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213条司法解释

刑法213条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3-03-05 23:22:57

⑴ 我国刑法规定了哪些犯罪

内容较长请仔细观看:
1 背叛国家罪 《刑法》第102条
2 分裂国家罪 《刑法》第103条第1款
3 煽动分裂国家罪 《刑法》第103条第2款
4 武装叛乱、暴乱罪 《刑法》第104条
5 颠覆国家政权罪 《刑法》第105条第1款
6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刑法》第105条第2款
7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刑法》第107条
8 投敌叛变罪 《刑法》第108条
9 叛逃罪 《刑法》第109条
10 间谍罪 《刑法》第110条
11 为境外窃取、剌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刑法》》第111条
12 资敌罪 《刑法》第112条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52)
13 放火罪 《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
14 决水罪 同上
15 爆炸罪 同上
16 投放危险物质罪 同上
17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同上
18 失火罪 《刑法》第115条第2款
19 过失决水罪 同上
20 过失爆炸罪 同上
21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同上
22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同上
23 破坏交通工具罪 《刑法》第116条、第119条第1款
24 破坏交通设施罪 《刑法》第117条、第119条第1款
25 破坏电力设备罪 《刑法》第118条、第119条第1款
26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同上
27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刑法》第119条第2款
28 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 同上
29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同上
30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同上
31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刑法》第120条
32 帮助恐怖活动罪 《刑法》第120条之一
33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刑法》第120条之二
34 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 《刑法》第120条之三
35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 《刑法》第120条之四
36 强制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罪 《刑法》第120条之五
37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刑法》第120条之六
38 劫持航空器罪 《刑》》第121条
39 劫持船只、汽车罪 《刑法》第122条
40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刑法》第123条
41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刑法》第124条第1款
42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刑法》第124条第2款
43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刑法》第125条第1款
44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 《刑法》第125条第2款
45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刑法》第126条
46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刑法》第127条
47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刑法》第127条第2款
48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刑法》第128条第1款
49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刑法》第128条第2款、第3款
50 丢失枪支不报罪 《刑法》第129条
51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刑法》第130条
52 重大飞行事故罪 《刑法》第131条
53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2条
54 交通肇事罪 《刑法》第133条
55 危险驾驶罪 《刑法》第133条之一
56 重大责任事故罪 《刑法》第134条
57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刑法》第134条
58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5条
59 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5条之一
60 危险物品肇事罪 《刑法》第136条
61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7条
62 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8条
63 消防责任事故罪 《刑法》第139条
64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9条之一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08)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9)
65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刑法》第140条
66 生产、销售假药罪 《刑法》第141条
67 生产、销售劣药罪 《刑法》第142条
68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刑法》第143条
69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刑法》第144条
70 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 《刑法》第145条
71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刑法》第146条
72 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 《刑法》第147条
73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 《刑法》第148条
第二节 走私罪(10)
74 走私武器、弹药罪 《刑法》第151条第1款
75 走私核材料罪 同上
76 走私假币罪 同上
77 走私文物罪 《刑法》第151条第2款
78 走私贵重金属罪 同上
79 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 同上
80 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 《刑法》第151条第3款
81 走私淫秽物品罪 《刑法》第152条
82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刑法》第153条
83 走私废物罪 《刑法》第152条第3款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17)
84 虚报注册资本罪 《刑法》第158条
85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刑法》第159条
86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刑法》第160条
87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刑法》第161条
88 妨害清算罪 《刑法》第162条
89 虚假破产罪 《刑法》第162条之二
90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刑法》第162条之一
91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刑法》第163条
92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刑法》第164条
93 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 《刑法》第164条第2款
94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刑法》第165条
95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刑法》第166条
96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刑法》第167条
97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刑法》第168条
98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 同上
99 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 《刑法》第169条
100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刑法》第169条之一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30)
101 伪造货币罪 《刑法》第170条
102 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刑法》第171条第1款
103 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刑法》第171条第2款
104 持有、使用假币罪 《刑法》第172条
105 变造货币罪 《刑法》第173条
106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刑法》第174条第1款
107 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 《刑法》第174条第2款
108 高利转贷罪 《刑法》第175条
109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 《刑法》第175条之一
110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刑法》第176条
111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刑法》第177条
112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刑法》第177条之一第1款
113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刑法》第177条之一第2款
114 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 《刑法》第178条第1款
115 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刑法》第178条第2款
116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刑法》第179条
117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刑法》第180条
118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刑法》第180条第4款
119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刑法》第181条第1款
120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 《刑法》第181条第2款
121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 《刑法》第182条
122 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 《刑法》第185条之一第1款
123 违法运用资金罪 《刑法》第185条之一第2款
124 违法发放贷款罪 《刑法》第186条第1款
125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 《刑法》第187条
126 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 《刑法》第188条
127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 《刑法》第189条
128 骗购外汇罪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第1条
129 逃汇罪 《刑法》第190条
130 洗钱罪 《刑法》第191条
第五节金融诈骗罪(8)
131 集资诈骗罪 《刑法》第192条
132 贷款诈骗罪 《刑法》第193条
133 票据诈骗罪 《刑法》第194条第1款
134 金融凭证诈骗罪 《刑法》第194条第2款
135 信用证诈骗罪 《刑法》第195条
136 信用卡诈骗罪 《刑法》第196条
137 有价证券诈骗罪 《刑法》第197条
138 保险诈骗罪 《刑法》第198条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14)
139 逃税罪 《刑法》第201条
140 抗税罪 《刑法》第202条
141 逃避追缴欠税罪 《刑法》第203条
142 骗取出口退税罪 《刑法》第204条第1款
143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刑法》第205条
144 虚开发票罪 《刑法》第205条之一
145 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刑法》第206条
146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刑法》第207条
147 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刑法》第208条第1款
148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刑法》第209条第1款
149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 《刑法》第209条第2款
150 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刑法》第209条第3款
151 非法出售发票罪 《刑法》第209条第4款
152 持有伪造的发票罪 《刑法》第210条之一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7)
153 假冒注册商标罪 《刑法》第213条
154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刑法》第214条
155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刑法》第215条
156 假冒专利罪 《刑法》第216条
157 侵犯著作权罪 《刑法》第217条
158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刑法》第218条
159 侵犯商业秘密罪 《刑法》第219条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13)
160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刑法》第221条
161 虚假广告罪 《刑法》第222条
162 串通投标罪 《刑法》第223条
163 合同诈骗罪 《刑法》第224条
164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刑法》第224条之一
165 非法经营罪 《刑法》第225条
166 强迫交易罪 《刑法》第226条
167 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 《刑法》第227条第1款
168 倒卖车票、船票罪 《刑法》第227条第2款
169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刑法》第228条
170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刑法》第229条第1款、第2款
171 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刑法》第229条第3款
172 逃避商检罪 《刑法》第230条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42)
173 故意杀人罪 《刑法》第232条
174 过失致人死亡罪 《刑法》第233条
175 故意伤害罪 《刑法》第234条
176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刑法》第234条之一第1款
177 过失致人重伤罪 《刑法》第235条
178 强奸罪 《刑法》第236条
179 强制猥亵、侮辱罪 《刑法》第237条第1款
180 猥亵儿童罪 《刑法》第237条第3款
181 非法拘禁罪 《刑法》第238条
182 绑架罪 《刑法》第239条
183 拐卖妇女、儿童罪 《刑法》第240条
184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刑法》第241条第1款
185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 《刑法》第242条第2款
186 诬告陷害罪 《刑法》第243条
187 强迫劳动罪 《刑法》第244条
188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刑法》第244条之一
189 非法搜查罪 《刑法》第245条
190 非法侵入住宅罪 《刑法》第245条
191 侮辱罪 《刑法》第246条
192 诽谤罪 《刑法》第246条
193 刑讯逼供罪 《刑法》第247条
194 暴力取证罪 《刑法》第247条
195 虐待被监管人罪 《刑法》第248条
196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刑法》第249条
197 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 《刑法》第250条
198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刑法》第251条
199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刑法》第251条
200 侵犯通信自由罪 《刑法》第252条
201 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 《刑法》第253条第1款
20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刑法》第253条之一
203 报复陷害罪 《刑法》第254条
204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 《刑法》第255条
205 破坏选举罪 《刑法》第256条
206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刑法》第257条
207 重婚罪 《刑法》第258条
208 破坏军婚罪 《刑法》第259条第1款
209 虐待罪 《刑法》第260条
210 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 《刑法》第260条之一
211 遗弃罪 《刑法》第261条
212 拐骗儿童罪 《刑法》第262条
213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刑法》第262条之一
214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 《刑法》第262条之二

⑵ 刑法213条中的同一种商品解释

“同一种商品”的理解:基于相关公众的通常认识防止扩大解释
《意见》第5条关于回《刑法》第213条中“同一种商品”的答认定问题规定:名称相同的商品以及名称不同但指同一事物的商品,可以认定为“同一种商品”。在理论上,通说同样认为“相同商品”指按照商品的原料、形状、性能、用途等因素以及习惯来判断,同一种商品一般指的是名称相同的商品,或者名称不同但所指的商品是相同的商品。[11]按照该种观点,相同商品可以包括两类,一类是名称相同的商品。名称是否相同的认定依据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在商标注册工作中对商品使用的名称,通常即《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中规定的商品名称。所有商品按照类、组、种三个级次进行分类的,同种商品就是指同一种目下所列举的商品。[12]只要是处于同一种目的商品,无论其类型、重量、规格、型号等如何均为同一种商品。[13]对名称相同商品的认定,由于其标准比较明确,在实践中一般不存在认定的困难。问题是对于“名称不同但指同一事物的商品”如何理解与把握,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笔者将从下面具体案例着手,分析名称不同但指同一事物商品的认定问题。

⑶ 刑诉法解释213条社会影响重大怎么理解

随着我国刑事案件的不断发生,为了打击犯罪行为,以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即《刑事诉讼法》,其在我国法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律图小编将以此给大家带来的是刑诉法第213条内容的相关知识,大家可以从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刑诉法第213条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条文注释:

本条是关于自诉案件中反诉的规定。

反诉,是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控告自诉人犯有与本案有关联的罪行,要求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追究自诉人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成立反诉,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由自诉案件中的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提出;

(2)反诉的对象必须是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

(3)反诉提起的时间必须是在法院对自诉案件的判决宣告前;

(4)反诉所控告的必须是与自诉案件有关犯罪行为;

(5)反诉之案必须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告诉才处理或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反诉案件可以同原来已经提起的自诉案件进行合并审理。人民法院审理反诉案件,适用法律对自诉案件诉讼程序的所有规定。

二、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

我们可以知道其是关于反诉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在诉讼过程中,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是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的。我国的刑诉法,其法规内容篇幅是比较长的,而且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所以,大家在了解时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咨询律图律师

⑷ 刑法213和215多区别

213条是假冒注册商标罪,215条是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是指违反商标管理法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的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行为。第二百一十三条【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百一十五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⑸ 刑法第213条定罪标准

法律分析:假冒注册商标罪立案标准: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假冒他人驰名商标或者人用药品商标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造成恶劣影响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⑹ 刑法中第213条和第214条的差别

假冒注册商标案(刑法第213条)根据本条规定,构成本罪应具备以下条件:一.行为人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未经注册商标人许可。“注册商标所有人”,即商标注册人。在我国,凡依法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并经商标局核准的,该商标注册申请人即成为注册商标所有人。本条规定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是指行为人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时,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同意。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根据《商标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如果行为人已得到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而只是未按法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不能认为构成犯罪。二.构成本条规定的犯罪,行为人在客观上要实施了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即商标相同,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为同一种类。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行为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均属商标侵权行为,不构成本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2、单位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3、假冒他人驰名商标或者人用药品商标的;4、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5、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应按照刑法规定的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刑法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侵犯了商标注册人的商标专用权,而且,客观上使大量的伪、劣、次产品进入市场,对名优产品及同类产品造成冲击,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本条规定的犯罪,应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明知。即明知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销售,从中牟取非法利益。行为人是否明知,是本罪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适用本条规定时,必须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明知其销售的商品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如果行为人不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销售,不构成犯罪。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行为人是否明知:(1)行为人是否曾被告知所销售的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2)销售商品进货价格和质量明显低于市场上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商品的进货价格和质量;(3)根据行为人本人的经验和知识,能够知道自己销售的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2.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这里的“销售”应是广义的,包括批发、零售、代售、贩卖等各个销售环节。“假冒注册商标”是指假冒他人已经注册了的商标。如果是将还未有人注册过的商标冒充已经注册的商标在商品上使用,不构成本条规定的犯罪,属于违反注册商标管理的行为。3.销售金额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这也是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个人销售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销售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应予追诉。本条对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犯罪,规定了两档刑:即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实践中,如果行为人销售的商品假冒了他人注册商标,同时商品本身是伪劣产品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应依照刑法规定的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区别 一个是制造带有假冒商标的产品 一个是销售带有假冒商标的产品 客观行为不同 另:213“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14中“假冒注册商标”可以是相近 相类似的假冒商标 .

热点内容
化妆品卫生条例 发布:2024-11-06 21:30:00 浏览:873
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 发布:2024-11-06 21:25:17 浏览:488
越南劳动法加班 发布:2024-11-06 21:09:34 浏览:891
合同法特斯拉拼多多 发布:2024-11-06 20:59:44 浏览:847
大二合同法重点 发布:2024-11-06 20:41:37 浏览:130
源于两企业竞争真实案例的经济法 发布:2024-11-06 20:25:45 浏览:592
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实施办法 发布:2024-11-06 20:22:49 浏览:205
cpa东奥经济法百度云 发布:2024-11-06 19:50:23 浏览:480
劳动法元旦三薪 发布:2024-11-06 19:45:10 浏览:336
教师无故旷工多久可以辞退劳动法 发布:2024-11-06 19:38:19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