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辩员

司法辩员

发布时间: 2023-03-11 06:46:55

㈠ 缓刑人员被派出所传唤司法所会辩护吗

司法所不会辩护。缓刑之后被传唤司法这是正常的、缓刑执行期间应当接受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管理机关为司法行政机关,一般由司法所执行。如果判决缓刑的同时又判处禁止从事相关职业,违法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处理。说明一点,司法行政部门无权传唤,但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拒不服从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情节严重,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或者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的,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1、《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六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2、《刑法》第七十六条【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1)司法辩员扩展阅读:
案例:被判缓刑却不报到 男子逃避监管被网上通缉
余某,南安人,因犯信用卡诈骗罪,于2015年12月9日被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万元,执行期限自2015年12月21日至2016年12月20日。然而,市检察院日前开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时发现,一个月的报到时间早就截止了,余某却迟迟不见人影,也未到市司法局报到。因余某逃避监管,缓刑无法执行,市法院、市司法局分别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对余某撤销缓刑,对余某收监执行。
最终,市法院作出撤销缓刑裁定,要求对余某进行通缉、追捕,并在抓捕后协助将其送交执行刑罚。

法学辩论赛策划书范文3篇

现在全国大学几乎都开设了法律专业,优秀学生的涌现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更好的将我们学校的专业培养好,让他们在参加工作后不至于在工作竞争中失败,举办这样的 辩论 大赛时非常必要的,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法学 辩论赛 策划书 范文 ,欢迎参阅。
法学辩论赛策划书范文1
一、活动目的

为大力弘扬法律 文化 ,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增强我院法学专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文法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学习部和我校社团联合会法学社联合举办第十届“文法杯”法律辩论赛。

二、活动概述

(一) 活动背景:法律辩论赛是每年文法学院举行的一项重大赛事。与一般的辩论赛不同的是,法律辩论赛在注重 辩论技巧 的同时,更强调辩手 法律知识 的灵活运用。为加强此项比赛集中展现辩手法学理论功底的平台作用,鼓励同学们将理论用之于具体的司法实践,文法学院将对以往的辩论规则作出改动。具体而言,初赛及复赛将继续沿用以往规则,1/4决赛阶段及以后各阶段将采用模拟 法庭辩论 的模式,辩题不再是宏观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司法案件,辩论队双方以“律师”或“当事人”的身份参与辩论,邀请法学教研室老师、知名律师或法官作为评委组成“合议庭”,首席评委担任“审判长”,并由其宣布“判决结果”。这种模式有利于法学专业学生直接接触审判实务,更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二)本次活动分为五个阶段:预赛—复赛—1/4决赛—半决赛—总决赛。

(三)本次比赛采取层层淘汰、层层晋级的方式进行,总决赛将决出冠亚军队。

三、活动特点

(一)独树一帜——我校是一所理工科为主的大学,法律内涵的融入赋予了法律辩论赛新颖的风采。唇枪舌剑,妙语连珠,语言与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势必会吸引更多的文法人以及其他学院学生热情的参与与坚定的支持。

(二)实战模拟——法律辩论赛将课堂与社会融为一体,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法学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那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法律辩论赛高度实践性的特点使它能充分展现法学独有的魅力。

(三) 影响力大——法律辩论赛虽然参赛对象有所限制,但缜密的思维、言辞间法理的彰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法律辩论赛成为文法学院所有赛事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前期宣传工作

1、 预赛前1周在校园各处张贴介绍本届法律辩论赛的活动海报。有意者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各相关班级班长处报名。

2、每场辩论赛前五天公布比赛时间、地点、对阵双方和辩题。

3、预赛结束后,张榜公布入围复赛的辩论队名单。

4、复赛结束后,张榜公布晋级1/4决赛的名单。

5、1/4决赛前三天在校园各处张贴宣传海报。

6、1/4决赛结束后即张榜公布晋级半决赛的辩论队名单。

7、半决赛结束后,将张榜公布晋级总决赛的辩论队名单。

8、总决赛结束后,张榜公布本届法律辩论赛的冠亚军及最佳辩手的名单。

五、赛程安排及相关规定

(一)参赛对象 本部法学专业全体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每队各年级的辩手人数比例为2:2:1,也即大二学生为2名,大三学生为2名,大四学生为1名,每队设队长一名,负责统筹辩论队在整个赛程中的各项事宜,其中包括与学习部联系、参赛时本辩论队的统筹安排等。

(二)赛程安排

(1)报名阶段:

各年级学生在各班班长处报名,其中大二、大三两个年级同学在本年级内部两两配组,之后通过抽签方式确定每队人员组成。

(2) 预赛阶段:

经过报名,共有31支辩论队参加本次比赛,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其中一支辩论队直接晋级复赛,另外30支进入预赛,共有十五场比赛。预赛阶段胜出的15支辩论队将晋级复赛。

(3) 复赛阶段:

从预赛晋级的15支辩论队加直接晋级的1支辩论队共16支辩论队将进入复赛阶段,从本阶段开始评定“优秀辩手”称号。复赛共举行八场比赛,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八场比赛的对阵双方。复赛阶段胜出的8支辩论队将晋级1/4决赛,复赛的评分规则及辩论细则同预赛。复赛结束后张榜公布进入1/4决赛的辩论队名单。

(4)1/4决赛阶段:

1/4决赛共有四场比赛,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两场比赛的对阵双方。胜出的4支辩论队将晋级半决赛,1/4决赛的评分规则及辩论细则同预赛。1/4决赛结束后张榜公布进入半决赛的辩论队名单。

(5)半决赛阶段:

进入半决赛的4支辩论队以抽签的方式确定对阵双方。胜出的2支辩论队将晋级总决赛,半决赛的评分规则及辩论细则也同预赛。

(6)总决赛阶段:

总决赛中胜出的辩论队为本次法律辩论赛的冠军,另一支队伍为亚军。在冠亚军争夺赛之前将举行由各优秀辩手报名组成的辩论队之间的表演赛,表演赛中表现最佳的辩手将获得“最佳辩手”称号,总决赛中表现最佳的辩手将获得“法辩之星”称号。总决赛结束后将举行颁奖典礼。

(三)评判方式

邀请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生、法学老师和法律工作者担任评委,初赛及复赛阶段设 3名评委,1/4决赛及以后阶段的评委人数可增至7人。比赛胜负及“优秀辩手” 的人选由评判团投票多数决定,最后由评判团推选一名评委作点评。

(四)比赛程序

(1)辩论赛的总体结构:辩论赛由立论陈词、攻辩、自由辩论、 总结 陈词四部 分组成。辩论赛应该用普通话表述。

(2)辩论赛程序(由主持人执行)

1)主持人介绍评判团成员及辩题;

2)参赛队 自我介绍 (1/4决赛及以后各阶段增加风采展示环节);

3)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

4)比赛开始;

5 5)评判团退席评议;

6)评判团入席,点评代表进行评析;

7)宣布比赛结果;

8)比赛结束。

(五)奖项设置 冠军队1个 亚军队1个 季军队2个 最佳辩手1名 “法辩之星”1名 优秀辩手若干名 所有获奖者均将获得由我院颁发的获奖证书以及其他奖品。颁奖仪式定于总决赛结束时举行。

六、经费预算

20XX年10月20日
法学辩论赛策划书范文2
我们学校政法系是在全国都能排上名次的,所以保持好我们学校政法系的先进性是我们学校重点考虑的事情。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法律知识在实践上能够进一步的深入,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我们学校政法系准备举行辩论大赛。

为了更好的将这一次政法系辩论赛举办好,特别指定如下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我系具有浓厚的思辩特色,在这份浓厚历史底蕴上,我们系更是屡获佳绩,屡得殊荣的剑锋。几年来我们政法系在教师职业技能赛的辩论赛中战果都是极其辉煌的。本次辩论赛力求携上胜之余威以弘扬我系辩论文化艺术,丰富我系同学校园文化生活。

二、活动地点:博西五、六楼教室(具体地点安排将另行通知)

三、活动时间:20XX年5月30日

四、主办单位:政法系团委

承办单位:政法系法律协会、学生会学习部

五、报名截止日期:4月0日上午9:30活动室

六、活动流程:(具体事项如有改动将另行通知)

(一)辩论资格赛:4月3日下午:30

在资格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复赛辩题

(二)复赛:4月30日下午:30

在复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半决赛赛辩题

(三)半决赛:5月3日晚上7:00

在半决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决赛辩题

(四)决赛:5月8日下午3:00

七、活动宣传:

1、及时做好本次辩论赛的 工作总结 ,为今后举办类似的活动积累 经验 。

2、由记者团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展板。

3、把相关文件通知分发至05、06级各班。

4、由宣传部、网络部将每一轮的比赛结果及时公布。

5、由网络部在系网站予以宣传。

八、参赛对象:

06、07级各班各派一支队伍(4人)参加本次辩论赛,法律协会与学习部各派一支队伍(4人),共3支队伍参加本次辩论赛。

九、奖项设置:

冠军队

亚军队

季军队

除此之外,本次辩论赛还将设置优秀奖若干队。

十、比赛规则(见附件)

十一、注意事项:

1、请05、06级各班班长务必把本班的报名表(附后)于月0日之前交到法律协会或学习部。

2、辩论赛每一轮的具体时间、地点安排如若有改将另行通知。

十二、经费预算:

1、评审的饮用水及打分笔

2、证书及奖品

现在全国大学几乎都开设了法律专业,优秀学生的涌现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更好的将我们学校的专业培养好,让他们在参加工作后不至于在工作竞争中失败,举办这样的辩论大赛时非常必要的,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法学辩论赛策划书范文3
北大-社科院法律辩论赛在法学院团委指导下,由北大法硕联合会、社科院法律硕士协会共同举办。旨在强化口才,促进沟通,本次辩论赛作为20XX年北大法硕联合会拟举办的北京高校法律硕士辩论赛的筹备赛事,以期锻炼辩论队伍、完善赛制。

第一,比赛时间。由于考虑到十二月后期或者一月初期的期末考试,比赛在十二月上旬左右或者下学期初举行。具体时间,双方另行商谈。

第二,比赛场次。比赛两场,分别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和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举行。这样既有利于双方对于辩论的深入交流,也有利于加强双方之间的亲密友好关系。

第三:比赛赛制。借鉴流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模式,考虑到法律辩论的实际,拟采用如下赛制:双方各出四位辩手组成辩论队,比赛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陈辞立论:首先是正方一辩陈辞三分钟,然后是反方一辩陈辞三分钟。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第二阶段,补充立论:首先是正方二辩陈辞三分钟,然后是反方二辩陈辞三分钟。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第三 阶段,攻辩环节:首先由反方的三辩向正方的一辩、二辩、四辩三位辩手分别问一个问题。正方回答完毕后,由正方三辩向反方的一辩、二辩、四辩三位辩手分别问一个问题。双方的三位辩手的回答累计时间不得超过一分三十秒。双方问题都提问完毕后,由反方三辩首先作攻辩小结,然后是正方三辩作攻辩小结,时间各一分三十秒。问题的提问顺序不限,可以随意向一辩、二辩、四辩三位辩手提问,但是必须确保每位辩手都要被提问一个问题,不得问对方的三辩问题。在辩手回答问题以及双方三辩攻辩小结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第四阶段,自由辩论:首先由正方提问,双方累计时间各五分钟。一问一答,以对方辩手的落座计算另一方的累计时间。在自由辩论结束之后,由观众向双方各提两个问题。观众问题由评委团决定是否可以向场上辩论双方提问。

第五阶段,总结陈辞:首先由反方四辩总结,然后由正方四辩总结。双方各四分钟。

评判标准:可以综合仪表举止、辩论逻辑、辩论技巧、辩论深度、辩论语言和整体配合等加权分阶段评分,最后综合分数。

扣分事项:不遵守发言规则;发言超时;发言带有人身攻击性、反动性和不健康性;不遵守比赛主席的主持;等等。

关于评判标准和扣分事项双方可以协商,做成一个相对细致的表格,发给到场的评委,以便评委评判。

第四,比赛题目。由于考虑到双方均是法律研究生,辩论应该是法律案例辩论。选题应该是实践中非常有争议、不会明显利于一方的案例。双方各自选择一个案例作为辩题,一方选择的案例应作在对方所在院校举行辩论时的辩题。

第五,比赛评委和主席。在其中一方所在院校比赛时,此方应该选出一位熟悉规则的中立主席主持辩论,另外一方自己带一名评委与对方邀请的评委组成评委团决定比赛的结果。

第六,比赛服务。在一方所在院校比赛时,此方应为对方的评委和辩手提供必要细致的比赛应有的服务,比如相应的评委、比赛记时员、必要的设备、相应的教室、比赛矿泉水等等,以便保证比赛的完美顺利进行。

第七,比赛费用

宣传费用(含海报、展板):200.00

比赛横幅:100.00

矿泉水:50.00

前往社科院交通费(往返):300元

通讯费:40.00

奖品:150.00

合计:840.00

法学辩论赛策划书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辩论赛策划书范文3篇

2. 辩论赛策划书格式范文3篇

3. 大学生辩论赛策划书范文6篇

4. 辩论策划书范文3篇

5. 大学辩论赛策划方案范文3篇

6. 辩论赛中期的策划书范文3篇

㈢ 法医归哪管, 个人开的司法鉴定所归哪管理呢 该找哪个上级反映

法医的管理归属为当地司法机关,私人不可以开司法签定所,以个人名义出鉴的人员,往往都是受聘于当地鉴定机构。

司法鉴定机构由所在地司法行政部门管辖。如果遇到不公平结论,可以直接去鉴定机构所在地的司法局或司法厅的司法鉴定管理科室进行投诉。

㈣ 卞建林的论文年表

4. 《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保障》,载《法学杂志》1995年第2期;
5. 《直接言词原则与庭审方式改革》,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6期;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变革》,载《月旦法学》第14期(1996年6月版);
7.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载《法学家》1996年第2期;
8. 《国外规范律师辩护行为的立法与实践》,载《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2期;
9. 《起诉制度的重大变革》,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3期;
10. 《集中审理与延期审理之研究》,载《两岸比较刑事诉讼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9月版;
11. 《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诉讼问题研究》,载《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文集——反贪污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文版)》,红旗出版社1996年9月版;
12. 《更新律师执业观念,完善律师执业制度》,载《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4期; 14. 《保障〈刑事诉讼法〉正确实施的重要举措——试议全国人大法工委等六部门〈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载《中国法律》1998年第2期;
15. 《略论刑事简易审判程序中的若干问题》,载《法学杂志》1998年第3期;
16. 《公诉审查制度研究》,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3期;
17. 《西方六国刑事诉讼制度》,载《法制日报》1998年4月25日;
18. 《依法治国与刑事诉讼》,载《诉讼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19. 《关于建立我国证据规则的思考》,《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20. 《英国对沉默权的限制》,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6月版;
21. 《沉默的权利》,载《南方周末》1999年7月30日、8月6日; 22. 《起诉效力与审判范围》,《诉讼法学新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版;
23. 《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24. 《起诉效力与审判范围》,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7期;
25. 《美最高法院重申“米兰达警告”》,载《检察日报》2000年7月13日第8版;
26. 《如实陈述与抗拒从严》,载《广州日报》2000年8月;
27. 《诉讼证明概念辨析》,载《检察日报》2000年8月31日第3版;
28. 《提起公诉实施问题研究》,载《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版;
29. 《略论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11期;
30. 《从起诉效力看刑事审判中的罪名变更》,载《诉讼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1. 《司法鉴定及其规范运作》,载《刑事司法指南》(2001年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版;
32. 《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
33. 《规范我国司法鉴定的思考》,载《检察日报》2001年4月5日第3版;
34. 《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比较》,载《检察日报》2001年4月9日第3版;
35. 《罪刑法定的程序价值》,载《检察日报》2001年5月8日第3版;
36. 《为司法改革切脉》,载《检察日报》2001年6月5日第3版;
37. 《诉讼证明:一个亟待重塑的概念》,载《证据学论坛》(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38. 《举证责任的承担》,载《检察日报》2001年11月29日第3版;
39. 《主张责任与量刑建议的关系》,载《检察日报》2001年12月3日第3版;
40. 《主张责任的实现》,载《检察日报》2001年12月6日第3版;
41. 《关于举证规则》,载《检察日报》2001年12月10日第3版;
42. 《举证责任的转移、倒置及免证》,载《检察日报》2001年12月17日第3版;
43. 《控方应否承担通知证人出庭责任》,载《检察日报》2001年12月20日第3版;
44. 《证明标准的若干问题》,载《检察日报》2001年12月24日第3版; 45. 《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载《诉讼法学研究》(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月版;
46. 《个案监督与审判公正》,载《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月刊;
47. 《查明 证明 判明》,载《检察日报》2002年1月10日第3版;
48. 《被告人证明责任研究》,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3期;
49. 《个案监督研究——兼论人大审判监督的合理取向》,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50. 《刑事被告人证明责任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第4期;
51. 《如何看待被告人有罪答辩——辩诉交易的一点启示》,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6期;
52. 《综合各种力量解决问题》,载《检察日报》2002年3月1日第3版;
53. 《个案监督与审判公正》,载《公正与效率的法理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4月版;
54. 《困境与对策: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刑事诉讼现象分析》,载《司法公正与律师辩护》,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5月版;
55. 《论刑事证明的相对性》,载《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5月版;
56. 《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与转移》,载《诉讼法学研究》(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7月版;
57. 《关于公诉制度的讨论》,载《司法改革报告:检察改革、检察理论与实践专家对话录》,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版;
58. 《论刑事证明的相对性》,载《诉讼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版;
59. 《罪刑法定的程序性要素》,载《刑事法评论》(第1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60. 《证据法学三人谈(一)》,《证据学论坛》(第5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61. 《解析“辩诉交易”》,载《检察日报》2002年11月7日第3版;
62. 《“证据展示”面面观》,载《检察日报》2002年11月21日第3版;
63. 《如何看待公诉中的检察一体化》,载《检察日报》2002年11月21日第3版;
64. 《如何看待被告人有罪答辩:辩诉交易的一点启示》,载《政法论坛》2002年12期; 65. 《中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基本理念》,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66. 《刑事证明主体新论——基于证明责任的分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1期;
67. 《司法鉴定的基本属性与制度定位》,载《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第4期;
68. 《应审慎推进沉默权》,载《检察日报》2003年3月7日第3版;
69. 《证据法学三人谈(二)》,载《证据学论坛》(第6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5月版;
70. 《中国刑事司法的现代化图景——兼论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普遍性》,载《四川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卷),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71. 《刑事犯罪的证明标准》,载《法学家眼中的中国法治》,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72. 《人民才是法律监督的源头活水》,载《检察日报》2003年12月22日第3版; 73. 《证据法学三人谈(三)》,载《证据学论坛》(第7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版;
74. 《中国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载《“3R”视角下的律师法制建设——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4月版;
75. 《从我国刑事法庭设置看刑事审判构造的完善》,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
76.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司法鉴定管理的影响》,载《中国司法鉴定》2004年第3期;
77. 《“证据法的基础理论”笔谈》,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78. 《检察官:司法品性和职业素养同等重要》,载《检察日报》2004年10月29日第1版;
79. 《执正义权杖 护法制尊严》,载《检察日报》2004年11月7日第1版; 80. 《论我国侦查程序中检警关系的优化——以制度的功能分析为中心》,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81. 《规范司法鉴定程序之立法势在必行》,载《中国司法鉴定》2005年第4期;
82. 《关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的若干思考》,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13期;
83. 《再论诉讼模式转型与证明观念更新》,载《证据学论坛》(第10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84. 《建构诉讼证明标准是“乌托邦”吗》,载《检察日报》2005年11月29日第3版; 85. 《See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riminal trial structure from China’s criminal courtroom arrangements (tribunal design)》,载《Frontier of Law in China》2006?Volume1?Number2?April;
86. 《无罪推定与举证责任问题》,载《山西检察》2006年第2期;
87. 《论司法鉴定的诉讼程序立法》,载《中国司法鉴定》2006年第4期;
88. 《论我国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和职权的改革与完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89. 《诉审关系论辩——兼论对诉审关系异化的程序性抑制》,载《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5期;
90. 《检察机关没有理由不介入死刑程序》,载《检察日报》2006年4月6日第3版;
91. 《公诉案件终有证据标准可资参考》,载《检察日报》2006年6月11日第3版;
92. 《保持特色不断创新》,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2期;
93. 《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刍议》,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5期;
94. 《重构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载《检察日报》2006年10月16日第3版; 95.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展望》,载《中国法律》2007年10月号;
96. 《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构成论要》,载《金陵法律评论》2007年春季卷;
97.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若干重要问题》,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98. 《论我国检察院组织法结构体系的立法完善》,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2期;
99. 《迈向理性的刑事诉讼法学》,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
100. 《鉴定机构性质辨析》,载《中国司法鉴定》2007年第2期;
101. 《刑事诉讼中“诉”之辨析》,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8期;
102. 《无罪推定原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载《比较与借鉴——从各国经验看中国刑事诉讼改革路径》,法律出版社2007年4月版;
103.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背景和热点难点问题》,载《人民检察(湖北版)》2007年第12期;
104. 《点评“坚持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统一”》,载《检察日报》2007年9月28日第1版;
105. 《人物专访:刑事诉讼中如何实现权力和谐化》,载《检察日报》2007年10月11日第3版;
106.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面临五大热点与难点问题》,载《法制日报》2007年10月14日第2版;
107. 《以死刑案件为切入点建立程序制裁机制》,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23期; 108. 《刑事程序法治化的期待》,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1期;
109. 《刑事程序中“诉”的功能思考》,载《刑事法前沿》(第4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110. 《西方司法证明科学的新发展》,载《证据科学》2008年第2期;
111. 《行进中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关键词展开——2007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2期;
112. 《优化侦查程序中的检警关系》,载《检察日报》2008年2月22日第3版;
113. 《抓住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契机 推进我国刑事程序法治建设》,载《诉讼法学研究》2008年6月第13卷;
114. 《媒体监督与审判公开》,载《法制资讯》2008年第4期;
115. 《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与检察权的配置》,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16. 《论刑事诉讼中权力的和谐化》,载《人民检察》2008年第4期;
117. 《陈光中: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领军人》,载《中国审判》2008年第5期;
118. 《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论要》,载《法学》2008年第6期;
119. 《论刑事诉讼中权力的和谐化》,载《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与前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7年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120. 《对话:侦押分离,打开律师会见之门》,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6月29日第3版;
121.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回顾与展望》,载《检察日报》2008年7月17日第3版;
122.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载《东方财经》2008年11月;
123. 《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6期;
124. 《诉讼模式视角下的证明责任》,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热点内容
化妆品卫生条例 发布:2024-11-06 21:30:00 浏览:873
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 发布:2024-11-06 21:25:17 浏览:488
越南劳动法加班 发布:2024-11-06 21:09:34 浏览:891
合同法特斯拉拼多多 发布:2024-11-06 20:59:44 浏览:847
大二合同法重点 发布:2024-11-06 20:41:37 浏览:130
源于两企业竞争真实案例的经济法 发布:2024-11-06 20:25:45 浏览:592
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实施办法 发布:2024-11-06 20:22:49 浏览:205
cpa东奥经济法百度云 发布:2024-11-06 19:50:23 浏览:480
劳动法元旦三薪 发布:2024-11-06 19:45:10 浏览:336
教师无故旷工多久可以辞退劳动法 发布:2024-11-06 19:38:19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