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司法改革方案
『壹』 司法责任制改革“怎么改,如何推”
上海司法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一是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建立以法官、检察官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体系,实现司法机关各类人员分类管理,促进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二是健全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制度。建立符合法官、检察官职业特点,有别于一般公务员的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体系,增强法官、检察官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为依法公正履职提供必要的职业保障。三是完善司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司法机关办案组织,科学划分内部办案权限,突出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同时加强监督制约,努力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四是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省级统一管理的体制。通过对现有法官、检察官管理制度的改革,形成全市法官、检察官“统一提名、分级任免”的管理新格局,打造高素质的司法队伍,有效减少外部干扰,提高司法公信力。五是研究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经费由省级统一管理的机制。建立全市司法机关经费由市财政统一管理的机制,实现经费管理相对独立,探索适应分类管理需求的经费分配体系,理顺三级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格局。六是积极研究探索人民警察分类管理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警务技术职务序列和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序列,探索建立与警察职业化发展相适应的职务晋升制度及配套保障制度,拓展民警职业发展空间,提高人民警察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贰』 司法体制改革的方面有哪些
司法体制改革的方面有:
1、法官员额制改革;
2、巡回法庭;
3、立案登记制;
4、庭审实质化;
5、司法救助。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司法部提出了三条保障措施有哪些
1、建立工作机制。司法部调整充实了司法行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了分工方案,明确了各项改革任务的专项小组,由分管部领导任组长,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选派得力人员参加;
2、抓好推进落实。各项措施明确了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果要求;
3、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提出了要加强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强改革成果和改革举措的宣传,为顺利完成改革任务营造良好氛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叁』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历次会议重点
2014年1月22日
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名单
《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等
2014年2月28日
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
《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立法工作方面要求和任务的研究意见》
《关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重大改革的汇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
2014年6月6日
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
《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等
2014年8月18日
第四次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
《关于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等
9月29日
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
《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
10月27日
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12月2日
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和《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试点方案》,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12月30日
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结报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2015年工作要点》。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
2015年1月30日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
『肆』 电影《邹碧华》的观后感
《邹碧华》根据法官邹碧华生前事迹改编,讲述了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形象,以及为了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邹碧华》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邹碧华》的观后感1
看完《邹碧华》这部影视作品,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电影讲述了一名法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短暂而又不短暂的一生。
作为一名法官,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法官这个神圣而庄严的职业,正如影视作品的他说的一句话:对于一个法院,一年要处理成千上万个官司,而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一辈子可能也就打那么一个官司,如果判错了,对于他们是莫大的绝望。邹碧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上任就亲自接待前来上访的群众,亲自走访有困难的群众,用心聆听他们的绝望,用法律带给他们光明。
他能紧跟时代潮流,走在行业前沿,为了能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水平,他勇于进行改革,听取多方意见,不断加工整理,冲破重重阻力,开发了一套法官信息考评系统,用数据说话,提高了法官考评的效率和公正性,更重要的是,为法官队伍今后的良性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
他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司法工作首当其冲,在危难时刻,他能不辱一名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带领法官们重温党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为法官们坚定了理想信念。
他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也有对家的依恋,他也深深的爱着他的家人,可是他的这种爱,还没来得及释放,还没来得及表达,就突然走了,他的亲人哭的那一刻,我的眼眶也湿了。
邹碧华走了,我们心中充满了惋惜,正因为这样,更显邹碧华的无私与奉献,鞠躬尽瘁。
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他为中国的司法注入了毕生心血,他为人民交上了一份又一份公正的审判,这就是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所在,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写照,正是一群像邹碧华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推动了我们时代的进步,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想,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需要向邹碧华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务实奉献的高贵品质,在工作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邹碧华精神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量。
《邹碧华》的观后感2
9月6日上午,我满怀崇敬的心情随同事一起来到米高梅国际影院,观看了教育片《邹碧华》,非常感动,记录如下。
我们是接到县委宣传部通知统一买票去观看电影《邹碧华》的,除了放映前、放映后各单位集体合影留念外,放映中,大家用心观看,鸦雀无声,被邹碧华的真实感人事迹所吸引,也为主演《邹碧华》的演员演技点赞!大家都说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邹碧华生前的工作与生活片段,值得看、值得思考。
电影《邹碧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邹碧华参加美国法庭审判案例的场面,展示了中国法官在国外法庭中的高大形象。随后出现了“2014年12月10日下午,邹碧华在赴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的画面。当天起床是在他的妻子海琳的几次呼唤中起来的,平时都是邹碧华喊妻子起来的,这一点说明邹碧华由于劳累身体状况不好了。同时,这一天又是邹碧华的儿子生日,他只能在车上跟他的儿子说一声“儿子,祝你生日快乐”一挥手,他就永远离开了这个家。……
结尾,又再现了邹碧华生前最后一刻下车“透透气”的情景,他逝世后成千上万人前来哀悼他。前后呼应,紧扣主题,突出了邹碧华的一生都是扑在工作和事业上,为了司法公正,鞠躬尽瘁!
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邹碧华》影片中令我们感动和难忘的画面很多,例举如下:
一是邹碧华担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的第一天,有很多人堵在法院门口喊冤闹事,邹碧华就把这一天当作院长接待日,请大家排队进入法院内面对面跟他交谈。他就是对人民负责的好法官、好领导。社会上有不少机关或单位,总是采取逃避的态度,不准老百姓闹事,又没有耐心坐下来跟老百姓谈心,久而久之,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就下降了。只有像邹碧华一样,敢于面对现实,站在人民中间,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为维护公平正义呕心沥血,才能赢得民心,避免假案、错案、冤案的发生。
二是邹碧华院长亲自带队深入民间调查一起民房起火案件的原因时,邹院长用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跟聋哑老人交流,说出法院没有判错案,老人听懂后失声痛哭、手足无措、跪拜在邹院长面前,邹院长立即扶起老人并把老人拥入怀里。随后,邹院长与相关部门联系,帮助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免除了老人住房的隐患。这种把老百姓当亲人,体恤老百姓疾苦的法官难得啊!“人民法院”是为人民服务的,不管原告被告的地域、职业、经济状况如何,法官应一视同仁,用良心做事,同时用法律维护人民的利益。只要实事求是,秉公执法,就能让老百姓口服心服,安居乐业。
三是一位在法院收发室工作二十多年的老信访员(贺青山),很多人不知道他姓名的情况下,邹碧华利用跟员工讲话的机会,走下讲台,拉住老信访员的手,喊一声“贺老师”,请贺老师站在他和大家的面前讲出贺青山的名字及经历时,贺老师老泪纵横,向邹碧华行军礼。无论是法院还是其他单位,各级领导或干部都应该像邹碧华一样平等待人、胸怀宽广,不要高高在上瞧不起老百姓。只有放下架子,去掉官僚主义习气,才能接地气,与普通老百姓交朋友,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或工作,成为人民信赖的好领导好干部。
四是对待身边的知识分子康达,邹碧华像兄弟一样爱惜他。邹碧华调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之后,把康达也调到了自己身边。他爱惜人才,与员工共患难,为康达过生日,与员工一起喝咖啡。当得知康达辞职的真正原因时,他又不得不忍痛割爱——在康达的辞职报告上签字。没想到签字后的邹碧华与康达永别了!康达痛失邹碧华这样的兄弟之后,醒悟了!把辞职报告撕毁了!还有什么比真情更感动的?邹碧华一心扑在法院工作和事业上,忘了家人和自己,甚至连生命都付出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只顾个人的享受?人心都是肉长的,真心换真心,患难见真情,邹碧华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鼓舞着身边的同事及法学界、乃至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他未完成的事业,还有他带出的团队在,还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敬业的法官在。
五是在“司法改革”方面,邹碧华身为上海市高级法院副院长,加班加点,关心员工,却忘了自己。通过法官员额如何配置、绩效考核方案三十多稿了都还在想方设法如何达到更公平合理——“邹碧华参与主持起草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15次座谈会,历经34稿。法官员额制是此轮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法官比例压缩至33%,意味着有一批现任法官进不了法官序列。怎么改?邹碧华力主避免两个"一刀切"--不按资历、行政级别"一刀切",要科学考核,给年轻人留有机会;高院、中院、基层法院的法官比例不能"一刀切",要给一线法官更多机会;要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能办案的法官进入到员额中来。在经过大量数据测算与分析后,邹碧华发现,助理审判员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的工作量很大,而有的审判员已常年不在办案岗位。因此,他坚持按照新的法官入额办法对现有法官进行考核、考试和遴选,以保证所有入额的法官都是办案骨干。”(由于笔者法律方面的专业术语记不清,只有引用网络上的资料说明电影中再现的画面。)……
上述这些典型画面,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也将印刻在所有观看《邹碧华》电影的观众脑海里,并内化于行动。
观看《邹碧华》电影之后,我认为邹碧华是一个实干家。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关乎人民利益的事,他就会亲力亲为,通过亲自实践来体验、总结工作经验,撰写论文和书籍。……他的著作《要件审判九步法》,为了让妻子海琳理解,甚至用跳舞的方式来向妻子解释办案程序化的重要性,这九步缺一不可。
观看《邹碧华》,就是要学习邹碧华对知识如饥似渴,对待工作像“铁人”一样说"没事,我不累";"你们先去忙吧";"没事,有我在就行",做有理想有追求的燃灯者,相信"改革这种事情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点点进步就是成功!"。……把人民装在心中,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邹碧华》的观后感3
都说好人邹碧华,其实我非常不愿意把人定义为好人和坏人。好人的帽子,戴不起!在生命的终点,被总结为好人,邹院长是戴得起这顶帽子的!他一生正直无私,精专低调,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好人的评价用在他身上,不觉得虚伪,反而加深了我对好人的理解。
近日,我有幸观赏了电影《邹碧华》。影片中,邹碧华院长几经修改,受到跳水比赛的灵感,增加权重系数,敲定司法改革方案。可以说,员额制的目的是实现检察官法官精英化,让入员额的人真正到办案一线去。
片中,有的行政岗位上的同志,担心人员分类后成了二等公民,再就是老同志考试考不过年轻人,如果没有入额,也会不满。归纳起来,这场本意很好的改革似乎几面不讨好。然而,既然决心要改革,而且改革的方向正确,就不能畏手畏脚。
邹院长说,法官职业生涯中办理的案子数不胜数,但是老百姓或许一辈子只打一次官司,如果有冤假错案,他就会恨人民法院。因而,为了提升司法公信力,邹院长力挽狂澜,推行司法改革。最后司法改革办公室的康达同志却因为多年从事信访工作,没有办案子,而未入额。
联想到我们车辆分公司近来推行的维修部管理改革,我想或许在实行过程中也有不少困难和阻力。正如邹院长说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一点点往前拱的。但是,只要认准大方向,我们就要迎难而上。
有人说,邹碧华太累了,人无论如何要懂得体恤自己的身体!话不错,邹院长有那么多事那么多牵挂,对于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怎么可能放下。最后,邹碧华院长倒在了他所热爱的岗位上,这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遗憾。
片头,邹院长上班前,对儿子说了声,生日快乐。儿子略显生分地笑了笑。虽然在儿子的记忆中,父亲的印象不多,但是儿子理解父亲的事业。可能,不是每一个英雄人物都能做到忠孝两全,我们也无从苛责。在这部片子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点浪漫的认真的邹碧华院长。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我们要树立的信念。邹碧华院长是这么教育法官同志们的,他也是这么践行这个承诺于自身工作中的。我相信只要坚定这个信念,每个人都能从平凡的岗位中获得尊重和认同。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无论如何,总是要爱他们;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无论如何,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和坦率使你易受伤害,无论如何,总是要诚实和坦率……
——泰蕾莎修女
《邹碧华》的.观后感4
看完《邹碧华》我内心感受颇多,集中国司法改革的“燃灯者”,中国优秀的法官于一身的共产党人为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处处为人民,处处为司法的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离开了我们。剧中值得我们思考和回味的地方有很多,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算来我入党的时间已经有3年了,记得我刚成为预备党员之前,学校党组织召开了党员转正大会,党支部书记会问我:你为什么入党?我记得我当时说:因为我要为人民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仔细想想现在我算做到了么?答案是肯定的,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无偿帮助残疾人家庭子女辅导功课,在校认真学习,在单位中认真工作,唯一的缺点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选择退缩,这不和电影中饰演陈阳一角的法官刚开始的桥段如出一辙么。邹院长和陈阳的一段对话中更是点醒了陈阳,意思大致为:不忘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不要因为一点困难就选择逃避退缩。因为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电影中,有不少感人至深的地方,比如有一位老伯家因为火灾,起诉物业公司一案败诉后一再上访,邹院长知晓情况后,来到当事人家中实地查看,黑漆漆的墙壁,凌乱的家具,可见大火肆虐后的痕迹。聋哑的老人用手语像邹院长阐述内心的失落,而当邹碧华说出他会帮助他们的时候,老人痛哭不止。他们的眼泪触动了每一位在电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的心。
法官能力有多大,身上的责任就会有多重!每一名法官都要办无数个案子,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件案子就影响他们一生。认真负责,为民办案是邹院长始终坚守的原则。法律不仅仅是严酷的,更是有温度的。在有一幕邹院长和老人拥抱哭泣的场面中可以看出,法官不是冰冷的司法机器,而是为民谋公正的司法武器。
法官陈阳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让人不免同情,我们也得知了法官在现实生活中不但要承担无数的案件带来的压力,更要经受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困扰。在经过邹院长的一番入党初心之话的点拨之后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依靠智慧完美化解困局的法官。她的经历告诉了我们,生活本来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去面对生活,遇到困难绝对不要退缩,用智慧去化解困难,追梦路上荆棘遍布,但我们要坚信我们可以到达终点。
《邹碧华》电影中的贺老师在工作中恪尽职守,认真踏实的工作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资料收发室工作的他会仔细核对每一封信件,校验信件的地址、信息等等,一年查阅数万件,纠错查出数百件的信件,为法院节省一定的资金费用。就像邹院长所说的,虽然这笔钱对于法院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贺老师的工作态度却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需要学习的无价之宝。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是追随赢家,不管怎样,还是要为弱者奋斗......这是邹院长在同事生日上对大家表演的一段诗句。这样的一首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反思,要时常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有没有牢记在心。
邹碧华为思想改革和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了内心的触动,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无论何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被困难所打倒。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伍』 司法体制四项改革是什么会议提出的
司法体制四项改革通过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并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推动司法体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制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政策导向。
一次次会议,一项项部署,努力把蓝图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现实。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执法司法公开全面推进……随着一系列带有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司法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司法体制改革意义:
1、司法体制改革要符合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现代社会,任何一种政治体制模式,都需要对国家权力建立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自由、秩序和安宁。至于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具体形式,则与一个国家的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和本国国情等紧密相联。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国家权力统一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但并不是所有的权力都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设立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分别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既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又是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工作的监督机关。这是中国宪政制度在国家权力监督制约方面的一个重要特色。
与西方宪政制度另一个不同的是,中国的检察机关是在人大之下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平行的国家机关,它和审判机关共同构成中国的司法机关,检察机关的任务是以履行国家的法律监督为专门职责,目的是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正确实施。这是中国宪政制度在国家权力监督制约方面的又一个重要特色。
2、司法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现行的司法制度,是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2006年党中央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决定》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对发挥审判和检察职能作用、加强法官和检察官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中央专门就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做出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与深入贯彻好《决定》的精神和要求结合起来,推动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3、司法体制改革要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经济社会转型中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大量地以诉讼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对通过司法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和保障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
司法环境出现的这种新变化,必然要对司法工作提出相应的新要求。司法体制改革就是要适应这种新变化、新要求,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司法改革的根本出发点,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观念,改革的措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期望,从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制约司法公正的环节入手,使改革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切实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司法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这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作出的新论断、新概括,也是对新时期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大责任。要把司法体制改革放在党和国家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中来考虑,突破制约司法工作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机制性障碍,以更好地履行司法职能,使司法成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强后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5、司法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对国家政权机关和社会的领导来实现的。当然,党不是政权本身,不能取代政权机关的职能。党对各级政权机关、组织和团体等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支持和保证它们依法履行职责方面。在司法领域,党对司法的领导重点是对司法工作实行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领导,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履行司法职责。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改革的举措要有利于加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有利于确保司法机关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人手中,有利于切实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陆』 司法改革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司法改革措施包括(一)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二)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三)优化人民法院内部职权配置;(四)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五)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六)推进法院人员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七)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法律依据:《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 (一)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二)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三)优化人民法院内部职权配置;(四)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五)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六)推进法院人员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七)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柒』 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重头戏”。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将引领司法体制改革朝公正高效权威迈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顶层设计密集出台举措
2013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彰显了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进步。
近年来,中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司法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司法行政化问题突出,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直接影响司法公信力。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要靠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并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推动司法体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制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政策导向。
一次次会议,一项项部署,努力把蓝图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现实。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执法司法公开全面推进……随着一系列带有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司法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的举措,从纸面一步步走进现实生活,细微之处成果显现。
河北阜平县的袁某某在丈夫被人伤害致死后,不相信法院能够解决问题,不停地奔走于各级各部门,甚至拦截领导的车队,试图用极端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最终在省联合接访服务中心的引导和跟踪督办下,法院依法对她的案件做出公正判决。袁某某从极端上访转为依法诉讼,感受到了法律公平公正的阳光。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推进以来,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经过一年多深入推进,政法机关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受理率、立案率有了明显提高,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上访数量明显减少。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级政法机关从一项项具体改革举措做起,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今年1月1日起,全国3000多家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接受公众监督;检察机关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决定书等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司法公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改革,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
改革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9月,最高检、司法部部署在北京等10省(区、市)开展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
每一项具体改革任务的有序推进,都向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更进了一步。
试点探路可复制可推广
深化司法改革,需要知难而进、攻坚克难的胆识和勇气。
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下发后,中央决定这4项改革在6个省市先行试点,为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积累经验。
实现司法公正,关键是要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办案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
围绕办案责任制,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法院率先推行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组建以审判长为中心的审判团队,使得法官的职、权、责高度统一。改革施行两年多来,该院结案数同比上升31.21%,一审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9.13%。
今年9月,上海召开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任命大会,289名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接受任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生的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这项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举措是上海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工作的重要一步。
建设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新的历史时期下,各级政法机关将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捌』 如何看待司法体制改革
您好,
第一,对本轮司法改革的态度问题。我认为,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依然应该拿出更大的努力去支持本轮司法改革。中央这次提出的司法改革方案大大超出了学界的预期,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是应该对之大力支持的。在司法改革问题上,学界是有共识的,党中央也有共识。当然,完全的共识可能还没有形成,但目前司法改革的环境和氛围已经良好,因此,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积极努力支持司法改革,把握住这次机遇。
第二,应充分认识到司法改革的艰巨性。我参与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所进行的司法改革的部分工作,也参加了广东省司法改革试点方案的调研、座谈,等等。从自己的亲身体会而言,从实际出发,我认为,对于司法改革不应过于乐观,而必须充分认识到其艰巨性。仅以这次中央提出的司法改革试点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来说,每一项试点工作的实现其实都很难,困难重重。下面以法院的改革为例说明。
首先是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以法院的改革为例。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单列法官员额,精简法官队伍,提高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方案将法官在司法队伍中的比例确定为33%,这给中央很大的信心,觉得上海的改革力度很大,但实际上,上海方案中的33%是以法院现有全体人员总数而不是单以中央政法编法官人员总数为基数计算的。深圳的员额制改革,力度比上海还大,在我看来,上海方案的改革力度并不十分大。但即使如此,困难也很大。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现有人员。如果大量现有人员超出改革方案确定的人员分类比例,如何安置这些需要转岗的人,显然就会成为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同时,伴随着法官待遇提高,一批长期不办案的法院领导转为法官,那么,现在正在一线办案的青年法官可能就要转为法官助理等,办案质量谁来保证?不会办案的成为一线法官,会办案的成为法官助理,这种情况如何避免?对于人员分流,我们的惯例就是论资排辈,这种办法阻力最小,但与改革的目的直接冲突。如果不允许法院领导回流办案,法院行政管理人员通过职务升迁而认可改革的动力不复存在,就可能成为提高法官待遇的阻力。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管着法官的待遇低于法官的待遇,他们的积极性如何调动?
其次,完善司法责任制的目的,是形成权责统一、责任明晰、管理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明确法官办案的权力和责任,要求法官对所办案件终身负责,严格错案责任追究,对于提高案件质量显然具有积极意义,主观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完善司法责任制,需要厘清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如,如何在主审法官与合议庭之间划分权限和责任范围,如何在合议庭与审委会之间划分权限和责任范围,如何处理好法官与法院院长、主管副院长、庭长、主管副庭长的关系,切实去除司法的行政化,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面临诸多体制性难题,涉及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多部法律,需要通盘考虑,系统规划。而且,法院的领导是法官的行政上级,即使他们不再享有审批案件的权力,但作为领导,他们对法官的影响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不允许审批案件,法官独立又做不到,法官如何负责?同时,有些案件,法院领导都决定不了,这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办案必须讲政治,一个法官,能负起责任吗?另外,完善司法责任制,还面临如何平衡权力和责任的问题。偏重责任忽视权力,最终很可能导致法官在重压之下以消极怠工逃避责任,无法实现提高审判质量的目的。所以,如果不能在法官独立上同时推进,这项改革也很难到位。
再次,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措施和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对人的统一管理,主要是建立法官统一由省提名、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机制;二是实现对财物的统一管理,主要是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经费由省级政府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机制。上述改革措施和目标的针对性很强,就是要切实解决以往地方法院因人财物受制于同级地方党委政府而无法实现审判独立的问题,去除司法的地方化。但是,在目前的国情下,即便地方法院在人财物方面不再受制于地方党委政府,也仍然难以完全摆脱其影响。像建设规划、家属安置等,很难不受地方控制。特别是,在我国现有体制下,离开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得不到同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法院开展工作比如执行判决就会面临不少困难,甚至寸步难行。因此,如何在摆脱地方党委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获得其对法院工作的支持,需要进一步的制度保障。另外,实现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后,如何避免省委省政府省法院对省以下各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干预,也是需要继续认真考量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上级对下级的干预,实际上并不比同级党委政府的干预少,甚至还要更多。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最后,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目的是通过提高待遇、保障安全,推动司法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使法官们能够安于工作,独立判断,独立负责。对此,中央提出的司法改革方案指出,对司法人员的职业保障,包括在薪俸、任期、豁免、惩戒、免职等方面,可以做出有别于普通公务员的特殊规定。应当说,这种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符合司法职业的特点。问题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如果对法官的退休年龄、薪酬待遇做出优于公务员的规定,如何让全社会尤其是行政部门理解并接受这种改革而不致产生新的矛盾?毕竟,每个部门都会认为他们工作的责任心要求更高,工作性质更重要,例如纪委、组织部、发改委、编办等等,还有主导本轮司法改革的政法委系统。从目前已经出台的试点方案看,待遇和保障其实很有限,但责任要求、工作量要求则有很大提高,司法人员是否可以承受这种改革?之前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从贵阳市法院系统借调来一批法官帮助办案。工作结束后,广州中院表示,其中一部分优秀法官可以留下来工作,但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贵阳的法官普遍认为,在广州工作,工资待遇虽然可以高一倍,但工作量则多出了数倍,不合算。需要知道的是,当年求职时,他们中的许多人想分配到广州工作来不了,现在有机会,他们却不愿意来。这种心理,应该不是个别的,需要我们重视。
第三,我认为司法改革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进一步明确司法改革的目的。我认为,司法改革的目的最终是解放生产力,是为了解放司法官,也就是进一步提高法官检察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切实忠于宪法法律,有条件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处理案件,化解矛盾,保障建设与改革。体制改革只是保证他们切实做到依法办案的一种方式。不能把体制改革本身当成目的,而应把通过体制改革解放司法官当成目的。目前,有些改革措施,仅仅是为了完成中央布置的改革工作,对如何更好地达致改革目的缺乏考虑,甚至缺少热情,听取一线法官、检察官、律师意见不够,针对性需要加强。
第二个问题是需要进一步厘清司法改革的动力来源。司法改革依靠谁进行?由谁来推动?这就涉及到目前司法改革的领导体制问题了。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干部管理体制和工作体制。在体制不改的情况下,由上级发动进行改革,成效可能有限。例如,成立法官惩戒委员会惩戒有错误的法官。但惩戒委员会能代替纪委吗?是代替不了纪委的。惩戒有惩戒委员会,违纪有纪委,违法还有司法机关。惩戒委员会能做违纪违法查处工作吗?还有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能代替组织部,能代替人事部门吗?现在,法官检察官通过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提名,由组织部门考察,提交人大任命;而院长、检察长则是组织提名,包括上级法院、检察院与下级法院、检察院的同级党委协商后提名,但提名后,也要到组织部门去考察,然后要提交人大去通过,而且是地方人大通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目前的法律体系格局下,如何发挥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的作用,就是一个问题。况且,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是自下而上的。如果仅考虑上级来推动改革,不认真发挥下级的作用,工作可能很难做好,而且还涉及我们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一根本问题。所以,依靠谁去进行改革?不去充分发挥地方的作用,不去动员人民群众,仅仅靠这种方式改,我觉得可能有点问题。还是应该要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上级与下级、中央与地方、领导与群众,才能把司法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看待顶层设计在司法改革中的作用。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当年中国之所以进行改革开放,主要原因就是既有的顶层设计出了问题。在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指引下,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情况好了,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是不是就可以放弃摸着石头过河,改为顶层设计?我觉得需要慎重考虑。目前,加强顶层设计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不应过分强调、依赖顶层设计的作用,就司法改革而言,还是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提法,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我之所以持上述观点,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国情复杂,地区差异巨大,对此,顶层设计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在各个地方,司法改革如果完全依靠中央的顶层设计,在具体实践中放弃“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改革的效果很可能不尽如人意。中央的政策当然很重要,有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但地方的支持也很重要。例如,深圳市给法官涨工资,一开始,组织、人事、财政部门都有不同意见,但是因为一来中央有政策,二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法院与有关党委政府部门也进行了充分沟通与协商,获得了大家的理解,最后还是实现了。所以,各地在司法改革的实践中,除了中央的尚方宝剑,还必须依靠自己主动去探索、打拼,与同级党委政府认真协商,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本地区的具体问题,走出一条真正有效的司法改革之路。这是目前体制没有大的改变之前,司法改革真正取得成效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