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还旧司法解释
① 担保法关于借新还旧的规定
法律分析:民间借贷中,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等同于新贷保证人为旧贷提供担保,在前后保证人非同一人且新贷保证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有违保证人真实意思,保证人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第三十九条 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② 借新还旧法律规定
借新还旧作为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操作方式,是指贷款到期(含展期后到期)后不能按时收回,又重新发放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行为。
借毁旁新还旧指的是,债务人与债权人在进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打算将贷出的新资金直接用于偿还旧借款的行为,这种借新还旧的行为除非是原担保人知道的或应当知道的,否则担保人对于借新还旧的行为是不会承担民事责任的,出现债务人与债权人协商一致将贷出的新资金直接用于偿还旧借款的情况时,新贷款的保证人会面临极为不利的情况,他的担保的借款一经贷出立即归还到债权人处,就不能被用于生产经营以提高债务人资力,因此极有可能新债到期后债务人无能力清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六条 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百八十七条 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尘余运担保。反担保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第三百八十八条 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派梁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③ 借新还旧违法吗
法律分析:借新还旧,即以贷还贷,是金融机构常用的贷款重组手段之一。“借新还旧”的最初依据源于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9月25日发布的《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该办法于2007年被宣布不再适用。此后,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第3条明确了对符合资质资格条件的小微企业可以办理续贷,即鼓励和允许小微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借新还旧”。
法律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唯胡渗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 第三条 积极创新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模式。对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经其主动申请,银行指脊业金融机构可以提前按新发放贷款的要求开展贷款调查和评审。符合下列条件的小微企业,经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核合格后可以办理续贷:
(一)依法合规经营;
(二)生产经营正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
(三)信用状况良好,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强,没有挪用贷款资金、欠贷欠息等不良行为;
(四)原流动资金周转贷款为正常做缺类,且符合新发放流动资金周转贷款条件和标准;
(五)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
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意续贷的,应当在原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前与小微企业签订新的借款合同,需要担保的签订新的担保合同,落实借款条件,通过新发放贷款结清已有贷款等形式,允许小微企业继续使用贷款资金。
④ 借新还旧司法解释
法律主观: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差扒会专职委员杜万华今日上午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民间借贷 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的有关情况。该司法解释要点如下: (一)关于民间借贷的界定。解释第一条第一款开宗明义“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这个界定体现出了民间借贷行为特有的本质和主体范围。从称谓的形式上明晰了与国家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区别,也从借贷主体的适用范围上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区分。 (二)关于民间借贷案件涉及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交叉的规定。在 民间借贷纠纷 当中,此类案件往往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 非法经营 等案件交织在一起,出现由同一法律事实或相互交叉的两个法律事实引发的、一定程度上交织在一起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即民刑交叉案件。民刑交叉问题主要包括刑民程序的协调与实体责任的确定两个方面,这一部分主要包括: 1、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民间借贷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这一规定有利于公检法三机关在打击和处理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时能够更好地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2、对于与民间借贷案件虽有关数庆灶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犯罪,人民法院应当将犯罪线索材料移送侦查机关,但民间借贷案件仍然继续审理; 3、借款人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 担保人 承担 民事责任 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三)关于 民间借贷合同 的效力。鉴于民间借贷合同的特殊性,司法解释在这一部分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1、自然人之间民间借贷合同的生效要件; 2、企业之间为了生产、经营需要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只要不违反 合同法 第52条和本司法解释第14条规定内容的,应当认定民间借贷 合同的效力 ,这也是本司法解释最重要的条款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可以看到,在有一些情况之下,当事人对于自己的经济状况是非常不乐观的,一种情况之下会选择一个借款,而这样的一种自然人之间的借款的话,它也是薯扮存在着,只是交付的,就是将这样的一种债权的权力让予。
⑤ 借新还旧是否构成骗取贷款罪
【法律分析】
如果提交的贷款资料都是假的,才会涉嫌骗贷。借新还旧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其行为本身并不会直接被认定为犯罪,而是在,借新还旧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客观行为所表现的主观意图来判断。在考虑单位可能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反之则构成骗取贷款罪。借新还旧是指借款人在尚未清偿完所欠银行的已到期贷款的情况下又与该银行签订新的借款合同并用新贷款全部或部分偿还旧贷款的做法。骗取贷款罪的设立本意是为了保护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 防范贷款风险, 而不是要惩罚一切不合规范的贷款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⑥ 法律如何认定贷款为借新还旧
最高人民法院
旧贷偿还后,又贷出一笔相同金额的新贷,不属于借新还旧。
阅读提示:“借新还旧”与“还旧借新”在法律效力上有显著差异。“借新还旧”要求银行与借款人签订新的借款合同,用新借出的钱还旧贷。“以旧还新”是指旧的贷款还清后,签订新的贷款合同。即使两笔借款金额相同,但时间差也只有几天。但由于先还旧贷,后借新贷,法律效力与“借新还旧”明显不同。
裁判要点
“借新还旧”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在旧贷尚未还清的情况下,重新签订借款合同,用新借出的钱清偿部分或全部旧贷。借款人偿还旧贷后,向银行借款与旧贷金额相同,不属于偿还旧贷,担保人的担保责任不应免除。
案例简介
1.2003年12月25日,万里公司向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借款4000万元;2004年1月8日,万里公司向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还款4000万元。
2.2004年1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与万利公司签订《借款合同》,贷款本金4000万元。同日,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与迎宾公司、祥和公司、龙飞公司、游乐港公司签订《保证合同》,同意为4000万元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3.上述合同签订后,农行河北支行按合同约定发放了贷款,但万利公司未能偿还本息,担保人也未履行担保义务。
4.一审:原告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起诉借款人万里公司及担保人,要求偿还贷款本息,并承担担保责任。担保人迎宾公司主张,涉案借款是借新还旧,其对此并不知情,不应承担担保责任。天津高院认为,涉案借款不属于借新还旧,故判决担保人迎宾公司承担担保责任。
5.二审:迎宾公司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主张借款人偿还原4000万元是为了取得涉案借款,故应属于借新还旧。最高法院认为,迎宾公司的上诉理由是对借新还旧理念的误解,故决定驳回上诉请侍脊求。
裁判分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4亿元借款是否因构成借新还旧而免除担保人迎宾公司的担保责任。“借新还旧”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在旧贷尚未还清的情况下,重新签订借款合同,用新借出的钱清偿部分或全部旧贷。本案中,借款人于2004年1月8日偿还借款4000万元,后于2004年1月13日借款4000万元,不属于以新还旧2。最高法院和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担保人迎宾公司的抗辩和上诉理由是对“借新还旧”概念的误解,故判决担保人迎宾公司仍应承担担保责任。
实践经验总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最高法院对此案的判决中涉及的实际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实际参考:
1.本案中,最高法院通过认可天津高院的一审判决,明确了“借新还旧”的概念。认清“借新贷还旧”首先是认清新贷旧贷发生的时间节点。只有在旧的贷款还没有还清的情况下,银行才与借款人签订新的贷款合同,用新的贷款偿还旧的借款人。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首先
2.在《担保法》第三十条规定的银行与借款人恶意串通骗取担保的情况下,担保人可以主张免责。但从实际诉讼中的事实证明难度来看,担保人作为银行与借款人关系之外的第三人,要证明双方恶意串通骗取其担保的事实是极其困难的。本案中,担保人万里公司未能提供有效证据,其诉讼请求未得到法院支持。
相关法律法规
《担保法》
103010[发市[2000]44号]
法院判决
以下是本案判决书的“本院意见”部分。一审天津高院、二审最高法院讨论涉案借款是否构成借新还旧问题: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迎宾公司提出本案借款是借新还旧。事实上,万里公司于2003年12月25日向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借款4000万元。2004年1月8日,已还人民币40,000,000.00元,这是另一笔薯谈戚贷款。所谓借新还旧,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在旧贷款尚未还清的情况下,重新签订借款合同,以新贷款清偿部分或全部旧贷款。本案的借款发生在2004年1月13日,不是新借款,是旧借款。迎宾公司关于涉嫌刑事犯罪及本案借数陵款合同、担保合同无效的其他辩解,未提供相应证据,不予支持。”
最高法院认为:“本院认为,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与万里公司于2004年1月13日签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与被告迎宾公司、祥和公司、龙飞公司、游乐港公司于同日签订的《借款合同》,与盛发公司于2004年12月7日签订的《保证合同》,以及魏黎明于2004年1月10日签订的承诺书,均为各方真实。103010签约后,农行河北支行履行了4000万元的放贷义务。借款期限届满,万里公司未履行还本付息义务,所有担保人未履行担保义务,均属于违约,应承担还本付息的违约责任。迎宾公司提出这笔借款。
款是贷新还旧的上诉理由,属于其对贷新还旧概念的理解错误,没有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其上诉还认为本案借款属于借款双方恶意串通的诈骗行为,没有证据支持,虽经本院调查取证,也未发现有关证据,故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得当,判决正确,应予维持。”
天津迎宾广场有限公司与天津市万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天津祥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终字第162号]
延伸阅读
有关如何认定“借新还旧”和“还旧借新”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在写作中检索到与该问题相关的最高法院案例及裁判观点,以供读者参考。
1、该借款属于“还旧借新”不构成“借新还旧”,并未损害保证人的利益。
案例一: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江都支行与黄静、扬州爱丽佳家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苏民终195号]
江苏省高院认为:“爱丽佳公司2013年12月10日归还江都工行400万元是针对2012年12月20日的400万元贷款,该笔贷款于当日偿还后江都工行才向爱丽佳公司发放案涉400万元贷款,此并不属于借新还旧,并未损害黄静的合法权益。”
2、银行更换贷款凭证新贷款并未实际贷出,其真实用途为“借新还旧”,以贷还贷。
案例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南湖支行与沈阳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沈阳和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二终字第71号]
最高法院认为:“关于沈阳建投是否应当承担沈交银2004年公司保字032号《借款保证合同》项下的保证责任问题。本院认为,虽然交通银行南湖支行在诉讼中主张该笔借款为“还旧借新”,并提供了加盖银行转迄章的2004年3月19日《还款凭证(回单)》和2004年3月22日《(临时贷款)借款凭证》,但因其未能提供沈交银2004年公司贷字032号《借款合同》项下1500万元借款划至和光集团账户后资金去向的相关证据,故应当认定该借款合同项下的资金没有实际贷出,交通银行沈阳分行制作的相关凭证仅是更换了贷款凭证,该笔借款的真实用途为以贷还贷,系为了归还沈交银2003年公司贷字008号《借款合同》项下和光集团的还款义务。一审判决关于该笔贷款为“还旧借新”的认定,与事实不符,本院予以纠正。由于沈阳建投亦是沈交银2003年公司贷字008号《借款合同》的保证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协议借新还旧,新贷和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保证人仍应承担民事责任。故沈阳建投关于交通银行沈阳分行与和光集团恶意串通,其不应承担保证责任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相关问答:
相关问答:银行贷款到期快两月了没还怎么处理?可以贷新还旧吗?
银行贷款到期2个月未归还,你的征信已经显示逾期,贷款逾期记录本身就是对借款人而言非常不利的因素,更不要说是当前有逾期贷款。
作为一家正常的银行,风控体系也不会允许有当前逾期贷款的借款人申请贷款,更不要说借新还旧了。
银行通行的做法是可以允许借款人还旧借新,而拒绝借新还旧。
还旧借新和借新还旧虽然只是字眼顺序不同,但是二者还是有本质不同的。
借新还旧是借款人本身已经无力偿还欠款,是期待银行再发放出一笔新的贷款用来结清借款人上一笔贷款,本身银行是给借款人同时办理了两笔贷款。
还旧借新是借款人在某笔贷款到期前,以自有资金结清该笔贷款,为了持续经营,补充资金流动性,重新向银行申请一笔新的贷款的情况。
借新还旧是自己已无力结清贷款,对于银行来说风险系数是很高的。而还旧借新恰恰能表现出借款人的个人实力,本身具备偿还能力,同时不会影响个人征信。
因此建议你先以自有资金结清贷款,消除个人当前贷款逾期记录,再考虑向银行重新申请贷款吧。
⑦ 银行借新还旧的法律规定
一、什么是“借新还旧”
1、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早在1997年《关于借款合同有关法律问题的复函》(银办函[1997]320号):“以贷还贷(或借新还旧)是指借款人向银行贷款以清偿先前所欠同一银行贷款的行为。
2、《担保法解释》第39条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
二、“借新还旧”实务中如何识别
1、狭义观点认为:借新还旧(以贷还贷)应当严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规的文义含义进行识别,必须是原贷款主体的以贷还贷行为,否则违反法律规定假设条件,不能认定为属于借新还旧。
2、广义观点认为:借新还旧(以贷还贷)应当广义理解,旧贷借款人办理新贷款偿还本身旧贷、新贷用于偿还新贷借款人关联公司旧贷、债务人将贷款转给保证人偿还旧贷等其他形式债权以新贷偿还的情况亦属于以贷还贷,并认为借新还旧规则可以参照适用在其他担保形式上。
笔者赞同广义观点,主要理由: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9条,立法目的是免除不知情保证人的担保责任,而条文中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只是该法律规范的假设条件。法律规范的条件是以最典型的形态为表现的,因为民事法律行为包罗万象不可能穷尽,应当从实质法律后果来判断是否使用贷款偿还贷款的情况,并以此衡量是否对担保人利益存在损害。
(2)近年最高院部分案例对于借新还旧(以贷还贷)进行扩大理解,侧重于对担保人的利益的保护,详见如下案例:
①新贷用于偿还新贷借款人关联公司旧贷适用借新还旧规则——湖州市八里店镇资产经营公司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杭州办事处、湖州市升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提审案。
法院认为:银行与实业公司、制品公司配合共同实施的案涉行为性质系“以贷还贷”,目的是使制品公司已无法偿还的到期债务通过以贷还贷,由新贷的担保人偿还,最终变成可实现的债权。但实业公司无偿划款给制品公司由其还债的行为非单纯和独立的民事关系,而是三方为了完成以贷还贷目的的整个行为过程中一个环节。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对以贷还贷行为无限制性规定,银行与实业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有效,但以贷还贷不仅涉及主合同效力问题,更多的是影响到以贷还贷的担保合同的效力。由于以贷还贷使原来无担保或他人担保债权变成有担保债权,使“死账”变成了可实现债权,但本案中存在主合同当事人恶意将债务风险转移给原来未提供担保的担保人情形,故担保合同不是担保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本案钢管厂的担保责任应予免除。
⑧ 借新还旧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借新还旧,指贷款到期后不能按时以货币资金的形式收回,又重新发放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者全部原贷款的行为。其是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发放与收回中经常采用的祥巧宴操作方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四条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第三人对履行该债务具有合法利益的,第三人有权向债权人代为履行;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只能由债务人履行的除外。债权人接受第三人履行后,其对债务人的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但是债务人和第三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百八十七条 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三百八十九条 担保物权的谨银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宽带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⑨ 借新还旧担保法怎么解释 来看看法律怎么规定
1、以贷还贷(或借新还旧)是指借款人向银行贷款以清偿先前所欠同一银行贷款的行为,新的借款合同只是对原借款合同中贷款期限等合同条款的变更,不能视为新借款合同虚构借款用途、双方意思表示不真实。
该行为并未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贷款通则》等有关金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因此,‘以贷还贷’的借款合同应属有效。
2、该规定表明了金融监管机构对于商业银行“借新还旧”业务的认可,使得“借新还旧”在实际操作中有了政策保障。此后,最高院在2000年颁布的《担保法解释》第39条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该规定落脚点在于对保证责任的认定,但也昭显了司法机构对以新贷偿还旧贷这类行为予以认可的倾向性态度。
3、根据《担保法解释》第39条,“借新还旧”中新贷担保人责任有以下升橘几种情形:(1)新贷与旧贷保证行行人为同一人,则新贷保证人应承担担保责任吵带团。(2)新贷与旧贷担保人非同一人,新贷保证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借新还旧”事实的,则应承担担保责任。(3)新贷与旧贷担保人非同一人,新贷保证人不知道“借新还旧”事实的,则不承担担保责任。
⑩ 民法中讲到的,新贷偿还旧贷,这合法吗
新贷偿还旧贷是合法的。
补充资料:
新贷偿还旧贷在银行金融机构一般是不被允许的,因为银行因此承担的风险变大。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因此说,法律对借新还旧并没有禁止性规定,是合法的。
(10)借新还旧司法解释扩展阅读:
以新贷偿还旧贷”的认定
1、2010年1月5日,甲公司向A银行借款500万元,借期至2010年7月4日,借款用途为借新还旧,该笔借款由乙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2010年7月2日,甲公司、乙公司、A银行签订三方协议。并约定,因甲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从乙公司拆借500万元用于归还所欠银行本息,归还后银行将尽快履行审批手续,继续给予甲公司发放新融资500万元,并同意甲公司以新融资归还乙公司的周转借款。随后各方按照三方协议的约定,A银行重新向甲公司发放了500万元的贷款,甲公司并将款项转给乙公司,后因甲公司未及时归还贷款,被A银行诉至法院。
2、 在本案中,甲公司借用过桥资金偿还旧贷再以新贷偿还过桥资金的行为是否属于以新贷偿还旧贷。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所指“以新贷偿还旧贷”通称“以贷还贷”。传统的以贷还贷大多以换据等方式完成。但近年随着银行监管的原因,这一操作模式不再被允许,借助第三方资金(即过桥资金)还贷成为主要方式。这种新的形式因介入了过桥资金,是否仍属于以贷还贷?
以贷还贷是否成立,要件有三:一是新旧贷款债权债务主体一致;二是借款人客观上有将新贷偿还旧贷的行为;三是借贷双方主观上存在以贷还贷的合意。在本案中,首先,本案新、旧贷款债权债务人一致,符合主体条件;其次,本案借款—还贷—再次贷款—归还借款,是一个完整过程,各环节紧密衔接,其中虽介入过桥资金,但未改变以新贷还旧贷的实质;再次,三方协议明确约定通过过桥资金偿还旧贷再以新贷偿还过桥资金,且其后各方按约履行,可据此认定借贷双方存在合意。
4、因此,本案新旧贷款的流转过程虽介入过桥资金,但无论从借款双方的真实意思,还是行为属性,本质上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以贷还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