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行为法则

司法行为法则

发布时间: 2023-03-16 02:50:31

A. 司法的含义和原则是什么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原则是: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处理一切案件,只能根据客观事实,不能以主观臆断为根据;只能以国家法律为标准、为尺度。决不允许另立标准。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的不同,都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依法承担平等的义务。在法律面前不得有凌架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存在。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有两层含义:

一是法律规定,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

二是法律规定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对于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维护法制的统一,正确适用法律,防止特权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1)司法行为法则扩展阅读:

司法机关的作用:

1、是依法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过程。

2、依法调节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提供了制度条件,但个人与社会之间仍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

3、依法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包括了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和谐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

4、促进思想道德和先进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社会的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素质。

B. 行政司法行为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司法行政工作,包括律师管理,基层法律服务管理,法律援助,司法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司法鉴定人及司法鉴定机构管理等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九条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正歼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十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一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举橡冲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行政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第十二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如厅、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地方性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C. 司法行为与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以及区别。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特征是: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
(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为中,在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解除与履行等诸方面,行政主体均具有与民事合同不同的单方意志性。 (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就无法实现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
(5) 行政行为以无偿为原则,以有偿为例外。行政主体所追求的是国际和社会公共利益,其对公共利益的集合、维护和分配,应当是无偿的。当特定行政相对人承担了特别公共负担,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时,则应该有偿的,这就是公平负担和利益负担的问题。
司法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行为。

D. 刑事司法行为有哪些

刑事司法行为应具有以下的要件:
一是其主体只能是公安、国家安全回等具有刑事司法职答能的特定机关;
二是其实施的行为必须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如拘留、执行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搜查、扣押等行为,都有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
三是其目的是为了查明犯罪事实的需要。

E. 什么是行政司法行为

法律分析:行政司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

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行为。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在我国,行政司法行为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仲裁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十三条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F. 司法行为和准司法行为的区别

司法行为和准司法行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司法行为:是指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所实施的行为,例如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公证机关的公证行为等。

准司法行为:即行政司法行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应。

2、执行主体不同:

司法行为:执行主体是司法机关。在中国,司法机关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两大类。

准司法行为:执行主体是法律规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职权的行政机关,在我国,主要是指行政复议机关、行政裁决机关、及调解机关。

3、执行对象不同:

司法行为:司法行为执行主体主要是民事、刑事案件。

准司法行为:准司法行为的执行对象是和行政管理有关的行政纠纷以及民事、经济纠纷,这些一般都由法律给以特别规定

4、执行程度和范围不同:

司法行为:除去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自己行使内部系统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务之外的那一部分,主要含刑罚执行、法律服务管理、司法鉴定管理、人民调解、司法考试等几大块。

准司法行为:不同程度地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行政调解的执行问题有特殊性)。但它对纠纷的解决一般都不具有终局性,所以原则上也具有可诉性,不服行政司法决定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6)司法行为法则扩展阅读:

关于司法行为和准司法行为的情况延伸:

随着《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继颁布并实施,使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受理、审查、执行程序更加规范,审查更加严格,对指导和规范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起着重要作用。

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是有关法律的明确规定: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政救济制度。

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求得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

所谓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是指行政机关不因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暂时停止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从以上法律条文的规定中均可看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是明确的,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1、为了保障行政机关合法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和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2、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和对社会的管理权,具有其特殊性,行政权本身就具有强制力和执行力。

3、是为了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随意间断和停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法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司法行为

G. 司法公正原则

公正司法的基本原则:

1、独立性原则:法官在案件审理中必须坚持自身的独立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脱离不了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感情羁绊,感情用事和依利分对错常常是人们行事的基本原则。然而感情的冲动、不稳定以及利益的相关性常常会使人枉顾是非,偏向失真,具体事务中不免因程序不当或目的不善越界触犯他人权益。在审判与执行中,法律的神圣和庄严要求法官必须具备独立的品性,在案件中依从法理而不是其它。

2、平等性原则:人人并非平等,然人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神袛之理给予人同样的赐福也给予了人同样的惩罚,不因个人的财富,地位、名望、身世……有丝毫的改变。如果有人在规则中寻出其它,此人该被终身奴役。作为法律的掌管者必须克服偏见歧视,秉持公义、一视同仁地看待所有人。

3、公正原则:公正指的是公平、公开、公正按程序执行法律赋予。案件审理中原告和被告都有依法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也有要求陪审的权利,作为公共利益的守护者亦必须接受监督和制约起因于法律的公正不可违背。

4、诉讼立案原则:每一起社会事件都是协约事件,其中所涉及的关系既有应享的权利也有应尽的义务。个人事务中利益每一方都可以上诉法院,公共事务中由应由代理机构或受害一方进行上诉,没有一起案件是无诉而立案的。

5、实证原则:审案应依凭证进行。无论罪犯有多大的过错,如果受害一方找不到相应的犯罪证据,应遵循疑罪从无法则,不能进行无罪推定强制执行审判,也不能进行治罪。

(7)司法行为法则扩展阅读:

司法公正是以司法人员的职能活动为载体的,是体现在司法人员的职能活动之中的,因此司法公正的主体当然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毫无疑问,审判过程和结果是否公正,主要取决于法官的职务活动,但是法官并非司法公正的唯一主体。

检察官对审判活动是否公正具有监督职能,因此也应该属于司法公正的主体。至于各类诉讼案件的当事人,他们不是司法活动的行为人,而是司法活动的承受者,所以他们不是司法公正的主体,而是司法公正的对象。倘若我们说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司法公正的主体,那么我们就必然要依靠那些被告人来主持司法公正了。其荒谬之处是不言而喻的。

H. 公正司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

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在这里,司法主要指法院的审判活动;公正的含义则包括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等。司法公正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

在司法活动中,由于当事人往往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其个人利益便经常会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发生冲突。在如何协调这种矛盾冲突的问题上,不同国家在建立司法制度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些国家在司法活动中强调要优先保护社会整体的利益;有些国家则在司法活动中强调要把个人利益的保护放在首位。

(8)司法行为法则扩展阅读:

司法公正的相关要求: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中包括法律对全体公民平等。公民依照法律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受法律的追究。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即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排除主观想象、分析和判断的依据。要以法律的标准和尺度审理案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其中包括国家的审判权和检察权分别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统一行使。司法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I. 商事行为的商事行为的司法适用原则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国家立法对于生活现实总是显得捉襟见肘:一方面,立法者并非完全理性,而属有限理性之人,难以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以回应现实;另一方面,“人工立法”对于迅变的现实总是滞后的,尤其是商事交易,其中夹杂着商人的聪明和狡黠,一直处于被“创新”的状态,因此,对于许多商事纠纷来说,商事制度总是显得无可奈何。立法的滞后要求法官要具备积极主动法律解释的能力,而不能被动地在法条中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在民商合一立法模式下,民法可以补充适用商事纠纷,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商事交易无法补充适用相似的民法规范,某些商事交易则可能会补充适用民法规范。
与联合行为与组织行为相比而言,商事契约行为就更易适用相似的民法规范,但也应该有所节制。比如,《合同法》第125条规定:“合同应该按照交易习惯来解释”,但由于交易习惯通常分为民事交易习惯和商事交易习惯,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是否应该有所区别。再比如,《合同法》第41条规定,格式合同应该做不利于格式合同制定方一方的解释,但是,这里的问题是未能区分消费型格式合同和商业型格式合同。以建设工程合同为例,由于其订约主体均为商主体,双方就其营业项目的内容和流程,均有相当的经验、知识以及足够的注意能力了解合同的内容,更有足够变更格式合同的能力,因此在订立契约过程中,无须进行特别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可以排除《合同法》第41条的适用。
商事联合可以补充适用民事合同法律的相关规定,但由于其准团体性,在适用时应该有所节制。以特许经营为例,我国法官虽然对特许经营合同的特殊性有所认识,但在审判中依然将其与普通契约行为等同看待,以至于忽视其中交易者的身份和判断能力以及其准团体的性质,将现实中许多特许经营合同认定为无效。特许经营属于商主体之间的联合,按照星野英一的说法,民事人是“弱而愚”的人,而商人是“强而智”的人,因此,合同无效、可撤销等制度对以强而智的商主体之间联合应该尽量慎用。但在实践中,法院经常会将特许经营中的虚假宣传内容视为被特许人选择加盟意思表示的基础内容,继而以被特许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为由,认定合同应该撤销。这种做法混淆了恶意欺诈与夸大宣传之间的界限,也将商主体降格为民事主体,不利于联合关系的稳定。
组织合约和民事契约的区别最大。组织合约有其特殊性,难以用民法来解释,如果适用相似的民法规范,可能会推导出完全相反的效果。
其次,契约、联合和组织中行为人的相互依赖程度不同,预期也就有所差异,契约中的利益冲突较为明显,组织中的合作为主旋律,而联合则介于二者之间,处于竞争中的合作状态。对于不同类型的商事行为,法院采取的介入方略也应有所差异。对于契约行为,法院可以较为积极地介入,以滚厅侍实现对于交易者的损害救济。但是,对于因组织行为所引发的商事纠纷,法院的介入该有所保留,因为,组织内部是一块自治的领域,法院应该尽量尊重公司自己的商业判断,维持组织内部的团结和合作。比如,法院在面对股东诉讼董事的案件中时,对于董事责任的追究要有更为谨慎的态度。在大吵股东代位诉讼以追究公司董事和经理的经营决策责任时,美国法院一般会适用商业判断法则,首先推定董事和经理已经善尽注意义务,除非公司能够举证董事和经理具有重大过失。在股东会决议撤销案件中,除非该决议“违反的事实属重大且于决议有影响时”,否则,法院可以驳回股东的诉讼请求。但是,对于董事和经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致公司遭受损害时,法院更愿意让董事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联合行为纠纷,法官的介入也应该有一定的节制。如,特许经营属于特许人和加盟者之间的合同,司法应该尊重双方之间的约定,维持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但在实践中,法院经常会借用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里规定的“两店一年”、信息披露和备案制度的要求干涉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甚至判定合同无效。岂不知上述规范纯属管理性规定而非效力性规定,因此,即使未具备上述条件的特许商与加盟商之间的合同,法院也不得直接认定为伏橡无效。

J.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司法行为是、什么是行政行为。只要举例就可以,不用论述概念。

1、司法行为举例

①法院审理案件,作出判决;

②检察院提起公专诉;

③地方各级人属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④公安机关依法将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⑤监狱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进行侦查。

等等。

2、行政行为

①税务局收税;

②卫生局吊销违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③教育局查处学校乱收费;

④民政局进行结婚登记;

⑤公安局依法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等等。

注意:公安局“抓人”有些是司法行为,有些是行政行为。

例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的逮捕是司法行为;

例如,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自行决定的行政拘留是行政行为。

热点内容
夫妻之间借条怎么写具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06 19:15:20 浏览:292
吴春燕民法 发布:2024-11-05 21:22:09 浏览:286
最新劳动法2013全文 发布:2024-11-05 19:11:30 浏览:105
比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异 发布:2024-11-05 18:47:44 浏览:561
劳动法离职后工作服的规定 发布:2024-11-05 18:42:47 浏览:855
劳动法直接辞职有工资吗 发布:2024-11-05 18:36:40 浏览:117
玉溪红塔区法院 发布:2024-11-05 18:35:12 浏览:204
2017劳动法流产假 发布:2024-11-05 14:20:40 浏览:255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