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国徽

刑法国徽

发布时间: 2020-12-30 09:34:27

⑴ 请问按中国国旗法规定随便损坏国旗,丢弃国旗会判什么刑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在公共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行为都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行为。

(1)刑法国徽扩展阅读:

侮辱国旗国徽罪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1、主观上是否具有故意。本罪是故意犯罪,并有使国旗、国徽受辱的目的,如果是因意外事件或者过失而使国旗、国徽在客观上受辱,不构成犯罪。如上所述,如果是出于间接故意,也是不构成本罪的。

2、行为是否达到一定的危害程度。如果从侮辱国旗、国徽行为的手段、动机、后果、次数、侮辱国旗、国徽的数量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认为属于情节较轻,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是不构成犯罪的。

3、对于聚众侮辱国旗、国徽构成犯罪的,一般应当只追究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的刑事责任,对于其他被胁迫参加者或一般的围观人员可酌情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罚,不应以犯罪论处。

二、本罪与实施其他犯罪行为而触犯本罪罪名的界限

行为人出于占有目的,拆走国旗、国徽,或在公众场所抢走国旗、国徽,即使在盗窃、抢夺或抢劫过程中侮辱了国旗、国徽,也应按盗窃、抢夺或抢劫罪论处。

以暴力方法妨碍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侮辱了其佩带的国徽,砸坏了审判庭内悬挂的国徽,或行为人为满足无理的要求,聚众以各种手段在机关、单位、团体肆意哄闹,有侮辱国旗、国徽的情况,都应按想象竞合犯处理,应分别按妨害公务罪、扰乱法庭秩序罪、扰乱社会秩序罪处罚,不再以侮辱国旗、国徽罪论处。

⑵ 秉公执法形容哪些人

可以用来形容司法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等。

秉公执法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内是bǐng gōng zhí fǎ,基本意思是容公正地执行法律。秉公,做事秉持公正之心。

秉公执法通常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需要秉持法律的公正、正义、不偏不倚,坚持以法律为依据,事实为准绳原则的执法过程。

(2)刑法国徽扩展阅读:

秉公执法造句

1、执法人员应当秉公执法。

2、廉洁奉公不谋私,秉公执法不徇情。

3、这位法官秉公执法,深得大家的爱戴。

4、头顶国徽秉公执法,肩扛红盾廉政为民。

5、他向来秉公执法,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戴。

⑶ 辱骂中华人民共和国违法言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辱骂国家常见的情况是在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拈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此时如果情节轻微的,会被处以治安管理处罚,但如果情节严重的,则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来说,国家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把国家作为犯罪的对象有何种情形构成犯罪,实际上是要先确定把国家的在某一个方面的性质作为对象而言才有讨论的必要与基础,比如国家的标志是国旗国徽,当侮辱的对象是对这一种祖国的外延表现形式来说就构成侮辱国旗国徽罪,当祖国的外延为国家安全利益时则可能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国防利益一类的犯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0-05-18 来源 : 法律快车 263 次阅读
辱骂国家常见的情况是在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拈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此时如果情节轻微的,会被处以治安管理处罚,但如果情节严重的,则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来说,国家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把国家作为犯罪的对象有何种情形构成犯罪,实际上是要先确定把国家的在某一个方面的性质作为对象而言才有讨论的必要与基础,比如国家的标志是国旗国徽,当侮辱的对象是对这一种祖国的外延表现形式来说就构成侮辱国旗国徽罪,当祖国的外延为国家安全利益时则可能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国防利益一类的犯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⑷ 刑法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舶、航空器的包不包括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船舶和航空器

刑法中: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这一条,就是属地主义的延伸,理论称之为旗国主义。
这一条的核心是船舶和航空器属于中国包括挂有中国国旗的,那么就归中国管辖。

希望能帮助你

⑸ 在中国,侮辱国旗将会受到哪些惩罚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发展是世界有目共赏的,如今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力量都在国际上一定的地位,这离不开我国的人民努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因此每一位公民要热爱祖国,对祖国的各种元素要尊重,那侮辱国旗、国徽罪的概念是什么?下面就详细介绍。侮辱国旗国徽罪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指在公共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行为。

小编认为,侮辱国旗注定是要受到惩罚的。

⑹ 《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指在公共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

中间有个等字的,意思是,并不只有这几种方式。

⑺ 宪法的功能包括惩罚犯罪吗

它的功能包括惩罚犯罪
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由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所制定的,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它是据以制定其他法的法律基础。从阶级实质来看,现代宪法基本上分为资产阶级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两大类型。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资产阶级宪法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宪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在根本上同普通法律相一致,但又有所不同,具有它自身的特殊属性。其特殊性表现为:宪法在内容、效力、制定与修改程序等方面与普通法明显有别。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因此,有的国家把宪法称为“根本法”或“基本法”。由于宪法所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和制度,它就成了立法机关进行日常法律活动的法律基础。因而宪法也被称为“母法”“最高法”,普通法律则被称为“子法”。当然,宪法只能规定立法原则,而不能代替普通立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宪法的制定、修改一般都有特别程序。宪法在内容、效力两方面的特性,决定了它需要比普通法律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所以,许多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的程序,如设立专门机构起草,并须经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制宪会议全体成员的2/3或3/4的多数通过,才能生效。例如,我国1954年宪法是由1953年成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的;这部宪法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的多数通过,而其他法律或议案,则只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即可。此外,宪法的解释、对宪法实行监督、违宪审查等,也都有特别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从1954年起,我国先后制定、颁布过4部宪法,即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宪法,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充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这部宪法除序言外,有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徽、首都等四章。它的基本精神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⑻ 为什么刑法中会有侮辱国旗国徽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九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专涂划、玷污、践属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犯侮辱国旗、国徽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⑼ 法的形式包括哪些

法律形式又称法律渊源。法律的渊源(法律形式):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我国法律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宪法

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宪法是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规定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其主要功能是制约和平衡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最高的法律渊源。宪法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基本规范组成,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是其它附属的宪法性文件,主要包括: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国籍法、国旗法、国徽法、保护公民权利法及其他宪法性法律文件。

2、法律

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漏扮义的法律,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非基本法律、专门法)两类。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统称,如刑法、民法诉讼法以及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法等法律。一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种具体社会关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的统称。其调整范围较基本法律小,内容较具体,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

3、行政法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就有关执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职权的问题,以及依据全国人大的特别授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依法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就地方性事务羡搜型以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指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地方性法规只在本辖区内有效。

5、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省、自治区、

热点内容
国务院公司法 发布:2025-04-28 21:42:13 浏览:438
合同法借款合同变更规定 发布:2025-04-28 21:42:12 浏览:641
教育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吗 发布:2025-04-28 21:42:10 浏览:190
2016二建法规重点 发布:2025-04-28 21:35:15 浏览:254
行政诉讼法第50条 发布:2025-04-28 21:35:15 浏览:685
大数据与法治 发布:2025-04-28 21:31:55 浏览:911
陕西省法院谭 发布:2025-04-28 21:31:20 浏览:569
法官低头 发布:2025-04-28 21:26:11 浏览:451
天津市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发布:2025-04-28 21:25:31 浏览:242
法院刘要东 发布:2025-04-28 21:25:26 浏览: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