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新理念
『壹』 溧阳市人民法院院长
溧阳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04 年 2 月 2 日在溧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溧阳市人民法院院长 武宝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 2003 年法院工作情况和 2004 年法院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2003 年法院工作的基本回顾
2003 年我院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 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 " 回顾过去,开拓未来 " 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法 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为主线,牢固确立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全面开展审判工作,大力加强队 伍建设,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 5166 件 (含旧存 196 件),审结 4887 件,结案标的金额为 25482.05 万元。全院干警精神振奋,工作 热情高涨,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和进取意识不断增强,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有 11 个 内设部门、 42 名个人分别受到省政法委、省高院、常州政法委、常州中院等部门的各种表彰 和奖励。去年,我院在先后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法院、荣记集体三等功和连续多年被评为 " 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 " 等荣誉的基础上,又再接再厉,团结拼搏,荣获了全省法院五年 一次的 " 两庭建设先进单位 " 荣誉和五年一次的 " 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 " 荣誉,最近,常 州中院党组已决定向省高院为我院申报集体二等功。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司法为民,强化服务意识,全面开展各项审判工作
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一年来,我院按照 " 重点在司法,核心在为民,关键 在落实 " 的要求,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合法权益。
(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努力营造安全的治安环境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是人民法院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我院继续深入贯彻 " 严打 " 方针,进 一步突出打击重点,严惩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抢劫等八类恶性犯罪以及 多发性的盗窃、抢夺犯罪。坚持依法 " 严打 " ,确保办案质量,对每一件案件严格把好事实 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全年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 276 件 349 人,有 12 人被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有 22 人被判处 5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有 315 人被判处 5 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拘役。同时,我院还注意将 " 严打 " 整治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紧密结合起来,依法 充分适用财产刑,重视对赃款赃物的追缴,没收犯罪分子非法聚敛的财产,彻底摧毁其经济 依托。全年共对 189 名犯罪分子判处了罚金和没收财产,金额达 380 余万元。为配合税法宣传 月,我院集中审理了一批涉税犯罪大案,严惩了各种涉税犯罪分子,共审结此类案件 5 件 10 人,涉税金额 760 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310 万元。根据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适 时集中宣判了一批恶性犯罪案件,造成声势,震慑犯罪,对预防和减少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 。
(二)切实加强民商事和行政审判,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全年我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 2937 件(含旧存 138 件),审结 2755 件,解决争议标的 12261.57 万元,平等地保护了各类民事主体,较好地化解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 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
一是依法调处各类民事纠纷,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通过依法审理各类婚姻家庭、相邻关 系、劳动争议等纠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强化调解机制 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调解在各个诉讼阶段的作用,将庭前调解、庭中调解和裁判后的教育 说服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尽可能地减少当事人之间的对立。全年审结婚姻家庭类纠纷案 件 904 件,审结公民之间各类权属、财产继承纠纷案件 607 件,审结劳动报酬、劳动争议案件 60 件,以调解方式审结各类民事案件 791 件,调解结案率超过了 50 %。同时,我们强化了对 群体性民事案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根据 " 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 " 的工作 原则,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加强教育疏导。在我院审理的几起群体性涉农案件 中,承办人员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切实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 果与社会效果。
二是依法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我院妥善处理涉及企业改制、买 卖合同、金融纠纷、企业承包、租赁等案件,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对各项经济改革的支持、 引导和规范功能,着力创造公平合理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审理企业改制案件中,坚持支持 改革与规范改革并举,适用法律法规和改制政策相结合,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金融案件,加大保护力度,及时有效地采取查封、冻结等保全措施,尽力帮助金融机构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我市创建 " 金融安全区 " 活动的开展。全年 共受理各种经济合同类案件 647 件,审结 575 件,解决争议标的 4234.37 万元,促进了经济的 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依法稳妥审理行政案件,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我院行政审判工作始终坚持既监督和 支持依法行政,又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思路,切实把好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 关,并不断拓宽行政审判延伸工作,加强与行政机关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到相关行政机关授 课和交流,帮助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规范具体行政行为。全年共审结行 政案件 32 件,同比上升 23 %。此外,我院还实施了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审查听证制,全年共 审查 206 件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其中对 101 件案件实施了听证。经听证,有 40 件案件当事人主 动到行政机关履行了义务,有 10 件案件因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不符合强制执行条件,被 建议撤回了执行申请。通过审查听证,真正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的桥梁。
(三)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院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之一,一年来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不断做好审判工作的延伸服务。一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工作。我院与司法局加强 了沟通协调,共同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促进了人民调解工 作水平的提高,从而把大量民事纠纷解决在基层。二是改进对青少年犯罪的审判方式。针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我们尝试了 " 圆桌审判 " 方式,即审判人员与公诉人、辩护人以及被告 人的法定代理人围绕同一圆桌展开 " 座谈式 " 庭审,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 真正落实到庭审的全过程,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三是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深入学 校进行法制宣传,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和防止犯罪;通过创办《溧阳日报》法苑专刊,让广 大群众学习法律常识;通过常州电视台 " 法庭内外 " 节目转播庭审活动,让社会公众知晓诉 讼过程;通过在街头、村边进行法制宣传等活动,送法进社区、进村镇。
(四)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努力营造规范的法治环境
一年来,我院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执行工作的新特点,找准 " 执行难 " 的症结所在,抓住关键 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切实提高了执行效果。全年共执结各类案件 1802 件,执结 标的 13211.48 万元,案件执结率达 97 %。一是放弃工休假日,构建快速执行机制。随着执行 案件难度的增大,被执行人躲避执行 " 本领 " 的提高,我院执行人员自觉自愿放弃工休日, 坚持节假日加班执行的优良传统,并实施了节假日值班制度,凡遇法定节假日,每天由一个 执行组轮流值班,只要下落不明或外逃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在本市范围内出现,权利人可以 随时举报,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执行人员接报后都及时赶赴现场依法处置。二是狠 抓执限意识,切实提高实际执结率。为进一步提高执行人员的执限意识,我院在各执行组内 开展了办案竞赛活动,通过每月一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为积极贯彻全国法院系 统清案工作精神,我们还实施了执行情况周汇报分析制度,规定各执行长每周要汇报案件执 行情况,分析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督促案件执结的期限。通过狠抓执 限,执行案件的平均办案周期大大缩短,由上一年的 99 天缩短至现在的 45 天。三是创新执行 理念,推行听证制度。一些疑难复杂执行案件的当事人由于对法院执行工作不理解,经常到 法院吵闹或到有关部门上访,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压力。为此,我院推行了执行听证制度, 并邀请市人大、政法委、信访局、当事人所在地政府等有关部门人员到场,让每位当事人充 分主张请求,提供证据,进行辩论,同时做好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公布案件事实和执行情况 ,消除了当事人的埋怨情绪,解决了一些棘手的老上访问题。
二、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主题教育,着力塑造高素质法官队伍
去年,我院根据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 " 回顾过去,开拓未来 " 主题教育活动, 为努力造就一支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法官队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以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去年 6 月,最高法院统一部署在全国法院系统开展 " 回顾过去,开拓未来 " 主题教育活动, 我院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日程安排, 从组织上、制度上、时间上保障了这一活动有章可循,落到实处。活动中,我们向每位人大 常委、政协常委、各镇区和有关部门共发送征求意见、建议函 95 份,广泛征询他们对法院工 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由院领导带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分头 向市四套班子、政法各部门、金融部门、有关行政执法机关、重点镇区和重点企业等登门征 求意见,听取建议。对征求到的各类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了梳理汇总,制订整改措施。为 使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我们开展了 " 我为法院建设发展献一计 " 活动,广大干警以主人 翁姿态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到 100 多条),其中不少意见和建议 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为增强干警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爱 ,继前一年组织全院干警到监狱看 " 犯人 " 、接受警示教育后,我们又组织干警到贫困地区 看 " 穷人 " ,接受思想教育。 8 月份,我们在两天内共捐款 5630 元,由审判长、执行长以上 干部 60 人分 6 个小组到本市上兴镇 16 户困难家庭访贫问苦,使干警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通 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全院干警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积极出主意、提建议的多了, 讲学习、比工作的多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常州中院对我院的主题教育活动给予了高 度评价,并向省高院作了推荐;省高院对此很感兴趣,专门来我院检查调研,并给予了充分 肯定,还向最高法院作了推荐。
(二)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中心,努力营造凝心聚力促发展的氛围。
继 2001 、 2002 年度我院领导班子连续被市委评为 " 团结、廉洁、开拓 " 好班子后,我院进一 步加强了对干警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一是加强党组理论学 习。年初,我们制订了《 2003 年党组理论学习意见》和《党组中心组学习 " 三个代表 " 重要 思想专题计划》,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切实提高了 " 立党为公 ,司法为民 " 的意识。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年初,我们专门制订了纪检监察工作意见, 就如何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加大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提出了要求,并在领导 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和纠正司法不正之风三项工作上狠抓落实。我们在全院开 展了 " 两个务必 " 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还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状》,确保队伍不出问题。一年来,全院干警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共拒收礼金价值 43 230 元,拒吃请 386 人次。在 12 月份召开的全省法院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表彰大会上,我院被评 为全省先进单位,并作为基层法院先进代表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赢得了广泛赞誉。三 是加强基层创安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法院的有关工作要求,我们制定 了《溧阳市人民法院服务 " 两个率先 " ,创建 " 平安溧阳 " 活动实施意见》,并找准切入点 和结合点,在依法打击犯罪,调节民事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 主力军作用,为实现 " 两个率先 " ,创建 " 平安溧阳 " 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
(三)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一年来,我院着力加大了制度建设的力度。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干警责任。 1 月份我院 实施了 " 双百分 " 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每季度对各部门工作(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两部分 )分别进行百分制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同评先评优和奖金分配挂钩,奖优罚劣。通过考核 ,各部门工作都有了较大的起色,干警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二是贯彻 " 六条禁令 " ,提升法院形象。去年 4 月 18 日省高院颁布 " 六条禁令 " 后,我院 迅速部署,专门召开干警大会贯彻落实,要求全院干警高度重视,经常对照检查。我们还将 " 六条禁令 " 在《溧阳日报》上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对执行情况明查暗访,对违 反 " 禁令 " 者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三是制定 " 八项承诺 " ,改进工作作风。在广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院认真研究制定了《溧阳市人民法院服务 " 两个率先 " 八项社会承 诺》,即职守 " 第一要务 " 、打造铁案工程、严格审限执限、确保廉洁办案、畅通信访渠道 、实施司法救助、强化法制宣传和构筑人才高地,使我院的院务管理、审判质量、办案效率 、工作作风等有了明显的改进。
(四)以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法官业务素质
我院在法官职业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了推进力度。一是开辟 " 法官论 坛 " ,拓展法官业务交流渠道。我们从 5 月份起在全院开辟了法官论坛,每两个月举办一次 ,由主讲法官介绍自己在学习、工作、办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成功经验,供大家学习,借 鉴,也可对审判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法律适用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大家探讨、辩论,指 导审判实践。从已组织的 4 次论坛情况来看,干警们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很高,气氛相当 活跃,收到了比较理想的预期效果。二是加强宣传调研,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我院继 续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在调研上, 编写了 5 期《溧阳审判研究》,刊登了本院干警学术论文及优秀裁判文书 70 余篇,有 20 篇文 章在省级、地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法院信息、简报工作,在常州地区法院系统也名列前茅 。我们还编写溧阳日报《法苑》专版 10 期,发表各类宣传稿件 57 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注重岗位培训,着力提高干警业务素质。我院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的长期合作,先后 邀请南大和华政知名教授来院作法学讲座,让广大干警进一步开拓视野,了解法学动态。我 们组织了 21 名干警参加第二期电脑培训,至此我院 50 岁以下绝大部分干警已能熟练操作电脑 ,并获得全国计算机一级 B 资格证书。同时,我们还不断抓紧干警的学历提高工作,现在在 职法官本科以上学历的已占 44.4 %,其余未达本科学历的也都在参加各种形式的本科学历 教育。有 8 名年轻同志还报考了研究生,攻读法学硕士学位。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庭审观摩 活动,增强审判人员的庭审驾驭能力;每月评选优秀法律文书展示上墙,培养法官严谨细致 的审判作风;每季度上墙公布各审判人员的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和办案周期,提高法官的审 限意识和质量意识。
三、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司法理念,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创新是法院各项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一年来,我院按照最高法院的统一部署,开始着法袍 开庭审理案件,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力度,使我院的 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一)改进审判运行机制,确立公正高效的司法新理念
一是积极探索案件繁简分流,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我院在立案庭成立了 " 速裁组 " ,专 门审理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争议不大且法院无需依职权调查取证的民事案件。全年速 裁组共审理速裁案件 58 件,全部在半个工作日内办结,调解率达 100 %,提高了办案效率, 节省了审判资源,减轻了当事人的讼累,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二是归口管理司法鉴定 工作,进一步确保司法公正。针对以往鉴定工作均由案件承办人自行对外委托,既分散人力 财力精力,又可能引起当事人合理怀疑的问题,我院年初成立了司法鉴定室,对涉案鉴定进 行归口管理,统一受理立案,统一对外委托,杜绝了案件承办人员与社会鉴定机构的直接接 触。同时,在对外鉴定机构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由有关各方共同协商选定 ,协商不成的,由司法鉴定室从具有鉴定资质的机构库中随机选定。这样,我院的司法鉴定 工作实现了良性循环,为公正执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加强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发挥 陪审协调作用。在我院受理的婚姻家庭类案件中,有的矛盾相当激烈,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 会恶性事件。去年 4 月,我院聘任了 12 名妇联干部为新一届特邀人民陪审员,目的就是要积 极发挥其自身优势,切实维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并做好相关的引导、调解、宣 传、息诉工作。实践证明,妇女特邀人民陪审员在法院处理相关案件中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 作用,受到了妇女同志和承办法官的一致好评。
(二)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新机制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年初,我们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政策,坚持干部队伍 " 四化 " 要 求和德才兼备原则,把一批群众基础较好、工作实绩较大的干警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上来, 并加强对干部的平时考察,及时做好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警钟常鸣,防微杜渐。去年 3 月 ,我们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开展了新一轮审判长、执行长选任工作,通过公平、公开竞争, 17 名同志走上了我院新一轮审判长、执行长岗位,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完善信访接待机制,树立亲民便民的法院新形象
去年,我院在如何进一步加强信访接待、完善信访格局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一是实施法官 值日制度。上半年,我院实行了法官值日制度,由中层干部轮流担任值日法官,负责查实当 事人身份,解答当事人问题,引导当事人诉讼,维持审判和办公秩序。院党组每两周召开一 次来信来访分析碰头会,由信访督办组对近期来信来访情况进行书面汇报,提出相关处理意 见。自实施法官值日制度以来,共接待来访当事人 5614 人次,登记备案、提交信访督办组案 件 50 余件。二是完善院长接待制度。我院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了院长接待制度,由原来的每 周一次增至每周两次,并由执行局长协助接待,全年院长接待来访当事人 281 人次,进一步 畅通了信访渠道,提高了信访工作质量。随着我院信访接待制度的逐步完善,一些可能引发 矛盾激化的苗头性问题被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起到了社会稳定 " 减震器 " 的作用。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通过全院干警的共同努力,我院各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 新的进展,有些方面成效比较明显,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好评。在此,我想特别提一下,我 院新审判办公大楼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经圆满竣工,正式投入使用。这一工程作为我院的 百年大计,完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方法进行 " 阳光操作 " ,被不少领导誉为 " 大手笔 规划、严要求管理、高质量施工 " 的典范,它使我院的审判条件一举跻身全省乃至全国基层 法院的先进行列。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社会各界的配合帮助、全院干 警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其中也包含在座各位的关心、支持、帮助甚至心血。借此机会, 我谨代表法院党组和全体干警向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包括在座各位)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并衷心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对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继续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成绩面 前,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省高院 " 六条禁令 " 颁布后,大部分干警执行得比较好,但还有极少数执行得不够彻底,个别干警特权思想依 然存在,缺乏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影响了我院的整体形象;二是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不 断推进,部分审判人员存在业务素质不够高的问题,影响了审判工作的质量;三是 " 执行难 " 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际执结率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影响了人民群 众对法院的满意度;四是我院干警整体学历层次还不够高,本科学历比例与审判工作要求还 有距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判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 以解决。
2004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新机遇, 2004 年我院工作的总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 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确立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在法院工作中的统领地位,坚持服 从服务大局,践行 " 公正与效率 " 主题,全面加强各项审判和执行工作,为创建 " 平安溧阳 " ,实现 " 两个率先 " 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在具体工作部署上,我们将着 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依法服务 "两个率先"为目标,全面加强各项审判工作
2004 年我们要继续依法公正高效地审理各类案件,抓实抓好案件的审结率和实际执结率,不 断夯实依法服务 " 两个率先 " 的基础。继续坚持 " 严打 " 方针,巩固和发展 " 严打 " 整治斗 争成果;继续参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依法审理各类民事、商事和行政案件,营造 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继续深入贯彻执行中央 11 号文件精神,不断探索执行工作新路子,提 高案件实际执结率,切实解决 " 执行难 " ;继续坚持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拓展服务 " 两个率先 " 的领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以深化法院改革为主旋律,不断完善审判和执行工作机制
2004 年将要开始实施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我们要继续从审判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 ,理顺审判工作关系,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深化审判方式改革。根据案件繁简分流的要求, 进一步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想方设法减轻当事人的讼累,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审判效 率。要进一步提高审限、执限意识,完善诉讼证据规则的运用,提高审判人员驾驭庭审的能 力;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科技手段,提升司法活动的科技含量,提高办公 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要继续深化执行管理体制和执行权运行机制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裁判权威。
三、以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为主线,努力提高法官队伍素质
2004 年我们要进一步把法官教育工作纳入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切实加强思想作 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要正视法院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 问题改起,从有利于改善干部队伍形象的关键环节抓起,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法院队伍的信 任和信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院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清除极少数干警中存在的有法 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甚至徇私枉法的现象。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重才、识才、 引才、爱才、用才的人才观念,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路子。
四、以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络工作为契机,主动接受代表监督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高院和常州中院有关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文件精神,增强 " 四 个观念 " ,做到 " 四个完善 " 。一是要增强全局观念,完善代表联络工作运行机制。对一些 重大的、人大代表关注的案件和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要在 " 主动、深入、经常 " 六个字 上下功夫,推动我院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要增强法律观念,完善自觉接受人 大代表监督的制度。坚持主动向人大汇报法院工作,及时、认真处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 2004 年,我们将选择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庭审活动。三是要增强 创新观念,完善联络人大代表的工作方式。采取聘请各级人大代表担任特邀陪审员、特邀咨 询员等形式,进一步拓宽联络渠道,完善联络方式。四是要增强责任观念,完善联络人大代 表的工作机构。我们将专门建立人大代表联络室,设立人大代表联络员,确保与人大代表的 联络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自觉化。
各位代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法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 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全面开创我院工作新局面,为我 市早日实现 " 两个率先 " ,建设 " 平安溧阳 " 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
2004.2.2下午
『贰』 2019年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内容
两天来,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们表示,两高报告体现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理念,让人民群众从中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和温暖。
司法为民:满足人民需求
两高报告中的一组数字,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金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全收印象深刻:去年全国法院帮助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95.3亿元;检察机关起诉恶意欠薪犯罪2361人,支持农民工起诉11054件。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恶意欠薪的整治力度,农民工工资管理发放越来越规范。”张全收说,司法机关每年都有针对农民工欠薪的专项整治,及时受理涉农民工工资案件,这让农民工兄弟更有底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坚持司法为民,人民法院敢于啃“最硬的骨头”。
“‘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这个消息,引起了代表强烈反响。
“执行难过去被称为法院系统的‘老大难’,很多案件在法院宣判后得不到执行,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也严重影响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静说,执行难问题的基本解决,让诚实守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
坚持司法为民,检察机关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立足于人民群众对“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好期待,最高检报告指出,检察机关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42195人,同比上升21%。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州环境监测站副总工程师杨晓雪说,2018年,检察机关依法打击各类污染环境犯罪,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公益诉讼,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为生态环境筑起了一道法治屏障。
阳光司法:看得见摸得着
最高法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公开案件信息3.7亿项,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259万件,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6382万份,访问量226亿次……
“司法越公开就越有生命力。从审判公开到文书公开,再到执行信息公开,体现了我国司法公开理念的不断更新,彰显了司法自信。”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说,信息化推进整个司法过程实现了从接受当事人监督,向接受广泛的社会公众监督拓展,一个“阳光下的法庭”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以公开促公正,不仅有“键对键”的方便,更有“面对面”的体验。最高检报告指出,“检察开放日”常态化,13.5万名各界人士走进检察院、走近检察官,了解监督检察工作。
“去年,我参加了吉林省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通过参观12309检察服务中心、信息化应用管理工作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四季盛宝纺织有限公司后纺车间挡车工徐艳茹说,近几年,检察机关主动推进检务公开,向社会各界传播检察声音,树立了良好的检察形象。
从人民法院推进电子诉讼应用,逐步实现网上阅卷、证据交换、网上开庭和电子送达;到检察机关升级建设12309检察服务中心,四级检察院同步完善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智慧司法,在提升办案质效、便民惠民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司法机关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岳认为,司法机关顺应时代发展,大力推进智慧司法建设,使人民群众得到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也为司法体制改革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司法创新:便民利民惠民
进入******,人民群众对法治提出了更高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司法机关积极创新,不断提高办案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要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最高法报告显示,最高法制定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司法解释,增设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涉“小猪佩奇”著作权跨国纠纷等案件,率先在国际上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
“互联网法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囿于地域限制,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司法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厉莉说,除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在线预约立案外,12368诉讼服务热线也为百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司法服务,成为人民群众与司法机关沟通的平台。
创新,要不断提升办案水平——
最高检报告指出,最高检带头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各级检察长、副检察长列席审委会8713人次;基层检察院直通最高检的专业平台“检答网”解答各类问题1.1万个;聘请103名专家学者、法律界代表委员、律师等,组建办案咨询委员会……
检察机关创新推进业务建设的种种举措,让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检特约监督员谢资清深有感触。谢资清说,这体现出检察机关不断谋划******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创新,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便利群众的切实举措,推行网上立案、自助立案等便民服务,推广车载法庭、移动背包科技法庭被写入最高法报告。
“审判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体现了司法机关创新便民利民惠民机制,为群众立案、开庭等提供便利,减轻当事人诉累的积极做法。”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绥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级教师徐贤淑说,这些创新务实举措,确保当事人立案不求人、审判不求人、执行不求人。
;『叁』 现代司法理念是
我国当前正处于司法制度大变革的非常时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树立以司法独立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并使之贯穿于运行法律规则和构建法律制度过程的始终,是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永恒主题,维护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必然要求。
[关键字]现代司法理念,司法独立,司法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人治走向法治,由单一的专政转向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由贫穷落后发展到小康社会,由义务主导转向权利主导,那些不能反映司法职能特有性质和司法活动特有规律的传统司法观念将会逐渐退出司法制度的历史舞台,那些明显不适应新形势要求、违背客观规律的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也将遭遇巨变。时代的变革呼唤司法制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改革,而改革的基础就是要树立现代司法理念。
树立现代司法理念,首先应当知道何谓理念?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原理、信念或价值观。她是一种制度在构建和设计中内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她是经过历史历练后价值选择的结果,指向某种特定的目标。理念具有特定的客观基础,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决定的,而不是纯主观的、先天的和超然的东西;理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和一成不变的;理念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然的或普适的,理念应该能够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和活动得到反映和验证,具体化为一系列实证性的可考察的制度和实践,理念的合理性必须与具体的制度及其运作环境相结合才有真实的意义。具体制度是理念的惯常表现方式,而理念则在这种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运作中贯穿始终,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每一个拥有思维的人都有理念,一个人在其行为中始终遵循的原则或信念、信仰,就是他们的个人理念。而一个制度的理念,则必须建立在若干人的集体智慧之上,是这个群体在围绕这个制度行为的过程中普遍遵循和奉行的原则和信仰。
现代司法理念即是如此。法官个人在审判活动中既需要通过自己的生活理念和学理知识进行事实判断和法律理解,又需要准确把握整个法官群体在运行法律规则和构建法律制度过程中所普遍遵循和奉行的现代司法理念。司法理念是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价值观,也是对司法的功能、性质和应然模式的系统思考,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司法制度在设计中应该有系统成熟的理念作为基础,理论准备不足会导致立法的矛盾、混乱和缺乏可操作性;也会带来法律和制度的不稳定性;[1]其次,司法改革应当从理念的变革切入,但必须形成相对成熟的思考和共识,没有理论指导的改革将会反复无常,逻辑混乱,比如本文将探讨的司法独立问题与现行体制中的司法监督,就存在逻辑上的冲突;再次,理念的匮乏会导致信仰的危机,以往我国关于司法理念的论述,很多往往是以一种意识形态化的方式出现的,表现为类似于“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之类的口号,并辅之以运动式的动员和推进。这种意识形态化的表述,往往把理念推向极端,一方面容易导向谬误,另一方面则掩盖了其内在的合理性,以至于极易招致同样意识形态化的反驳,使建立在正当性与合理性之上的理念研究失去了科学性的基矗口号在其热情鼓动之下,往往可能掩盖着一种片面性甚至错误,在矫枉过正的做法之后,有时会产生许多始料不及的危害。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口号这种特殊的话语形式往往张扬了一种强硬的语言暴力色彩,力图用斩钉截铁的语义和简洁短促的句式结构遮蔽所有的话语空间,将对话、讨论、质疑、辩驳等统统拒之门外。诚然,口号运用得当往往可以充分发挥其感召力和号召力,成为凝聚民心的话语磁场.然而,口号式的感性宣泄终究代替不了理性的思考和务实的实践,口号的泛滥或许会潜伏着一种非理性的灾难。法治口号往往成为主流法律意识的话语载体,甚至会拥有法治领域的话语霸权。”[2]
因此,在当前司法领域中各项具体的改革措施方兴未艾、加快司法改革步伐、实现司法公正之呼声日渐高涨之际,树立系统周密的现代司法理念,夯实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理论基础,为司法制度的设计和实际运作提供科学完善的价值观导向,就成为摆在所有致力于中国司法改革的法律人面前的瓶颈。
现代司法理念,是人们在现代司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的基本观念,是支配人们在司法过程中的思维和行动的意识形态与精神指导,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需要确立的司法理念。现代司法理念的内涵是现代法治原则的结晶,是法律文化的积累,是司法客观规律的集中反映。它虽然不包括具体的法律制度,不同于普通的司法理论,但这些理念支配着人们建立制度、运用制度、改造制度的一切行动。从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来看,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树立了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司法尊严、司法民主、司法文明、司法正义等现代司法理念。其中,司法独立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核心,是实现司法的公正与效率这一现代司法理念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的唯一出路和根本保障。
司法独立,在我国宪法中称之为审判独立,即经国家确权的中立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对冲突事实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排除任何非理性干预的法律自主性。德国学者把司法独立概括为八个方面:1.独立于国家和社会间的各种势力;2.独立于上级官署;3.独立于政府;4.独立于议会;5.独立于政党;6.独立于新闻舆论;7.独立于国民的时尚与时好;8、独立于自我偏好、偏见与激情。[3]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司法独立体现的是特定社会司法实体的法律自主性,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国家权力架构中法院的独立地位,即法院单独享有全部司法裁判权力而不依附于任何其他机构;二是司法程序上法官的独立地位,即法官只依法律、自身的学识和道德裁判,不服从任何外部命令和利益;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院和法官独立于社会其他政权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二是一个法院独立于其他法院.
『肆』 社会主义五个法治理念的内涵 执法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执法工作中贯彻落实:
1、要处理好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
当前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人民法院在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矛盾的激化,因此法官既要讲法律,也要讲政治,既要当法学家,也要当政治家。
2、要处理好法院与社会的关系。
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法院的工作给予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充满了期待。所以法院办案要考虑案件发生的环境和背景,要考虑公众对案件的评价,要尊重社会的声音。
(4)司法新理念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第一,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2、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
第一,必须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三,必须树立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公信力。
『伍』 恢复性司法理念
法律分析: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新型刑事司法模式,发端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北美,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恢复性司法以恢复原有社会秩序为目的,着重于对被害人、社会所受伤害的补偿以及对犯罪行为人的改造,是对犯罪行为作出的系统性反应。相对于传统的刑事司法模式而言,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全新的犯罪处理方式,符合当事人权益保护的国际潮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陆』 加快建设什么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
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
更好发挥法治对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正确处理法治键租袭和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创造“两大奇迹”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回应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指引司法改革向着前所未有的纵深推进,让公平正义成为新时代稿兄的鲜亮底色。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树立法治权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让法治中国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更加稳固。
树立正确司法理念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十年来,法院坚持以法治思想指导树立正确司法理念,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工作目标,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确立“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恪守司法职业良知,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
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审判案件不为纷繁所扰、不为压力所阻,始终保持法治定力,坚决维护法治权威。兼顾国法天理人情,切实纠正偏离群众立场、机械司法、就案办案等错误做法,努力实现裁判法律效型宴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柒』 阳光司法有哪些积极意义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司法日益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热点案件往往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推进司法公开,不仅可以使公众感受看得见的正义,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司法领域进行广泛监督,从而保障司法公正,实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伴随着省高院推行裁判文书上网,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查阅法律文书,无论天南地北都可“旁听”案件审理;推行公民自由听审,则意味着老百姓不用事先预约,就能走进任何一个法庭,旁听每一个公开审理的案件。
公开裁判文书、推行公民自由听审,可以使公众参与审判过程,了解法院的判决依据和审理过程,由此不仅可以敦促法官更加严谨细致地工作,而且可以使公众近距离感受司法正义的产生过程,提升司法公信力。将司法权置于阳光下运行,让司法走近民众,让民众知晓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祛除司法神秘主义的过程本身,何尝不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从“网评法院”、“公众开放日”到庭审网络直播,看得出来,省高院一直致力于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司法公开不只是一种工作姿态,其本质是努力实现司法审判的“公众化”,从而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规则置于阳光下,让所有裁判都经得起公众的检验与评判。伴随着司法公开范围的推广和理念的深化,公平正义的阳光将普照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司法领域改革的大势所趋。
『捌』 法院应该坚持什么理念
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新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新形势下法院工作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不断完善人民法院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布局,为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坚持以“创新”理念为发展核心。要把创新摆在人民法院谋求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上,突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逐步构建人民法院的创新体制。
二是坚持以“协调”理念为发展关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司法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强化人民法院上下协调、内外协调和自身协调,增强发展协调性。
三是坚持以“绿色”理念为发展基础。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充分履行审判职责,依法惩处滥搭滥建、滥采滥挖矿产、污染环境等严重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加强环境司法与环境执法衔接,促进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
四是坚持以“开放”理念为发展保障。着力在法院工作中实现理念开放、司法开放、宣传开放。
五是坚持以“共享”理念为发展归宿。要在不断推进审判事业发展进步中共享经验、共享资讯、共享成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玖』 现代社会的刑事司法理念是什么
现代刑事司法理念是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被中外长期司法实践证明了的司法活动必须遵循的一系列理性观念。它的内涵十分丰富,独立、平等、中立、透明、公正、高效、文明等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侧重于仅就公正与效率、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文明司法以及刑罚轻刑化等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的科学内涵进行阐述,并就如何进一步树立和贯彻这些理念进行理性思考。
一、公正与效率的理念———“现代刑事司法的永恒主题”
“公正与效率”意味着司法不仅要追求公正,而且要追求有效率的公正;诉讼不仅要讲求公正,而且要讲究效率。它反映了司法的本质及特征,是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的核心内容。只有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践这一永恒主题。
1.公正与效率理念是一个法制化的命题。“公正”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概念。其古老在于它是哲学、政治学和法学的一个永恒命题;其常新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圈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其概念既有历史内涵又有现实意义,可谓见仁见智。正如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所言:“正义具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之形状,并具极不相同的面貌。”①而司法公正主要指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解决纷争的公正。它是“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它包括与司法权运作有关的各种因素,从主体到客体,从内容到形式,从实体到程序,从静态到动态,均达到合理而有序的状态。”②
“效率”的概念也如此,被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广泛应用而又赋予不同的内涵。它既有时间和速度的内涵,又有成本和效果的内涵。而司法效率是指通过充分、合理运用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成本,以最小的司法成本获得最大的成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司法领域已逐渐认识到法院讲的公正与社会上及传统观念中的公正内涵是不同的。法院讲的公正就是“司法的公正”,这个公正是由法律来规范和调整的,是以法律真实为标准的,是以证据裁判为原则的,是以法律事实为依据的。而一般道德观念意义上的公正则不同,如通常说的“杀人偿命”就是一般道德观念上的公正。但是就司法公正而言,当杀人这一事实进入诉讼程序以后,还要看案件事实,看犯罪情节,纯看定案的证据等等,总之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不能认为,法院对杀人者不判处死刑就是司法不公;相反,法院对有法定从轻情节或证据有问题的杀人者不判处死刑则恰恰体现了司法公正。可见,我们讲的司法公正与德观观念中的公正有时也会存在很大的反差。因此,从事刑事审判的法官要树立现代刑事司法理念,首先必须把什么是司法公正这一问题搞清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司法公正。
2.公正与效率理念是一个科学化的命题。公正与效率理念的科学性在于它反映了法院工作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即法院必须奉行被动性,遵循“不告不理”原则,法院不能主动要求当事人来打官司,更不能“无案找案”甚至“无案造案”;同时,司法审判还奉行中立性原则,法院和法官相对诉讼双方,应该不偏不倚。
3.正确把握公正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公正是法律的首要价值。刑事审判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应用法律,严格执行罪行法定、罪行相适应及无罪推定等原则,做到定罪准确,量刑适当,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也就是首先应当确保公正。效率理念则要求以最小的司法投入获得最大的司法效果,以最短的诉讼时间实现诉讼目的。公正与效率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公正,效率没有任何意义;没有效率,公正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因为“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正义被耽搁等于正义被剥夺”。由于刑事审判涉及可能剥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甚至生命,因此在刑事审判中,公正是第一位的,效率是第二位的。公正是诉讼的灵魂和生命。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相对于公正而言,效率只是“鱼”而不是“熊掌”,故决不能用通过牺牲公正的方法来提高效率。所以效率应当绝对服从并服务于公正。如果只是片面地追求效率,案件的质量就很有可能得不到保证,最终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司法资源进行纠错,这不仅有损公正,而且效率价值本身也得不到实现。所以,“只有公正的司法才是最有效率。而不公的裁判甚至枉法的裁判不仅不能及时解决冲突和纠纷,而且会诱发社会的情绪和行为,导致社会的无序和混乱状态的加剧。因此它是最没有效率的”。③
同时,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必须强化效率意识,尽可能地提高审判效率。在新世纪之初,最高人民法院着重提出司法效率问题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之所以说它具有时代特征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讲究高效率,人们追求的是高效率的司法;之所以说它符合世界潮流,是因为世界各国司法改革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提高司法效率。因为面临大量的诉讼案件,提高效率是社会的需求。所以,不讲效率的司法不是公正的司法。
公正与效率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公正,效率就失去意义;没有效率,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公正。二者必须协调发展,单纯追求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都是对整个司法价值的损害。
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有罪则判,无罪放人”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同是刑事诉讼的基本目的,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不仅要依法惩治犯罪,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而且要依法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全国人大已经批准我国加入《国际人权最低保障公约》,“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已载入宪法。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我们必须强化人权保障意识。我们树立这一理念,就是一要坚持“有罪则判,无罪放人”的原则;二要充分保障被告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三要做到严格执行审限,防止“两超”案件发生。
1.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必须坚持“有罪则判,无罪放人”原则。“有罪则判,无罪放人”是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的核心。即法院对于刑事案件经过审理后,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依照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依法作出有罪判决;依照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依法作出无罪判决;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以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必须充分保障被告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特别是应充分保障被告人依法行使申请回避、辩护、举证、最后陈述、上诉等各项诉讼权利,在整个审判活动中真正体现依法保障人权。为充分体现依法保障人权,两高两部制定了《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其实质就是通过法律援助的形式进一步落实辩护制度,强化人权保障意识,促进司法公正。
3.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必须严格执行审理期限,严防“两超”案件发生。人民法院依法惩罚犯罪,必须在法定时限内审结案件,才能确保刑罚产生预期的打击和威慑作用;同时,对于在法定时限内,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终止诉讼程序,宣告被告人无罪。这是法律保障被告人人权的具体措施,也是人民法院严格依法办案的必然要求。严禁随意延长羁押期限或者变相超期羁押被告人。
贯彻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必须切实解决超审限和超期羁押问题。造成“两超”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上不重视的原因,有审限意识淡薄的原因,有防范机制不全的原因,但笔者认为立法上的不足也是造成“两超”现象的重要原因:一是我国刑诉法规定的审限非常短,一般案件的审限仅一个半月。若扣除双休日,一般案件的实际工作日仅有23天;二是审判期限与羁押期限相联系,因此在审限内不能审结案件也就自然对被告人造成了超期羁押;三是无论案件的繁简,都实行一样的审限,很不科学。上述因素造成的后果就是表面上看起来法院老是违法,总是出现超审限和超期羁押问题。但深究原因,与立法不完善息息相关。为此,笔者建议在修改刑诉法时应从立法层面对此加以解决:一是延长审理期限。纵观世界各国,英美法系的国家没有审判期限,办理一个案件法官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用多长时间;大陆法系国家虽有审判期限,但它比我国的审限要长得多。因此,我国的刑事审判期限应该有所延长。二是建立除依法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嫌疑人外,以保释为主、羁押为辅的强制措施制度。三是将审理期限与羁押期限相分离,并根据繁简分流的原则改革、完善审限制度。四是建立刑事预审程序,严格案件交付审判的条件。当然,在刑诉法没有修改之前,解决的办法就是进行繁简分流,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深化普通程序简化审,进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的理念———“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不仅要严格依照刑法的规定,而且要严格执行刑诉法的规定,这是公正司法的起码要求。司法公正不仅包括实体公正,而且包括程序公正。西方有句古老的格言,即“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刑事实体公正表现为有罪必罚,无罪不罚,罪刑相适,罚当其罪。而程序公正则表现为诉讼程序本身的正当性、合法性。我国传统刑事诉讼观念将程序仅仅视为实现实体公正的手段和工具,其自身的价值长期受到漠视。实际上,程序公正是现代法治首要的和最基本的理念,程序不仅仅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手段和保障,而且还具有自身独有的价值内涵,它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正义。马克思曾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作过精辟论述,指出:“审判程序和法二者的关系如此密切,就象植物的外形和植物的联系,动物的外形和血肉的联系一样。审判程序和法律就该具有同样的精神,因为审判程序只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内部生命的表现。”④这一论述非常清楚地说明,刑诉法和刑法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也说明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方法和任务的统一。
从一定意义上讲,刑事程序法律的精神就在于在惩罚犯罪的过程中突出注重人权保障。从目前的现状看,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因此,“二五改革纲要”提出要制定刑事证据规则,依法排除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得的言辞证据,强化证人、鉴定人出庭,进一步落实保障人权和无罪推定原则。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建立和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探索和研究。
四、独立审判和居中裁判的理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法”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既是司法公正的必要保障,又是人民法院的法律职责。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强化中立裁判意识,既重视控方的意见,又重视辩方的意见,保持不偏不倚,平等地对待控辩双方,居中裁判,才能充分体现公平和正义。为保证独立审判和居中裁判,对具体案件不能搞公、检、法“联合办案”,因为这不符合司法审判的中立性原则,也不利于公正司法;法院也不能搞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提前介入。
五、文明司法的理念———“形象公正同样重要”
刑事司法文明是法治文明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刑事司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刑事审判法官应当牢固树立文明司法的理念,无论是开庭审判、调查取证还是宣判、执行都要注意文明司法,在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同时,要做到形象公正。由于刑事被告人具有特殊的诉讼角色和社会身份,法官在语言、表情上表现出来的先入为主的情绪,都有可能给人以不公正的感觉,影响裁判的权威性和公信度。因此要把形象公正作为转变审判作风、展示文明形象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措施抓出实效。
要做到形象公正,要做到文明司法,首先在程序上必须公正,做到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判案件,做到依法保障人权和居中裁判。其次,就是要坚决摈弃和杜绝司法活动中不文明的做法。过去,有的地方通过捆绑、游街等形式,来营造“严打”声势,展示“严打”的威力,其做法已不适应历史进步和法治文明的要求,应当坚决摈弃和杜绝。集中统一宣判、集中统一执行死刑等不文明做法,也要坚决废止。
六、树立正确的刑罚理念———“宽严相济,罚当其罪”
如何正确适用刑罚不仅是个严肃执法的问题,也是一个刑罚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刑罚指导思想和科学进步的刑罚观,树立正确的刑罚价值取向。
1、树立正确的刑罚观必须高度重视量刑问题。长期以来,重定罪轻量刑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人认为刑事案件只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在法定刑幅度内轻一点、重一点没关系,特别是在“严打”中,认为重是方法问题,轻是立场问题,不论对象,一律从重判处,没有做到罚当其罪,这是错误的。量刑是适用法律的重要方面,同样关系到案件的公正与否,量刑失当,该重而轻,该轻而重,或者同一类案件在不同地区量刑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甚至同一法院对同一类案件作出差异较大的判决,都会削弱和降低刑罚的适用效果及功能。只有严格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准确量刑,才能充分发挥刑罚的效能,实现刑罚的目的。
2、树立正确的刑罚理念就是要逐步走轻刑化的道路。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里亚曾指出的:“历史上任何最新的酷刑都从未使决心侵犯社会的人回心转意。”⑤一种正确的刑罚,它的强度只要足以阻止人们犯罪就够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刑罚的轻刑化是一种必然。产生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犯罪的增加决非判得不狠、不重。严刑峻法固然有其威慑犯罪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杜绝犯罪的发生。长期实行重刑主义,必然会使刑罚的负面作用逐步积累起来,形成危及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处罚不当,尤其是轻罪重判,很容易使罪犯及其家属、亲友对国家、社会产生不满甚至仇视心理。这些人集聚得越多,对国家和社会的威胁也越大。所以我们必须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正确地运用刑罚这一手段。
首先应当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并逐步减少死刑,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方向,也是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也正在于此。死刑问题,人命关天,必须慎之又慎。因为“迄今为止,人类设计的司法制度还不尽完善,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完美,无论标榜多么公正的法官,都可能会因为错误的证据、虚假的事实而作出错误的死刑判决。”而死刑是剥夺被告人生命的刑罚,一旦用错,将无法弥补和回转,因为人死不能复生。毛泽东曾指出:“凡介于可杀可不杀之间的人一定不要杀,如果杀了就是犯错误。”⑥在刑事审判中,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把每一起死刑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依法应当判处死刑的案件,只能是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判处死刑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缓。不能为了所谓“平民愤”就把可杀可不杀的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对于论罪应当判处死刑,但还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案件,要注意宣传法律和刑事政策精神,引导社会公众观念的转变。
其次,要依法充分适用管制、缓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非监禁刑罚。无论是主刑还是附加刑、监禁性还是非监禁刑,都是我国刑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同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对于那些罪行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犯罪分子适用监禁刑甚至生命刑是必要的,而对于一些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小且有悔改表现、不关押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依法适用非监禁刑,同样有利于贯彻罪行相适应的原则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消除罪犯的对立情绪,增强其接受教育改造的自觉性,达到教育改造的目的;也有利于减少犯罪分子交叉感染和重新犯罪的机会,对社会的长治久安也有着长远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减轻监押负担,降低刑罚成本,合理分配有限的刑罚资源。对此我们应及时更新观念,对于那些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是很深,或者确有悔罪表现,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特别是罪行较轻的初犯、偶犯和未成年罪犯,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条件,充分适用管制、缓刑、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