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解读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解读

发布时间: 2020-12-28 08:07:28

『壹』 如何理解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规定的起诉条件

2015年最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版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权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解读:
从民间借贷现实情况来看,民间借贷的资金大多属于民间的自有或闲散资金,具有松散性、广泛性的特征。由于借贷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又多有亲属关系或同事、同乡、同学等社会关系,在借贷形式上往往表现出简单性和随意性。不签订书面借款合同或仅仅由借款人出具一张内容简单的借据、收条或欠条的情形较为常见。一旦发生纠纷,借贷双方往往很难举出充分证据证明其主张或抗辩。此时,人民法院是否应受理此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素有争议。司法解释的这一部分主要规定了民间借贷案件的起诉条件;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以及保证人的诉讼地位等问题,为立案登记制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司法对民间借贷纠纷的受理和管辖提供了法律依据。

『贰』 民间借贷最新司法解释 24%怎么理解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上述规定中所谓的24%是指的年利率24%,也就是说,若是一笔债务本金为1万元,借款期间为1年,那根据上述规定,债权人可以主张的利息最多为:1万元*1年*24%=240元。
3、上述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有两个数字,即年利率24%和36%,24%和36%实际上是设定了民间借贷利率的三个区间:
(1)第一个是依法受到司法保护的区间,即年利率24%(即月利率2%)以下的民间借贷依法受到法律的保护;
(2)第二个区间是不受司法保护的区间,即年利率超过36%(即月利率3%)的民间借贷,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法院将认定无效,不受司法保护;
(3)第三个区间是自然债务区间,即年利率24%到36%之间,这个区间的债务属于自然债务,当事人自愿履行该区间的债务,法院不反对,但如果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保护该区间内的债务,法院不会保护。

『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最新司法解释出台后对诉讼时效 有什么规定

(一)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二)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中断,从收到欠款条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诉讼时效(2年)。

(三)对于不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也就是没有写明还款日期的民间借贷,不受诉讼时效规定的限制,但是受最长20年保护期的限制。

(四)对于不定期的民间借贷,如果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的(当然由借款人举证证明其已经明确表示不予还款),则从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之日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五)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民间借贷,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或者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章,就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

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重新计算。”根据这些规定,对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其诉讼时效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计算:

第一,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关系,按照《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其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债权人未曾主张债权,就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第二,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要再次重新计算,且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的限制籂俯焚谎莳荷锋捅福拉。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第三,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具体到你的情况,如果你有证据证明自己曾向朋友主张过权利,则两年的诉讼时效从你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如果无证据证明,则适用20年诉讼时效期,在借款之日起的20年内可随时直接起诉。

『肆』 最高院民一庭:如何理解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中的“接

复由于民事诉讼法没有对制“合同履行地“一词另行作出特殊的规定,不适用合同法对合同履行地的规定,无法理根据。大多数观点在阐述如何确定合同案件的管辖时,明确指出”对履行地商定不明确的合同,该当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确定履行地。”根据实体法理论,可将程序法的合同履行地定义为当事人根据合同商定或者法律规定履行合同义务的地点。要确定合同履行地管辖,首先要确定能否有合同商定,若没有合同商定,可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进行确定。这样一来,不论口头合同还是书面合同,也不论能否商定了合同履行地以及能否实践履行了合同,任何合同纠纷都有可能根据实体法的合同履行地确定管辖权。相应地,关于民间借贷纠纷中所谓“合同履行地”的确定标准才尘埃落定。最终,本条司法解释因循了《民诉法解释》第十八条的规定,将“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作为合同履行地。

『伍』 怎么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8条

第二十八条 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专凭证,如果前期利属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意思就是:当双方约定的年利率没超过24%,其利息部分可转入本金重新计息,超过24%的利息部分不能转入本金计息;如果打官司法院会支持的。

『陆』 如何理解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14条

这是关于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规定,第一项是高利转贷行为,第二项是企业借款与职工集资款转贷;第三项是用途违法;第四项是公序良俗;第五项是违反法律法规的(效力)强制性规定;这是本次解释对于法律上无效情形的汇总,并没有新的内容,所以广大借贷双方当事人不必惊慌,在此为稍做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6)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解读扩展阅读:

司法解释规定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从借贷主体的适用范围上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区分。规定了民间借贷案件的受理与管辖,包括起诉条件、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以及保证人的诉讼地位等问题。

规定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民间借贷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对于与民间借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犯罪,人民法院应当将犯罪线索材料移送侦查机关,但民间借贷案件仍然继续审理;借款人涉嫌非法

2015年8月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并在下月1日起生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共三十三条,主要明确了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以及互联网借贷平台的责任等九大主要内容。下文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

『柒』 最高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十三条上部份怎么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企业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出借人、企业或者其股东能够证明所借款项用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人使用,出借人请求将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列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个人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出借人请求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释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实质即:企业向第三方借款给个人使用或者个人向第三方借款给企业使用,用款人需与借款人一起共同承担责任。

单从合同相对性来看,出借人只能向合同相对方主张偿还债务,这往往会导致实际用款人借此逃避债务。为此,最高人民法院突破合同相对性原理,规定在特定情形下,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共同负责清偿债务。

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合同相对性的原理,合同的权利义务只发生在当事人之间,第三人无法介入。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交易活动不再停留在固有的合同法体系下,遵循一贯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己经不能适应经济和交易活动的发展。

合同相对性原则在保护债权人及合同关系外第三人合法权益方面的弊端凸显,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滞后性渐渐显现。

(7)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解读扩展阅读:

关于职务行为,《民通意见》第58条有规定,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国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法发[1993]8号)第五条中也明确,企业法人的工作人员在其职务范围或者在授权范围内以企业法人的名义进行的活动应当由法人承担责任。

企业法人的工作人员事前未经授权或超越代理权以企业名义进行职务范围外的活动,除企业法人追认或者知道不予制止的外,由行为人自己负责。企业法人授权不明,使相对人误认为企业法人的工作人员得到授权的,由企业法人承担责任。

其他人明知企业法人的工作人员未经授权或超越代理权而仍与之进行经济交往造成损失的,无权要求行为人所在单位承担责任。

解释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与上述法定的突破合同相对性情形相比,其有一个证明责任的规定,无论是企业证明借款用于个人,还是个人证明借款用于企业,都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不仅须证明借款的实际用途,还须证明借款实际用于个人或企业的比例。在无法区分比例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要求企业和个人承担连带责任,诸如此类的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去探究。

比较典型的案例,即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集融资、融物为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融资租赁的典型特点之一,在融资租赁合同项下承租人可避开出租人直接向出卖人行驶索赔权)。

热点内容
痔疮有什么土方法治疗 发布:2025-04-23 22:10:38 浏览:445
法律职业责任和惩戒论文 发布:2025-04-23 22:07:34 浏览:339
民事诉讼法已经受理的驳回起诉 发布:2025-04-23 22:07:31 浏览:23
怀化司法部 发布:2025-04-23 21:55:24 浏览:151
婚姻法中的子女解释 发布:2025-04-23 21:43:54 浏览: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日期 发布:2025-04-23 21:41:24 浏览:615
司法警察升职 发布:2025-04-23 21:17:44 浏览:360
行政诉讼法11 发布:2025-04-23 21:16:08 浏览:349
惠济区司法局 发布:2025-04-23 21:09:30 浏览:154
湖北楚韵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4-23 21:01:48 浏览: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