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评论

公司法评论

发布时间: 2023-04-25 03:13:01

① 赵万一的学术成就

1.《民法学教程》(教材。参编)1987年9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
2.《企业破产法论》(专著。与顾培东、张卫平合著)1988年10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3.《诉讼法大辞典》(工具书。合著)1989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4.《破产法教程》(法学统编教材。参编)1990年6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5.《中国民法学》(教材。参编)1990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6.《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主编)1991年5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7.《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适度分离研究》(国家教委课题。专著。合著)1991年6月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8.《证券法的理论与实务》(独著。专著)1991年6月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总字数为23.2万字。
9.《中国房产法的理论与实务》(主编。专著)1992年5月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10.《中国农村经济法制研究》(专著。合著。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规划课题)1992年11月重庆出版社出版。
11.《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专著。合著)1993年4月重庆出版社出版。
12.《商法原理》(教材。合著)1993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13. 《香港法要论》(主编。专著)1994年12月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14.《证券交易法教程》(法学统编教材。参编)1995年7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15.《破产法教程》(法学统编教材。参编)1995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16.《中国竞争保护法律制度研究》(独著。专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20.8万字。
17.《证券法学》(副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18.《竞争法》(“九五”规划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经济法系列。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参编并统稿。)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9.《民法原理》(司法部成人高等法学教育通用教材,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20.《中国民法学教程》(教材。参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21.《法学大辞典》(国家“七五”“八五”出版规划项目),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担任辞书副主编、民商法学分卷主编,撰写约30万字。
22.《商法学》(主编。司法部法学统编教材)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23.《证券法学》(主编。司法部法学统编教材)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24.《商法学》(副主编。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25.《精编法学辞典》(编委)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26.《证券法学》(主编),西南政法大学成人教育系列教材,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7.《商法学》(主编。全国重点政法院校系列教材)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28.《竞争法》(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参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29.《商法学》(主编。教育部全国高等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30.《商法基本问题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字数34万字。
31.《商法学》(主编。司法部法学统编教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32.《商法学学习指导》(合著。教育部全国高等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辅导资料)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33.《中国民法学》(教材、参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34.《商法》(主编。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基础教材.必修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35.《现代法治理念与中国法律制度》(专著。合著)重庆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36.《民法的伦理分析》(专著、独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29万3千字。该书为西南政法大学建校50周年而推出的“西南政法大学学子学术文库”之一种。中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本。
37.《商法学》(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该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种。
38.《商法案例》(主编。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基础教材.案例教学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39. 《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专著、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撰写两章5.2万字。
40.《公司法:国际经验与理论架构》(论文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41.《商法》(合著,教材)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学用书。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42.《淡薄明志——我的成长历程》载于《山之魂海之韵——山东大学校友创业风采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43.《商法课程随堂测试》(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44.《证券法学》(主编)现代法学教材,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45.《独立设置的政法院校综合改革问题研究与实践》(合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6.《商法学》(主编)(高等学校法学核心课程教材系列)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版。 1.《论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与金平等合写)《法学研究》1985年第1期。
2.《论所有权的权能》《法学季刊》1985年第2期。
3.《英国普通法上的留置权》《外国法学研究》1985年第3期。
4.《重庆市股份公司的现状与趋势》《经济体制改革探索》1986年第1期。
5.《试论社会集资的法律调整》《中国法制报》1986年2月3日。
6.《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家庭职能的发展变化》《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6年第6期。
7.《建立适合我们经济发展的新型法律观》《法学季刊》1986年第4期。
8.《民法与社会进步》《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9.《区分收益权与受益权没有必要》《政治与法律》1986年第5期。
10. 《论委托经营权》(全文约20000字。载于佟柔教授主编的《论国家所有权》一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4月出版。)
11.《我国民法中应确立物权制度》《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
12.《政治体制改革刍议》《探索》1987年第2期。
13.《人民调解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3期。
14.《试论技术引进的法律调整》《当代经济》1989年第2期。
15.《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初探》《河北法学》1987年第5期。
16.《法律手段在经济运行综合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与法律》1987年第6期。
17.《浅析破产法实施的文化—心理环境》《学习与探索》1988年第6期。
18.《对我国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全文约2万字)《四川法学》1989年第3期。
19.《无价证券透视》《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9年第6期。
20.《<证券法>:让股市有法可依》《西南经济日报》1998年12月29日第1版。
21.《聚焦市场经济中热点法律问题》《重庆商报》1999年6月13日第2版。
22.《“法”缘解人生--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家赵万一教授访谈》《中外交流》1999年第6期。
23.《法制之路任重道远》《广西日报。法制周刊》2000年9月20第5版。
24.《设立中公司的法律责任应如何承担》《人民法院报》2002年9月6日。
25.《经济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现代法学》2002年第4期。约18500字。(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12期作为首篇文章全文转载。)
26.《中国商事信用法律制度基本问题研究》(合著)《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27.《契约自由与公序良俗》(合著)《现代法学》2003年第3期)约18770字。(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28.《对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伦理分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约17000字。
29.《论民法的伦理性价值》《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约14000字。
30.《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法学论坛》2003年第6期。约20000字。
31.《关于完善我国公司法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2.《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载王保树主编《21世纪商法论坛—投资者利益保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约29000字。
33.《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法律完善问题研究》(合著)《现代法学》2003年民商法学专刊。
34.《关于目前中国商法研究的几个问题》日本广岛修道大学《修道法学》第26卷第2号。2004年2月27日发行。约27600字。
35.《对独立董事制度功能的重新思考》(合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59-166页)。17000字。
36.《论公司经营权及其行使》《西南法律评论》2004年卷第一辑。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第1-18页)。约2万字。
37.《公司资本制度研究——从商法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解读、评判和重构》(合著)《中国商法年刊》(第3卷),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38.《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39.《财产权制度存在的基础》(刘坤 赵万一)《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第133-141页。约22500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5 年第2期(第58—67页)全文转载。
40.《商主体法律制度研究》(赵万一 叶艳)《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5年第3期(第74-80页)全文转载。
41.《论有限公司出资转让的条件》《法学论坛》2004年第5期。
42.《关于完善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43.《论公司收购中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44.《中国大陆公司法完善问题的理论思考》(台湾)《全国律师》2004年11月号(第32-47页)。约12000字。
45. 《股东表决权的限制与排除》《法制日报》2005年3月3日第9版<理论专刊.法学前沿>。1600字。
46.《公司取得自由股份制度法律问题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13-118)。约1100字。
47.《论民法的商法化与商法的民法化——兼谈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理念和思路》《法学论坛》2005年第4期(28-33页) 约11100字。
48.《医疗伦理范式的现实选择》)《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19-22页)约6000字。
49.《美国法的排挤式公司合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期(44-50页)约1300字。
50.《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法律规制》《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7-23页)。约1100字。
51.《借款担保中担保人的连带责任应如何承担》《法制日报》理论版《法律人专刊》2005年10月19日第9版。
52.《物权法对国家所有权的有效保护》《法制日报》“法学前沿.实务”2005年12月8日第10版。约3000字。
5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辩证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7期,第21卷。第502—503页。
54.《“转制”的关键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当代党员》2005年第11期。第48页。
55.《论公司的司法解散》《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第23—28页。
56.《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界定及制度架构》(合著)《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1期。第108—112页。
57.《从民法与宪法关系的角度谈我国民法典制订的基本理念和制度架构》《中国法学》2006年第1期第117—127页。约2万字。
58.《有限公司股权继承法律问题研究》(合著)《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51-58页。约11500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2006年第六期第37—43页全文转载。)
59.《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3期第41—45页。约6800字。
60.《民法与现代文明》《法制日报》2006。4。13(11)之文化随笔。约2000字。
61.《反垄断法中的合并控制法律问题研究》(合著)《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84—189页。
62.《冷静而理性地看待物权法中的争议》《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三期第21-26页。
63.《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的反思》(合著)《现代法学》2006年第3期第83—90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8期第32—39页全文转载。)
64.《证券市场的“新老划断”—专家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法制日报》2006年5月22日第3版。
65.《我国民事主体结构的重构》(合著)《法学家》2006年第2期第86-92页。
66.《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价值目标界定及制度架构》游劝荣主编《反垄断法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71-79页。
67《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中国资本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合著)。载于高晋康 谈李荣主编的《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118——134页。
68.《对完善我国短线交易归入制度的法律思考》(合著)《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第67—72页。
69.《公司经理权的界定及其在我国的法律完善》(合著)《商业经济与管理》(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科核心CASS、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6年第9期第68—73页。
70.《法律为什么会受到非议》《法学家茶座》第1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第12-16页。
71.《未成年人不宜作为公司股东》《法制日报》(周末)“公司法务”2006年12月31日第10版。
72.《论国家所有权在物权法中的特殊地位》《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99—106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7年第4期第21-28页全部文转载)。
73.《公司捐赠法律问题研究》(合著)《公司法评论》2006年第3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74.《从烟花爆竹的禁改限谈法律对民俗的尊重》《法制日报》2007。2。27(第三版)2100字。
75.《物权法是对公民财产权的有效保障》《法制日报》2007。3。21(3)
76.《法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法制日报》2007。4。1(13)
77.《公司捐赠法律问题研究》(合著)《公安法治研究——贵州警官职业学院》2007年第1期第23-29页。
78.《从公权与私权关系的角度解读国家征收征用制度》(合著)《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7年第2期第10-23页。 (已完成课题)
1.《中国农村经济法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规划项目;
2.《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适度分离问题研究》国家教委“七五“规划课题;
3.《中国竞争保护立法问题研究》(已独立完成)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
(正在进行的课题)
1.独立设置的政法院校综合改革问题研究(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
2.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课题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2BFX010;项目类别:一般项目)。2002年立项。

② 比较新旧公司法差别

建议你去这看看很全的http://www.bjgz.org.cn/dtxt_017.asp

一、新《公司法》部分
新《公司法》针对1993年《公司法》(以下简称“旧《公司法》”)的局限性,尤其是重安全、轻效率;重防弊、轻兴利;重管制、轻自治;重国有、轻民营;重倡导、轻操作等一系列弊端进行了重大改革。这对促进我国《公司法》吸收国际先进的立法理念,提高公司乃至民族经济的竞争力,鼓励投资兴业、发展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1、关于修改注册资本制度的规定
旧《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以生产经营为主和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50万元,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30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为人民币10万元,并要求一次缴清。实践中,各方面一致认为,这一规定数额过高,不利于民间资本进入市场。要求注册资本一次性缴足,也容易造成资金闲置。同时,从目前公司登记管理的情况看,根据公司经营内容分别规定不同的最低注册资本额实际意义不大。作为回应,新《公司法》取消了按照公司经营内容区分最低注册资本额的规定,统一将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降至人民币3万元。同时允许公司在首次出资额不少于注册资本20%的前提下在2年内分期缴清出资,其中,投资公司可在5年内缴足。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我国目前股份有限公司数量较少的根本原因是旧《公司法》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过高,许多投资者对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望而却步。股份公司制度被束之高阁,甚至变成了少数投资者(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奢侈品和专利品。为把股份公司制度重塑为公众投资者都能享用的公共产品,新《公司法》第81条果断地将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从1000万降至500万元人民币,并允许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如此一来,发起人只要在公司设立前缴足100万元注册资本,公司即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门槛大幅降低。
2、关于扩大出资的范围的规定
旧《公司法》规定,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与土地使用权可以作为公司出资。随着社会的发展,该规定不足以囊括创造公司财富的各种资本来源。是否应当允许其他财产,如股权、债权、房屋使用权、劳务、著作权、投资基金、票据等作价出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公司法》第27条扩大了股东出资的方式,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因此,债权、股权、采矿权、探矿权等均可作为出资财产。同时,房屋使用权、劳务、票据等有价财产也将有可能成为公司出资的形式之一。

根据新《公司法》第27条之规定,在诸多的出资形式中,货币出资金额仅需要不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即可,其他的出资形式可以高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这就废除了旧《公司法》有关知识产权出资不超过20%的规定,放宽了知识产权出资额,有利于鼓励高科技公司的健康成长。
3、关于取消公司对外投资的限制的规定
旧《公司法》第12条第2款规定,公司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许多公司受该规定的限制而不得不放弃一些营利前景甚好的项目。该限制严重阻碍了许多公司投资业务的拓展。社会各界对于“50%”限制的立法理由及其合理性表示质疑。同时,该条规定在实践中也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不少铤而走险的公司违反该规定而开展转投资活动,但公司登记机关难以及时掌握必要的信息,致使这些公司仍能顺利通过年检。为消除公司对外投资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法律障碍,新《公司法》第15条废除了公司对外投资的限制,明确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第15条)。

同时,针对目前一些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通过提供担保转移公司财产的现象,新《公司法》还进一步要求: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并且该股东或者受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该担保事项的表决(第16条)。
4、对禁止关联交易作出原则规定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关联交易问题,新《公司法》增加一条原则性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规定进行关联交易,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确立了规制关联交易的法律基础和原则,具体操作办法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由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进一步加以明确(第21条)。此外,还对上市公司增加一项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事项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出席会议的无关联董事人数不足三人的,应当将该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第125条)。
5、关于股东诉讼制度的规定
为了进一步保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新《公司法》从以下方面做了完善:

一是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或者董事会收到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是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是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决议。

四是针对有些有限责任公司的大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长期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问题,新《公司法》增加规定,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分配利润的条件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60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9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是研究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例,规定股东可以申请法院解散公司,进行清算。应当说,公司解散,在正常情况下应当由公司自行决定。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法院才可以依股东的申请解散公司。据此,新《公司法》增加一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6、关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
为利于社会资金投向经济领域,新《公司法》允许一个自然人或一个法人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但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交易安全,降低交易风险,新《公司法》设计了多项防弊措施:
(1) 比多元股东公司更高的注册资本底限(10万元人民币),且股东应一次足额缴纳章程所载出资额,而不得分期缴纳。
(2) 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家一人公司,且一人公司不能再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3) 姓名或名称披露要求。一人公司应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法人独资。
(4) 特别股东决策要求。一人股东行使股东会决策范围内的决策权应以书面形式作出,并由股东签字后置备于公司。
(5) 法定强制审计。自然人投资设立的一人公司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应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6) 法人人格滥用推定制度。根据新《公司法》第64条的规定,倘若一人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7、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
实践中存在一些公司股东滥用有限责任逃避债务和法律义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对此,新《公司法》增加规定:公司股东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8、取消对公司提取公益金的强制性要求
旧《公司法》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5%至10%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但考虑到公司提取公益金主要是用于购建职工住房,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后,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企业已经不得再为职工住房筹集资金,公益金失去了原有用途。实践中出现了大笔公益金长期挂账闲置、无法使用的问题。因此,新《公司法》删除了有关公司提取公益金的规定。

③ 对新公司法的点评与思考的论文,参考文献15个以上的并且列明有哪些文献。

一、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占有大部分资本投资,资本产出率较低,为了维持一定的就业水平,保持社会稳定,政府不得不通过扩大银行信贷规模、财政赤字来增加资本投资率以维持较高的GNP增长率,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政府不得不进行以国有企业为核心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随着公司改制,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但形式上的股份制改造,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以缓解就业压力,并推进公司改制,政府这几年进行的是凯恩斯主义式的大力财政投资,以期望刺激投资和需求。但是,宏观经济的繁荣来自于微观经济的活力,这种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阶段的公司化改革。

二、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

一般来讲,公司的资本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两部分,自有资本指的是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以及公司在管理者经营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资本之和;借入资本指的是由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公司中自有资本、借入资本的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自有资本的结构(涉及到所有权结构)、借入资本的结构以及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就形成了公司的资本结构。显然,资本结构的形成与所有者、债权人和管理者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我们简单分析理想状态下,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令S为所有者投入的初始自有资本,D为债权人投入的借入资本,不考虑利息;△S为受监督和约束的管理者对整个资本进行经营而带来的预期新增资本,那么事前的实际债务比率为D/(S+D),事后的预期债务比率就为D/(S+△S+D),如图。假定资本投资者(所有者和债权人)与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投入企业的资本得到最大增值,对图分析可以得出:

(1)债权人对过高的△S并不敏感,但当预期(S+D+△S) (2)如果投资产生的预期△S的不确定性很高,即使债权人愿意提供贷款,考虑到偿债的压力(限制了进一步赢利性项目的投资)和无力承担债务的后果(破产),为保护自身投资企业的资本S,所有者也不会允许经营者不顾投资效益而盲目举债。
(3)如果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制约是“硬”的一方面,所有者可能给予管理者较好激励措施,以期望△S尽可能地大;另一方面,当预期△S较小时,过高的债务会加大企业破产风险,管理者就可能被所有者替换。考虑到在职的个人控制权收益,管理者也不愿冒破产或解职而举债的风险。
在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约束机制作用下,公司的债务才可能保持一个合理结构范围;从最大化公司价值角度看,公司资本结构所导致的控制权分配和相关机制决定了能否雇用高能力的管理者且管理者能否尽最大努力来最大化△S。由于△S的大小与管理者有密切的关系,需要对公司的结构做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我们知道,公司化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及控制权的分离为特征的,由于管理者和所有者的效用函数不同,对经营绩效的责任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督所需信息的成本太高和所有者“搭便车”问题,使得管理者(代理人)可能利用已有的地位、权力和所掌握的信息,追求自己而不是所有者(委托人)的最大利益,从而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公司中管理者的努力和某些成本属于私人信息,由于存在交易成本和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对于管理者应该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签订一个完全的最优委托代理合同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公司中某些行动必须在将来才能确定,而不完备的初始委托代理合同无法做出具体规定时,为了约束管理者偏离股东利益的行为,需要一种法律框架。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框架,它是指公司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人之间的一整套关系(OECD,1999);或者说是处理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职工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它可以被看作是出现初始合同中没有规定的情况时的一种决策机制,其本质反映了企业中所有权的安排所导致的控制权配置状况。公司化的前提要求界定法人的产权,明晰的产权结构有利于公司化后控制权的重新安排。由于企业所有权是指其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为了解决企业的激励问题和管理者的选择问题,最大化公司价值,控制权的安排应使二者对应,特别是分配给企业中最重要的、最难监督、最有信息优势的成员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于公司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正是这些制度安排,支配着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参与各方能从这种关系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
实现这一目的的公司控制权安排及治理结构形式有很多种,代理成本的现实存在表明,现代公司实际达到的经济效率总是次优的。次优理论决定了对于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公司治理机制是不同的。不存在适用所有类型企业和所有经济环境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实质上是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各种可能方式的一种相机选择,其中产权交易、并购和破产机制是转移控制权从而对治理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公司治理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股东起作用依赖于资本市场的美英模式;一种是由银行起作用依赖于相互持股的德日模式。前者可能会导致投资不足问题,后者则可能会导致过度投资问题,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都不利于最大化公司价值。我国一系列的金融体制改革,说明我国的公司改制倾向于构建第一种治理模式。那么,这种模式下应该存在什么机制使管理者减少上述代理行为,从而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呢?

三、公司治理机制与管理者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一般来讲存在7种调整管理者与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治理机制:内部机制、机构持股、大股东、外部董事、债务政策、管理者市场、控制权市场。其中前4种为内部选择机制,受公司所有权结构影响,后3种则是由外部决定的,这7种机制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公司代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当公司中所有权非常分散时,由于监督管理者需支付全部监督成本,而只能得到收益中的一小部分,股东的搭便车问题就普遍比较严重,没有人有积极性去监督管理者;即使所有权非常集中,比如国有企业或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也很难被大股东(全民)直接监督。这两种情况下,中小投资者实际拥有的控制权就显得不太重要,管理者的有效控制权很大,经营能力很低的管理者仍可占据领导位置,管理者很容易通过扩大公司规模、转移定价、增加不必要的开支、投资对自己更有利的项目来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这种情况在我国改制后的公司中仍普遍存在。理论上认为管理者总是有扩张规模获取个人利益的倾向,那么让管理者持股或认购较大股份,自己监督自己,就应该是一种外部监督成本太高时的好机制,但在国有公司中,管理者即使拥有股份,也很难起到这个作用。当所有权比较集中时,外部投资者有很强的激励去收集信息和监督管理者,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搭便车现象(国有股权集中并没有这个效果)。但集中的股权改变了公司的委托代理状况,不可能彻底消除代理问题。因为,首先,机构持股本身带来新一级的代理问题;其次,由于得不到监督所带来的全部收益,大股东不可能尽全力监督,相反,他可以通过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缺乏对中小投资者有效保护的大股东(机构持股、大股东)治理也可能不是最优的。从理论上讲,董事会对于公司的治理很重要,但董事会的效率值得怀疑,因为执行董事本身就是管理者,指望执行董事监督管理者是困难的,而外部非执行董事也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来更好地监督管理者。在国有公司中,董事会究竟有多少动力和能力激励约束和监督管理者,更让人怀疑。
可见,通常意义上的上述4种内部治理选择机制的共同点在于,即使公司的管理绩效大幅提高,监督者(或自我监督者)也只能得到收益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需要一种更低成本、更强约束力的机制。管理者市场和控制权市场被认为是对管理者进行控制约束的有效外部机制,但它依赖于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来讲,这两个市场刚刚发展,所起作用极其有限。
对管理者进行约束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公司的资本结构,特别是公司债务的选择。从控制权角度看,债务的实质是债权人施行控制权的能力,而债权则表现为一种相机控制权。当公司破坏债务合同条款或无法到期偿还债务,债权人将行使其法律权力,以最大程度地保全自己投入的资本。债权人的清算或破产威胁将约束管理者以扩张规模和获取个人利益为目的的投资行为,同时也迫使所有者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和激励,必要时替换现任管理者。债务作为这样一种约束工具是以合理的破产机制为前提的。当银行为最大债权人时,起到控制权相机转化的条件是:第一,其本身贷款结构要合理,否则破产会暴露其财务状况,银行会陷入债权人消极状态,即公司(特别是清算价值很低的公司)到期不偿还贷款,银行也不会令企业破产;第二,银行的贷款资本的配置不应受政策干预,否则银行就没有动力去监督企业,债权机制将失去作用。银行只有有能力和动力监督公司的状况,才能发挥其债权人作用。可见,我国银行体系改革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性。
现实中,以股权分散和银行持股为代表的两种治理模式在公司运营中都遇到了问题,美国的公司改革与日本的主银行体制的改革说明了二者有融合趋同的倾向。美国学者Anup通过对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及其相互影响的实证研究,认为机制的选择具有可替代性和相互依赖性,过分强调单一机制将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所有机制都几乎不起作用,将会使管理者控制权非常大,公司资本结构必然会恶化。

四、债务机制、管理者激励与优化资本结构

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说明,某种形式的所有权集中和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较强的债务机制应该是一个好的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由于债务更多地是作为一种事前约束机制来起作用,为了减少管理者事后消极的可能性,应该在发展竞争性的资本市场和管理者市场的基础上,给予管理者直接的报酬激励和适当的产权激励,如分配给其部分股权、股票和期权等,同时应该根据其控制权收益的大小,确定可信的管理者替换机制。我们的现状是,国有股份在国有公司中仍占有很高比例,初始委托人虚置的国有股份,即使股权集中,也没有监督的动力,相反政府官员作为代理人可能与管理者合谋,同时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还弱小,因此依靠实际股东监督管理者的模式只能收到有限的效果;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刚刚发展,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近期内也很有限;银行作为最大债权人还没有能力和动力起到相机控制权的转移作用(其中一个原因是破产机制仍是有限的),其承诺不可信,无论对管理者的选择还是对管理者的报酬还不具有市场竞争特征。从而使得管理者有效控制权很大,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国有企业实际上仍然不存在优化资本结构的治理机制。可见,为了激励管理者投资扩张并限制和约束其无效扩张,保证投资扩张的效率,应该发展两个市场,既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又塑造真正的、持有较大比例股份的大股东或机构股东,同时必须加强债务约束机制和管理者激励机制构建。
笔者认为,伴随银行金融系统的改革,债务机制和管理者激励将首先对治理结构重构与资本结构优化起到积极作用。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及自由现金流量理论,管理者有追求规模、扩大投资的倾向,投资决策总体上可能是次优的。而投资项目的收益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资本结构,从而使得管理者的投资激励与资本结构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所以为了优化资本结构,需要限制管理者侵害其他投资者利益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所有权结构改革以增强对管理者的监督和激励,以满足其在遵守公司法前提下的个人参与约束效用最大化,通过债务来约束管理者未来可获取的现金流,从而约束管理者损害企业价值、追逐个人利益的扩张行为,这是资本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由于我国股权融资的成本低,股权融资并不影响经理人对公司的控制权,反而增加了经理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与之相比,债务融资可能是一种更强的约束。债务融资应该被充分考虑,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控制公司自由现金流、约束经理人寻租与过度投资等行为的作用。经营的持续性,以及外界环境的不确定,决定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应该是动态变化的,在上述合理机制的作用下,资本结构优化应该表现为公司的自主优化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简单地调整债务比率并不能解决资本结构优化中的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志宏,段红涛.资本结构、契约理论与上市公司治理[J].经济评论,2003,(3).
[2]张宗新.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基于契约理论的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3).
[3]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4]陈耿,周军,等.债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3,(2).
[5]郑志刚.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J].经济研究,2004,(2).
[6] 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经济研究,2003,(8).

④ 民法典中的公司法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埋衫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纳改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弯茄腔法》第四条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⑤ 李建伟的主要论文

0、《对我国商个人立法的分析与反思》,《政法论坛》2009年第5期,独著,1.4万字。
1、《制度建构:两大法系公司检查人选人制度及其借鉴》,《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1.2万字。
2、《论公司决议可撤销的适用事由——基于司法适用立场的立法解释》,《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独著,1.3万字。
3、《论股东知情权的权利结构及其立法命题》,《暨南学报》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1.1万字。
4、《股东查阅权行使机制的司法政策选择》,《法律科学》2009年第3期,独著,1.3万字。
5、《论法律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定位》,《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独著,1.2万字。
6、《论人格信息财产权——附着于人格要素的经济利益的定位与保护》,《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1.0万字。
7、《公司法人格否认规则在一人公司的适用——以《公司法》第64条为中心》,《求是学刊》2009年第2期。
8、《从严格限制到有节制的宽容:规制董事关联交易的制度演进——中国的经验与实践》,《庆熙大学法学研究》(韩国法学季刊),独著,1.6万字。
9、《正确发挥司法考试对本科法学教育的导向性作用》,《中国司法》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0.9万字。
10、《马明哲天价年薪事件的法律命题:公司高管薪酬市场与法律的有限干预》,《证券市场法治评论》第1卷,1.7万字,法律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11、《美国证券私募发行豁免规则的修正及其启示》,《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第一作者,1.1万字。
12、《瑕疵出资股东的资本充实责任》,《人民司法·应用》,2008年第17期,独著,0.9万字。
13、《论有限公司强制分配股利之诉》,《法律应用》2008年第8期,第一作者,0.8万字。
14、《高管薪酬规范与法律的有限干预》,《政法论坛》2008年第3期,独著,1.4万字,《中国学术期刊》(英文)全文刊载。
15、《公司治理中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及其破解》,《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7期,独著,1.0万字。
16、《公司决议效力瑕疵类型及其救济体系再构建——以股东大会决议可撤销为中心”,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2008年第2卷(总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7、《法律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一般理论及其政策意义》,《证券法苑》(创刊号),2009年9月。
18、《本科法学教育对司法考试的影响》,《人民法院报》2007年9月12日。
19、独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中国发展路径与有限合伙制度》,《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8月号。
20、独著:《分清民营企业家的犯罪与原罪》,《公司法评论》第8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
21、独著:《公司关联担保规制的制度变迁与政策选择》,载《商事法论集》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12月。
22、独著:《尊重规则,敬畏法律》,《公司法评论》第3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01。
23、独著:《论母子公司战略管理与控制机制的关系》,《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总第163期,2005,11。
24、独著:《论上市公司股东的质询权及其行驶》,《证券市场导报》总第164期,2006,03,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投资与证券》2006,06转载。
25、《有限公司制度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立法选择》,《公司法评论》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09。
26、独著:《公司制度异化的消解与公司自治 ——兼论公司法规范规定性与选择性的平衡》,《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2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27、独著:《论董事会的职能定位与职权配置——理论、制度设计与运行》,“中国与世界:公司法改革国际峰会”提交论文。
28、独著:《论限制公司对外担保能力及其合理性——以公司法第60条第3款为中心》,《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1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9、独著:《论我国独立董事职能的定位》,《法大评论》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30、独著:《论法律在公司管理中作用的有限性》,《民商法理论与实践——祝贺赵中孚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文集》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
31、独著:《论公司对外担保能力的限制及其合理性》,《证券市场导报》总第138期,2004年1月。
32、独著:《论我国独立董事产生机制的重构》,《法律科学》2004年2期。
33、合著:《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效力》,《现代法学》2004年1期。
34、独著:《论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完善——兼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法学》2004年2期。
35、独著:《选择独立董事的正确人选》,《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4期。
36、独著:《论我国公司对外担保制度的完善》,《会计之友》2004年4期。
37、独著:《影响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的因素研究》,《中国法律评论》2004年3期。
38、独著:《论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其完善》,载《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11期。
39、合著:《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法律防范机制》,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12月。
40、独著:《论我国一人公司立法问题》,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1、合著:《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中国律师》2001年12月。
42、独著:《德、美、英固定转售价格的法律规制》,《经济与法》2000年第2期。
43、独著:《法国标准合同制度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4、独著:《公平诉讼观与诚实信用原则》,《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45、合著:《海峡两岸公司法关于公司监督的比较研究》,《台湾法研究学刊》1998年第5期。
46、合著:《论我国确认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可行性》,《中国软科学》1998,09。
47、合著:《论建立我国律师继续教育制度》,《司法研究》1998年6期。
48、合著:《裁判与规范——对司法审判基本矛盾的法哲学分析》,《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5期。
49、独著:《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初探》,《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3期。
50、独著:《论公司在股东代位诉讼中的地位》,《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6期。
51、合著:《解决争议条款的独立性刍议》,《现代法学》1998年3期。
52、合著,《建设工程合同中的任意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法论》1998年2期。
53、独著,《民事诉讼的目的论纲——从宪法基础的角度》,《研究生时代》1999年1期。
54、独著:《〈建筑法〉对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承包形式的立法完善》,《法苑》1998年1期。
55.第一作者:《股东大会决议不成立研究》,《民商法论丛》第39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3月版

⑥ 公司法的社会现实意义

公司制度作为现代社会的伟大发明之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动力,能够激发投资热情,防范无限责任风险,极大的促进经济发展!

⑦ 什么是法律强制性和 任意性从公司法中关于资本制度

法律的强制性,是指来法律规定必须严源格予以遵守,当事人不得以约定予以改变或者变通。而法律的任意性,是指法律规定可以由当事人进行选择,或者允许当事人另行约定,法律规定只有在当事人没有另外约定的情况下才适用,这就是法律的强制性和任意性问题。

一、《公司法》注册资本制度体现强制性的条款如下:
第八十三条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并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缴纳出资。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发起人不依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应当按照发起人协议承担违约责任。
分析:必须按规定缴纳出资,不然就是违法,这就是强制性

二、《公司法》注册资本制度体现任意性的条款如下:
第二十六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分析:认缴就是不实际缴纳,而是约定一个期限,这个期限可以股东自己定,这个自由选择就体现了法律的任意性。

⑧ 董事会能否拒绝监事会检查财务状况





在法律中均有相应规定:

公司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具有行使检查公司财务的职权;

第五十四条规定,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脊凳槐事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费用由公司承担。

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

看起来,监事财务检查权和股东知情权没有太大差别,但在行使权利时仍存在差别:

一、监事的财务检查权范围和股东知情权范围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明确规定在公司法第三十三条中,而监事财务检查权的范围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所以建议在公樱友司章程中明确监事财务检查权的范围,例如包括公司会计账薄、原始凭证、审计报告等,也可以增加监事有权对公司财务粗余进行审计的权利。

从以上可以看出,可以在章程中创设监事财务检查权的具体内容,这种情况下的监事检查权范围可能会超出股东知情权的范围。

二、行使权利的方式

股东查阅会计账簿的,需要满足前置条件,即向公司书面请求并说明目的,公司如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有不正当目的的,可以拒绝,公司拒绝后,股东方可起诉。

监事财务检查权的行使方式是否有前置条件,未有明确规定,从立法本意而言,不应有前置条件。

三、救济途径

从公司法的本意而言,监事(会)是基于公司利益出发,对公司的董监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属于公司内部治理机构,行使监督权的利益归属于公司,监事个人本身无利益,监事在行使权利受到阻碍时,如寻求起诉,从笔者检索的多个案例来看,绝大多数法院驳回监事的财务检查权。

在(2020)赣04民终696号一案中,法院认为“公司监事或监事会行使检查公司财务的职权,属于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并未赋予公司监事通过司法途径获取知情权的权利,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形下,对于公司内部管理事务不宜予以司法干预“。

唯一一个案例支持监事财务检查权的是该监事同时具备股东身份,股东知情权获得支持的情况下,法院确实没必要驳回监事财务检查权。

如果监事行使权利受阻,如何处理?

可以通过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方式解决。

股东知情权是法定的股东权利,不可剥夺,在受到侵害时起诉完全可行,且除了不正当目的外,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支持。

公司法既然赋予监事财务检查权,但在该权利行使受到阻碍时,却没有司法救济的途径,“没有救济,何谈权利”。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大家可以趁修订之际,献言献策。

发布于 2022-01-19 15:00



公众知情权

检查

财务



赞同添加评论


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⑨ 赵金龙的主要科研成果一览

1.《虚拟股东会制度初论》载《商业研究》2015年第2期
2. A Masterpiece in Further Studies on the Self-regulation of Securities Instry in China --On Reading Professor Lou Xiao’s Latest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Vol.1,No.4,2014
3.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of Board of Directors in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Reserch, Vol 4, No 9, 2014
4.《文化因素对公司治理法律制度运行的影响》载刘兆兴主编《比较法在中国·2013年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5.《股东民主的未来》(译文,作者Lisa M. Fairfax)载黄红元、徐明主编《证券法苑(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1版
6.《证券网络讨论区当事人法律责任的界定》载黄红元、徐明主编《证券法苑(第8卷)》,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1版
7. Electronic Proxy Solicitation and the Relevant Regime Construction of Shareholder Democracy inChina, Frontiers of Law InChina, No:1,2013
8.《践行中的股东民主:国际视域下强化股东权利的效用》(译文,作者Lisa M. Fairfax)载赵旭东、宋晓明主编《公司法评论(2012年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第1版
9.《日本“毒丸计划”问题之检讨》载 赵旭东、宋晓明主编《公司法评论(2012年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
10.《投票权价购问题之探讨》载黄红元、徐明主编《证券法苑(第7卷)》,法律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11.《股东网络投票制度的重构》载《科技与法律》2012年第4期
12.《网络环境下内幕人员的认定》载《人民司法》2012年第3期
13.《电子委托书征集:股东民主的新路径》载 吴志攀主编《经济法学家(2010)》,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14.《证券无纸化及相应证券监管制度的构建》载 张育军、徐明主编《证券法苑(第5卷)》,法律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15.《游离于公司法和破产法之间的债权人保护》载《商业研究》2011年第12期
16. On Ficiary Duties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of Targeted Corporation, JOPL, No: 2, 2011
17.《论网上证券欺诈监管措施的构建》载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20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18.《网路环境下操纵市场之法制检讨》载《月旦财经法杂志》2010年第23期
19.《英国法上影子董事制度评述》载《北方法学》2010年第1期
20.On The Drawbacks And Improvement Of Legal System Of Supervision On Securities Fraud In Cyberspace In China,CSS,No.1, 2010
21.《董事主导毒丸反收购措施利弊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第11期
22.《论我国平准基金的设立》载《北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23.《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两个问题》载《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24.《最大诚信原则与<保险法>的完善》载王保树主编《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5.China’s New Enterprise Bankruptcy Law and Its Highlights IJBM, No.6, 2007
26.《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载《河北大学政法论坛》(第2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
27.《英国公司中非执行董事的职能》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9期
28.《民法的时代特征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
29.《仲裁员制度的现状与改进》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8期
30.《论电子合同》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8期
31.《关于商品房购买者的特殊消费者地位问题》载《燕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32.《电子合同的证据效力》载《人民检察》 2003年第1期
33.《合同法上显示公平行为的探讨》载《河北大学政法论坛》(第1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4.《反垄断: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载《经济论坛》2001年第11期
35.《论缔约过失责任》载《中国法学》2001年专刊
36.《论反垄断法对企业并购的规制》载《当代法学》2000年第6期
37.《外商投资企业组织形式相关问题法律探讨》载《牡丹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8.《合同变更的缔约过失责任问题》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3期
39.《BOT项目融资相关问题法律分析》载《河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40.《论缔约过失责任的独立性》载《当代法学》1999年第6期
41.《完善现行增值税若干问题的思考》载《法制与经济》1998年第1期 1.《股东民主论》(独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证券法》(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合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合同法》(参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
5.《商法学》(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6.《市场经济法律概论》(参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经济法概论》(副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8.《合同法释义与适用全书》(参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中国合伙企业法释论》(合著),香港星辉图书公司1998年版 1.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技术推动下的公司法律制度创新研究》(主持人)
2.2013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资本市场诚信法律制度研究》(主研人)
3.2013年河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IT化背景下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应对》(主持人)
4.201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股东民主理论与股东民主机制的构建》(主持人)
5.2011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收入分配调整与金融法制变革——以金融资源配置为中心》(主研人)
6.2003年河北省教育厅课题《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主研人)
7.2003年河北省教育厅课题《仲裁法适用研究》(主研人)
8.200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上证券交易监管法律问题》(主研人)
9.2002年司法部课题《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主研人)
10.2002年河北大学横向项目《商法学研究》(主持人),经费5.1万元
11.2001年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研究》(主研人)
12.2001年河北省教委课题《商事合同订立制度研究》(主持人)
13.2000年河北省教委科研项目《合同法适用研究》(主研人) 1.《股东民主论》获第十四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8月)
2.《证券网络讨论区当事人法律责任的界定》第四届上证法治论坛三等奖(2013年)、河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一等奖(2013年)
3. 2012年度岳成奖教金(2013年)
4. 2011至2013年度河北大学模范教师
5.《网络环境下内幕交易问题法律规制之探讨》河北省金融法学研究会一等奖(2012年)
6.《民法时代特征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河北省法学会民商法研讨会二等奖
7.《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几个问题》 河北省法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0年)
8.《经济法概论》河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5月)
9.《民商经济法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河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6月)
10.《民商经济法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年10月)

⑩ 高管未经股东会同意私盖公章为私人借款作担保 公司应当赔吗

根据《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应根据公司章程,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同意”,那么公司高管在未经股东会同意的情况下,私盖公章为自己的借款提供担保,法院会认定公司赔偿吗?

2009年时,周贵金和王老五、黄太兴、仁有钱等七个人共同成立了钱泰多金融小贷股份有限公司,以几人实际持有的泰有钱担保公司、兴钱盛投资公司、有百万工贸公司等15家公司作为名义股东持股。周贵金担任公司总经理、董事。

钱泰多金融小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正值民间借贷活跃,周贵金等投资人赚了很多钱,全部都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中,公司发展一片鼎盛,说是日进万金,躺着赚钱都不过。

2013年受到经济行情的影响,周贵金的个人资金出现顷尘了问题。于是,不得已找到张六顺借钱过渡,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323万元,为保证归还借款,周贵金在未经钱泰多小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公司的印章,加盖在借款合同的担保人一处。

2014年,缓乎握周贵金的资金情况更进一步恶化,无法按时归还对张六顺的323万元借款,张六顺将周贵金和钱泰多小贷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告上法院,要求周贵金归还借款,钱泰多小贷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连带担扰庆保责任。

钱泰多小贷股份有限公司律师向法庭提出:1999年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董事、经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虽然,2006年公司法进行修订,但并款删险六十条的内容,只是将该内容放在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所以周贵金未经股东会同意,私自加盖印章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无效。

经太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最终认为:

第一,根据现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应根据公司章程,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同意”,来看公司法并未完全禁止公司对外担保的行为,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所依据的条文内容和法理基础已经不存在。

第二,根据公司法第一条的规定,公司法是规范公司组织和行为的法律,其规定并非直接约束公司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本案系借贷合同纠纷,钱泰多小额代款股份公司是否应承担担保责任,应根据合同法和担保法等规范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予以判断,因此根据合同法、担保法、民法通则本案担保有效。

第三,“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的规定目的是为约束公司内部组织和行为,公司违反该条规定并不必然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本案中,钱泰多小额代款股份公司担保所盖印章虽然是周贵金私盖的,未经公司股东会决议,但债权人张六顺对于该公司内部的具体行为并不知情,其有理由相信周金贵作为该公司总经理在借条上加盖公司印章是代表公司的行为。

故,判定钱泰多小额代款股份公司向张六顺就全部借款及利息承担连带责任。

正如本案,因为立法变化的问题,公司高管对未经股东会同意,让公司对自己借款提供担保的法律效力认定,在实际审判中差异较大,但整体而言,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此方面的案例,在封闭式公司(是指有限责任公司等股份不在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基本是认定这种提担保有效的,通常来看,认定无效的情况,一般发生在上市公司,或者相关担保对外本身存在例如只有法定代表人签字无公章等瑕疵的情形。

本案的真实案例中,公司高管除了此笔款项外,实际还对外以同样的方式借了1000余万元的债,均私盖公司印章来担保,可以说这样的行为给公司和其他股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本案对广大企业的启发是:首先,虽然公司章程对外不具有约束性,但仍需在章程中对于不同高管的对自己借款甚至是权限内正常义务提供担保的设计包括金额、程序等限制性条款,一是在发生此类纠纷时可以章程的公开性约束主张对方过错,二是本身对高管权利进行规范;其次,在公司内部权力结构方面,应当在制度和实施执行层面,设计好公司高管履职的规范程序和限制,特别是重大事项向董事会、股东会的报告决策制度,做到行使权力有制约、作出决策有凭据、执行实际有管控;第三,一般此类案例都必然伴随公司公章管理的不规范,因此,需在公章管理特别是涉及合同的公章管理方面做好相关的制度设计并保障有效落实。

声明 :本文仅作为交流学习之用,不具任何商业用途,所有案例素材均来自公开判决,本文不对引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律师评论亦不能作为具体个案的法律意见使用。

本期点评律师:陆元辉 律师 四发现律师事务所

热点内容
有关传销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9 01:14:05 浏览:738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发布:2024-12-29 00:26:44 浏览:613
资源环境法规总结 发布:2024-12-29 00:21:52 浏览:58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微博 发布:2024-12-29 00:02:17 浏览:239
合同法的法律意义 发布:2024-12-28 23:57:53 浏览:154
基金法规库 发布:2024-12-28 23:57:41 浏览:628
三月一号法规 发布:2024-12-28 23:50:58 浏览:420
人民防空法律法规试卷 发布:2024-12-28 23:50:06 浏览:247
关于孕妇夜班的劳动法 发布:2024-12-28 23:15:34 浏览:795
司法考试各科老师 发布:2024-12-28 23:00:30 浏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