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则五十二条

民法通则五十二条

发布时间: 2020-12-30 09:57:05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诉讼时效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有哪些规定

1、《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四十五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1)民法通则五十二条扩展阅读:

第六十一条拍卖人、委托人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给买受人造成损害的,买受人有权向拍卖人要求赔偿;属于委托人责任的,拍卖人有权向委托人追偿。

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因拍卖标的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有第二款吗

第五十八条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C. 民法通则58条与合同法52、54条的区别联系

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因为胁迫,欺诈或者乘人之威缔结的合同是无效的合同。而根版据合同法第权54条规定,这些合同则是可撤销的合同。所以合同法第54条与民法通则第58条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赋予了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也意味着法官有了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来决定合同中哪些条款应该撤销,哪些条款应该保留,以及哪些条款应予以变更。如果我们看一下合同法第5条、第6条以及第7条的规定,那么我们将会更加清楚的看到在民法通则与合同法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合同法第5条规定了公平原则,第6条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第7条则规定了公序良俗原则。这种条款我们称之为一般条款,因为公平、诚实信用以及公序良俗这些概念在法律中并没有非常确切的涵义,对于其涵义的确定是法官所要作的。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中是没有这种规定的,当然合同法中的这种规定同时产生了一种危险:法官在适用这种一般条款的时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法官对同一个案件的不同的裁判。

D. 怎样理解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五条

民法通复则第一百二十制五条的理解是,如果施工单位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第三人因施工单位在周围没有设置明显的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而受到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施工单位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合同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E. 如何正确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所规定的国家利益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回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答;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不是指双方同时故意签定此地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

广义解释:一是公权利意义上的国家利益,就是纯粹的国家利益;二是国有企业的利益,因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因此才有这样的结论;三是社会公共利益。

狭义解释;公权利意义上的国家利益,就是纯粹的国家利益;

“损害国家利益”是指合同的内容,损害国家利益。如,一方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走私货物合同.

F. 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版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权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一)重大误解与合同的的订立或合同条件存在因果关系。
(二)误解是合同当事人自己误解。
(三)误解必须是重大的。
(四)当事人不愿承担对误解的后果。
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行为。
(一)此种合同对双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
(二)一方获得的利益超过了法律所允许的限度。
(三)受害的一方是在缺乏经验或紧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行为。

G. 最高院关于解释民法通则第五十二条联营的司法解释

最高院关于解释民法通则第五十二条联营的司法解释

H. 《民法通则》第58条与《合同法》第52条的关系

1、规定范围包含关系

《民法通则》第58条是对所有民事行为效力的规定,《合同法》第52条是对合同效力的规定,合同行为属于民事行为的一种,所以《民法通则》第58条相对《合同法》第52条的范围更广。

2、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民法通则》第58条和《合同法》第52条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民法通则58条规定的是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形,合同法52条规定的是合同无效的情况,合同行为属于民事行为的一种,因此该两条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8)民法通则五十二条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2009年8月27日,删去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六项: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第七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变更为第六项)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I. 民法通则七十五条第二项

《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
【个人财产所有权】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回公答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J. 比较民法通则五十八条和合同法五十二条五十三条

合同行为的效力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其他民事行为的效力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

热点内容
四川省劳动法病假工资如何计算方法 发布:2025-04-29 18:33:03 浏览:835
中山市众群法律公司 发布:2025-04-29 18:19:32 浏览:426
合同法403条立法目的 发布:2025-04-29 18:14:26 浏览:382
法院决定监外执行 发布:2025-04-29 18:12:45 浏览:853
专利法律知识电子书下载 发布:2025-04-29 17:53:50 浏览:694
依据劳动法下岗失业赔偿 发布:2025-04-29 17:53:48 浏览:434
湖北水路交通条例 发布:2025-04-29 17:48:35 浏览:3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品管理条例 发布:2025-04-29 17:39:39 浏览:333
法律援助中心是社会组织还是机关单位 发布:2025-04-29 17:36:47 浏览:257
熊猫债法规 发布:2025-04-29 17:35:08 浏览: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