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民法
㈠ 俄罗斯购买土地是永久的么
是。资本主义国家,如欧美、日、澳、俄罗斯等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化,个人拥有土地永久使用权,自然也就永久拥有土地上面的建筑的使用权,购买的土地就是永久的。
俄罗斯联邦土地他物权法律制度评介
一 引言
俄罗斯联邦的土地他物权制度,经历了暂时完整到从民事法律中完全消亡又逐渐完善的过程。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俄罗斯沙俄帝国时期存在的物权制度被作为私有制的剥削制度而废除。但在1922年苏俄民法典中物权编仍占据具体民事制度的首位,其中规定的他物权主要是地役权、抵押权。随着苏联国民经济中私人资本主义成分的逐渐排除及最终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和1936年宪法的颁布,苏联民法理论界逐渐形成了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物权是私有制之下的特有现象的观点。到了1964年民法典中,物权这一术语甚至从民事法律的篇章和规范名称中消失,代之以所有权制度,他物权也不存在了。这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那个时代"国家对土地的专有权、简化和被合并的'计划——组织式'财产流转方式,对于法律形式来说不需要像他物权这样复杂的法律范畴。"
随着社会制度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实行,俄罗斯联邦的土地法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单一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多种所有制所取代,他物权法律制度开始在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联邦重建。在1993年宪法原则的指导下,1995年1月1日生效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在"所有权和他物权"编详细规定了土地的终身继承占有权、土地的永久使用权、地役权等他物权类型。2001年10月25日生效的《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以下简称土地法典)第四章则对上述土地他物权的取得、实现、限制和保护等予以了规定。
显然,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在联邦宪法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同时,以社会利益和私人利益相结合作为调整土地关系的出发点,形成了合理使用土地、保护非土地所有权人利益的土地他物权制度。
二 土地他物权的类型
(一)土地永久使用权
土地永久使用权,是土地使用人对国有和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的无偿永久使用的土地他物权。
1.权利的取得
从民法典的规定来看,土地永久使用权的取得有三携御种情况:第一,国家机关或者自治地方机关以作出决议的方式提供给公民和法人。根据土地法典规定,俄罗斯联邦、俄联邦各主体、地方自治机关对属于自己的土地有权实施管理和处分,国家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的授予土地永久使用权的决定,是导致土地被划出并成为土地权利进行登记的根据。 2 第二,可以因取得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不动产所有权而取得。当土地使用人同时是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不动产所有权人的,他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处分该不动产。而土地上的不动产所有权发生变更时,根据民法典和土地法典的规定,该土地永久使用权的主体变更为不动产购买者。第三,可以因法人改组而取得。民法典规定了土地永久使用权可以基于法人合并、加入、分立、分出、改变组织法等形式在权利继受的程序内进行移转。
2.权利客体和权利主体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的规定,俄罗斯的土地所有制由国家辩源岩所有制、自治地方所有制和公民、法人所有制构成。只有国有和自治地方所有的裂耐土地才能成为永久使用权的客体。
除了土地法典生效前拥有该权利的公民外,目前可以成为权利主体的只能是:(1)国家和市政事业机构。当代俄罗斯民法继承了苏维埃时期的特殊民事主体理论,国家被认为是除了法人和公民之外的特殊的、独立的权利主体。市政事业机构,是财产所有权人根据管理职能、社会文化职能或者其他非商业性职能而创设和拨款的,没有会员,并且由所有权人承担补充责任的具有限制物权主体资格的非商业组织。(2)联邦国有企业,是为了生产限制流通的产品、对于保障联邦和其他公有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以及为了保障俄联邦安全所必须的产品和类似目的而建造的具有业务管理权的商业组织。(3)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是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分别以俄联邦、联邦各主体的名义和地方自治机关的名义,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和行使财产权利和人身非财产权利,产生并履行财产义务和人身非财产义务,在法院起诉和应诉的机关。
3.权利的内容
享有土地永久使用权的人,在法律文件和关于提供土地使用的文书所规定的限度内,对该土地进行占有和使用。如果法律没有其他规定,土地使用权人有权自主将土地用于提供土地的目的,其中包括为此目的在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不动产。
使用人为自己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不动产,归自己所有。但也有例外,例如,享有业务管理权的联邦国有企业,不论是依靠预算还是被允许实施的行为取得的收入所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不动产,即使是为了自己修建的,对该不动产仍然不享有所有权。
4.权利的终止
土地永久使用权可以在两种情况下终止:
一种情况是土地使用人自动放弃。使用人可以发表放弃声明,说明自愿放弃行使属于他的权利。被放弃使用权的土地,原属国有的,由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各主体进行管理和处分,原属于自治地方所有的,由自治地方实施管理和处分。
另一种情况是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被征收,而被强制终止。使用人在利用地块时应注意维护土地的正常状态,并且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这是使用人对土地的最基本的义务。如果不按照土地的专门用途以及土地所属类别利用地块,或者采用使农业用地肥力严重减退或生态状况严重恶化的方式利用地块,以及经常不缴纳土地税的,可以被强制终止使用权。国家或自治地方机关根据规定程序对土地实行征收也可以导致使用权的终止
(二)土地终生继承占有权
土地终生继承占有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对国家或者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占有、使用并可以依法继承的土地他物权。
1.权利的取得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公民依照土地立法规定的根据和程序取得国有或者自治地方所有土地的终生继承占有权。土地立法由土地法典、联邦法律和根据土地法典及联邦法律制定的俄罗斯联邦各主体的法律构成,土地关系也可以由俄罗斯联邦总统令调整,但不应当违反土地法典和联邦法律。
2.权利客体和权利主体
权利客体是国有或者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这与永久使用权没有区别。它们都是在公有土地上基于公共政权机构的规范性文件产生的。
从土地终生继承占有权的名称看,显然只有公民可以获得该权利,因为通过继承移转财产上的权利只可能发生在公民(自然人)死亡之后。拥有土地终生继承占有权的公民被称为"土地的占有人"。
3.权利的内容
占有人享有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权利并可以依法继承。
在不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土地的占有人可以在该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不动产,并对该建筑物、构筑物和不动产享有所有权。这为土地占有人长期占有和使用国有或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提供了法律依据。土地占有人可以稳定地在该土地上发展农业、副业、畜牧业和果园等。
除了根据继承移转外,土地终身继承占有人不得出售、抵押土地,也不得实施导致或可能导致土地转让的其他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俄罗斯联邦宪法》 第九条 在俄罗斯联邦,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作为在相应区域内居住的人民生活与活动的基础得到利用和保护。土地和其他资源可以属于私有财产、国有财产、地方所有财产和其他所有制的形式。
㈡ 苏俄民法典 产生背景及其主要特点
《苏俄民法典》 1922年10月31日由全俄中央执行
委员会第九届第四次会议通过,1923年1月1日
起施行。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关于民事立法方面具有代
表性的法典。共436条。内容包括:总则、物权、债、继承各
篇。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通过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
系和人身关系,保卫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
国家财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对调
整社会经济关系及推动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根据
1961年12月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布的《苏联和各加盟
共和国民事立法纲要》,俄罗斯联邦于1964年10月1日
颁布并实施新的《苏俄民法典》。取代1922年通过的《苏俄
民法典》。新的《苏俄民法典》共8编,42章,569条。包括总
则、所有权、债权、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继承权,以及
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权利能力、外国民事法律、国际条约
和国际协议的适用。
㈢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目录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一部分
第一编 总则
第一分编 基本规定
第一章 民事立法
第二章 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产生,民事权利的实现与保护
第二分编 人
第三章 公民(自然人)
第四章 法人
第一节 基本规定
第二节 商合伙与商业公司
第三节 生产合作社
第四节 国有和自治地方所有的单一制企业
第五节 非商业组织
第五章 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各主体、地方自治组织参加民事立法所调整的关系
第三分编 民事权利的客体
第六章 一般规定
第七章 有价证券
第八章 非物质利益及其保护
第四分编 法律行为与代理
第九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种类和形式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无效
第十章 代理 委托书
第五分编 期限 诉讼时效
第十一章 期限的计算
第十二章 诉讼时效
第二编 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第十三章 一般规定
第十四章 所有权的取得
第十五章 所有权的终止
第十六章 共有
第十七章 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第十八章 住房的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第十九章 经营权和业务管理权
第二十章 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保护
第三编 债法总则
第一分编 关于债的一般规定
第二十一章 债的概念与债的当事人
第二十二章 债的履行
第二十三章 债务履行的担保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违约金
第三节 抵押
第四节 留置
第五节 保证
……
第二十四章 债之移转
第二十五章 违反债务的责任
第二十六章 债的终止
第二分编 关于合同的一般规定
第二十七章 合同的概念及条件
第二十八章 合同的签订
第二十九章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二部分
第四编 债的种类
第三十章 买卖
第三十一章 互易
第三十二章 赠与
第三十三章 年金和终身赡养
第三十四章 租赁
第三十五章 住房租赁
第三十六章 无偿使用
第三十七章 承揽
第三十八章 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试验设计和工艺工作
第三十九章 有偿服务
第四十章 运送
第四十一章 运输代办
第四十二章 借贷和信贷
第四十三章 财物代理
第四十四章 银行存款
第四十五章 银行账户
第四十六章 结算
第四十七章 保管
第四十八章 保险
第四十九章 委托
第五十章 未受委托为他人利益的行为
第五十一章 行纪
第五十二章 代办
第五十三章 财产的委托管理
第五十四章 商业特许
第五十五章 普通合伙
第五十六章 悬赏
第五十七章 公开竞赛
第五十八章 进行赌博和打赌
第五十九章 因损害发生的债
第六十章 因不当得利而发生的债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三部分
第五编 继承法
第六十一章 继承的一般规定
第六十二章 遗嘱继承
第六十三章 法定继承
第六十四章 遗产的取得
第六十五章 某些种类财产的继承
第六编 国际私法
第六十六章 一般规定
第六十七章 确定法律地位时应适用的法
第六十八章 对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应适用的法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部分
第七编 智力活动成果和个别化手段的权利
第六十九章 一般规定
第七十章 著作权
第七十一章 邻接权
第七十二章 专利法
第七十三章 育种成果的权利
第七十四章 对集成电路布局设计的权利
第七十五章 生产秘密(Know-How)权
第七十六章 法人、商品、工作、服务和企业个别化手段的权利
第七十七章 统一技术中的智力活动成果权
译后记
㈣ 如何理解民法的原则
平等原则
我国《民法总则》第4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此外,《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合同法》第3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物权法》第3条第3款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所谓平等原则,指在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当事人的人格完全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同时法律对当事人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它是宪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表现。
平等原则,最集中地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合同关系当事人的法律要求。
具体来说,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如自然人的身份、性别、资产、年龄、识别能力、政治地位、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民族和种族等,法人的具体组织形式、规模大小和经济实力强弱等,全都悬而不论,都拥有法律上平等的人格。
具体表现在:
其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平等、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法律地位平等。
其二,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决定各自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担的民事义务。
其三,法律对民事主体实行平等的保护。
其四,作为平等原则的一个逻辑结果,当事人的意思也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另一方。本条规定属于强行性规范,任何人违背平等原则,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对方,均将承担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须特别注意的是,平等原则所要求的平等非指经济地位上的平等或经济实力的平等,而是法律地位的平等,以免滋生疑义。此法律地位平等,是对民事活动当事人的基本要求,应贯彻民事活动之始终。
此原则在法、德、日本、瑞士等国民法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中,未有明文规定,学者称为无须明文规定的公理性原则。鉴于中国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曾经背离平等原则,靠隶属关系组织生产和供应,改革开放以来也存在签订所谓“霸王合同”的现象,因此法律明文规定平等原则,有其重要意义。
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也称合同自由原则,指参加民事活动的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完全的自由,按照自己的自由意思决定缔结民事法律关系,为自己设定权利或对他人承担义务,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分则及特别法中有不同的称谓,在合同法称为合同自由原则,在物权法称为所有权自由原则,在婚姻家庭法称为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原则和收养自由原则,在继承法称为遗嘱自由原则,在商事特别法称为营业自由原则,其中,以合同自由原则为典型,因此,民法理论和立法例常以合同自由原则代替意思自治原则。
我国《民法总则》第5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的原则。其次是《合同法》第4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意思自治是建立在19世纪个人自由主义之上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对于排除当时封建身份关系及各种封建法律对个人之束缚,废除法人尤其是公司之特许主义,保障私有财产之处分,实践营业自由,维护个人之自由与尊严,促进社会经济之发展、文化之进步,发挥了极重大的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民法理论否定意思自治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意思自治原则提供了物质条件。意思自治原则,适用于一切私法关系和私法领域。在财产法领域,意思自治原则要求经济活动之运作不受国家行政权力的支配,经由个人意思之决定以体现自由竞争。个人自主、自决及自由竞争,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可以将劳动力与资本导向能产生最大利益之场所,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国家行政权力的干预,应当限制在进行宏观调控和维护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的必要限度之内。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意思自治原则发挥作用,须以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意思自由,及由此而产生的自由竞争、机会均等和正当程序为前提条件,才能确保法律行为内容之妥当性。
作为各国家通行的私法原则,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2013年匈牙利新民法典第6:59条:双方当事人有订立合同和选择相对人的自由,有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双方当事人可以合意改变关于其权利义务的条文,但本法对此有禁止规定的除外。
美国统一商法典第1-302条(a)款:除本条(b)款及本法另有规定外,合同可以变更本法的规定。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421条、白俄罗斯民法典第391条自然人与法人在订立合同上享有自由当事人可以订立法律或其他法律文件规定或未规定的合同合同条款依据当事人的意思决定。
此外,国际实体法文件如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CC)第1.1条、欧洲合同法通则(PECL)第1:102条、欧洲民法典草案(DCFR)第二编合同及其他法律行为第1:102条均明定合同自由原则。其他国家民法典虽未就合同自由原则设置明文规定,但理论和实务均一致承认合同自由(意思自治)为民法基本原则。
公平原则
《民法总则》第6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
民法公平原则,主要是针对合同关系而提出的要求,是当事人缔结合同关系,尤其是确定合同内容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现代民法设立公平原则之目的,在于合同关系中要兼顾双方的利益,并为诚实信用原则、情事变更原则、显失公平规则树立判断基准。
《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公平正义,合同法首先通过确认合同主体平等地缔约,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加以落实,并通过对当事人各方真实的合意(自由合意)全力保护来进一步实现。
在这个层面上,合同法略去了各个合同主体的差别,只要他(它)具有法律人格,就一视同仁,应算是公平的。合同法作为交易法、任意法主要是体现、贯彻和保护这种形式的公平,除非不得已,不直接寻求实质的公平。
一般认为,合同法追求实质正义的情况有四。
其一,在合同系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成立,一方当事人违背真意并遭受损失的场合,合同法对此类合同予以否定性评价,有的允许当事人撤销或变更合同,有的直接规定合同无效,以衡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其二,在合同主体不适格的场合,合同法将此类合同划归为效力未定,授权有关人(如法定代理人)确定合同有效或无效,协调利益关系,达到实质公平。
其三,规制格式条款,承认强制缔约,确立产品责任制度,强化保护经济上的弱者,周到保护消费者,维护社会公平。
其四,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形成附随义务及其理论,践行合同正义。至于以合同正义为基本原则,强调双务合同中两个给付等值、合理分配风险及其他负担,更是合同法的基本任务。 [2]
有观点认为,公平原则不具有授权条款的性质,不得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法院审理案件查明法律行为(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应当以《民法总则》第151条(《合同法》第54条)关于显失公平的规则为裁判依据;法律行为(合同)成立之后情事变更导致显失公平的,应当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事变更的解释规则为裁判依据。属于依格式条款订立合同违背公平原则的,应当以合同法第40条为裁判依据。 [3]
外国法关于公平原则大多设有明文规定,例如《法国民法典》第1135条,契约不仅依其明示发生义务,并按照契约的性质,发生公平原则、习惯或法律所施加的义务。
《德国民法典》第315条,由契约当事人一方确定给付者,在有疑义时,应依公平的方法确定之。依公平的方法确定给付者,其确定只于适合公平时始得对他方当事人发生拘束力。第317条,给付由第三人确定者,在有疑义时,第三人应依公平方法确定之。第319条,给付由第三人依公平方法确定者,如其确定显系不公平时,对于契约当事人不发生效力。
诚实信用原则
1.内涵
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诚信原则要求一切市场参加者遵循诚实商人和诚实劳动者的道德标准,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准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当通过市场交换获取利益和生活资料。第一种方式是用已有金钱投资牟利;第二种方式是用自己的技术、知识换取报酬,第三种方式是用自己的体力劳动换取工资。
靠这三种方式获取利益,即为诚实信用,是正当的、合法的,应受法律保护。法律绝不允许靠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获得利益。
诚实信用原则的目的是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实现平衡,并维持市场道德秩序。
㈤ 释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0条: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摘 要:《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0条对涉外监护的法律适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该条规定用最简洁的语言涵盖了涉外监护的所有方面,注重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通过运用丰富的连结点,全面贯彻保护弱者权利的国际法原则,符合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但此条规定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缺的,在实践中要实现其立法目的,还有待完善。笔者分别从注释法、比较法等角度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涉外监护;保护弱者权利;法律适用法
[中图分类号]:DF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2
涉外监护,关系到弱者的利益,一直受到槐肆各国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不但在本国法律中明确规定了涉外监护法律适用条款,而且也加强国际合作,签订了四个有关监护法律适用的国际公约。为了适应国际发展趋势,加强对弱者权益的保护,我国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并于201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第30条也对涉外监护的法律适用问题做了明确规定:监护,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
一、首先以注释的方法,对该条的含义做以下的分析:
1.从总体上看,这是一条附“结果导向”的有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所谓选择性冲突规范,是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结点,但只需选择适用其中一个连结点所指定的国家的法律来处理某一涉外民事关系。附“结果导向”的有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是选择性冲突规范的一种,它是以产生对某一对象有利的结果作为选择准据法的条件,体现了法律选择方法中的“利益分析”或“结果分析”的方法。第30条冲突规范的范围为涉外监护关系,一般指涉外监护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等,它的连结点为“一方当事人的经常居所地”、“一方当事人的国籍国”及“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地”,前两个是客观连结点,比较容易判断,后一个是主观连结点,需要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自由裁量。它的系属是“一方当事人的经常居所地法”、“一方当事人的国籍国法”及“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地法”。法官需要从前两个系属中根据“结果导向”有条件地选择出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作为准据法。
2.“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地”的判断方法
在判断是否为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地时,一般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对被监护人现在或将来的照顾、保护、教育、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方面是否有利,所以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对被监护人的权益保护是尤为重要的。具体可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1条的规定:“认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
3.从立法模式看,这条规定采用的是“单一制”的立法模式,即将涉外监护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统一适用一个准据法。
涉外监护拆谨关系不仅包括涉外监护的设立、变更和终止,还包括与涉外监护有关的其他方面,如监护及财产管理的设立和撤销、监护人管理不动产的权限等。第30条笼统规定“监护”统一适用最有利于被监护人权益的准据法。所以法官在考虑被监护人的权益时,需要对被监护人在有关涉外监护的各方面的权益进行综合考量。
二、《法律适用法》第30条的创新和亮点
1. 《法律适用法》的一个亮点在于将保护弱者原则纳入了我国冲突法体系。这一政策可能来自这样一种理念:冲突法在追求冲突正义的同时,也同样要追求实质正义。从这一点上说,第30条关于监护的准据法选择是与这个价值目标相一致的,符合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2. 较之前《民通意见》第190条的规定,这条冲突规则也不乏创新和亮点。
《民通意见》第190条规定对被监护人利益给予特殊保护的立法意图并不明确,适用“被监护人的本国法律”和“我国法律”不一定能够真正维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而《法律适用法》第30条有关监护的规定修正了这一点:该条直接提出应适用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这就为保护被监护人的最大利益提供了保证,并和当前国际立法上有关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的发展趋势保持同步。在“监护”的调整范围方面,该条不再拘泥于《民通意见》上的“监护的设立、变更和终止”。铅御轿在连接点方面,其选择性比较灵活,规定由一方当事人之经常居住地或国籍国的法律作为准据法,将被监护人和监护人的属人法都考虑在内,既平衡了监护关系双方的权益,又能真正切实维护被监护人的权利。
三、《法律适用法》第30条的缺点和不足
1. 对“监护”的准据法范围规定得太笼统,首先不符合国际社会的立法趋势,比较国外立法,很多国家对有关监护的法律适用问题规定得很详尽细致,如匈牙利《国际私法》第48条、《吉尔吉斯共和国民法典》第1183条、《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1199条等。其次在司法实践中,规定太笼统,调整的范围太宽泛,在有关涉外监护关系的某些方面的识别问题上,法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容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的结果。
2. 在有关“经常居所地法”的措辞上有待修正。
有人认为《法律适用法》以经常居所地为连结点是一种创新,符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民事往来日益频繁的新形势和新情况,也与国际条约的规定接轨,是国际私法立法的趋向。也有人认为,以“经常居住地”的措辞而非《国际私法示范法》中的“惯常居住地”,同我国立法体系之用语保持了一致性。这两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认为把“经常居所地法”改为“住所地法”更为恰当。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自从14世纪“国际私法之父”巴托鲁斯提出“法则区别说”以来,直到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数百年间,国际私法的属人法本只指当事人的住所地法。随着两大法系的逐步融合,才把国籍国法纳入到属人法范围,这就说明住所地法是属人法最重要的一部分,处于作为准据法的属人法的最基础的地位。第二,在国际私法上,住所、国籍和居所及惯常居所的联系表现为它们都是指引准据法的连结点。很多国家的立法都规定,在适用当事人本国法而国籍存在冲突时,以住所为指引准据法的替代连结因素,而在适用住所地法的场合,如果当事人的住所不明或没有住所则转而适用其居所地或惯常居所地法。第三,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口流动频繁,涉外婚姻增多,但总体来说以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的情况相对较多。加之,《民法通则》第15条和《民通意见》第9条已经把“经常居所地”的确定方法规定得很明确。
㈥ 2016年企业退休人员丧葬费发放标准
一次性抚恤金为死者生前工资15个月,丧葬费为2000元,以上待遇由死者家属或子女领取(须由所在地村委会出具证明确定具体领取额待遇人员)。
丧葬费领取所需材料
1.死亡注销证明(死者生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
2.企业退休人员死亡申报表(社保所提供,死亡待遇领取人要与领取人身份证一致,社保所提供的证明必须注明领取待遇者及其死亡者的关系);
3.火化证(由民政局或殡仪馆提供),非火化区的,由民政办出具非火化区证明;四是领取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退休人员丧葬费领取流程
带上户口本,死者身份证,医保两证一卡(卡要全部消费掉,卡交上去,就不发回来了),火化大厅开据的三张收据到死者单位调档。
2.如死者档案不在原单位,原单位会根据你所提供的单据给你办理一个绿色调档证,同时,将留下三张收据中的一张收据。你可持绿色调档证到所在地区的劳动就业局(部门)的档案室调个人档案。
3.如子女办理调档,得先让死者配偶写出委托书,才能办理,其中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会让你将死者的户身份证、火化收据复印交予档案室。调出死者档案后,此时,你的手中还剩下两张收据。
其中一张自己保存,拿着最后一张收据(火化收据)到死者所在的社区,让社区主任在收据背面盖上所在社区的圆印章。你可以拿着死者的火化证、盖有印单的收据、个人档案、身份证到社会保险公司专门的办理丧葬的办公室结算一次性的丧葬补助。
4.工作人员会根据你提供的个人档案里的工资数据与电脑里的数据进行核对,核对后打出四张表,表的内容为丧葬费400元(地区略有不同)加上10个月的工资。
办理该事的人会在四张表上盖上个人名章,后到社保大厅结算处进行复核后,再盖上复核的工作人员的个人名章,尔后再回到先盖章的地方让部门主管领导再盖上个人名章。
办理完后,归还个人档案到劳动部门,归还档案后,让档案部门在四张表上再盖上圆印章,此时表有有三个个人名章和一个圆印章。其中一张存放在档案里,另处三张再送到社会保险公司进行结算。
5.工作人员会告之你在办理完后的一个月后,全部丧葬费打到死者的工资卡中(注:当月工资正常发放)。
(6)俄罗斯联邦民法扩展阅读:
丧葬费是指用于职工因工死亡或因工残废退职后死亡时丧葬事宜的一次性费用。由原工作单位支付。国家有关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其数额一般是该企业全部职工3个月的平均工资。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死亡时,所办理丧事的有关费用支出,不论职工级别,按规定的数额一次发给,由家属掌握包干烂灶吵使用。
1、《德国民法典》第844条第1款规定:“在杀害的情形,赔偿义务人应向担负埋葬费的人赔偿埋葬费。”
2、《瑞士债务法》第45条第1项规定:“伤害致人死亡的,支付的赔偿金应当包括所支出的费用和丧葬费。”
3、《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1094条第1款规定:“对受害人死亡负有责任的人,应向支付丧葬费辩拿的人赔偿必要的丧葬费。”4、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92条第1款规定:“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对于支出医疗及增加生活上需要之费用或殡葬费之人,亦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5、国务院1991年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注: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废止)第36条规定对丧葬费进行赔偿,并在第37条规定“丧葬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的丧葬费标准支付”,这也使得各地对丧葬费的实际赔偿标准上差异很大,如山东省每人为800元;重庆市每人为1500元;
上海市每人为5000元;而广东省每人为4000元。虽然这考虑到了当地的生活状况,但这种差异太大的标准,还是显得有些不公正。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7条对丧葬费的计算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丧葬费按照受诉饥侍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这一标准既考虑到了地域差异,又兼顾了公平,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标准,还简单易行、标准明确、便于掌握。
㈦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的中文译书简介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译著 360千字(译120千字,全书统校),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9年2月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主编:黄道秀
译者:黄道秀
作者序:翻译一部完整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一直是译者的思想,也是译者对俄罗斯法学界朋友们的承诺。第四部分于2006年底通过,从今年1月起译者即着手进行翻译,并把手头第三部分译稿进行了整理,同时,将1999年初大网络全书出版社的第一、二部分的译文逐条进行了重新订甚至是重新翻译,修改了不少的疏漏甚至错误。回想当年,译者们工作也是非常用心的,然而受水平和条件的限制,还是有愧于读者。今天依然如此,虽然译者总是试图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完美一些,但每本书出版以后,译者自己都会发现不少错误,都会留下遗憾。
ISBN编号:978-7-301-12909-8
页数:563
装帧:1
版次印次:1
开本:4
国别:CN
中文译书作者介绍
黄道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道秀教授196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20世纪80年代曾在苏联喀山大学进修法律。数十年从事俄罗斯语言和法律的研究和教学,与俄罗斯法学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流。翻译了《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俄罗靳联邦民事诉讼法典》、《俄罗斯联邦仲裁程序法典》、《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俄罗斯联邦刑事执行法典》、《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俄罗斯刑法教程》、《俄罗斯刑事诉讼教程》、《苏维埃行政法》、《国际法史》以及其他许多法律文件和专著,是我国著名的俄罗斯法律研究学者。
中文译书内容简介
中文译书《俄罗斯联邦民法典》是“俄罗斯法译丛”之一,该书是一部完整的、包括了它所有四个组成部分的俄罗斯联邦法律文件。分书共分七编77章,具体内容包括总则、所有权和其他物权、债法总则、债的种类、继承法、国际私法、智力活动成果和个别化手段的权利。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㈧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的法典简介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的体系是总则(包括权利主体)、物权、债(包括各种合同)和继承4编。其中主要是财产关系,也包括一部分与财产关系有联系的人身关系。1964年颁行、1975年修改的新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则增加了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和涉外条款等编。1959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除无总则外也大体相同。1958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则分自然人、财产和所有权的变更、获得所有权的各种模式等3编。1964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近似1922年《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体系。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和197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法典》,把调整范围缩小在企、事业单位与公民以及公民相互之间为满足公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发生的财产关系,在民法典编纂的体系上改变了传统的方式。对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捷克斯洛伐克另订经济法典,民主德国则制定经济法规进行调整。
㈨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的内容简介
本法典是俄罗斯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次民法法典化的标志。法典第一次确立了私法的精神和原则,抛弃了过去具有公法性质的法律调整方式,为俄罗斯形成和调整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确立了统一的法律准则。
历史上最早的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民法是十月革命的产物。苏联在1917~1918年期间,公布了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将土地、矿藏、森林、水流以及工厂、银行、交通、邮电等资源和经济命脉收归国有,形成了以国家为唯一的和统一的所有者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苏联又颁布了一系列集体化法令,在劳动人民自愿的前提下组成了集体农庄和其他集体经济,形成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由以上两种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产生的归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公民生活需要的消费资料。
适应上述所有制的各种形式,苏联规定了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私人)不同种类的所有权(1922年公布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52条)予以区别对待,并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社会主义类型的民法既给予企、事业单位以独立民事主体的资格,同时确认国民经济计划对于民事活动的指导地位,以利于通过经济核算制实现经济计划。如重要物资的供应合同、基本建设承揽合同、大规模的运输合同等,大部分都是企、事业单位之间根据计划指令而签订的。在继承方面,公民所继承的财产通常限于储蓄、住宅以及其他生活资料,法定继承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家庭在经济上的消费职能,在同一继承顺序中贯彻男女平等、婚生子女与养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一律平等的原则。同时给公民以遗嘱的方式处理其遗产的权利,但其遗嘱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不得剥夺法定继承人中未成年、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而生活困难的人的必继份。
㈩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现在还实施吗
是的。
俄罗斯联邦民芹樱法典现在仍者拍在实施中。该法典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重要民法法规,第一部分涵盖了民法常规规定,包括财产、契首首羡约、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第二部分则涵盖了特定类型的民事法律关系,例如物权、知识产权、继承等。该法典已经历史悠久,在1994年颁布实施之后多次进行修订,目前最新修订于2020年生效。因此,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