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机关诉讼
狭义的司法机关就是指人民法院。广义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严格说法院是审判机关是没有问题的。
❷ 虚假诉讼罪由哪个司法机关管辖。
虚假诉讼罪是公诉案件,是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管辖的。证据确凿内构成犯罪的移送检察院审容查起诉,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由人民法院审理判决。虚假诉讼是指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院的审判权、执行权,非法侵占或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或权益的诉讼行为。处罚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❸ 刑事诉讼中的司法机关,能参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的是()。
公安机关抄只是参与案件的调查取袭证,司法行政机关不参与一般刑事的案件法院只接受诉讼处理,判决,执行等而人民检察院就有所有的功能,它可以单独调查取证,可以提出诉讼,并参加法院的审判过程!!
更多公考资讯请查看安徽人才信息网http://www.ahrcw.com
❹ 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构成犯罪的,由哪个
伪证罪
❺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分别包括那些
在中国,司法机关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两大类。
1、公安机关可以被认为是司法机关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职能时则不属于司法机关;
2、国家安全机关、监狱侦查部门、军队保卫部门等其他负有刑事侦查权的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机关。
3、人民法院按行政区划设置,一般分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四级。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自治县人民法院、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法院。
4、人民检察院按行政区划设置,一般分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拓展资料
检察机关的职责是代表国家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并监督审判活动等。但是有的国家不独立设置检察机关,将检察官附属在法院系统内,或归属司法行政机关领导。有些国家对检察官实行一体化原则,所有检察官受总检察长领导。担任检察官一般有严格的资格限制,有的国家规定在其任命之前须任辩护律师或法官等职若干年。
西方国家的总检察长一般由内阁任命。检察官的任命按国家公务员的规章办理,享有与法官同等的法律保障。中国的检察机关是从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机关,与法院平行。检察人员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任免,检察长的任免报上级国家权力机关批准。
❻ 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哪些机关
我国的司法机关在狭义上包括人民法院,广义上包括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在履行刑事侦查职能时可以认为是司法机关的一部分。
拓展资料
司法机关(judicial branch)是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关国家职权的司法组织。包括法院、检察院及有关功能部门。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国家长治久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为保护人民民主权利,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服务,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使司法行政公安司法机关事故调查处理各项业务工作蓬勃发展。
职能:
审判权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其他国家机关不能分享。宪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确立了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履行国家审判职能的性质。
检察权
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有权对国家公务人员履行职务进行监督,对公安机关的侦查、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狱工作进行监督。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确立了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性质。
侦查权
公安机关依法行使侦查权,具有司法的性质。公安机关除具有司法的属性外,归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特殊侦查权
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立案侦查、监狱侦查部门依法对发生在监狱内部的一般刑事犯罪立案侦查、军队保卫部门依法对军人犯罪立案侦查,上述负有刑事侦查权的机关在履行刑事侦查职能过程中角色同公安机关,可以被认为是司法机关的一部分。但上述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在履行行政职能或其他非侦查职能的时候属于行政机关的组成部门或军队政治部门的组成部门,不认为是司法机关。
参考自:司法机关-网络
❼ 司法机关和审判机关是什么关系
司法机关的范畴要大于审判机关,只有法院行使审判权。
司法机关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两大类。另外,公安机关可以被认为是司法机关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职能时则不属于司法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侦查部门、军队保卫部门等其他负有刑事侦查权的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机关。
审判机关就是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在中国,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高级人民法院,以下为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7)司法机关诉讼扩展阅读:
两者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公检法三机关相互关系: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1)分工负责。人民法院行使独立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独立检察权,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安全机关行使特别侦查权,司法行政机关行使刑法执行权。各政法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工作中按照法律规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不能相互推诿,也不互相替代。
(2)互相配合。各政法机关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要相互支持、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司法工作任务。
(3)互相制约。各政法机关之间应相互监督、相互约束,防止执法错误,以便及时纠正错误。例如: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必须报请检察机关批准;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对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驳回起诉;
法院判决后,检察院对有错误的判决可以提起抗诉;法院认为检察院抗诉无理的可以驳回抗诉;司法行政机关在刑罚执行中,如果认为判决有错误,应当转请检察院或原判法院处理;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侦查、审判和刑事执行工作实施监督。
❽ 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主体有哪些及内容是怎样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l款规定,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
此次修改,由原《刑事诉讼法》系38条的“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改为“辩护人和其他任何人”,原条款一直被认为是对辩护人的“歧视性”条款,可能作出上述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不仅仅包括辩护人,其他相关人员或者公检法机关人员也存在干扰的可能性,所以,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主体应包括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此外,本次修改还作了一些技术性的文字处理,将“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中的“证人改变证言”予以删除,因为,“作伪证”与“改变证言”相互重复,不符合法律用语的习惯。
《刑法》第306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事诉讼法》本次修改,与刑法保持了一致,但在犯罪主体上,《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主体不仅限于辩护人,还包括“其他任何人”,但《刑法》第306条的犯罪主体仅限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这就出现了法律条文之间的不衔接,需要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
❾ 司法机关职权包括哪些
审判权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其他国家机关不能分享.宪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确立了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履行国家审判职能的性质. 检察权 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有权对国家公务人员履行职务进行监督,对公安机关的侦查、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狱工作进行监督.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确规立了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性质. 侦查权 公安机关依法行使侦查权,具有司法机关的性质.公安机关具有双重属性,除具有司法机关的属性外,归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属于公安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特殊侦查权 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行使特殊侦查权,同样具有司法机关的性质.国家安全机关具有国家公安机关的性质,同样归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依法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以及法律规定的相关职权.
司法行政机关依法承担辅助国家司法职能实施的行政管理任务,具有司法机关的性质.司法行政机关也具有双重属性,除具有司法机关的属性外,也归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依法行使司法方面的行政管理权.
❿ 什么是诉讼
诉讼,俗称打官司,是指司法机关和案件的当事人,在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配合下,为处理案件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有三个基本阶段,即起诉、审判、执行。刑事诉讼还包括侦查。在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处于主导地位,当事人则基于诉讼法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在司法机关的主持下进行活动。
诉讼是一种法定的司法程序,是在有关国家司法机关的主持或主要作用下,由有关诉讼参加人或参与人参加,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或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一种活动。诉讼具有国家性、法律性、程序性、强制性等特征。诉讼必须有有关国家司法机关的主持或主要作用,否则便不为诉讼。在我国,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大类。
刑事诉讼就是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的主持或主要作用下,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害人以及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等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参加,依照法定的程序,采用法定的方法和手段,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一种活动。刑事诉讼是一种国家行为,具有很强的法律性、程序性和强制性。除公安、检察、法院和法律确认的国家机关之外,任何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任何人非经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审判都不得被认为有罪,任何人非经检察机关批准或决定或由法院决定都不得被逮捕。刑事诉讼的结果是产生犯罪人,犯罪就要受到国家最严厉的制裁——处以刑罚。因此,刑事诉讼是非常严肃的一种国家活动,关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个人切身的重大利益。所以,除去法定的公、检、法机关,任何其他机关、组织或个人都不能主导或主持刑事诉讼,并且这些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必须慎之又慎,严格依法办事,否则就会对造成当事人损害的行为给予刑事赔偿甚至负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就是在法院的主持下,由原告和被告以及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加人参加,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经济等权益争议和纠纷的一种活动。民事诉讼从大的方面讲包括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两方面的内容,但这两类案件的解决程序却是一样的,都依照的是民事诉讼法,都为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也同样具有国家性、程序性、法律性、强制性等特征。要解决民事、经济权益争议,进行民事诉讼,必须有法院主持,除此之外便不为民事诉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在社会生活中极易产生,“打官司”并非不好或伤和气,恰恰相反,它是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一种法定方式,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纠纷扩大或激化,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行政诉讼就是在法院主持下,由原告和作为被告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加人参加,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行政侵权纠纷的一种活动。行政诉讼也同样具有国家性、法律性、程序性、强制性等基本特证。在行政诉讼中,有一条原则是被告衡定的原则,即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必须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而作为当事人的原告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果被告不是行政机关,就不为行政诉讼。再则,行政诉讼所解决的行政侵权纠纷,必须是原告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成为原告起诉的对象,如行政法规。
由上述可知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作为程序法的诉讼法,是保证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实体法得以实现其基本内容的重要的和根本的保证。因此,诉讼在国家的法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是使具体的法律法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本来作用,使法得以实施的根本保障和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