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罪名司法考试
2010年司法考试刑法的复习,法律敎育网主考的罪名有:总则中的刑法基内本原则犯罪构成容理论及其四个方面共同要件,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当然还要理解完成形态),共同犯罪,罪数,排除犯罪的事由,以及刑法分则的解释方法。
具体来说,司法考试刑法复习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掌握重点
(1)总则部分:
①犯罪主观方面
Ⅱ 2020法考客观题【刑法】-多项选择题【7.3】
一、多项选择题
1.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二/59)
A.甲犯重婚罪和虐待罪,数罪并罚后也可能适用缓刑
B.乙犯遗弃罪被判处管制1年,即使犯罪情节轻微,也不能宣告缓刑
C.丙犯绑架罪但有立功情节,即使该罪的法定最低刑为5年有期徒刑,也可能适用缓刑
D.丁17岁时因犯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3岁时又犯伪证罪,仍有可能适用缓刑
参考答案
1.【考点】缓刑的适用
【答案】ABCD
解析: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如果是数罪并罚决定执行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因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对数罪并罚决定执行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能否适用缓刑问题的复函》规定,“对于判决宣告以前犯数罪的犯罪分子,只要判决执行的刑罚为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且符合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案件,依法可以适用缓刑”。A项正确,当选。
缓刑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乙被判处管制1年,不符合缓刑的对象条件,故即使犯罪情节轻微,也不能宣告缓刑。B项正确,当选。
《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所谓减轻处罚,是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处罚。丙虽犯有绑架罪但有立功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即使绑架罪的法定最低刑为5年有期徒刑,法院如果决定对其进行减轻处罚,丙还是有可能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的,故也可能适用缓刑。C项正确,当选。
丁犯放火罪时只有17周岁。《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即便其23岁时又犯伪证罪,也不成立累犯。只要丁伪证罪的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仍有可能适用缓刑。D项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ABCD。
更多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Ⅲ 2021法考刑法考试知识点:侵占罪
1.侵占罪的行为结构
将他人所有、自己合法占有的财物——变为自己所有
2.侵占罪的成立条件
行为对象:保管物、遗忘物、埋藏物
行为方式:拒不退还,变占有为非法所有(侵占行为)
罪过:故意,并具有不法所有的目的
【易错点】
(1)占有转化
权利人遗忘在特定空间的财物,转化为空间管理人占有,这种转化是一种法律上的拟制,不要求管理者认识到这种转化。此时,第三人将财物变成自己占有的,构成盗窃罪。
占有转化的条件:特定场所、人员流动不大、有明确的管理人。
例如,出租车、宾馆前台或房间、飞机上遗忘财物的,都符合占有转化的条件。如果流动性较大的,比如火车或公交车上,权利人遗忘物品的,没有转化为管理者占有,只能视为无人占有的遗忘物。
(2)封缄物的占有
封缄物整体归受托人占有,里面的财物归委托人占有。受托人对封缄物整体拒不返还的,构成侵占罪。受托人打开封缄物,拿走里面的财物,成立盗窃罪。
(3)基于不法原因替他人保管财物,如保管他人用于行贿的财物、犯罪所得的赃物等,事后拒不返还的,能否以侵占罪定罪处罚,有两种观点。
否定说(主流观点):基于不法原因替他人保管财物,拒不返还的,不构成侵占罪。因为侵占的是赃物,非法委托关系不应受到刑法保护,委托人对赃物没有返还请求权。如果认定为侵占罪,会得出民法上没有返还请求权,但刑法上认为有返还请求权的结论,刑法和民法对相同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法秩序的统一性会受到破坏。
肯定说:成立侵占罪。无论是否具有返还请求权,财物都不属于保管人,因此该财物属于“他人财物”。虽然民法不保护非法的委托关系,但刑法的目的不是确认财产的所有权,而是打击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如果不处罚侵占代为保管的非法财物的行为,将可能使大批侵占赃款、赃物的行为无罪化,这并不合适。
(4)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分
区分的关键在于“谁在占有”。以非法占有目的将他人占有的财物,排除他人占有,变为自己占有和所有的,成立盗窃罪。以非法占有目的将他人所有,自己占有的财物转变为自己所有的,成立侵占罪。
【易错题】
不计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侵占罪?(2012/二/18.单选)
A.甲是个体干洗店老板,洗衣时发现衣袋内有钱,将钱藏匿
B.乙受公司委托外出收取货款,隐匿收取的部分货款
C.丙下飞机时发现乘客钱包掉在座位底下,捡起钱包离去
D.丁是宾馆前台服务员,客人将礼品存于前台让朋友自取。丁见久无人取,私吞礼品
【考点】侵占罪
【答案】 A。 解析:甲不是该衣服的所有权人,其作为个体干洗店老板,甲属于受他人委托,在洗衣期间代为保管他人财物,因而对该财物享有占有权。甲发现衣袋内有钱时将钱藏匿,属于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据为己有,从而将合法占有变为不法所有,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构成侵占罪。A项正确,当选。
乙受公司委托外出收取货款期间,属于受公司委托,合法占有公司的货款。乙将自己占有但公司所有的货款隐匿,成立职务侵占罪。B项错误,不当选。
飞机属于人员流动不大、有明确的管理人的特定场所。丙发现其他乘客的钱包掉在座位底下,如果失主还在飞机上,该财物由失主占有;如果失主已经下飞机,该财物转化为空间管理人(空乘人员)占有。因此,丙是将他人占有的财物变为自己占有,构成盗窃罪。C项错误,不当选。
客人将礼品存于前台让朋友自取,宾馆前台属于受委托代为保管客人的财物。根据《刑法》规定,本单位保管的私人财产,以单位财产论。因此,宾馆前台服务员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据为己有,构成职务侵占罪。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A。
Ⅳ 司法考试刑法的重点罪名有哪些
司法考试刑法分则重点罪名
第一分考区 危害公共安全罪重点罪名
放火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劫持航空器罪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交通肇事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
第二分考区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重要罪名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二节 走私罪
走私文物罪 走私贵重金属罪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货币犯罪 高利转贷罪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违法发放贷款罪洗钱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 保险诈骗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逃税罪 抗税罪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 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虚假广告罪 合同诈骗罪 非法经营罪 强迫交易罪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第三分考区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重点罪名
故意杀人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 故意伤害罪 强奸罪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诬告陷害罪 强迫职工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非法搜查罪 侮辱罪 诽谤罪 刑讯逼供罪 虐待被监管人罪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重婚罪 破坏军婚罪 虐待罪 遗弃罪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
第四分考区 侵犯财产罪重点罪名
抢劫罪 盗窃罪诈骗罪 抢夺罪 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 挪用资金罪 敲诈勒索罪
第五分考区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重点罪名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妨害公务罪 招摇撞骗罪 妨害公文、证件、印章的犯罪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 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 赌博罪 开设赌场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伪证罪 妨害作证罪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窝藏、包庇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破坏监管秩序罪 脱逃罪
第三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第四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
倒卖文物罪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非法组织卖血罪 强迫卖血罪 医疗事故罪 非法行医罪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盗伐林木罪 滥伐林木罪
第七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 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第八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组织卖淫罪 强迫卖淫罪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引诱幼女卖淫罪 传播性病罪嫖宿幼女罪
第九节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六分考区 贪污贿赂罪重点罪名
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 受贿罪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行贿罪 介绍贿赂罪
第七分考区 渎职罪重点罪名
滥用职权罪 玩忽职守罪 故意泄漏国家秘密罪 徇私枉法罪
Ⅳ 刑法司法考试怎么考
您好抄,你是问刑法的考袭点吧。这两年,考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2009年、2010年尤为明显。对很多题目都不好按章归类。例如同一道题里,既考查共同犯罪,又考查不作为犯罪;既有持有、使用假币罪,又有故意伤害罪。刑法的多选题有一个特点:很多答案直接来自法条或者司法解释。这样的多选题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一法条本身有数项、数款的;另一类是不同法条的关联规定。为了应对这类题目,我们在复习中就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特别是关联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Ⅵ 受过刑事处罚能参加司考吗
法律分析:看情况;其一、如果是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满足了申请司法考试的条件,可以参加司法考试,允许其当律师。其二、不符合上述情况的,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不能参加司法考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第六条 国家实行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具有高等院校法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同等专业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经律师资格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授予律师资格。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办法,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
Ⅶ 2021司法考试知识详解|考点一:刑法解释
考点一:刑法解释: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当然解释,体系解释,文理解释.扩大解释:
解释结论大于一般文义
例如:“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羁押
类推解释:
解释结论超出用语最大文义、公民预测可能性。类推解释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例如:拐卖“妇女”罪:拐卖男子就不是此罪的入罪条件。
当然解释:
属“不言自明、理所当然”,是指刑法规范虽然没有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 该规定的使用范 之内。方法:(1)将“种”的概念(下位概念)解释到刑法规定的“属”的概念(上位概念)中,可认为是当然解释。
(2)运用“轻”“重”比较的逻辑,根据出罪时举重以明轻、 入罪时举轻以明重的当然道理解释刑法。
①出罪时举重以明轻。亦即,如果刑法规定某种重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举重),则当出现比该重行为更轻的行为时(明轻),也应不构成犯罪(出罪)。
②入罪时举轻以明重。亦即,如果刑法规定某种轻的行为构成犯罪(举轻),则当出现比该轻行为更重的行为时(明重),理论上更应处罚才对(入罪)。
叠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故而, 适用举轻以明重的原理得出不利于被告人的解释(入罪、罪重)结论后,还要求案件事实符合刑法规范、禁止类推(入罪不能类推)。
体系解释:
根据前后文解释:同类解释规则;但并非对相同词语作相同含义解释。例如: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一次大规模死伤。
文理解释:
指根据刑法用语本身的含义(文义)进行解释。包括:根据用语本来具有的含义进行解释,或者用语有多义时选择其一种进行解释。文理解释是最基础的解释方法。
Ⅷ 2020法考【刑法】考试备考知识点-刑法分则条文结构和刑法罪状
一、刑法分则条文结构
刑法分论条文通常由罪状与法定刑构成。
例如,第263条 【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二、罪状
罪状是对犯罪具体状况的描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具体犯罪成立条件描述(基本罪状),另一类是对加重或减轻法定刑的适用条件的描述。
依对罪状的不同描述方式,可分为四类罪状:
(一)简单罪状
简单罪状,是指只描述犯罪的最基本特征,不对任何一个构成要件进行进一步说明的罪状。
例如,《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的,处……”。
(二)叙明罪状
叙明罪状,是指对某一或某些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有较为详细说明的罪状。
例如,《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条就对伪证罪作了详细的说明。
(三)引证罪状
引证罪状,是指引用刑法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本罪的构成特征的罪状。
例如,刑法124条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其中第2款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款便是引用第1款的罪状。
(四)空白罪状
空白罪状,是指没有具体说明某一犯罪成立条件,但指明了必须参照的其他法律、法令的罪状。
例如,《刑法》第345条第2款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Ⅸ 司法考试《刑法》章节考点
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1.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1)行为人负有积极实施某种行为的义务这里的义务属于法律性质的义务,而非一般的道德义务,对于仅仅违反一般道德义务的行为,不成立不作为犯罪。而且,法律性质义务的内容是实施特定的积极行为。
(2)行为人具有履行该积极义务的能力
指负有作为义务的行为人具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对于根本不具备履行积极义务能力的行为人,刑法并不对之施加强行的义务,这也表明刑法并不强人所难。至于行为人是否具有履行该积极义务的能力,则应当从行为人履行义务的主观能力和客观条件两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3)行为人没有履行该积极义务、没有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从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与危害结果的发生之间存在着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只有当行为人履行作为义务可以避免结果发生时,其不作为才可能成立犯罪,即行为人必须具有结果回避可能性。
2.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这里的“法律”是广义的,包括狭义的法律以及法令、法规等。如婚姻法规定的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因此,拒绝抚养或赡养,可能成立不作为犯罪。
(2)职务、业务要求的义务,以及对危险源负有监管、控制义务而产生的作为义务。如值班的医生、执勤的消防队员。
(3)法律行为(合同行为、自愿接受行为)引起的义务
例如,在若干人组成登山队(合法的危险共同体),并约定在登山过程中相互救助的情形,任何人在登山过程中发生危险时,其他人均有救助的义务。再如,根据约定暂时抚养他人儿童的人对该儿童负有抚养义务,将弃婴领回家中的人也对该弃婴负有抚养义务。
提示注意:上述危险共同体必须是合法的危险共同体,非法的危险共同体不是作为义务的来源,例如,抢劫集团的成员之间不具有相互救助对方生命的义务。
(4)先行为(危险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先行行为导致刑法所保护的某种权益处于危险状态,行为人负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即先行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权益处于某种危险状态,行为人就负有防止、排除和避免危险发生的积极义务。至于引起危险状态的先行行为则既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如成年人带儿童游泳的行为,导致他负有保护儿童安全的义务,否则该成年人可能成立故意杀人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
因果关系中断的判断问题
1.如果前行为与后结果之间虽然介入了中间因素,但该因素是由前行为引起的,认为前行为与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中断。
2.如果前行为与后结果之间介入的因素不是由前行为引起的,是一个独立出现的因素,要分两种情况:
(1)在没有前行为的情况下,中间因素不能独立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认为前行为与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中断。
(2)反之,在没有前行为的情况下,中间因素能够独立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认为前行为与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中间因素切断。
学员问: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跑到高速路上被车撞上死亡。甲的行为和乙有无因果关系?如果A追B ,B忙中跑到高速路上被车撞上死亡,A的行为和B有无因果关系?
“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跑到路上被车撞上死亡。甲的行为和乙无因果关系”这是这个讲义上的2010-2-3例题B的选项。但是老师在讲中断因素中,又举例说“如果A追B ,B忙中跑到高速路上被车撞上死亡,A的行为和B无因果关系。我不太明白,同一个情况,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结果?请老师详解。谢谢。
教务老师回复:A追B说的是追杀吧,对于追杀与追小偷是不一样的,第一追小偷是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追杀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对于追杀行为,因为B被追杀,B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表明B除此之外无路可走,此处的被迫表明介入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并且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的概率很大,所以并不阻断因果关系。
而对于追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汽车,乙撞车并不是唯一选择,只是乙由于慌忙撞上汽车,此事发生的概率不大,所以撞车阻断了因果关系。
特殊主体
1.概念。
特殊主体是针对自然人犯罪而言的。
2.只要求实行犯是特殊主体,教唆犯、帮助犯可以是一般主体。如女帮男****,妻子协助局长丈夫贪腐。
3.与贪腐罪有关的一个司法解释:
(1)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将本单位的财产据为己有的,以主犯的身份定性。
① 国家工作人员的判断:
就非国有制单位而言(包括国有控股公司):关键看委派的单位。
国有单位委派的,视为国家工作人员;非国有单位委派的,视为非国家工作人员。
②如果从题目表述能够看出谁起主要作用的,以起主要作用的'为主犯;看不出谁起主要作用的,以地位高的为主犯;既无法判断谁起主要作用,也无法判断级别高低的,定贪腐罪。
主犯——地位高——贪腐罪
(2)单位外部的人员与单位内部的人员勾结,侵吞、窃取、骗取单位财产予以私分的,以单位内部的人员的身份定性。
单位犯罪
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一)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的情形:
1.法律没有规定可以按单位犯罪处理的:单位犯罪具有严格的法定性。
2.没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企业犯罪的,按个人犯罪论处。
3.个人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单位犯罪的,以个人犯罪论处。
4.单位成立后主要以犯罪为目的,以个人犯罪论处。
5.盗用单位名义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以个人犯罪论处。
(二)主要的单位犯罪和非单位犯罪:
1.理论规律:
自然犯不能由单位构成,只有法定犯才可能由单位构成。
2.立法规律:
(1)整节犯罪基本都可由单位构成的,主要有:
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前两节和后两节:第1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第2节“违法犯罪”、第7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第8节“扰乱市场秩序罪”。第6节妨害税收征管罪除“抗税罪”外都可由单位构成。
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第6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第9节“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2)整章、整节犯罪一般都不能由单位构成的:
刑法分则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除“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外,其他都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刑法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除“强迫劳动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后两个罪名为《修正案七》增加)外,其他都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除“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修正案八》规定),其他都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二节“妨害司法罪”除“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修正案七规定)外,都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当然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3)金融诈骗罪比较特殊,有三个犯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有价证券诈骗)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其他都可以由单位构成。
正当防卫
(一)成立要件:五项条件
1.起因条件:必须存在不法侵害行为。
(1)只能针对人的行为。对动物的自发侵害进行反击不成立正当防卫;动物受人驱使袭击他人,被害人无论是对动物进行反击,还是对驱使动物的人进行反击,都成立正当防卫。
(2)不存在不法侵害以为存在不法侵害对他人进行打击是假想防卫,定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必须正在发生。
也就是不法侵害即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否则是事先的防卫和事后的防卫(防卫不适时),构成故意犯罪。
(1)开始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自不法侵害人着手实施不法侵害行为时开始。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危险十分明显、紧迫,待其着手实行后无法避免危害结果时,也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2)结束的时间: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包括侵害人被制服、自动停止侵害、逃离现场、已经造成损害后并且不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后果。
事后防卫:在不法侵害行为结束后进行防卫属事后防卫。事后防卫考得较多,按故意犯罪处理。
一个重要例外:在财产犯罪中,行为虽然已经结束,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因为财产还没有完全脱离控制),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3.主观条件:必须具有防卫的意图。
中国刑法学界传统上认为,主观上具有防卫的意图,是指主观上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
新的观点认为,防卫意图包括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两个方面。防卫认识是指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正在实施不发侵犯行为;防卫意志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
防卫挑拨、互殴、偶然防卫主观上不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不成立正当防卫。
4.对象条件:必须是针对加害人。
针对其他人不成立正当防卫。
对象错误常见的是围魏救赵,不成立正当防卫,但可成立紧急避险。
5.限度条件: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理论上一般概括为:大体制止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可以小于、等于、大于不法侵害造成的损害。
防卫过当
是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重点注意罪名。
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的罪名,一般定过失犯罪,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过失致人重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