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独立是什么
『壹』 我国司法独立最实质的是什么独立
1、司法权的独立,即司法权应由专门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 独立于其他任何版的国家职能权机关,组织和个人,依法行使司法权,其他国家机关不具有司权,不具备司法主体的资格。
2、司法机关的独立。司法权的独立行使,必须从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为前提,只规定了司法权的独立行使而没有为它提供更为具体的制度保障,那么司法独立也只是空中楼阁。司法机关在组织结构上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才能保障其司法权的独立行使。
3、司法人员的独立。即司法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只对法律负责,服从于法律,而不受任何外界影响,司法人员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维护宪法与法律的尊严,严格依法审判,因此在案件审理,他们应该超然于当事人之上,保持独立性。
4、司法活动的独立。包括司法机关外部活动的独立和内部活动的独立。
外部活动主要指司法机关处理好独立办案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关系。内部活动主要指司法人员独立地办案,充分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贰』 什么叫司法独立哪个国家有这个情况
司法独立一词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是结构意义上,是指司法机关独立于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因此,司法独立是一种"国家权力的结构原则";二是程序意义上,司法独立的意旨是在司法程序中保障法官司法权以维护程序正当性和结果正确性,因此也系"技术性的司法规则"。不过这两种意义联系紧密:前者是后者的保障;而后者,乃前者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由此出发,采用一个较为概括性的概念: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独立于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司法机关行使其职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为具体界定司法独立,德国学者将独立而不受干涉分为八个方面:1.独立于国家和社会间的各种势力;2.独立于上级官署;3.独立于政府;4.独立于议会;5.独立于政党;6.独立于新闻舆论;7.独立于国民时尚与时好;8.独立于自我偏好、偏见与激情。可见,司法独立意味着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司法实体的法律自主性。而对司法独立的确认,主要不是以自足的方式,而是从其存在的环境,即由社会的角度来界定,由此而言,司法独立,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可以用对社会的四点要求来确认,即不侵权、不介入、不施压、不妄评。 所谓不侵权,指不侵犯司法机关的管辖权,即不得任意缩小司法机关的管辖范围。就管辖权问题,联合国大会《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要求,"司法机关应对所有司法性质的问题享有管辖权,并应拥有权威就某一提交其裁决的问题按照法律是否属于其权力范围作出决定。"这一规定赋予司法机关对司法性质问题的管辖权以及对提交其裁决的问题是否属于其管辖范围的决定权。这里有待说明的是何谓"司法性质的问题"。司法是国家确认的司法机关对冲突事件适用法律的活动。而"司法性质的问题"可以解释为:存在具有对立性的双方及纠纷(冲突)事实,需要由居间的第三者适用法律规则按照法律程序解决的问题。这里有几个要素,即双方当事人、纠纷事实、居间的第三者、法律规则、法律程序。其中纠纷事实,应当是具体的,能够构成诉讼"案件"的事实。这方面的立法,例如乌拉圭共和国宪法第87条规定,"司法机关对诉讼案件之审理及判决有专属权。总统、各部部长或其他官署,均不得僭越司法权,……如实施上述行为皆为无效。" 不介入,指不能违法进入司法程序干预司法裁决。禁止对司法的任意性介入,是因为争议事件的判定和解决需要合格的法官与适当的程序,非法而任意地进入司法,难免造成程序的扭曲以及实际裁决者的不适格,从而导致理性化司法过程的"流产"。所谓非法介入司法,主要是指"局外人"未经法律授权和正当程序进入司法程序充任法官或充当实际上的法官,此外,非侦查和检察人员未经法律授权僭行具有特定司法意义的侦查和检察权力,也属有损于司法独立的非法介入。在实践中,这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国家行政权力的拥有者未经法律授权和正当程序闯入司法程序。如德国法学家沃尔夫甘·许茨所说,"行政侵犯司法,特别是侵犯法官的独立,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问题。"此外,立法机关介入司法侵犯司法独立的情况也应防止。土耳其宪法第132条第2项规定,"对于正审理的案件中司法权的行使,立法机关不得提出讯问,不得辩论,不得发表声明。" 不施压,指禁止对司法官员和官署直接和间接地施加某种压力,以特定和不特定的不利性后果迫使其按照施压者的意思作出司法决定。正如一位美国法官所说,"即使有终身任职制,我们也是人,我们不可能完全不服从于外部的压力。"因此,司法独立原则严格禁止对法官施压以影响其审理和裁决。通常的压力体现在人身安全、职务升迁、经济保障、个人名誉等方面。这种施压性干预意图使法官屈服于某种担忧甚至恐惧,由此而使其自由意志被剥夺。应当注意,这种压力不限于直接的、明显的压力。例如,一名对司法官具有职务予夺权力的官员对某一正审理的案件提出明确的裁决意见并表示这一意见应当在裁决中体现时,虽然并未明示不照办可能造成对司法官不利的后果,但因其对司法官员的实际支配管理关系,事实上形成一种压力,这种做法即为对司法独立的侵犯。 不妄评,指在法律裁决作出之前,新闻媒介和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官员不得不负责任地作出可能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报道和评论;司法决定作出后,在司法机关不争论的原则之下,新闻媒介和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官员不得随意抨击和评论司法决定。在案件诉讼过程中,新闻媒介固然可以对诉讼作出报道,但却受法律和惯例的限制,如报道刑事案件,新闻媒介只能客观报道,而不得随意给人定罪。而在司法决定作出后的不妄评,主要是考虑到司法机关为保持其客观中立和独立的立场,不得介入社会的派别性政治斗争,因此保持着对攻击不予回答的传统。而对司法决定的随意抨击,其行为实质是损害司法机关的独立性,而且是在言论权不对等的情况下对"沉默的司法"所作的攻击,其效果是破坏这一社会公正的"盾牌"。不过,不妄评不意味着禁止对司法决定进行评价和批评,因为禁止批评同样有悖于司法民主的要求和法治社会的宗旨。不妄评只是要求对已作出的裁决不得进行不负责的、过分的攻击。当然,这里存在一个度的把握的问题。 虽然说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号称司法独立,但绝对的司法独立是不存在的,往往都要受到国家行政机关及政党的干涉,只是干涉多少的问题。
采纳哦
『叁』 请问 什么是 司法独立 呢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排它性行使,司法组织和司法人员在行使职内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机关容、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司法独立理念有三个特点:
一是司法活动过程的排他性,即要求司法活动的进行只受法律和法官良知的影响,而排除其他任何渠道的干扰。
二是所排除的干扰通常具有权力性或政治性,即影响司法独立的干扰一旦发生,则会影响政权的权力结构,造成权力构架的失衡,而人情、关系的影响不属于司法独立的内容。
三是维护独立的自觉性,即干扰司法独立的行为通常只产生政治责任而非法律责任,因此司法独立原则的遵守更多依赖于有可能干扰司法的人员、机构的自觉性。这也是树立司法独立理念较为困难的主要原因。
『肆』 司法独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论司法独立
内容提要: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保证司法裁判的公
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成员对效益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
义.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求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必要的
制度重构.司法独立和对司法的监督不存在根本性的对立,两者的出
发点都是要实现司法程序和实体的公正,在坚持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完
善对司法的监督是处理好两者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司法独立制度构建司法监督
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司法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这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司法工程当中,司法独立无疑是能够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突破口.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
权的原则,有人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但日渐加快的社会
民主化、国家法治化进程使这司法独立的种种不足暴露无遗.建立完
备的制度来保障司法真正独立已经迫在眉睫.
一司法独立的含义概述
对司法独立含义的理解,关系着司法独立原则的贯彻,而要全面正
确地理解司法独立,必须知道什么是司法.在其他国家,普遍的观点
认为,司法、司法权和司法机关既不同于立法、立法权和立法机关,
也有别于行政、行政权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即审判机关或法院.
『伍』 什么是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作为现代司法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最早由启蒙思想家在十七、十八世纪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提出,是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学说的派生物。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各国在宪法和法律中先后确立了司法独立原则。时至今日,经过世界各国长期的司法实践,司法独立已经具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成熟理论,并且逐渐跨越国界,形成国际公认的司法独立标准。 公正是法律的灵魂,司法过程是一个追求理性的“公平”“正义”的过程,虽然永恒的公平、正义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但是可以通过全社会公认的公平、正义标准并且由一个全社会公认的机构予以定位和确认,这个机构就是司法机关,而司法机关也就成为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和裁判者。独立行使司法职权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的独立性是其公正性的必要条件,离开了独立性,公正性就失去了保障,就无从谈起。”“司法独立本身并非是目的,而是实现公正的工具,司法独立——尤其是独立于行政机关——本身不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它本身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种工具性的价值,它的最终的目的是确保另一项价值的实现——法官公正无私的解决争端。”所谓司法独立,是指为了保证司法的公正,司法机关及其官员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外界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预。司法独立的具体内涵,应当包括司法权独立、司法机关及其法官独立和司法活动独立等方面。 1、广义的司法独立和狭义的司法独立对司法独立含义的理解,包含着对司法、司法权、司法机关的理解。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司法机关即审判机关或法院,司法权即审判权或法院职权,司法即审判,因而司法独立就是审判独立。例如,美国《联邦宪法》第3条第1款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下级法院。”,日本《宪法》第76条第1款规定:“一切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由法律设置的下级法院。”我国法学理论一般认为,司法机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司法机关仅指法院或国家审判机关,因而狭义的司法独立就是审判独立;但对广义的司法机关的认识却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司法机关只包括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另一种观点认为除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外,还包括司法行政机关,甚至还有人认为公安机关也应当属于司法机关。综观我国高等院校中的所有法学教材,结合我国的司法体制,笔者认为,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依据法律规定行使公共管理职权,应属于行政权范畴。在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广义的司法独立指审判独立和检察独立。由于审判独立最能代表和体现司法改革的方向和意义,故本文偏重采用狭义的司法独立即审判独立。2、结构意义上的司法独立和程序意义上的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一词一般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第一种是结构意义,是指司法机关独立于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因而司法独立是一种“国家权力的结构原则”,关于这一点,在主张“三权分立”的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下更容易理解。虽然我国也存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分,但是更多的是重视机构的分离和职权的划分,缺少对权力的制衡程序。第二种是程序意义,司法独立的意旨是在司法程序中保障法官司法权以维护程序正当性和结果正确性,因此司法独立又属于“技术性的司法规则”。司法独立的两种意义紧密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司法独立的涵义,并不能单指前者或后者,而是兼指二者,即:司法独立既指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又指司法机关行使其职权时只服从于法律的独立性及抗干扰性。3、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司法独立的含义包括司法权独立、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司法权独立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法院独立是司法权独立在制度上的表现,包括法院独立于非法院机构和法院之间的相互独立;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最高形态,是司法独立的根本表现,法官不仅独立于其他职业的公民,也独立于其他法官。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法官独立就是“法官既不属于自我,也不属于政府”,“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相互相承,缺一不可。正如美国法学家亨利·卢米斯所说:“在法官作出判决的瞬间,被别的观点,或者被任何形式的外部权势或压力所控制或影响,法官就不复存在了。宣布决定的法官,其作出的决定哪怕是受到其他意志的微小影响,他也不是法官……。法院必须摆脱胁迫,不受任何控制和影响,否则他们便不再是法院了。
『陆』 什么是司法独立哪些国家司法不独立
司法独立( Independence;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是由西方权力分立学说衍生出来的一种制度安排,包括机构独立、权力独立、预算独立、法官独立等层次。在不同国家和政体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有的国家将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并列,并赋予法院(通常是最高法院)违宪审查的权力;有的国家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了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并要求其他政府机构尊重司法机关的独立,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司法裁判;有的国家则从法官的问责程序、豁免条件、人身保障、任期时限、薪酬待遇等方面,对法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给予必要保障。司法独立是确保法院公正审理案件的制度保障,但并没有统一或单一的制度模式。例如,有的国家并没有赋予法院违宪审查权,而是由国会或专门的宪法委员会行使相关权力,但并不能因此就判定该国法院是不独立的。
现实中,一些人将西方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学说与司法独立绑定,认为不以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为前提的司法制度就谈不上独立,这是一种将司法独立教条化、机械化、极端化的错误观点。中国宪法和法律中并没有“司法独立”这一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我国宪法关于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判的制度保障。
『柒』 司法独立有什么好处吗
首先,我想说的是司法独立是一个很好的法律体制,我国也在逐渐向这方面靠近。内
其次,司法独立容能够给审判带来公正,公平,平等,能够让每一个地位不同的人得到平等的对待。所谓的司法独立是指法院,检查院,公安机关等各项部门独立。这样也就能够使得相关的部门在处理自己的工作是不会收的任何的干扰。
最后,司法独立还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比如,一个案件若是检查官也来说三道四的话,这也就容易一起不必要的争论。还有法院的只能是审判职能就不要去管检察院的起诉事情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
总之,司法独立是一个很好的体制,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经费上的支出,更多的是能够让老百姓相信我国的司法体制,不会引起过多的不公平案件。
『捌』 司法独立是什么意思
司法独立是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第一大特点,主张司法权必须同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立,非经司法机关,非经正当司法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司法独立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观念层面,二是制度层面。
『玖』 什么是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原则,在我国又称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版律规定权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一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的刑事诉讼活动加以干涉。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独立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不得实施违反法律程序和规则的行为。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并向其报告工作。这是由我国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
『拾』 什么是司法独立的含义
论司法独立
内容提要: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保证司法裁判的公
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成员对效益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
义。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求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必要的
制度重构。司法独立和对司法的监督不存在根本性的对立,两者的出
发点都是要实现司法程序和实体的公正,在坚持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完
善对司法的监督是处理好两者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司法独立制度构建司法监督
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司法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这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司法工程当中,司法独立无疑是能够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突破口。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
权的原则,有人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但日渐加快的社会
民主化、国家法治化进程使这司法独立的种种不足暴露无遗。建立完
备的制度来保障司法真正独立已经迫在眉睫。
一司法独立的含义概述
对司法独立含义的理解,关系着司法独立原则的贯彻,而要全面正
确地理解司法独立,必须知道什么是司法。在其他国家,普遍的观点
认为,司法、司法权和司法机关既不同于立法、立法权和立法机关,
也有别于行政、行政权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即审判机关或法院,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