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对小孩施刑法

对小孩施刑法

发布时间: 2023-01-08 16:18:25

① 父母虐待儿童会被怎么判

一般情况下,对于虐待儿童的行为会被认定为虐待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关于虐待罪的规定是: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通过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虐待罪容易同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混淆。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某一行为是构成虐待罪还是故意杀人罪时,一般从主观故意上区分二者的界限,虐待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至于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主要从主观故意上区别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如果行为人出于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残和折磨的故意,在实施虐待行为过程中,造成被害人轻伤或者重伤的,其行为构成虐待罪,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并且在客观上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则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不构成虐待罪。

(1)对小孩施刑法扩展阅读:

认定方法

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

由血缘关系而引起的家庭成员,这是由于血亲关系而产生的家庭成员,包括两类:其一,由直系血亲关系而联系起来的父母、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以及祖父母、曾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他们之间不因成家立业,及经济上的分开而解除家庭成员的法律地位;其二,由旁系血亲而联系起来的兄、弟、姐、妹、叔、伯姑、姨、舅等家庭成员,但是,他们之间随着成家立业且与原家庭经济上的分开,而丧失原家庭成员的法律地位。这里例外的是,原由旁系血亲抚养的,如原由兄姐抚养之弟妹,不因结婚而丧失原家庭成员的资格。

在我国,儿童一般是指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其中就包括了男童和女童。一般在对儿童实施虐待行为的时候,达到了一定的情节,那么就会被认定为虐待罪,需要注意我国《刑法》中并没有规定虐待儿童罪,所以在对虐待儿童行为进行处理的时候,往往都是认定为虐待罪的。

② 十二岁以下小孩犯罪怎么处理方法

我国刑法规定负刑事责任年龄始于14周岁,12周岁以下儿童犯罪的免于刑事处罚,但是监护人要承担相应的监护不利责任并且承担对儿童犯罪行为危害后果的民事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5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3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6〕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5年12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23日起施行。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为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根据刑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现就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本解释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 第二条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第三条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查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的年龄。裁判文书中应当写明被告人出生的年、月、日。 第四条 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证据足以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但是无法准确查明被告人具体出生日期的,应当认定其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第五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行为,如果同时触犯了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应当依照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罪名,定罪处罚。 第六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七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具有前款规定情形的,一般也不认为是犯罪。 第八条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随意殴打其他未成年人、多次对其他未成年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公私财物,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第九条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未超过三次,盗窃数额虽已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一)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二)在共同盗窃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或者被胁迫; (三)具有其他轻微情节的。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盗窃未遂或者中止的,可不认为是犯罪。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盗窃自己家庭或者近亲属财物,或者盗窃其他亲属财物但其他亲属要求不予追究的,可不按犯罪处理。 第十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第十一条 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矫正。 对未成年罪犯量刑应当依照刑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对符合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适用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应当依法适用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第十二条 行为人在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前后均实施了犯罪行为,只能依法追究其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后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行为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了不同种犯罪行为,对其年满十八周岁以前实施的犯罪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行为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了同种犯罪行为,在量刑时应当考虑对年满十八周岁以前实施的犯罪,适当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三条 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 第十四条 除刑法规定“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外,对未成年罪犯一般不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如果对未成年罪犯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当依法从轻判处。 对实施被指控犯罪时未成年、审判时已成年的罪犯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适用前款的规定。 第十五条 对未成年罪犯实施刑法规定的“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应当依法判处相应的财产刑;对未成年罪犯实施刑法规定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一般不判处财产刑。 对未成年罪犯判处罚金刑时,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判处,并根据犯罪情节,综合考虑其缴纳罚金的能力,确定罚金数额。但罚金的最低数额不得少于五百元人民币。 对被判处罚金刑的未成年罪犯,其监护人或者其他人自愿代为垫付罚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允许。 第十六条 对未成年罪犯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可以宣告缓刑。如果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宣告缓刑: (一)初次犯罪; (二)积极退赃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 (三)具备监护、帮教条件。 第十七条 未成年罪犯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免予刑事处罚: (一)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二)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 (三)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 (四)共同犯罪中从犯、胁从犯; (五)犯罪后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 (六)其他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第十八条 对未成年罪犯的减刑、假释,在掌握标准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度放宽。 未成年罪犯能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积极参加学习、劳动的,即可视为“确有悔改表现”予以减刑,其减刑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宽,间隔的时间可以相应缩短。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可以假释。 未成年罪犯在服刑期间已经成年的,对其减刑、假释可以适用上述规定。 第十九条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未成年被告人有个人财产的,应当由本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予以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被告人对被害人物质损失的赔偿情况,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第二十条 本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发〔1995〕9号)自本解释公布之日起不再执行。 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青少年犯罪存在着: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及反复性强等特点。青少年犯

③ 儿童犯罪 怎么判刑 中国法律怎样规定的

不满14周岁儿童犯罪一般不会承担刑事责任的。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版施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权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据此,在我国,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关押于少管所。

④ 古代针对小孩的刑法

古代对未成年人犯罪


实行刑事处罚的规定



前不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次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规定:“已满十二周岁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其实,中国古代法律也有类似规定。


中国从西周开始就出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特殊的刑事处罚的规定。《礼记·曲礼》:“七年曰悼,八十、九十曰耄,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周礼·秋官·司刺》中有关于“三赦”的规定:“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注曰:“生而痴騃竟昏者为蠢愚。”郑玄注:“幼弱、老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可见,西周将幼小者(8岁以下)、老年人(80岁以上)及先天痴呆者视为无刑事责任能力者,不处刑罚。这实际上是最早的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战国初期的魏国李悝制《法经》,也规定了刑事责任年龄,据《七国考》引桓谭《新论》记载:“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减,罪卑一减。”即对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要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的轻重程度适当予以减轻处罚。


汉代以年龄划分刑事责任,年未满8岁及80岁以上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限,法律上对他们实行优待,犯罪应拘押者,“颂系之”,即宽容拘系,其犯罪当关押者不戴械具。汉成帝鸿嘉元年,定令:“年未满七岁,贼斗杀人及犯殊死者,上廷尉以闻,得减死。”(《汉书·刑法志》)相当于现代对7岁以下犯死罪者,须上报最高法院(廷尉)核准,可以减刑。


对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处罚,唐代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法律制度。《唐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分为三等,规定:第一等是11至15岁年龄段者,犯流罪以下,即除死刑外,适用赎章,即可以钱赎罪,减轻处罚。但犯死罪者仍需执行死刑。例如玄宗时期,雟州都督张审素,清廉正直,被人诬以贪赃之罪,朝廷派监察御史杨汪去查办,杨汪深按其罪,以谋反斩之,并籍没其家,张审素的两个儿子张瑝和张琇当时尚幼小,也被籍没。几年后二人逃归,张瑝(13岁)和弟弟张琇(11岁)杀杨汪以报父仇。虽中书令张九龄称其“孝烈”,应宽恕,但侍中裴耀卿与李林甫坚持认为“国法不可纵报仇”。玄宗支持这一意见,最后仍对张琇兄弟执行了死刑。说明唐代对15岁以下11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罪确实是要执行死刑的。第二等是8至10岁犯一般刑事犯罪可不承担刑事责任,但重大犯罪,如涉及政治性的反、逆与恶性杀人案件,须经过“上请”的程序,由最高当局决定是否适用刑罚;盗及伤人,则以收赎而减免。第三等则是7岁以下儿童,虽犯死罪,也不加刑。《唐律》的这一规定,基本上被其后各代的刑律所继承沿用直到清末。

⑤ 古代怎么刑罚儿童

在古代大大小小有很多种刑罚,轻则皮外伤,重则丧命,可是在古代有一种刑罚既不让你好活,也不让你死。这种刑罚叫做——“采生折割人”。

古代残忍刑法,专门惩治儿童,手法极度残忍,至今还存在

“采生折割人”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生存方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去残害儿童,采就是抓的意思,生就是生命,折割就是刀割斧削,换句话就是说要控制儿童,用刀斧等利器进行没有人性的伤害。他们将儿童的手脚砍掉,然后放在大街上博取同情来获得金钱。

古代残忍刑法,专门惩治儿童,手法极度残忍,至今还存在

据记载在古时候,使用采生折割的妖人甚至有将人变为黑熊野狗的能力。《清稗类钞》就有过记载:“乾隆辛巳(1761),苏州虎丘市上有丐,挈狗熊以俱。狗熊大如川马,箭毛森立,能作字吟诗,而不能言。往观者施一钱,许观之。以素纸求书,则大书唐诗一首,酬以百钱。一日,丐外出,狗熊独居。

人又往,与纸求写,熊写云:‘我长沙乡训蒙人,姓金,名汝利,少时被此丐与其伙捉我去,先以哑药灌我,遂不能言。

先畜一狗熊在家,将我剥衣捆住,浑身用针刺亡,势血淋漓,趁血热时,即杀狗熊,剥其皮,包于我身,人血狗血相胶粘,永不脱,用铁链锁以骗人,今赚钱数万贯矣,’书毕,指其口,泪下如雨。众大骇,擒丐送有司,照采生折割律,杖杀之。押‘狗熊’至长沙,还其家。”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也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政府对待采生折割的处罚就是非常严厉的。按清律是将使用采生折割的乞丐杖杀,即乱棍打死,而按照大明律:“凡采生折割人者,凌迟处死,财产断付死者之家。妻、子及同居家口虽不知情,并流二千里安置。为从者斩。”

⑥ 古代针对小孩的刑法

对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处罚,唐代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法律制度。
《唐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分为三等,规定:第一等是11至15岁年龄段者,犯流罪以下,即除死刑外,适用赎章,即可以钱赎罪,减轻处罚。但犯死罪者仍需执行死刑。例如玄宗时期,_州都督张审素,清廉正直,被人诬以贪赃之罪,朝廷派监察御史杨汪去查办,杨汪深按其罪,以谋反斩之,并籍没其家,张审素的两个儿子张_和张_当时尚幼小,也被籍没。几年后二人逃归,张_(13岁)和弟弟张_(11岁)杀杨汪以报父仇。虽中书令张九龄称其“孝烈”,应宽恕,但侍中裴耀卿与李林甫坚持认为“国法不可纵报仇”。
玄宗支持这一意见,最后仍对张_兄弟执行了死刑。说明唐代对15岁以下11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罪确实是要执行死刑的。第二等是8至10岁犯一般刑事犯罪可不承担刑事责任,但重大犯罪,如涉及政治性的反、逆与恶性杀人案件,须经过“上请”的程序,由最高当局决定是否适用刑罚;盗及伤人,则以收赎而减免。第三等则是7岁以下儿童,虽犯死罪,也不加刑。《唐律》的这一规定,基本上被其后各代的刑律所继承沿用直到清末。

⑦ 虐待儿童的人,将会负哪些法律责任

虐待儿童将会负刑事责任,法院会根据情节轻重做出公正判断。

虐待儿童的人触犯了我国刑法,将会负刑事责任,受到刑事处罚。法律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看护对象,情节恶劣的犯虐待罪应该处于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因虐待导致儿童重伤后死亡的,应判处两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为了保护儿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现在很多地方的基层组织已经采取了定期上门的方式来关心未成年人,看这些家庭中是否存在虐待儿童的行为,同时也针对儿童暴力,虐待等多种行为,制定了相应的措施,鼓励当地民众及时揭发举报虐待儿童的行为,让那些施暴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应有的处罚,让虐待儿童的行为无所遁形。

热点内容
伊川法院投诉 发布:2024-11-07 11:15:25 浏览:202
昨天社会为法栏目组 发布:2024-11-07 11:07:25 浏览:196
行政审批改革行政法 发布:2024-11-07 10:51:19 浏览:895
2019年司法考试报名时间 发布:2024-11-07 10:44:41 浏览:955
法律硕士在法院有用吗 发布:2024-11-07 10:40:53 浏览:167
德国法学渊源 发布:2024-11-07 10:18:12 浏览:593
催缴物业费律师函 发布:2024-11-07 09:50:31 浏览:741
司法所手机定位 发布:2024-11-07 09:48:42 浏览:169
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地方 发布:2024-11-07 09:41:29 浏览:102
一般行政法规 发布:2024-11-07 09:16:49 浏览: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