像一只挤干了的柠檬似的丢掉(《高老头》)。做父亲的为了金钱,逼死自己的妻子,又葬送了女儿的一生(《欧也妮•葛朗台》)。做母亲的企图霸占自己丈夫的遗嘱,以便剥夺儿女的财产(《高利贷者》)。做妻子的宣布丈夫为白痴,要求执管他的产业(《禁治产》,1836),或者干脆翻脸不认自己的丈夫(《夏倍上校》,1832)。为了私心,不惜用卑劣的手段,损害亲人的幸福(《贝姨》,1847),或对穷亲戚任意侮辱,一旦穷亲戚变富,就狠心把他杀害,夺取他的财产(《邦斯舅舅》,1846)。

作为历史残余势力的封建贵族,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刻画这些形象时,巴尔扎克常常表现出对贵族阶级的深切同情。例如在《高老头》中,他用感叹的笔调描写鲍赛昂子爵夫人的爱情悲剧,百般美化她的贵族气节,用希腊女神和罗马斗士来形容她被迫告别巴黎时的神态;又如在《禁治产》中称德•埃斯巴尔侯爵为超凡入圣的贵族,因为他保持了清廉正直的家风;又如在《幽谷百合》(1835)中,对于莫尔梭夫夫人用祈祷来驱除邪念、克制情欲,也是赞扬备至,认为在莫尔梭夫夫人和她对青年贵族菲里克斯的爱情之间那场不为人知的搏斗,几乎和史册上著名的战役同样伟大。但是在不少场合,巴尔扎克对封建贵族的讽刺和嘲弄却也极其尖刻辛辣。德•法罗阿骑士(《老处女》,1836)是一个狡猾的贵族,他自视甚高,目空一切,但他在婚姻竞争中,却被强悍的自由党人杜•布斯吉耶弄得狼狈不堪。德•爱斯格里雍侯爵(《古物陈列室》,1836-1838)是宗法社会“忠诚”、“坚强”和“高贵”等的化身,然而他这些“品德”解决不了实际生活中的任何问题,甚至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家庭中不出败坏家风的子弟。他的儿子维克多里延因伪造支票而受到银行家杜•克罗阿兹的控告,后来只是由于按杜•克罗阿兹的意志行事,放下贵族架子去做银行家的侄女婿,才免于破产,保全了名誉。在巴尔扎克笔下,爱斯格里雍侯爵是一个失去时代意义、只配进“古物陈列室”的玩艺儿,而他的儿子则是在资产阶级金钱关系中腐化堕落的花花公子。

巴尔扎克也是拿破仑的热烈崇拜者。拿破仑的形象在《人间喜剧》中得到多次反映,如在《乡村医生》(1833)、《一桩神秘案件》(1841)、《三十岁的女人》(1831-1842)、《夏倍上校》等作品里。同时,作者也着力描写了和拿破仑相联系的帝国时代军官的形象。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赞赏的心情描述共和主义的英雄人物。例如在作者笔下,《幻灭》中的米希尔•克雷斯蒂安是一个具有丹东和圣鞠斯特气魄的政治家。他提倡欧洲联邦制,对欧洲贵族阶级威胁很大。1831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时,他和一个普通士兵一样,在战斗中英勇地死去。他的牺牲引起所有认识他的人们的深切哀悼,人们经常怀念他。又如《农民》(1844)中的尼兹龙,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共和主义老战士,“坚强得像钢铁,纯洁得像黄金。”他放弃他在大革命中应得的财产,甘愿过贫苦的生活,曾把独子送到前方去参加保卫祖国的战争。因为他憎恨有钱的人,他特别受到农民的爱戴。

日益得势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所产生的变化,在《农民》中得到深刻的反映。《农民》描写的是贵族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和资产阶级小土地所有制的冲突,而农民处在这两种社会力量中间,就像“虫子夹在锤子和铁砧之间一样”。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高利贷商人高贝丹和里谷战胜了代表贵族大地主利益的蒙戈奈将军,但是被高利贷商人和富农吸引到这场残酷斗争中来的农民却毫无所得,他们只不过陷入一种新的奴役,遇到了更狠毒的主人。巴尔扎克在这里描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农村在地主和资产阶级双重剥削下的贫困状况、农民对剥削者的强烈憎恨,以及农民由当时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对高利贷商人的依赖关系。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劳动群众的贫苦生活。在叙述里昂纺织工人起义时,他指出这次起义的正义性和社会原因:“定货停止的时候,工人因饥饿而死亡;即便是在有工可做的时候,他几乎是半死半活地度日。任何一个苦役犯也比他们幸福。”(《纽沁根银行》)

巴尔扎克力图在《人间喜剧》中概括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把小说写成一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风俗史,但是其中没有包括“工人生活场景”;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人间喜剧》中只是得到零星的、间接的反映。巴尔扎克写了农民的贫困生活和悲惨命运,但他对农民暴动始终采取否定态度,把农民反抗贵族的斗争说成是残忍的、野蛮的报复行为(《农民》)。他赞扬共和主义英雄,歌颂拿破仑的功绩,但他对封建贵族的同情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这种复杂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正是他那自由化的贵族保皇党立场的反映,这里既有封建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183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间喜剧》的许多重要角色,在《高老头》里已经出现,从人物体系来看,《高老头》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这部小说叙述复辟王朝时期一个青年大学生在巴黎资产阶级社会影响下,逐步走向腐化堕落的故事,作者抨击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和建筑在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上面的人与人的关系,同时又在超阶级的“父爱”的名义下,转而肯定资产阶级的腐朽寄生的生活原则。

故事发生在颓败、粗俗和寒伧的伏盖公寓。公寓中有三个房客特别惹人注目:怀着寻找个人出路的目的的大学生拉斯蒂涅,形迹可疑的议论家伏脱冷以及年迈力衰、神情沮丧的高老头。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当了伯爵夫人,二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由于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的介绍,拉斯蒂涅认识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并且特别属意于二女儿纽沁根夫人,企图利用她来作为个人飞黄腾达的跳板。但是拉斯蒂涅没有钱,无法博得巴黎贵族妇女的青睐。伏脱冷猜透了他的心事,便向他宣扬要成功就不能怕弄脏手的谬论,并为他策划谋财害命的阴谋。伏脱冷原来是一个著名的苦役逃犯,他终于案破被捕;不久,鲍赛昂夫人又因为情场失意而遁世。但这两个引路人的遭遇,对拉斯蒂涅来说,都是新的人生一课,他决心接受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法则。同时,高老头的命运也对拉斯蒂涅发生了重要的作用。高老头一生疼爱他的两个女儿。为了满足她们的虚荣心和金钱欲,他牺牲了全部家私,结果却被她们遗弃,在贫困和疾病中死去。高老头这种悲惨的结局,使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促使他最终地决定他的道路:决心用一切卑鄙手段向上爬,在资产阶级世界里当一名“英雄好汉”。

拉斯蒂涅伶俐狡猾,头脑冷静;在邪恶的诱惑面前,他并不是毫无顾虑的,有时甚至也为自己的荒唐行为感到羞愧,可是他每次内心斗争的结果,总是邪恶占上风。为了添制一套漂亮衣服,他写信给母亲和妹妹告急;回信来了,他感动得流泪,责备自己不该这样狠心利用至亲骨肉的感情,他很想不拿这笔钱,但是转眼之间,想到能够穿上新衣出入交际场中,他又得意非凡,觉得整个世界已经是他的了。伏脱冷向他建议谋害维多利小姐的哥哥,使她成为唯一继承人,如果他和她结婚,他就可以弄到一百万陪嫁。他虽说拒绝了这个罪恶的计划,但并没有停止对维多利小姐谈情说爱的勾当:只要罪恶的行为不是出于自己之手,也未始不可以享受罪恶的果实。他在觉察到高老头的悲剧以后,便成为伏盖公寓中唯一同情高老头的人,他护理高老头的疾病,央求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来给父亲送终,他典当自己的表来给高老头办理后事,他差不多是唯一参加高老头的葬仪的人。但是,向上爬的野心还是在他身上占了上风,他在安葬高老头以后,就上纽沁根夫人家里吃晚饭去了。拉斯蒂涅从外省到巴黎,不是非走邪路不可,但他在巴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步腐化堕落。后来当他在《纽沁根银行》中重新出现时,他是个搞银行假倒闭的帮手;在《不自知的喜剧演员》中,他已经获得爵位,当上部长了。

伏脱冷是资产阶级世界一名凶残的掠夺者,因为遭到追捕,他对社会进行猛烈的反抗。从巴尔扎克后来的小说中,我们知道他当时在巴黎给一批犯人管理一笔暂时不能公开的财产。在伏盖公寓的房客中,他看准了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千方百计地对他加以诱惑,私下和他畅谈为人处世的秘诀。他骂尽了巴黎上流社会的卑鄙龌龊,但他自己所追求的却是要捞一笔资本到美洲去贩卖黑奴。他把自己置于道德之外、法律之上,用不道德来反对不道德,用无法纪来反对无法纪。他和其他掠夺者作斗争,采用了毒蛇猛兽互相咬啮对方咽喉的方法,谁是强者,谁就获得胜利。伏脱冷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抨击是由于掠夺失败的个人仇恨而产生的,只要个人野心得到满足,他就可以不再抨击。后来,在《娼妓荣辱记》中,伏脱冷已摇身一变而为巴黎秘密警察厅长。

高老头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靠投机倒把大发横财的面条商人,他原想爬得更高,但是在金融势力统治日益强大的情况下,他的幻想不能实现,因而他在妻子死后,就把全部希望和感情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两个女儿十五岁时便有自备马车,生活非常奢华,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所养的情妇,只要一开口,最荒唐的欲望也会得到满足。后来高老头为了给这两个嫁给名门贵族的女儿挣面子,结束了他的面条生意。当他知道两个女婿不愿意公开接待他,他竟像乞丐一样,从旁门偷偷地去探望女儿,或者守候在马路旁,窥伺女儿乘坐华丽的马车走过去。他是伏盖公寓里大家取笑的对象,能够从拉斯蒂涅那里打听到两个女儿寻欢作乐的情况,是他的无上的快乐,而拉斯蒂涅也就因此成为他推心置腹的朋友。至于他的两个女儿,她们只有在被债主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才跑来找他,而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她们的需要,为的是有机会看她们一眼。他病重垂危时渴望看看自己的女儿,可是她们都不肯为了给父亲送终而牺牲一次参加舞会的机会。高老头临终时,在他的嚎叫和诅咒中,夹杂着对两个女儿的凄惨的呼号。他甚至曾经发狠要再去做面食生意,赚它几百万回来,因为钱可以买到一切,也可以买到女儿。当他看出自己已经完全被女儿抛弃时,他不由得叫喊起来,他要去抗议:如果做父亲的给踩在脚底下,国家不就要亡了吗?高老头的殡葬,仅仅由于拉斯蒂涅及其朋友青年医科学生皮安训四处奔走,才得以草草了事。两个女儿和女婿都没有参加送葬,却派了他们有爵徽的空车,跟着灵车一直送到公墓。

《高老头》还成功地描写了许多次要人物,如伏盖太太、纽沁根男爵和皮安训等。伏盖太太是一个城市小市民的代表人物,她可以从舞女那样的笑容满面,一变而为债主的冷酷无情。她想尽办法在房客的膳食上节省开支,把房客喝剩的酒用瓶子收集起来,年年望着自己园子里的苹果树发愁,惟恐苹果收成不好。高老头的悲惨的死亡,只有当她害怕由此而给她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时,才引起她的不 安。纽沁根田爵是金融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在《人间喜剧》中多次登场,是《人间喜剧》的主要主人公之一。他在《高老头》中虽说只是初露头面,但我们已能看出这个资产阶级强盗的实质。皮安训是作者笔下的正面人物,他刻苦勤学,和拉斯蒂涅所走的道路恰恰相反。他同样在巴尔扎克的另一些小说中出现,却没有成为任何一部小说的中心人物,其典型性远不如《人间喜剧》中的反面形象那么突出。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了广阔的反映。他以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中心图画,以金钱统治原则为这幅图画的线索,描绘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的历史,并以批判态度指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阐明隐蔽在这一大堆人物、激情和事件中的意义,暴露了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罪恶,为我们认识当时法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人间喜剧》的许多重要人物(如拉斯蒂涅、伏脱冷、纽沁根伯爵、皮安训等)在不同的小说中重复出现,这些小说明确地反映出他们的各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加深了《人间喜剧》这幅广阔的社会画面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人间喜剧》中的人物性格是典型化的。尽管巴尔扎克唯心地认为“欲念”是人的基本要素,强调“欲念就是整个世界;没有欲念,宗教、历史、小说、艺术都是无用的”,但他总是把体现某一“欲念”的人物性格放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来研究它的具体发展过程,从不孤立起来描写它。而他要求通过生活环境来塑造人物性格这一现实主义基本原则的确立,又是和他深信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观点相联系的。巴尔扎克作品里的中心人物乃至一些次要人物,都极为鲜明突出。葛朗台老头不同于十七世纪莫里哀笔下的守财奴阿尔巴贡,也不同于《人间喜剧》所描写的十九世纪任何其他守财奴和资本家的形象。

巴尔扎克着重描叙了物质环境,如住宅、住宅的周围、城市、街道以及室内装璜和日常生活用具等。对什么样的人就安排什么样的环境。浪漫派作家通过大自然描写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感受,巴尔扎克则借助于物质环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但有时也不免失之烦琐),这是巴尔扎克一个独创的手法。他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的作品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脓疮溃疡,指出资产阶级如何仇视人类感情和才能的正常发展,使人们陷于良心泯灭、道德堕落的境地。一部《人间喜剧》事实上就是一部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控诉书。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给予巴尔扎克以很高的评价。马克思认为巴尔扎克是一位“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著名作家,恩格斯写道:“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赞赏的人物,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圣玛丽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这些人在那时(1830-1836)的确是代表人民群众的。这样,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来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G. 丈夫有外遇应该如何对待呢

一、不要当场翻脸,更不能大吵大闹的让别人都知道

不可否认,每一个做妻子的在得知丈夫有了外遇后,都会不可避免的生气难过。很多人会按耐不住内心的气愤,对着丈夫大声指责,当场翻脸。甚至有人还会大吵大闹,把亲戚朋友都请来和丈夫算账,搞得满世界都知道了这件事。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有些不妥当的,因为你当时还没有了解到事情具体的经过,马上翻脸和吵闹就会把你和丈夫的关系一下就搞僵,处在水火不同炉的对立面上。如果周围的人也知道了,丈夫会更下不来台,你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不可调和,不能为以后的变化留有余地。

正确的做法是,一定要冷静,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马上撕破脸,装作不知道,你还有后面的事情要做。

二、要想办法尽量多地收集一些证据

一般而言,男人在外面有了外遇都不可避免的会留下些痕迹,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一定能找到蛛丝马迹的。比如,你可以悄悄地查看丈夫的手机,凭借女人的敏感,在里面你肯定会找到想要的东西。找到后,不要忘了截图拍照等。

做这些很重要,因为如果以后你们真的过不下去了,对簿公堂时,这些都是对你有力的证据,你不是过错方,在孩子的抚养权和财产分割上你都会受到保护的。


三、了解丈夫外遇的具体原因

有时候,男人有外遇并不是真的厌倦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往往是在新鲜和刺激的诱惑下才出的轨,离婚并不是他们的初衷。你和丈夫生活这么多年,他对你有没有真心,是不是真爱,你的心里也一定能够感觉得到。

对于丈夫外遇的女人你也应了解一些,她是个什么样的女人,身上有什么优点吸引了丈夫,她是想真的嫁给丈夫,还只是逢场作戏?自己比她差在了哪里?可以根据这些情况,以后有针对性的来改变提升自己。

四、冷静思考,权衡利弊,做出决定

通过以上的了解,你应该清楚了事情的经过,这时的你就可以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做出自己最终的判断。

这时的你可以和丈夫开诚布公的谈一谈了,结果不外乎两种,离与不离。但不论是哪种情况,此时的你都已经占据了主动。

如果丈夫只是一时的冲动,昏了头脑,才做出了错事。他在心里仍然爱着你,还有这个家,痛定思痛的要悔改。这时的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一个对家庭伤害最小的正确决定。

如果丈夫仍然不思悔改,坚持错误的做法,那这样的婚姻也就没有继续下去的意义。即使分手,由于你做了前期的准备,你也并不会吃亏。至于丈夫,就随他去吧,时间久了他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所以,当一个妻子遇到丈夫有了外遇的事情,千万不要慌张,更不能大吵大闹。应该冷静下来,当时就撕破脸会让你们的关系更加难以融合,没有了退身的余地,这对你来说并不是件有利的好事。

高情商的妻子应该沉着镇定下来,多去了解事情的经过,通过思考,权衡利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毕竟,组成一个家庭不容易,轻易地离婚对家人是更大的伤害。因此,一旦遇到这种事情,女人只要做到以上四点就可以让自己占据了主动,更好的来保护自己应得的权益。

H. 巴尔扎克 钱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环球时报》 (1999年04月16日第13版) 本报驻法国特派记者 马为民

编者按 :今年5月20日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
诞辰200周年,本报驻法国特派记者在巴黎采访了即将访华的巴尔扎克故居博物馆馆
长伊夫·加涅先生。下面是记者整理的访谈录。

问:巴尔扎克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法国作家之一,中国读者对他的创作生涯有些了解,您觉得值得强调哪些方面呢?
答:要谈巴尔扎克的创作生活,首先得强调这样一点,它是以失败开始的。19世纪,英国作家沃尔特·司各特在法国很著名,其作品很走红,巴尔扎克欣赏他,想效仿。可惜,巴尔扎克不是司各特,他当时写的东西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他最初的几部作品没署真名,可见他自己也不满意。对比他40年代的作品和年轻时的作品,两者判若云泥。他看到此路不通,遂放弃创作搞出版,经营印刷厂、铸字厂,打算日后自己写,自己印,自己发行。这大约持续了两年多,最后又失败得一塌糊涂。其实,厂子并不坏,例如他把铸字厂盘给了他的第一个情妇德贝尔尼夫人的儿子,人家经营得很不错,这个工厂直到1974年还在,存在了近两个世纪。总之,巴尔扎克破产了,负债10多万金法郎,相当于今天的三四百万法郎。这样,他1828年年纪轻轻就搞得债务缠身。

问:可他来自一个殷实人家啊。
答:是的,他的家庭并不贫穷。不过,这个家庭很有趣,他母亲缺乏温情,父亲尤其特别,年轻时跟一个女子生了个小孩,人家要跟他结婚,他不干……他父亲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很多,但他成功地脱离了这种境况。他在拿破仑军队中干过,发了迹,后来当军需官。此人谙熟官场的白道黑道,巴尔扎克作品中的有些情节很可能源出于此。他父亲热衷冒险的一面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巴尔扎克年轻时就投入了工业冒险。
搞实业失败后,他又开始写作,一年之内写了3部小说。《舒昂党人》是他第一次用“巴尔扎克”署名,他因此书而崭露头角。不久他又停止写作,因为他体会到,由于著作权得不到保护,即使写小说成功,也不足以解决生计问题。他改作记者,为多家日报撰稿,这使他得以同其他作家继续来往,并结识了一些出版商,有了一个重要的关系网。

问:短短二十几年,他写了100部小说,不可想象。
答:巴尔扎克是罕见的勤奋作家,工作过度大概是他早逝的原因之一。他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喝大量咖啡,这也损害了身体。他通常晚上8时上床,午夜起来写作,直到早晨8时。早餐之后,手稿和校样开始在他和印刷厂之间穿梭。他对校样总是改了又改。许多现代作家的手稿很干净,校样来了,改几个标点、几个字就完了。而巴尔扎克呢,他不是动几个标点的问题,有时是大段大段地重写。《老处女》这部小说从手稿到出版,他改了9个校样。

问:排字工人可不高兴了。
答:当然。许多工人抱怨说,这不行,不能这样干,有的人甚至不想再排他的书。另外,他的修改不受时间限制。书重印时,他还要改。逝世前两三年,他还在修改二十几年前的手稿。他能够从一个平庸作家成为著名作家,这种工作精神是重要原因。可见,成功不仅需要天才,还需要勤奋。钱袋空空是巴尔扎克创作的强大动力,为挣钱还债,他写作写作再写作。他终生贫穷,晚年情况变好,但他没有时间享用了。

问:据说,他决心以严肃态度投身创作时,特意在书房里摆了拿破仑的塑像,还写了这样一句话:“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他怎样看待拿破仑?
答:拿破仑是巴尔扎克终生参照的人物之一,他确实想成为“文学上的拿破仑”。在他眼里,拿破仑是个神秘的具有象征性的人物。他欣赏他的政治军事天才,欣赏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拿破仑的《民法典》实际上是在旧制度灭亡后重新创造了一个法国社会,巴尔扎克作为小说家也在重新创造一个社会。不过,巴尔扎克从来不是一个无条件的欣赏者,对拿破仑也是如此,他从未停止过批评拿破仑的制度,对他的警察制度的批评相当激烈。

问:他尤其激烈抨击金钱和金钱的力量。
答:这既是又不是。巴尔扎克抨击钱迷心窍、滥用金钱,可他自己又是个资产者,办企业,搞投机,还想开银矿,经营菠萝业,以图发财。实际上,他主要认为,有钱的全是些庸庸碌碌的人。据巴尔扎克说,法朗索瓦一世给拉斐尔几十万金法郎而不图任何报答。他因此一再将拉斐尔和他自己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的命运相对比。当时,艺术家为求得一点创作补贴,不得不跟官僚们打交道,而这些官僚一无所能,没有一点慷慨大度的精神。所以,他抨击的不是金钱,而是那些既拥有金钱又掌握权力的平庸之辈。

问:在您看来,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应是哪一些?
答:我要是试图对巴尔扎克的作品分等排队,那就太冒昧了。唯一能够说的是,他的主要作品是《人间喜剧》。其次,对哪些是他的代表作,看法可以很不相同。中国读者所看重的作品不一定是德国或美国读者看重的,法国读者今天所看重的不一定是昨天看重的。他的作品丰富多彩,所以要看你想从中得到什么。如果对小说的写作结构感兴趣,《欧也妮·葛朗台》无疑是代表作之一;如果对社会分析感兴趣,《幻灭》肯定是了不起的作品;如果从创作分析的角度对巴尔扎克感兴趣,今天的许多人就非常看重《无名杰作》;如果对时代风俗感兴趣,则可读读《金眼女郎》。总之,可以各取所需。由此可见,巴尔扎克的作品很了不起。

问:在中国,巴尔扎克被视作现实主义作家。
答:法国人也长期这样看,近30年来不是这样了。仔细研究就会看到,巴尔扎克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社会,他分析批判的实际上是这个虚构的社会,虽然它在很多方面参照了现实社会。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由好几个现实人物综合而成,而非真实人物,他创造的社会也是这样。再说,法国19世纪是农业国,人口90%以上是农民,而他的小说只有一部是写农民的,即《农民》。他虚构的社会是个市民商业社会,是个小法国,不能反映法国的全貌。他创造、虚构一个社会,以便更好地展示他怎样感受现实社会。所以巴尔扎克实际上并不是现实主义作家,不属于人们所理解的那种现实主义。这当中有细微的差别。再说,对作家分类本身也在失去过去的意义。
巴尔扎克头脑中没有理想社会,他对任何政治制度都不是无条件欣赏。他既不属于反动派,也不是进步主义者,他超越这一切之上。

问:请大体谈谈他的文学地位。
答:这可是个大问题。巴尔扎克生前没有获得他应当获得的荣誉,比如他没有入选法兰西院士,没有获得荣誉军团勋位,没有获得任何官方的荣誉,这令人吃惊,根本无法同维克多·雨果相比,为雨果举行的隆重葬礼在法国是空前绝后的。

问:80年代,在凯旋门所在的戴高乐广场,展出过记录雨果葬礼的巨幅照片,我看过,真是极尽哀荣。
答:从这种对比中可以体会到,在他那个时代,一个作家和一个小说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不相同的。雨果是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可是今天读他的诗作的人不多了,多数人是通过读他的小说了解他的。他俩都是了不起的文学大师,有一点不同的是,就全部作品而言,巴尔扎克似乎更好地经受住了时间的推移,没有什么重要作品遭冷落。如今读巴尔扎克的人通常要读他的全部作品;读雨果的人则不是,有的人可以很欣赏他的《悲惨世界》,却从未读过他的诗作。我毫无贬雨果之意,只是借此说明巴尔扎克的特点,他的整个作品有总体构思和整体构架,《人间喜剧》是史诗般的鸿篇巨制。有这种能力的小说家极为罕见。
在他之前,小说不属于主流文学,是巴尔扎克使它登上了大雅之堂,上升为主流文学。如今法国人多数是读小说,而这正是从巴尔扎克开始的。

问:今天在法国,巴尔扎克小说的阅读情况怎样,他对后人的影响如何。
答:巴尔扎克的小说不容易读。在法国,孩子一般到16岁,才让他们读巴尔扎克。实际上16岁也有些早。为了能够真正欣赏它,要有历史知识,要有社会观点,要了解19世纪的文化。读过巴尔扎克作品的年轻人上了些年纪再读就会发现,过去没有留心的地方恰恰最激动人心。在知识分子看来,巴尔扎克的作品确实博大精深。

关于他的影响,可以举几个例子。巴尔扎克构思过很多创作题材,但没有动手写。去年荣获梅迪西丝奖的帕特里克·朗博的小说《战役》,就是从他手稿中的一句话获得灵感的。他还启发了一些造型艺术家,特别是画家。他的小说《无名杰作》讲述一个画家的故事,大部分情节是在巴黎。有4个画家一起读了这部小说,深受震憾,创作了一些作品,今年要在巴黎举行画展。还有,当年毕加索为这部小说插图几年后,就搬到小说假托主人公在巴黎的画室住。毕加索正是在这里创作了代表作《格尔尼卡》。有几张反映毕加索这间画室的照片,其中一张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无名杰作》这本书。这不是偶然的,毕加索大概思考过巴尔扎克对艺术创作的见解,于是两位大师超越时空而相会了。

这一切说明,对巴尔扎克艺术的探讨仍然是个现实的问题,许多人还在从中汲取灵感。他的作品可以一读再读,越读越能发现新东西。这正是大作家的标志。巴尔扎克思考的问题不仅仅属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而是人这个永恒的问题。我认为,主要由于这个原因,巴尔扎克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永远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家。

I. 小孩15岁与画廊签订了委托画廊会自己筹办画展的协议请问这个协议是否有效为什

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要看具体情况。
由于15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其民事行为必须符合其年龄阶段,否则需要其监护人许可或追认。但民法规定,单纯获利的民事行为,是有效的。
18周岁以下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但是关于其行为能力却分为三种情形。
第一类是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类是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他们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第三类是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根据《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热点内容
公司给的offer邮件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08 23:53:24 浏览:72
人员优化劳动法 发布:2025-01-08 23:46:44 浏览:5
2014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1-08 23:45:36 浏览:744
最高人民法院简易程序 发布:2025-01-08 23:42:53 浏览:138
第四章合同法 发布:2025-01-08 23:29:58 浏览:319
不死法官 发布:2025-01-08 22:37:16 浏览:459
劳动者过失责任的法律规定 发布:2025-01-08 22:25:39 浏览:902
个人律师广告词 发布:2025-01-08 22:00:04 浏览:831
法院系统辅助文员 发布:2025-01-08 21:59:10 浏览:818
法院报告2014 发布:2025-01-08 21:17:03 浏览: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