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理念

司法理念

发布时间: 2020-12-17 14:18:52

1. 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是什么

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包括如下几个构成要素:

首先是主体要素,即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是由哪些主体所具有或者应当具有的理念。在社会主义中国,不同主体对于司法理念有一些共同的标准、原则、价值和要求,如公平、正义、效率、廉洁等,但在具体内容等方面又有若干区别和不同。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他们具有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大致是文化意义上的、直觉感知性的、普世化以及底线主义的司法理念,他们对于司法案件中的是非曲直、公正与偏私、当与不当、合法与非法等等的评判,除非经过一定时间认真的法律知识学习,较多情况下是“跟着感觉走”的,是一种世代因袭的由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的道德评价转化过来的司法理念和司法评价。这种社会大众的司法理念,多数可以经过改造和升华后纳入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范畴,但有些明显带有中国封建法制残余色彩的司法理念,如“法不责众”、“民愤极大”、“耻于诉讼”等等,则应当废除。

对于政治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而言,他们具有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大致应当是政治性、宏观性、方向性、自我约束性的司法理念。在中国国情下,他们对于司法工作、司法法律、司法制度、司法人员、司法活动、司法案件等的认识、评价、判断和把握,通常是以政治性原则为首要标准的,以司法不应当独立为选择取向的,以司法功能主义为认同前提的。

对于司法职业人员(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法医等及其辅助人员)而言,他们具有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大致应当是专业化、知识化、技能化和高度分工的司法理念。司法职业人员对于司法的理念,与社会大众的司法理念相比,突出的特征倾向基本上是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和抽象化的;在这种特征的司法理念面前,社会大众对于司法职业人员往往具有一种依赖关系。与政治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的司法理念相比,突出的特征倾向基本上是非政治化、独立化、自治化的;在这种特征的司法理念面前,政治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与司法职业人员之间,既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又可能产生某种非对等的认知冲突。

其次是范畴要素,即社会主义司法理念这个概念由哪些范畴的结构组成。就“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关键词及关键词的组合来说,这个概念在宏观理论层面涉及四个基本范畴:“社会主义”、“司法”、“司法理念”、“社会主义司法”。1、把司法理念定性为“社会主义”,就意味着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与封建主义的区分。这里没有使用“中国特色”的定语,在通常语境下应当是指适用于一切社会主义社会的司法理念。2、这里的主词是“司法”,在分权理论的意义上,它意味着与立法、行政的分工关系;在宪政与法治理论的意义上,它意味着对于宪政、法治的从属关系。3、“司法理念”意味着它不同于司法制度、司法程序、司法主体、司法活动等领域的客观存在,而属于知识、理论、思想、观念、意识等主观范畴的存在。4、“社会主义司法”表明了它的性质、内容、范畴的规定性。

第三是内容(客体)要素,即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根据司法理念的主体不同,可以把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内容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地讲,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是指司法职业人员对于司法领域的法律、法治、法律制度、法律程序、法律规范、司法活动、法律职业、司法惯例等的知识、思想、理论、观念、意识和文化;广义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是指包括司法职业人员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司法认知、司法意识和司法文化等。我们今天讨论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主要是狭义的司法理念。

2. 树立公正司法理念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司法公正包括:即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树立公正司法理念的现实意义在于有助于维护版司法权威的社会影权响,增强法院裁判的有效性。
树立公正司法理念的现实意义在于打击司法领域腐败势力和地方保护主义,重振并维护我国的司法权威,恢复人们对司法的信心。
树立公正司法理念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提高司法人员的司法素质,减少因司法人员个人素质问题而产生的不公正判决结果,可以有效指导司法人员在司法过程中的行为。
树立公正司法理念的现实意义在于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司法的概念、特点是什么

概念:又称法的适用,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专律处理各种案件的属专门活动。
特点:被动性、中立性、终极性、形式性、专属性等

拓展资料

  • 司法

    1.古代官名、星官名

  • 2.现指检察机关或法院依照法律对民事、刑事案件进行侦察、审判。

    3.司法(Justice),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参考资料司法_网络

4. 现代司法理念是

我国当前正处于司法制度大变革的非常时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树立以司法独立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并使之贯穿于运行法律规则和构建法律制度过程的始终,是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永恒主题,维护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必然要求。
[关键字]现代司法理念,司法独立,司法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人治走向法治,由单一的专政转向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由贫穷落后发展到小康社会,由义务主导转向权利主导,那些不能反映司法职能特有性质和司法活动特有规律的传统司法观念将会逐渐退出司法制度的历史舞台,那些明显不适应新形势要求、违背客观规律的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也将遭遇巨变。时代的变革呼唤司法制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改革,而改革的基础就是要树立现代司法理念。
树立现代司法理念,首先应当知道何谓理念?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原理、信念或价值观。她是一种制度在构建和设计中内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她是经过历史历练后价值选择的结果,指向某种特定的目标。理念具有特定的客观基础,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决定的,而不是纯主观的、先天的和超然的东西;理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和一成不变的;理念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然的或普适的,理念应该能够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和活动得到反映和验证,具体化为一系列实证性的可考察的制度和实践,理念的合理性必须与具体的制度及其运作环境相结合才有真实的意义。具体制度是理念的惯常表现方式,而理念则在这种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运作中贯穿始终,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每一个拥有思维的人都有理念,一个人在其行为中始终遵循的原则或信念、信仰,就是他们的个人理念。而一个制度的理念,则必须建立在若干人的集体智慧之上,是这个群体在围绕这个制度行为的过程中普遍遵循和奉行的原则和信仰。
现代司法理念即是如此。法官个人在审判活动中既需要通过自己的生活理念和学理知识进行事实判断和法律理解,又需要准确把握整个法官群体在运行法律规则和构建法律制度过程中所普遍遵循和奉行的现代司法理念。司法理念是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价值观,也是对司法的功能、性质和应然模式的系统思考,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司法制度在设计中应该有系统成熟的理念作为基础,理论准备不足会导致立法的矛盾、混乱和缺乏可操作性;也会带来法律和制度的不稳定性;[1]其次,司法改革应当从理念的变革切入,但必须形成相对成熟的思考和共识,没有理论指导的改革将会反复无常,逻辑混乱,比如本文将探讨的司法独立问题与现行体制中的司法监督,就存在逻辑上的冲突;再次,理念的匮乏会导致信仰的危机,以往我国关于司法理念的论述,很多往往是以一种意识形态化的方式出现的,表现为类似于“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之类的口号,并辅之以运动式的动员和推进。这种意识形态化的表述,往往把理念推向极端,一方面容易导向谬误,另一方面则掩盖了其内在的合理性,以至于极易招致同样意识形态化的反驳,使建立在正当性与合理性之上的理念研究失去了科学性的基矗口号在其热情鼓动之下,往往可能掩盖着一种片面性甚至错误,在矫枉过正的做法之后,有时会产生许多始料不及的危害。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口号这种特殊的话语形式往往张扬了一种强硬的语言暴力色彩,力图用斩钉截铁的语义和简洁短促的句式结构遮蔽所有的话语空间,将对话、讨论、质疑、辩驳等统统拒之门外。诚然,口号运用得当往往可以充分发挥其感召力和号召力,成为凝聚民心的话语磁场.然而,口号式的感性宣泄终究代替不了理性的思考和务实的实践,口号的泛滥或许会潜伏着一种非理性的灾难。法治口号往往成为主流法律意识的话语载体,甚至会拥有法治领域的话语霸权。”[2]
因此,在当前司法领域中各项具体的改革措施方兴未艾、加快司法改革步伐、实现司法公正之呼声日渐高涨之际,树立系统周密的现代司法理念,夯实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理论基础,为司法制度的设计和实际运作提供科学完善的价值观导向,就成为摆在所有致力于中国司法改革的法律人面前的瓶颈。
现代司法理念,是人们在现代司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的基本观念,是支配人们在司法过程中的思维和行动的意识形态与精神指导,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需要确立的司法理念。现代司法理念的内涵是现代法治原则的结晶,是法律文化的积累,是司法客观规律的集中反映。它虽然不包括具体的法律制度,不同于普通的司法理论,但这些理念支配着人们建立制度、运用制度、改造制度的一切行动。从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来看,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树立了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司法尊严、司法民主、司法文明、司法正义等现代司法理念。其中,司法独立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核心,是实现司法的公正与效率这一现代司法理念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的唯一出路和根本保障。
司法独立,在我国宪法中称之为审判独立,即经国家确权的中立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对冲突事实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排除任何非理性干预的法律自主性。德国学者把司法独立概括为八个方面:1.独立于国家和社会间的各种势力;2.独立于上级官署;3.独立于政府;4.独立于议会;5.独立于政党;6.独立于新闻舆论;7.独立于国民的时尚与时好;8、独立于自我偏好、偏见与激情。[3]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司法独立体现的是特定社会司法实体的法律自主性,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国家权力架构中法院的独立地位,即法院单独享有全部司法裁判权力而不依附于任何其他机构;二是司法程序上法官的独立地位,即法官只依法律、自身的学识和道德裁判,不服从任何外部命令和利益;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院和法官独立于社会其他政权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二是一个法院独立于其他法院.

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依法治国,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2、执法为民,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执法为民的内涵: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公平正义,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其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合法合理,这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和载体;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服务大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5、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5)司法理念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核心精髓: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胡锦涛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这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制建设的经验,借鉴现代法治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理念。我们只有全面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内涵。

6. 司法理念有哪些

社会主义的司法理念就是基于特定的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司法的功能、性质和应然模式的系统思考。社会主义的司法理念最根本的要求是姓社,是依据社会主义制度,遵循社会主义原则而形成的观念和理性认知。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一、依法治国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二、执法为民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执法为民的内涵: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公平正义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其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合法合理,这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和载体;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

四、服务大局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五、党的领导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7)司法理念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

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8. 司法所工作理念

一是把司法所建设纳入街道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与街道发展同部署、同专规划。属 二是把司法行政工作纳入街道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始终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街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促进管理教育水平。 四是把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纳入为民服务工作中,传送党的温暖和关怀,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为民排忧解难; 五是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和谐社会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情感育人等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促使矫正对象认罪悔过; 六是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9. 中国司法理念和美国司法理念的不同

中国司法是大陆法律。美国司法是海洋法律,海洋法律讲究因人而异,陪审团制度。中国要照章办事。
大陆法律100本法律书,海洋法律一本就够。这就是区别。

热点内容
合同法租赁合同部分 发布:2024-11-15 23:00:34 浏览:400
物权法106条合同法51条 发布:2024-11-15 22:50:41 浏览:122
道德与法治姐姐不在家 发布:2024-11-15 22:41:21 浏览:71
司法两个坚持 发布:2024-11-15 22:34:56 浏览:664
劳动法44条规定有哪些 发布:2024-11-15 22:02:16 浏览:851
合同法中情势变更条款 发布:2024-11-15 21:58:42 浏览:60
司法部最新动态 发布:2024-11-15 21:57:50 浏览:74
银行法务和法官选哪个 发布:2024-11-15 19:40:41 浏览:362
劳动法不定期劳务关系 发布:2024-11-15 19:39:25 浏览:819
道德与社会关系 发布:2024-11-15 19:15:26 浏览: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