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的层阶
1. 古代最有影响的海商法
(一)海商复法萌芽阶段制
公元前9世纪,罗得人(Rhodians)和腓尼基人(Phoenicians)即开始在欧非亚三洲从事海上贸易。当时的罗德岛是地中海航海贸易的中心,许多海事案例都在此地解决,形成了一部习惯法,称“罗得法”(LenRhodia)。其中包括有关海损分担和海上保险的规定。这标志着古代海商法的萌芽。
(二)海上贸易管理阶段
中世纪是海商法显著发展的时代。形成的惯例和习惯对近代海商法影响较大的有:
1.《奥列隆惯例集》(Lex Oleron)
2.《海事裁判例》也称《康索拉度法》(Lex Consolato)
3.《维斯比法》(Law of Visby)
4.《海上指南》(Guide-Line of the Sea)
5.《英国海事黑皮书》(Black Book of the Admiralty)
2. 海商法more
1. 对于装载在舱面的10辆轿车的损坏,A应赔偿。赔偿额为200000美元。
分析:A将部分轿车装载在舱面,并未征得B的同意, 也不符合航运惯例。
根据我国海商法第五十三条 承运人在舱面上装载货物,应当同托运人达成协议,或者符合航运惯例,或者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承运人依照前款规定将货物装载在舱面上,对由于此种装载的特殊风险造成的货物灭失或者损坏,不负赔偿责任。
承运人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将货物装载在舱面上,致使货物遭受灭失或者损坏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海商法第五十九条经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是由于承运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承运人不得援用本法第五十六条或者第五十七条限制赔偿责任的规定。
由此可以得出对于该10辆轿车,A丧失赔偿责任限制。故应全额赔偿。
2. 对于在舱内因互相碰撞挤压而造成损坏的10辆轿车, A不必赔偿
分析:, 由于风浪太大, 致使舱内有10辆小轿车发生移动而互相碰撞挤压,经事后鉴定,均已完全报废
事后查明:承运人对于舱内轿车的积载,并无不当。
这10辆轿车的损害是由于海难,承运人免责。故A不必赔偿这10辆轿车的损失。
3. 对于遭海水浸泡而损坏的10辆轿车,A不必赔偿。
分析:这10辆轿车的损失是由于船员在管船过程中发生的失误所造成。属于管船过失,故A不必赔偿。
4. 对于掉落舱底而损坏的10辆轿车,A应赔偿。赔偿额是52000美元。
分析: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船长下令将未受水湿的汽车移致二层舱.但在搬移过程中, 由于操纵吊机的船员因连续抗风, 过度疲劳,因而错误地按动了按钮,又致使10辆汽车掉落舱底,完全毁坏.
为了货物过多受损而转移货物属于保管货物的行为。此时发生的过失属于管货过失,承运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B所提供的货物发票等证据,小轿车的到岸价格(CIF 大连)为20000美元/辆;该小轿车每辆毛重2000公斤.
B未直接提供提单来证明小轿车的价格,说明其未将小轿车的价格写在提单上,故根据我国海商法第五十六条 承运人对货物的灭失或者损坏的赔偿限额,按照货物件数或者其他货运单位数计算,每件或者每个其他货运单位为666.67计算单位,或者按照货物毛重计算,每公斤为2计算单位,以二者中赔偿限额较高的为准。但是,托运人在货物装运前已经申报其性质和价值,并在提单中载明的,或者承运人与托运人已经另行约定高于本条规定的赔偿限额的除外。
计算如下:
按件:666.67*10=6666.7
按毛重:2000*10*2=40000
故A应赔偿的金额是40000*1.3=52000美元
3. 海商法专业怎样
海商法是小众群体,总的来说属于航运大圈子里的一员。从以下几个角度来为你解答海商法专业的收入、前景。1、人脉就法律专业而言,开设民法等普通法学专业的学校成百上千,但开设海商法本科的学校就只有三个: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其中前两个学校本科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笔记比较高,也就是说你在行业内遇到的人几乎都是两个学校的毕业生,工作中随时随地都可见师哥师姐、师弟师妹。就航运行业来说,海商法接触的客户、人群主要有:船公司、船员、货代、外贸企业、海事局、海事法官等,这些人群里面,船员、船公司管理人员、船公司法务、货代/外贸企业员工、海事局/海事法院领导等大多数是来自于两所海事大学,就船公司、海事局、海事法院等单位而言,甚至很难碰到不是海事大学毕业的人,用业内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圈子真的很小。
2、专业性上文提到海商法是小众群体,普通民商法律师提到海商法就头疼,因为海商法知识体系与我国普通民商法有较大差异,来源、沿袭于传统的国际海事实践,与英国法有较大关联,因此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一定是少数经营一类的。在航运行业整个生态圈内,法律专业术语中上层,相较货代、船员群体而言,如果你是船公司法务、海事律师、海事法官,那么在行业内也算是过得去了。但凡学习海商法都会接触英国法、劳氏法律报告、英国合同法保险法、涉外仲裁,接触的文书很多都是英文,不时需要检索英国案例、与国外律师沟通,沾了英伦气息,也算是高大上了。像上面的两个海事大学都有劳氏案例的分析课程,这在其他法学院是根本不可能开设这种的,包括多没接触过海商法的法学专业的人都连劳氏法律报告是啥都不知道。
3、收入少数人一定不会太差,一个船公司法务就那么一两个,全国海事法院也就十个,如果耐心统计,全国那些海事律师、海事法官、海商海事法务人员是数的过来的,但他们接触、处理的都是大案,随便一艘船的标的动则几千万上亿,货损也是几十万几百万计算,一条船一天的租金就是几千几万美金,你的工作可能会给公司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工资也不会太低,相较公司其他普通岗位而言会略有优势。从海事律师的角度看,比一般民商律师的待遇要优厚得多。
4、前景海商法本科毕业出国留学的比较多,主要也是去英国——南安或西旺斯,国内海商法硕士上海海事大学每年招收一百人左右,大连海事每年招收五十人左右,而上海每年报名人数上千人,录取分数线也较高,因此考研难度也不小,至于读海商法博士的人就真的不多。但学历不是这个专业的关键,英语水平可能更关键。甚至前几年有人还说是否通过司法考试也不是关键,但这几年普遍认为海商法专业学生也最好是通过司考,毕竟要说的过去。海事法院就那么几个,做法官的难度是很大的,又不太可能去一般的法院,所以这条路比较难走,就算进了法院也难得往上提升。也有大把放弃法律专业的,比如到船公司做操作,也有的进了银行,近几年进保险公司的人比较多,人保、平安、太保等等都有,待遇也还不奈,都是大国企啊!还有就是考海事局的公务员,里面不少有要求专业是学海商法的,总的来说,海商法和普通法就业相对容易,单位比较NICE,选择面也很广,可海可普。
4. 大连海事大学的海商法是全国第一吗
呵呵 我在海事读书 具体是这样的 因为咱们国家就有2所称为海事大学 一个是大连海版事大学 一个是上海权海事大学 但是在国际声誉上 海事大学是比上海海事大学要好的 海商法也只是这2个学校教的比较好 以我看来 我确实认为海事大学的海商法是最好的 包括去还有与香港的交流生计划之类的 而且你要是高考上的话 就会看到 海事的海商法历年的分数都是600多才可以进的 我很想说它是第一的 但是怕上海海事的给我拍砖 呵呵
我不知道楼主问这个的想法? 是想考海大么? 要是的话 呵呵 其实无论第一与否啦 如果你感兴趣 这个专业在海大绝对是很厉害的主打专业 但是要很强的实力哈 而且大连比较好啦 上海太热 人又多 而且海事离星海很近的 周末没事去看海 感觉很好
希望对你有帮助
5. 《海商法》的案例分析,有耐性的朋友进来回答下,跪求答案了
1、要赔偿。赔$20000。因为A将部分轿车装载舱面未经B同意也不符合航运惯例.
2、不要赔偿。是因为风浪太大引起的过失,属于天灾,可以免责。
3、不要赔偿。这属于管理过失,可以免责。
4、要赔偿,赔$40000。因为是为了救货物而导致的过失,应承担限制责任。
6. 高考招生专业里的“法学(海洋法)”和“法学(海商法)”专业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吗会有什么就业上差异
“法学来(海洋法)”、“法学源(海商法)”专业,本质都是法学专业,只是方向不同。二者在学习内容上大同小异,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方向少部分课程方面。
如果就业能做到专业方向对口,海洋法主要涉及海权方面的业务,而海商法主要处理的是海上贸易、海运方面的法律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是处理地权法律关系的,一个是处理经济权方面海外商业法律关系的。
至于就业去向,除了相关海运公司、航运公司、国际物流公司、船务公司、国际贸易公司、国际企业商务咨询服务公司、港航管理局、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海关、律师事务所等,以法学专业报考招收法学专业的公务员岗位、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其它企业,从事法务工作都是主要流向。
7. 我国海商法该从哪些方面修订
没有官方结论,都是学者观点
8. 海商法的专业院校
本科阶段开设海商法专业的国内高校:
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三专亚学院属
研究生阶段开设海商法研究方向的国内高校: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
课程简介:海商法在国际货物运输法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本课授课内容主要阐述与船舶有关的法律问题、海上货物运输、船舶租用合同、旅客运输、船舶碰撞、共同海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上保险、海事诉讼等内容。课程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有关海商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学会处理与海商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并掌握海商法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比较法教学和案例教学法。
9. 海商法的发展概况
(一)海商法萌芽阶段
公元前9世纪,罗得人(Rhodians)和腓尼基人(Phoenicians)即开始在欧非亚三洲从事海上贸易。当时的罗德岛是地中海航海贸易的中心,许多海事案例都在此地解决,形成了一部习惯法,称“罗得法”(LenRhodia)。其中包括有关海损分担和海上保险的规定。这标志着古代海商法的萌芽。
(二)海上贸易管理阶段
中世纪是海商法显著发展的时代。形成的惯例和习惯对近代海商法影响较大的有:
1.《奥列隆惯例集》(Lex Oleron)
2.《海事裁判例》也称《康索拉度法》(Lex Consolato)
3.《维斯比法》(Law of Visby)
4.《海上指南》(Guide-Line of the Sea)
5.《英国海事黑皮书》(Black Book of the Admiralty)
(三)国家制定海商法阶段
17世纪,随着许多国家纷纷争取民族独立,城市经济开始向国家经济转化。这种转化也影响到海商法,各国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先后制定了该国海商法(National maritime law)。最有代表性的是1681年法国路易十四王制定的《海事条例》(Ordonnance de la Marine),它后来成为1807年《法国商典法》中海商篇的基本内容,并对他国海商法的制定有着重大影响。
(四)海商法的国际统一阶段
自20世纪以来,在国际海事委员会(Comite Maritime Internetional,CMI)、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其他有关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上已制定的国际海事公约、修正案、决定书有上百个。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条件不统一,实现各国海商法的完全统一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一)海事法律冲突的范围逐渐缩小,海商法出现进一步国际统一的趋势。
(二)船舶所有人责任加重的趋势,使海商法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海事立法由以货物为中心向以船舶为中心转化。
(四)船员立法由福利型向知识复合型转变。
(五)当代海商法出现向海法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