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例题
❶ 【标准答案】用人单位不能和()类人员约定离职竞业限制义务A高级管理人员B实习生C其他负有保
标签:习题,答案
习题:用人单位不能和( )类人员约定离职竞业限制义务
A 高级管理人员
B 实习生
C 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D 高级技术人员
本站收集整理了大量习题及答案,请使用站内查询查找
标准答案:B 实习生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
1、高级管理人员
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2、高级技术人员
高级研究开发人员、技术人员、关键岗位的技术工人等容易接触到商业秘密的人员。
3、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其他可能知悉企业商业秘密的人员,如市场销售人员、财会人员、秘书等。
建议在入职时就签订竞业限制协议,避免员工离职时不签或拒签。 [3]
上一篇:【习题】 关于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一篇:【习题】 关于《民法典》,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
❷ 2021天津社区工作者考试面试技巧:告别计划组织的千篇一律
各位备考面试的小伙伴,相信大家一定在回答计划组织协调能力问题时有困惑,感觉每道题目都千变万化,希望能寻求“公式”化的万能答题模板。那么,计划组织题目到底有没有万能公式呢?通过两道例题跟大家一同感受一下。
【例题1】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动员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市总工会举办了2021年首期“党史大讲堂”活动。如果领导交由你组织,你会如何开展?
【例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进一步传播民法理念,普及民法知识,宣传民法实践,提升人民群众对民法典的知晓率和认知度,我市打算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活动,假如你是本次工作的负责人,你将如何组织?
虽然题目不同,但通过整理部分同学的答案,我们提炼了一些通用“公式”。即:第一,针对全体市民进行调查;第二,明确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第三,会议过程中,要邀请领导进行发言,并请老师进行讲解;第四,活动结束后进行二次宣传。
以上答案是不是让很多同学都若有所思,觉得好像自己也是这么答题的?那么,你认为这样答题可以吗?会得多少分呢?其实,如果你的答案和以上所谓的“公示”相同,就一定要注意,千万要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这样的答案刻板僵化,千篇一律,毫无营养,在考场中一定不是好选择。那么,要想打破千篇一律的枯燥答案,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注意审题,提炼信息
在作答计划组织协调能力题目时,注意审题是重中之重,比如,例题1中的“我市总工会”和例题2中的“我市”,其实就是对活动范围的限定,需要考生面向全市范围内组织活动,那么组织单一活动就会显得层次较浅,格局欠佳,最好能够多种活动共同开展,才能实现效果。此外,例题1中的“党史”和例题2中的“民法典”,都限定了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所以作答务必体现针对性,如党史宣讲,可涉及到党史故事、红色人物事迹、党史大事记等,民法典宣传,可涉及到高空抛物、隐私权保护、物业管理权限等。
二、破除框架,融入思考
作答计划组织题,一定要破除自己原有的答题框架,千万不能死记硬背“套路”,而是应该融入自己的深入思考。比如宣传民法典,就应思考,通过什么形式才能更好的达到效果?如,在大学期间,相信不少同学都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模拟法庭”,这其实也可以作为答题内容之一。此外,可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短视频、电视座谈等形式,灵活组织活动。总之,融入自身思考,才能让作答更有针对性,更吸引人。
计划组织题的作答确实没有那么简单,希望各位小伙伴不要背公式、记套路,而是应该仔细审题、深入思考,才能活学活用。
❸ 请教个合同法的问题
[五]某大学A教授,於三月一日接获B出版社寄来的「中国法学网络全书」目录,载明该全书共十册,价款壹万元,并付订书单乙纸。A教授於三月四日填妥订书单,因急於上课,乃交C生回家途中於邮局投寄之。C生离去后,A教授忆起其同事D教授曾参加该全书编辑工作,答应赠送一套,即自四楼研究室窗口呼叫,「不要投寄」,C生於下课钟声中误听为「不要忘记」,点头离去,而投寄之。A教授於三月五日下午知其事,即以限时专送致函於B出版社,叙明事由,表示撤回订书单,仓卒之间,未贴限时专送标签,并误投於平邮邮筒,延至三月七日上午始行到达。B出版社於三月六日上午收到A教授的订书单,即於当日下午寄发网络全书,於三月九日到达,A教授拒绝受领。试问B出版社得对A教授主张何种权利?关於本例题,北京大学葛云松教授曾参照中国大陆民法相关规定加以分析,足供参考,经葛教授同意,附录如下:A教授的订书单作业要求:就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所载”A教授的订书单”一案,参考该书提供的模式,撰写一份案例分析(“解题”)。注:与台湾民法典第367条大体相当的《合同法》条文是第159条。一、解题结构:B出版社的请求权基础–《合同法》第159条(一)买卖合同成立1.A教授的要约(1)B出版社寄送目录和订书单的法律性质:要约?要约邀请?(2)A教授的要约的成立与发出(3)使者权限的撤回?(4)意思表示发出后,效果意思的变更对意思表示效力的影响(5)要约的撤回?(6)要约的撤销?2.B出版社的承诺(二)买卖合同的生效–是否完全符合生效要件?问题:是否存在重大误解?(三)买卖合同的效力:A教授发生给付价款等义务(四)结论:B出版社有权依第159条的规定向A教授请求支付价款二、解说B出版社要以《合同法》第159条为依据向A教授请求支付款,须(1)买卖合同成立;(2)买卖合同生效,A教授发生支付价款的义务;(3)买卖合同没有消灭;(4)A教授没有可以拒绝履行其义务的抗辩权。(一)买卖合同的成立1.A教授的要约(1)B出版社寄的”法学全书”目录和订书单,究竟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依《合同法》第14条规定的要约的要件,内容须具体确定,B出版社的目录和订书单显然不满足该要件(比如,其中不含数量条款),而且,《合同法》第15条规定,寄送的价目表为要约邀请。因此,B出社的目录和订书单不构成要约,或为要约邀请。(2)A教授发出订书单是否构成要约?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一方面为主观要件,一方面为客观要件(表示行为)。A教授最初有购买图书的意思,其订书单内容具体确定,即从《合同法》第14条关於主观要件规定看,订书单完全符合。(3)使者权限的撤回?但是关於客观要件(表示行为),要约应到达对方才生效(《合同法》第16条)。A教授交C生投寄,其意思表示已经发出,应无疑义。问题在於,A教授对C生呼叫”不要投寄”,在法律上发生何种效果。C生之於A教授的要约,属於理论上所说的意思表示的”使者”或者”传达人”,其地位类似关代理人,因为被授权而具有了使者的资格。我国现行法虽然没有关於使者的权限及其消灭的规定,但是《民法通则》第69条第2项规定了代理权可以因为本人的单方行为而消灭,类推适用於此,A教授可以单方撤回C生的使者权限。那麼,A教授的呼叫是否构成了有效的撤回行为?C生听到了A教授的呼叫,即意思表示也到达了相对人。问题是,C生错误领会了其意思。从比较法来看,台湾民法第94条规定,”对话人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于相对人了解时,发生效力。”我国民法对此未设规定,理论界也少见讨论,从政策角度分析,该见解具有合理性(理由……)。本案中C生未能了解A教授的意思,应不发生使者权限撤回的效力。另一方面,即便就上一点而言认为C生的使者权限被撤回,也并不必然导致要约不生效。因为,相对人B出版社无法了解要约是否通过使者而为,以及使者权限的问题,其合理信赖值得保护。类推适用《合同法》第49条关於表现代理规定,A教授不得对善意的B出版社主张使者权限上的欠缺。(4)A教授的真实的主观意愿(具体而言,效果意思)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愿意订立合同,但是其主观意愿的变化,并不导致要约效力的丧失。(5)要约的撤回?A教授发出了撤回要约的通知,但是该通知并没有早于要约到达或者同时到达。从《合同法》第17条来看,不发生撤回的效力。《合同法》并没有规定撤回要约之通知本不应迟到而迟到时的问题,但是第29条规定了承诺的迟到。该条规定的立法宗旨来看也应当适用于撤回要约之通知的迟到。但问题是,A教授的通知乃是平信发出,因此并非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的情形,所以,出版社并无将迟到事实通知A教授的义务。(6)要约的撤销?《同学们潢意:台湾民法没有关於要约之撤销的规定,这是我们的特殊之处,因此,下述分析在王泽鉴的书中没有对应之处》《合同法》第18条规定,要约原则上可以撤销。A教授的信件虽然本意在于撤回要约,但是依照意思表示解释的方法,A教授的目的就是不与出版社订约,因此,假如他知道该信因为迟到而无法发生撤回的效力,一定希望该信件发生撤销的效力。所以,该信件可以被解释为撤销要约的表示。但是,且不论A教授的要约是否属于可撤销的要约(《合同法》19条规定了条件),该通知直到3月7日上午才到达B出版社,而B出版社已经於3月6日寄出书籍,即已经发出承诺。依《合同法》第18条,该通知未能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到达,不生撤销的效力。2.B出版社的承诺B出版社于3月6日下午寄出书籍。该行为显然显示了B出版社有与A教授订立买卖合同的意思,并且书籍寄到之时,即可使A教授了解B出版社的订约意思。因此,B出版社的行为符合承诺的要件(《合同法》21、22、26条),于3月9日到达时生效(26条)。因此,双方的合同于3月9日成立。(二)买卖合同的生效要件双方的合同并无欺诈胁迫,内容违法等妨害效力的事由。可成为问题的是,A教授是否存在重大误解。如有,则A教授享有撤销权(《合同法》541条款1项)。A教授因为忘记对方曾答应赠与一套书而发出要约,这属于典型的”动机错误”的情形,应不构成重大误解。(三)因此A教授与B出版社的合同生效。嗣后并未发生使合同消灭的事由。合同性质,属于买卖合同(《合同法》130条)。买受人义务,依据该法第159条,是支付价款的义务。A教授并无同时履行抗辩权等抗辩事由,B出版社有权请求其履行该义务,以及其他义务
不知对你是否有帮助。
❹ 一道民法练习题
呵呵,小菜鸟。
B私法自治原则是指民法中的自愿原则,即民事关系的当事人以自己的意愿处置民事权利的原则,即只要公民原因,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处置民事权利,国家(公共权力)不得干涉;强行性规范指法律条文中的禁止性规定,一般以“不得”“禁止”“应当”开头。
私法自治原则源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国家建立与公民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对于不涉及国家公共利益的私人活动,国家不应当干预,是普世原则,也是根本原则。但是随着公民活动的复杂和公共领域的扩张,公民即使是自行处置民事权利,也会涉及到公共利益,所以有必要对私法自治原则加以限制。如我国限制或禁止进出口的物品,如果以此物品为标的签订涉外的出口合同,即为无效合同;比如签订人身伤害的合同,为无效合同等。违反国家强制行规定的意思表示,大部分是无效的,也有少数是效力待定的,是违反国家强行性规范的不利后果。也是私法自治原则受到强行性规范限制的表现。
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禁止结婚的条款是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因为劳动合同存续期间之所以禁止结婚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员工尤其是女员工因为结婚带来的婚假、产假以及心思转移等现实问题。这种约定,从法律上讲,是违法的,婚姻法法规定,公民有婚姻自由,以劳动合同剥夺公民的婚姻权是违法的;从道德上讲,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连工人结婚生子这种基本的公民权都剥夺了,是不道德的,是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的,因而也是违法的。
❺ 2022天津三支一扶面试技巧:宣传活动之如何作答符合实际
在结构化面试中,计划组织协调作为一个重点考察的题型。此类题型特点比较显著,根据活动目的,给定活动任务,在题目的结尾往往会出现“开展或组织活动”等字样。考官通过此类题目的考查,要求考生能清晰分析目标,合理调配资源,正确安排各项工作任务的流程,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重点环节重点监控,对潜在问题有所准备。
例题展示当前正在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要求多部门联合进行,你是镇政府的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去推进“民法典入农村”宣传活动,提高民法典普及率,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请问你如何开展?
【存在问题】
一、审题不清。 同学容易忽视题干任务,以及对给定身份未利用,尤其题干要求“多部门联合”,应充分调用资源,协调各方职能部门参与,扩大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二、活动目的把握不准。 考生在这里把握不准活动开展目的。常套用“题干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提高村民法治意识”。
三、逾越身份权限: 答题过程中,“作为镇政府工作人员”不仅忽视自身权限职责,还存在语气口吻的不恰当。
四、活动要点不结合题干: 而是套用背诵的模板“1.走访调研,2.确定方案,包括时间、场地,3.做好通知”,缺少针对性。
【如何根据题干要求,有效开展活动】
一、强化审题,抓关键词。 在审题时候要抓关键词,例如这道题任务是“民法典入村宣传”,是将最新颁布民法典内容向村民普及,提高村民对民法典的认识和了解而开展工作;要求“联合多部门”,需要思考民法典的涉及哪些部门,入村开展工作需要哪些部门协助;身份是“镇政府工作人员”,就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职责和权限。
二、把握活动目的,增强活动针对性。 推进“民法典入农村”宣传月活动,一方面,结合民法典在2021年颁布实施,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推广普及新法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围绕这个活动主题“民法典”,思考对于村民能带来什么,给基层治理带来什么作用。比如让村民了解掌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三、结合身份开展工作。 宣传人员要有专业性。思考人员组成,保证专人做专事,在于把人员组成和任务分工说清楚说细,让人能知道自己的职责,才能活动有效开展,保障普法活动专业。例如由镇政府牵头成立宣传专班,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镇长、宣传科长、村主任作为组员,联系本县司法局,开展联合宣传活动,请求派司法素养过硬的工作人员前来协助。明确分工,镇党委书记居中主导负责,副组长指挥协调各方,做好配合开展;村干部负责下发通知到位,组织村民参与;司法局工作人员承担宣讲任务。
四、要点内容结合题干,舍弃无效前置准备工作。宣传活动离不开内容和方式以及对象,所以需要重点关注:
1、宣传内容针对性。 围绕活动的主旨“民法典宣传”,可以思考最新颁布的民法典的篇章内容,包括婚姻篇、继承篇、物权篇等。也可以就结合村民日常生活实际,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事行为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包括婚姻、继承、劳动纠纷、侵权行为、合同管理等。
2、宣传方式有效性。 考生可以用自己掌握的宣传方,例如像传统的发手册、张贴展板的形式,我们重点可以把展板布置在村委会场地,还可以上门入户分发手册,悬挂横幅在村头、村委会等人流密集地方,营造民法典宣传氛围。另一个是结合农村实际设施,创新宣传方式,比如农村书屋里新增民法典书籍和司法解释供村民借阅,重点可以在村民空闲的周末开展“以案说法”普法宣传,由司法工作人员针对村民生活密切的民法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和解答。另外,充分利用村现有设施,将活动过程拍摄的视频录制下来投放在农村书屋的显示屏上循环播放,扩大效果。
希望大家能审视题干任务,分析活动目的,围绕目的开展实施,增加活动组织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