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司法
『壹』 全国司法机制改革涉及司法行政的有哪些
与行政的区别。与行政都是执行法律的个别化的或具体化的行为,统一于广义的执法活动。但是,行政是实现国家目的的直接活动,而是实现国家目的的间接活动。二者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性质不同、社会功能不同、运行方式不同。
一、从本质上看,权与行政权的有一下区别:
(一)权与行政权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权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公正与效率”,在追求公正的同时,兼顾效率、效益等其他价值目标。与权不同,行政权追求的价值目标则是“效率、秩序与公正”,它在追求行政效率、行政秩序的同时,兼顾公正等其他价值目标,但效率和秩序则是行政权追求的首要目标。
(二)权与行政权的性质不同。权是一种判断权,它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法官按照预设的法律规则和原则,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事项进行审理,然后作出具有确定力、执行力的裁判结论,从而以权威性、终局性的方式解决争端的一种国家权力。权作为一种判断权,它具有中立性和独立性,要求法官在处理各种争议时,地位超然,不偏不倚,居中裁判,从而实现权之基本价值追求——公正。行政权的性质则与此不同。行政权是一种处理权,即行政机关依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依自己的单方面意志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作出某种行政处理决定的权力。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作出行政行为时,其本身即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且在该法律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行政权不可能具有中立性。
(三)权与行政权的功能不同。权与行政权的社会功能是不同的。权的功能:一是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通过设置正当程序,强制违反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承担法律责任,或者对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关系进行确认,使受到损害的一方当事人的权利能够得以恢复或补救,从而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二是通过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侵犯公民个人权利,平衡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因此,权的设立与行使的主要功能是为各种各样的权利提供一种最终的救济渠道,并对各种各样的国家权力施加一种特殊的审查和控制机制,以便为个人提供一种表达冤情、诉诸法律的基本途径,使得那些为宪法所确立的公民权利能够得到现实的保护。行政权的功能则在于,通过行政主体的行政管理活动,促使行政管理相对人自觉遵守和维护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从而实现行政机关管理社会事务、公共事务的目的。虽然行政权在运行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问题,但由于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时,是以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代表和化身出现的,因此,行政活动所产生的直接的、主要的法律功能便是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维护,保证国家的行政管理秩序不至于因个人的行为而受到破坏。
(四)权与行政权的运行方式不同。权与行政权运行的最主要区别是权的行使具有被动性的特征。权的被动性是基于公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和中立性的需要。中立性要求权的行使必须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否则就有可能破坏的公正性。权能独立存在的价值即在于它能充分保证公正性的实现。的被动性要求法院在当事人未提起诉讼时,不能借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主动启动诉讼程序,即使是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也不得主动予以追究。当然,权行使的被动性仅仅是诉讼程序启动时的被动性。权一旦启动,在诉讼程序中则不一定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在权启动后所引起的诉讼法律关系之中,作为权主要内容的审判权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主动性作用。而行政权基于及时、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的需要,其明显具有主动性的特点。
行政权干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是严格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行政权的行使也呈现扩张趋势。人们普遍认为,对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准的改善,社会环境的治理,以至各种灾害的预防和消除,综合国力的增强,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权相反,行政机关不能对违法行为听之任之,对公民权益遭受侵害视而不见。行政权行使的主动性和扩张性是社会发展之必然。而与这种必然发展趋势联系最为密切的是,人们既要求行政机关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和良好的福利,又要求对行政权力的扩张和膨胀实施有效监督,并对行政权力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给予法律救济的途径。因此,有权力就有制约,有损害就有救济,权的运行过程就是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过程。
二、从形式上看,与行政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一)独立性。在组织技术上,机关只服从法律,不受上级机关、行政机关的干涉。而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下级机关必须服从下级机关,一级服从一级,全体行政人员必须最终对行政首长负责;
(二)被动性。法律适用活动的惯常机制是“不告不理”,程序的启动离不开权利人或者特定的提请或诉求,但者从不能主动发起一个诉讼。而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往往具有主动性;
(三)交涉性。法律适用过程离不开多方当事人的诉讼参与:在刑事诉讼中需要控辩双方的辩驳、质证、对抗;在诉讼中需要原被告双方的协商、交涉、辩论。而行政权力的行使,更多地是行政机关的命令;
(四)程序性。法律适用过程离不开多方当事人的诉讼参与,者所做的裁判,必须是在受判决直接影响的有关各方参与下,通过提出证据并进行理性说服和辩论,以此为基础促进裁判的制作。而行政机关也要求严格执行实体法和程序法,但行政程序比程序要简单易行的多。
(五)普遍性。的过程是运用法律解决个案纠纷,将法律适用于个案的过程。案件的解决意味着个别性事件获得普遍性,普遍性在个别性事件中得以实现。而行政管理对象要复杂的多,具有更多的特殊性。
(六)终极性。法律适用是解决纠纷、处理冲突的最后环节,法律适用结果是最终性的决定。相对其他的纠纷解决方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解决争端的手段。行政处罚往往不具有终极性,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贰』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涉及司法行政业务的内容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论述司法行政业务(律师等)发展方向的,主要集中在《决定》的第五部分第(三)、(四)款;
二,具体内容: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
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健全行政裁决制度,强化行政机关解决同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功能。
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绝不允许其形成气候。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
『叁』 行政机关合法干涉司法机关的非法行为,可以吗
中国现行《宪法》
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一百三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我和楼主的意见一致,我不认为行政机关可以干涉司法机关的行为,
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司法机关要对产生它的人大负责,对上级司法机关负责(检察机关上下级是领导关系,下对上负责市应该的)行政机关无权干涉司法机关的行为(我指得是司法行为,如果是检察院想申请土地盖家属楼的话,那它作为行政相对人,当然与行政机关有关)
按照我国的国家权力的分配格局来看,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都是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当然它们都要受党的领导,那么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理论上是平级的。不存谁领导谁的问题。
但是由于我国的司法传统,从唐朝开始,我国的司法机关都比行政机关低半格,从唐朝著名的“三司推事”制度上可以看出:当时刑部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但是每逢大案,常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共同审理(注意,刑部派出的是副职,正职是刑部尚书,而其他两机关都是正职)
按照我国现行的权力格局来看,我国的司法机关的首长也是相对于当地的行政首长低半级(比如设区地级市的中级法院的院长和检察院的检察长都是副厅级【副市级】而当地的市长则是正厅级)
所以这是我的观点
『肆』 政府干涉司法,影响司法公正怎么办
如果是去干涉法院,或胁迫当事人,才是干预司法
『伍』 银行贷款出现涉及司法诉讼是怎么回事
法院会出具裁定拍卖有效的裁定书,
同时会派二名以上工作人员到办理过户的房管部门,
并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办理过户手续,
过户的费用按拍卖的约定承担。
『陆』 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吗
任何国家太大了吧,自己国家的是干嘛其它国参与,只要司法机构合法使用权力就没事
『柒』 政府干涉司法怎么办
十八届四中复全会公报制明确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这意味着对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领导干部将予以问责,并且是要动真格的予以“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
按照十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有领导干部干涉司法的可以向上级纪检部门甚至向中央巡视组反映情况。
『捌』 政府官员可以干涉司法吗
政府官员分为很多种类,制法,立法,执法,等 不同部门的不应该互相干涉,不能越级报告等…… 但是人情的话,你懂的,只要有钱~~都可以搞定的。
『玖』 中国该怎么解决权力干涉司法呢
对法外干预须零容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回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答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201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筑起了防止权力干预司法的制度笼子。
法外干预就是拿司法当儿戏,领导干部过问、插手司法活动影响公平公正,是法律权威抵不过权力淫威的体现。2015年11月6日,中央政法委首次通报5起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典型案件,加上这次通报的7起,共12件。让铁规发力,让制度生威,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拾』 政法委干涉司法是合法的吗
政法委全称中国共产党党委政法委员会,是党的机关,本来就不属于国家机回关序列,更不是国家答司法机关了,严格来说在宪法条文中根本找不到他的权力来源,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其中可没包括政法委这种党的机关,所以不能说不合法,也不能说合法,懂了么?如果严格说来,这类条文是属于非任意性规范,就是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那么应视为非法,所以严格从法理来讲是不合法的。我们的宪法只字没有提及党的权力,但是由于我国国情是党领导一切,所以政法委具有实质上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