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云南省司法行政

云南省司法行政

发布时间: 2023-03-11 23:35:13

㈠ 报名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职位需要考公安专业知识吗

报考公安(含森林公安,下同)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考生还需进行公安专业科目笔试,满分100分,详见《云南省2020年度公安机关面向社会招录人民警察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㈡ 云南省司法厅的机关处室

根据上述职责,云南省司法厅机关设15个内设机构(云南省劳动教养管理局为副厅级,其余14个为正处级)和政治部、机关党委、监察室、离退休人员办公室。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文秘、政务信息、督办、会务、机要、保密、信访、统计、档案、干部保健、接待以及车辆、办公用品的管理等工作。负责综合性文件和报告的起草、审核,参与和指导调查研究,组织新闻发布工作;拟订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
办公室设秘书科、行政科、信访科、信息督办科、综合科。
(二)政治部
指导、监督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组织宣传、表彰奖励、党的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承办厅直属单位和监狱、省属劳教所领导班子建设的具体工作,负责权限范围内直管干部考察、考核、任免的有关工作;协助州(市)管理司法局和州(市)属劳教所领导干部,对协管干部进行考核并提出任免、交流建议;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机构编制、人事工作;负责司法行政系统的警务管理、警衔评授、人民警察抚恤、警衔授予(晋升)培训等工作;负责全系统警容风纪管理和警务督察工作,负责机关和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直属院校工作。
政治部设3个处(正处级):
1.干部处
2.人事警务处(警务督察总队)
3.组织培训处
(三)法制处(行政复议办公室)
组织起草有关司法行政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参与法规的修改、论证等立法工作;负责司法行政系统法制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全系统执行司法行政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组织、监督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应诉及国家赔偿工作;负责仲裁机构的登记工作;负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
(四)法制宣传处(云南省委依法治省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指导、监督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指导法制宣传报道;负责司法行政系统的宣传工作。
(五)计划财务装备处
制定司法行政系统的基本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规划;指导和管理司法行政系统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论证、评估、审查、上报、实施工作;制定司法行政系统财务、物资和技术装备管理的规章制度;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预决算、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司法行政系统的枪支、弹药、服装、车辆、警用器械等后勤物资装备的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司法行政系统业务经费、中央政法补助专款和政府采购工作;指导、监督监狱、劳教系统行政、事业经费的使用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六)律师工作处
指导、监督律师、法律顾问社会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组织实施有关律师工作的法规和规章制度;负责律师执业审核,负责律师工作机构审批设置,管理在云南设立的外国(境外)律师机构和外省律师事务所分支机构;负责律师事务所及其执业律师的年度考核、奖励、执业道德建设、行政处罚等工作;联系云南省律师协会。
(七)律师行业执法监督办公室
负责律师行业的执法执纪监督;监督律师事务所、律师贯彻执行律师法和有关行业规范、行业管理政策,指导、监督和检查律师事务所、律师的执业活动;受理对律师事务所、律师的投诉并进行调查处理;参与组织、指导律师涉法信访工作,加强对律师代理影响较大的案件的指导和监督;参与对律师事务所、律师的违法违纪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工作。
(八)公证工作处
指导、监督和规划公证工作;组织实施有关公证工作的规章制度;负责公证资格授予、公证工作机构设置审批、公证员执业审批、公证机构及执业公证员年检、注册登记等资质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公证业务活动,监督公证质量;负责公证员的考核、培训等工作;开展与外国和港澳台地区公证组织及人员的业务交流与合作;联系云南省公证员协会。
(九)基层工作处
指导、监督基层司法行政机构、人民调解、司法助理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会同人民法院指导人民陪审员工作;联系云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
(十)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处
组织、协调社区矫正工作;加强社区矫正执法队伍与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社区矫正的法律政策,探索和实施社区矫正的新方法;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与对外交流。指导、监督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承担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委员会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工作。
(十一)国家司法考试处
负责国家司法考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负责《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及其持有者的管理工作;负责司法考试的发展规划、培训、交流、宣传等工作;制定法学教育和在职司法干警、企业法律顾问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成人法学教育,负责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十二)对外交流与合作处
负责司法行政涉港澳台的具体事务;负责国际对口司法往来工作;参与国际有关人权问题的法律研讨和交流活动;组织参加有关司法、法学领域的多边和双边交流活动,研究外国的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开展政府和民间法律交流与合作;承担司法行政系统有关外事工作。
(十三)审计处
指导、监督司法行政系统的内审工作;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内部审计及司法行政系统厅管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负责法律服务机构的年检注册审计;负责司法行政系统审计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负责司法行政系统有关事项的专项审计。
(十四)司法鉴定管理局
制定司法鉴定发展规划和改革发展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负责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审核登记、名册编制和名册公告;负责司法鉴定机构资质管理评估、司法鉴定质量管理评估及司法鉴定人诚信等级评估;指导、监督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并对其违法违纪执业行为进行处罚;指导、监督面向社会的司法鉴定资质管理、质量管理和司法鉴定人专业教育培训;联系云南省司法鉴定协会。
(十五)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局(“148”工作指导办公室)
指导、监督法律援助工作,规划法律援助事业发展布局;制定并实施法律援助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受理影响较大的法律援助案件,并指派执业律师及其他法律服务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务;指导、监督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负责筹集和管理法律援助基金;组织指导“148”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专用电话建设和服务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对外法律援助的交流与合作;负责法律援助工作宣传。
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局设综合科、援助事务科、业务指导科。
(十六)云南省劳动教养管理局(云南省戒毒管理局)
编制劳教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劳教所的所政管理、教育矫治、警戒护卫和警用装备工作;规划劳教场所的布局、新建、改扩建、迁移、撤销、合并等有关事项并组织实施;管理劳教场所的生产、基建、财务、国有资产、国土资源、安全环保等工作;负责劳教系统警察职工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劳教系统的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工作。
云南省劳动教养管理局(云南省戒毒管理局)设9个处室(副处级)和政治部(正处级):
1.办公室,设综合科、行政科
2.政治部(警务督察支队),设组织人事科、宣传教育科
3.财务处
4.所政管理处
5.教育矫治处
6.生活卫生处
7.习艺劳动处
8.场所规划处
9.后勤保障部
10.监察审计室
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群工作。
监察室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行政监察工作。
离退休人员办公室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工作。

㈢ 云南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职位考几科

两科,行测和申论。
需要先通过体能测试,再进行笔试。复审时候会按照比例录取。报考公安(含森林公安)人民警察、法检系统司法警察岗位的报考人员需进行体能测评,其它岗位报考人员无需进行。同时,该考试对于视力有一定的要求。司法警察岗位的体检标准按《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执行。监狱、强制隔离戒毒系统所有岗位均为人民警察岗位,适用特殊体检标准里视力要求“单侧矫正视力低于5.0,不合格”的条款。

㈣ 云南省法律援助条例

云南省法律援助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法律援助行为,保障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 法规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收、减收、缓收费用的法律服务。 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服务机构,是指根据本办实施法律援助的 律师 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根据本办法实施法律援助的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和其他法律援助工作者。 本办法所称受援人是指经批准获得法律援助的申请人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辩护获得法律援助的被告人。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和上级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四条 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以及其他单位开展的法律援助工作,由所在地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并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 鼓励其他法律援助工作者自愿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第六条 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行政机关、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开展工作。 第七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予以表彰和鼓励。 第八条 法律援助资金的来源包括 (一)同级财政拨款;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 (三)以其他方式筹集的合法资金。 法律援助资金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 对象、范围与形式 第九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具有申请地常住户口或者暂住证; (二)有 证据 证明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 (三)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者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经济困难标准参照法律援助实施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 第十条 敬老院、孤儿院等公益性社会福利组织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第十一条 经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被告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承担法律援助的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一) 公诉人 出庭 公诉 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 辩护人 的; (二)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三)被告人可能被判处 死刑 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第十二条 法律援助的范围包括: (一)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刑事案件; (二)请求给付 扶养 费、 抚养费 、 赡养费 的法律事项; (三)除责任事故以外的因 工伤 请求赔偿的法律事项; (四)盲、聋、哑和其他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权赔偿的法律事项; (五)请求发给 抚恤金 、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法律事项; (六)请求 国家赔偿 的案件; (七)其他确需法律援助的事项。 第十三条 法律援助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一) 法律咨询 、代拟法律文书; (二)刑事辩护和刑事 代理 ; (三)民事、行政 诉讼 代理; (四)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五)公证证明;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第三章 申请与受理 第十四条 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住所地或者事件发生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 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居民 身份证 、户籍证明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 (二)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证明; (三)与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证明及证据材料。 第十六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法律援助。法定代理人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代理的资格证明以及本人的基本情况材料。 第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备的,可以通知申请人补充,也可以向有关单位、 个人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表和相关材料之日起7日内,按照下列规定作出是否受理并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 (一)对符合条件的,决定受理并提供法律援助,指派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并书面告知受援人;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告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其司法行政部门申请复核。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对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应当责令其受理。 第十九条 受援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法律援助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服务机构的,不得就同一事项再申请法律援助。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可以由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受理并组织实施。 人民法院依法指定辩护的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到指定辩护通知书和人民检察院 起诉书 或者 一审 判决书 副本后,3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指派承办机构和人员,回复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当即决定予以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机构也可以先行予以法律援助后,报法律援助机构备案 (一)不及时提供援助会造成社会的不良影响的; (二)司法行政部门认为需要及时提供法律援的; (三)其他紧急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当即提供法律援助的。 第四章 服务与结案 第二十二条 受援人收到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后,应当及时与决定书所指定的法律服务机构签订法律援助协议,明确免收、减收、缓收费用以及双方的其他权利义务。提供法律援助的服务机构应当在签订法律援助协议的同时,指定法律援助人员。 第二十三条 法律援助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受援人不具备援助条件的,应当通过所在法律服务机构报经法律援助机构批准,终止对其法律援助,并由其支付提供的法律服务费用。 受援人在受援期间因经济状况改善,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经法律援助机构批准,可以终止法律援助,但仍可以继续提供有偿法律服务。 受援人因法律援助案件或者事项的解决获得按规定标准法律服务费用5倍以上的较大利益的,应当补付提供法律服务的费用。 第二十四条 在法律援助过程中,受援人有权了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进展情况。有事实证明法律援助人员未履行应尽职责的,受援人可以向法律服务机构申请更换法律援助人员。 第二十五条 受援人违反法律援助协议的,法律援助人员可以通过所在法律服务机构报经法律援助机构批准,中止法律援助。 第二十六条 法律援助结束后,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向所在法律服务机构和指派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结案报告,并附判决书、调解书、公证书等法律文书的副本或者复印件以及有关法律援助文书。 第二十七条 结案报告验收后,属于免交服务费用的法律援助事项,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从法律援助资金中及时向法律援助人员予以补贴。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不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 警告 ;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律师不履行法律义务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暂缓或者不予年检注册。 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不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司法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受援人以欺骗方式获得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责令其支付已获得法律援助服务的费用。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在法律援助活动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社会团体、学校和其他组织参与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由省司法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1年3月1日起施行。

㈤ 云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相关工作适用本条例。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例所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指通过和解、调解、公证、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多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构建非诉讼与诉讼方式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当事人提供多样、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解决途径和服务。第三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应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工作体制,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依法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第四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应当公平、公正、高效,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当事人意愿;

(二)和解、调解优先;

(三)预防与化解相结合;

(四)不违背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公序良俗。第五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应当健全社会稳定风险预警评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发事件应对、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重点群体帮扶、重点地区管理、重点时期管控等制度,建立源头治理、排查发现、调处化解、处置防控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综合机制。第六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矛盾纠纷化解领域,鼓励社会各界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供捐赠、资助。第七条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律知识,培育理性表达诉求、解决纠纷、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第八条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第二章化解主体及职责第九条国家机关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承担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有关法治建设规划,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履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职责,加强非诉讼与诉讼解决方式的衔接,制定鼓励社会组织、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政策措施,建立跨行政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会商机制,及时妥善处置矛盾纠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加强与其他部门和地区间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衔接,依法开展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工作,指导本部门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源头发现和预防化解机制,组织协调辖区内相关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调解组织和个人等,开展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和化解工作。

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应当依法主动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第十二条统筹协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机构应当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协调指导、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综合机制,统筹矛盾纠纷化解综合协调工作平台建设,促进多种化解途径有效衔接。第十三条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矛盾纠纷化解政策研究,指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工作。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化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培育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完善多种调解机制建设,促进各类调解的衔接联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志愿者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应当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工作机制,完善诉前委派调解、委托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工作机制,推进与行政机关、调解组织、仲裁和公证机构在程序安排、效力确认、生效法律文书执行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加强对人民调解的业务指导。第十五条人民检察院应当完善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加强检调对接、公益诉讼、刑事和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工作。依法对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和不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督促纠正。

㈥ 云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司法案件实施监督的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常委会)对司法案件的监督,促进司法机关严肃执法、秉公办案、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司法案件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司法机关)在行使职权中办理的或者应当办理的案件。第三条人大常委会行使对司法案件的监督权。
人大常委会在司法案件监督工作中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和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司法机关应当接受人大常委会对司法案件的监督。
人大常委会支持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直接办理具体案件,有关司法案件的判决、裁定、决定等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办理。第四条人大常委会实施司法案件监督工作的主办机构及其主要职责是:
(一)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法制)委员会协助本级人大常委会行使司法案件监督权,可以听取汇报,查阅或者调阅案卷,进行调查,委托鉴定,向有关司法机关提出处理建议或者意见。
(二)人民代表大会不设内务司法(法制)委员会的,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开展司法案件监督工作,可以听取汇报,查阅案件,进行调查,向有关司法机关提出处理建议或者意见;需要调阅案件、委托鉴定的,应当报经主任会议同意。
(三)省人大常委会地区工作委员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对地区司法机关办理的案件实施监督。第五条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案件的来源: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大常委会申诉、控告的案件;
(二)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执法检查和评议中提出需要监督的案件;
(三)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反映人民群众要求实施监督的案件;
(四)上级人大常委会交办或者下级人大常委会提请监督的案件。第六条人大常委会对第五条所列的案件,可以交由司法案件监督工作的主办机构研究,其中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案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重点监督:
(一)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实,定性处理明显不当的;
(二)有罪定无罪、无罪定有罪或者重罪轻判、轻罪重判,适用法律有严重错误的;
(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
(四)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滥用职权,严重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的;
(五)不依法履行职责,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应当办理而不办理,或者不该办理而越权办理,以及其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
(七)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
除前款规定者外,其他案件分别转交有关司法机关办理或者信访机构处理。第七条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司法案件监督工作主办机构提请讨论的案件,可以根据案件的违法情节和办理的情况作出如下决定:
(一)听取有关司法机关对案件办理情况的汇报;
(二)组织调查或者执法检查;
(三)向有关司法机关提出建议或者意见;
(四)将有关司法案件的质询案交受质询机关答复;
(五)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第八条人大常委会会议对主任会议提请审议的有关司法案件监督的事项,可以根据情况作出如下决定:
(一)责成有关司法机关报告案件办理情况;
(二)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三)向司法机关发出法律监督书;
(四)作出有关决定、决议。
司法机关对人大常委会发出的法律监督书应当依法办理,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办理结果。第九条人大常委会对本级司法机关的司法案件实施监督。上级人大常委会对人民群众申诉、控告下级司法机关违法办案、执法不公的案件,应当督促本级司法机关办理或者下级人大常委会处理,也可以听取下级司法机关汇报,组织调查,查阅或者调阅案卷,进行执法检查,提出处理建议或者意见。第十条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的司法案件需要进行调查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调查人员与所调查的司法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十一条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司法案件监督工作的主办机构对司法案件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关司法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报告办理情况或者结果;认为司法机关的办理结果或者意见不当的,有关司法机关应当进行复查,并在一个月内报告复查结果。

热点内容
处置未分割遗产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26 02:17:02 浏览:526
日结工受法律和劳动法保护吗 发布:2024-12-26 02:15:41 浏览:769
琉璃中刑法 发布:2024-12-26 02:15:35 浏览:259
交通法规简介中学生 发布:2024-12-26 02:06:29 浏览:828
部队婚姻法上户口 发布:2024-12-26 01:35:56 浏览:882
民法上的民事权利有 发布:2024-12-26 01:21:35 浏览:52
挂靠不给注册章有法律责任么 发布:2024-12-26 01:10:09 浏览:573
司法姜明 发布:2024-12-26 01:09:24 浏览:81
劳动法是否规定要加押金 发布:2024-12-26 00:46:50 浏览:780
法治精神与创新 发布:2024-12-26 00:11:43 浏览: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